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六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国学诗词经典诵读打印

六年级上册国学诗词经典诵读打印

第一周01 赐c ì萧xi āo 瑀y ǔ李l ǐ世sh ì民m ín疾j í风f ēn ɡ知zh ī劲j ìn 草c ǎo ,板b ǎn 荡d àn ɡ识sh í诚ch én ɡ臣ch én 。

勇y ǒn ɡ夫f ū安ān 识sh í义y ì,智zh ì者zh ě必b ì怀hu ái 仁r én 。

诵读经典之《史记》概述《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经j īn ɡ典di ǎn 古ɡǔ诗sh ī名m ín ɡ句j ù(诗sh ī中zh ōn ɡ景j ǐn ɡ)1.东d ōn ɡ边bi ān 日r ì出ch ū西x ī边bi ān 雨y ǔ,道d ào 是sh ì无w ú晴q ín ɡ却qu è有y ǒu 晴q ín ɡ。

刘li ú禹y ǔ锡x ī《竹zh ú枝zh ī词c í二èr 首sh ǒu ·其q í一y ī》2.南n án 风f ēn ɡ知zh ī我w ǒ意y ì,吹chu ī梦m èn ɡ到d ào 西x ī洲zh ōu 。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资料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资料

经典诵读一、古诗1.《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1、《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

能不忆江南?1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六年级上经典诵读 (新)

六年级上经典诵读 (新)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 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这是一种反 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 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
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 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 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 成灯芯又燃尽。 赏析: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作者的早 期作品。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 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 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 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赏析: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
临的情怀。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 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14. 玉楼春 宋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
译文: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 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 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 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 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 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 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写出其遭封锁, 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 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小学六年级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

小学六年级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

目录: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2.堂上行3.杂诗(其一)4. 山中5.回乡偶书(其一)6. 回乡偶书(其二)7.送梁六自洞庭山作8.赋得自君之出矣9.宿建德江10.过故人庄11. 从军行(其四)12.孟城坳13.送元二使安西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6.秋登宣城谢眺北楼17.菩萨蛮18.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一)19.江村20.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21.早梅22.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23.寒食24. 晓日25.秋风引26.浪淘沙27. 晚春酤酒28.即事29.夏日30. 咏怀31. 题鹤林寺僧舍32. 题金陵渡33. 马诗(其四)34.马诗(其五)35.江南春绝句36.忆梅37.赏春38.中秋39.重题蔷薇40.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41.金陵晚望42.寄人43. 书湖阴先生壁44.泊船瓜洲45. 西江月·黄州中秋4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7. 夏日登车盖亭十绝(其六)48. 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二首49.山居午睡起弄花三首50.淳熙乙未四月十四日初夏三绝句(其三)51.春日52. 二月四日作53. 剑门道中遇微雨54. 沈园(其一)55.北园杂咏(其九)56.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57.柳58.立春59. 石灰吟60.竹石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堂上行[三国·魏] 曹叡武夫怀勇毅,勒马于中原。

干戈森若林,长剑奋无前。

3. 杂诗(其一)[魏晋]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山中[唐]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5.回乡偶书(其一)[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2)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2)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部分:(1—12选自《史记》,13—16选自《资治通鉴》1、始皇出游始皇出游。

行至云梦,望祀虞于九疑山。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

过丹阳,至钱唐。

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记得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

并海上,北至琅邪。

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

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

”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

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遂并海西。

(《史记·秦始皇本纪》)2、破釜沉舟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死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3、高祖论功天下在定。

高祖都雒阳,诸候皆臣属。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六年级语文上册经典诵读集锦

六年级语文上册经典诵读集锦

六年级语文上册经典诵读集锦第一周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第二周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日积月累(第38页)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三周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 4、《幼学琼林(一)天文》二.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三首赠诗。

熟读《幼学琼林(一)天文》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幼学琼林(一)天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六年级诵读篇目13篇

六年级诵读篇目13篇

六年级诵读篇目13篇:1.紫藤萝瀑布文/宗璞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深深浅浅的紫,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瀑布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只有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仿佛枯萎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草原文/老舍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ān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ān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1.诗经-采薇(节选)xī wǒ wáng yǐ yáng liǔ yī y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jīn wǒ lái sī yǔ xǔe fēi fēi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注释: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

翻译:从前我出征时,正是春天,看到了杨柳随风摇摆的景象;今天我回来了,正是冬天,漫天的雪。

2、《春夜喜雨》(唐杜甫)hǎo yǔ zhī shí jié好雨知时节,dāng chūn nǎi fā shēng当春乃发生。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随风潜入夜,rùn wù xì wú shēng润物细无声。

yě jìng yún jù hēi野径云俱黑,jiāng chuán huǒ dú míng江船火独明。

xiǎo kàn hóng shī chù晓看红湿处,huā zhòng jǐn guān chéng花重锦官城。

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词释义注释:当:正当。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打湿东西。

野径:野外的小路。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指成都。

翻译: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

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

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ān3、《朝天子·咏喇叭》pán(明王磐)lǎ bā suǒ nà喇叭,唢呐,qǔér xiǎo qiāng ér dà曲儿小,腔儿大。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目录1、山居秋暝--------------------------------------唐·王维2、逢入京使--------------------------------------唐·岑参3、马诗-----------------------------------------唐·李贺4、赠花卿----------------------------------------唐·杜甫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6、浪淘沙--------------------------------------唐·刘禹锡7、乌衣巷--------------------------------------唐·刘禹锡8、秋夕-----------------------------------------唐·杜牧9、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10、村居即事------------------------------宋·范成大11、江村晚眺-----------------------------------宋·戴复古12、浣溪沙---------------------------------------宋·晏殊13、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14、水调歌头中秋--------------------------------宋·苏轼1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16、龟虽寿------------------------------------东汉·曹操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六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诵读内容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诵读内容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诵读内容第一部分:古诗词(其中带“▲”的为课本中古诗)期中(课内):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期中(课外):1.满江红【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蝶恋花【北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4.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中华诵-国学经典1-6年级诗词部分

中华诵-国学经典1-6年级诗词部分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部分一年级下册击壤歌(夏商民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卿云歌(先秦民歌)卿云烂兮。

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易水歌(战国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送兄(唐.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咏华山(北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越女词(其三)(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幼女词(唐.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词(明.毛铉)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鸭(元.揭傒斯)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洞(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四年级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采莲词(清王淑)莲华莲叶满池塘,不但花香水亦香,姊妹折时休折尽,留花几朵护鸳鸯。

4、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5、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

六年级上学期古诗文诵读必背篇目1、墨梅2、*竹石3、*石灰吟4、*泊船瓜洲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6、过零丁洋7、登高8、*蜂9、淮上与友人别10、从军行11、春夜洛城闻笛12、秋词13、咏月14、登岳阳楼15、念奴娇•赤壁怀古16、无题17、无题18、书愤19、龟虽寿20、春望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陋室铭2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4、马诗25、渭城曲26、借箭27、沁园春•雪28、清平乐•六盘山29、采桑子30、劝学31、送人游岭南32、旅夜书怀33、少年行*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咏月唐李建枢昨夜圆非今夜圆, 却疑圆处减婵娟。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诗词20首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大家来欣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绝俗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安闲自在、与世无争的内心世界。

诗中写景,选择竹林、明月,贴切的表现出环境的清幽澄静。

写自己的活动,只用“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就将怡然自得的神态充分表现出来,选材十分简洁。

诗中还恰切地运用了反衬手法,以琴声、长啸声,反衬出深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相照,反衬“人不知”。

这首诗语言自然平淡,意境非常优美。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家来欣赏】这首诗写诗人于浙江旅途中夜泊建德江上,在船上见到的景色,引起孤独伤感的心情。

前两句写泊船的地点、时间和诗人当时的心情。

其中突出了一个“愁”字。

诗人本来就已有漂泊离乡之愁,此刻暮色苍茫还宿于江中,更加增添了“新”愁。

后两句写景,由远及近。

旷野、远空、近树,十分荒凉寂寞,只有明月相伴。

诗人借景抒情,用幽静而悲凉的环境氛围来烘托自己孤寂的情怀。

这首诗写景如画,将自己的心情与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家来欣赏】这是诗人《金陵五题》组诗的一首。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这里曾经是六朝古都。

特别是乌衣巷、朱雀桥一带,是当年的豪门居住的地方,非常富贵繁华。

但如今却野草丛生、夕阳残照,一派萧条冷落的气象。

诗人将“王谢堂前”这些能让人想见昔日贵族王府的繁华景象,与“野草花”“夕阳斜”这些使人感受到今天荒凉惨淡的情景,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并且精心摄取一个特写镜头:当年栖息在富贵人家的燕子,如今却飞进了平常百姓家。

因为只有燕子不知人世的沧桑变化,依然依时而来。

诗人本意是要表现今昔沧桑,和对豪门贵族的嘲讽,他没有直接议论,而是从侧面落笔,通过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来以小见大,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无限感慨,诗意含蓄深沉,耐人回味。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

小学生经典诵读(上)六年级目录(一)必背古诗20首1、浣溪沙(宋)王安石2、醉花阴(宋)李清照3、雨霖铃(宋)柳永4、卜算子·咏梅(宋)陆游5、浪淘沙(唐)刘禹锡6、蝶恋花(宋)朱淑真7、如梦令(宋)李清照8、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金)元好问9、从军行(唐)杨炯10、月下独酌(唐)李白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岑参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杜甫14、爱莲说(宋)周敦颐15、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16、天净沙·离愁(元)李志远17、诗经·蒹葭秦地民歌18、木兰诗乐府民歌19、沁园春·雪毛泽东20、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二)成语20个(三)歇后语10条(四)对联10副(五)名言10句(六)警句10条(七)现代美文5篇(八)现代诗歌5首(九)古文5篇(一)必背古诗20首1、浣溪沙(宋)王安石百亩..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注释】(1)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

(2)半是苔:一半长满了青苔。

(3)白道:洁白的小道。

(4)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

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译文】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婉转的小溪流。

喜欢幽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安静。

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

不知道他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2、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瘦。

..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注释】(1)永昼:悠长的白天。

(2)瑞脑:即龙脑,香料名。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3)玉枕:瓷枕的美称。

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

(4)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六年级上册中华经典诵读电子版青出于蓝

六年级上册中华经典诵读电子版青出于蓝

六年级上册中华经典诵读电子版青出于蓝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此段教材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中华诵-(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六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二子乘舟》2、《观沧海》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二子乘舟》2、《观沧海》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中华诵》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折杨柳歌词》4、《送杜十四之江南》二.教学目标:1.会背《折杨柳歌词》。

熟读《送杜十四之江南》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折杨柳歌词》4、《送杜十四之江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赏牡丹》 6、《旅次朔方》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赏牡丹》 6、《旅次朔方》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一
一.诵读内容:1、《二子乘舟》2、《观沧海》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二子乘舟》2、《观沧海》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中华诵》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3、《折杨柳歌词》4、《送杜十四之江南》
二.教学目标:
1.会背《折杨柳歌词》。

熟读《送杜十四之江南》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3、《折杨柳歌词》4、《送杜十四之江南》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5、《赏牡丹》 6、《旅次朔方》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5、《赏牡丹》 6、《旅次朔方》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四
一.诵读内容:7、《逢入京使》8《同王徽君洞庭有怀》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逢入京使》。

熟读《同王徽君洞庭有怀》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7、《逢入京使》8《同王徽君洞庭有怀》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五
一.诵读内容:9、《三月晦日送春》10、《终南山》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9、《三月晦日送春》10、《终南山》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六
一.诵读内容:11、《渡扬子江》12、《陇西行》
二.教学目标:
1.会背《渡扬子江》。

熟读《陇西行》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1、《渡扬子江》12、《陇西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七
一.诵读内容:13、《月夜》14、《戏答元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3、《月夜》14、《戏答元珍》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八
一.诵读内容:15、《守岁》 20《清明》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守岁》。

熟读《清明》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5、《岩居僧》 20《有约》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