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双链RNA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双链RNA病毒
1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分类
按病毒的宿主范围和致病性不同分为12个属,其中对脊椎动物致病的有6个属:
正呼肠孤病毒属(禽呼肠孤病毒)轮状病毒属(轮状病毒)
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科州蜱传热病毒属(科州蜱传热病毒)
东南亚十二节段病毒属(版纳病毒)水生呼肠病毒属(草鱼出血热病毒)
科的特征
无囊膜,球形病毒粒子,直径60-80nm,双层衣壳(三层),内层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内壳体与核酸构成核心。
基因组为双股RNA,分为10-12个节段,总碱基数18-23kb,总分子量为12-20×106D。
有6-10种结构多肽,细胞浆内复制,某些种有血凝性。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 ARV)
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
病毒形态与理化特性
无囊膜、球形病毒粒子
对热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受60℃8-10h,56℃22-24h,37℃可达13-16周,22℃为48-51周,4 ℃为3年以上。
对乙醚不敏感,对2%来苏儿、3%甲醛等有抵抗力
无血凝活性,能诱导细胞融合
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
根据电泳迁移率的不同,可将ARV的双链RNA基因组分为10个节段,这10个节段又可分为L(大)、M(中)、S(小)三个组
正链(+)基因节段的5’段有帽子结构,而且每个dsRNA节段的3’端均露出羟基,这种dsRNA 节段完全能够抵抗单链特异性的核酸酶S1的降解
ARV的致病性
流行于鸡、鸭、火鸡、鹅、鹦鹉等禽类
主要引起感染鸡的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和吸收障碍综合征,感染番鸭时多见肝、脾肿大及表面出现白色小坏死点
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发病率高,但死亡率比较低。临床上常见于鸡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的病例,混合感染可加剧病情和死亡。
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
病毒的基本特性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双股RNA病毒
基因组为10个双股RNA。
病毒可使鸡胚死亡,表现水肿和出血病毒存在于病畜血液和各器官中
病毒至少有2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病毒有基因序列漂移和重配现象
致病性
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OIE规定必须通报的A类传染病(OIE指定的15种A类病)。
主要发生于绵羊,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口鼻和胃黏膜的糜烂性炎症。
病羊:羔羊长期发育不良并有死亡,胎儿畸形,羊毛损坏(变粗而脆),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2 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传染性胰坏死病毒(鱼)
科的特征
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对称,球形,只具单层衣壳,粒子直径约为55-77nm,无囊膜,表面无突起。基因组为双股、双节段RNA,病毒体有4-5种结构蛋白,在胞浆中复制。
对醚、氯仿和胰蛋白酶有抵抗力,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IBDV于56℃可存活5h,于60℃存活90min,耐酸(pH3.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同义名: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盖姆波罗病病毒、鸡肾病变病毒
病毒的基本特性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 病毒属。无囊膜,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径55-65nm,感染细胞内呈晶格样排列。
IBDV的理化特性
IBDV对外界抵抗力强,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在pH12时失活,但在pH2时不受影响。
耐冻融,反复冻融5次毒价不降低。超声波破裂不能灭活。
在鸡舍中可以存活2-4个月,消毒和清洗的鸡舍也难以去除病毒。
IBDV基因组的结构组成
双链、分节段的RNA病毒,A节段约长3.3 kb, B节段约长2.9 kb。
IBDV抗原性血清分型
VP3具有种特异性抗原表位,VP2具有型特异性抗原表位;
VP2可以诱导保护性抗体
VP3的抗体没有保护作用
根据VP2抗原性的不同,可以将IBDV分为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
血清Ⅰ型鸡源毒株,仅对鸡致病,可以分为6个亚型。
血清Ⅱ型为火鸡源性,一般对鸡和火鸡无致病性,其抗体对血清Ⅰ型不能产生保护。
病毒分离培养
分离IBDV比较困难。
鸡胚源细胞培养物分离和连续穿代IBDV非常困难。
鸡胚尿囊腔接种效果差。
鸡胚接种
IBDV在鸡胚上繁殖,选无母源抗体或SPF鸡胚。
5-7日龄鸡胚接种卵黄囊,9-11日龄鸡胚接种绒毛尿囊膜。
感染胚水肿,头部、趾部和肾脏充血、出血,肝脏点状坏死和出血斑。
变异株不致死胚,仅出现肝脏肿大和脾脏肿大。
细胞培养
鸡胚中适应的IBDV毒株可适应细胞培养并产生细胞病变效应。
常用的细胞系由鸡胚成纤维细胞,鸡胚肾细胞,鸡胚法氏囊细胞,鸡胚淋巴细胞系和一些非鸡源细胞系。
致病性
自然宿主是鸡和火鸡,但最近几年国外也有关于从鸭、鹅、鸥等鸟类血清中检测到IBDV抗体的报道。同时,我国学者周宗安等发现麻雀、鸭、鹅均可自然感染IBDV.(感染谱在不断扩大!)
野毒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疫苗毒株也有潜在的致病力,所有的鸡都面临IBDV的威胁。诊断
抗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