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被动句
• • • • • • 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受制于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省略句
• • • • • • • • •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的宾语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的宾语 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的宾语 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的宾语、谓语动词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主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介词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省略介词 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焉
• • • • • • • • • • 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杀鸡焉用牛刀 ——疑问代词,怎么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之
且
• • • • • • • • 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要 臣死且不避 ——连词,尚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词,并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连词,况且
•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 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 》,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 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 ,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 •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 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 的通称。
• 附:《忠义的力量》(见《创新思维》267页)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6.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如 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 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 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 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 以敝之。)
三、词类活用(例句)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东,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 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 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 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 作边邑)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
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 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 “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 “早”,早早地)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隔阂,嫌怨)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 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 “纳”,使……进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 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假设: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似乎,好象〕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设〕余悲之,且日:假设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快乐〕3、辞: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辞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遥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那么名微而众寡〔细小稍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缱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假设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3、焉用亡郑以陪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4、邻之厚,君之薄也.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5、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⑴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e ,快乐.⑵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 i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⑸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8)故振慑同上.(9)设九宾宾,通“候〞,候相(bin xi an g ),迎宾赞礼的人.做旧读b 1 n.(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2)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13)奉之同上.(14)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15)卒起不意卒,通“猝〞,cU,仓促,忽然.(16)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17)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18)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亲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⑶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 a Q O(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7)还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8)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9)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10)图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11)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12)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13)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前为谢日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樊於期乃前日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⑸左右既前同上.(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7)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8)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9)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10)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11)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1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13)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四、古今异义词(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⑷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成心〞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⑺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限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五、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2〕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3〕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⑷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5〕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6〕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⑺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日〔同上〕〔8〕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9〕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10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11〕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12〕献〔于〕秦王〔省略介词〕〔13〕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14〕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15〕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3、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⑵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5、固定结构⑴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方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反问,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六、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怒到极点.(2)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颍?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⑶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 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亦作怒发冲冠.(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开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方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 1 o 鸿门宴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崎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抱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由于.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10.胜沛公不胜梧杓: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12.置沛公那么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四、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崎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6.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办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 “为〞是语气词.〕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文化常识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一一亚父一一沛公〔张良〕九、虚词总结:1.【而】〔一〕用作连词.1.表现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2.表现润饰关系,即衔接状语.可不译.项王按剑而跟曰:“客何为者〞〔?鸿门宴?〕3.表现目标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二〕何:通“呵〞,喝问.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鸿门宴?〕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2.表现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4.【乃】〔一〕用作副词.1.表现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光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5.【且】〔一〕用作连词.1.妥协关系,尚且,还.①臣逝世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假设】〔一〕用作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①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萧亚轩演唱会假设属:你们这些〕7.【所】〔二〕助词表现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一〕动词.2.认为,以为.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联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对,向.①为之奈何〔?鸿门宴?〕〔三〕句末语气词,表现疑问或反诘.呢.①如morethanone的用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9.【也】〔一〕句末语气词,⑴表现断定语气.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10.【以】连词.表现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动往往是后一动作行动的手腕或方法. 可译为"而"或省去.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的文言文知识点不知道大家都学了多少,有没有进行总结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一)【古今异义】①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痛哭流泪今义:流鼻涕②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与物品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今义:贫穷困难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用力掷今义:用手提起⑤进兵北略地古义:抢夺,夺取今义:简略,⑥顾计不知所出耳古义:但是,只是今义:看守,照顾⑦愿足下更虑之古义:重新,改变今义:更加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露出一只手臂今义:袒护一方⑨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卫士今义:中医⑩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原谅今义:假托,托词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二)【词类活用】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作状,用匣子②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作动,上前③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认为…迟⑤ 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使…知道,禀告⑥ 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像畚箕一样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动作名,信物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三)【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 胜尽:刑人如恐不胜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6. 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高中语文必修1 第二单元 文言文知识总结
1、文学常识◎《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左丘明(鲁国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三传之一(另两传《公羊传》、《谷梁传》记事为纲,时间为序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大小事◎《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刘向(汉代国别体历史著作议论和叙事散文文史地位颇高◎《鸿门宴》《史记》司马迁(西汉纪传体历史著作本纪(帝王、表(历史事件、书(历代朝章国典、世家(诸侯、列传(帝王和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在史学和文学大有成就2、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已”通“矣”,语气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您放弃郑国,让它存在,以郑国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粮食,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共”通“供”,供应、供给◎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厌”通”餍“,满足◎秦伯说[秦伯高兴了]“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知”通“智”,明智◎秦王必说见臣[.秦王一定很高兴见到我]“说”通“悦”,高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反”通“返”,回来◎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决”通“诀”,告别、辞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奉”通“捧”,两手捧着◎秦武阳色变振恐[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振”通“震”,害怕◎图穷而匕首见[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秦王还柱而走[秦王绕着柱子跑]“还”通“环”,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萃”通“猝”,突然◎距关,毋内诸侯[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张良出去,邀请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蚤”通“早”,早◎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郤”通“隙”,隔阂、嫌怨◎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坐”通“座”,座位◎置之坐上。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总结【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5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二】《诗经》两首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 (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
译为:有……的呢)
素材运用
烛之武退秦师
素材运用赏析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
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
言善辩,聪慧机智。历史危难之际,能够在
危难面前“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的人不可胜数,但能够像烛之武这样识大体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这个伯乐就是
佚之孤,千里马就是烛之武。如果没有佚之孤对
烛之武的充分认识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
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其结果是“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二课时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
兴 yuè) 2.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淬
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
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 “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
“震”,震慑)
8.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 bìn。)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 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
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 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 南 (省略介词“于”)
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总结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越国以鄙 君知其难也。 亡郑以陪邻? 亡郑以陪邻? 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 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 当做边邑 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 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 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夫晋,何厌之有? 、 何厌之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宾客知其事者 衣冠以送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 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给他送行。 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9、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 大王。 于庭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 所待 远未来 而为留待。 而为留待。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 很远的地方,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得很远的地方,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7、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所以留 待吾客与俱。 我停留下来的原因, 我停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同他一起 的原因 走 。
满足呢 晋国,有什么满足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以为东道主 之往来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 路上的主人,秦国来来往往出使的人 出使的人, 路上的主人,秦国来来往往出使的人,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取之? 将焉取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总结PPT
4、《史记》和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
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 传共52万余字。“本纪”写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政治事件;“表”是按年 代、年、月写成的简明大事记;“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世家”记叙春秋 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记贵族、 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重要历史 人物的言行事迹。《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开我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 先河,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
12、秦王购之金千斤(※定语后置句)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 1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见”表被动) 16、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 17、判断句 ⑴此天子气也 ⑵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⑷亚父者,范增也 ⑸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⑹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8、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13、以 皆以美于城北徐公(动词,认为,以为) 忠不必用,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以其无理于晋(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各各竦立以听(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介词,因为) 以试从,血濡缕(介词,来)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介词,来,用来)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在……的时候 或“因为”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仆所以留者(与“以”组成复音虚词,……的原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文言文)
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10.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 8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2 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4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 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 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 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22 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23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24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25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26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7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 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29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四、一词多义1、鄙:① 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 ② 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 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②敝人(谦词)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④敝帚自珍(坏,破旧)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 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器,武器)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 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 )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高一语文必修一 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懦弱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道:5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二、实词活用:1夜献城而出来:2既东封郑3晋军函陵:4越国以鄙远:5共其乏困:6肆其西封:7烛之武退秦师:8若亡郑而有利于君:9阙秦以利晋: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越国以鄙远:12既东封郑:三、特定句式:1、就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敢于以愁神职5以其不敬于晋:6且贰于楚也:7若亡郑而有利于君:8何厌之有:何存有贱?四重点虚词:之2、是寡人之过也3西南边之薄,君之薄也4何厌之有以1、以乱易整2、以其不敬于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越国以鄙远5焉用亡郑以陪邻?1今旧矣,懦弱为也已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夫晋,何厌之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矣1焉用亡郑以陪邻?2子亦有不利焉3太少矣,月自身利益东山之上,停留于斗牛之间。
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若不阙秦,将矣挑之?五译者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图穷而匕首见:5秦王还柱而走: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1群臣侍殿上者12使毕使于前13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切齿拊心:又并作“切齿腐心”。
形容怨恨到极点。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6卒起不意:二、实词活用:1、回师北略地:北,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3函封之:4箕踞以怒骂曰:5樊於期实乃前曰:6并使畸节言大王:7太子晚之:8群臣鬼之:9发尽上指冠10乃朝服11实乃欲以生劫之12其人居远未来13今行及而无信,则秦王未慈祥也三、特定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7见燕使者咸阳宫8秦王购之金千斤9取之百金发上指冠:毛发举起的样子。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高中学生学习的语文必修一课本中,第二单元讲的是文言文相关内容,有哪些知识需要我们掌握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一览
《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一览烛之武退秦师一、掌握重要实词(1)且贰于楚(从属二主)(2)辞曰:“臣之壮也……”(推辞)(3)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4)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渡过)(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延伸,扩张)(6)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8)失其所与。
(结交,亲附)(9)唯君图之。
(考虑)(10)亦去之。
(离开、撤离)二、掌握重要虚词(1)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尚且)(4)是寡人之过也。
(这)(5)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
(然而)(6)郑既知亡矣。
(已经)(7)焉用亡郑以陪邻?(何)(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哪里)(9)因人之力而敝之。
(依靠)(9)吾其还也。
(还是,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词)(10)之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 行李之往来。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
)⏹辍耕之垄上。
(动词,往,到。
)☐顷之,烟炎张天。
(衬音助词,无义。
)三、识记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矣)(2)共其乏困。
(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
(悦)(4)失其所与,不知。
(智)(5)夫晋,何厌之有?(餍)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3)既东封郑(“东”为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为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阙秦以利晋。
(使动用法,使……受侵损)五、特殊句式(1)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2)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3)敢以烦执事。
【省略句。
敢以(之)烦执事。
】六、古今异义词(1)以为东道主。
(把……当作)(2)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人)(3)无能为也(不能)七、重点语句翻译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倘若灭掉郑国而对您有好处,怎敢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
部编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出品\精心整理\倾情奉献\敬请珍惜】
通假字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秦伯说、秦王必说见臣 • 失其所与,不知 • 今日往而不反者 • 秦武阳色变振恐
• 张良出,要项伯 • 臣之不敢倍德也 •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 令将军与臣有郤 • 距关,毋内诸侯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乃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代词,你的 • 乃不知有汉 • ——副词,竟然,却 • 吾乃常山赵子龙 • ——判断动词,是 • 乃遂私见樊於期 • ——连词,于是 • 乃今得闻教 • ——副词,才
焉
• 子亦有不利焉 • ——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疑问副词,为什么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疑问代词,哪里 • 杀鸡焉用牛刀 • ——疑问代词,怎么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兼词,于之
特殊句式——判断句
• 是寡人之过也 •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皆为龙虎) • 亚父者,范增也 • 此亡秦之续耳 • 以乱易整,不武
被动句
• 皆为戮没 •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 吾属今为之虏矣 • 受制于人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倒装句
• 宾语前置: • 夫晋,何厌之有 • 不然,籍何以至此
• 介宾短语后置句 • 燕王拜送于庭
• 客何为者 • 沛公安在 • 大王来何操 • 定语后置:
• 以其无礼于晋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贪于财货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长于臣
•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 兵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③秦伯说 (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 (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
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6 、鸿门宴【课文简介】《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项羽和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
本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代鸿门宴的由来;第二部分是写鸿门宴上的斗争;第三部分是叙述鸿门宴后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壁而范增破斗;刘邦至军诛杀曹无伤。
作者通过这次宴会的全过程,生动的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应攻伐而有“妇人之仁”。
【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一词多义】1、为(1)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4)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5)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6)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7)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2、故(1)故听之连词,所以) (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3、辞(1)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2)未辞也(告辞,辞别)(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4、幸(1)妇女无所幸(宠幸) (2)故幸来告良(幸而)【古今词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人教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词句梳理
• ㈢、通假字、异体字 通假字、
1、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秦王方还柱走。
绕) (“共”通“供”,供给) 共 供给 (“知”通“智”,明智) 知 明智 (“还 ”通“环”,环 还 (“见”通“现”,现 见
4、图穷而匕首见
出)
5、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 把守; 距 接纳) 接纳 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 要
1. 为
且君尝为 动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给予 ) 父母宗族, 介词,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介词, 被 ) 吾令人望其气, 龙虎(动词,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呈现 ) 大王为 1.介 ,2动 制定)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介,替,2动, 制定) 大王不取也! ( 动词,认为 ) 动词, 窃为大王不取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 鱼肉,何辞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 , 是 , 句 末语气词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3.(10年天津卷 题) 年天津卷9题 ( 年天津卷 •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因诈女曰: 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 因泣下霑矜 ,与武诀去 • 4.(10年四川卷 题) 年四川卷9题 ( 年四川卷 • B.久之,乃得 久之, 久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虚词答案展示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 小试牛刀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势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力雄厚了,你的势力薄弱了。 力雄厚了,你的势力薄弱了。 2、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 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 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
• • • • • • • • • • • • 一、动词的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二、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作动 阙秦以利晋 —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 共其乏困 —形作名 太子迟之 —意动用法 群臣怪之 —意动 • • • • • • 三、名词的词类活用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吾得兄事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指 函封之—以上均为名 词作状语
• 越国以鄙远—名词的 意动用法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名词的使动用法
• • • • • • • •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作动 樊於期乃前曰 皆白衣冠以送之 乃朝服,设九宾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沛公欲王关中 刑人如恐不胜 —以上均为名作动
特殊句式——判断句
• • • • • • • • • 是寡人之过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皆为龙虎) 亚父者,范增也 此亡秦之续耳 以乱易整,不武
被动句
• • • • • • 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受制于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省略句
• • • • • • • • •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的宾语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的宾语 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的宾语 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的宾语、谓语动词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主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介词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省略介词 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一词多义——为
• • • • • • • • 无能为也已 ——动词,做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 舍郑以为东道主 ——动词,当作,作为 皆为戮没 ——介词,被 • • • • • • •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动词,是。表判断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公为我呼入 ——介词,替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焉
• • • • • • • • • • 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杀鸡焉用牛刀 ——疑问代词,怎么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之
且
• • • • • • • • 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要 臣死且不避 ——连词,尚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词,并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连词,况且
倒装句
• • • • • • • • • 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不然,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 兵 •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邑万家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贪于财货 长于臣 具告以事
之
• • • • • • • • • • • • 臣之壮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居庙堂之高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子犯请击之 ——代词,秦军 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
乃
• • • • • • • • • •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的 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然,却 吾乃常山赵子龙 ——判断动词,是 乃遂私见樊於期 ——连词,于是 乃今得闻教 ——副词,才
熟语积累
• • • • • 秦晋之好 胜之不武 贪得无厌 图穷匕见 发上指冠 • • • • • 无可奈何 秋毫不犯 劳苦功高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通假字
• • • • •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秦伯说、秦王必说见臣 失其所与,不知 今日往而不反者 秦武阳色变振恐 • • • • • • 张良出,要项伯 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距关,毋内诸侯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古今异义
• • • • • •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诸郎中执兵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 • 沛公居山东时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 南 •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 约为婚姻 •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 之人
与
• • • • • • 与郑人盟 ——介词,和 失其所与 ——动词,结交,亲附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 ——连词,和
以
• 以其无礼于晋 • ——介词,因为 • 越国以鄙远、亡郑以 陪邻、阙秦以利晋 • ——连词,“而”, 表目的,来、用来 • 箕踞以骂 • ——连词,“而”, 表修饰 • 以为东道主、具告以事 • ——介词,把 • 以乱易整、以药淬之、 以试人 • ——介词,拿,用 • 日以尽矣 • ——副词,已经 • 以次进 • ——介词,按照
固定句式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或“无法…”)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的方法 • 将奈何(奈何:怎么办) • 荆轲有所待(有所:有……的人或东西) • 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 •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一点也不…) •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比,哪一个……) • 何辞为(何…为: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