“泰微课”助推下的“问题引领式”概念学习策略例谈.docx

合集下载

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

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

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1. 引言1.1 问题引领教学的意义问题引领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自主学习。

问题引领教学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引领教学,学生不再是passively receiving information,而是actively engaging in the learning process,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问题引领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题引领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2. 正文2.1 问题引领教学的基本理念问题引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问题或困惑为起点,通过提出问题来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问题引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引领教学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讨论、合作,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问题引领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2 问题引领教学的实施方法问题引领教学的实施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问题引领教学实施方法:1.提出挑战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例子
以下是一些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例子:
1. 概述法:教师在开始讲授某一主题时,先介绍一个概要性的概念,引导学生对主题产生兴趣和认识。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先介绍“环境保护”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从而学习更深入的内容。

2. 问题导向法:教师在授课前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难点,然后再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平面几何”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如何构造一个正方形,然后引导他们理解其几何特征,并协助他们进行构造。

3. 案例研究法:教师通过实例介绍某一主题,并利用学生参与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该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商业流程管理”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成功的商业流程案例,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流程管理方法。

4. 探究式学习法:教师给学生提供问题和资源,让他们团队合作,通过独立探
究来发现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究某个国家的文化差异,让他们自行查找信息和参考资料,并组成报告和展示,以展示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5. 问题解决式学习法: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和场景,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安全出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中去,让他们亲自体验,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体系,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并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自主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习同伴则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最后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延伸内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个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围绕服务学生学习展开,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行为,教学活动设计框架由三个阶段组成即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学生是主动学习者、课中学生是体验学习者、课后学生是回归学习者,课前预习的科学性、课中生成的深度性、课后延伸学习的重要性乃是教学活动设计所关注的焦点与重点。

三、“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谓“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学生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借助他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必须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但又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设最近发展区(顾明远,孟繁华,2002),设定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既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兴奋点,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二)学习策略理论O’Malley 和Chamot(1990)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个体用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学习和保持新信息时所使用的特别想法和行为,策略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也是可以在教学中教授的。

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

问题引领式教研活动(3篇)

问题引领式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阅读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我们特此开展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问题引领式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问题引领,激发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思考,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2. 深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4. 建立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促进阅读教学的持续改进。

三、活动内容1. 问题提出(1)教师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每组选派代表,将问题进行汇总、归类。

2. 问题分析(1)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2)结合教学实际,分析问题的具体表现。

3. 解决策略(1)针对问题,教师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对解决策略进行讨论、完善。

4. 优秀案例分享(1)邀请优秀语文教师分享他们在阅读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2)其他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借鉴优秀案例,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5. 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探讨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2)分析现有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

(3)结合实际,构建科学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取得的成果。

(2)教师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

四、活动实施1. 活动时间:一天2. 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3. 参与人员:全体小学语文教师4. 活动流程:(1)8:30-9:00,签到、分组(2)9:00-10:00,问题提出(3)10:00-11:30,问题分析、解决策略(4)11:30-12:00,优秀案例分享(5)12:00-13:00,午餐及休息(6)13:00-14:30,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构建(7)14:30-15:30,总结与反思五、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问题引领式课堂”的建构措施

“问题引领式课堂”的建构措施

2023年3月下半月㊀争鸣探索㊀㊀㊀㊀问题引领式课堂 的建构措施◉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㊀李㊀婧㊀㊀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为基础,该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源自教师的传授,而是源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问题的帮助建构而成.情境㊁协作㊁会话以及意义建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四要素[1].情境主要指问题情境,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方式;协作与会话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包括对资料的搜集㊁整理㊁分析与验证;意义建构则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数学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1问题引领,预习展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采用提问㊁检查作业或讨论等方式进行一定的了解.为了激发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展示学生的部分预习成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客观点评,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先讨论预习中遇到的困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启发.对于学生已基本掌握的内容,可鼓励学生讲一讲具体的思路与过程,以进一步巩固认识.在此基础上,再以一定的变式训练加以巩固与提升,如此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预习展示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凸显了问题引领式课堂 以生为本 的重要理念,展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2].案例1㊀ 一次函数 的教学教师首先投影出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1)已知函数y=4x+5,若x=-3,那么y=㊀㊀;若y=5,则x=㊀㊀.生成问题:已知函数表达式中存在两个未知量,若已知一个未知量,要求另一个未知量,是将此问题进行了怎样的转化?显然,本题的实质就是将问题转化成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2)已知函数y=2x+b,需添加什么条件,才能求出b的值?生成问题:此函数表达式中存在三个未知量,若要根据两个未知量求第三个未知量,是将问题进行了怎样的转化?本题的实质是将问题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3)已知一次函数y=k x+b,k,b均为常数且kʂ0,需添加什么条件,才能确定k,b的值?生成问题:当一个函数表达式中存在四个未知量,想要获得其中两个未知量的值,需知道另外两个未知量的两组数值,是将问题进行了怎样的转化?本题的实质是将问题转化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设计意图:预习展示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分享自学的收获,随着问题的生成,学生会有针对性地关注一些问题.预习过程中,学生随着问题的引领进行自主探究,不仅能体会自学带来的快乐,还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成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来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教学成效.预习展示的关键是通过问题引领,将任务驱动起来,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因此,设置一些逐层递进的问题串,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逐层递进的问题中建构新知.2师生互动,研学沟通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问题引领式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围绕学生预习中生成问题的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思考题的共同探讨,等等,都体现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为了突破传统教学的 注入式 模式,体现 问题引领式课堂 的自由㊁民主㊁和谐的特点,教师在问题设计与互动时,应关注到以下几方面:①问题需具有启发性与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地深入探讨某一问题;5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争鸣探索2023年3月下半月㊀㊀㊀②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拾级而上的问题,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③注重学生的提问,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趁热打铁及时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④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案例2㊀ 勾股定理的应用 的教学问题情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A B C 的周长为16c m ,底边长6c m ,底边上的高是多少?问题生成:怎么求该三角形的面积?设计意图:追问让学生意识到想求三角形的面积,首先要求出该三角形的高,作高构建直角三角形模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变式㊀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A B C 的周长为16c m ,底边上的高为6c m ,则该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多少?设计意图:欲求该三角形的底边长,首先要作出底边上的高,以构造直角三角形.将底边长设为x ,再用含x 的代数式来表示腰,最后用勾股定理求出底边的长度.在此过程中,师生在民主㊁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合作㊁交流,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恰当的时机给予点拨与引导,真正体现出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鼓励与启发,学生不仅自主获得新知,还能根据解题思路提出新的问题.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寻思维的漏洞,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并填补思维上的不足,形成勇于质疑㊁乐于质疑的习惯.3当堂练习,查漏补缺当堂练习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从学生的练习中发现问题,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与策略.因此,当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㊁发展思维㊁挖掘潜力的良好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效课堂必有高质量的练习作为基础[3].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与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为反馈调节提供依据.学生经过课前预习与课堂互动环节后,对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认识的程度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因此,教师可根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覆盖性强的练习题,以巩固与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尤其要注意及时反馈.特别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需教师着重引导或组织学生进行深度讨论.案例3㊀ 一次函数的应用 的教学在课堂结束之前,笔者安排了以下课堂练习:(1)加油机器上显示95号汽油的单价为7.21元/L ,加油前价格回零,加油时价格随着油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么加油的量x (单位:L )与所要支付的总价y (单位:元)之间存在怎样的函数关系?(2)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用y (单位:c m )表示,所挂物体质量用x (单位:k g)表示,长度y 是物体质量x 的一次函数.若弹簧不挂物体时的长度为14c m ,当所挂物体每增加1.2k g ,弹簧的长度就增加0.6c m ,请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若在弹簧上挂上一个物体,测量弹簧的长度为18.5c m ,则该物体的质量是多少?(3)一辆汽车在A 地加满油后匀速行驶,其行驶时间与剩余油量如表1所示:表1㊀行驶时间与剩余油量的关系行驶时间x /h 0122.5余油量y /L100806050㊀㊀①写出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无需表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根据以上表达式,求汽车从A 地到B 地行驶4.5h时的剩余油量.为了确保训练的真实性与及时性,笔者将这几个小练习放在课堂上完成.从这几个问题来看,每一题都具有显著的针对性,从几个基础性的问题反映了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从这些与生活相贴近的问题中,不仅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深刻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知知识为生活所服务的真理.教师通过学生练习的反馈情况,可以发现学生思维上的漏洞,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与巩固,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㊁消化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为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这也充分反应了当堂练习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总之,问题引领式课堂模式实现了以情境为开端,自主㊁合作学习与课堂练习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策略.它体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获得与释放信息的过程,师生高质量的交流,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相长,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杨翠蓉,周成军.布鲁纳的 认知发现说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27G31.Z6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Anticipatory Organizers)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概念框架,以提高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这种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和准备学习内容,为学习过程打下基础。

以下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一些应用举例:1. 概念导入:-在介绍新主题或概念之前,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关于地球运动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日食、月食等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 问题引导:-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问题意识和思维框架。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实例分析:-使用真实案例或情境分析来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理解抽象概念,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策略时,教师可以分享成功的营销活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策略和原因,为学习市场营销理论做准备。

4. 概念图谱:-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展示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连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整体理解。

-例如,在学习复杂的物理定律时,教师可以绘制概念图谱,将各个定律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框架。

通过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这种策略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层次理解。

基于“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主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基于“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主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037-2021年第52期(总第304期)教改课改引 言问题引领式教学以主问题为主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通过问题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

在一堂课中,主问题的提出具有提纲挈领的关键性作用,它往往是教师在全面深入解读文章后根据学情和单元任务精心设置出来的,学生解答主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入理解文章的过程,然而主问题的解决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主问题提出后,学生常常会感到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逐步推行使用,在“双新”“双师”背景下及“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下,如何有效解决课堂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结合一线教师教学和空中课堂教学,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分解主问题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实践性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自主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完成符合实际需要的特定学习任务。

从这样的特点出发,高中语文教材力求创新单元组织,设计出由单元导语、课文及注释、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组成的新型组织架构,其中课文的呈现方式、单元学习任务更多地体现出整合与实践的特征[1]。

单元学习任务的设置,也为“问题引领式”教学指明了方向。

为了有效解决主问题,我们可以在研习单元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主问题进行分解。

笔者认为,主问题的分解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纵深式分解。

所谓纵深式分解,即在主问题之下设置若干环节,这些环节以层层深入的形式提出,学生通过对环节的逐层探讨,由浅入深地解决主问题。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例,第一课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和《庖丁解牛》。

本单元学习任务指出:“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

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

”[2]空中课堂对三篇文章提出的主问题是基于单元学习任务而设置的。

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共5篇)

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共5篇)

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共5篇)篇:运用言语智能策略的教学设计案例运用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策略的教学案例课题:古诗中的创造性写作【设计思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尤其是整合多种教学策略,探索古诗中的创造性写作。

本设计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改写训练,让学生走进诗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在重点运用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策略的同时重点促进言语-语言智能的发展。

【教学目标】掌握古诗扩写、改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的发展。

【教学重点】运用联想和想象扩写古诗。

【教学难点】迁移重组创新改写古诗。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故事法、讨论法、给诗配画、创造性写作【授课对象】高二学生【导写过程】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2、为自己喜欢的诗歌选配一支曲或一幅画,注意诗歌内容与所选曲或画的联系。

3、让学生将自己为诗歌选配的曲或画在班上交流,同时介绍自己选配这些曲或画的理由。

再让其他同学对此诗歌与选配的曲或画进行评点。

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将上述内容表述出来,为课堂改写打下基础。

二、课堂操作1、激趣导入(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策略:故事法)有一位秀才,因书法极好,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

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诗中的“间”漏掉。

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把秀才推出斩首。

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王之涣的诗,而是一首词,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

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

同学们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诵的吗?(待学生讨论作答以后,教师给出答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秀才的聪明机智让人称赞,可同时也启示我们,古代诗歌的内蕴丰富深邃,而且多种文体相互贯通。

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就曾被人们改编成了五绝、词和戏剧。

问题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问题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问题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

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然而受传统的传授方式的影响,多年来,许多初中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水平上,他们缺乏想问题的意识,缺乏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训练,难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变革学习方式,促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要把过程与方法视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想象、思考、操作、观察、质疑、创新的过程,要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

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二、教学策略(一)问题引导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在明了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

不断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此在问题引导下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设计好一个问题,防止“照本宣科,机械提问”、“问题过于独立,缺乏联系”、“随意设问”等的情况的出现,总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问题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要有开放性。

问题的开放性,向学生提供了许多富有挑战的问题去思索。

对于班级里的一部分同学来说,找到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一个答案已经达到了基本要求;而相对于另一部分同学而言,要寻找的是更多,更新的方法,这不仅有利于课堂的分层教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顺利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而且,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修改原有的认知结构,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

开发性问题的设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1)开放的情景(2)开放的结论(3)开放的过程2.问题要有探究性。

以“问”促“学”策略谈——问题引领促进深度学习策略的思考

以“问”促“学”策略谈——问题引领促进深度学习策略的思考

以“问”促“学”策略谈 ——问题引领促进深度学习策略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6-03T06:02:16.78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6期作者:缪晶[导读] 以问题引领,调动起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探究欲求和深度思考,是不断推进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良方。

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摘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寻求一种最有效、最能发展学生思维和学习力的教学方式,成了教师们不断探索的主题,深度学习的提出,鼓励教师深入探讨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真正去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

以问题引领,调动起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探究欲求和深度思考,是不断推进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良方。

关键词:深度学习;问题引领;策略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寻求一种最有效、最能发展学生思维和学习力的教学方式,成了教师们不断探索的主题,深度学习的提出,鼓励教师深入探讨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真正去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

走向深度学习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就是问题引领,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学习,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间解决问题,实现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问题引领,调动起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探究欲求和深度思考,通过导向性问题的引领,使小学生经历全身心积极参与、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改变学生浮于表面的学习状况,提升学习力,有效的策略更是成功的基石:一、缔造问题氛围,激起思考兴趣兴趣是最优秀的教师,小学时期的孩子们活泼、好动、好奇,喜欢探究新鲜的未知的事物。

教师须把握这个鲜明特征,借助问题为导索,唤起他们探究的积极性,继而展开教学活动。

因此缔造问题式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激起学习的兴趣,是一切学习开始的法宝。

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这部分内容作为计算教学,枯燥无味,然而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又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好的问题氛围,是良好学习的开端。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肖春玲(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第一中学,福建㊀南平㊀353200)ʌ摘要ɔ问答式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问题链教学是问答式教学的衍生与发展.所谓问题链教学是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教师给学生设计由表及里㊁由浅入深㊁由现象到本质的一连串相关问题.基于此,文章简述了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结合针对性原则㊁趣味性原则㊁梯度性原则,从激活兴趣㊁自主探究㊁强化能力㊁巩固落实四个方面探究了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学生提供更有深度和趣味性的数学学习体验.ʌ关键词ɔ初中数学;问题链;以问导思;教学实践㊀㊀初中数学问题链教学法不仅仅是简单地把问题按照顺序排列,而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逐一讲解,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但很难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而问题链教学强调问题的设计和引导,教师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到答案后再提出下一个相关问题,不断延伸和深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一㊁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与意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常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进行了问答式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数学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问答式教学是问题链教学的雏形.随着当今教学培养目标的不断变革和完善,如今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问题提问的方式方法,不注重 问 的效果,不具备 问 的水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㊁零碎不系统的数学问题难以真正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也很难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好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在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好的切入口.问题链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于一个主题㊁一个任务下的数学问题进行由表及里㊁由浅入深㊁由现象到本质的自我构建和探索.问题链教学的优点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和经历思考的过程.在问题链教学中,学生的数学知识㊁思想㊁方法㊁观念都在逐步形成与发展.问题链的延伸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相比于传统的问答式教学,问题链教学是更为成功和科学的教学设计.二㊁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一)针对性原则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问题链教学的优点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和经历数学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新旧知识㊁新旧经验之间进行反复的㊁双向的相互作用.问题链教学以学生已有知识㊁经验㊁能力为基础,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链教学方法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在备课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链.目的性㊁指向性明确的问题链能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二)趣味性原则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问题链,以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学习的动力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教师在围绕某一知识和新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趣味性问题链,贴近实际生活的有趣的问题链能有效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学生主动95参与问题探究,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三)梯度性原则问题链教学是问答式教学的衍生和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问答式教学的方法,不注重 问 的效果,不具备 问 的水平,致使问答式教学难以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问题可成为学生思维进步的阶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使用问题链教学方法时,要遵循梯度性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围绕同一个学习主题㊁同一个教学目标给学生设计由浅到深㊁由表及里㊁由现象到本质的问题链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三、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激活兴趣:在导入环节中设计问题链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始,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就可以采用问题链教学方法.在正式讲解之前,教师可围绕课堂的核心知识内容给学生精心设计问题链,活跃㊁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新知识㊁新概念㊁新技能做铺垫.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能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例如,在 字母表示数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链,利用有梯度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教师可在课件中出示一幅图片,图片是由四个火柴棒拼成的一个正方形.第一个问题是:按照上述的方法,在现有正方形的基础上用火柴棒拼凑出2个正方形需要(㊀㊀)根火柴?第二个问题是:按照上述的方法,在现有正方形的基础上用火柴棒拼凑出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㊀㊀)根火柴?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别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教师指出,当正方形数目增加到100时,将很难用画图的方法计算出所用火柴棒的数目,最好的方法是观察图画,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用字母x表示这一规律,求出火柴棒的数目.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认真研究拼1 10个正方形所用火柴棒数目的规律,最终得到计算火柴棒数量的方法.之后,教师让学生算出用火柴棒拼出100个和2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的火柴数目.教师在新课导入中以形象生动的找规律问题链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可让学生在梯度性的问题链下循序渐进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二)自主探究:在新知讲解中设计问题链学生学习新知识常以自身已有知识㊁经验㊁能力为基础.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要通过合理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一连串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观察㊁分析㊁综合㊁归纳㊁类比㊁抽象㊁概括等数学能力.当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势必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故在新知教学中应用问题链教学法有助于让学生亲自参与和经历思考的过程.例如,在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抛出本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以学生现阶段已有的知识㊁经验㊁能力为基础,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特殊的四边形 长方形,由于长方形的四个内角均是直角,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接着,教师提问的难度升级,给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教师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出一个四边形,用剪刀将四边形的四个角剪下,让之前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重合,将它们拼凑在一起,看有何发现.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发现剪下的四个顶角重合后可拼成一个周角,而学生之前就已经学过周角等于360ʎ,便得出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ʎ.教师让学生继续思考第三个问题:是否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ʎ?要如何证明?必要时可以用辅助线帮助证明.问题链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思考.合理的问题链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本次新知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计的问题链可让学生在新旧知识㊁新旧经验之间进行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同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三)强化能力:在例题教学中设计问题链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对例题教学处理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题海战术上,在例题教学中不追求 专 精 ,只追求学生完成例题的数量.例题教学的本质是巩固㊁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故在例题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处理教材,打破模式化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问题链.例如,在教学 一次函数图像 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让学生画出一次函数y=12x,y=2x和y=5x的图像.学生画完图像之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图像,看哪个一次函数的值最先到达6,再找出三个一次函数与x轴正方向所成锐角最大的那个函数,并探讨这个锐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06交流,并总结出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感受图像中y值增减速度与k之间的联系.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x轴正方向所成角的大小与k值有关.当两个一次函数的k值相等时,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互相平行,当两个一次函数的k值不相等时,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相交.在教师问题链教学的引导下,学生不断补充㊁完善自己的发现,最终找到一次函数图像平行㊁相交的位置关系与k值之间的联系.在整个问题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四)巩固落实:在课堂小结中设计问题链学贵有疑,一节课的结束不代表学生数学思维的终止.教师在课堂小结中也要采用问题教学方法,利用一系列的问题链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确地了解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与不足.教师要根据不同学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链,因材施教.分层式的问题链是教师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在课堂小结中设计问题链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㊁自我归纳与反馈的能力,能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数学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功体验.例如,在 结识抛物线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教师可给学生提出关于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问题链,让学生通过问题链归纳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有关抛物线的知识,及时地反思在本节课中的成长㊁收获与不足,深化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教师可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能否画出y=x2的图像,并说出图像的性质.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掌握了绘制抛物线y=x2的方法.他们发现,该图像在坐标系中呈现出开口朝上的圆形,关于y轴对称,顶点在原点,而且在y轴两侧分别具有单调性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你能否画出y=-x2的图像,并说出图像的性质.学生通过绘制和分析,也探索出了y=-x2的图像的特点.他们发现该图像同样关于y轴对称,且开口朝下,顶点位于原点,在y轴两侧具有单调性的特点.第三个问题是:y=x2与y=-x2图像的异同点及联系.该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这两个抛物线的图像特点.学生发现,尽管两个抛物线在开口方向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并且它们的顶点都是原点,这使得它们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质.通过这样的课堂小结,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抛物线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图像联系起来,提高了对抛物线知识的理解能力.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小结中给学生提出问题链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思考㊁消化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课后反思的重要性,避免学生在学完新的数学知识后就停止思考.教师利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设计总结问题链,便于学生及时回顾与梳理本节课所学习到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结 语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链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化为主动探索,加快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给学生设计由表及里㊁由浅入深㊁由现象到本质的问题链,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利用问题链把学生凝聚在数学的周围,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可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的成效,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ʌ参考文献ɔ[1]徐正勇.初中数学问题链导学法的教学应用分析[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1):66-68.[2]陈修文.基于 深度学习 的初中数学 问题链 设计:以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的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24(6):88-89.[3]潘红裕.基于问题链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与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0):44-45.[4]荆秀华. 问题链 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4):56-57.[5]朱金霞.指向初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的问题链教学设计[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5):48-50.[6]贺文臻.立足问题链发展高阶思维: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链应用策略[J].青海教育,2023(Z2):84,86.[7]杨冰清. 问题链 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性应用[J].新课程,2021(45):128.[8]张明.串起问题的 珠链 :谈谈如何设置初中数学课堂中的 问题链 [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2):4-5.[9]沈新华.让 问题 成为数学学习的助推力:谈初中数学的 问题链 教学法[J].考试周刊,2012(61):59-60.[10]陈燕.串问成链,助推高效课堂:探析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链的设置[J].数学教学通讯,2020(17):25-26,62.16。

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案例

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案例

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

先来说说推式策略吧!就好比你去超市,那些摆在显眼位置、有促销员
大力推荐的商品,这就是推式策略的典型例子呀!比如说,某品牌的新饮料上市,促销员在那大声吆喝:“快来尝尝我们这个超级好喝的新饮料呀,不喝会后悔哟!”然后很多人就会被吸引过去尝试购买,这不就是在把产品推向消费者嘛!
再看看拉式策略。

就好像你特别喜欢某个明星,看到他代言了一款产品,你就会特别想去买。

这就是利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把他们拉过来呀!比如说那个超火的护肤品品牌,找了当红小花来代言,哇塞,一下子好多粉丝都跑去买了,这就是拉式策略的魔力呀!
你想想看,要是一个新产品,只靠推式策略,一味地强行推销,消费者
会不会反感呢?但要是只用拉式策略,等着消费者自己发现,那得等多久呀!所以呀,这两种策略结合起来才最好呀!就像一艘船,推式策略是那股推动的力量,拉式策略则是指引方向的帆,两者配合才能让船稳稳地驶向目的地,不是吗?
咱再拿手机品牌来举例,一方面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推广自己的手机,这是推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打造良好的口碑,让消费者主动去了解和追捧,这就是拉的魅力呀!
在我看来呀,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都是市场营销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们相辅相成,一个都不能少!只有把它们巧妙地结合运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呀!这就是我的观点,咋样,有没有道理呢?。

浅议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定义问题引领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在自主思考、讨论和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问题引领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建构,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引领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它能够激发学生对政治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思辨,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问题引领式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刻应用。

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

1.2 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问题引领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引领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引领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倾听、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最重要的是,问题引领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准备。

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基本原理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基本原理是指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的过程。

问题引领式的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问题引领式的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问题引领式的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一、问题引领式教学的特点问题引领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切入点,由学生自主思维、探究、解决,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特点,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可以发现,问题引领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探究性问题引领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知识和经验,培养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2.探索性问题引领式教学重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挖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探索未知的大门。

3.差异化问题引领式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知识启蒙阶段问题引领式教学可以在政治知识启蒙阶段使用,以问题为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政治思维方式。

2.深化阶段问题引领式教学可以在政治知识深化阶段使用,通过让学生探究、发现、提出问题的不同角度,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3.能力提高阶段问题引领式教学可以在政治能力提高阶段使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存在问题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准备工作量大问题引领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就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做出针对性的引导,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学生学习负担大问题引领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性,学生需要自己进行探究学习,对学生来说,学习量比传统教学方式相对较大,所以存在一定的学习负担。

进一步推进问题引领式教学,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提供支撑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撑,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实践能力问题引领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能力。

项目引领教学,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式教学之问题设计

项目引领教学,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式教学之问题设计

项目引领教学,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式教学之问题设计发布时间:2023-06-07T08:56:50.237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6月作者:张文亚[导读] 本文为了让更多人对项目式教学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针对项目式教学作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具体案例浅谈如何进行项目式教学中问题设计这尤为关键的一步。

(北仑区泰河中学 315800)【摘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提出希望经过基于课程标准的“精准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后,学生将拥有更多时间用于开展创新驱动的项目化学习。

这一指导意见充分证明了项目化学习的重要作用。

本文为了让更多人对项目式教学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针对项目式教学作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具体案例浅谈如何进行项目式教学中问题设计这尤为关键的一步。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素材收集;驱动性问题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6-138-02一、项目式教学之初认识1、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驱动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2、为什么要进行项目式教学?①基于情境,项目驱动——改变教学观念与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做、老师讲,被动接受并记忆属于浅层学习,而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主动地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属于深层理解并应用。

②合作探究,学研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通过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

③跨越课科,有机融合——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合作,从为考而教到为学而教,为教而学。

④源于生活,反哺实践——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3、项目式教学的研究方向项目式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五大类,大概念类、元素化合物类、实验类、化学反应原理类、有机化学类。

目前研究的比较多的大概念类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居多,当然也有研究物质的量等的;元素化合物类研究氯、硫、铝、钠等高中阶段主要研究的元素居多;实验类以书本为原型扩展居多;化学反应原理类研究电化学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等;有机化学类以有机合成居多,当然也有研究乙醇、乙醛等于生活相关的有机物的。

以课题引领教研活动(3篇)

以课题引领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课题引领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课题引领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育质量的发展。

二、课题引领教研活动的意义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引领教研活动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够探索出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团队协作:课题引领教研活动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这有助于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推动教育改革:课题研究能够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三、课题引领教研活动的实施策略1. 选题精准,定位明确:- 关注教育教学热点问题:选择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如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

- 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课题,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班级管理策略等。

2. 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 明确研究目标:根据课题研究内容,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性。

- 细化研究步骤:将研究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研究任务和时间节点。

- 规范研究方法: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加强教师培训:- 开展课题研究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方法、研究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 组织经验交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活动,分享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4. 注重实践应用:-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验证研究效果。

-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分享优秀教学经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5. 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课题研究评价体系:对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引领式”教室教授教养模式小东门小学胡秀珍一.模式的名称:“问题引领式”教室教授教养模式二.理论根据建构主义进修理论是“问题引领式”教室教授教养模式的理论基本.建构主义进修理论以为,常识不是经由过程教师传授得到,而是进修者在必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布景下,借助其他人(包含教师和进修伙伴)的帮忙,应用须要的进修材料,经由过程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因为进修是在必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布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忙即经由过程人际间的协作运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进程,是以建构主义进修理论以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进修情形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进修情形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授教养设计提出了新的请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进修情形下,教授教养设计不但要斟酌教授教养目的剖析,还要斟酌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授教养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产生在进修进程的始终.协尴尬刁难进修材料的汇集与剖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进修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感化.“会话”:会话是协作进程中的不成缺乏环节.进修小构成员之间必须经由过程会话商议若何完成划定的进修义务;此外,协作进修进程也是会话进程,在此进程中,每个进修者的思维成果为全部进修群体所共享,是以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腕之一.“意义建构”:这是全部进修进程的最终目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纪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涵接洽.在进修进程中帮忙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忙学生对当前进修内容所反应的事物的性质.纪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涵接洽达到较深入的懂得.三.操纵程序1.设疑导学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学生的情感调剂到最佳状况,经由过程说话(口头或肢体).音像材料.试验操纵等办法,敏捷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问题情境创设是教授教养的重要环节,可激发学生进修兴致和求知愿望.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情卖力剖析,研讨进修内容,预设出学生在自立进修进程中可能碰到的疑难障碍,可能消失的错误,可能陷入的思维误区等,提前做好引领和指点,从而做到“胸有成竹”.2.自立探讨学生借助教材.材料等,思虑问题.解答问题,对常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常识构造,并适应新常识,形成新常识收集,经由过程亲自感知,体验建构常识的进修进程,在体验中产生对常识的懂得与感悟,从而经由过程自立进修控制常识和理论,这是“问题引领式”教室教授教养模式重要环节.这个进程中必须包管学生人人有事做.在此环节中,学生自学要投入,教室要安静,表现生本互动.教师巡查,发明问题记下来,须要时对不合层次的学生赐与须要的进修指点,传授进修办法,以加强其进修的信念.3.交换展现交换展现是合作进修与自立进修的联合.学生自学后,经由过程生生交换.师生交换以及小组间交换来检讨自立探讨的后果,勉励学生积极介入,分工合作,资本共享,组间竞争,以进步交换评论辩论的后果.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引诱学生进行摸索,追求纪律,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本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常识比较周全.准确的懂得,初步完成对所学常识的意义建构.在此环节中,合作小组最好是异质联合,并赐与时光上的充分包管,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会收到教师讲授难以达到的后果,从而促使学生认知.情感和说话表达技巧的平衡成长.经由过程交换展现,学生们既能获得常识和进步才能,解决疑难问题,又能造就合作精力和竞争意识,教师是引诱者.组织者.合作者,并根据小组反馈和本身收集的进修信息,做精要讲授,使本节重难点得到冲破.4.归纳建构归纳是学生伸展灵性的空间,是造就学生自立进修.合作进修.探讨进修的一个症结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传统教授教养中归纳这个环节根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其实归纳不该该只是简略的复述一节课的重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遇,这种自我反思的进程是一个思惟升华的进程,最终完成对所学常识的意义建构,形成学科思维系统.这个进程是教师不克不及越俎代庖的,教师应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本上展现本身的不雅点,既表现了师生教授教养相长,又引诱学生接洽社会生涯和学生已有经验,做到学乃至用,从而使学生将刚进修的常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战胜了以教材为中间,以常识为中间的弊病.表现了新课程改造的理念,从而较好重视了对学生情感.立场.价值不雅的造就.5.反馈拓展教师出示精心预备的.相符教授教养现实的问题,当堂巩固落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常识.控制办法.进步才能,达成进修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演习情形断定教授教养目的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在学生互相提问的进程中找出他们心目中的难点,从而进行针对性抵偿教授教养,达到最佳教授教养后果.本节课经由过程教师问题引领的方法,让学生本身发明新问题.评论辩论.解决新问题,最后让学生形成一个简略的常识收集,又让学生经由过程所学的常识去解决现实中的化学问题,使学生的兴致和才能得到了进一步晋升.如许的问题设置进程,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教室的主体,成为教室的自动介入者.四.实行原则1.问题情境原则:问题是教室教授教养的心脏,有问才有思,有问才有题,教师根据教授教养目的,按照学生的认知构造,环绕教授教养内容,设计出有阶梯的问题系列,创设思维情境,教师经由过程营造一种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自动的去思虑.想象.摸索,去解决问题甚至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修兴致,从而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尽快进入进修状况.2.自动探讨原则:学生是进修的主体,学生获取新知的进程就是学生摸索.体验.评价及自我建构的进程,学生进修的进程必须是主体积极介入的进程,就是学生整小我(包含情感和理智)的自立介入.自立探讨.不竭感悟,不竭建构的最持久最深入的个别行动.先生要充分尊敬学生的主体地位,供给合适学生积极自动.自立探讨的进修前提,创设平易近主.平等.协调的进修氛围,尽力激发学生自身对进修的盼望和潜能,落实进修的主体地位.3.学教联合原则:与传统的教师单向传输常识的教授教养模式不合,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的合作与交换,并勉励学生积极介入.自动探讨.大胆创新.在教授教养运动中教师是进修的引诱者.支撑者.合作者和介入者.经由过程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致,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进程中,创造性地进行进修,由此得到活泼.活泼.自动的成长.五.模式应用后果“问题引领式”教授教养重在对教室教授教养中消失的问题进行引领,而引领的问题源于问题预设,问题预设使得教室教授教养有的放矢,加强了教室教授教养的有用性,进步了教师驾御教室的才能,也使得教室教授教养后果事半功倍.1.造就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了优越的合作习惯.经由“问题引领式”教授教养初步试验后,我们觉察学生在进修常识的进程中,学会了关怀同窗,促进了同窗友情,慢慢建立起准确的合作不雅和竞争不雅,有利于集体凝集力的形成.2.拓宽了学生的常识视野,促进了智力才能的成长.在“问题引领式”教授教养中,学生都想使本身成为合作中的自动者,因而大家都积极地自发地投身到进修运动中去.他们卖力浏览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查找.汇集文献材料,写念书笔记,养成了优越的念书习惯和进修办法,因而大大丰硕了学生的常识,拓宽了学生的常识视野.3.施展了学生的主体感化,激提议学生的摸索精力.在“问题引领式”教授教养中,因为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动介入,所以不管是获取常识,照样解决难题,学生都是亲自经由过程测验测验.探讨和来往来完成义务.它充分施展了学生的主体感化,给学生供给了一个自由成长区.这就使学生向会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加强了教室教授教养的活气,进步了教师的营业程度.在教授教养中,师与生.生与生的全方位合作,使教室氛围始终处在协调.平易近主.自由.活泼的状况之中.大家平等对话,互相交换,热闹评论辩论,剧烈争辩,使学生在愉悦中感知了新常识.六.今朝消失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办法学生控制的过于逝世板,解决问题的门路较少,思虑的同窗分散在学优生身上,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比较急躁.我坚信,“问题引领式”的教室教授教养模式或许不是最好的教授教养模式,但它的焦点是施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室真正还给学生,让‘教室’变成‘私塾’,经由过程对问题的引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进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授教养进程充分表现学生的‘主体性介入’和教师的‘主导性引领’,使师生在教室上形成一个有用的‘进修配合体’.“问题引领式”教室教授教养模式可以帮忙我们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走的更快.更远,也必定会帮忙我们打造一个高效的教室.。

“泰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泰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龙源期刊网 “泰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作者:王智广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6期【摘 ;要】现如今,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教学机制,甚至制约着教师们的教学效率。

而“泰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在此稍做阐述,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泰微课”;小学数学;覆盖;密度;使用效果“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在我校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我校数学教师对“泰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为真正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泰微课”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它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以短视频为载体,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一些小的知识点所设计的具有情景化、趣味性的短视频课程。

作为一种依托于信息技术强大功能的教学形式,微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之带来诸多好的改变。

一、为“泰微课”的运用所做的准备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为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要想在课堂上正常、高效地开展“泰微课”的教学,必须有一定的信息设备作为强硬的支撑。

我校花费大笔资金为每个班级、每个教师专门配备了一体机,并且安装了较大功率的路由器,实现了全校的网络覆盖,保证了网络速度的稳定。

开展信息化手段的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必须能够熟练地操作一体机,借助“泰微课”使之为教学服务。

为了能够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我校专门对教师进行了集中的培训。

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培训教师如何开发、建设、应用“泰微课”,开展课堂展示、比赛活动,互帮互助,从而达到以赛促建。

二、“泰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一)结合导学单,利用“泰微课”资源,课前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课前,自主阅读与观看“泰微课”相结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在设计导学单时这样安排:1.自学课本中的例题,设计导学提纲,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阅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助推》教案

《助推》教案

《助推》教案助推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了解什么是助推,并提供一些简单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研究和进步。

目标- 了解助推的概念和作用- 研究一些简单的助推策略- 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参与度内容什么是助推助推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的意愿,并提供支持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研究和发展。

助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态度和研究技巧。

助推策略1. 引发兴趣:通过提供有趣和相关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使用多媒体、示例案例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制定目标: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让他们知道他们正在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相匹配。

3. 提供支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确保他们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并取得进步。

可以使用提示、模板或辅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4. 推动反馈:从学生那里寻求反馈,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对他们的研究进行自我评估,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5. 鼓励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促进他们之间的研究和知识共享。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实施1. 在每堂课开始前,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在课程中明确目标,并与学生共享这些目标。

确保学生理解他们的任务和期望。

3. 在课程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视频、图片和实物等,以增加学生的研究乐趣和参与度。

4. 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个体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5.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和合作项目。

6. 结束每节课时,与学生一起回顾研究成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总结助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通过合理运用助推策略,教师可以助推学生的学习进步,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微课”助推下的“问题引领式”概念学习策略例谈
——以《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为例所谓“问题引领式”学习策略,就是借助问题的导引作用,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讨论问题——师生持续追问”等方式,促进学生主体对概念的
深入理解。

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教师的适时介入和巧妙点引必不可少,而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泰微课”(江苏泰微课网络课程,以下简称“泰微课”)的介入,在小学数学概念学习领域,对“问题引领式”学习策略的形成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泰微课”视频巧取片名,让问题初露头角
让六年级的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新的知识并完成相应的尝试练习题,部分孩子还是很
畏惧的。

教师事先告诉了孩子咱们这节课会怎么上,让学生了解老师在本节课上的尝试,并
明确希望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

然后,教师发放学习任务单,布置自学,有些平时依赖
性强或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孩子面露难色。

在他们担心的时候,老师说,下面有学者们来看一段“泰微课”视频,名字叫“百分数,从哪里来?”视频从题目开始,就在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渗透着问题意识,起了一个好头。

在孩子集中观看的时候,他们的心中一定是在想,百分数,究竟从哪里来的?
视频播放之后,不给他们再看第二遍了,而是问孩子们:你现在知道百分数从哪里
来的吗?有些孩子说出了一些,但更多的孩子依然是疑问重重。

此时,学习的需要自然生成,教师再把“泰微课”视频发到班级群,布置孩子回去一边观看微视频,一边自学课本,再结合生活中的百分数,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试想,“百分数,你从哪里来”从一个问题变成了一个任务,一个孩子们愿意去完成
的任务,主动学习的欲望无比强烈,效果自然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了。

二、“泰微课”视频再次呈现,让问题引领成功
在课堂的复习阶段,组织学生回忆预学时所看的微视频,联系导学单,说说自己学
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教师让学生尽情呈现,并给予表扬。

当然,学生的提问是零散的、重复的,此时,教师适度引导,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以“意义是什么?”“为什么
喜欢用?”“与分数比较?”这三个核心问题概括了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用教师的“大
问题”引领着学生的“小问题”。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优势,让每个共同体的孩子先自主选择一个问题展
开研究,并把研究结果提炼出来,由组长板书到黑板上。

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有避重就轻的
倾向,也就是不研究百分数的意义,这不是老师希望看到的结果。

因为三个问题中,
“意义”是最核心的,而其他两个问题的研究也是为了研究“意义”。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组织各共同体汇报一下“本小组研究什么问题?准备怎么研究?”如果学生不选择“意义”作为研究对象,教师要做好“顺引”工作,在学生汇报和师生补充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其他两个问题同时也是“意义”的具体表征,只是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在多个组呈现另两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时,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更深层次,从另两个角度完成对“意义”的感悟和理解。

三、“泰微课”视频现场拍摄,让问题反复咀嚼
在课堂上,一个组在研究意义的时候得出了这样的一句话——百分数表示一个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并将此句话板书到黑板上。

这是一个思辨的好机会。

教师追问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说呢?“把学生出现的问题抛给学生”是数学课堂的神来之笔,有学者们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去畅所欲言,“舍下”一片叶子,“得到”的却是百花齐放。

思辨中,有学生追问:你们组的一个量和总量如何理解?有学生与书上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进行了对比;更有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例子进行了反驳……思辨中,有响应的声音,有质疑的话语,甚至有唇枪舌战和咄咄相逼。

可就是这样看似混乱的场面,让说的人和听的人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甚至对于“数”和“量”这两个数学中常见的词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辨析。

此时老师在干什么?一方面在认真地听孩子们的表达,只是点头和示意,不作评价,留足机会让孩子们一吐为快。

另一方面用手机拍下学生思辨的过程,课后做成“泰微课” 视频,在班级播放,既能重现精彩的过程,又能让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当孩子们看着你有学者之间争辩的过程,思考再渐渐深入,更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原来一个问题有这么大的魅力,反复咀嚼,回味无穷。

四、“泰微课”视频适时出现,让问题拨云见日
每个孩子在课前都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在共同体里面一“集中”,百分数的队伍明显壮大了许多。

“量变”总会引起“质变”的,一个共同体的孩子说:“有学者们发现百分号的前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立刻,另一个共同体的孩子就做了补充,“还可以超过100。

”“也可以是零点几几。

”……
“还可以是0。

”这个回答显然让大家吃了一惊。

这样的现象在分数中是从没有出现过的。

许多双眼睛都看着那个孩子,满是疑惑,大家都在等待一个合理的解释。

“冰红茶里的脂肪含量为0%。

”事实甚于雄辩,现成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解释。

“那0%表示什么意思呢?”老师追问道。

“表示冰红茶中没有脂肪。

”大家都能理解。

“看来,0%还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所以它的存在也是理所当然了。

”老师适时
进行了提升。

“老师,那百分号前可以是负数吗?”一个孩子没举手就直接发问了。

老师愣住了,底下的学生也愣住了。

“你们说呢?”老师故伎重演。

“应该可以吧!”“又好像不行。

”孩子们发出的声音淡了许多,底气明显不足。

“这个,有学者的确不会。

”老师只好如实相告,“不过老师这有一段微视频,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或许会有一些收获。

想看吗?”此时,孩子们对这段“泰微课”视频的渴望空前高涨,一个个期待的眼神,让老师心中满是沾沾自喜。

其实这段视频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 页“你知道吗”(如下图)改编而成的,除
了语言的描述外,加入了生活场景图片。

看完微视频,教师又可以追问学生:通过刚才的微视频观看和交流,你对百分数又
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微视频的价值再次得到体现。

“带着问题上课,更要带着问题下课。

”在初学时,对新的知识有诸多的困惑与不解,于是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探究解决。

而一节课下来,知识从了解走向理解甚至运用,但对知
识的外延和扩展又有了疑问。

此时,鼓励学生提出来,用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精神激励
孩子们投入到下节课的学习中去。

学无止尽,问不止步,但学生的新问题还需要教师不厌其烦
地引导和启发,让问题一如既往,让微视频始终如一,此时,针对一个数学概念,用“问题
引领”的方式深入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便建立起一般的概念学习模式,策略也就形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泰微课”视频的多次链接功不可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