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文气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以气为主

——《古代文论》论文

文以气为主

关键词:文气,曹丕,风格

摘要:“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最早由魏代的曹丕提出,而后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

“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最早由魏代的曹丕提出,而后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接下来,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对“文气”说进行阐释。

一、“文气”说的提出与发展

魏代的曹丕在其著作《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此所谓的“气”,显然是作家创作的个人特点和独创性,也就是风格,从理论上来讲就是对作家风格的确认和认可。对于作家来说可发展面扩大了,也更加严格了,不仅要求内容形式的独到有力,其在文体风格语言运用上也要独树一帜,这样也就不会湮没在历史涛涛之河中了。曹丕把作品风格和作家个性相互联系,以为风格导源于个性,且在其著作中列举四例,分别是:“徐干,孔融,刘桢,王粲”。在曹丕看来,“气”不外乎两种,即清、浊两类。清,多指阳刚之气;浊,多指阴柔之气。两种气,代表两种风格类型。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一论述,不仅指出了风格的独创性,而且阐释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作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也是构成文学风格之独创性的基础。风格导源于个性,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相统一,这是“文气”说最重要的观点,也是表现了曹丕真知灼见的地方。

其后,到了梁代,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也说“缀虑成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意思是说:谋思成篇,一定要充分的守住“气”,使文辞刚健充实,这样才有新的光辉,气对作品的作用,犹如飞鸟使用两个翅膀。刘勰的这一说法,把“气”与文辞联系起来,对后世影响极大。

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韩愈进一步发展了刘勰的思想,使其更加具体化。韩愈提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韩愈这段话的意思是,写诗作文不应是一些词语的堆砌,玩弄语言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词语和词语之间,灌注一种“气”。也就是说文学语言的运用要依赖气的浮力,“气”这个东西是根本的,只要“气盛”,言语是长还是短,声音是高还是低,都是相宜的。韩愈的“气盛言宜”又是“文气说”的一大重要论点。

“文气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历朝历代的学者都对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扩充,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气”是文的生命力,有“气”的文才是有生命的才是鲜艳的,这也是“文”在“文”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二、“文气”在作品中的体现

着眼于古代文学,最突出的风格对比就是李白和杜甫了。提起“诗仙”李白的诗歌,人们总是会想到“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这样风格的总结不是一种定义,而是一种总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脍炙人口的诗句,想象奇特,描写大胆,一壶美酒在手,英风豪气,不畏权贵,人物形象与写作风格呼之欲出。对于“诗圣”杜甫,“沉郁顿挫”是他风格的标签。杜甫有着强烈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性格,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但是苦于现实黑暗,政治动荡,他的一生并没有实现其政治理想,所以我们会看到,他的诗歌多于民族国家相关,表达忧国忧民,批判现实的精神情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读杜甫的诗,我们豪情万丈,却也悲痛无奈,而这,就是杜甫的“文气”。

到了近代,在中国文学史上流下不朽之名的首屈一指就是鲁迅,其次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就是郁达夫。鲁迅被称为是现代小说第一人,《呐喊》和《彷徨》中农民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两大题材则淋漓尽致的反映了其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格。就农民题材而言,鲁迅注重展现农村现状和农民生活场景,表现农村的停滞落后和农民的愚昧无知,借以批判封建思想的毒害,批判国民弱根性,强调启蒙和改革的迫切性。读鲁迅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作者有很少的情感带入,作者的爱憎更深地隐藏在对现实的客观冷静的描写之中,但是笔调犀利,不容玩笑。而风格完全不同的郁达夫则开拓了浪漫抒情小说创作的新元地。其作品《沉沦》中创造的“零余者”形象更是体现了“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序传”的断言,相同的身世,经历,环境,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情绪了。这类作品不注重时间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等,与鲁迅的创作风格是截然相反的。

如今的80后作家在写作风格上已经差不多千篇一律了,要么矫揉造作过分矫情,要么声嘶力竭近乎疯狂,在我看来,他们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已经忽略了风格这种独一无二具有独创性的东西。但是,像韩寒和大冰这两个我喜欢的作家而言,他们依旧在坚持自我的路上步履坚定!我欣赏韩寒的性格,也更加喜欢他写作的风格,直接,幽默,犀利。早些时候看《他的国》,里面有一个桥段写的是左小龙把泥巴带到垃圾场旁边吻了她并且想要告诉她这就是现实,看到这个地方很震惊作者的表达,让人信服且感伤。再到他近期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以及他的杂文集等等,让我们直面现实,笔法是幽默的,情感却是感伤而无奈的。从不虚夸,从不博取,从不卖弄,这就是韩寒。而大冰也是我喜欢的,尽管他才出过两本书《他们最幸福》和《乖,摸摸头》。在情感的运用方面,细腻而不满溢,温暖而不灼烈。“忽晴忽雨的江湖,有梦为马,随处可栖,愿你我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泪。”深入人心,心向往之。而这样的写作语言和写作情感正好与他背包十年,资深拉漂的经历和身份相扣和。

三、文以气为主

当我们认真深入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作家让一部作品万古流芳,永垂不朽,是记叙的现实内容吗?那何不推崇历代史官;是描写形式的独特吗?那岂不是每一种创造都值得肯定。其实真正的让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的是文气,是区别于众人的文气。我们会发现,对于同时代的人,生活环境大同小异,成长过程也按部就班,所经历的也是有限的,所以说在素材方面并没有很大出入,区别的就是个人的运用和创造,是作家运用个人能力和技巧再创造的过程。

真正优秀的作品是有灵气的,并不是对于事物和现象的复制,而这种灵气又是作者在安排文字结构时所赋予的。所以说作者的价值要用作品来考察,作品的价值要用作者的个性来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