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15

合集下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小学生是教育的重点群体之一,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爱心和友爱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要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和友爱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爱心和友爱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和友爱之情,让他们懂得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学会合作和分享。

教师和家长也需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点,不断鼓励和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和睦相处。

只有在一个充满爱心和友爱的环境中,小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建立奖惩机制小学生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庭可以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对小学生的行为予以引导和规范。

对于表现良好的小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表扬、加分、奖金或是其他形式的奖励。

这样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自身行为的积极性和价值,增强他们良好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而对于不良行为,学校和家庭也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

惩罚不是为了打击小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而是为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改正过来。

建立奖惩机制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明确规范,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可取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三、引导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培养。

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行为习惯需要养成。

坚持早睡早起、爱护环境、讲卫生、有序排队、守纪守时等。

这些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对小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一、引言小学教育是孩子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教育界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

本篇文章将通过论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为促进小学生学业进步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背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小学生缺乏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时间利用效果低下。

他们需要适当的教育策略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三、方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有多种,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措施。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给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学习场所、丰富的学习资源等。

家长还应该给予小学生充足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安排,避免过多的作业负担给学生带来压力。

学校还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如开展科学实验、课堂讨论等。

3.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方面。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们在社会中接触到各种信息和价值观。

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和学校的支持,提供适合小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四、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评估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进行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育策略,提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五、结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

因此,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教育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来探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榜样。

父母应该从小开始,倡导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讲究卫生,让孩子养成洗手、刷牙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规律,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睡觉等规律习惯;讲究尊重,让孩子养成尊重长辈、友善待人等良好的社交习惯。

父母还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后果。

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意识到不良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从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也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学校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互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遵守纪律等。

在学校生活中,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

学校可以设立奖惩机制,对学生的好行为进行表彰鼓励,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引导。

社会教育也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孩子们成长的大舞台,各种社会活动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培训,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良好的行为榜样。

学校可以组织参观社会机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了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付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社会教育还可以加强对小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教育,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错之间的差距,从而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

家庭要做好榜样和引导,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管理,社会要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和教育资源。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良好行为习惯的小学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正面引导:教师和家长应当对小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活动,培养他们对学习、劳动、社交等方面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积极行为的认同感和满足感,进而使他们逐渐形成习惯。

二、示范引导和榜样作用:教师和家长应成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示范者和榜样,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引导孩子模仿。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爱护学校环境的意识,从自己做起,保持教室整洁、物品摆放整齐,让学生看到和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力量。

三、建立规则和明确目标:教师和家长应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和目标,带领学生了解何为好行为习惯,以及如何培养好行为习惯。

规则和目标要明确、简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和遵守。

要灵活运用奖惩措施,使学生能够有所感知和回馈。

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和家长应适当地培养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力、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控能力,使其能够自觉地发现和改正错误行为,逐渐形成独立的行为习惯。

五、情感教育的融入:情感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和家长应通过关心、理解、鼓励、支持学生,培养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念。

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友善、宽容等情感品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校生活。

六、教育游戏和趣味性:小学生对游戏和趣味性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游戏和趣味性的方式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和家长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习惯。

八、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配合对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小学生是一个身心发育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于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更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为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供一些有益的教育策略。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第一课堂,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源自于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楷模,他们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模仿行为。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好榜样。

2. 积极引导。

父母应该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孩子明白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者故事来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3. 善于表扬。

当孩子做出良好的行为举止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懂得良好行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 严格要求。

父母在要求孩子时要严格但不苛刻,让孩子在严格要求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形成独立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1. 以班级规章制度为依托。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重要依托。

教师应该通过班级规章制度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注重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

也要有一套相对应的惩罚机制,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的危害和后果。

3. 科学引导。

学校应该通过合理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概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由于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因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策略一: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环境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该创建一个积极、支持性、充满鼓励的环境。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教室设施的改善: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室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在此方面,学校应该为学生建造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并且有良好的气氛的教室。

(2)激励措施:学校还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课业或者生活中表现出色的小学生可以获得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实物奖品或者是一些特别的表扬。

策略二:积极正确引导在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方面,积极正确引导是非常关键的。

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下是一些指导方式:(1)正面言语表达:老师和家长应该采取肯定、鼓励的语言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注重说话的方式和含义,尽量做到言简意赅、轻松愉悦。

(2)明确的奖惩制度:学校应该建立一套明确的奖惩制度,帮助小学生学会如何肯定好行为、惩罚不好行为。

策略三:模拟和展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自身领悟能力的影响。

因此,模拟和展示对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帮助。

例如,将一些模拟案例提供给学生参考。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模拟案例:针对不同的行为习惯,老师可以通过模拟一些案例来进行教学。

例如,模拟在严寒季节换季的衣服,让小学生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以及细心维护衣物。

(2)分享案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一些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学校发展背景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前身为江夏区流芳中心小学,地处武汉市城郊结合部,始建于1936年,借庙为学,时为私塾。

1948年收为国立小学,定名为武昌县油坊岭小学。

解放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1956年洪山区人民政府拆庙兴建校舍。

后划归江夏区管辖,是武汉市远城区为数不多的市级示范学校之一。

2005年,武汉东湖高新托管后,流芳中心小学更名为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

根据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2007年9月,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红旗小学、前锋小学、沧海小学与光谷第三小学组建了光谷第一学区。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东、南两面与富士康厂区接壤;西面与湖北省最大的农民还建社区——佛祖岭社区仅一路之隔,北与中芯国际相邻。

方圆五公里遍布高校及高新企业,如:湖北经济管理大学、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贸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富士康、中芯国际、武汉华灿光电有限公司、藏龙岛科技园区等。

由于历史悠久、又地处城郊结合部,学校校舍陈旧,一直难以扩展,设施设备与教育现代化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富士康等高新企业的快速扩容,佛祖岭社区入住人数的不断攀升,使得学生数逐年递增。

(目前新校正在建设中)随着学区的建立,光谷的发展,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这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学生来源也就显得多元化了,学生既有村民的孩子,也有街道居民的孩子,还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周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子女。

课题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复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整体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及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研究。

目的意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其地域的不同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方法、培养内容和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第一篇: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一、前言(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不断攀升。

而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又因外出打工而留守儿童较多,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手段陈旧及留守学生家庭数增多,对农村小学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何直面现实,改变现状,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习惯能使事情变得容易,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节省到最低点。

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

”这话足以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授之以渔,得益终身的心理感受、成功体验是值得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一套系统地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方案。

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最少却又获得更多。

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和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的影响学习效果。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小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在性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都需要重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探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希望对家长和老师有所启发。

一、认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1.1 影响孩子未来发展小学生时期是性格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有较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态度,有较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这些习惯都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比如乐观、坚强、自信等,这些心理品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孩子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1.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做事情有始有终,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培养出一种责任感和自律性格。

2.1 以身作则家长和老师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行为举止和言行举止都会深刻地影响到孩子。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好自己的行为示范,让孩子在身边不断接触到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2.2 培养兴趣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需要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只有让孩子对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去养成这些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行为习惯。

2.3 渐进式教育小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阶段,他们的认知和自制力有限,因此在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时需要采取渐进式的教育方法。

可以从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小习惯,然后逐步转化为大习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在小学生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未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够培养他们端正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何有效地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每个家长和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一、正面激励在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时,正面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可以增强他们良好行为的积极性。

当孩子在课堂上表现良好,老师可以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激发他们更多地展现良好行为。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建立奖励机制,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相应的奖励,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够感受到正面激励的力量。

二、身教示范身教示范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另一种重要策略。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和老师的行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成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做出正确的示范,这样孩子就会在模仿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老师也要注重自己在学校中的言行举止,做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情景引导通过情景引导,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友善待人。

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及时进行引导。

当小学生遇到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定期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不断的训练和引导。

家长和老师应该定期安排相应的训练课程,帮助小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每周进行一次行为习惯的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习惯。

通过定期训练,可以帮助小学生逐渐养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

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配合,共同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供支持。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小学生是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未来的学习、社交和职业素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学校和家长三个层面,探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的教育策略教师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引导者和实施者。

在教师的教育策略中,需要综合运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1.正面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使用正面引导的方式,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良好的行为,让他们感受到正面行为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也要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指导和纠正,避免用严厉的语气或者惩罚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2.示范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可以表现出礼貌待人、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态度,引导学生从老师身上学习并模仿这些优秀的行为。

3.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细节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尝试、去观察、去学习。

通过在活动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小游戏、小挑战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规则引导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的行为准则,明确告诉他们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学校的教育策略学校作为小学生的第二个家庭,也需要在整体层面上做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工作。

1.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需要通过装饰美化校园环境、设置优质的学习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学习、生活环境。

2.建立规范的制度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明确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规范性的引导和管理,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规范的环境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根据不同时节和主题,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特色教育活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摘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探究培养小学生自律意识、建立规范的行为准则、奖惩相结合、家校合作、以及榜样的力量等教育策略,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研究通过分析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探讨了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他们成为自律、负责任的个体,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和老师的合作至关重要,而良好的行为准则和奖惩机制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自律意识、行为准则、奖励、惩罚、家校合作、榜样、重要性、有效性、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还可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和不足,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诱导,使得小学生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和诱惑。

如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探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旨在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建立规范的行为准则,培养其自律意识,激励其良好行为,引导其正确的人生方向,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为小学生的行为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

1.2 研究意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涉及到其思想、情感、习惯、道德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养成对于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一切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因此,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应当加强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养成好习惯的必要性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提高个人自律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健康人格。

另外,培养好行为习惯也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石。

如何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呢?二、家校合作推动养成好习惯的实施家庭、学校应建立紧密联系,共同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实施开展一系列的教育。

家庭和学校要在孩子们最初接受教育的时候,就让孩子们对于行为习惯有一个正确、清楚的认识。

同时,父母、老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时刻以身作则,利用各种场景,给学生进行坚定的、正确的行为习惯教育。

家庭和学校,更应适时与适层次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倡导正面情感,加强互帮互助、与别人分享、尊重他人等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行为习惯养成方法(一)师生互动教育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每个小学生的个性、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进行行为习惯的启蒙和训练。

初期对于行为习惯,可以通过绘本、动画片、奖励、表扬、纪律教育等方式给予启蒙;之后,则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读、分组合作、互评互鉴、游戏、实地考察等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训练。

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提高认识。

(二)重视榜样的引领学校应该挑选一些自觉遵循行为习惯,为他人树立正面榜样的教师、学生,展示优秀的行为习惯。

这些校园榜样能够对其他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也可以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榜样,邀请孩子们注意观察身边的优秀人物,从中学习其优秀的品德和行为品质,激励孩子们认真规律生活,做好功课,按时睡觉等能够形成良好习惯的事情。

(三)通过比较课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较课程是指教育者为学生设定一些标准,让学生对比这些标准来批判自身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发现错误,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习惯问题,接受和改进。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CATALOGUE目录•引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框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评价与改进建议01引言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因此需要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学习能力。

研究目的如何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

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同时兼顾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因素的探讨。

研究方法和范围02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在校行为习惯现状部分小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纪律、乱扔垃圾、欺负同学等。

家庭行为习惯现状部分小学生在家庭中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合理安排时间、不尊重长辈等。

当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当前养成教育内容相对单一,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当前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养成教育方式相对简单,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方式简单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并未得到很好的养成,甚至出现反复现象。

教育效果不佳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小学生在家庭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或者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当前教育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知识轻德育、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导致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影响。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第一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2006-2007 第二学期工作总结一年来,本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抓好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确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树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思想,确定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定位,树立了学校德育管理的“三大理念”:1.“以人为本”,“激励为先”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

因此,我们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2.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

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根据学校确立的三个德育理念,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道德建设工作:(一)“礼仪教育”正行为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现状述评1、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多为隔代教育,许多农村儿童多为留守生。

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

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二、选题意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另外,我校现在每周开展的争当“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星级好少年”、“星级文明班评比”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次我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三、课题的界定“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四、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培养良好习惯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5、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五、研究内容1、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六、研究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七、拟解决问题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研究和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培养小学生养成做事、学习、做人等方面的好习惯。

在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小学低段主要进行“做事”习惯的培养,并渗透“做人”的内容。

中段主要进行“学习”的培养。

高段在巩固低、中段教育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做人”的教育。

这三个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循环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的,而不能把他们完全分开进行。

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围绕一个专题深入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八、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九、研究原则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十、实施步骤及研究措施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10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0年8月——2011年7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1、完成各项测试,进行对照、分析;2、整理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研究措施:(一)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室、政教处以及部分班主任为主体的研究队伍。

在上级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再经过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修改和调整,认真设计方案。

(二)优化队伍,加强力量。

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前提。

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班主任梯队建设,每年选派优秀的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来。

学校选派班主任及课题组老师多去其他学校考察、参观、听讲座。

我们每年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使整个德育队伍中的教师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

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内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

经常组织学生去学校“红领巾耕作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到一些劳动技能。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方面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

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三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

从班级抓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挂上墙,各班教室门口悬挂“班风建设”牌等。

统筹安排,每周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星级好少年”争星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

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

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2、校园宣传氛围。

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星级好少年”等。

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生活、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

办好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

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校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

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

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

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邀请校外有关人士(特别是关工组织)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阵地,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

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有图书角、教室后方有黑板报、卫生角,在教室门口悬挂“班风建设”牌等。

楼梯间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走廊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

学校围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行为养成星级好少年”争星活动。

由政教处制定“文明礼仪星、遵纪守法星、勤俭廉洁星、助人为乐星、环保卫士星”五星的评比要求,每班每周分别评选班级“五星”,再选表现最突出的“一星”在级组中进行评议,每年级又选举出每周级组“最闪耀一星”上报政教处,由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进行授予星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五星级好少年”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

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

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

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