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理家主要内容 [在太空中理家]
在太空中理家

杰瑞·M·利宁杰
在太空中理家 -杰瑞· M· 利宁杰
太 空 生 活 非 寻 常
苦 乐 几 多 细 思 量
• 听
1、作者从哪些方面叙述他在太 空中理家? 2、在太空中生活与地球上有什么 不同? 3、同学们设想一下,在这样的太 空生活是什么感觉呢?
用下列句式“从 航天人的
感 等多角度 思考)
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
看到
。”说话
(提示:可从文章主题、内容、语言、情
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
在 太 空 中 理 家
应太空生活。 吃食 跑步
冒险精神 探索精神 奉献精神 牺牲精神 无畏精神 乐观精神
分说
长高 穿衣 洗漱 睡眠
总结作为“前线的冒险者”必须作出牺牲。
宇航员精神—— ……
“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 忙
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
来怎样”,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
自己的感想。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请把你了解到的 “神舟”飞船的一些情 况写一篇小短文,当然
如果能对“神九”“神
十”的未来作一些展望
肯定会大受欢迎。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一览表
编号 神舟一号 神舟二号 神舟三号 神舟四号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 日6时30分 2001年1月10日 1时 0分 2002年3月25日 22时15分 2002年12月30 日0时40分 2003年10月15 日09时00分 2005年10月12 日09时00分 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4秒 2011年11月1日 5时58分10秒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返回时间 发射地点 1999年11月21 日3时41分 2001年1月16日 19时22分 2002年4月1日 16时54分 2003年1月5日 19时16分 2003年10月16 酒泉卫星发射 日6时28分 中心 2005年10月17 日4时32分 2008年9月28日 17时37分 2011年11月17 日19时32分 2012年6月29日 10时07分 乘组 无人飞船 无人飞船 搭载模拟人 搭载模拟人 杨利伟 费俊龙、聂海 胜 翟志刚、刘伯 明、景海鹏 搭载模拟人 景海鹏、刘旺、 刘洋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文学常识

八上文学常识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写于1935年10月,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夸张手法的巧用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写。
萧华作词,由10个乐章组成。
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
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主要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四“难”: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体裁小说。
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剧本《长征》第24集,作者王朝柱。
从剧本中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人物对话推进情节的发展。
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时代学习报语文18~26答案

《时代学习报·语文周刊》八年级(苏教版)2008~2009学年度第18~26期参考答案第18期“单元测试”参考答案1.(1)鳞次栉比变迁(2)tiào níshū(3)辩—辨换—幻掺—渗2.A3.(1)“人类对它并不了解”可以改为“它对人类并不了解”。
(2)②句有两处问题,分别是: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结尾“啊”后的句号改为感叹号;④句因为后半句好似对前句的解释说明,建议改为破折号。
(3)“但是”改为“甚至”。
4.示例: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5.(1)保尔(柯察金)朱赫来(2)示例:这本书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的保尔勇敢坚强,虽然历经战场上的搏杀、生活中的苦难乃至伤病的折磨,但他从不屈服。
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6.示例:你们服务员的动作太磨蹭了。
中国环境保护徽象征着地球,说明地球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
7.(1)冒着(2)横行勒索(3)盖(4)感到悲伤8.A9.(1)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2)因为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的官员,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级别安葬。
10.因为他们身为一方父母官,清正廉洁。
11.示例:[甲]文对主人公进行了正面描写,如写海瑞亲自参与治水等。
而[乙]文对人物侧面烘托,如帝伤之、葬以大夫礼等,从侧面表现了董宣的廉洁奉公。
12.[甲]段的说明对象是花墙和廊子,主要特征是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乙]段的说明对象是复廊,主要特征是高低曲折、优美奇妙。
13.[甲]段是总分式,[乙]段是总分总式。
14.[乙]段也体现了这种特点,比如:“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景中有景,层次就多了,景致也深了。
15.[乙]段的语言更生动些,它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在复廊中从各个角度看到的不同深度与层次的美景。
在太空中理家 教学研究案

总第课时二次备课《在太空中理家》教案教学设想:通过了解太空生活,让学生熟悉太空的有关知识,感受宇航员的冒险精神、无畏精神、乐观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1、理解太空生活的记叙与科学知识的讲解相结合的写法。
2、掌握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3、培养探究、奉献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1、太空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2、总——分——总的结构。
3、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4、准确、严谨的语言。
教学难点:1、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2、引导学生学习探索、奉献和牺牲等“宇航员”精神。
教学方法:以问答、讨论为主,配以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导入,或由《宇宙里有些什么》导入课文《在太空中理家》,作者是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
二、整体感知1、提问:作者从哪些方面叙述他在太空中理家?(明确:吃食、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眠)〔写板书〕2、提问:在太空中生活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并分4人小组交流讨论。
3、提问:同学们设想一下,在这样的太空生活是什么感觉呢?(明确:感到困难而又充满乐趣)4、提问:作者是怎样面对太空生活中的困难的?体现了他身上什么样的精神?(明确: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无畏精神)[写板书]5、提问:其实宇航员不仅坦然面对困难,而且善于从困难中寻求乐趣,找出体现太空生活乐趣的语句?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明确:乐观精神)[写板书]6、提问:刚才我们讨论上叙述太空生活的几个片断,联系开头、结尾,思考全文结构特点?(明确:总----分----总)[写板书]教师点拔:本文开头总说了在太空中的生活,中间部分从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在太空中理家的情况,结尾以“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总结全文,从而明确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语文《在太空中理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在太空中理家》教学设计一等奖1、语文《在太空中理家》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浏览课文,准确复述课文。
2.理清全文结构脉络。
3.理解太空生活中所体现的航天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难点:理解太空生活中所体现的航天员精神。
教学设想:1.课前阅读、观看一些有关航天的书籍影视,了解太空知识。
①推荐书目:《太空漂流记》(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21年版)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奔向太空》科学普及出版社《飞向人马座》科幻小说郑文光《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②网络资源:略③影视资源:《太空站实录》2.课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总体感知课文。
3.学习方法:运用合作方式,多方搜集资料,自主探究;注重将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
4.学具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5.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导入新课,交流知识。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总不免要想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有嫦娥、吴刚、玉兔、桂花树吗?那茫茫的银河中有牵牛、织女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是不是一种偶然?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其他文明?有没有人类的朋友?从古至今,地球上的人类从没有停止过探寻!(出示PPT图片)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所搜集的太空及航天方面的知识。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1.出示“学习目标”。
a.浏览课文,准确复述课文。
b.理清全文结构脉络。
c.理解太空生活中所体现的航天员精神。
2.读准下列加点字。
吮吸()铠甲()灼热()臀部()着陆()萎缩()牙龈()胡茬()3.自读课文,梳理脉络。
师:同学们,文章已经读完,你能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出来吗?提到理家,同学们往往就会想到“衣食住行”,那么在太空中理家又指的是理哪些内容呢?学生阅读、思考,发表观点。
师组织交流评价,并结合学生讨论板书: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觉吃食。
第三板块:现场采访,再现情景。
师:现在同学们请将自己当作宇航员,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太空生活片断给大家作现场介绍。
在太空中理家1

阅读第一部分,太空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吃食:
“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
作息:
“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
穿衣:
“我穿一段时间,然后扔掉”
睡眠:
“头脚倒置睡在墙上”
在太空中理家
精读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太空中理家的情况。
跑步运动(2-9)长高(10-13)穿衣(14-18)沐浴(19-24)睡眠(25-27)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在太空中理家
分说:
总结:
总说:
冒险精神奉献精神舍己精神
适应太空生活
体现精神
理家情况
叙述与说理结合语言准确严谨
探索太空,假如二十年后,你有机会登陆外星球,你想去哪里,最想做什么?把它写下来,为你将来的神奇之旅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刮胡子:
太空中生活艰难,宇航员要有强大的意志力。
在太空中睡觉:
房间不通风,会导致缺氧与换气过度。
头脚倒置睡在墙上,头冲风扇,用一条尼龙褡裢防止夜晚飘走。
问题:
办法:
阅读最后一段,体会宇航员的精神。
“记得我还是……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空间站是小孩子的天堂。” “蓬乱,不刮胡子,甚至有点乱糟糟的,似乎很适合太空探险的景象。
无暇顾及:
没有时间来欣赏、注意。
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在太空中理家 课件 (1)

据不完全统计,从第一个人 上天以来,在太空飞行中曾发生 过大大小小的各种类型的事故数 十起,其中有4起为严重事故,导 致14名宇航员丧生。其中最严重的事故是1986年挑 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飞机爆炸使7名宇航员全部 遇难,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这次事故使美国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推后了两年, 经济损失达20多亿美元,政治、军事损失难以估计。
既然太空生活并不容易, 太空飞行中经常发生人员伤亡等 事故,时时有生命危险,为什么 还有人愿意当宇航员?为什么太 空飞行计划还不断地进行?谈谈 你的看法并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 人才能做宇航员。
为了祖国的荣誉
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具有 长高 穿衣 洗漱 睡觉
1、在空间站中进行某种活动与 在地球上进行同一活动的不同之 处.
2、作者在和平号空间站的漫长生 活中所流露出的幽默情趣.
在太空舱内锻炼身体
在 跑 步 机 上 锻 炼
在实验 中,笔和手 电筒是漂浮 在空中的。
在 太 空 中 睡 觉
理解、感悟
在利宁杰132天的太空生活中, 险情与困境从未间断过。他和伙伴 们在缺乏足够的补给与受到从生锈的管道里泄漏的防 冻剂气体呛害的情况下,与一次一次的系统故障抗争; 他们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供电完全中断,呆在漆黑一片 的飞船里随着失控的空间站在宇宙中翻滚;他们曾经 无能为力地看着飞船像一艘无人驾驶的货船以每小时 18000里的速度向他们冲撞过来;他们曾经面对空间 站上三英尺高的使金属融化的火焰而束手无策,任其 蔓延……太空飞行并不是太空旅游,也不是上九天 “览月”,太空也不是天堂或世外桃源,太空生活更 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舒适平静,而是时时刻刻充满 着危险。
八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 在太空中理家习题 苏教

在太空中理家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①(尽管)在太空中飘浮时,进行跑步运动也是可能的,(但)没有重力的拖zhuài,跑步不用费力气.飘浮时奔跑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但不幸的是,对自己也没什么作用。
(无论)怎样,要获得任何训练收益,(都)会有些阻力。
因此,在登上跑步机之前,我得穿上铠甲。
②穿在身上的100多磅重的铠甲,只能部分地分散我身上的负重.在人为的负重之下,我的肩膀和臀.部都会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热与mó擦发热将不断加重。
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调理铠甲位置想分散这种定点的疼痛,但只是白费力气。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臀.部(tún) 灼.热(zhuó)拖zhuài(拽)mó(摩)擦(3)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调整铠甲位置想分散这种定点的疼痛,但只是白费力气。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纯粹报怨急据脊椎骨质疏松(2)脉膊故障渲哗胡楂令人作呕(1)报改为抱据改为剧(2)膊改为搏渲改为喧3.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1)如果在镜子里瞥见一张脏乱的脸孔,我就知道是星期五或者星期六,我又熬.过了一周。
“熬”突出了在太空中一周生活的漫长、艰辛,并含有庆幸之意。
(2)记得我还是小男孩的时候,晚上洗澡常常呻吟抱怨,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空间站是小孩子的天堂。
“在这种意义上”表明这是从不愿洗澡的小男孩的角度说的,幽默地表达出空间站不能常洗澡的特点,也透露出作者的乐观精神。
4.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内涵.(1)“呵,”我想,“也许等我回到地球就可以退役,开始在NBA打球了。
26课 在太空中理家(3)

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1、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在太空中 做这些事情与在地球上有哪些不同呢? 2、作者是怎样面对太空生活中的困难 的?体现了他身上怎样的精神? 3.其实宇航员不仅坦然面对困难,而 且善于从困难中寻求乐趣,请找出体现 太空生活乐趣的地方。
整体感知
1、问: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在太空中做这些事情与在地球上有 哪些不同呢? • 1)跑步:跑步时必须“穿上铠甲”,开始训练时“肩上像坐着什么 人”,脚底“针扎”似的痛苦,肩膀、臀部的疼痛与摩擦发热不断加 重。 • 2)长高:既没有什么力量将我往下拽,也没有什么来压迫我的脊椎, 所以在太空中长高了。 • 3)穿衣:没有配套,颜色难看,质量低劣,数量不多,一套衣服得穿 两星期。 • 4)沐浴:设备缺乏,缺水。洗澡、洗发、刷牙、刮胡子都极为不易, 浪费时间。 • 5)睡觉:睡觉时头脚倒臵睡在墙上,用一根绳或尼龙褡裢固定,防止 夜里漂走。 • 问:设想一下,我们就在这样的太空生活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 答:1:新奇,充满乐趣。 • 2:困难。 • 3:危险 。
课文 理解 写作特点
2、语言严谨,表意缜密。 文中多处运用“尽管…… 但是……”的句式,先进一步 承认某种事实,在转折开渠指 出另一特点,既全面表达了客 观情况或事理,又突出表达了 所要强调的内容。
整体感知
• 问:跑步等是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 情,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意义?能 否删去?
• 答:不能删去。因为这些事情在日 常生活中虽然平淡无奇,但在太空 中,这些活动不但有趣,而且意义 深远,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又能反映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图片欣赏
宇宙飞船向浩淼的 太空飞去。
在跑步机上锻炼
图片欣赏
在太空舱内锻炼身体
27.在太空中理家课文原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课文原文杰瑞·M·利宁杰在太空中,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太空人。
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
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
衣服变成一件可以牺牲的东西——我穿一段时间,然后扔掉。
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排泄在管道里。
我觉得自己好似一直就生活在那里似的。
尽管在太空中漂浮时,进行跑步运动也是可能的,但没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费力气。
漂浮时奔跑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但不幸的是,对自己也没什么作用。
无论怎样,要获得任何训练收益,都会有些阻力。
因此,在登上跑步机之前,我得穿上铠甲。
这铠甲紧得就像冲浪者穿的那种类型,且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着的金属板上。
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
在地球上,我是如此喜欢户外活动,以致什么都不能阻止我跑步、骑车、游泳——或所有三项——每天的练习。
但踩在跑步机上我觉得跑步时肩上像坐着什么人。
我的脚底,不能适应任何负重,每一次练习的前几分钟都像有针扎了进去。
随着训练程度的提升,我的跑步鞋会因为底板摩擦而升温,有时候,甚至到了能闻到橡胶灼烧味道的程度。
就像?奥兹国的男巫师?里的锡皮人,我觉得所有的关节都需要加油。
穿在身上的一百多磅重的铠甲,只能局部地分散我身上的负重。
在人为的负重之下,我的肩膀和臀部都会痛苦地对抗。
不可防止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热与摩擦发热将不断加重。
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调整铠甲位置想分散这种定点的疼痛,但只是白费力气。
我这习惯了太空生活的身体不欢送锻炼。
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练需要消耗我能够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一旁还有萨沙的袖珍光盘播放机正在大声喧哗。
我需要运动。
人的身体,在不用花费力气的宇宙中闲置,就会急剧虚弱。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如果五个月后,我不用再变成地球人,那么身体机能退化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不久以后,我必须抱着我25磅重的儿子散步。
在太空中理家

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 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 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 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有不 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 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 己精神。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 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 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 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究
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 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 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 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 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 么意义?
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 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 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 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 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 具有重要意义。
三、精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作者分几个层次 来写?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 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 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 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 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 空中的睡眠。
一、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宇航员 在太空中活动的情况,引起学生 的想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 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 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 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 “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 某种牺牲。
二十七 在太空中理家
杰瑞· · M 利宁杰
在太空中理家 导学案

学案答案:预习答案
一、A。
二、D。
三、略。
四、A。
五、C。
目标检测
(一)1.在太空舱内刮胡子和睡觉的情况。
2.不能。
因为“惟一”强调了风扇的作用,如果去掉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3.“因为在太空中热空气不会上升,这里没有空气对流。
风扇是使空气流动的惟一途径”。
如果不对着风扇,“会导致缺氧与换气过度”。
4.由于太空是个重力十分微小的地方,宇航员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他们睡觉如果不用绳子之类的东西固定住身体,便有可能在舱内“到处漂浮”。
5.是总分关系,即先分说后总说。
6.可以从以下几点作答:一是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二是扎实的科学知识;三是健康的体魄等。
(言之有理即可。
)
巩固训练
1.记叙。
摆出现象,为下文说明作铺垫。
2.与超音速喷气飞机的速度相比,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相比,与地球上人的感觉相比。
3.列数字。
如:28000公里,四倍等。
4.第一段: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布鲁斯和罗伯特开始了这次航天飞行中最精彩的一幕;第二段:尤其是时速28000公里,更令人叹为观止。
5.恰当,因为他们完全凭借获得的高速度在太空中自由自在地前进。
6.地球上的人随地球绕太阳旋转的速度是宇航员太空行走速度的四倍左右,人们什么感觉都没有,宇航员对行走速度能够承受。
7.逻辑顺序,由现象说到本质。
8.略。
答题必须有“准确”的字样,在这个基础上再分析语言特点:如简明平实、生动活泼等。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科技之窗课后辅导练习五十六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科技之窗课后辅导练习五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途径。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C、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D、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活板》第二段文字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A、记叙B、议论C、说明D、描写【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领导向我争求意见,我只好如实汇报。
B、青少年朋友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更是令人羡慕的新一代跨世纪建设者。
C、事先被媒体炒得灸手可热的大制作《太平天国》……创造出收视率的历史最低……D、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生之本。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 )A、用途蹊跷风烛残年珍珠玛瑙B、暖和晴朗一阵喧闹一付眼镜C、庚子陪款得意门生遨游太空D、科学书藉成就辉煌设法营救【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风雪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B、归咎:归罪。
啸聚山林:怒喊声聚在一起。
C、销声匿迹:隐藏。
褶皱变形: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D、逃出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次第开放:有顺序,一个接着一个。
【答案】:【解析】:。
八年级在太空中理家知识点

八年级在太空中理家知识点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在太空中理家”这一有趣且充满挑战的主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要了解在太空中生活的特殊环境。
太空是一个微重力、高辐射、充满真空的环境。
微重力意味着物体几乎没有重量,这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难,比如喝水、进食、睡觉等都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自然进行。
高辐射对宇航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需要特殊的防护设备和措施。
而真空环境则要求航天器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保证内部有适宜的气压和氧气供应。
在太空中理家,宇航员的饮食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没有重力,液体不会自然流动,所以喝水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从杯子里喝,而是要通过特殊的吸管将水挤进嘴里。
食物也需要经过特殊处理,通常是制成膏状或压缩块状,以防止食物碎屑在舱内漂浮。
而且,太空食品的种类相对有限,为了保证营养均衡,需要精心搭配。
睡眠方面,在太空中没有上下之分,宇航员无法像在地球上那样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睡。
他们需要睡在固定的睡袋中,以免在睡眠中漂浮起来撞到舱内的设备。
而且,由于太空环境的影响,宇航员的睡眠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通过特殊的训练和调整来适应。
个人卫生的保持也颇具挑战。
在太空中洗澡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用水冲洗,因为水会漂浮成水珠。
宇航员通常使用特殊的湿巾擦拭身体来保持清洁。
刷牙时,牙膏泡沫也会漂浮,所以需要特别小心处理。
理发也是个难题,为了防止头发碎屑乱飞,通常会使用特殊的电动理发器。
运动对于在太空中生活的宇航员至关重要。
在微重力环境下,人体的骨骼和肌肉会逐渐萎缩,所以需要进行定期的锻炼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骑自行车、使用拉力器等,但这些运动器材也都需要经过特殊设计,以适应太空环境。
太空的工作和娱乐也与地球大不相同。
宇航员需要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设备维护工作,这些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业余时间,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来放松,但这些娱乐活动也需要依赖特殊的设备和资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第一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八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长征组歌》两首教学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老山界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草教学目标: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枣核》一、教学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探究初中语文教材男女人物形象的不同

·中学教育·118探究初中语文教材男女人物形象的不同山东潍坊广文中学 山东 潍坊 261041 汤蕾【摘要】笔者所在的学校运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苏教版,共6套教材,笔者发现在这套语文教材中男女形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杰出人物的性别、两性出现的插图次数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关键词】教材 差异由表1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教材中男性杰出人物出现了30次,而女性杰出人物只出现了6次,相当于男性的20%;具体到某一册教材,男性杰出人物出现次数最多的出现在初三下册,出现次数为6次,女性杰出人物出现次数最多的出现在初二下册和初三下册,出现次数为2次;男女杰出人物出现次数对比最鲜明的出现在初二上册和初三上册,在这两册教材中,女性杰出人物的出现次数都为0,她们空缺于语文教材;男女杰出人物出现次数对比差别较小的出现在初一上册和初二下册,女性杰出人物在以上两册教材中出现的次数分别达到25%和29%. 出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杰出人物分别是: 男性: 初一上册:伽利略、约翰 古登贝尔克、罗兰 布歇内尔 初一下册:鲁迅、贝聿铭、周恩来、赵普、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毛泽东 初二上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钱学森、晏子 初二下册:白求恩、莫泊桑、阿基米德、欧根尼、王尔德 初三上册:陈胜、吴广 初三下册:曹刿、邹忌、诸葛亮、陈毅、鲁迅、齐仰之 女性: 初一上册:于漪 初一下册:花木兰 初二下册:玛丽 居里、萧红初三下册:萧红、海伦 凯勒 地存在着男女性别上的差异,与男性有关的插图,在课本中共出现了94幅,而与女性有关的插图,仅仅出现了16幅;具体到某一册教材,与男性有关的插图出现次数最多的出现在初二下册,为23幅,与女性有关的插图出现次数最多的出现在初一下册和初三下册,两者都为4幅;语文教材中两性插图出现次数对比最明显的出现在初一上册,男性占总比例的94%,女性仅占总比例的6%;两性插图出现次数对比差别较小的出现在初一下册,女性插图占总比例的30%。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
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
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
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
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单元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
在太空中理家 . 课件

•
杰瑞· 利宁杰 M·
昆明市东川区汤丹中能把航天员送进太空? •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首次成功发 射了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宇航员杨利伟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飞向遥远的太空, 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 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来客, 证明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
• 人类探索太空,无论面临任 何困难、艰险和牺牲,从未 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拓展延伸 1.我国“神五”“神六”飞船顺利 遨游太空,不久“神七”也将踏上 征途。设想一下,“神七”会有哪 些改进?
2. 航天飞机和航天飞船有什么区别?面 对这种差距,你如何想?
自视 本 拍频 课 和资 件 英料 图 特来 片 网自 、 。
整体感知
• 你想了解宇航员的生活吗? • 美国宇航员杰瑞.M.利宁杰给我们做了精彩 的描写。
1、提问:在太空中理家,是指哪些方面? 吃东西 跑步 长高 睡眠 穿衣 沐浴
刷牙 刮胡子
• 选取文中作者的一项活动,说说这种活动与地球 上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造成? • 以睡眠为例 • 不同之处:以墙为床,空气不流通,人醒来时会 剧烈头疼 ,所以头脚倒置,睡在墙上。 • 造成原因:太空没有地心引力和大气压力,导致 失重。
这样的太空生活你有什么感受?
• 吃东西(不方便) 跑步 (费力) 穿衣 • (困难) 沐浴、刷牙、刮胡子 (复杂)
• 睡眠(倒置)
交流讨论 宇航员是怎样面对太空生活困 难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 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 机“挑战者”号在进行第10次飞行时, 升空70多秒后发生爆炸,坠入大西洋, 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造成了世界航 天史上最大的惨剧。这是美国进行25 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发生在空中的 大灾难。
《在太空中理家》阅读指津

《在太空中理家》阅读指津陈燕飞1.本文详细叙述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太空探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你能具体说说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吗?明确:这篇文章作者在向我们介绍太空生活情况时,可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首先,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在太空中理家”中“家”一字点明了他对太空枯燥、艰苦生活的热爱,“理”字说明了他愿意适应这种艰苦生活,以便顺利开展科学工作。
其次,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开篇先说明了在太空中的特殊生活,目的是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以便引出下文对这种特殊生活的具体介绍。
接着分别介绍了在太空中“跑步、长高、穿衣、洗漱(洗澡、洗头、刷牙、刮胡子)、睡眠乃至吃饭、走路”等方面的情况,让读者对太空中的生活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印象。
最后,结尾以“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总结全文,总结了自己在太空生活中既“不太方便”,又不太令人“厌烦”的两方面,表现作者为科学积极进步的精神状态。
2.作者是如何描述自己在太空中所遇到的困难的,面对困难展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明确:作者在太空中的主要困难就是生活“不太方便”,比如跑步时得穿上铠甲,肩上像坐着什么人,感觉很痛苦;在太空中“被迫”长高;衣服呢,感觉特别讨厌、可恶,有一股臭气熏天的味道;沐浴,困难、费时;睡觉,“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
所以,“我”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适应这种太空中的生活,“熬”过一天又一天,在等待与煎熬中度过一周又一周。
但“我”并没有退缩,而是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比如,闭上眼睛去想象到公园的情景,想象到天堂去看逝去的亲人等。
而且,“我”还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方法,比如为使自己不至于为一套衣服得穿两星期感到恶心,第一周日夜穿着相同的衣服,到第二周时就把它们变成跑步装等。
有时工作过于忙碌,就对生活中的困难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用坚定的毅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自己坚持下来。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补充习题答案第六单元二十六从小就要爱科学随文练习一、略二、1.如果那么也2.但而且又三、一字之差,表现了是否重视教育的问题。
“科教兴国”,把重视“教育”也视为“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科技兴国”,则忽视了教育在“基本国策”中的应有地位。
四、因为这句话有不全面性,进入21世纪,不是单懂电脑和外语就行。
电脑和外语,只是从工具性的角度来说的。
进入21世纪,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科学、有纪律。
五、60年代初出版《科学家谈21世纪》的事情,作为论据表明现代科技发展很快,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和构想,勉励青少年从小努力。
因为当年人们把《科学家谈21世纪》一书中所写的当做科学幻想,但未隔多长时间就成为现实。
六、看法举例: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
一个人,不但不应该是文盲,而且不应该是科盲,扫除科盲是比扫除文盲更高的要求。
文字是相对稳定的,科学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的。
一般说来,一个识了一定数量文字的人不可能再沦为文盲,但是一个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如果不注意继续学习,一度时间以后又可能成为科盲。
科教兴国,文盲、科盲都不能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
七、一般要指出书的编写背景和目的、书的主要内容或特点,还可就某一问题发表一定的看法。
本文第一部分写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勉励广大青少年朋友“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实际上也就指出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编撰背景和目的;第二部分说明这套书的特点和意义,进一步体现了序言的写作要求;第三部分论述青少年的地位和肩负的希望。
问题探究一、1.“庆幸”这个词的意思是: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
可能有的专家和学者轻视科普宣传和写作,而这些专家和学者热心于少年科学普及工作,所以说“庆幸”。
2.使青少年朋友了解古今中外人类科研成果、科技精英及主要科技知识,事关祖国的未来。
为青少年朋友编撰读物不是简单容易的事,这种读物的要求是文字简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查阅,需要投注许多精力和心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太空中理家主要内容[在太空中理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了解太空生活,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2、难点: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教学时数]一教时
一、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情况,引起学生的想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三、精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四、探究
1、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
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
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
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六、布置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