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周清试题:陋室铭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10 陋室铭练习 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10 陋室铭练习 试题

心尺引州丑巴孔市中潭学校10 陋室铭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苔.痕〔〕鸿儒..〔〕案牍.〔〕德馨.〔〕二、根据诗文内容填空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三、重点实词.名斯惟吾馨鸿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乱案牍劳形云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五、课外拓展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清旦....〔〕 2、衣冠〔〕而之3、适.鬻金者之所〔〕4、徒.见金〔〕2、选出以下加点“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A、清旦衣冠而之B、适鬻金者之所C、子攫人之金何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以下句子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译: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5、从这那么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启示:参考答案二、根据内容填空1、<全唐文> 唐代刘禹锡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4、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三、重点实词名:知名斯:此、这惟:只吾:我馨:这里指品德高尚鸿:通“洪〞,大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白丁: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弹奏素:不加装饰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扰乱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云:说四、翻译句子略课外拓展1、清晨穿了衣服,戴了帽子往、到只2A3人都在那儿,你就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4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

《陋室铭》试题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试题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试题练习及答案一、填空题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是_______朝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

3.《陋室铭》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二、练习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有仙则名:_______(2)斯是陋室:_______(3)谈笑有鸿儒: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三、问答题1.《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2.《陋室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陋室不陋?答:_______四、判断题1.《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 )2.《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 )五、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这)B. 惟吾德馨(香气)C. 谈笑有鸿儒(大)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答案:一、填空题1.刘禹锡;梦得;唐2.警戒自己;称述功德;文体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练习题1.(1)出名、有名(2)这(3)大(4)使……扰乱2.(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三、问答题1.答:《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答:《陋室铭》从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日常的活动三个方面描写了陋室不陋。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是_____朝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或者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_____的。

答案:1、刘禹锡,梦得,唐2、警诫自己,称述功德,韵二、字词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之乱耳()12、无案牍之劳形()答案:1、出名,有名2、灵验3、这4、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5、长到6、映入7、博学的人8、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9、调弄,这里指弹(琴)10、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11、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乐曲12、指官府文书三、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文中表明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内容理解1、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第一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一、用原文回答问题: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八年级下册陋室铭周清试题试题

八年级下册陋室铭周清试题试题

兴隆县半壁山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周清试题新人教版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作者是,字,时期家,本文选自? ?。

本文采用了的写法。

〔2〕铭:二、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1、名:2、灵:3、斯:4、唯:5、馨6、鸿儒:7、白丁:8、调:9、素琴: 10、丝竹: 11、案牍:12、劳形: 13、何陋之有:三、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四、理解文章内容:1、表现主人公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3、文中的点睛之笔:五、简答:1、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的有哪些句子?作者的生活态度在现代有什么意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一句话,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这是简陋的居室,但是因为主人的品德好,也可以声名远扬。

这里面,包含着陋室不陋的含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引用孔子的话对文章作结,也是对自己思想的总结。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含义就是没什么简陋。

不简陋的原因,还是因为居室的主人有高尚的道德节操。

作者的生活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的社会气氛的时候,仍然需要追求高尚的道德操守,仍然需要进步自己的精神境界。

六、文章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色。

句式整齐。

对仗工整,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此外还运用了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陋室铭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

2.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高尚情操。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描绘了陋室主人与________的交往。

4. 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作者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陋室铭》所表达的主旨?()A. 重视德行B. 追求物质享受C. 淡泊名利D. 崇尚学问2.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中的“素琴”指的是什么?()A. 素色的琴B. 没有装饰的琴C. 简单的琴曲D. 一种古老的乐器三、简答题1. 请简述《陋室铭》中“陋室”的含义。

2. 作者通过《陋室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四、阅读理解题阅读《陋室铭》全文,回答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 请解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两句诗的含义。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他们与陋室有何联系?五、论述题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论述作者对“陋室”的态度及其所反映的人生哲学。

答案一、填空题1. 刘禹锡2. 不以物质条件为重,注重精神追求3. 有学问的人4. 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二、选择题1. B2. C三、简答题1. “陋室”在文中指的是简陋的住所,但作者认为,只要居住者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是简陋的住所也能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2. 作者通过《陋室铭》表达了自己不以物质条件为重,注重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以及对淡泊名利、崇尚学问的人生态度。

四、阅读理解题1.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苔藓爬上台阶的绿色和草色映入帘子的青翠,形象地表现了陋室周围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宁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八年级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一、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二、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 (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五、解释下列加点字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未加装饰的)阅金经..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阅览)(佛经)无丝竹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公文、文书)(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六、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七、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八、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训练题(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训练题(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10、《陋室铭》(刘禹锡唐)一、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选自《全唐文》作品《秋词》二、作品:"铭"的特点: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三、阅读理解: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提挈全文大意的词:德馨。

②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描写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⒏本文写法:托物言志⒐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⒑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释词:1名: 2斯: 3惟 4馨: 5上 6鸿: 7调 8丝竹 9。

劳 10乱 11素琴翻译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春望》杜甫首联“深”,表面写草茂,实际写人稀。

表达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感。

颔联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因恨别而心惊。

表达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章法分明。

颈联: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其中“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尾联:1画面面对山河的沦陷,一位白发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挠头叹息,昔日那长长的白发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起。

2作用:运用细节(肖像)描写,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情怀。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练习新人教版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练习新人教版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练习新人教版3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给加粗的字注音。

灵()案牍()陋室()德馨()鸿儒()调()素琴2.下列选项中有错字的是()A无案牍之劳形 B谈笑有鸿儒C何陋之有 D台痕上阶绿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

(3)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4.解释下列词语。

鸿儒:白丁:丝竹:劳形:中通外直:香远益清:鲜:蕃:5. 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6.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阅读理解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劳.形..之乱耳,无案牍(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何陋之有”中“之”的用法是()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文: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③何陋之有?译文:4.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陋室铭练习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陋室铭练习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陋室铭练习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陋室铭》的作者是()A. 刘禹锡B. 刘长卿C. 柳宗元D. 王维答案:A解析:《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对偶答案:D解析:这两句话句式整齐,词性相对,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3.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斯是陋室斯:这B. 惟吾德馨馨:香气C. 谈笑有鸿儒鸿:大D.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答案:B解析:“馨”在这里指品德高尚。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了陋室()A. 环境的清幽B. 陈设的简陋C. 主人的博学D. 来往的宾客答案:A解析:这两句主要描写了陋室环境的清幽。

5.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以山水起兴,引出陋室。

B.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C. 文中通过描写陋室环境和交往人物,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D. 文章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说明陋室不陋。

答案:D解析:文章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是为了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作者()A. 对官场生活的向往B. 对世俗生活的厌恶C. 消极避世的心态D. 自命清高的性格答案:B解析:此句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中纷扰和劳累的厌恶。

7. 下列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正确的是()A.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B. 没有丝线竹子扰乱耳朵,没有案件书牍使身体劳累。

C. 没有丝竹弹奏扰乱耳朵,没有文案书牍使身体劳累。

D. 没有丝弦竹管扰乱耳朵,没有文书公务使身体劳累。

答案:A解析:“丝竹”指奏乐的声音,“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8. 与“何陋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马之千里者D. 弗之怠答案:C解析:“何陋之有”和“马之千里者”都是宾语前置句。

陋室铭考试题及答案初中

陋室铭考试题及答案初中

陋室铭考试题及答案初中一、填空题1. 《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

2. 诗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绘了______的景象。

3. 诗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达了作者______的交友原则。

4.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中的“素琴”指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1. 《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意思是:A. 没有丝竹音乐扰乱耳朵,没有繁重的文书工作劳累身体。

B. 没有丝竹音乐扰乱耳朵,没有繁重的体力劳动。

C. 没有丝竹音乐扰乱耳朵,没有繁重的脑力劳动。

D. 没有丝竹音乐扰乱耳朵,没有繁重的家务劳动。

2. 下列哪项不是《陋室铭》中所表达的意境?A. 淡泊名利B. 清静自然C. 奢华富贵D. 宁静致远三、简答题1. 请简述《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含义。

2. 作者在《陋室铭》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读书的热爱的?四、阅读理解题阅读《陋室铭》全文,回答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 作者通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2.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诸葛庐”和“子云亭”分别指的是什么?3. 孔子在《论语》中说“何陋之有?”,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一、填空题1. 刘禹锡2. 陋室周围环境的清幽3. 只与有学问的人交往4. 没有装饰的琴二、选择题1. A2. C三、简答题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含义是:虽然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它也变得馨香起来。

2. 作者通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通过读书来修身养性。

四、阅读理解题1.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外在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品德和精神。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陋室铭》一、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 ) (5)无丝竹之乱耳()( )(6)草色入帘青() (7)谈笑有鸿儒( ) (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 (10)阅金经() (11)苔痕上阶绿()(12)无案牍之劳形(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4)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三、阅读理解1、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陋室铭》答案【内容概述】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再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诸荀、扬雄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出名。

/(2)有龙则灵():灵异。

/(3)斯是陋室( ):这。

/(4)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长上。

/(6)草色入帘青( ):映入。

/(7)谈笑有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河北省兴隆县半壁山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精题解析周清试题 新人教版(通用)

河北省兴隆县半壁山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精题解析周清试题 新人教版(通用)

河北省兴隆县半壁山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精题解析周清试题新人教版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解析:第一问是把握诗句基本内容,它只要求写出诗人当时的耳闻目见即可。

第二问是要求考生说出对诗句的自我感悟,这就要深挖其内在意蕴,并思考一下人们将它应用到现实生活的用意。

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被传诵不绝的哲理名句,它的哲理意蕴与其现实意义密切相关。

答案示例: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例2 阅读《陋室铭》,回答后面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

从能力角度上说,考查的是鉴赏评价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它要求抓住已知的条件联系全文,谈时切入角度要准。

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例3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东施①效颦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天运》)【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

②西施:越国的美女。

③病心:心口疼。

④颦:皱眉。

⑤里:乡里。

(完整版)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 .给下列汉字注音。

(3分)陋()馨()儒()牍()案()苔()2 .读拼音写汉字。

(3分)甚f 8 () y u 泥()zhu 6 活涟()xi Q 玩()隐y 1 () xi dn 有闻()3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5分)谷德箜()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尬是陋室()⑦也青涟而不妖()⑧予密,花之隐逸者也()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4 .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3分)之的用法:A、助词“的” B 、代词C 、动词,“往,至「D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 、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 .填空。

(10分)①《陋室铭》作者是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 > 、宵、、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字,宋代,学者称他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 和t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者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⑥“, :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06 .翻译下列句子。

(10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活涟而不妖。

7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4分)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启子者也。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启子者也。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阅读题(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最新2018】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以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9页)

【最新2018】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以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以及答案陋室铭是八年级语文的一篇文言文,是需要学生重点把握的一篇课文,所以学生应该要多做一点练习题。

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以及知识点整理,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是著名文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铭”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1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12.与下面一段话衔接准确得体的一句话是(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

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

人为攀登而欣喜。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征不服自己。

第二部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一本通 2《陋室铭》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一本通 2《陋室铭》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2、陋室铭【文学常识】1、作者X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X宾客〞。

唐代诗人,哲学家,著有《X宾客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山〞“水〞“仙〞“龙〞引出“陋室〞,经过一番环境描写,交友的表示,志趣的抒发,直至篇末,以诸葛亮、扬雄自况,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原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如此名。

水不在深,有龙如此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某某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词类活用】有仙如此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如此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赏析】《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上下,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知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知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比照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根底。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句子吧,在不同类型的文章里,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句子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有仙则名名:⑵斯是陋室斯:⑶惟吾德馨馨:⑷何陋之有何:⑸谈笑有鸿儒鸿:儒:⑹往来无白丁白丁:⑺可以调素琴调:⑻无案牍之劳形劳:形: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无丝竹之乱耳之:②何陋之有之:③辍耕之垄上之:④操蛇之神闻之之:⑵①无丝竹之乱耳乱: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乱:⒊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⒋⑴《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家。

“陋室”意为_______,“铭”指_______________。

⑵用原文回答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⑶指出“龙”、“仙”比喻什么?⑷《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作者通过这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⒌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案:⒈⑴著名⑵这⑶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⑷什么⑸大;旧指读书人⑹平民⑺调弄⑻使……劳累;形体⒉⑴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③动词,到、往;助词“的”④代词,它,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作者是,字,时期家,本文选自《》。

本文采用了的写法。

(2)铭: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名:
2、灵:
3、斯:
4、唯:
5、馨
6、鸿儒:
7、白丁:
8、调:
9、素琴:10、丝竹:11、案牍:
12、劳形:13、何陋之有: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理解文章内容:
1、表现主人公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3、文中的点睛之笔:
五、简答:
1、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有哪些句子?作者的生活态度在现代有什么意义?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一句话,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这是简陋的居室,但是因为主人的品德好,也能够声名远扬。

这里面,包含着陋室不陋的含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是引用孔子的话对文章作结,也是对自己思想的总结。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含义就是没什么简陋。

不简陋的原因,还是因为居室的主人有高尚的道德节操。

作者的生活态度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的社会氛围的时候,依然需要追
求高尚的道德操守,依然需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六、文章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色。

句式整齐。

对仗工整,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此外还运用了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