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树立榜样身为教育者的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己身体力行。
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往往会模仿身边的成年人的行为。
如果老师和家长自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很难要求小学生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以,老师和家长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要做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二、倡导文明礼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时刻倡导文明和礼貌。
建立和谐的社交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明礼貌相关的活动,或者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和讨论,让小学生了解什么是文明礼貌,为什么要讲究文明礼貌。
还可以通过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小学生参与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文明礼貌意识。
三、奖惩并重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奖惩是很重要的一环。
对于小学生来说,奖惩是一种外部的激励和约束,可以有效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小学生表现良好,比如遵守规则,有礼貌,团结互助等,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比如表扬、奖励物品等。
而对于不良行为,也要适当地进行惩罚,比如批评、警告等,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所改正。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与行为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行为上得以体现。
要倡导劳动、勤俭、诚信、友善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因为情感是人的行为和思想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所以,要从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
要求老师和家长给小学生以爱、关怀、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情感,正确地表达情感,不断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
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与同学们和睦相处,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方法。
一、尊重师长和长辈尊重师长和长辈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学校,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他们教导我们知识,引导我们成长。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的教导,听从他们的指导。
在生活中,要尊敬长辈,不说粗话,不顶撞父母和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只有尊重师长和长辈,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受到他人的尊重。
二、友善待人友善待人是小学生良好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要学会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在课堂上,要对待同学们友善,不欺负弱小,不打架斗殴,不讲粗话。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只有友善待人,我们才能在集体中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三、守时守纪守时守纪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小学生要学会守时,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同时,要遵守各种纪律,如校园纪律、课堂纪律等。
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偷懒、不作弊,不在课堂上随意嬉戏。
只有守时守纪,我们才能安心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四、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又一重要方面。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珍惜物质,不浪费食物和水资源。
要学会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
同时,要节约用纸、水、电等资源,做到不浪费。
只有勤俭节约,我们才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对社会资源的珍惜意识。
五、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的根本。
我们要诚实待人,不说谎言,不作弄别人,不偷窃和欺骗。
要守信守约,遵守诺言,讲信用。
只有诚实守信,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培养。
家长和老师要共同携手,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
同时,家长和老师要身教重于言教,做出良好的榜样,引导小学生学会良好行为的养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塑造良好的日常习惯1.规律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养成固定作息时间,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和做作业等。
家长可以制定作息计划表,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奖惩机制,激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2.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刷牙、洗澡等。
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和奖励来鼓励他们,并与他们一起制定个人卫生计划表,提醒他们注意细节。
3.整理、清洁环境:教育孩子保持整洁的生活环境,要求他们每天整理床铺、桌面和书包等。
家长可以给予示范,与孩子一起制定整洁环境的规则,并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励孩子主动参与。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均衡饮食:引导孩子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鼓励他们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
教育他们避免过多食用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
2.定时进餐:教育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规定固定的餐食时间,并避免在饭前吃零食。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并在家庭聚餐时加强亲子交流,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3.节约粮食:教育孩子节约粮食,提醒他们不浪费食物。
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家庭菜园种植,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和收获的过程,培养他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恩之心。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和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具体的学习内容。
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调控,让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娱乐设备的诱惑。
同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学习工具,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搜索与整理能力。
3.激励与奖励: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奖励他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和成绩。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 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应该成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他们的行为举止应该遵守道德规范,注意言谈举止,以及尊重他人的权利。
小学生会模仿他们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2. 温和而明确的规矩:制定明确的规矩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规矩应该具体明确,并且要与小学生的年龄相适应。
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规矩,讨论他们的期望和纪律。
规矩也应该被贯彻执行,以便小学生能够形成习惯。
3. 奖励机制:设置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小学生表现好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一个小礼物、一份鼓励信或额外的时间来做他们喜欢的活动。
这种奖励不仅可以激励小学生,还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给予责任:给小学生适当的责任可以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可以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布置自己的房间、做一些家务活等。
通过这些责任,小学生可以学会自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 培养正面思维方式:教育小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
父母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和积极的指导来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
要帮助他们学会应对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处理冲突。
6. 设定日常规划:制定日常规划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
学习计划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并有固定的规律性,这样小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7.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对于他们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通过模拟社交场景和鼓励他们主动交流来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巧。
要教导他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并培养良好的友谊。
一致性和坚持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父母应该持之以恒地引导和激励小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这些方法,小学生将能够发展出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一些指导原则和具体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晨间行为规范1. 早起:养成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身体和精神都会更健康。
2. 整理床铺:每天起床后要整理床铺,使床铺整洁、干净。
3. 自理能力:培养自己洗脸、刷牙、梳头等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穿戴整洁:选择干净整洁的衣服,并学会穿衣整齐,树立良好的形象。
5. 早餐均衡:吃营养均衡的早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促进校园行为规范的养成1. 尊重他人:学会尊重老师、同学及其他校园人员,遵守校规校纪,不欺负他人。
2. 遵守纪律:尊重上课时间,不随意离开座位,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 责任心:对学习认真负责,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持久学习: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提高学习成绩。
5. 礼貌待人:懂得礼貌用语和礼节,有礼貌地对待他人,热心帮助他人。
6. 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学校的设施和环境,不随意损坏和污染。
三、培养室内外行为规范1. 清洁卫生:自觉保持卫生,学会打扫自己的书包、座位和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
2. 使用用品:按规定正确使用学习和生活用品,并妥善保管。
3. 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遵守安全规则,不参与危险活动。
4. 良好的仪表:保持整洁的仪表,注意个人形象,养成良好的形象修养。
5. 注意声音:在公共场所要注意控制声音,不大声喧哗,不打闹。
四、传递日常行为规范的方法1. 树立典范:教师和家长要成为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典范,自身要遵守相关规范,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
2. 规范引导:及时对孩子一些不良行为进行规范引导,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规范是不正确的。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规范,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4. 反馈奖励:对于表现良好的小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还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社交技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我们需要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这些规则应该简明扼要,语言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制定以下规则:尊重他人、保持诚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确告知他们这些规则的重要性以及遵守规则所获得的好处。
2. 奖励和认可奖励和认可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小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表扬的话语或是特殊的活动。
这种正向激励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良好行为的积极反馈循环。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家长间的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家长间的沟通渠道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馈孩子的行为和表现。
同时,教师和家长之间也需要相互交流,分享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观察和建议。
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具体行为培养计划。
4. 培养自律和责任感自律和责任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给予孩子一些独立完成的任务,如整理书包、按时完成作业等,让他们能够逐渐建立起自律和责任感。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行为后果,从而培养起他们的责任感。
5. 提供良好的榜样家长和教师作为孩子行为习惯的榜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行为习惯的良好榜样。
他们应该展示出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态度,并且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还能够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家庭教育1. 以身作则孩子是模仿动物,他们往往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学习。
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到言传身教,做一个合格的榜样。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举止,还应该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身上学到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爱与尊重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也是一个尊重和被尊重的过程。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要用严厉或者愤怒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要用爱心和尊重来引导和教育他们。
在与孩子交流时,尽量采用耐心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尊重,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倾听和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要创造一个和谐、宽松、乐观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1. 设置规范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学校应该建立一套行为规范和制度,让孩子知道在学校里应该怎么做,怎么行为,怎么与人相处。
学校的规范不仅要包括学习上的行为规范,还应该针对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制定规范,比如礼貌用语、待人接物、公共秩序等。
这样一来,孩子在学校里就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为,如何跟人相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激励和表扬在学校中,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并表扬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措施,比如优秀学生奖、文明行为奖等,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好的行为举止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友善待人
⒈尊重他人:不说脏话,不恶作剧,不欺负他人,不侮辱他人,不霸凌他人。
⒉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则,不违反纪律,不违背道德。
⒊关心他人:主动帮助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体贴关心他人
的感受。
二、自律能力
⒈守时: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参加活动。
⒉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不拖延做事。
⒊爱护公物:妥善使用学校和家中的设施、器具和书籍。
三、良好卫生习惯
⒈保持个人卫生:每天洗手、刷牙,保持整洁的衣着和仪表。
⒉维护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宿舍和公共场所的整洁,不乱丢
垃圾。
四、良好学习习惯
⒈认真听讲:上课期间专心听老师讲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⒉主动完成作业:及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⒊多读书:培养阅读兴趣,多阅读各类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
五、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⒈遵守秩序:在集体活动中保持秩序,听从指挥和安排。
⒉热心参与: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展现个人才艺和特长。
附件:
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奖惩制度
⒉学校行为规范手册
⒊家庭行为习惯养成指南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纪律:指学校或家庭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⒉遵守:指服从、听从并执行相关规定和要求。
⒊霸凌:指以欺凌、恶意嘲笑、威胁、排挤等方式对待他人。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能够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促进学业进步,并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 树立榜样: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示范,引导小学生模仿和学习。
展示正直、尊重、责任等价值观,并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 清晰目标:与小学生共同制定明确的目标。
帮助他们理解习惯的重要性,并设定具体的目标。
例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的书包等。
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制定计划:帮助小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以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将习惯分解为小步骤,帮助他们逐渐建立并坚持习惯。
例如,设定每天的学习时间表、作息安排等。
4. 建立规则和约定:与小学生一起制定规则和约定,以规范行为。
这些规则可以涵盖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
确保规则明确、公平,并与小学生共同制定奖励和惩罚机制。
5. 激发内在动力:帮助小学生理解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
鼓励他们寻找内在动力,明白习惯养成是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来源。
通过正面激励和奖励,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意愿。
6. 给予反馈和认可:及时给予小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认可。
当他们坚持养成良好习惯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同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和调整。
7. 提供支持和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提供学习用具、时间管理工具等。
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导,让他们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持习惯。
8. 培养自律和坚持:教育小学生培养自律和坚持的意识。
鼓励他们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以坚持养成良好习惯。
9. 创设适宜环境:营造一个适宜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
例如,创建整洁、安静的学习空间;提供有序的课堂和家庭生活环境等。
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保持专注。
10. 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小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1.制定规则和纪律:家庭和学校都需要给小学生制定一套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被接受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
这些规则和纪律应该公平、合理,并且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
2.榜样的力量:大人是小孩子最好的榜样。
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大人都应该展示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诚实、守时、尊重。
小学生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大人的行为习惯来塑造自己的习惯。
3.给孩子明确的期望和目标:小学生往往需要明确的目标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例如每周完成课后作业,每天完成家务,等等。
这些目标应该适应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并且可以逐渐提高难度。
4.奖励和惩罚: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励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夸奖、小礼物等。
相反,当孩子违反规则或者养成不良习惯时,也需要适度的惩罚,比如限制一些特权、扣除一些奖励等。
5.教育孩子自律:自律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律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
可以利用计划表和提醒工具帮助孩子管理时间和任务,鼓励他们自觉遵守规则,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6.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关键的一部分。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专注力、合理分配时间等。
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整洁的书桌、安静的学习场所等。
7.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习惯:家庭和学校应该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社交交往。
通过与他人互动,他们可以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同时,也可以教导他们如何处理冲突,与他人沟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8.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家长和老师应该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培养良好习惯。
通过与他们讨论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正确的建议和指导。
9.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支持:小学生需要及时的反馈和支持来确保他们能够坚持良好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父母和老师们共同的责任。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1. 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父母和老师,要成为小学生的良好榜样。
小学生会从大人身上学习到很多,如果大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是正确的,小学生也会模仿。
2. 设立规则和纪律:为小学生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这样他们会明白自己的行为会有相应的后果。
3. 给予奖励和惩罚:小学生在体验到积极的反馈时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给予他们一些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行为。
对于不良行为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以教育他们知错能改。
4. 培养自律能力: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帮助他们进行规划和管理时间,同时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提醒他们复习和预习,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6.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小学生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鼓励他们养成勤洗手、勤刷牙、勤洗脚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他们垃圾分类、保持环境整洁等。
7. 培养社交习惯:教育小学生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培养他们能够主动和同学们打招呼、分享、合作等社交习惯。
8. 利用角色扮演和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习和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如在公共场合中保持安静、排队、礼貌用语等,并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9. 持续关注和指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关注。
父母和老师们要经常与小学生沟通,关注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及时指导和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逐步进行,不要一次要求过高或过多,要根据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了确保训练的效果,还需要进行检查评比。
定期检查学生的行为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惯。
可以设置“好惯之星”、“优秀班干部”等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激励,共同培养良好的行为惯。
二、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惯。
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良好行为惯的榜样。
1、言行一致。
首先,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
不能只口头上要求学生养成好惯,而自己却不遵守规则,甚至存在不良惯。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我们的身上看到良好的榜样。
2、引导学生。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引导和开展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寻找改正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积极性。
3、与学生交流。
最后,我们要与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至关重要。
我们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1、创设有利条件。
首先,我们要创设有利条件。
比如,在教室中设置醒目的班规班训,让学生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要求;在校园中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在食堂中设置就餐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惯等等。
这些有利条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2、严格管理。
其次,我们要严格管理。
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惯。
3、营造良好氛围。
最后,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日常生活习惯
⒈定时起床:建立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⒉清洁卫生:培养勤洗手、勤刷牙、勤洗澡的习惯,保持身体
清洁。
⒊穿戴整齐:学会整理衣物,将衣物规整地放置或挂起。
⒋饮食规律:在定时定量进食的基础上,要注重饮食平衡,多
食用蔬菜水果。
二、学习习惯
⒈完成作业:养成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习惯,避免拖延和偷懒。
⒉认真听讲:课堂上做到专心听讲,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与
互动。
⒊主动思考: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⒋做好笔记:课堂上要做好笔记,整理课堂知识,便于复习和
记忆。
三、交往习惯
⒈尊重他人:有礼貌地与他人交往,包括尊重师长和同学。
⒉合作共享:学会合作,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
和经验。
⒊团队精神:在集体活动中保持团队精神,帮助他人,建立良
好的友谊。
四、安全习惯
⒈遵守交通规则:学会正确过马路,不横穿马路,使用斑马线。
⒉安全饮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乱吃零食,养成饮食习惯。
⒊防止意外伤害:学会正确使用文具、刀具等,避免意外事故
的发生。
附件:行为习惯养成评价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用于维护社会
秩序和公共利益。
⒉注释:注释是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和说明,用于帮助人们理解
和适用法律。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建议:
1. 尊重他人: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包括老师、同学、家人和陌生人。
教育他们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和对不起,以及遵守课堂纪律,不随意打扰他人。
2. 听从教师指导:教育孩子要遵守老师的指导,不打断他人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珍惜公共财物:教育孩子要爱护学校设施和公共财物,不随意涂鸦、损坏或乱扔垃圾。
4. 维护个人卫生:教育孩子要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整理书包和穿戴整齐的习惯。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保持教室和公共场所的整洁。
5. 合理安排时间:教育孩子要学会管理时间,养成按时起床、吃饭、上学和睡觉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6. 培养好奇心和学习能力:鼓励孩子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学习乐趣和好习惯。
7. 培养友善和合作精神:教育孩子要学会友善和乐于助人,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
8. 坚持运动和锻炼: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坚持运动和锻炼的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
通过在家庭和学校中持续地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他们成为受人尊敬、成功和快乐的人。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与生活挑战,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将在本文中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1. 树立榜样小学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有良好的榜样来引导他们。
教师与家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家长则应该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激励和引导孩子。
通过树立榜样,小学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制定明确的规则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与家长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
这些规则应该包括学习、行为、生活等方面。
例如,制定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的规定,约定规范的校园行为等等。
通过规则的制定,小学生可以明确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从而更加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3. 提供正向激励小学生对于积极的激励更为敏感。
教师与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的好习惯和积极行为。
例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时,可以给予赞扬和奖励。
正向激励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4. 培养自律能力自律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小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
教师与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例如,规定每天固定的起床、就寝时间,倡导按时完成任务等等。
逐渐培养自律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适当设置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 教育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督促培养个人卫生习惯等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1. 赞扬鼓励:每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与肯定
和赞扬,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2. 指导陪伴:对于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耐心指导,
让孩子明白哪些是不好的行为,哪些是好的行为,并以身作则,自
己先做到。
3. 好习惯的重复和强化:孩子需要时常重复和强化良好的行为
习惯,让这些良好的行为成为孩子的习惯。
同时,家长也可以设置
奖励机制,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坚持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4. 与孩子进行沟通: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知道自
己的行为对他人和自己有什么影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5. 关注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家长需
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注重平衡与调节。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具体措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具体措施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它对他们的学业、日常生活以及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措施。
1.提供良好的榜样:小学生往往会效仿他们身边的大人的行为。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
他们需要展示出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友善有礼的行为,这样能够激发孩子模仿并养成良好习惯。
2.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明确何种行为是正确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有关日常学习、作业完成、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规则。
同时,要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孩子遵守规则,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罚。
3.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任务完成、整理卫生等方面。
可以通过让孩子自己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以及要求他们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4.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可以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每日的起床、吃饭、休息和睡觉时间。
同时,要鼓励孩子养成定时锻炼的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5.培养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非常有益。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鼓励他们阅读,并与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同时,要设立每天的阅读时间,让孩子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去阅读。
6.培养节约习惯:节约习惯对小学生的培养也很重要。
可以鼓励孩子学会合理使用资源,例如水电的使用,以及使用纸张的量等。
还可以教育孩子定期整理书桌,保持环境的整洁。
7.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养成良好习惯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的,小学生需要有坚持的决心和毅力。
家长和老师要时刻鼓励孩子,提醒他们坚持,坚信通过努力可以养成好习惯。
8.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教导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例如深呼吸、与人沟通、寻求帮助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他们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习惯1、作息规律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睡觉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功能的良好发展。
2、个人卫生教导孩子每天刷牙、洗脸、洗手,定期洗澡、换洗衣物,保持身体清洁。
同时,也要注意头发、指甲的清洁与修剪。
3、饮食习惯培养孩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教导他们按时进餐,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4、整理物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房间,将物品摆放整齐,养成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习惯1、预习和复习教导孩子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预习,提前了解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
3、按时完成作业让孩子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抄袭、不拖拉。
作业完成后要认真检查,确保准确性。
4、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可以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社交习惯1、礼貌待人教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等,尊重他人,不嘲笑、不欺负同学。
2、学会分享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快乐和经验,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3、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解决冲突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教导孩子要冷静、理智地处理,学会沟通和妥协,避免争吵和打架。
四、道德习惯1、诚实守信教育孩子不说谎、不欺骗,遵守承诺,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
2、尊重长辈尊敬父母、老师和长辈,听从他们的教导,关心他们的生活。
3、爱护公物让孩子明白公共财物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要爱护学校的桌椅、门窗、花草树木等。
4、遵守规则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要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的秩序等。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七个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七个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效率,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七个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做到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底线,遵守规章制度,并以身作则地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影响到小学生,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正确的习惯。
二、设定明确的目标培养习惯需要明确的目标。
我们可以和小学生一起制定可以量化的目标,例如每天读书一小时、保持教室整洁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意识到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明确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三、制定详细的计划只有目标还不够,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可以和小学生一起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详细规划他们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什么样的活动。
这样一来,小学生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执行力习惯。
四、激发兴趣和动机培养习惯需要小学生内心的积极性和动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趣味游戏、举办有奖竞赛等,让小学生在参与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进而增强对习惯的积极认同。
五、建立规范的环境良好的习惯需要在规范的环境下培养。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可以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规范的环境。
例如,教室里放置公共物品的位置明确、书本摆放整齐等,可以让小学生养成整理物品和保持环境整洁的好习惯。
六、及时认可和奖励小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的认可和奖励。
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奖品、证书等方式,激励他们坚持养成好的习惯。
这样一来,小学生会更有动力并且更加坚定地养成良好习惯。
七、反思和改进培养习惯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养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建议:
1. 尊重师长和他人:教育孩子尊重师长和他人的权威和意见,要求他们礼貌地与别人交流,并主动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并乐意提供帮助。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梳洗整齐、保持口鼻清洁、保持指甲整洁等。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养成整理书包、桌面和床铺的好习惯。
3. 遵守课堂纪律:教育孩子在课堂上保持安静、尊重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打闹、不吃零食等。
4. 礼貌待人:教育孩子要懂得说请、谢谢、对不起、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学会礼貌排队和礼貌用餐,不欺负同学,不说脏话。
5. 守时守信:教育孩子准时完成作业和上学,不随意迟到早退,不抄袭或作弊,传达守时守信的重要性。
6.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教育孩子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懂得合作和分享,培养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
7. 爱护公物:教育孩子要爱护学校和公共设施,不随意涂鸦、乱扔垃圾,珍惜书籍和教育资源。
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可以使他们成为礼貌、懂得关心他人和有责任感的人。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临湘市第三完全小学江红波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叶圣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
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1、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
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学生一天的生活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当“教书匠”。
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根据学龄特点实施分层教育
1、低年级学生,通过各种竞赛,通过得小金星,初步养成。
低年级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
作业时常不做或忘记带回家;废纸到处乱扔,自己的课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么,没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闹,当班主任的最头痛,不管怎么说都没用,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了跑了。
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
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让他们形成自律。
我们可用“比比谁最棒”的方法。
课堂上,把要求告诉他们: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但老师不知道,哪个小朋友是最棒的。
不如我们来比比看,究竟是谁最棒。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金星,你们想要吗?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只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
金星。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你可以布置任务和要求。
但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从浅入深,逐步提高。
同时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帮助别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
这种方法也可评价学生的课下表现。
然后利用班会课,总结学生一周来的表现情况,指出缺点,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分发小金星。
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也不要吝啬小金星,只要有肯定之处,都可以得到,这样更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小金星可以让学生自己贴到荣誉角上去,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小学生的行为都有明显提高,很多事情无需老师督促,学生之间便会相互指出,然后加以改正。
2、中年级学生,利用天天行为规,形成自律。
中段年级小学生渐渐的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
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开始会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
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够强。
此时应当加强他们的行为规。
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利用班会课通过学生提议,老师完善,共同制订“天天行为规”,每个学生都有一,要求每个同学每天看一边,每天督促自己按“天天行为规”要求努力做到。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每位学生都能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看到水龙头没拧紧,他们
便会主动上前拧紧;看到地面上有纸屑,他们能主动拾起来;看到小同学摔倒了,他们会主动上前将他扶起。
由此看出: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
3、高年级学生,利用荣誉,增强自身使命感。
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
此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管,也越来越难沟通。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
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挂起。
对于高段学生,一味说教不行,采用比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怎么办呢?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
学校的竞赛,要积极争先,拿出榜样作用。
同时班级里开展“班级荣誉,我的责任”活动,以加强每个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把所有责任,让每个学生承担。
中国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仿佛好坏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恰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了。
所以我们班级奉行“班级荣誉,我的责任”,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
班级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荣誉。
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能只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
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我们主要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和实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开展“我和规同成长”的家校活动。
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落实新《守则》和《规》,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是不可或缺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感受遵规守法对成长的重要。
因此,学校要善于与周边的社区单位取得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品德。
比如培训安全小卫士,让他们不只在校,在校外也要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维护公共秩序
的工作,让学生从以往简单、空洞的说教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地养成了珍爱生命、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好品质。
四、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
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
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要求相对照。
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平时,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这个时候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算真正养成了。
我们只有立足于“知”“行”统一的原则,在课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