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
第1课 文明之光-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和装饰文化;•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化和装饰文化;•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化和装饰文化;•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作品中;•如何运用陶瓷制作技巧完成作品。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好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学生参考书《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1. 绪论(5分钟)介绍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和准备工作。
2. 陶瓷制作基础知识(15分钟)介绍陶瓷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包括陶瓷的种类、颜色、材质等。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和装饰(20分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和装饰,包括建筑风格、装饰图案、色彩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4. 陶瓷制作技巧(45分钟)具体讲解陶瓷制作技巧,包括制作工具、制作过程、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5. 制作陶瓷作品(6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制作陶瓷作品,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果带来的满足感。
6. 作品展示和点评(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相互点评、交流。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评估1.学生听课笔记;2.作品展示和点评;3.课后作业。
本课程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美妙,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明之光美术优质教案
文明之光美术优质教案教案标题:文明之光美术优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明之光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文明之光在美术创作中的体现。
2. 文明之光对于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3. 学习并运用不同的艺术技法和媒介。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 引导学生思考文明之光在美术中的作用,并与他们分享相关的艺术作品。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解释文明之光在美术创作中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 分析一些著名艺术家作品中文明之光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 讲解不同的艺术技法和媒介,并提供示范作品。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选择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 引导学生在作品中运用文明之光的元素和概念。
-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意义。
- 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欣赏文明之光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 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和学习机会,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包括他们对文明之光的理解和运用。
2. 评估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分享,包括创意性、技巧性和表现力。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评价,以了解他们对于他人作品的观点和反馈。
教学资源:1. 艺术家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2. 不同艺术技法和媒介的示范作品。
3. 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材料和工具。
4. 艺术书籍、资料和网上资源。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明之光在美术中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美术文明之光教案
美术文明之光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文明之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文明时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a. 埃及文明:了解埃及壁画、雕塑和陶瓷艺术的特点,如金字塔内壁画、法老雕像等。
b. 希腊罗马文明: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建筑和绘画,如帕特农神殿、维纳斯雕像等。
c. 中国古代文明:了解中国古代绘画、陶瓷和建筑艺术,如中国山水画、青铜器和长城等。
2. 现代艺术的发展和表现形式a. 印象派:介绍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代表画家,如莫奈、梵高等。
b. 抽象艺术:了解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如毕加索、康定斯基等。
c. 当代艺术:介绍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明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分别介绍不同文明时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讲解。
3. 绘画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根据所学的不同艺术形式和特点进行绘画创作,如绘制埃及壁画、模仿希腊雕塑等。
4. 分享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评价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对美术文明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和思考。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他文明时期的艺术,如印度雕塑、日本浮世绘等。
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讲解不同文明时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2. 绘画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供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教学评估:1. 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评估学生对所学艺术形式和特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美术文明重要性的讨论和思考:评估学生对美术文明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课设计教课目的:可以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剖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有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课重难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育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加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课过程:一、导入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停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了然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锻造出威严的青铜器。
这些精巧的器物,既是日用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
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明,装修精巧多变,凝集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心胸。
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知识点分析1、彩陶彩陶起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陪伴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同发了然烧陶技术。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记。
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1)、赏识彩陶教师率领学生赏识《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发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2)、学习活动认真察看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差异,并认真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
2、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用具,出生于人类文明期间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期间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初期青铜器的代表。
6000年前的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期间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含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胸怀衡器等。
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后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巧。
(1)、赏识青铜器教师率领学生赏识《后母戎方鼎》、《四羊方尊》等器皿,发问:这两件青铜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老婆。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文明之光
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1/8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2/8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初中美术《文明之光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教学设计一、课题概述课题:《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课型:欣赏·评述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原始彩陶的起源;结合陶器的实用功能初步学会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实践,在自主与合作探究中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3.培养学生对原始陶器美的认识与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陶器的实用造型美与装饰纹饰美教学难点:理解彩陶的实用之美与纹饰的演变过程四、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瓷器教具学具:学习任务单、笔、彩陶学具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问好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课本内容与哪些认识与疑惑?(学生思考并回答。
)3.走进《文明之光》第一课时,开启原始彩陶之旅。
(二)新授1.彩陶的产生①教师面对我国先民的生活与制陶场景的图片,讲解彩陶的产生:现在让我们一①同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史前展厅。
春秋《考工记》记载:“茹毛饮血,非所以养生也,圣人教之以火,炊米为食,鬲甗之器盛焉。
”陶器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
大约8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制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②问题回扣:A.陶器产生于什么年代?(距今8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陶器的产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C.陶器产生之初,有什么功用?(盛饭、装东西、狩猎...... )2.彩陶的器形之美陶器的实用性与器型美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陶器进行了装饰,所以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教师多媒体展示陶钵、陶豆、陶鼎、陶杯、陶甗、陶盆、陶壶、陶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早期陶器的用途(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教师总结:陶器根据用途分为三大类:①饮食器:盆、钵、豆、陶杯等;②炊煮器:鼎、鬲、甗等;③储藏器:壶、罐等。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文明之光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明之光对美术的影响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文明之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文明之光的定义和特点;2. 文明之光对美术的影响和重要性;3. 文明之光的艺术表现形式;4. 美术创作实践。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文明之光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讨论文明之光对美术的影响和重要性。
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明之光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艺术形式、表达意义等;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个文明之光作品的共同点和特点。
实践:1. 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一个文明之光作品进行创作实践;2. 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明之光的理解和感受;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学生发表个人感想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美术家或艺术教育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文明之光的了解和创作能力;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增强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和分享的表现;2.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文明之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书面反馈。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文明之光作品;2. 绘画、雕塑、摄影等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3. 美术馆或艺术展览的参观安排。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3. 教师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以上是一个针对文明之光美术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教案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中美术《文明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师:清代是瓷器的发展高峰时期,无论在造型、装饰、釉色等方面都极为精致,我们可以用精巧来形容清代的瓷器。
1、师:同学们下面欣赏元代和明代的两个青花瓷器,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生思考回答
3、两个作品都各具特色,元代青花器形相对简单、釉色纯正、装饰花纹有人物植物等非常丰富。明代青花器形相对略微复杂、釉色
PPT展示清代瓷器
PPT展示元代明代青花瓷
PPT导入瓷器制作图片
视频拉胚过程
有点青绿色、装饰花纹简单概括。所以每个
都被不同的同学喜爱。
1、图片导入流程
2、教师介绍流程
感受拉胚的奥妙,增强学生对瓷器艺术的热爱。
本节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学习瓷器艺术。
第2页
作业与课堂评
价
1、请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5、元代瓷器:
师问:观察元代瓷器的纹饰与以往的有
何不同?
生:对比观察回答
师总结:当时文人画十分兴盛出现很多画家,它们绘制人物画及山水画,所以当时的瓷器上也有人物、山水等纹样。
6、明代瓷器:
师:明代瓷器在造型上和其他时代有很大的区别生:观察回答
师:线条以曲线为主,多了一份柔美,所以咱们用优雅来形容明代的瓷器。
第3页
2、生:讨论回答
3、师:出示图表加以补充。
按用途、是否施釉、彩装饰1、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概括
不同时期的瓷器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欣赏不同时期的瓷器,感受它们的时代特色。
1、原始瓷器:师问:原始瓷器有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生:回答,师总结。
2、秦汉瓷器:学生自主欣赏,感受秦汉瓷器特点
2、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的同时,还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文明之光 美术教案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
标题:文明之光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于文明之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展示各种不同文明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美术工具和材料,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3. 设计一些与不同文明相关的美术作品示范或范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明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文明之光的兴趣。
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文明的艺术作品,讨论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实践:根据不同文明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设计美术作品示范或范例,让学生动手实践,表现自己对于文明之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提升:通过美术作品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于文明之光的深层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不同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拓展对于文明之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深化对于不同文明的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3. 鼓励学生参与美术创作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对于文明之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总结:
通过本次美术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培养对于文明之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也将在实践中感受到文明之光的魅力,激发对于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优秀教学案例
综上所述,本教学案例的五大亮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美术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成长。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进行以下工作: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美术作品与历史文明的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这一关系的认识。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帮助他们提高。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古代文明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互动式情景,如模拟古代壁画创作现场,让学生扮演古代艺术家,体验创作的艰辛与快乐。
3.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教学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古代文明对美术作品有哪些影响?”“不同文明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案例亮点
本章节的教学案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凸显以下五个亮点,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教学效果:
(一)强调跨学科融合
本案例将美术与历史学科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历史文明的视角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创作。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创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文明内涵的美术作品。
《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到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 培养学生对各种文明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文明与个人的关系,激发他们为文明社会作出贡献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文明的定义与特征:解释文明的含义,阐述文明的基本特征。
2. 文明的起源:介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和发展,分析文明产生的原因。
3. 文明的发展:阐述文明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
4. 文明的交流:讲述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展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5. 文明与个人:探讨文明对个人的影响,引导students 思考如何为文明社会作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明的定义、起源、发展和交流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明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明的发展。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思考与实践:引导学生思考文明与个人的关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明活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明之光》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 参考资料:搜集与文明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个人思考与实践:评价学生在个人思考和实践方面的成果,鼓励创新和独立思考。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周一课时,共6周完成。
2. 课程安排:每节课时分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思考与实践四个部分。
七、教学活动1. 讲授:教师讲解文明的定义、起源、发展和交流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文明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的发展。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 文明之光(第1课时)教案 湘美版
第1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 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文明背景下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文明之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文明背景,创作一幅以“文明之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充分展现所选取文明的特点。(60%)
2.写一篇美术鉴赏小论文,主题为“我眼中的文明之光”。请从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40%)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明之光这一主题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著名美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清明上河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展现了哪些文明之光?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文明之光》,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和风格特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文明之光(共3课时)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文明之光(共3课时)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文明之光(共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文明发展时期的美术特点和艺术成就;2.通过学习不同文明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3.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古埃及文明与墓葬艺术第二课:古希腊文明与雕塑艺术第三课:古印度文明与壁画艺术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绘画用具、纸张教学过程:一、第一课:古埃及文明与墓葬艺术(1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PPT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古埃及文明的概况,并引导学生讨论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和图片,详细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重点讲解埃及墓葬艺术的意义和特点。
3. 实践操作(2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埃及墓葬壁画的创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指导和帮助。
4. 练习与反馈(10分钟)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讨论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墓葬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二、第二课:古希腊文明与雕塑艺术(1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PPT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古希腊文明的概况,并引导学生讨论古希腊文明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和图片,详细介绍古希腊文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重点讲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意义和特点。
3. 实践操作(2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古希腊雕塑的创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指导和帮助。
4. 练习与反馈(10分钟)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讨论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第三课:古印度文明与壁画艺术(1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PPT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古印度文明的概况,并引导学生讨论古印度文明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和图片,详细介绍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重点讲解古印度壁画艺术的意义和特点。
3. 实践操作(2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古印度壁画的创作。
文明之光初中美术教案
文明之光初中美术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内容:1. 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2. 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3. 美术鉴赏方法4. 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世界著名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个时期、哪个国家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作品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今天的课程将带领大家领略这些艺术瑰宝。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分别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3. 教师介绍美术鉴赏方法,如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艺术流派等。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作品的相关信息及自己的鉴赏心得。
3.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术作品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国家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那么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如非洲面具、印度绘画、西方现代艺术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文化内涵、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案第一章:文明的概念与特征1.1 导入:探讨文明的起源与定义1.2 讲解:文明的特征与要素1.3 案例分析:古代文明的典范1.4 互动环节:讨论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挑战1.5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文明,了解其特点和发展历程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2.1 导入: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历史背景2.2 讲解:古埃及的宗教、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2.3 案例分析:金字塔与木乃伊的文化意义2.4 互动环节:参观埃及文明展览或观看相关视频第三章:古希腊文明3.1 导入:介绍古希腊文明的历史背景3.2 讲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与艺术成就3.3 案例分析:雅典民主制度与希腊悲剧的意义3.4 互动环节:角色扮演,模拟古希腊的民主决策过程3.5 作业:比较古希腊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异同第四章:古罗马文明4.1 导入:介绍古罗马文明的历史背景4.2 讲解: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建筑风格与文化生活4.3 案例分析: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4.4 互动环节:参观罗马遗迹或观看相关纪录片第五章:中世纪欧洲文明5.1 导入: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5.2 讲解: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信仰、骑士文化与城市发展5.3 案例分析:教堂建筑与中世纪艺术的特点5.4 互动环节:参观中世纪欧洲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5.5 作业:研究一个中世纪欧洲的城邦,了解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第六章: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6.1 导入:介绍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人文主义思想6.2 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科学和哲学成就6.3 案例分析:达芬奇的多才多艺与《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6.4 互动环节:讨论文艺复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6.5 作业:研究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了解其贡献和影响第七章:工业革命与现代化7.1 导入:介绍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7.2 讲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7.3 案例分析:蒸汽机的发明与铁路交通的兴起7.4 互动环节:参观工业革命时期的博物馆或遗址7.5 作业:探讨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八章:非洲文明的发展8.1 导入:介绍非洲大陆的历史和多元文化8.2 讲解:非洲古代文明的成就与特点8.3 案例分析:埃及文明与马雅文明的联系与区别8.4 互动环节:讨论非洲文明对世界文化的贡献8.5 作业:研究一个非洲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制作PPT进行分享第九章:亚洲文明的交融9.1 导入:介绍亚洲大陆的多样性和文明交流9.2 讲解:亚洲古代文明的兴起与交流方式9.3 案例分析:丝绸之路与印度文化交流的历史9.4 互动环节: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9.5 作业:研究一个亚洲文明的宗教信仰,了解其对文化的影响第十章:当代文明与全球挑战10.1 导入:讨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10.2 讲解: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10.3 案例分析:数字时代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挑战10.4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探讨全球挑战下的文明发展第十一章: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11.1 导入:介绍20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和信息时代的特点11.2 讲解:互联网、和生物科技对文明的影响11.3 案例分析:社交媒体对人类交流方式的影响11.4 互动环节:讨论科技对教育、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改变第十二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2.1 导入:介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1.2 讲解: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对文明的影响11.3 案例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11.4 互动环节:讨论个人和集体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行动11.5 作业:设计一个环保项目或活动,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第十三章:文化与身份认同13.1 导入:讨论文化在塑造个人和集体身份中的作用13.2 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冲突13.3 案例分析: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身份认同问题13.4 互动环节:讨论文化多样性和尊重差异的重要性13.5 作业:研究一种文化现象,分析其对个人身份的影响第十四章:文明交流与冲突14.1 导入:介绍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和可能产生的冲突14.2 讲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和历史经验14.3 案例分析:某个地区或国家的文明交流与冲突实例14.4 互动环节: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文明间的交流与谈判第十五章:展望未来:和谐共处的文明15.1 导入:讨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15.2 讲解:如何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处15.3 案例分析:世界各地在促进文明和谐共处方面的努力15.4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文明交流与和谐共处的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文明之光》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当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重点包括文明的概念与特征、古代埃及、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文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非洲文明、亚洲文明、当代文明与全球挑战、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与身份认同、文明交流与冲突以及展望未来和谐共处的文明。
《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文明发展感到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明的定义和特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文明的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明的定义、特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
2. 比较法:对比分析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明之光》2. 课件:文明的发展历程,世界地图,四大文明古国的图片等。
3. 视频资料:有关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影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文明发展历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明,文明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文明的基本概念。
3. 知识拓展:介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
4. 比较分析:展示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之间的互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看法。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文明交流与碰撞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文明的传播与影响,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2.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的传播方式,认识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对于全球文明发展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明的传播方式,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对于全球文明发展的意义。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篇一:湘教版_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1课_文明之光_备课教案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备课人:金锦达备课时间 2015年月日课题1、文明之光授课时间第二周课型欣赏?评述课时总共3课时授课班级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1课时(彩陶)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一、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二、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三、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4.现代艺术的崛起:介绍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美术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文明之光》,让学生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内容:
1.古代文明的艺术瑰宝:介绍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等地的美术作品及艺术特点,领略古代文明的辉煌。
2.中国古代美术的传承:分析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艺术形式,感悟中华民族的美术成就。
-培养学生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出发,分析美术作品的综合能力。
举例解释:在古代文明艺术瑰宝的学习中,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象形文字和壁画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埃及金字塔内的壁画如何体现生死观念。
2.教学难点
-对古代美术作品中宗教、神话等文化内涵的理解,如印度教艺术中的多头多臂神像。
-中国古代美术中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如水墨画中的笔法和构图,以及书法的笔势和气韵。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象征意义和中国书画的表现手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更多的图片和实物模型,以及进行现场演示,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这些知识点。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这也证明了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加深理解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文明之光》教案1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文明之光》教案教学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青铜器和瓷器。
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青铜器和瓷器的特点。
重点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
教学过程:一、彩陶1、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质陶为主,质地细腻,因之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由于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不易发生脱落。
欣赏教材上的彩陶器皿,思考下列问题:(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2、思考练习。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二、青铜器1、赏析后母戊方鼎,亦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
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发现于1939年,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之光》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绝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明了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铸造出庄严的青铜器。
这些精美的器物,既是日用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
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超,装饰精美多变,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气度。
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知识点解析
1、彩陶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志。
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1)、欣赏彩陶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提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
(2)、学习活动
仔细观察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区别,并仔细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1)、欣赏青铜器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后母戎方鼎》、《四羊方尊》等器皿,提问:这两件青铜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
“司母戊”含义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2)、学习活动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青铜器图例,简要的说一说商代、西周、春秋和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在形状和纹饰上有什么不同。
3、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1)、欣赏瓷器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青瓷莲花尊》、《钧窑三足洗》、等瓷器,提问:这些瓷器有什么差异(种类、造型、作用……)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青瓷莲花尊》——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
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
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
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钧窑三足洗》——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
敞口,浅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均装饰二周(上22枚,下18枚)。
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
通体内外施釉,内施天蓝色釉,青中泛白;外为玫瑰紫色釉,蓝中泛紫,绚丽夺目。
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
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鼓钉洗是钧窑瓷器中常见的造型品种,这种富于装饰性的器物配以如意头形足活泼轻巧,匠心独具。
此为宋代宫廷陈设用瓷。
(2)、学习活动
欣赏课本上元代和明代的青花瓷器,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釉色的差别。
元代青花瓷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
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明代青花瓷器具有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明代青花瓷器的胎体都较厚重。
三、小结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