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限时集训2力与直线运动.doc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限时集训2 力与直线运动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限时集训2 力与直线运动

专题限时集训(二) 力与直线运动(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7·“超级全能生”26省联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6+5t-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该质点( )【导学号:19624021】A .第1 s 内的位移是10 m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C .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 2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B [第1 s 内的位移x 1=(6+5×1-1) m -6 m =4 m ,故A 错误.前2 s 内的位移x 2=(6+5×2-4) m -6 m =6 m ,则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2t 2=62m/s=3 m/s ,故B 正确.根据x =v 0t +12at 2=6+5t -t 2得,加速度a =-2 m/s 2,任意1 s 内速度的增量Δv=at =-2×1 m/s=-2 m/s ,C 、D 均错误.故选B.]2.(2016·福建厦门一中模拟)如图2­16所示,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系一质量为m 1的物体,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2的沙桶.当m 2变化时,m 1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m 2的关系图线可能是( )图2­16A B C DB [在m 2小于m 1之前两物体都不动,所以加速度为零,当m 2大于m 1时,m 1开始运动且所受合力逐渐变大,加速度随之逐渐增加,当m 2≫m 1时,加速度趋近于g ,但不可能大于或等于g ,故选项B 正确.]3.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 t 图象如图2­17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导学号:19624022】图2­17B [根据v ­ t 图象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 可判断支持力F 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 正确.]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2,则在0~t 2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181.5倍 1.5倍 C .在t 2时刻,甲与乙相遇D .在到达t 2时刻之前,乙一直在甲的前面C [由图可知,在t 1时刻,乙的速度为12v 0,此时甲的位移为v 02t 1,乙的位移为12v 02t 1=14v 0t 1,甲位移是乙位移的2倍,故A 错误;甲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甲=v 0t 1,乙的加速度为v 0t 2,由t 1=12t 2,则a 甲=2a 乙,故B 错误;由于在t 2时刻,甲、乙的位移相等,即此时乙刚好追上甲,故C 正确; 相遇前甲一直在乙的前面,故D 错误.]5.(2016·合肥二模)如图2­19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点,O 点恰好是下半圆的圆心,它们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有三条光滑轨道AOB 、COD 、EOF ,它们的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圆的圆周上,轨道与竖直直径的夹角关系为α>β>θ,现让一小物块先后从三条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则小物块在每一条倾斜轨道上滑动时所经历的时间关系为( )【导学号:19624023】图2­19A .t AB =t CD =t EF B .t AB >t CD >t EFC .t AB <t CD <t EFD .t AB =t CD <t EFB [设上部圆的直径为D ,下部半圆的半径为R ,对轨道AOB ,其长度为L 1=D cos α+R ,在其上运动的加速度a 1=g cos α,由L 1=12a 1t 2AB ,解得:t AB =D cos α+R g cos α=2Dg +2Rg cos α.对轨道COD 、EOF ,同理可解得:t CD =2Dg+2Rg cos β,t EF =2D g+2Rg cos θ.由轨道与竖直线的夹角关系为α>β>θ可知,t AB >t CD >t EF ,选项B 正确.]6.(2017·沧州一中月考)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靠近墙面竖直向上抛出,图2­20甲是向上运动小球的频闪照片,图乙是下降时的频闪照片,O 是运动的最高点,甲乙两次闪光频率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 ,假设小球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则可估算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约为( )图2­20A .mg B.13mg C.12mg D.110mg C [设每块砖的厚度是d ,向上运动时:9d -3d =aT 2①向下运动时:3d -d =a ′T 2②联立①②得:a a ′=31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上运动时:mg +f =ma ④ 向下运动时:mg -f =ma ′ ⑤联立③④⑤得:f =12mg ;选C.]7.(2017·成都市石室中学二诊)光滑斜面上,当系统静止时,挡板C 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AB 质量相等.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导学号:19624024】甲 乙图2­21A .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 sin θB .两图中A 球的加速度均为零C .图甲中B 球的加速度为2g sin θD .图乙中B 球的加速度为g sin θCD [撤去挡板前,对整体分析,挡板对B 球的弹力大小为2mg sin θ,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甲中A 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 球所受合力为2mg sin θ,加速度为2g sin θ;图乙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 、B 球所受合力均为mg sin θ,加速度均为g sin θ,故C 、D 确,A 、B 错误.故选C 、D.](2017·绵阳市模拟)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物块A 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 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某时刻把细线剪断,当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A 的加速度为0B .物块A 的加速度为g3C .物块B 的加速度为0D .物块B 的加速度为g3BD [剪断细线前,弹簧的弹力:F 弹=mg sin 30°=12mg ,细线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仍为F 弹=12mg ;剪断细线瞬间,对A 、B 系统,加速度为:a =3mg sin 30°-F 弹3m =g3,即A 和B 的加速度均为g3.故B 、D 均正确.]8.(2017·天津市五区县期末)如图2­22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放有m 1和m 2两个小物块,它们中间有细线连接.已知m 1=3 kg ,m 2=2 kg ,连接它们的细线最大能承受6 N 的拉力.现用水平外力F 1向左拉m 1或用水平外力F 2向右拉m 2,为保持细线不断,则( )【导学号:19624025】图2­22A .F 1的最大值为10 NB .F 1的最大值为15 NC .F 2的最大值为10 ND .F 2的最大值为15 NBC [若向左拉m 1,则隔离对m 2分析,T m =m 2a 则最大加速度a =3 m/s 2对m 1m 2系统:F 1=(m 1+m 2)a =(2+3)×3 N=15 N .故B 正确,A 错误. 若向右拉m 2,则隔离对m 1分析,T m =m 1a 则最大加速度a =2 m/s 2对m 1m 2系统:F 2=(m 1+m 2)a =(2+3)×2 N=10 N .故D 错误,C 正确.]9.(2017·绵阳市模拟)如图2­23甲所示,物块A 与木板B 叠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其中A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且B 足够长,A 与B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对木板B 施加一水平变力F ,F 随t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 与B 、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图2­23A .在0~t 1时间内,A 、B 间的摩擦力为零 B .在t 1~t 2时间内,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 .在t 2时刻,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0.5μmgD .在t 3时刻以后,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AD [A 、B 间的滑动摩擦力f AB =μmg ,B 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3μmg ,故在0~t 1时间内,推力小于木板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故B 静止,此时A 、B 无相对滑动,故A 、B 间摩擦力为零,故A 正确;A 在木板上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a =μmgm=μg ,此时对B 分析可知F -4μmg =2ma ,解得F =6μmg ,故在t 1~t 2时间内,A 、B 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对A 可知,A 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B 错误;在t 2时刻,A 、B 未发生滑动,加速度a =5μmg -3μmg 3m =23μg ,对物块A :f =ma =23μmg ,故C 错误;在t 3时刻以后,A 、B 发生滑动,故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故D 正确.](2017·合肥二模)如图所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x ­t 图象),P (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t 1B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x 2t 1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x 1-x 2t 21D .0~t 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x 1-x2t 1B [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v =x 1-x 2t 1,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图象可知,t =0时刻,初速度不为零,根据a =v -v 0t 可知,加速度a =x 1-x 2t 1-v 0t 1≠x 1-x 2t 21,故C 错误; 0~t 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v =x 1t 1,故D 错误.]10.(2017·商丘一中押题卷)如图2­2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B 、C 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A 、B 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 1,C 、D 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 2.现用水平拉力F 拉A 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假设绳子不会断),则( )【导学号:19624026】图2­24A .当f 1>2f 2,且F 逐渐增大到3f 2时,C 、D 间即将滑动B .当f 1>2f 2,且F 逐渐增大到32f 1时,A 、B 间即将滑动C .当f 1<2f 2,且F 逐渐增大到3f 2时,C 、D 间即将滑动 D .当f 1<2f 2,且F 逐渐增大到32f 1时,A 、B 间即将滑动AD [当f 1>2f 2,当C 、D 间即将滑动时,C 、D 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2,先以D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2ma ,得a =f 22m再以四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6ma =3f 2.此时,以B 、C 、D 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A 对B 的摩擦力f AB =4ma =2f 2<f 1,说明A 、B 间相对静止,故A 正确,B 错误.当f 1<2f 2,A 、B 间即将滑动时,A 、B 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1,先以B 、C 、D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4ma ′,得a ′=f 14m再以四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6ma ′=32f 1.此时,以D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C 对D 的摩擦力f CD =2ma ′=f 12<f 2,则知,C 、D 间相对静止,故C 错误,D 正确.] 二、计算题(共2小题,共32分)图2­2511.(14分)(2017·淮北市一模)如图2­25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倾角θ=37°,两物块A 、B 的质量m A 、m B 分别为1 kg 和2 kg ,它们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两物块之间的轻绳长L =0.5 m ,作用在B 上沿斜面向上的力F 逐渐增大,使A 、B 一起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1)当作用在物块B 上的拉力F 达到42 N 时,连接物块A 、B 之间的轻绳恰好被拉断,求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2)若连接物块A 、B 之间的轻绳恰好被拉断瞬间A 、B 的速度均为10 m/s ,轻绳断裂后作用在B 物块上的外力F =42 N 不变,求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物块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 (1)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A +m B )g sin θ-μ(m A +m B )g cos θ=(m A +m B )a代入数据解得a =4 m/s 2对A 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m A a代入数据解得:F T =14 N.(2)细线断裂后,对A 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m A a A代入数据解得:a A =10 m/s 2由运动学公式有:v =a A t 解得:t =va A=1 s 由运动学有:x A =vt2=5 m细线断裂后,对B 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B g sin θ-μm B g cos θ=m B a B代入数据解得:a B =11 m/s 2由运动学公式有:x B =vt +12a B t 2代入数据解得:x B =15.5 m由题意可知,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A 、B 间的距离为:x =x B -x A +L =11 m.【答案】 (1)14 N (2)11 m12.(18分)(2017·天津市五区县期末)如图2­26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 =2.5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 0=5 m/s 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停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不计滑块滑上木板时的能量损失,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2­26(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导学号:19624027】【解析】 (1)设滑块质量为m ,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为a ,则对滑块有μmg =ma①滑块恰好到木板右端停止 0-v 20=-2aL② 解得μ=v 202gL=0.5.③(2)当木板倾斜,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为a 1,最大距离为x ,上滑的时间为t 1,有 μmg cos θ+mg sin θ=ma 1 ④ 0-v 20=-2a 1x ⑤ 0=v 0-a 1t 1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t 1=12s⑦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2,下滑的时间为t 2,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⑧ x =12a 2t 22⑨ 由⑧⑨式解得t 2=52s ○10 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t 1+t 2=1+52s . ⑪【答案】 (1)0.5 (2)1+52s。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练习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练习

专题一力与运动第一讲力与物体平衡1.[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弹力的方向判断]如图所示,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a、b、c在水平桌面上成功地叠放在一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一定竖直向上B.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a受到的重力C.石块c受到水平桌面向左的摩擦力D.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a与b的接触面不是水平面,可知石块b对a的支持力与其对a的静摩擦力的合力,跟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B错误;以三个石块作为整体研究,整体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石块c不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故C错误;选取ab作为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与其重力平衡,则石块c对b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故D正确。

2.[考查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在滑块M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解析:选BD 对题图甲:设m受到摩擦力,则物块m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而重力、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方向水平,则物体m受力将不平衡,与题中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C错误。

对题图乙:设物块m不受摩擦力,由于m 匀速下滑,m 必受力平衡,若m 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故重力、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则假设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 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 、D 正确。

3.[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胡克定律][多选]如图,粗糙水平面上a 、b 、c 、d 四个相同小物块用四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连接,正好组成一个等腰梯形,系统静止。

ab 之间、ac 之间以及bd 之间的弹簧长度相同且等于cd 之间弹簧长度的一半,ab 之间弹簧弹力大小为cd 之间弹簧弹力大小的一半。

2018年高考物理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名师讲练课件:专题一 力与运动 专题一 第1讲44张 精品

2018年高考物理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名师讲练课件:专题一 力与运动 专题一 第1讲44张 精品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一 运动学概念的辨析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四 运动学图象的理解
考点一
运动学概念的辨析
真题研究
1.(2015·浙江10月学考·3)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如图1所示,七架战
1 6

宇航员在月球上离月球表面高10 m处由静止释放一片羽毛,羽毛落到月
球表面上的时间大约是
A.1.0 s
B.14 s
√C.3.5 s
D.12 s
解析 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只受月球对它的引力作用,运动情况与地球
上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相似,月球表面的加速度为地球表面加速度的16.
根据 h=12at2 可知:t=
(2)求解方法:①匀变速直线运动
v v
=xt =v0+2 v
②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v =xt
2.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辨析
(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
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
或减小)的快慢.
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
出”,位移为58 m,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
可以确定
A.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
√B.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C.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
D.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
图8
1234
解析 答案
模拟训练
3.跳伞是集勇气、意志、智慧和科技于一体的体育项目.某跳伞运动员以5 m/s

教育最新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2力与直线运动教案

教育最新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2力与直线运动教案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知识结构互联]——————[核心要点回扣]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t -v 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x ­t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2)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5.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特性:因果性、矢量性、瞬时性、同一性、独立性.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品真题·感悟高考……………………………………………………………· [考题统计] 五年3考:2017年Ⅱ卷T 24 2016年Ⅲ卷T 16 2014年Ⅰ卷T 24[考情分析]1.高考注重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基本公式、推论的灵活应用,计算题常涉及追及相遇类为背景的实际问题.2.熟练掌握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及推论,实际问题中做好过程分析及运动中的规律的选取是解题的关键.3.实际问题中要理清运动过程,把握准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刚好”“最多”“至少”等). 1.(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推论的应用)(2016·Ⅲ卷T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s t 2 B.3s 2t 2 C.4st2D.8st 2A [质点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s t,设时间t 内的初、末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v =v 1+v 22,故v 1+v 22=s t .由题意知:12mv 22=9×12mv 21,则v 2=3v 1,进而得出2v 1=s t.质点的加速度a =v 2-v 1t =2v 1t =st2.故选项A 正确.](2014·Ⅰ卷T 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 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解析】 本题是追及相遇问题,这类题目要抓住临界条件v A =v B ,从这一条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x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0mg =ma 0① x =v 0t 0+v 202a 0②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③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 =ma④ x =vt 0+v 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20 m/s(72 km/h).⑥【答案】 20 m/s2.(追及相遇问题)(2017·Ⅱ卷T 24)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s 0和s 1(s 1<s 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2­1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速度v 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图2­1[题眼点拨] ①“冰球以速度v 0击出”“到达挡板的速度为v 1”说明冰球的初速度为v 0,匀减速滑动距离s 0,末速度为v 1;②“至少到达小旗处”“最小加速度”说明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恰好到达小旗处,对应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小,此过程中,冰球和运动员运动时间相等.【解析】 (1)设冰球质量为m ,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题意可知v 21-v 20=-2a 1s 0① 又μmg =ma 1②可解得:μ=v 20-v 212gs 0.(2)冰球到达挡板时,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中,刚好到达小旗处的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小.设这种情况下,冰球和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所用的时间为t .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0-v 21=2a 1s 0③ v 0-v 1=a 1t ④ s 1=12a 2t 2⑤联立③④⑤式得a 2=s 1 v 1+v 0 22s 2. ⑥【答案】 (1)v 20-v 212gs 0 (2)s 1 v 1+v 0 22s 2在第2题中,若要求运动员到达小旗处的速度为零,(设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恒定),则运动员训练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解析】 由第2题解析可知,v 20-v 21=2a 1s 0v 0-v 1=a 1ts 1=12a 2⎝ ⎛⎭⎪⎫t 22×2可解得:a 2=s 1 v 0+v 1 2s 20.【答案】 s 1 v 0+v 1 2s 20■熟技巧·类题通法………………………………………………………………… 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四种常用方法2.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技巧和易错防范(1)解题思路:(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3)易错防范:①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要注意追上该物体之前它是否已停止运动. ②注意最后对解的讨论分析.■对考向·高效速练…………………………………………………………………..· 考向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2016·潍坊一模)如图2­2所示,一长为200 m 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8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O 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OA 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AB 段内,已知OA =1 200 m ,OB =2 000 m ,求: (1)列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取值范围; (2)列车减速运动的最长时间.【导学号:19624014】图2­2【解析】 (1)若列车车尾恰好停在A 点右侧,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距离为x 1,则0-v 20=-2a 1x 1① x 1=1 200 m +200 m =1400 m② 解得:a 1=167m/s2③若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 点,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距离为x OB =2 000 m ,则 0-v 20=-2a 2x OB ④ 解得:a 2=85m/s2⑤故加速度大小a 的取值范围为85 m/s 2≤a ≤167 m/s 2.⑥(2)当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 点时,减速运动时的时间最长, 则0=v 0-a 2t ⑦ 解得:t =50 s .⑧【答案】 (1)85 m/s 2≤a ≤167m/s 2(2)50 s(2016·湖南怀化模拟)近几年长假期间,国家取消了7座及其以下小型客车的收费公路过路费,给自驾族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交通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国家规定免费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卡或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长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 t =21.6 km/h ,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 0=108 km/h ,制动时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1=4 m/s 2.试问:(1)长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a 2=6 m/s 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3)在(1)(2)问题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解析】 设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v t =21.6 km/h =6 m/s ,v 0=108 km/h =30 m/s ,a 1=-4 m/s 2(1)汽车进入收费站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距离收费站x 1处开始制动,则v 2t -v 20=2a 1x 1代入数据解得x 1=108 m.(2)汽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x 1和x 2,时间为t 1和t 2,则减速阶段v t =v 0+a 1t 1t 1=v t -v 0a 1=6 s加速阶段v 0′=v t =6 m/s ,v t ′=v 0=30 m/s 则v 0=v t +a 2t 2t 2=v 0-v ta 2=4 s加速和减速阶段的总时间t =t 1+t 2=10 s.(3)在加速阶段v 20-v 2t =2a 2x 2 代入数据解得x 2=72 m 则总位移x =x 1+x 2=180 m 若不减速所需要时间t ′=x v 0=6 s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Δt =t -t ′=4 s. 【答案】 (1)108 m (2)10 s (3)4 s 考向2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2.如图2­3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出发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径A 、B 、C 三点,其中A 、B 之间的距离L 1=2 m ,B 、C 之间的距离L 2=3 m .若物体通过L 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 之间的距离L 等于( )图2­3A.34 m B.43 m C.98m D.89m C [由题知“物体通过L 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设为T )”,则v B =L 1+L 22T =52T,加速度a =L 2-L 1T 2=1T 2,在A 点速度v A =v B -aT =32T ,于是L =v 2A 2a =12a ·94T 2,L +2=v 2B2a=12a ·254T 2,两式相比,解得L =98 m .] 考向3 追及相遇问题3.(2016·山东潍坊一中模拟)如图2­4所示,甲从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 地,当甲前进距离为x 1时,乙从距A 地x 2处的C 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 地,则A 、B 两地距离为( )【导学号:19624015】图2­4A .x 1+x 2 B. x 1+x 2 24x 1C.x 214 x 1+x 2D. x 1+x 2 2 x 1-x 2 x 1B [设甲前进距离为x 1时,速度为v ,甲和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乙从C 点到达B 地所用时间为t ,则有:vt +12at 2-12at 2=x 2-x 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 2=2ax 1,解得t =x 2-x 12ax 1,则A 、B 的距离x =x 2+12at 2= x 1+x 224x 1,故B 正确.](2017·辽宁省盘锦模拟)2016年世界中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落下帷幕,代表中国参赛的河南男队和河北女队取得了优异成绩.五人制足球的赛场长40 m ,宽20 m ,如图所示.在比赛中,攻方队员在中线附近突破防守队员,将足球沿边路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v 1=6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1 m/s 2.该队员将足球踢出后,立即由静止启动追赶足球,他的运动可看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大加速度为a 2=1 m/s 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2=4 m/s.该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解析】 设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x 1,则有:x 1=v 212a 1带入数据解得x 1=362×1m =18 m 足球匀减速运动时间为:t 1=v 1a 1=6 s前锋队员以最大加速度追赶的加速时间为:t 2=v 2a 2=4 s在此过程中的位移为:x 2=v 222a 2=8 m之后攻方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为x 3=v 2(t 1-t 2)=8 m 由于x 2+x 3<x 1,故足球停止运动时,攻方队员没有追上足球,然后攻方队员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由匀速运动公式得:x 1-(x 2+x 3)=v 2t 3 代入数据解得t 3=0.5 s攻方队员追上足球的时间为:t =t 1+t 3=6.5 s. 【答案】 6.5 s考点2 运动图象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品真题·感悟高考……………………………………………………………· [考题统计] 五年6考:2016年Ⅰ卷T 21 2015年Ⅰ卷T 20 2014年Ⅱ卷T 14、T 24 2013年Ⅰ卷T 19、T 21 [考情分析]1.以选择题型为主,重在考查v ­t 图象的意义及图象信息的提取能力.2.v ­t 图象斜率及其变化与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是常见的命题方向. 3.明确图象交点、斜率、截距的意义,并将图象信息与物体的运动过程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4.v ­t 图象、x ­t 图象均反映物体直线运动的规律. 5.在v ­t 图象中易误将交点当成相遇.3.(图象信息的应用)(多选)(2016·Ⅰ卷T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2­5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导学号:19624016】图2­5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BD [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甲=10 m/s 2.乙车做初速度v 0=10 m/s 、加速度a 乙=5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内甲、乙车的位移分别为:x 甲=12a 甲t 23=45 m x 乙=v 0t 3+12a 乙t 23=52.5 m由于t =3 s 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 =0时甲车在乙车前,Δx =x 乙-x 甲=7.5 m ,选项B 正确;t =1 s 时,甲车的位移为5 m ,乙车的位移为12.5 m ,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7.5 m ,则t =1 s 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A 、C 错误;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m -12.5 m =40 m ,选项D 正确.](2014·Ⅱ卷T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A [根据v ­t 图象及其意义解题.根据v ­t 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 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 乙,选项C 错误;根据v =xt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v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v 乙,选项A 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 乙小于初速度为v 2、末速度为v 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选项B 错误;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4.(图象信息的应用)(多选) (2015·Ⅰ卷T 20)如图2­6(a),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b)图2­6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题眼点拨] ①利用图象信息求出相关量,如由斜率求出加速度,由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求出上滑高度;②将图线与方程结合起来:根据图线显示的匀变速过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列出上、下过程动力学方程,联立求解所求量……倾角、动摩擦因数.ACD [由题图(b)可以求出物块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1=v 0t 1,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2=v 1t 1.物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ma 1,mg sin θ-f =ma 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sin θ=v 0+v 12t 1g ,滑动摩擦力f =m v 0-v 12t 1,而f =μF N =μmg cos θ,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 、C 正确.由v ­t 图象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 正确.]在第4题中,若改为如下形式,如图2­7甲所示,直角三角形斜劈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t =0时,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底端a 以初速度v 0沿斜面ab 向上运动,到达顶端b 时速率恰好为零,之后沿斜面bc 下滑至底端c .若物块与斜面ab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物块在两斜面上运动的速率v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 2,则下列物理量中不能求出的是( )图2­7A.斜面ab的倾角θ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C.物块的质量mD.斜面bc的长度LC[根据题图乙可求出物块在左右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a1、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1,mg cos θ-μmg sin θ=ma2,则可求出θ和μ,但m 无法求出,根据题图乙可求出0.6~1.6 s时间内物块的位移大小,即可求出L,故选项C正确.](2014·Ⅱ卷T24)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题眼点拨] ①“忽略空气阻力”说明运动员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②“f=kv2”说明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③“达到最大速度”说明最大速度时,重力与阻力大小相等.【解析】(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 ①s =12gt 2②根据题意有 s =3.9×104 m -1.5×103 m =3.75×104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 =87 s④ v =8.7×102 m/s. 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 时,加速度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有mg =kv 2max⑥由所给的v ­t 图象可读出 v max ≈360 m/s⑦由⑥⑦式得 k =0.008 kg/m.⑧ 【答案】 (1)87 s 8.7×102 m/s (2)0.008 kg/m■释疑难·类题通法…………………………………………………………………·1.v ­t 图象提供的信息2.处理力学图象问题的思路(1)明确什么性质的图象,看纵横两轴表示的物理量.(2)分析图线的意义,提取图象的关键信息.(3)将物体的运动过程与图象对应起来.(4)较复杂的图象,可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进行判断.■对考向·高效速练…………………………………………………………………..· 考向1 图象的选取4.竖直向上抛出一物块,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物块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A B C DC [物块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mg +kv m,因此在上升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加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到最高点加速度大小等于g ,在下降的过程中加速度a =mg -kv m,随着速度增大,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加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下,因此C 正确.] 考向2 图象的转换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2­8所示.下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导学号:19624017】图2­8A BC DD [由图可知,在0~T 2时间内a =a 0>0,若v 0≥0,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v 0<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B 、C 皆错误;由于在T ~2T 时间内a =-a 0,故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0~T 2时间内相同,故A 错误,D 正确.] 考向3 图象信息的应用6.(2017·马鞍山市一模)两物块A 、B 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两物体接触面为竖直面,现用一水平推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A 、B 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2­9甲所示,在A 、B 的速度达到6 m/s 时,撤去推力F .已知A 、B 质量分别为m A =1 kg 、m B =3 kg ,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B 与地面没有摩擦,B 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求:甲 乙图2­9(1)推力F 的大小;(2)A 物体刚停止运动时,物体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 (1)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物体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由B 物体的v ­t 图象得,a =Δv Δt =62m/s 2=3 m/s 2 对于A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 A g =(m A +m B )a代入数据解得F =15 N.(2)设物体A 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撤去推力F 后,A 、B 两物体分离,A 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速运动对A 由-μm A g =m A a A ,解得a A =-μg =-3 m/s 2t =0-v 0a A =0-6-3s =2 s 物体A 通过的位移x A =v 02t =6 m 物体B 通过的位移x B =v 0t =6×2 m=12 m物体A 刚停止时A 、B 间的距离Δx =x B -x A =12 m -6 m =6 m.【答案】 (1)15 N (2)6 m1.(多选)(2017·梅河口市五中一模)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从斜面底端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F ,小物块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C 点,己知小物块的质量为0.3 kg ,小物块从A 到C 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 .小物块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的13B .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C .小物块到达C 点后将沿斜面下滑D .拉力F 的大小为4 NAC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有F 作用时小物块做加速运动,a 1=7.53 m/s 2=2.5 m/s 2,撤去拉力F 后做减速运动,故a 2=-7.51m/s 2=-7.5 m/s 2,所以|a 1|=13|a 2|,A 正确;撤去拉力后,在沿斜面方向上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解得μ=36,B 错误;因为mg sin 30°>μmg cos 30°,故小物块到达C 点后将沿斜面下滑,C 正确;有拉力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sin 30°-μmg cos 30°=ma 1,解得F =3 N ,D 错误.]2.为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找来一个倾角可调、斜面比较长且表面平整的斜面体和一个滑块,并在滑块上固定一个高度可升降的风帆,如图甲所示.他们让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滑过程中帆面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假设滑块和风帆总质量为m .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风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风帆的运动速率成正比,即F f =kv .(1)写出滑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表达式;(2)求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并指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小最大速度;(3)若m =2 kg ,斜面倾角θ=30°,g 取10 m/s 2,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的斜线为t =0时v ­t 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μ、k 的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kv =ma解得:a =g sin θ-μg cos θ-kv m.(2)当a =0时速度最大, v m =mg sin θ-μcos θ k减小最大速度的方法有:适当减小斜面倾角θ;风帆升起一些.(3)当v =0时,a =g sin θ-μg cos θ=3 m/s 2解得:μ=2315≈0.23,最大速度v m =2 m/s ,v m =mg sin θ-μcos θ k=2 m/s 解得:k =3.0 kg/s.【答案】 (1)g sin θ-μg cos θ-kv m(2)mg sin θ-μcos θ k适当减小斜面倾角θ(保证滑块能静止下滑);风帆升起一些(3)0.23 3.0 kg/s考点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品真题·感悟高考……………………………………………………………·[考题统计] 五年9考:2017年Ⅲ卷T 25 2016年Ⅰ卷T 18、Ⅱ卷T 192015年Ⅰ卷T 25,Ⅱ卷T 20、T 25 2014年Ⅰ卷T 172013年Ⅱ卷T 14、T 25[考情分析]1.本考点的考查重在物体的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在连接问题中的应用及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整体法、隔离法是动力学中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在不涉及相互作用力时,可用整体法,在涉及相互作用力时要用隔离法.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易出现漏力、多力的现象.4.应用公式F =ma 时,要注意F 、m 、a 的一体性.5.(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多选)(2016·Ⅱ卷T 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题眼点拨] ①“同一种材料制成”说明相同的密度;②“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说明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不同,但两球都做匀加速运动.BD [设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F 阻=kR ,k 为常数,R 为小球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 -F 阻=ma ,由m =ρV =43ρπR 3知:43ρπR 3g -kR =43ρπR 3a ,即a =g -3k 4ρπ·1R 2,故知:R 越大,a 越大,即下落过程中a 甲>a 乙,选项C 错误;下落相同的距离,由h =12at 2知,a 越大,t 越小,选项A 错误;由2ah =v 2-v 20知,v 0=0,a 越大,v 越大,选项B 正确;由W 阻=-F 阻h 知,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更大一些,选项D 正确.]6.(连接体问题)(多选)(2015·Ⅱ卷T 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导学号:19624018】A .8B .10C .15D .18BC [设该列车厢与P 相连的部分为P 部分,与Q 相连的部分为Q 部分.设该列车厢有n 节,Q 部分为n 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m ,当加速度为a 时,对Q 有F =n 1ma ;当加速度为23a 时,对P 有F =(n -n 1)m 23a ,联立得2n =5n 1.当n 1=2,n 1=4,n 1=6时,n =5,n =10,n =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 、C 正确.]在第6题中,若车厢总数为10节,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则第2节车厢受到的拉力与第10节车厢受到的拉力之比为( )A .9∶1B .1∶9C .10∶1D .1∶10A [设每节车厢的质量均为m ,第2节车厢所受拉力为F 1,第10节车厢所受拉力为F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1=9ma F 2=ma故F 1∶F 2=9∶1.]7.(动力学的临界极值问题)(2017·Ⅲ卷T 25)如图2­10,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 0=3 m/s.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图2­10(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题眼点拨] ①A 与木板相对静止前A 、B 加速度不变;②B 与木板相对静止后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③A 、B 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间的距离.【解析】 (1)滑块A 和B 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 、B 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1、f 2和f 3,A 和B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和a B ,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在物块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 1=μ1m A g① f 2=μ1m B g② f 3=μ2(m +m A +m B )g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1=m A a A④ f 2=m B a B⑤ f 2-f 1-f 3=ma 1 ⑥设在t 1时刻,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 1,由运动学公式有v 1=v 0-a B t 1⑦ v 1=a 1t 1 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v 1=1 m/s. ⑨(2)在t 1时间间隔内,B 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B =v 0t 1-12a B t 21 ⑩设在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对于B 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1+f 3=(m B +m )a 2⑪由①②④⑤式知,a A =a B ;再由⑦⑧式知,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小也为v 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 2,设A 的速度大小从v 1变到v 2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v 2=v 1-a 2t 2⑫对A 有 v 2=-v 1+a A t 2 ⑬在t 2时间间隔内,B (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1=v 1t 2-12a 2t 22 ⑭在(t 1+t 2)时间间隔内,A 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A =v 0(t 1+t 2)-12a A (t 1+t 2)2 ⑮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 和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s 0=s A +s 1+s B⑯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s 0=1.9 m(也可用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答案】 (1)1 m/s (2)1.9 m(2015·Ⅰ卷T 25)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

考前三个月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专题总复习文档:专

考前三个月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专题总复习文档:专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高考命题轨迹考情分析 该部分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一般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中均有考查,形式灵活,情景多样,贴近生活,选择题难度中等,计算题多以板块模型、多过程问题为主再结合v -t 图象,难度较大.单纯直线运动问题一般在选择题中结合v -t 图象考查,难度不大.知识方法链接 1.解题思路(1)分析运动过程,画出过程示意图. (2)标出已知量、未知量.(3)选择合适公式,列方程求解.注意:(1)多过程问题中两过程间的连接点的速度是连接两运动的纽带,是解题的关键,要先设出.(2)多过程问题用v-t图象辅助分析会更形象、简捷.(3)v、x、a等物理量是矢量,注意规定正方向,尤其是在一个过程中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2.牢记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四种常用方法3.处理刹车类问题的思路:先判断刹车时间,再进行分析计算.4.图象问题要“四看”“一注意”(1)看坐标轴: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因变量(纵轴表示的量)与自变量(横轴表示的量)之间的制约关系.(2)看图象:识别两个相关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3)看纵坐标、“斜率”和“面积”:v-t图象中根据坐标值、“斜率”和“面积”可分析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大小、方向特点.(4)看交点:明确图线与图线的交点、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5)一注意:利用v-t图象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时,要注意两个物体的出发点,即注意它们是从同一位置出发,还是从不同位置出发.若从不同位置出发,要注意出发时两者的距离.真题模拟精练1.(2017·湖南怀化市一模)如图1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乙以加速度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亦为v.若a1≠a2≠a3,则()图1A.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到达CB.甲一定先由A到达CC.乙一定先由A到达CD.若a1>a3,则甲一定先由A到达C答案 A2.(多选)某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从底端向上滑去,此后该物体的运动图象不可能的是(v 是速度、t 是时间)( )答案 ABC3.(多选)(2017·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调研)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的平方(v 2) 随位置(x )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A .汽车A 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B .汽车A 、B 在x =6 m 处的速度大小为2 3 m/sC .汽车A 、B 在x =8 m 处相遇D .汽车A 、B 在x =9 m 处相遇 答案 BC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公式v 2-v 20=2ax 得:v 2=v 20+2ax ,可知v 2-x图象的斜率等于2a .对于汽车A ,则有 2a A =0-369 m /s 2=-4 m/s 2,可得a A =-2 m /s 2,加速度大小为2 m/s 2,故A 错误.汽车A 、B 在x =6 m 处的速度大小设为v .由题图知:对于汽车A ,有 v 20=36 m 2/s 2,得A 的初速度v 0=6 m/s ,由v 2-v 20=2a A x 得v =v 20+2a A x =36+2×(-2)×6 m/s =2 3 m/s ,故B 正确.对于汽车B ,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 a B =k B 2=1892 m /s 2=1 m/s 2,设经过时间t 两车相遇,则有 v 0t +12a A t 2=12a B t 2,得t =4 s ,则x =12a B t 2=12×1×42 m =8 m ,即汽车A 、B 在x =8 m 处相遇,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B 、C.知识方法链接1.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流程注意:(1)抓好两个分析:受力分析与运动过程分析,特别是多过程问题,一定要明确各过程受力的变化、运动性质的变化、速度方向的变化等.(2)求解加速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陌生的图象要先找图象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动力学规律对运动过程列方程,找出两物理量在运动过程中任一位置的关系,分离出因变量即可),由函数关系式确定截距、斜率等的物理意义.真题模拟精练4.(2017·湖南湘潭市二模)如图3所示,地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视为质点),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现用一斜向右上的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及力的大小未知)拉物块使之在地面上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若物块向右加速运动,则物块与地面间可能没有摩擦力B.若物块向右加速运动,则F与摩擦力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上C.若物块向右匀速运动,则F的最小值为3mgD.若物块向右匀速运动,则F的最小值为33mg答案 A5.(多选)(2017·广东深圳市二模)如图4所示,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矩形木箱,箱中有垂直于底部的光滑直杆,箱和杆的总质量为M,质量为m的铁环从杆的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铁环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始终保持静止,在铁环到达箱底之前()图4A .箱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m +M )g cos θB .箱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θC .箱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 +M )g sin θD .箱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 答案 BC6.(多选)(2017·广东汕头市一模)假设小球在空气中下落过程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球的速率成正比,即F 阻=k v ,比例系数k 决定于小球的体积,与其他因素无关.让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的小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它们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图象如图5所示,则( )图5A .小球的质量越大,图象中的a 0越大B .小球的质量越大,图象中的v m 越大C .小球的质量越大,速率达到v m 时经历的时间越短D .小球的质量越大,速率达到v m 时下落的距离越长 答案 BD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阻=ma ,据题F 阻=k v ,解得a =g -km v ,当v =0时,a =a 0=g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当a =0时,v =v m =mgk,可知小球的质量m 越大,图象中的v m 越大,故A 错误,B 正确.Δt =|Δv Δa |=mk 随着m 的增大而增大,即小球的质量越大,速率达到v m 时经历的时间越长,故C 错误.m 越大,v m 越大,速率达到v m 时经历的时间越长,下落的距离越长,故D 正确.故选B 、D.7.(2017·全国卷Ⅱ·24)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s 0和s 1(s 1<s 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6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速度v 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图6(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答案 (1)v 20-v 212gs 0 (2)s 1(v 0+v 1)22s 2解析 (1)设冰球的质量为m ,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运动学公式得v 21-v 20=2a 1s 0①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 =ma 1解得μ=v 20-v 212gs 0②(2)冰球到达挡板时,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中,刚好到达小旗处的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小.设这种情况下,冰球和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所用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0-v 21=2a 1s 0③v 0-v 1=a 1t ④ s 1=12a 2t 2 ⑤联立③④⑤式得 a 2=s 1(v 1+v 0)22s 2知识方法链接1.分析“滑块—木板”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1)一个转折——滑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或者滑块从木板上滑下是受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转折点.(2)两个关联——转折前、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联和滑块、木板位移和板长之间的关联. (3)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加速度相同且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分析此临界条件前、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2.灵活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且连接体的各部分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一般采用整体法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2)隔离法:如果需要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或对于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一般采用隔离法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真题模拟精练8.(多选)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 ,倾角为θ=37°,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 ,b 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 与b 之间光滑,a 与b 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匀速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物块a 与粗糙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g =10 m/s 2),有( )图7A .若μ=0.1,则细绳的拉力为零,地面对a 的支持力变小B .若μ=0.1,则细绳的拉力变小,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不变C .若μ=0.75,则细绳的拉力为零,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不变D .若μ=0.75,则细绳的拉力变小,地面对a 的支持力变小 答案 BC解析 在光滑段运动时,物块a 及物块b 均处于平衡状态,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对b 受力分析,如图,受重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 cos θ-F N sin θ=0,F sin θ+F N cos θ-mg =0,由两式解得F =mg sin θ,F N =mg cos θ,当它们刚刚运动至轨道的粗糙段时,减速滑行,系统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而b 向右的加速度最大为a m =g tan θ=10×34 m /s 2=7.5 m/s 2,此时绳对b 没有拉力.若μ=0.1,则物块a 、b 仍相对静止,竖直方向加速度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sin θ+F N cos θ-mg =0,F N sin θ-F cos θ=ma ,由两式解得F =mg sin θ-ma cos θ,F N =mg cos θ+ma sin θ,即绳的拉力F 将变小,而a 对b 的支持力变大;再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故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不变,故A 错误,B 正确;若μ=0.75,a 的加速度为7.5 m/s 2,物块b 的重力和其受到的支持力正好提供其运动的加速度,故绳的拉力为零;再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故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不变,故C 正确,D 错误.9.(2017·全国卷Ⅲ·25)如图8所示,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 0=3 m/s .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图8(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答案 (1)1 m/s ,方向与B 的初速度方向相同 (2)1.9 m解析 (1)滑块A 和B 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 、B 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f1、F f2和F f3,A 和B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和a B ,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在滑块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 f1=μ1m A g ① F f2=μ1m B g ②F f3=μ2(m +m A +m B )g 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1=m A a A ④ F f2=m B a B ⑤ F f2-F f1-F f3=ma 1⑥设在t 1时刻,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 1.由运动学公式有 v 1=v 0-a B t 1⑦ v 1=a 1t 1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 v 1=1 m/s ,方向与B 的初速度方向相同⑨ (2)在t 1时间间隔内,B 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 B =v 0t 1-12a B t 21⑩ 设在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对于B 与木板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f1+F f3=(m B +m )a 2⑪由①②④⑤式知,a A =a B ;再由⑦⑧式知,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小也为v 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 2.设A 的速度大小从v 1变到v 2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 v 2=v 1-a 2t 2⑫对A 有:v 2=-v 1+a A t 2⑬在t 2时间间隔内,B (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 1=v 1t 2-12a 2t 22⑭在(t 1+t 2)时间间隔内,A 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 A =v 0(t 1+t 2)-12a A (t 1+t 2)2⑮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 和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s 0=s A +s 1+s B ⑯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s 0=1.9 m(也可用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知识方法链接1.电场、磁场中的动力学问题处理方法与力学中相同. 2.受力分析时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3.匀强电场中电场力与重力一样为恒力,二者的合力也为恒力,可用它们的合力代替这两个力,称为等效重力.4.洛伦兹力是随速度变化而变化的力,方向总垂直于v ,大小等于q v B . 真题模拟精练10.(2017·河北衡水市模拟)如图9所示,地面上某个空间区域存在这样的电场,水平虚线上方为场强E 1、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虚线下方为场强E 2、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m 、带电+q 的小球从上方电场的A 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刚好到达下方电场中与A 关于虚线对称的B 点,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9A .若A 、B 高度差为h ,则U AB =-mgh qB .带电小球在A 、B 两点电势能相等C .在虚线上、下方的电场中,带电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相同D .两电场强度大小关系满足E 2=2E 1 答案 A解析 对A 到B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qU AB +mgh =0,解得:U AB =-mghq ,知A 、B 的电势不等,则电势能不等,故A 正确,B 错误;由A 到虚线的过程小球速度由零加速至v ,由虚线到B 的过程小球速度由v 减为零,位移相同,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时间相同,则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 错误;在上方电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1=mg +qE 1m ,在下方电场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大小为a 2=qE 2-mgm ,因为a 1=a 2,解得E 2-E 1=2mg q,故D 错误.11.(2017·全国卷Ⅰ·25)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 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 0,在油滴处于位置A 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t 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 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1)求油滴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2)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度比原来的大,试给出相应的t 1和v 0应满足的条件.已知不存在电场时,油滴以初速度v 0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B 、A 两点间距离的两倍.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设该油滴带正电,油滴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m 和q ,油滴速度方向向上为正.油滴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 1的匀强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匀强电场方向向上.在t =0时,电场强度突然从E 1增加至E 2时,油滴做竖直向上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a 1满足 qE 2-mg =ma 1① 油滴在t 1时刻的速度为 v 1=v 0+a 1t 1②电场强度在t 1时刻突然反向,油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 2满足 qE 2+mg =ma 2③油滴在t 2=2t 1时刻的速度为 v 2=v 1-a 2t 1④ 由①②③④式得 v 2=v 0-2gt 1⑤(2)由题意,在t =0时刻前有 qE 1=mg ⑥油滴从t =0到t 1时刻的位移为 x 1=v 0t 1+12a 1t 21⑦油滴在从t 1时刻到t 2=2t 1时刻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为 x 2=v 1t 1-12a 2t 21⑧ 由题给条件有v 20=2g ×2h =4gh ⑨式中h 是B 、A 两点之间的距离. 若B 点在A 点之上,依题意有 x 1+x 2=h ⑩由①②③⑥⑦⑧⑨⑩式得 E 2=[2-2v 0gt 1+14(v 0gt 1)2]E 1⑪为使E 2>E 1,应有 2-2v 0gt 1+14(v 0gt 1)2>1⑫即当0<t 1<(1-32)v 0g⑬ 或t 1>(1+32)v 0g⑭ 才是可能的;条件⑬式和⑭式分别对应于v 2>0和v 2<0两种情形. 若B 在A 点之下,依题意有 x 2+x 1=-h ⑮由①②③⑥⑦⑧⑨⑮式得 E 2=[2-2v 0gt 1-14(v 0gt 1)2]E 1⑯为使E 2>E 1,应有 2-2v 0gt 1-14(v 0gt 1)2>1⑰即t 1>(52+1)v 0g⑱ 另一解为负,不符合题意,舍去.专题规范练题组1 高考真题检验1.(多选)(2016·全国卷Ⅱ·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答案 BD解析 小球的质量m =ρ·43πr 3,由题意知m 甲>m 乙,ρ甲=ρ乙,则r 甲>r 乙.空气阻力F 阻=kr ,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阻=ma ,则a =mg -F 阻m =g -kr ρ·43πr 3=g -3k4πρr 2,可得a 甲>a乙,由h =12at 2知,t 甲<t 乙,选项A 、C 错误;由v =2ah 知,v 甲>v 乙,故选项B 正确;因F阻甲>F 阻乙,由球克服阻力做功W 阻=F 阻h 知,甲球克服阻力做功较大,选项D 正确.2.(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Ⅰ·20)如图1(a),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图1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答案 ACD解析 由v t 图象可求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0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即g sin θ+μg cos θ=v 0t 1.同理向下滑行时g sin θ-μg cos θ=v 1t 1,两式联立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cos θ,可见能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正确;物块滑上斜面时的初速度v 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那么平均速度为v 0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x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为x sin θ=v 02t 1×v 0+v 12gt 1=v 0(v 0+v 1)4g ,选项D 正确;仅根据v t 图象无法求出物块的质量,选项B 错误.3.(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Ⅱ·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B .10C .15D .18 答案 BC解析 设PQ 西边有n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则F =nma ① 设PQ 东边有k 节车厢,则F =km ·23a ②联立①②得3n =2k ,由此式可知n 只能取偶数, 当n =2时,k =3,总节数为N =5 当n =4时,k =6,总节数为N =10 当n =6时,k =9,总节数为N =15当n =8时,k =12,总节数为N =20,故选项B 、C 正确.4.(2013·新课标Ⅱ卷·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答案 C解析 当拉力F 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块静止不动,加速度为零,当F 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根据F -F f =ma 知:随F 的增大,加速度a 增大,故选C.5.(多选)(2013·新课标Ⅰ卷·21)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2(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 =0.4 s 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 000 m .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则( )图2A .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B .在0.4~2.5 s 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C .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D .在0.4~2.5 s 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答案 AC6.(2015·新课标全国Ⅱ·2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 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图3(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 答案 (1)3 m /s 2 1 m/s 2 (2)4 s解析 (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f1、F N1是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f2、F N2是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F f1=μ1F N1① F N1=mg cos θ② F f2=μ2F N2③F N2=F N1′+mg cos 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F f1=ma 1⑤ mg sin θ-F f2+F f1′=ma 2⑥ 又F N1=F N1′⑦ F f1=F f1′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a 1=3 m/s 2⑨ a 2=1 m/s 2⑩(2)在t 1=2 s 时,设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 v 1=a 1t 1=6 m/s ⑪ v 2=a 2t 1=2 m/s ⑫2 s 后,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此时A 与B 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 a 1′=6 m/s 2⑬ a 2′=-2 m/s 2⑭由于a 2′<0,可知B 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2,B 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 2+a 2′t 2=0⑮ 联立⑫⑭⑮式得t 2=1 s ⑯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x =⎝⎛⎭⎫12a 1t 21+v 1t 2+12a 1′t 22-⎝⎛⎭⎫12a 2t 21+v 2t 2+12a 2′t 22=12 m <27 m ⑰ 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则有 l -x =(v 1+a 1′t 2)t 3+12a 1′t 23⑱ 可得t 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⑲ 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 总,有 t 总=t 1+t 2+t 3=4 s. 题组2 各省市模拟精选7.(多选)(2017·山西省一模)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小球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小球的速率成正比,已知t 2时刻小球落回到抛出点,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4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图4A .t =0时刻小球的加速度最大B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C .t 2=2t 1D .小球的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加,加速度大小先增加后减小 答案 AB解析 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t =0时刻图象切线的斜率绝对值最大,则t =0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故A 正确.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小球的速度为零,所受的空气阻力为零,则其所受合力等于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故B 正确.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少,所以上升和下落经过同一点上升时的速度大于下落时的速度,所以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而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上升的时间小于下落的时间,则t 2>2t 1,故C 错误.由题图知:小球的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而加速度一直减小,故D 错误.故选A 、B.8.(2017·山西运城市期末)入冬以来,运城市雾霾天气频发,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高出许多,保证雾霾中行车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雾天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两汽车同向匀速行驶,乙在前,甲在后.某时刻两车司机听到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车刚好没有发生碰撞.如图5所示为两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v -t 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5A .甲刹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 2B .两车刹车后间距一直在减小C .两车开始刹车时的距离为100 mD .两车都停下来后相距25 m 答案 C解析 甲刹车的加速度的大小a =|ΔvΔt |=1 m /s 2,故A 错误;两车刹车后前20 s 间距一直在减小,20 s 末两车速度相等,距离最小,之后间距增大,故B 错误;两车刚好没有发生碰撞,说明20 s 末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位置相同,20 s 末两车的速度v =5 m/s ,Δx =x 2-x 1=(25+52×20-15+52×20) m =100 m ,故C 正确; 20 s 后两车的位移之差Δx =12×(30-20)×5 m -12×(25-20)×5 m =12.5 m ,故D 错误.本题选C.9.(2017·河北省五个一联盟二模)如图6所示,固定斜面,CD 段光滑,DE 段粗糙,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 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 、B 保持相对静止,则( )图6A .在CD 段时,A 受三个力作用B .在DE 段时,A 可能受二个力作用C .在DE 段时,A 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D .整个下滑过程中,A 、B 均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 C解析 在CD 段,整体的加速度a =(m A +m B )g sin θm A +m B =g sin θ,隔离B 对A 分析,有:m A g sin θ+F f =m A a ,解得F f =0,可知A 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故A 错误.设B 与斜面DE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DE 段,整体的加速度a ′=(m A +m B )g sin θ-μ(m A +m B )g cos θm A +m B =g sinθ-μg cos θ,隔离B 对A 分析,有:m A g sin θ+F f ′=m A a ′,解得F f ′=-μm A g 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上.若匀速运动,A 受到静摩擦力也是沿斜面向上,所以A 一定受三个力作用,故B 错误,C 正确.整体下滑的过程中,CD 段加速度沿斜面向下,A 、B 均处于失重状态.在DE 段,A 、B 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处于失重状态,故D 错误.故选C.10.(多选)(2017·广东深圳市第一次调研)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在木块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木块和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木块相对地面运动位移x 后二者分离.则下列哪些变化可使位移x 增大( )图7A .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B .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C .仅增大恒力FD .仅稍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 BD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 的加速度为:a 1=F -μmg m =F m -μg ,M 的加速度为:a 2=μmg M ,设板长为L ,根据L =12a 1t 2-12a 2t 2,得:t =2L a 1-a 2.木块相对地面运动位移为:x =12a 1t 2=。

推荐K12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限时集训1力与物体的平衡

推荐K12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限时集训1力与物体的平衡

专题限时集训(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限时:40分钟)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图1­151.(2017·达州市一模)如图1­15所示,一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箱子施加一斜向上的拉力F,保持拉力的方向不变,在拉力F的大小由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箱子未离开地面).关于摩擦力F f的大小随拉力F的变化关系,下列四幅图可能正确的是( )【导学号:19624006】B[设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木箱处于静止状态时,根据平衡条件得:木箱所受的静摩擦力为F f=F cos α,F增大,F f增大;当拉力达到一定值,箱子运动瞬间,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由于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故摩擦力有个突然减小的过程;木箱运动时,所受的支持力N=G-F sin α,F增大,N减小,此时木箱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μN,N减小,则F f减小;故A、C、D错误,B 正确.]2.(2017·温州中学模拟)如图1­16所示,木板C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放在C的上面,木板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秤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C,使它以速度v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T.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16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左B.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C.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D.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B[由题意,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再依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 f=μN,可知,BC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AB之间的,因此在F作用下,BC作为一整体运动的,对A、B+C受力分析:A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那么根据平衡条件,可知,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左,故A、C正确,B错误;又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B+C受到A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T,由于B+C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C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水平向右的两个摩擦力平衡(A对B的摩擦力和地面对C的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故D正确.]3.如图1­17所示,三根长为L的通电直导线相互平行,其横截面构成等边三角形,导线中的电流均为I,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其中导线A、B中的电流在导线C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0,导线C位于水平面处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导线C受到的静摩擦力是( )图1­17【导学号:19624007】A.3B0IL,水平向左B.3B0IL,水平向右C.32B0IL,水平向左 D.32B0IL,水平向右B[根据安培定则,导线A中的电流在导线C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AC,导线B 中的电流在导线C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BC,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几何知识可知,合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与AB平行,合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B=2B0cos 30°=3B0,由公式F=BIL得,导线C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3B0IL,根据左手定则,导线C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因导线C静止于水平面,由平衡条件知,导线C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B正确,A、C、D 错误.]4.(2017·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如图1­18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B之间的水平接触面是粗糙的,斜面细线一端固定在A物体上,另一端固定于N点,水平恒力F始终不变,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将细线的固定点由N 点缓慢下移至M点(绳长可变),A、B两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图1­18A.细线的拉力将增大B.A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将增大C.A物体所受摩擦力将增大D.水平地面所受压力将减小B[以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图1 图2水平方向F T cos α=F,竖直方向:F N+F T sin α=(m A+m B)g,因为细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α减小,cos α增大,sin α减小,F T将减小,F N将增大,所以细线所受拉力减小,地面受到的压力增大,A、D错误;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竖直方向:F N A+F T sin α=m A g,F T减小,sin α减小,所以F N A增大,B正确;以B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由力的平衡可得F f=F,A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C 错误.]5.(2017·温州中学模拟)如图1­19所示,倾角为θ=30°的斜面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轻绳跨过斜面体顶端的小滑轮,绳两端系有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块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使其缓慢离开直到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此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图1­19【导学号:19624008】A .b 受到绳的拉力先增大再减小B .小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先增大再减小C .水平拉力F 逐渐增大D .小物块a 一定沿斜面缓慢上移C [b 受力平衡,对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b 缓慢离开直到与竖直方向成30°的过程中,α变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T 逐渐增大,F 逐渐增大,故A 错误,C 正确:对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刚开始T =mg ,a处于静止状态,则F f =T -mg sin 30°=12mg ,方向向下,T 增大时,F f 增大,摩擦力增大,由于不知道最大摩擦力的具体值,所以不能判断a 是否会滑动,故B 、D 错误.]6.如图1­20所示,绝缘细线下面悬挂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导线,导线置于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当在导线中通以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恒定电流I 时,绝缘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而静止.现将磁场方向由图示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转动时保持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变,则在磁场转过9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0A .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 安逐渐变大B .绝缘细线的拉力F T 逐渐变大C .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先增大后减小D .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 安与绝缘细线的拉力F T 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随磁场的方向而改变B[当磁场保持大小不变逆时针转过90°的过程中,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安=BIL,大小不变,选项A错误.由左手定则可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逐渐由水平向左变为竖直向下,其安培力F安、绝缘细线的拉力F T、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绝缘细线的拉力F T逐渐增大,选项B正确.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减小,选项C错误.由于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安、绝缘细线的拉力F T和导线的重力G的合力为零,所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安与绝缘细线的拉力F T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导线的重力G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选项D 错误.]7.(2017·儋州市四校联考)如图1­21所示,质量为M的四分之一圆柱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正方体放在圆柱体和光滑墙壁之间,且不计圆柱体与正方体之间的摩擦,正方体与圆柱体的接触点的切线与右侧墙壁成θ角,圆柱体处于静止状态.则( )图1­21【导学号:19624009】A.地面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为MgB.地面对圆柱体的摩擦力为mg tan θC.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为mg tan θD.正方体对圆柱体的压力为mgcos θC[以正方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运用合成法如图:由几何知识得,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N 1=mg tan θ 圆柱体对正方体的弹力N 2=mgsin 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正方体对圆柱体的压力为mgsin θ以圆柱体和正方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地面对圆柱体的支持力:N =(M +m )g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地面对圆柱体的摩擦力:f =N 1=mg tan θ,故选C.](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表面光滑、半径为R 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 的正上方O ′处有一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 1=2.4R 和L 2=2.5R ,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为m 1m 2,小球与半球之间的压力之比为N 1N 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 1m 2=2425B.m 1m 2=2524C.N 1N 2=1D.N 1N 2=2425B [先以左侧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m 1g 、绳子的拉力T 和半球的支持力N 1,作出受力分析图.由平衡条件得知,拉力T 和支持力N 1的合力与重力m 1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OO ′=h ,根据三角形相似得:T L 1=m 1g h =N 1R ,同理,对右侧小球,有:T L 2=m 2g h =N 2R , 解得:m 1g =Th L 1, ①m 2g =Th L 2 ②N 1=m 1gR h ③N 2=m 2gR h④ 由①∶②得:m 1∶m 2=L 2∶L 1=25∶24,由③∶④得:N 1∶N 2=m 1∶m 2=L 2∶L 1=25∶24,故A 、C 、D 错误,B 正确.]8.(2016·云南玉溪一中模拟)如图1­22所示为密立根实验示意图,两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连接,其板间距为d ,电势差为U ,现用一喷雾器把许多油滴从上板中间的小孔喷入板间,若其中一质量为m 的油滴恰好能悬浮在板间,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密立根实验示意图图1­22【导学号:19624010】A .该油滴所带电荷量大小为mgd UB .密立根通过该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C .该油滴所带电荷量可能为-2.0×10-18 CD .若把上金属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该油滴将向上运动AB [根据平衡条件,有:mg =q U d ,故q =mgd U,密立根通过该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故选项A 、B 正确;不同油滴所带的电荷量虽不相同,但都是最小电荷量(元电荷)的整数倍,故C 错误;若把上金属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根据C =εr S 4πkd,Q =CU ,E =U d 可得,E =4πkQ εr S,因两金属板带电荷量一定,故若把上金属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板间场强不变,故油滴将不动,选项D 错误.]9.(多选)如图1­23所示,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把一个质量为0.1 kg 的小球A 悬挂到水平板的M 、N 两点,A 上带有Q =3.0×10-6 C 的正电荷.两线夹角为120°,两线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 1和F 2.A 的正下方0.3 m 处放有一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B ,B 与绝缘支架的总质量为0.2 kg(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A 、B 球可视为点电荷),则( )图1­23【导学号:19624011】A .支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 NB .两线上的拉力大小F 1=F 2=1.9 NC .将B 水平右移,使M 、A 、B 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两线上的拉力大小F 1=1.225 N ,F 2=1.0 ND .将B 移到无穷远处,两线上的拉力大小F 1=F 2=0.866 NBC [A 对B 有竖直向上的库仑力,大小为F AB =kQ 2l 2=0.9 N ;对B 与支架整体分析,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则F N +F AB =mg ,可得F N =mg -F AB =1.1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 ′N =F N ,选项A 错误.因两细线长度相等,B 在A 的正下方,则两绳拉力大小相等,小球A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库仑力和F 1、F 2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因两线夹角为120°,根据力的合成特点可知:F 1=F 2=G A +F AB =1.9 N ;当B 移到无穷远处时,F 1=F 2=G A =1 N ,选项B 正确,选项D 错误.当B 水平向右移至M 、A 、B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图所示,对A 受力分析并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水平方向:F 1cos 30°=F 2cos 30°+F ′cos 30°竖直方向:F 1sin 30°+F 2sin 30°=G A +F ′sin 30°由库仑定律知,A 、B 间库仑力大小F ′=kQ 2⎝ ⎛⎭⎪⎫l sin 30°2=F AB 4=0.225 N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 1=1.225 N ,F 2=1.0 N ,选项C 正确.]10.(2016·福建上杭一中模拟)如图1­24所示,轻弹簧两端拴接两个小球a 、b .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拴接小球的细线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两球静止,两细线与竖直墙壁的夹角θ=60°,弹簧竖直,已知两小球的质量都为2 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4【导学号:19624012】A .水平恒力F 的大小为40 3 NB .弹簧的拉力大小为40 NC .剪断上端细线瞬间a 球加速度为10 m/s 2D .剪断上端细线瞬间b 球加速度仍为0AD [对b 球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弹簧的弹力,若受细线的拉力,则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不可能为零,故细线对b 球的拉力为零,所以F 弹=m b g =20 N ,剪断上端细线瞬间,弹簧的弹力来不及改变,合力仍旧为零,故b 球的加速度仍为零,B 错误,D 正确;对a 球受力分析,受弹簧的弹力、重力、水平恒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故有tan θ=F 40 N ,解得F =40 3 N ,A 正确;T =Fsin θ=80 N ,剪断上端细线瞬间a 球所受合力为80 N ,则加速度为a =802m/s 2=40 m/s 2,C 错误.] 11.[2017·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Ⅱ)]长方形区域内存在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方向如图1­25所示,一个质量m 带电荷量q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下进入该区域.若小球恰好沿直线下降,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图1­25A .小球带正电B .场强E =mg qC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 .磁感应强度B =mg qv 0CD [小球在复合场内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其中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若速度变化则洛伦兹力变化,合力变化,小球必不能沿直线下降,所以合力等于0,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 正确.若小球带正电,则电场力斜向下,洛伦兹力水平向左,和重力的合力不可能等于0,所以小球不可能带正电,选项A 错误.小球带负电,受到斜向上的电场力和水平向右的洛伦兹力,根据力的合成可得qE =2mg ,电场强度E =2mg q ,选项B 错误.洛伦兹力qv 0B =mg ,磁感应强度B =mg qv 0,选项D 正确.] 12.(2017·天津高考)如图1­26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 、N上的a 、b 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19624013】图1­26A .绳的右端上移到b ′,绳子拉力不变B .将杆N 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 .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 .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AB [绳长为l ,两杆间距离为d ,选O 点为研究对象,因aOb 为同一根绳,故aO 、bO 对O 点的拉力大小相等,因此平衡时aO 、bO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θ.对于O 点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2T sin θ=mg ,而sin θ=l 2-d 2l,所以T =mg 2·ll 2-d 2.由以上各式可知,当l 、d 不变时,θ不变,故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时,悬挂点不变,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11 选项D 错误.若衣服质量不变,改变b 的位置或绳两端的高度差,绳子拉力不变,选项A 正确,选项C 错误.当N 杆向右移一些时,d 变大,则T 变大,选项B 正确.]13.如图1­27所示,ACD 、EFG 为两根相距L 的足够长的金属直角导轨,它们被竖直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CDGF 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垂直于CDGF 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两根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的金属细杆ab 、cd 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两金属细杆的电阻均为R ,导轨电阻不计.当ab 以速度v 1沿导轨向下匀速运动时,cd 杆也正好以速度v 2向下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27A .回路中的电流为BL v 1+v 22RB .ab 杆所受摩擦力为mg sin θC .cd 杆所受摩擦力为μ⎝⎛⎭⎪⎫mg sin θ+B 2L 2v 12R D .μ与v 1大小的关系为μ=mg sin θ-B 2L 2v 12R mg cos θCD [回路中只有ab 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故I =BLv 12R,A 错误;两杆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 安ab =F 安cd =BIL =B 2L 2v 12R,ab 杆所受摩擦力F f2=mg sin θ-F 安ab =μmg cos θ,B 错误;cd 杆所受的摩擦力F f1=mg cos θ=μF N1=μ(mg sin θ+F 安cd )=μ(mg sinθ+B 2L 2v 12R ),由以上两式可得:μ与v 1大小的关系为μ=mg sin θ-B 2L 2v 12R mg cos θ,故C 、D 均正确.]。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板块一专题突破复习题型限时专练1选择题鸭题一2018041931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板块一专题突破复习题型限时专练1选择题鸭题一2018041931

专练1选择题+选考题(一)(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4.(2017·石家庄质检二)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4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8N和12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B.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 m/s2C.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1.5 m/s2D.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是6 m/s2[解析]8 N和12 N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为4 N至20 N,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知物体加速度大小的范围为2~10 m/s2,可知选项A正确;合力方向不一定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知物体不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 m/s2,选项B错误;物体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1.5 m/s2,选项C错误;因物体受到恒力作用,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选项D错误.[答案] A15.(2017·四川成都质检)2015年7月由中山大学发起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正式启动,向太空发射了三颗相同的探测卫星(SC1、SC2、SC3).三颗卫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地球恰处于三角形中心,卫星将在高度约10万千米的轨道上运行,因三颗卫星在太空中的分布图类似乐器竖琴,故工程命名为“天琴计划”.有关这三颗卫星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地球的自转周期B.卫星的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C.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 km/sD.仅知道引力常量G及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可估算出地球的密度[解析]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大约为36000 k m,“天琴计划”的卫星距地面高度大约为100000 km,因此“天琴计划”的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地球自转周期,选项A正确,B错误.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7.9 km/s,选项C错误.仅知道引力常量G及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不能估算出地球的密度,选项D错误.[答案] A16.(2017·广东普通高中毕业测试)入射光照在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减弱入射光的强度,而保持频率不变,则()1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明显增加[解析]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而不是入射光的强度,入射光的频率不变,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最大初动能不变,故B错误.当能产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所以减弱入射光的强度,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故C正确.光电效应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极短,几乎是瞬间的,与光照强度无关,故D错误.[答案] C17.如图甲所示,一圆形金属线圈放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0.现让线圈绕其一条直径以50 Hz的频率匀速转动,较长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线圈不动,让磁场以图乙所示规律周期性变化,要在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也为Q,图乙中磁场变化的周期T以s为单位,数值应为()1 2A. B.50π50π2 1C. D.25π25π[解析]设线圈面积为S,线圈绕其一条直径以50 Hz的频率匀速转动,产生频率为502Hz的正弦式交变电流,其电动势最大值为E m=B0Sω=100πB0S,有效值E=E m=50 πB0S.224B0S若线圈不动,让磁场以图乙所示规律周期性变化,则产生方波形交变电流,电动势最大值为,T4B0S4B0S 有效值也为,要使两者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则两者电动势有效值相等,即T T2=50 2πB0S,解得T=,选项C正确.25π[答案] C18.(2017·江西省一模)如图甲所示是一台交流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线圈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发电机线圈电阻为1 Ω,外接负载电阻为4 Ω,则()A.线圈转速为50 r/sB.电压表的示数为4 VC.负载电阻的电功率为2 WD.线圈转速加倍,电压表读数变为原来的4倍[解析]由图乙可知,线圈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的周期为T=0.04 s,电动势最大值为E m 1=5 V.由f=可知频率为25 Hz,即线圈转速n=f=25 r/s,选项A错误.电动势有效值E=TE m 5 2 E 2=V.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负载电阻中电流I==A,负载电阻两端电压即电2 2 R+r 22压表示数U=IR=2 2 V,选项B错误.负载电阻R的电功率P=UI=2 2×W=2 W,选项C2正确.由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表达式E m=nBSω,ω=2πf=2πn可知,线圈转速加倍,转动的角速度ω加倍,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加倍,电压表读数加倍,选项D错误.[答案] C19.(2017·石家庄一模)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轨道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一小球静止在轨道底部A点.现用小锤沿水平方向快速击打小球,击打后迅速移开,使小球沿轨道在竖直面内运动,当小球回到A点时,再次用小锤沿运动方向击打小球.通过两次击打,小球才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若在第一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1,第二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W2,先后两次击打过程中小锤对小球做功全部W1 用来增加小球的动能,则的值可能是()W21 2A. B. C.1 D.23 3[解析]第一次击打后球最多到达与球心O等高的位置,根据功能关系有W1≤mgR,两次1 击打后小球可以到达轨道最高点,根据功能关系有W1+W2-2mgR=mv2,根据圆周运动知识,2v2 3 W1 2在最高点有mg+N=m≥mg,联立解得W2≥mgR,故≤,A、B正确.R 2 W2 3[答案]AB20.(2017·河南郑州二次质检)如图所示,一根总电阻为R的导线弯成宽度和高度均为d 的“半正弦波”形闭合线框,竖直虚线之间有宽度也为d、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所在的平面.线框以速度v向右匀速通过磁场,ab边始终与磁场边界垂直.从b 点到达边界开始到a点离开磁场为止,在这个过程中()A.线框中的感应电流先沿逆时针方向后沿顺时针方向B.ab段直导线始终不受安培力的作用1C.平均感应电动势为Bdv2B2d3v D.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R[解析]b点进入磁场后,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向里增大,一直到线框的b点与磁场的右边界重合,由楞次定律可知,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从线框的b点与磁场的右边界重合一直到线框的a点离开磁场的过程中,穿过闭合线框向里的磁通量减小,则由楞次定律可知,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A正确;综合A选项的分析,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的ab边所受的安培力方向先向上后向下,B错误;整个过程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ΔΦU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可知,线框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大小为零,C错误;Q=·Δt=Δt RBdv 2 d B2d3v·=,故D正确.R v R[答案]AD21.(2017·湖北武汉调研)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ABCD区域,其下方埋有与地面平行的金属管线.为探测地下金属管线的位置、走向和埋覆深度,先让金属管线载有电流,然后用闭合的试探小线圈P(穿过小线圈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在地面探测.如图乙所示,将暴露于地面的金属管接头接到电源的一端,将接地棒接到电源的另一端,这样金属管线中就有沿管线方向的电流.使线圈P在直线AC上的不同位置保持静止(线圈平面与地面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将线圈P静置于B处,当线圈平面与地面平行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当线圈平面与射线BD成45°角时,线圈中感应电流消失.下列判斯正确的是()A.图乙中的电源为恒定直流电源B.金属管线沿AC走向2C.金属管线的埋覆深度为L2D.线圈P在D处,当它与地面的夹角为45°时,P中的感应电流可能最大[解析]如果是恒定直流电源,则线圈P中不可能有感应电流,选项A错误;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说明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即穿进与穿出的磁通量抵消,线圈P在直线AC上的不同位置保持静止(线圈平面与地面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说明金属管线沿AC走向,选项B正确;当线圈平面与射线BD成45°角时,线圈中感应电流消失,由几何关系知,金属管2线的埋覆深度为L,选项C正确;线圈P在D处,如果它与地面夹角为45°(与题中所述线2圈平面与射线BD成45°角的情况下的平面垂直)时,线圈就与磁感线垂直,穿过P的磁通量最大,P中的感应电流就最大,选项D正确.[答案]BCD二、选考题(从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温习专题冲破练2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温习专题冲破练2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θ=ma1,解得a1=gsinθ=6 m/s2;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作用,故做减速运动,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2,解得a2=2m/s2<a1,设到B点的速度为v,那么t1= ,t2= ,因此t1= t2,速度时刻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故A正确。
10.
(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如下图,一滑块随传送带一路顺时针匀速转动。当滑块运动到中间某个位置时,由于某种缘故,传送带突然原速度反向转动,那么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进程中,其对地速度v1及相对传送带的速度v2随时刻转变关系图象可能为()
答案 ABC
解析 开始时,物块受到静摩擦力Ff1=mgsinθ(θ为皮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当传送带突然原速度反向转动,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变,可是变成滑动摩擦力,若是滑动摩擦力Ff2=mgsinθ,那么物块继续向下做匀速运动,现在物块相对皮带向下匀速运动,应选项A、C正确;假设滑动摩擦力Ff2>mgsinθ,那么物块先向下减速运动,然后反方向加速运动,最后与皮带共速,应选项B正确,D错误。
9.(2017湖南怀化模拟)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x0=100 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形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刻转变如甲、乙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t=3 s时两车相距最近
B.0~9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45 m
A.0.15m,25 NB.0.25 m,25 N
C.0.15 m,12.5 ND.0.25 m,12.5 N
答案 B
解析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有:

2018年高考物理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名师讲练:专题一

2018年高考物理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名师讲练:专题一

第2讲 力和物体的平衡[选考考点分布]考点一 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受力分析1. (2017·浙江4月选考·7)如图1所示,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在石块下滑前后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变B .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C .自卸车车厢倾角变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D .石块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答案 C解析 物体的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还有质量分布有关,石块下滑前后,质量分布变化,形状变化,所以重心改变,选项A 错;动摩擦因数与倾角无关,B 错.如图,F N =G cos θ,倾角变大,所以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所以C正确;石块下滑时,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于受到的摩擦力,D错.2. (2016·浙江10月学考·3)中国女排在2016年奥运会比赛中再度夺冠.图2为比赛中精彩瞬间的照片,此时排球受到的力有()图2A.推力B.重力、推力C.重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D.重力、推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答案 C解析此时手与球并没有接触,所以没有推力,故C选项正确.3. (2015·浙江10月学考·13)将质量为1.0 kg的木板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木块先静止后相对木板运动.用力传感器采集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大小F f随拉力大小F变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取10 m/s2)()图3A.0.3 B.0.5 C.0.6 D.1.0答案 A解析由图可知最大静摩擦力为5 N,滑动摩擦力为3 N,且滑动摩擦力满足公式F f=μmg,所以μ=0.3.4.(2017·浙江“七彩阳光”联考)“跑酷”是一项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运动,如图4为运动员在空中跳跃过程中的照片,此时运动员受到的力有()图4A.重力B.重力、向前冲力C.重力、空气作用力D.重力、向前冲力、空气作用力答案 C5.(2017·台州市9月选考)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5所示的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其中正确的是()图5A.如图甲所示,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受到的重力B.如图乙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因接触受到弹力作用C.如图丙所示,踩在脚下且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D.如图丁所示,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足球发生了形变答案 C6. (2017·湖州市期末)如图6所示,某人手拉弹簧,使其伸长了5 cm(在弹性限度内),若此时弹簧的两端所受拉力各为10 N,则()图6A.弹簧所受的合力大小为10 N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D.弹簧的劲度系数随弹簧的拉力的增大而增大答案 B解析 弹簧所受合力大小为零;由F =kx 知k =Fx =200 N/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拉力大小无关,和弹簧本身的因素有关.7.(2017·金华市高三期末)如图7所示,铁质的棋盘竖直放置,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小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B .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一定等于重力C .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D .质量不同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同 答案 D解析 小棋子受重力、棋盘的吸引力、棋盘的弹力、摩擦力,共四个力,选项A 错误;棋盘对棋子吸引力的大小与磁铁内部的分子结构有关,而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等于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无关,选项B 错误;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不会变化,选项C 错误;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则质量不同的棋子所受摩擦力不同,选项D 正确.1.弹力有无的判断“三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1)假设法(2)状态法: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具有可变性.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3.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4.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首先分清摩擦力的种类,因为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 f =μF N 求解,静摩擦力通常只能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2)公式F f =μF N 中,F N 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没有必然联系,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也无关.考点二 平衡条件的应用1. (2017·浙江11月选考·5)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8所示,质量均为m ,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 )图8A .上方球与下方三个球间均没有弹力B .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C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43mgD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均为43μmg答案 C解析 将四个球看成一个整体,地面的支持力与球的重力平衡,设下方三个球中的一个球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F N ,因此3F N =4mg ,即F N =43mg ,所以选项C 正确.由力的平衡条件知,下面三个球对最上面的球有弹力,故最上面的球对下面三个球肯定有弹力,选项A 错误.对地面上的其中一个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受力分析可知,选项B 错误;由于小球是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因此不能通过F f =μF N 求解此摩擦力,选项D 错误.2. (2017·浙江4月选考·10)重力为G 的体操运动员在进行自由体操比赛时,有如图9所示的比赛动作,当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 )图9A .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 2B .当θ=12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C .当θ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不同D .当θ不同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相等 答案 A解析 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与θ无关,如图F 1=F 2=G 2而手臂受力与夹角θ有关,所以选项A 正确,B 错误;不管角度如何,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为零,选项C 错误;不管角度如何,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选项D 错误. 3. (2016·浙江10月学考·13)如图10所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A 用绝缘细线悬挂于O 点,带有电荷量也为q 的小球B 固定在O 点正下方绝缘柱上.其中O 点与小球A 的间距为l ,O 点与小球B 的间距为3l .当小球A 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带电小球A 、B 均可视为点电荷,静电力常量为k .则( )图10A .A 、B 间库仑力大小为F =kq 22l 2B .A 、B 间库仑力大小为F =3mg3C .细线拉力大小为F T =kq 23l 2D .细线拉力大小为F T =3mg 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OA =l ,OB =3l .当小球A 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由几何关系可知,△AOB 为等腰三角形,AB =AO =l ,对小球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库仑定律得:F =kq 2AB 2=kq 2l2,故A 错误;△AOB 为等腰三角形,由于对称性,绳子拉力等于库仑力,且根据平衡条件得: F cos 30°=F T cos 30°=12mg ,即F =F T =3mg3,故B 正确,C 、D 错误.4. (2015·浙江10月学考·11)如图11所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A 系在长为l 的绝缘轻绳下端,另一电荷量也为Q 的小球B 位于悬挂点的正下方(A 、B 均视为点电荷),轻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小球A 、B 静止于同一高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静电力常量为k ,则两球间的静电力为( )图11A.4kQ 2l2B.kQ 2l2C .mg D.3mg答案 A解析 根据库仑定律公式得F =kQQ (l sin 30°)2=4kQ 2l 2,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由于小球A 、B 均静止,对球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T sin 30°=F ,F T cos 30°=mg 联立解得F =33mg ,C 、D 选项错误.5. (人教版必修1P61插图改编)两小孩共提总重力为G 的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12所示,两人手臂用力大小均为F ,手臂间的夹角为θ.则( )图12A .当θ=60°时,F =G2B .当θ=90°时,F 有最小值C .当θ=120°时,F =GD .θ越大时,F 越小 答案 C解析 根据平衡条件得:2F cos θ2=G ,解得:F =G 2cosθ2,当θ=0°时,cos θ2值最大,则F =G 2,即为最小,当θ为60°时,F =33G ,当θ=90°时,F =22G ;当θ为120°时,F =G ,当θ越大时,则F 越大,故A 、B 、D 错误,C 正确.6. (2016·浙江台州中学期中)如图13所示是磁悬浮地球仪,地球仪依靠它与底座之间的磁力悬浮在底座的正上方保持静止,已知地球仪的质量为m ,底座的质量为M ,则底座对水平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 )图13A .0B .mgC .MgD .(m +M )g答案 D解析 将地球仪和底座看作整体,整体受到的重力为(m +M )g ,支持力为F N ,满足F N =(m +M )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底座对水平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m +M )g ,选项D 正确. 7. (2016·浙江绍兴一中期中)如图14所示,小球A 、B 带等量同种电荷,质量均为m ,都用长为L 的绝缘细线挂在绝缘的竖直墙上O 点,A 球靠墙且其悬线刚好竖直,B 球悬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而静止,此时A 、B 两球之间的库仑力为F .由于外部原因小球B 的电荷量减少,使两球再次静止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小球B 的电荷量减少为原来的( )图14A.12B.14C.18D.116 答案 C解析 小球B 受力如图所示.两绝缘细线的长度都是L ,则△OAB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力的合成及几何关系可知B 球悬线的拉力F T 与B 球的重力mg 大小相等,即mg =F T ,小球B 处于平衡状态,则库仑力F =2mg sin θ2,设原来小球带电荷量为q ,A 、B 间的距离是r ,则r=2L sin θ2,由库仑定律得F =k q 2r2,后来库仑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则F 2=2mg sin θ′2,r ′=2L sin θ′2,F 2=k qq B r ′2,解得q B =18q ,故选C. 8. 如图15所示,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直角三棱柱ABC 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柱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施加一个垂直于BC面向下的外力F,柱体仍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柱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图15A.μmg B.F sin θC.F cos θD.μ(F cos θ+mg)答案 B解析对三棱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f=F sin θ,故B选项正确.9. (2017·湖州市期末)如图16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当挡板从竖直位置逆时针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的变化是()图16A.斜面的弹力逐渐变大B.斜面的弹力先变小后变大C.挡板的弹力先变小后变大D.挡板的弹力逐渐变大答案 C解析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因挡板是缓慢转动,所以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转动过程中,此三力(重力、斜面支持力、挡板弹力)组成矢量三角形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重力大小、方向均不变,斜面对其支持力方向始终不变),由图可知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动态平衡问题分析的常用方法1.解析法:一般把力进行正交分解,两个方向上列平衡方程,写出所要分析的力与变化角度的关系,然后判断各力的变化趋势.2.图解法:能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变化的问题有三个显著特征:(1)物体一般受三个力作用;(2)其中有一个大小、方向都不变的力;(3)还有一个方向不变的力.考点三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1. 如图17所示,质量m =2.2 kg 的金属块放在水平地板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大小为F =10 N 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 =5.0 m /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os 37°=0.8,sin 37°=0.6,取g =10 m/s 2)求:图17(1)金属块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现换用另一个力F ′施加在金属块上,为使金属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求F ′的最小值. 答案 (1)0.5 (2)2255N解析 (1)设地板对金属块的支持力为F N ,金属块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因为金属块匀速运动,所以有 F cos θ=μF N mg =F sin θ+F N解得:μ=F cos 37°mg -F sin 37°=822-6=0.5.(2)分析金属块的受力,如图所示竖直方向:F ′sin α+F N ′=mg 水平方向:F ′cos α=μF N ′联立可得: F ′=μmgcos α+μsin α=μmg1+μ2sin (α+φ)所以F ′的最小值为2255N.2.如图18所示,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 点,在外力F 的作用下,小球A 、B 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 的大小不可能为( )图18A.33mg B.52mg C.2mg D .mg答案 A解析 将A 、B 两球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外力F 与悬线OA 垂直时最小,F min =2mg sin θ=mg ,所以外力F 应大于或等于mg ,不可能为选项A.3.如图19所示,重50 N 的物体A 放在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 cm ,劲度系数为800 N/m 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连接物体A 后,弹簧长度为14 cm ,现用力F 沿斜面向下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0 N ,当弹簧的长度仍为14 cm 时,F 的大小不可能为( )图19A.10 N B.20 NC.40 N D.0 N答案 C解析A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时合外力为零,A在斜面上受五个力的作用,分别为重力、支持力、弹簧弹力、摩擦力和拉力F,当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时,F+mg sin 37°≤F fm+k(l -l0),解得F≤22 N,当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时,F最小值为零,即拉力的取值范围为0≤F≤22 N,故选C.1.临界与极值问题解题流程(1)对物体初始状态受力分析,明确所受各力的变化特点.(2)由关键词判断可能出现的现象或状态变化.(3)据初始状态与可能发生的变化间的联系,判断出现变化的临界条件或可能存在的极值条件.(4)选择合适的方法作图或列方程求解.2.解决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1)解析法:利用物体受力平衡写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利用临界条件确定未知量的临界值.(2)图解法: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变化,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确定未知量的临界值.专题强化练(限时:30分钟)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减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答案 C解析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减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和重力的合力产生向右的加速度,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斜向右上方.2. (2017·金华市期末)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选手王嘉男在跳远比赛中跳出了8米17的好成绩,排名第5.图1为王嘉男比赛精彩瞬间,针对此时王嘉男受力情况的分析合理的是()图1A.只受重力B.受重力和空气阻力C.受重力、空气阻力、沙子的支持力D.受重力、空气阻力、沙子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答案 B3.(2017·浙江“七彩阳光”联考)在弹簧测力计指针前的滑槽中嵌一块轻质小泡沫,测力计便增加了“记忆”功能.用该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在拉力F增大到一定值之前,木块不会运动.继续缓慢增大拉力,木块开始运动,能观察到指针会突然回缩一下,之后弹簧测力计上的泡沫与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2A.小泡沫的左边缘“记忆”的示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B.小泡沫的左边缘“记忆”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C.小泡沫的右边缘“记忆”的示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D.小泡沫的右边缘“记忆”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答案 C解析木块刚要开始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最大静摩擦力;小泡沫的右边缘“记忆”的示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4. (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有些自动扶梯是阶梯状的,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3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3A.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B.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C.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D.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答案 B解析 由于匀速运动,人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不可能有摩擦力,否则不平衡了.5. (2017·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中高三上期中)如图4,球静置于水平地面OA 上并紧靠斜面OB ,一切摩擦不计,则( )图4A .小球只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B .小球一定受斜面的弹力C .小球受重力、地面支持力和斜面弹力D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A解析 小球只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斜面对球无弹力作用,选项A 正确,B 、C 错误;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D 错误;故选A.6.(2017·台州市9月选考)某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 ,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5,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95 N ,小孩分别用80 N 、10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 .80 N 和90 N B .80 N 和100 N C .95 N 和90 N D .90 N 和100 N答案 A7.(2016·诸暨市联考)如图5所示,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将同一个重物m ,分别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悬挂起来,读数分别是F 1、F 2、F 3、F 4,已知θ=30°,则有( )图5A .F 4最大B .F 3=F 2C .F 2最大D .F 1比其他各读数都小答案 C解析 由平衡条件可知:F 1=mg tan θ,F 2cos θ=mg,2F 3cos θ=mg ,F 4=mg ,因此可知F 1=33mg ,F 2=233mg ,F 3=33mg ,故选项A 、B 、D 错误,C 正确.8. (2017·温州市十校期末联考)如图6所示,A、B为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固定绕绳装置,转动A、B,使光滑挂钩下的重物C缓慢竖直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绳子拉力大小不变B.绳子拉力大小逐渐减小C.两段绳子合力逐渐减小D.两段绳子合力不变答案 D解析重物受三个力,重力和两个拉力,重物C缓慢竖直上升时三力平衡,即有两个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所以两个拉力的合力一定,而两个拉力的夹角不断增大,故拉力不断增大,故D正确,A、B、C错误.9. (2017·金华市义乌模拟)在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20架直升机组成数字“7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如图7所示,为了使领航的直升机下悬挂的国旗不致上飘,在国旗的下端悬挂了重物,假设国旗与悬挂物(可看成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直升机的质量为M,直升机水平匀速飞行,在飞行过程中,悬挂国旗的细线始终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7A.国旗受到2个力的作用B.细线的拉力大于mgC.空气对国旗的阻力大小为mg cos αD.空气给直升机的力方向竖直向上答案 B解析对国旗受力分析如图,国旗受三个力,重力、绳子的拉力和空气阻力,其中空气阻力与运动的方向相反,沿水平方向.根据共点力平衡得F =mgcos α,F f =mg tan α,故B 正确,A 、C 、D 错误.10.(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浙江省某中学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如图8甲所示,淡如桥是同学们必走之路,淡如桥是座石拱桥,图乙是简化图,用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1、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第1、2石块间的作用力和第1、3石块间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甲 乙图8A.12B.33C.32 D.3 答案 C解析 对石块1受力分析,由F N12∶F N13=sin 60°=32知C 正确. 11. (2016·杭州市学考模拟)一串小灯笼(五只)彼此用轻绳连接,并悬挂在空中.在稳定水平风力作用下发生倾斜,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如图9所示.设每只灯笼的质量均为m .由上往下第一只灯笼对第二只灯笼的拉力大小为( )图9A .23mg B.233mgC.833mg D .8mg答案 C解析 以下面四个灯笼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由F T cos 30°=4mg , 得F T =833mg ,故C 正确.12. 如图10所示,质量为m 的正方体和质量为M 的正方体放在两竖直墙和水平面间,处于静止状态.m 和M 的接触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 ,若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0A .水平面对正方体M 的弹力大小大于(M +m )gB .水平面对正方体M 的弹力大小为(M +m )g cos αC .墙面对正方体m 的弹力大小为mg tan αD .墙面对正方体M 的弹力大小为mgtan α答案 D解析 由于两墙面竖直,对M 和m 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水平面对M 的弹力大小等于(M +m )g ,A 、B 错误;在水平方向,墙对M 和m 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m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m 受到的墙对它的弹力大小为mg tan α,所以M 受到墙面的弹力大小也为mgtan α,C 错误,D 正确.13. (2016·浙江北仑中学期末)如图11所示,一个铁架台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上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F 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一过程中( )图11A .水平拉力F 先变小后变大B .细线的拉力不变C .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变大D .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变大答案 D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细线拉力、重力、水平力F .根据平衡条件,有F =mg tan θ,θ逐渐增大,则F 逐渐增大,故A 错误;由图可知,细线的拉力F T =mgcos θ,θ增大,F T 增大,故B 错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F f =F ,则F f 逐渐增大,F N =(M +m )g ,F N 保持不变,故D 正确,C 错误.14. 如图12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 、D 两点,A 、B 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 .现在C 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D 点上可施加的力的最小值为( )图12A .mg B.33mg C.12mg D.14mg 答案 C解析 分析结点C 的受力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可知,绳CA 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为α=30°,则可得:F D =mg tan α=33mg ,再分析结点D 的受力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F D ′与F D 大小相等且方向恒定,F B 的方向不变,当在D 点施加的拉力F 与绳BD 垂直时,拉力F 最小,即F =F D ′cos 30°=12mg ,C 正确.15. 如图13所示,位于竖直侧面的物体A 的质量m A =0.2 kg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 的质量m B =1.0 kg ,绳和滑轮间的摩擦不计,且绳的OB 部分水平,OA 部分竖直,A 和B 恰好一起匀速运动,g 取10 m/s 2.图13(1)求物体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拉物体B,使物体A和B做匀速运动需多大的拉力?答案(1)0.2(2)4 N解析(1)因物体A和B恰好一起匀速运动,所以物体A、B均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对A:F T-m A g=0对B:F T-μF N=0F N-m B g=0解得:μ=0.2(2)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拉物体B,使物体A和B做匀速运动,此时水平绳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均不变,对物体B由平衡条件得F-F T-μF N=0解得:F=4 N.16. (2016·金华市十校模拟)如图14所示,某同学用大小为5 N、方向与竖直黑板面成θ=53°的力将黑板擦沿黑板表面竖直向上缓慢推动,黑板擦无左右运动趋势.已知黑板的规格为4.5×1.5 m2,黑板的下边缘离地的高度为0.8 m,黑板擦(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0.1 kg,g=10 m/s2,sin 53°=0.8,cos 53°=0.6.图14(1)求黑板擦与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当她擦到离地高度2.05 m时,黑板擦意外脱手沿黑板面竖直向下滑落,求黑板擦砸到黑板下边缘前瞬间的速度大小.答案(1)0.5(2)5 m/s解析(1)对黑板擦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水平方向:F sin θ=F N ①竖直方向:F cos θ=mg+F f ②另有:F f=μF N③联立①②③可得:μ=0.5(2)由受力分析可知:黑板擦脱手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v2=2gh代入数据可得:v=5 m/s.。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难度:中档 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五年1考(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1.(2015·江苏高考T 5)如图2-1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 和2s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 2由静止加速到2m/s ,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17214015】图2-1A .关卡2B .关卡3C .关卡4D .关卡5【解题关键】解此题抓住两点: (1)该同学先匀加速再匀速运动.(2)该同学在关卡开启前若已到该关卡则被关卡挡住.C [同学加速到2 m/s 时所用时间为t 1,由v 1=at 1,得t 1=v1a =1 s ,通过的位移x 1=12at 21=1 m ,然后匀速前进的位移x 2=v 1(t -t 1)=8 m ,因x 1+x 2=9 m>8m ,即这位同学已通过关卡2,距该关卡1 m ,当关卡关闭t 2=2 s 时,此同学在关卡2、3之间通过了x 3=v 1t 2=4 m 的位移,接着关卡放行t =5 s ,同学通过的位移x 4=v 1t =10 m ,此时距离关卡4为x 5=16 m -(1+4+10) m =1 m ,关卡关闭2 s ,经过t 3=x5v1=0.5 s 后关卡4最先挡住他前进.]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四种常用方法2.求解追及问题的技巧●考向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2017·如皋期末)目前我省交警部门开展的“车让人”活动深入人心,不遵守“车让人”的驾驶员将受到罚款、扣分的严厉处罚.如图2-2所示,以8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一位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8m .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7214016】图2-2A .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t =2 s 时,汽车车头离停车线的距离为2 mB .如果在距停车线6 m 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车头能在停车线处停下C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 s ,汽车车头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D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 s ,汽车车头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D [汽车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t 0=0-v0a =-8-5 s =1.6 s ,则2 s 内的位移等于1.6 s 内的位移,x =v02t 0=82×1.6 m =6.4 m ,此时离停车线的距离Δx =(8-6.4) m =1.6 m ,故A 错误;因为汽车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为6.4 m ,大于6 m ,可知汽车车头不能在停车线处停下,故B 错误;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 s ,则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 ′=v 0t =8×0.4 m =3.2 m ,到停止时的位移x =6.4 m +3.2 m =9.6 m ,大于8 m ,汽车车头不能在停车线处停下,故C 错误;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 s ,则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 ′=v 0t =8×0.2 m =1.6 m ,到停止时的位移x =6.4 m +1.6 m =8 m ,汽车车头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故D 正确.]●考向2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2.(2017·苏锡常二模)战机在平直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达到起飞速度v ,则它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为( )【:17214017】A.v t B.vt 2C.2v t D.不能确定B [战机在平直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达到起飞速度v,则它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x=v t=0+v2t=vt2,故B正确,A、C、D错误.]●考向3追及相遇问题3.(2017·普宁市模拟)1935年在苏联的一条直铁轨上,有一列火车因蒸气不足而停驶,驾驶员将货车厢甲留在现场,只拖着几节车厢向前面不远的车站开进,但他忘了将货车车厢刹好,以致货车厢在斜坡上以4m/s的速度匀速后退,此时另一列火车乙正在以16m/s的速度向该货车厢驶来,驾驶技术相当好的驾驶员波尔西列夫立即刹车,紧接着加速倒退,结果恰好接住了货车厢甲,从而避免了相撞,设列车乙刹车过程和加速倒退过程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求波尔西列夫发现货车厢甲向自己驶来而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多远?【:17214018】图2-3【解析】当两车恰好不相撞时,速度相同.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则有对乙车:t=v甲-v乙a=错误!s=10 s在这段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为x甲=v甲t=4×10 m=40 m乙车的位移为x乙=v0t +12at2=⎝⎛⎭⎪⎫-16×10+12×2×102m=-60 m所以,波尔西列夫发现货车厢甲向自己驶来而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的距离L=x甲+|x乙|=100 m.【答案】波尔西列夫发现货车厢甲向自己驶来而立即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100 m.考点2| 运动图象问题难度:中档题型:选择题、计算题五年2考(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2.(2016·江苏高考T5)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17214019】【解题关键】解此题要抓住以下两点:(1)小球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说明小球的加速度为g.(2)位置坐标x的正方向竖直向上,原点在地面.A [由题意知在运动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守恒,设机械能为E,小球离地面高度为x时速度为v,则有mgx+12m v2=E,可变形为x=-v22g+Emg,由此方程可知图线为开口向左、顶点在(Emg,0)的抛物线,故选项A正确.] 3.(2014·江苏高考T5)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17214020】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解题.根据v2-v20=2ax及v0=0得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v=2ax,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v=v20-2ax,根据数学知识知选项A正确.]1.v-t图象提供的信息2.处理力学图象问题的思路(1)明确什么性质的图象,看纵横两轴表示的物理量.(2)分析图线的意义,提取图象的关键信息.(3)将物体的运动过程与图象对应起来.(4)较复杂的图象,可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进行判断.●考向1图象的选取4.(2017·扬州模拟)某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从底端向上滑去,此后该物体的v-t图象不可能的是( )【:17214021】ABCDC [若斜面光滑,则物体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α=ma,得a=g sin α,加速度一定,v-t图象的斜率一定,则A图是可能的,故A正确;若斜面粗糙,物体可能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滑时有:mg sin α-μmg cos α=ma 得:上滑时有:mg sin α+μmg cos α=ma上;可知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根据v-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下度,可知上滑时图象的斜率较大,则B图是可能的,C图不可能,故B正确,C错误;物体可能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停在最高点,则D图是可能的,故D正确.]●考向2图象的转换5.(2017·南京一模)如图2-4所示,E为斜面的中点,斜面上半段光滑,下半段粗糙,一个小物体由顶端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为零.小物体下滑过程中位移x、速度v、合力F、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17214022】图2-4ABCDB [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线的开口向上,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物体在前半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半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到达底端的速度为零,则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平均速度相等,由位移相等,则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相等,故B正确;由B 选项知,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相等,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等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则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D错误.]●考向3图象信息的应用6.(2017·徐州期中)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其v-t图象如图2-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214023】图2-5A.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B.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C.前4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D.第1 s末两物体相遇B [在v-t图象中,斜率代表加速度,故甲、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故甲、乙的平均速度v=1+22m/s=1.5 m/s,故B正确;在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为物体通过的位移,前4 s内,乙所围面积大于甲所围面积,故前4 s内两物体的位移不相等,故C错误;第1 s末两图线所围面积不同,故不可能相遇,故D错误.] 7.(2017·徐州模拟)某人乘电梯下楼,在竖直下降的过程中,电梯速度的平方v2与下降的位移x的关系如图2-6所示,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17214024】图2-6A.x=1 m时大于人的重力B .x =11 m 时大于人的重力C .x =21 m 时大于人的重力D .x =21 m 时等于人的重力C [根据v 2=2ax 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2倍,则由图可知,x =1 m 时,加速度a 1=42×2=1 m/s 2;因电梯下降,故人的加速度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人对地板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故A 错误;x =11 m 时,加速度为零,故人对地板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故B 错误;x =21 m 时,加速度a 2=0-42×3 m/s 2=-23m/s 2,负号说明加速度向上,故人处于超重状态,人对地板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故C 正确,D 错误.]考点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难度:较难 题型:选择题 五年5考(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4.(多选)(2016·江苏高考T 9)如图2-7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17214025】图2-7 A .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 .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 .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 .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解题关键】误;由于鱼缸与桌布和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相等,鱼缸在桌布上运动和在桌面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相等,根据v =at ,鱼缸在桌布上和在桌面上的滑动时间相等,选项B 正确;鱼缸与桌布之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猫增大拉力,鱼缸所受的摩擦力不变,选项C 错误;若猫减小拉力,鱼缸可能随桌布一起运动,而滑出桌面,选项D 正确.]5.(多选)(2015·江苏高考T 6)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2-8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图2-8A .t =2 s 时最大B .t =2 s 时最小C .t =8.5 s 时最大D .t =8.5 s 时最小AD [人受重力mg 和支持力F N 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a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板的压力F ′N =F N =mg +ma .当t =2 s 时a 有最大值,F ′N 最大;当t =8.5 s 时,a 有最小值,F ′N 最小,选项A 、D 正确.]6.(多选)(2014·江苏高考T 8)如图2-9所示,A、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17214026】图2-9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BC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当0<F ≤32μmg 时,A 、B 皆静止;当32μmg <F ≤3μmg 时,A、B 相对静止,但两者相对地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B 向右做加速运动,B 相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当F=52μmg 时,A 与B 共同的加速度a =F -32μmg 3m=13μg ,选项B 正确.F 较大时,取物块B 为研究对象,物块B 的加速度最大为a 2=2μmg -32μmgm =12μg ,选项D 正确.]7.(多选)(2014·江苏高考T 15)如图2-10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 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 .图2-10(1)若乙的速度为v 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s ;(2)若乙的速度为2v 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 ;(3)保持乙的速度2v 0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 ,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P -.【:17214027】【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小工件由传送带甲传到乙上时,考虑其运动的相对性知: (1)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45°侧向加速度大小:a x =μg cos 45°;在侧向上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2a x s =0-v 20,解得小工件侧向滑动距离s =2v202μg. (2)设t =0时刻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θ,侧向、纵向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x 、a y ,则ayax =tan θ,很小的Δt 时间内,侧向、纵向的速度增量Δv x =a x Δt ,Δv y =a y Δt 解得Δvy Δvx =tan θ且由题意知tan θ=vy vx则v′y v′x =vy -Δvyvx -Δvx=tan θ 所以摩擦力方向保持不变则当v ′x =0时,v ′y =0,即工件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为v =2v 0. (3)工件在乙上滑动时侧向位移为x ,沿乙方向的纵向位移为y , 由题意知:a x =μg cos θ,a y =μg sin θ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知 在侧向上:-2a x x =0-v 20 在纵向上:2a y y =(2v 0)2-0 工件滑动时间:t =2v0ay乙前进的距离:y 1=2v 0t 工件相对乙的位移:L =错误! 则系统摩擦生热:Q =μmgL电动机做功:W =12m (2v 0)2-12m v 20+Q由P -=W t ,解得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为:P -=45μmgv05.【答案】(1)2v202μg (2)2v 0 (3)P -=45μmgv058.(2013·江苏高考T 14)如图2-11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图2-11(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 1=0.5kg ,m 2=0.1 kg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1m ,取g =10m/s 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m ,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17214028】【解析】(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f 1=μm 1g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f 2=μ(m 1+m 2)g f =f 1+f 2,解得f =μ(2m 1+m 2)g .(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 1,纸板的加速度为a 2,则 f 1=m 1a 1,F -f 1-f 2=m 2a 2发生相对运动a 2>a 1,解得F >2μ(m 1+m 2)g . (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x 1=12a 1t 21纸板运动的距离d +x 1=12a 2t 21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x 2=12a 3t 2l =x 1+x 2由题意知a 1=a 3,a 1t 1=a 3t 2解得F=2μ[m1+(1+dl)m2]g代入数据得F=22.4 N.【答案】(1)μ(2m1+m2)g(2)F>2μ(m1+m2)g(3)22.4 N1.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三点注意(1)瞬时问题要注意绳、杆弹力和弹簧弹力的区别,前者能突变后者不能.(2)连接体问题要充分利用“加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或题中特定条件,交替使用隔离法与整体法.(3)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充分利用加速度“桥梁”作用.2.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考向1瞬时加速度的分析与计算8.(2017·徐州一模)如图2-12所示,用两根细线AC和BD悬挂一薄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12A.薄板的重心一定在AC和BD的延长线交点处B.BD的拉力大于AC的拉力C.剪断BD瞬间,薄板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BD斜向下D.若保持AC位置不变,缓慢移动BD至竖直方向,则AC的拉力一直减小D [薄板受到重力、AC细线的拉力和BD细线的拉力三个力作用,三个力不平行,平衡时力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所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C和BD延长线的交点的竖直线上,但不一定在AC和BD的延长线交点处,故A错误;根据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可得:T BD sin 60°=T AC sin 45°,可得T BD<T AC,故B错误;剪断BD瞬间,薄板的速度为零,向心力为零,合力等于重力垂直于AC向下的分力,所以此瞬间,板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垂直于AC方向向下,而不是沿BD斜向下,故C错误;若保持AC位置不变,缓慢移动BD至竖直方向,作出三个不同位置板的受力合成图,AC的拉力T和BD拉力F的合力与重力G总等大反向,T一直减小,故D正确.]●考向2连接体问题9.(2017·徐州二模)如图2-13所示,质量为m2的物块B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1的物块A,A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与质量为M的物块C连接.释放C,A和B一起以加速度a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图2-13A.Mg B.Mg+MaC.(m1+m2)a D.m1a+μ1m1gC [以C为研究对象,则Mg-T=Ma,解得T=Mg-Ma,故A、B错误;以A、B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T=(m1+m2)a,故C正确;A、B间为静摩擦力,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2a,对A可知T-f=m1a联立解得T=m1a+m2a,故D错误.]●考向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0.(2017·泰州三模)如图2-14甲所示,长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物块A,木板B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时,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2-14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A的质量为( )甲 乙图2-14A .4 kgB .3 kgC .2 kgD .1 kgB [设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 当F =4 N 时,加速度为:a =1 m/s 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代入数据解得:M +m =4 kg当F >4 N 时,A 、B 发生相对滑动,对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μmg M=1M F -μmg M知a -F 图线的斜率 k =1M=1,解得:M =1 kg ,所以A 的质量为:m =3 kg . 故B 正确,A 、C 、D 错误.]11.如图2-15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的侧面图,由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两段直滑道组成.一辆滑草车由静止开始从上滑道顶端处滑下,不计车在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已知滑草车与上、下滑道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sin 37°=0.6,cos37°=0.8,计算结果请用μ、h 和g 表示.图2-15 (1)求滑草车在下滑道上运动的加速度;(2)求滑草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3)如果μ=67,请通过计算来判断滑草车能否到达下段滑道的最底端.【:17214029】【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得:滑草车在下滑道上有:mg sin 37°-μmg cos 37°=ma 解得:a=(0.6-0.8μ)g.(2)滑草车通过上滑道末端时速度最大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 cos 45°·hsin 45°=12m v2m解得最大速度v m=错误!.(3)根据动能定理W合=ΔE k得:对全过程:2mgh-μmg cos 45°·hsin 45°-μmg cos 37°·hsin 37°=12m v2解得:v=0说明滑草车刚好到达下段滑道的最底端.【答案】(1)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运动的加速度是(0.6-0.8μ)g(2)滑草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是错误!(3)见解析●考向4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2.(2017·南京四模)远距离运输鸡蛋时,为减少颠簸引起的破裂损失,通常将鸡蛋放置在如图2-16所示的泡沫槽内.设一只鸡蛋质量为m,蛋壳能承受最大压力是F0,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保证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鸡蛋不致于损坏,汽车的刹车加速度不能超过( )【:17214030】图2-16A.F0m-g B.g+F0mC .⎝ ⎛⎭⎪⎫F0m 2-g2D .⎝ ⎛⎭⎪⎫F0m 2+g2C [对鸡蛋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泡沫槽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错误!=ma 解得:a =⎝ ⎛⎭⎪⎫F0m 2-g2,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规范练高分| 动力学中多过程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0页)[典题在线](2015·全国卷ⅡT 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17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A ,5.0为减小2μ间的动摩擦因数C 、B ,38减小为1μ间的动摩擦因数B 、A ①内,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下B 离A ③开始运动时,A 保持不变.已知2μ,为光滑的上表面突然变B ②末,s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C ,m _27=l 边缘的距离速度大小g =10 m/s 2.求:图2-17(1)在④0~2_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⑤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 [信息解读]①摩擦因数突变,A 与B 会相对滑动,分别隔离A 、B 进行受力分析.②A与B、B与C相对运动情况发生变化,重新分别隔离A、B进行受力分析.③A与B的相对位移为27 m.④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⑤整个过程中A在B上的运动,分段受力研究A、B的运动特点.[考生抽样][阅卷点评]【解析】 (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1、N 1是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2、N 2是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 1=μ1N 1①(1分)N 1=mg cos θ②(1分)f 2=μ2N 2③(1分)N 2=N ′1+mg cos θ④(1分)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1=ma 1⑤(1分)mg sin θ-f 2+f ′1=ma 2⑥(1分)N 1=N ′1f 1=f ′1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a 1=3 m/s 2⑦(1分)a 2=1 m/s 2.⑧(1分)(2)在t 1=2 s 时,设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v 1=a 1t 1=6 m/s ⑨(1分)v 2=a 2t 1=2 m/s ⑩(1分)t >t 1时,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此时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 ′1=6 m/s 2⑪(1分)a ′2=-2 m/s 2⑫(1分)B 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2,B 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 2+a ′2t 2=0⑬(1分)联立⑩⑫⑬式得t 2=1 s ⑭(1分)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s =⎝ ⎛⎭⎪⎫12a1t21+v1t2+12a′1t 2-⎝ ⎛⎭⎪⎫12a2t21+v2t2+12a′2t 2 =12 m <27 m ⑮(2分)此后B 静止,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则有l -s =(v 1+a ′1t 2)t 3+12a ′1t 23⑯(2分) 可得t 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⑰(1分)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 总,有t 总=t 1+t 2+t 3=4 s .⑱(1分)【答案】 (1)3 m/s 2 1 m/s 2 (2)4 s[评分标准]第(1)问:(1)不列②式和④式而合并成f 1=μ1mg cos θ和f 2=2μ2mg cos θ也可分别得2分.(2)若不列①②③④式,而是根据受力图直接写出mg sin θ-μ1mg cos θ=ma 1和mg sin θ-2μ2mg cos θ+μ1mg cos θ=ma 2可分别得3分.第(2)问:(1)列式时没有出现⑨⑩式而是合并在⑮式并计算正确,可得4分.(2)对2秒后A、B运动状态的分析没有利用公式,而借助其它方式(如v-t图象).只要合理正确,可参考规范解答给分.。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江苏专版: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专题限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江苏专版: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专题限

专题限时集训(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1-12所示,用一根细绳连接矩形相框的两个顶角b 、c ,将其挂在竖直墙的钉子a 上,a 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b 、c 间的距离为s ,相框重为G ,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G ,不计一切摩擦,则绳的长度不能小于( )【导学号:17214018】图1-12A .33sB .233sC .3sD .23sB [矩形相框受力如图:设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平衡条件,竖直方向,有:2T sin α=G ,设细线长度为L ,结合几何关系,有:sin α=⎝ ⎛⎭⎪⎫L 22-⎝ ⎛⎭⎪⎫s 22L 2,联立解得:L =233s ,故A 、C 、D错误,B 正确.]2.如图1-13,当风以恒定的水平速度吹来时,风筝面与水平面成某一夹角,人静站在地面上拉住连接风筝的细线(细线质量、受风力不计),使风筝处于静止.不计空气浮力.则( )图1-13A.风对风筝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右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风筝的总重力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方向斜向左上方D.拉直的细线可能垂直风筝面C[设细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风力大小为F.先研究风筝,分析受力如图,空气对风筝的作用力方向垂直于风筝的平面,风筝处于稳定状态时拉直的细线不可能垂直于风筝面,故A、D错误;对人和风筝整体研究,竖直方向上有:(M+m)g=N+F cos β,β是风筝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则得:N=(M+m)g-F cos β<(M+m)g.地面对人的作用力方向斜向左上方,故B错误,C正确.]3.(2018·南京市盐城市二联)如图1-14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导学号:17214018】图1-14A.球B对墙的压力增大B.球B对柱状物体A的压力增大C.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摩擦力不变D.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支持力不变D[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把A向右移动少许,墙对球B的压力F1减小,柱状物体A对球B的支持力F2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B对墙的压力减小,球B对柱状物体A的压力减小,选项A、B 错误;把A、B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摩擦力F f=F1,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支持力F N=(m A+m B)g,由此可知,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支持力不变,选项C错误,D正确.]甲乙4.(2018·天津河西区二模)将某材料制成的长方体锯成A、B两块放在水平面上,A、B紧靠在一起,物体A的角度如图1-15所示.现用水平方向的力F推物体B,使物体A、B保持原来形状整体沿力F的方向匀速运动,则()【导学号:17214010】图1-15A.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两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B.物体A只受一个摩擦力C.物体B对A的压力小于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D.物体B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的作用C[对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在水平方向受到B对A的压力F N、B对A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1、桌面对A的摩擦力f2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选项A、B错误;对A由平衡条件有f2sin 60°=F N,故B对A的压力小于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选项C正确;对B受力分析知,B在水平方向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A对B 的压力、A对B的摩擦力、桌面对B的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选项D错误.] 5.重力为G的体操运动员在进行自由体操比赛时,有如图1-16所示的比赛动作,当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导学号:17214011】图1-16A.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 2B.当θ=12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 C.当θ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地面合力不同D.当θ不同时,运动员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相等A[运动员的两只手受到的地面的作用力如图: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在竖直方向:2F·cos θ2=G,所以:F=G2cos θ2,当θ=6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与地面对手的作用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是相等的,为F·cos θ2=G2cosθ2·cosθ2=G2,故A正确;当θ=12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与地面对手的作用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是相等的,为F·cos θ2=G2cosθ2·cosθ2=G2,故B错误;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在竖直方向:2F·cos θ2=G,可知不管角度如何,运动员受到的地面对运动员的合力始终与运动员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不管角度如何,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故D错误.]6.如图1-17所示,一质量为m1的光滑匀质球,夹在竖直墙面和倾角为θ的斜块之间,斜块质量为m2,斜块底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两者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17214012】图1-17A .斜块对球的作用力为m 1g /cos θB .地面对斜块的摩擦力为μ(m 1+m 2)gC .减小m 1,地面对斜块的摩擦力一定减小D .减小m 1,墙面对球的作用力一定增大AC [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三力平衡,斜块对球的作用力F N2=m 1g cos θ,选项A 正确;根据小球平衡,墙壁对球的作用力F N1=m 1g tan θ,整体研究m 1和m 2,地面对斜块的静摩擦力为m 1g tan θ,减小m 1,地面对斜块的静摩擦力减小,选项B 错误,C 正确;墙壁对球的作用力F N1=m 1g tan θ,减小m 1,墙面对球的作用力一定减小,选项D 错误.]7.如图1-18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绝缘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一根轻质绝缘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系有一个带电小球A ,细线与斜面平行.小球A 的质量为m 、电量为q .小球A 的右侧固定放置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B ,两球心的高度相同、间距为d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两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A 静止在斜面上,则 ( )图1-18A .小球A 与B 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kq 2d 2B .当q d =mg sin θk 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C .当q d =mg tan θk 时,细线上的拉力为0 D .当q d =mgk tan θ时,斜面对小球A 的支持力为0AC [两球间库仑力为F =kq 2d 2,A 项正确;当细线上的拉力为0时,小球A 受到库仑力、斜面支持力、重力,具体关系为kq 2d 2=mg tan θ,B 项错误,C 项正确;由受力分析可知,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可能为0,所以D 项错误.]8.如图1-19所示,ACD 、EFG 为两根相距L 的足够长的金属直角导轨,它们被竖直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CDGF 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垂直于CDGF 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两根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的金属细杆ab 、cd 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两金属细杆的电阻均为R ,导轨电阻不计.当ab 以速度v 1沿导轨向下匀速运动时,cd 杆也正好以速度v 2向下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214013】图1-19A .回路中的电流为BL (v 1+v 2)2RB .ab 杆所受摩擦力为mg sin θC .cd 杆所受摩擦力为μ⎝ ⎛⎭⎪⎫mg sin θ+B 2L 2v 12R D .μ与v 1大小的关系为μ=mg sin θ-B 2L 2v 12R mg cos θCD [回路中只有ab 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故I =BL v 12R ,A 错误;两杆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 安ab =F 安cd =BIL =B 2L 2v 12R ,ab 杆所受摩擦力F f2=mg sin θ-F 安ab =μmg cos θ,B 错误;cd 杆所受的摩擦力F f1=mg cos θ=μF N1=μ(mg sinθ+F 安cd )=μ(mg sin θ+B 2L 2v 12R ),由以上两式可得:μ与v 1大小的关系为μ=mg sin θ-B 2L 2v 12R mg cos θ,故C 、D 均正确.] 二、计算题(共2小题,32分)9.(16分)(2018·江西十校联考)如图1-20所示,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 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体的斜面是光滑的,倾角为30°,现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静止时轻绳与斜面的夹角是30°.图1-20(1)求当斜面体静止时绳的拉力大小;(2)若地面对斜面体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地面对斜面体支持力的k 倍,为了使整个系统始终处于静止状态,k 值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导学号:17214014】【解析】 (1)设绳的拉力为F T ,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 N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 T 和F N 的合力竖直向上,大小等于mg ,由几何关系可得出F N =F T =33mg .(2)对斜面体进行受力分析,设小球对斜面体的压力为F N ′,地面的支持力为F ,地面的静摩擦力为F f ,由正交分解和平衡条件可知,在竖直方向上:F =mg +F N ′cos 30°在水平方向上:F f =F N ′sin 30°根据(1)和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N ′=F N =33mg又由题设可知F fmax =kF ≥F f综合上述各式解得k ≥39.【答案】 (1)33mg (2)k ≥3910.(16分)(2018·邵阳二模)如图1-21所示为一电流表的原理示意图.质量为m 的匀质细金属棒MN 的中点处通过一挂钩与一竖直悬挂的弹簧相连,绝缘弹簧劲度系数为k .在矩形区域abcd 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与MN 的右端N 连接的一绝缘轻指针可指示标尺上的读数,MN 的长度大于ab .当MN 中没有电流通过且处于平衡状态时,MN 与矩形区域的cd边重合;当MN中有电流通过时,指针示数可表示电流的大小.(不计通电时电流产生的磁场的作用)图1-21(1)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弹簧伸长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2)若要电流表正常工作,MN的哪一端应与电源正极相接?(3)若k=2.0 N/m,ab=0.20 m,cb=0.180 m,B=0.20 T,此电流表的量程是多少?【解析】(1)设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x,则有mg=kΔx,得Δx=mg k.(2)为使电流表正常工作,作用于通有电流的金属棒MN的安培力必须向下,因此M端应接正极.(3)设电流表满偏时通过MN间电流为I m,则有BI m ab+mg=k(cb+Δx)联立并代入数据得I m=2.5 A.【答案】(1)mgk(2)M端(3)2.5 A。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江苏专版: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限时集训2 含解析 精品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江苏专版: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限时集训2 含解析 精品

专题限时集训(二) 力与直线运动(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8·济南2月质检)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2-18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内()【导学号:17214181】图2-18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第4 s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x-t图象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速度的大小,由题图可知在0~2 s内,甲、乙都沿正向运动,同向运动;在2~4 s内甲沿负向运动,乙仍沿正向运动,两者反向运动,选项A错误;4 s末两物体相遇,两物体间的距离不是最大,选项B错误;由题图知在0~4 s内,甲、乙的位移都是2 m,故平均速度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速度的大小,可知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2.如图2-19所示,一截面为椭圆形的容器内壁光滑,其质量为M,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容器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处于图示位置,此时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图2-19A .mg 2-⎝ ⎛⎭⎪⎫F M +m 2 B .m g 2+⎝ ⎛⎭⎪⎫F M +m 2 C .m g 2+⎝ ⎛⎭⎪⎫F m 2 D .(mg )2+F 2B [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a=F M +m再对小球研究,分析受力情况,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N =(mg )2+(ma )2=m g 2+⎝ ⎛⎭⎪⎫F M +m 2.] 3.长途客运站的安检机中输送行李的水平传送带匀速转动,乘客把一袋面粉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在出安检机之前已经和传送带相对静止,结果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白色的径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传送带的速度越大,径迹越长B .面粉质量越大,径迹越长C .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长D .释放的位置距离安检机越远,径迹越长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面粉的加速度大小a =μg ,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 0,则面粉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时经历的时间t =v 0μg ,位移x 1=v 202a =v 202μg ,在这段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 2=v 0t =v 20μg ,则相对位移,即径迹的长度Δx =x 2-x 1=v 202μg ,与面粉的质量无关,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越长.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小.故A 正确,B 、C 、D 错误.]4.(2018·江苏高考T 5)如图2-20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导学号:17214182】图2-20A .2f (m +M )M B .2f (m +M )mC .2f (m +M )M-(m +M )g D .2f (m +M )m+(m +M )g A [由题意知当M 恰好不能脱离夹子时,M 受到的摩擦力最大,F 取最大值,设此时提升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 有:2f -Mg =Ma ①对m 有:F -2f -mg =ma 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F =2f (M +m )M,选项A 正确.] 5.(2018·合肥二模)如图2-21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 点,O 点恰好是下半圆的圆心,它们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有三条光滑轨道AOB 、COD 、EOF ,它们的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圆的圆周上,轨道与竖直直径的夹角关系为α>β>θ,现让一小物块先后从三条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则小物块在每一条倾斜轨道上滑动时所经历的时间关系为( )图2-21A .t AB =t CD =t EFB .t AB >t CD >t EFC .t AB <t CD <t EF D .t AB =t CD <t EFB [设上部圆的直径为D ,下部半圆的半径为R ,对轨道AOB ,其长度为L 1=D cos α+R ,在其上运动的加速度a 1=g cos α,由L 1=12a 1t 2AB ,解得:t AB =2(D cos α+R )g cos α=2D g +2R g cos α.对轨道COD 、EOF ,同理可解得:t CD =2D g +2R g cos β,t EF =2D g +2R g cos θ.由轨道与竖直线的夹角关系为α>β>θ可知,t AB >t CD >t EF ,选项B 正确.]6.如图2-22所示,卡车沿水平路面向左做直线运动,车厢上平放着质量为m 的木箱,与卡车保持相对静止.车厢尾部的竖直支架上用细线悬挂有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频闪相机拍下的某一张照片上发现小球偏向后方,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关于这一瞬间的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17214183】图2-22A .车一定做加速运动B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mg tan θC .细线的拉力可能为mg cos θD .小球不可能受力平衡CD [若小球与车相对静止,两者的加速度相同,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小球的合力水平向左,加速度水平向左,则小球向左做加速运动,或向右做匀减速运动,也可能卡车做匀速运动,小球振动,故A 错误.若小球与车相对静止,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θ=ma ,得 a =g tanθ,细线的拉力为 T =mg cos θ,再以木箱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f =ma =mg tan θ,由于车的运动情况不清楚,所以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mg tan θ,细线的拉力可能为mgcos θ,故B错误,C正确.由于此瞬间的合力不为零,所以受力一定不平衡,故D正确.]7.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深入有趣.有一块橡皮静止于平整的水平桌面上,现用手指沿水平方向推橡皮,橡皮将由静止开始运动,并且在离开手指后还会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才停止运动.关于橡皮从静止到离开手指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17214184】A.橡皮离开手指瞬间加速度不为0B.橡皮离开手指前一直做加速运动C.水平推力越大,橡皮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橡皮一定在与手指分离之前出现最大速度AD[橡皮离开手指瞬间,橡皮受摩擦力,加速度不为0,故A正确.当手指作用在橡皮上时,橡皮发生形变,所以橡皮离开手指前先静止再加速运动,故B错误.橡皮运动前,属于静摩擦力,水平推力越大,橡皮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运动后,属于滑动摩擦力,正压力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橡皮离开手指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所以橡皮一定在与手指分离之前出现最大速度,故D正确.]8.(2018·海南七校联盟二联)如图2-23所示,a、b分别是A、B两物体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2-23A.A物体在5 s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5 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5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差是35 mC.A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为12 m/sD .前3 s 内A 物体的位移为60 mBD [从v -t 图象可知A 物体在前1 s 内和后4 s 内加速度不同,所以A 物体在5 s 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是错误的,选项A 错误;在5 s 内,可由v -t 图象面积法求得A 、B 两物体的位移差Δs =102×1 m +1+52×10 m =35m ,选项B 正确;由v -t 图象可知A 物体在1 s 末速度是20 m/s ,在1~3 s 内加速度大小是a A 2=Δv Δt =104 m/s 2=2.5 m/s 2,则A 物体在第3 s 末的速度v ′=v 0-a A 2t ′=(20-2.5×2) m/s =15 m/s ,选项C 错误;前3 s 内A 物体的位移s A =s 1+v 0t ′-12a A 2t ′2=20+302×1 m +(20×2-12×2.5×22) m =60 m ,选项D 正确.]二、计算题(共2小题,32分)9.(12分)如图2-24所示,质量均为m =3 kg 的物块A 、B 紧挨着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块A 的左侧连接一劲度系数为k =100 N/m 的轻质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开始时两物块压紧弹簧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物块B 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向右做a =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与A 分离,已知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求:图2-24(1)物块A 、B 静止时,弹簧的形变量;(2)物块A 、B 分离时,所加外力F 的大小;(3)物块A 、B 由静止开始运动到分离作用的时间.【导学号:17214185】【解析】 (1)A 、B 静止时,对A 、B 整体应用平衡条件可得kx 1=2μmg 解得 x 1=0.3 m .(2)物块A 、B 分离时,对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μmg =ma 解得F =ma +μmg =(3×2+0.5×30) N =21 N .(3)A 、B 静止时,对A 、B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kx 1=2μmgA 、B 分离时,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kx 2-μmg =ma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为x 1-x 2=12at 2解得 t =0.3 s .【答案】 (1)0.3 m (2)21 N (3)0.3 s10.(20分)(2018·全国卷ⅠT 25)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2-25(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a) (b)图2-25(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导学号:17214186】【解析】 (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 +M )g =(m +M )a 1①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1=4 m/s ,由运动学公式有v 1=v 0+a 1t 1②s 0=v 0t 1+12a 1t 21③式中,t 1=1 s ,s 0=4.5 m 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 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1=0.1④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 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 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2mg =ma 2⑤由题图(b)可得a 2=v 2-v 1t 2-t 1⑥ 式中,t 2=2 s ,v 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μ2=0.4.⑦(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 3,经过时间 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2mg +μ1(M +m )g =Ma 3⑧v 3=-v 1+a 3Δt ⑨v 3=v 1+a 2Δt ⑩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 1=-v 1+v 32Δt ⑪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s 2=v 1+v 32Δt ⑫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Δs =s 2-s 1⑬联立⑥⑧⑨⑩⑪⑫⑬式,并代入数值得Δs =6.0 m ⑭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 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 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1(m +M )g =(m +M )a 4⑮0-v23=2a4s3⑯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s1+s3⑰联立⑥⑧⑨⑩⑪⑮⑯⑰式,并代入数值得s=-6.5 m⑱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答案】(1)0.10.4(2)6.0 m(3)6.5 m。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2 力与直线运动教案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2 力与直线运动教案

专题二 力与直线运动—————[知识结构互联]——————[核心要点回扣]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at 2.ax . 2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4.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5.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特性:因果性、矢量性、瞬时性、同一性、独立性.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品真题·感悟高考……………………………………………………………· [考题统计] 五年3考:2017年Ⅱ卷T 24 2016年Ⅲ卷T 16 2014年Ⅰ卷T 24[考情分析]1.高考注重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基本公式、推论的灵活应用,计算题常涉及追及相遇类为背景的实际问题.2.熟练掌握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及推论,实际问题中做好过程分析及运动中的规律的选取是解题的关键.3.实际问题中要理清运动过程,把握准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刚好”“最多”“至少”等). 1.(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推论的应用)(2016·Ⅲ卷T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s t 2 B.3s 2t 2 C.4st2D.8st 2A [质点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s tv 1和v 2,则v =v 1+v 22,故v 1+v 22=s t .由题意知:12mv 22=9×22v 1=s t.质点的加速度a =v 2-v 1t =2v 1t =st2.故选项A 正确.](2014·Ⅰ卷T 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v A =v B ,从这一条件结合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x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0mg =ma 0① x =v 0t 0+v 202a 0②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③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 =ma④ x =vt 0+v 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20 m/s(72 km/h).⑥【答案】 20 m/s2.(追及相遇问题)(2017·Ⅱ卷T 24)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s 0和s 1(s 1<s 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2­1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速度v 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图2­1[题眼点拨] ①“冰球以速度v 0击出”“到达挡板的速度为v 1”说明冰球的初速度为v 0,匀减速滑动距离s 0,末速度为v 1;②“至少到达小旗处”“最小加速度”说明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恰好到达小旗处,对应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小,此过程中,冰球和运动员运动时间相等.【解析】 (1)设冰球质量为m ,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题意可知v 21-v 20=-2a 1s 0① 又μmg =ma 1②可解得:μ=v 20-v 212gs 0.(2)冰球到达挡板时,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中,刚好到达小旗处的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小.设这种情况下,冰球和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所用的时间为t .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0-v 21=2a 1s 0③ v 0-v 1=a 1t ④ s 1=12a 2t 2⑤联立③④⑤式得a 2=s 1v 1+v 022s 2. ⑥【答案】 (1)v 20-v 212gs 0 (2)s 1v 1+v 022s 2在第2题中,若要求运动员到达小旗处的速度为零,(设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恒定),则运动员训练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解析】 由第2题解析可知,v 20-v 21=2a 1s 0v 0-v 1=a 1ts 1=12a 2⎝ ⎛⎭⎪⎫t 22×2可解得:a 2=s 1v 0+v 12s 20. 1v 0+v 12s■熟技巧·类题通法………………………………………………………………… 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四种常用方法2.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技巧和易错防范(1)解题思路:(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3)易错防范:①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要注意追上该物体之前它是否已停止运动. ②注意最后对解的讨论分析.■对考向·高效速练…………………………………………………………………..· 考向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2016·潍坊一模)如图2­2所示,一长为200 m 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8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O 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OA 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AB 段内,已知OA =1 200 m ,OB =2 000 m ,求: (1)列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取值范围; (2)列车减速运动的最长时间.【导学号:19624014】图2­2【解析】 (1)若列车车尾恰好停在A 点右侧,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距离为x 1,则0-v 20=-2a 1x 1① x 1=1 200 m +200 m =1400 m② 解得:a 1=167m/s2③若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 点,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距离为x OB =2 000 m ,则 0-v 20=-2a 2x OB ④ 解得:a 2=85m/s2⑤故加速度大小a 的取值范围为85 m/s 2≤a ≤167 m/s 2.⑥(2)当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 点时,减速运动时的时间最长, 则0=v 0-a 2t ⑦ 解得:t =50 s .⑧【答案】 (1)85 m/s 2≤a ≤167m/s 2(2)50 s(2016·湖南怀化模拟)近几年长假期间,国家取消了7座及其以下小型客车的收费公路过路费,给自驾族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交通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国家规定免费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卡或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长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 t =21.6 km/h ,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 0=108 km/h ,制动时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1=4 m/s 2.试问:(1)长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a 2=6 m/s 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3)在(1)(2)问题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解析】 设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v t =21.6 km/h =6 m/s ,v 0=108 km/h =30 m/s ,a 1=-4 m/s 2(1)汽车进入收费站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距离收费站x 1处开始制动,则v 2t -v 20=2a 1x 1代入数据解得x 1=108 m.(2)汽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x 1和x 2,时间为t 1和t 2,则减速阶段v t =v 0+a 1t 1t 1=v t -v 0=6 sv 0=30 m/s 12若不减速所需要时间t ′=xv 0=6 s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Δt =t -t ′=4 s. 【答案】 (1)108 m (2)10 s (3)4 s 考向2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2.如图2­3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出发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径A 、B 、C 三点,其中A 、B 之间的距离L 1=2 m ,B 、C 之间的距离L 2=3 m .若物体通过L 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 之间的距离L 等于( )图2­3A.34 m B.43 m C.98m D.89m C [由题知“物体通过L 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设为T )”,则v B =L 1+L 22T =52T,加速度a =L 2-L 1T 2=1T 2,在A 点速度v A =v B -aT =32T ,于是L =v 2A 2a =12a ·94T 2,L +2=v 2B2a=12a ·254T 2,两式相比,解得L =98 m .] 考向3 追及相遇问题3.(2016·山东潍坊一中模拟)如图2­4所示,甲从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 地,当甲前进距离为x 1时,乙从距A 地x 2处的C 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 地,则A 、B 两地距离为( )【导学号:19624015】图2­4A .x 1+x 2 B.x 1+x 224x 1C.x 21x1+x 2D.x 1+x 22x 1-x 2x 1B [设甲前进距离为x 1时,速度为v ,甲和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乙从C 点到达B 地所用时间为t ,则有:vt +12at 2-12at 2=x 2-x 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 2=2ax 1,解得t =x 2-x 12ax 1,则A 、B 的距离x =x 2+12at 2=x 1+x 224x 1,故B 正确.](2017·辽宁省盘锦模拟)2016年世界中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落下帷幕,代表中国参赛的河南男队和河北女队取得了优异成绩.五人制足球的赛场长40 m ,宽20 m ,如图所示.在比赛中,攻方队员在中线附近突破防守队员,将足球沿边路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v 1=6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1 m/s 2.该队员将足球踢出后,立即由静止启动追赶足球,他的运动可看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大加速度为a 2=1 m/s 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2=4 m/s.该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解析】 设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x 1,则有:x 1=v 212a 1带入数据解得x 1=362×1m =18 m 足球匀减速运动时间为:t 1=v 1a 1=6 s前锋队员以最大加速度追赶的加速时间为:t 2=v 2a 2=4 s在此过程中的位移为:x 2=v 222a 2=8 m之后攻方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为x 3=v 2(t 1-t 2)=8 m 由于x 2+x 3<x 1,故足球停止运动时,攻方队员没有追上足球,然后攻方队员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由匀速运动公式得:x 1-(x 2+x 3)=v 2t 3 代入数据解得t 3=0.5 s攻方队员追上足球的时间为:t =t 1+t 3=6.5 s. 【答案】 6.5 s考点2 运动图象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品真题·感悟高考……………………………………………………………· [考题统计] 五年6考:2016年Ⅰ卷T 21 2015年Ⅰ卷T 20 2014年Ⅱ卷T 14、T 24 2013年Ⅰ卷T 19、T 21 [考情分析]1.以选择题型为主,重在考查v ­t 图象的意义及图象信息的提取能力.2.v ­t 图象斜率及其变化与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是常见的命题方向. 3.明确图象交点、斜率、截距的意义,并将图象信息与物体的运动过程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4.v ­t 图象、x ­t 图象均反映物体直线运动的规律. 5.在v ­t 图象中易误将交点当成相遇.3.(图象信息的应用)(多选)(2016·Ⅰ卷T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2­5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导学号:19624016】图2­5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BD [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甲=10 m/s 2.乙车做初速度v 0=10 m/s 、加速度a 乙=5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内甲、乙车的位移分别为:x 甲=12a 甲t 23=45 m x 乙=v 0t 3+12a 乙t 23=52.5 m由于t =3 s 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 =0时甲车在乙车前,Δx =x 乙-x 甲=7.5 m ,选项B 正确;t =1 s 时,甲车的位移为5 m ,乙车的位移为12.5 m ,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7.5 m ,则t =1 s 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A 、C 错误;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m -12.5 m =40 m ,选项D 正确.](2014·Ⅱ卷T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A [根据v ­t 图象及其意义解题.根据v ­t 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 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 乙,选项C 错误;根据v =xt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v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v 乙,选项A 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 乙小于初速度为v 2、末速度为v 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选项B 错误;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4.(图象信息的应用)(多选) (2015·Ⅰ卷T 20)如图2­6(a),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b)图2­6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题眼点拨] ①利用图象信息求出相关量,如由斜率求出加速度,由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求出上滑高度;②将图线与方程结合起来:根据图线显示的匀变速过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列出上、a 1=v 0t 1,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ma 1,mg sin θθ=v 0+v 12t 1g ,滑动摩擦力f =m v 0-v 12t 1,而f =A 、C 正确.由v ­t 图象中横轴上方的面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 正确.]在第4题中,若改为如下形式,如图2­7甲所示,直角三角形斜劈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t =0时,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底端a 以初速度v 0沿斜面ab 向上运动,到达顶端b 时速率恰好为零,之后沿斜面bc 下滑至底端c .若物块与斜面ab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物块在两斜面上运动的速率v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 2,则下列物理量中不能求出的是( )图2­7A.斜面ab的倾角θ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C.物块的质量mD.斜面bc的长度LC[根据题图乙可求出物块在左右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a1、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1,mg cos θ-μmg sin θ=ma2,则可求出θ和μ,但m 无法求出,根据题图乙可求出0.6~1.6 s时间内物块的位移大小,即可求出L,故选项C正确.](2014·Ⅱ卷T24)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题眼点拨] ①“忽略空气阻力”说明运动员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②“f=kv2”说明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③“达到最大速度”说明最大速度时,重力与阻力大小相等.【解析】(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 ①s =12gt 2②根据题意有 s =3.9×104 m -1.5×103 m =3.75×104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 =87 s④ v =8.7×102 m/s. 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 时,加速度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有mg =kv 2max⑥由所给的v ­t 图象可读出 v max ≈360 m/s⑦由⑥⑦式得 k =0.008 kg/m.⑧ 【答案】 (1)87 s 8.7×102 m/s (2)0.008 kg/m■释疑难·类题通法…………………………………………………………………·1.v ­t 图象提供的信息2.处理力学图象问题的思路(1)明确什么性质的图象,看纵横两轴表示的物理量.(2)分析图线的意义,提取图象的关键信息.(3)将物体的运动过程与图象对应起来.(4)较复杂的图象,可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进行判断.■对考向·高效速练…………………………………………………………………..· 考向1 图象的选取4.竖直向上抛出一物块,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物块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A B C DC [物块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mg +kv m,因此在上升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加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到最高点加速度大小等于g ,在下降的过程中加速度a =mg -kv m,随着速度增大,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加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下,因此C 正确.] 考向2 图象的转换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2­8所示.下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导学号:19624017】图2­8A BC DD [由图可知,在0~T 2时间内a =a 0>0,若v 0≥0,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v 0<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B 、C 皆错误;由于在T ~2T 时间内a =-a 0,故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0~T 2时间内相同,故A 错误,D 正确.] 考向3 图象信息的应用6.(2017·马鞍山市一模)两物块A 、B 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两物体接触面为竖直面,现用一水平推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A 、B 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2­9甲所示,在A 、B 的速度达到6 m/s 时,撤去推力F .已知A 、B 质量分别为m A =1 kg 、m B =3 kg ,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B 与地面没有摩擦,B 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求:甲 乙图2­9(1)推力F 的大小;(2)A 物体刚停止运动时,物体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 (1)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物体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由B 物体的v ­t 图象得,a =Δv Δt =62m/s 2=3 m/s 2 对于A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 A g =(m A +m B )a代入数据解得F =15 N.t ,撤去推力F 后,A 、B 两物体分离,A 在摩擦力μg =-3 m/s 212 mΔx =x B -x A =12 m -6 m =6 m.【答案】 (1)15 N (2)6 m1.(多选)(2017·梅河口市五中一模)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从斜面底端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F ,小物块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C 点,己知小物块的质量为0.3 kg ,小物块从A 到C 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 .小物块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的13B .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C .小物块到达C 点后将沿斜面下滑D .拉力F 的大小为4 NAC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有F 作用时小物块做加速运动,a 1=7.53 m/s 2=2.5 m/s 2,撤去拉力F 后做减速运动,故a 2=-7.51m/s 2=-7.5 m/s 2,所以|a 1|=13|a 2|,A 正确;撤去拉力后,在沿斜面方向上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解得μ=36,B 错误;因为mg sin 30°>μmg cos 30°,故小物块到达C 点后将沿斜面下滑,C 正确;有拉力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sin 30°-μmg cos 30°=ma 1,解得F =3 N ,D 错误.]2.为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找来一个倾角可调、斜面比较长且表面平整的斜面体和一个滑块,并在滑块上固定一个高度可升降的风帆,如图甲所示.他们让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滑过程中帆面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假设滑块和风帆总质量为m .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风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风帆的运动速率成正比,即F f =kv .(1)写出滑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表达式;(2)求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并指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小最大速度;(3)若m =2 kg ,斜面倾角θ=30°,g 取10 m/s 2,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的斜线为t =0时v ­t 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μ、k 的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kv =ma解得:a =g sin θ-μg cos θ-kv m.(2)当a =0时速度最大,v m =mg θ-μcos θk减小最大速度的方法有:适当减小斜面倾角θ;风帆升起一些.(3)当v =0时,a =g sin θ-μg cos θ=3 m/s 2解得:μ=2315≈0.23,最大速度v m =2 m/s ,v m =2 m/s 解得:k =3.0 kg/s.【答案】 (1)g sin θ-μg cos θ-kv m(2)mg θ-μcos θk 适当减小斜面倾角θ(保证滑块能静止下滑);风帆升起一些(3)0.23 3.0 kg/s考点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品真题·感悟高考……………………………………………………………·[考题统计] 五年9考:2017年Ⅲ卷T 25 2016年Ⅰ卷T 18、Ⅱ卷T 192015年Ⅰ卷T 25,Ⅱ卷T 20、T 25 2014年Ⅰ卷T 172013年Ⅱ卷T 14、T 25[考情分析]1.本考点的考查重在物体的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在连接问题中的应用及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整体法、隔离法是动力学中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在不涉及相互作用力时,可用整体法,在涉及相互作用力时要用隔离法.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易出现漏力、多力的现象.4.应用公式F =ma 时,要注意F 、m 、a 的一体性.5.(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多选)(2016·Ⅱ卷T 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题眼点拨] ①“同一种材料制成”说明相同的密度;②“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说明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不同,但两球都做匀加速运动.BD [设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F 阻=kR ,k 为常数,R 为小球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 -F 阻=ma ,由m =ρV =43ρπR 3知:43ρπR 3g -kR =43ρπR 3a ,即a =g -3k 4ρπ·1R 2,故知:R 越大,a 越大,即下落过程中a 甲>a 乙,选项C 错误;下落相同的距离,由h =12at 2知,a 越大,t 越小,选项A 错误;由2ah =v 2-v 20知,v 0=0,a 越大,v 越大,选项B 正确;由W 阻=-F 阻h 知,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更大一些,选项D 正确.]6.(连接体问题)(多选)(2015·Ⅱ卷T 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导学号:19624018】A .8B .10C .15D .18BC [设该列车厢与P 相连的部分为P 部分,与Q 相连的部分为Q 部分.设该列车厢有n 节,Q 部分为n 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m ,当加速度为a 时,对Q 有F =n 1ma ;当加速度为23a 时,对P 有F =(n -n 1)m 23a ,联立得2n =5n 1.当n 1=2,n 1=4,n 1=6时,n =5,n =10,n =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 、C 正确.]在第6题中,若车厢总数为10节,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则第2节车厢受到的拉力与第10节车厢受到的拉力之比为( )A .9∶1B .1∶9C .10∶1D .1∶10A [设每节车厢的质量均为m ,第2节车厢所受拉力为F 1,第10节车厢所受拉力为F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1=9ma F 2=ma故F 1∶F 2=9∶1.]7.(动力学的临界极值问题)(2017·Ⅲ卷T 25)如图2­10,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 0=3 m/s.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图2­10(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题眼点拨] ①A 与木板相对静止前A 、B 加速度不变;②B 与木板相对静止后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③A 、B 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间的距离.【解析】 (1)滑块A 和B 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 、B 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1、f 2和f 3,A 和B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和a B ,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在物块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f 1=μ1m A g① f 2=μ1m B g② f 3=μ2(m +m A +m B )g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1=m A a A④ f 2=m B a B⑤ f 2-f 1-f 3=ma 1 ⑥设在t 1时刻,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 1,由运动学公式有v 1=v 0-a B t 1⑦ v 1=a 1t 1 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v 1=1 m/s. ⑨(2)在t 1时间间隔内,B 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B =v 0t 1-12a B t 21 ⑩设在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对于B 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1+f 3=(m B +m )a 2⑪由①②④⑤式知,a A =a B ;再由⑦⑧式知,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小也为v 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 2,设A 的速度大小从v 1变到v 2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v 2=v 1-a 2t 2⑫对A 有 v 2=-v 1+a A t 2 ⑬在t 2时间间隔内,B (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1=v 1t 2-12a 2t 22 ⑭在(t 1+t 2)时间间隔内,A 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A =v 0(t 1+t 2)-12a A (t 1+t 2)2 ⑮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 和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s 0=s A +s 1+s B⑯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s 0=1.9 m(也可用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答案】 (1)1 m/s (2)1.9 m(2015·Ⅰ卷T 25)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a) (b)(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解析】 (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 +M )g =(m +M )a 1 ①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1=4 m/s ,由运动学公式有v 1=v 0+a 1t 1② s 0=v 0t 1+12a 1t 21 ③式中,t 1=1 s ,s 0=4.5 m 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 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④v 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 1的初速度a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⑤⑥⑦(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 3,经过时间 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2mg +μ1(M +m )g =Ma 3 ⑧v 3=-v 1+a 3Δt ⑨v 3=v 1+a 2Δt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限时集训2力与直线运动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7·“超级全能生”26省联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6+5t-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该质点( )【导学号:19624021】A .第1 s 内的位移是10 m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C .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 2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B [第1 s 内的位移x 1=(6+5×1-1) m -6 m =4 m ,故A 错误.前2 s 内的位移x 2=(6+5×2-4) m -6 m =6 m ,则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2t 2=62m/s=3 m/s ,故B 正确.根据x =v 0t +12at 2=6+5t -t 2得,加速度a =-2 m/s 2,任意1 s 内速度的增量Δv=at =-2×1 m/s=-2 m/s ,C 、D 均错误.故选B.]2.(2016·福建厦门一中模拟)如图2­16所示,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系一质量为m 1的物体,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2的沙桶.当m 2变化时,m 1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m 2的关系图线可能是( )图2­16A B C DB [在m 2小于m 1之前两物体都不动,所以加速度为零,当m 2大于m 1时,m 1开始运动且所受合力逐渐变大,加速度随之逐渐增加,当m 2≫m 1时,加速度趋近于g ,但不可能大于或等于g ,故选项B 正确.]3.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 t 图象如图2­17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导学号:19624022】图2­17B [根据v ­ t 图象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 可判断支持力F 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 正确.]4. (2017·泉州模拟)如图2­18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图中t 1=12t 2,则在0~t 2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18A .在t 1时刻,甲的位移是乙的位移的1.5倍B .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1.5倍C .在t 2时刻,甲与乙相遇D .在到达t 2时刻之前,乙一直在甲的前面C [由图可知,在t 1时刻,乙的速度为12v 0,此时甲的位移为v 02t 1,乙的位移为12v 02t 1=14v 0t 1,甲位移是乙位移的2倍,故A 错误;甲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甲=v 0t 1,乙的加速度为v 0t 2,由t 1=12t 2,则a 甲=2a 乙,故B 错误;由于在t 2时刻,甲、乙的位移相等,即此时乙刚好追上甲,故C 正确; 相遇前甲一直在乙的前面,故D 错误.]5.(2016·合肥二模)如图2­19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点,O 点恰好是下半圆的圆心,它们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有三条光滑轨道AOB 、COD 、EOF ,它们的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圆的圆周上,轨道与竖直直径的夹角关系为α>β>θ,现让一小物块先后从三条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则小物块在每一条倾斜轨道上滑动时所经历的时间关系为( )【导学号:19624023】图2­19A .t AB =t CD =t EF B .t AB >t CD >t EFC .t AB <t CD <t EFD .t AB =t CD <t EFB [设上部圆的直径为D ,下部半圆的半径为R ,对轨道AOB ,其长度为L 1=D cos α+R ,在其上运动的加速度a 1=g cos α,由L 1=12a 1t 2AB ,解得:t AB =D cos α+R g cos α=2Dg +2Rg cos α.对轨道COD 、EOF ,同理可解得:t CD =2Dg+2Rg cos β,t EF =2D g+2Rg cos θ.由轨道与竖直线的夹角关系为α>β>θ可知,t AB >t CD >t EF ,选项B 正确.]6.(2017·沧州一中月考)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靠近墙面竖直向上抛出,图2­20甲是向上运动小球的频闪照片,图乙是下降时的频闪照片,O 是运动的最高点,甲乙两次闪光频率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 ,假设小球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则可估算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约为( )图2­20A .mg B.13mg C.12mg D.110mg C [设每块砖的厚度是d ,向上运动时:9d -3d =aT 2①向下运动时:3d -d =a ′T 2②联立①②得:a a ′=31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上运动时:mg +f =ma ④ 向下运动时:mg -f =ma ′ ⑤联立③④⑤得:f =12mg ;选C.]7.(2017·成都市石室中学二诊)光滑斜面上,当系统静止时,挡板C 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AB 质量相等.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导学号:19624024】甲 乙图2­21A .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 sin θB .两图中A 球的加速度均为零C .图甲中B 球的加速度为2g sin θD .图乙中B 球的加速度为g sin θCD [撤去挡板前,对整体分析,挡板对B 球的弹力大小为2mg sin θ,因弹簧弹力不能突变,而杆的弹力会突变,所以撤去挡板瞬间,图甲中A 球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 球所受合力为2mg sin θ,加速度为2g sin θ;图乙中杆的弹力突变为零,A 、B 球所受合力均为mg sin θ,加速度均为g sin θ,故C 、D 确,A 、B 错误.故选C 、D.](2017·绵阳市模拟)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物块A 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 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某时刻把细线剪断,当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A 的加速度为0B .物块A 的加速度为g3C .物块B 的加速度为0D .物块B 的加速度为g3BD [剪断细线前,弹簧的弹力:F 弹=mg sin 30°=12mg ,细线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仍为F 弹=12mg ;剪断细线瞬间,对A 、B 系统,加速度为:a =3mg sin 30°-F 弹3m =g3,即A 和B 的加速度均为g3.故B 、D 均正确.]8.(2017·天津市五区县期末)如图2­22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放有m 1和m 2两个小物块,它们中间有细线连接.已知m 1=3 kg ,m 2=2 kg ,连接它们的细线最大能承受6 N 的拉力.现用水平外力F 1向左拉m 1或用水平外力F 2向右拉m 2,为保持细线不断,则( )【导学号:19624025】图2­22A .F 1的最大值为10 NB .F 1的最大值为15 NC .F 2的最大值为10 ND .F 2的最大值为15 NBC [若向左拉m 1,则隔离对m 2分析,T m =m 2a 则最大加速度a =3 m/s 2对m 1m 2系统:F 1=(m 1+m 2)a =(2+3)×3 N=15 N .故B 正确,A 错误. 若向右拉m 2,则隔离对m 1分析,T m =m 1a 则最大加速度a =2 m/s 2对m 1m 2系统:F 2=(m 1+m 2)a =(2+3)×2 N=10 N .故D 错误,C 正确.]9.(2017·绵阳市模拟)如图2­23甲所示,物块A 与木板B 叠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其中A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且B 足够长,A 与B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对木板B 施加一水平变力F ,F 随t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 与B 、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图2­23A .在0~t 1时间内,A 、B 间的摩擦力为零 B .在t 1~t 2时间内,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 .在t 2时刻,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0.5μmgD .在t 3时刻以后,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AD [A 、B 间的滑动摩擦力f AB =μmg ,B 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3μmg ,故在0~t 1时间内,推力小于木板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故B 静止,此时A 、B 无相对滑动,故A 、B 间摩擦力为零,故A 正确;A 在木板上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a =μmgm=μg ,此时对B 分析可知F -4μmg =2ma ,解得F =6μmg ,故在t 1~t 2时间内,A 、B 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对A 可知,A 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B 错误;在t 2时刻,A 、B 未发生滑动,加速度a =5μmg -3μmg 3m =23μg ,对物块A :f =ma =23μmg ,故C 错误;在t 3时刻以后,A 、B 发生滑动,故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故D 正确.](2017·合肥二模)如图所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x ­t 图象),P (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t 1B .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x 1-x 2t 1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x 1-x 2t 21D .0~t 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x 1-x2t 1B [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t 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v =x 1-x 2t 1,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图象可知,t =0时刻,初速度不为零,根据a =v -v 0t 可知,加速度a =x 1-x 2t 1-v 0t 1≠x 1-x 2t 21,故C 错误; 0~t 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v =x 1t 1,故D 错误.]10.(2017·商丘一中押题卷)如图2­2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B 、C 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A 、B 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 1,C 、D 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 2.现用水平拉力F 拉A 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假设绳子不会断),则( )【导学号:19624026】图2­24A .当f 1>2f 2,且F 逐渐增大到3f 2时,C 、D 间即将滑动B .当f 1>2f 2,且F 逐渐增大到32f 1时,A 、B 间即将滑动C .当f 1<2f 2,且F 逐渐增大到3f 2时,C 、D 间即将滑动 D .当f 1<2f 2,且F 逐渐增大到32f 1时,A 、B 间即将滑动AD [当f 1>2f 2,当C 、D 间即将滑动时,C 、D 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2,先以D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2ma ,得a =f 22m再以四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6ma =3f 2.此时,以B 、C 、D 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A 对B 的摩擦力f AB =4ma =2f 2<f 1,说明A 、B 间相对静止,故A 正确,B 错误.当f 1<2f 2,A 、B 间即将滑动时,A 、B 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1,先以B 、C 、D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4ma ′,得a ′=f 14m再以四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6ma ′=32f 1.此时,以D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C 对D 的摩擦力f CD =2ma ′=f 12<f 2,则知,C 、D 间相对静止,故C 错误,D 正确.] 二、计算题(共2小题,共32分)图2­2511.(14分)(2017·淮北市一模)如图2­25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倾角θ=37°,两物块A 、B 的质量m A 、m B 分别为1 kg 和2 kg ,它们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两物块之间的轻绳长L =0.5 m ,作用在B 上沿斜面向上的力F 逐渐增大,使A 、B 一起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1)当作用在物块B 上的拉力F 达到42 N 时,连接物块A 、B 之间的轻绳恰好被拉断,求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2)若连接物块A 、B 之间的轻绳恰好被拉断瞬间A 、B 的速度均为10 m/s ,轻绳断裂后作用在B 物块上的外力F =42 N 不变,求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物块A 、B 之间的距离.【解析】 (1)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A +m B )g sin θ-μ(m A +m B )g cos θ=(m A +m B )a代入数据解得a =4 m/s 2对A 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m A a代入数据解得:F T =14 N.(2)细线断裂后,对A 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m A a A代入数据解得:a A =10 m/s 2由运动学公式有:v =a A t 解得:t =v a A=1 s 由运动学有:x A =vt2=5 m细线断裂后,对B 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B g sin θ-μm B g cos θ=m B a B代入数据解得:a B =11 m/s 2由运动学公式有:x B =vt +12a B t 2代入数据解得:x B =15.5 m由题意可知,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A 、B 间的距离为:x =x B -x A +L =11 m.【答案】 (1)14 N (2)11 m12.(18分)(2017·天津市五区县期末)如图2­26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 =2.5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 0=5 m/s 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停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不计滑块滑上木板时的能量损失,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2­26(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导学号:19624027】【解析】 (1)设滑块质量为m ,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为a ,则对滑块有μmg =ma①滑块恰好到木板右端停止 0-v 20=-2aL② 解得μ=v 202gL=0.5.③(2)当木板倾斜,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为a 1,最大距离为x ,上滑的时间为t 1,有 μmg cos θ+mg sin θ=ma 1 ④ 0-v 20=-2a 1x ⑤ 0=v 0-a 1t 1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t 1=12s⑦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2,下滑的时间为t 2,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⑧ x =12a 2t 22⑨ 由⑧⑨式解得t 2=52s ○10 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t 1+t 2=1+52s . ⑪【答案】 (1)0.5 (2)1+5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