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概念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
因素。

首先,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即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各种生物
种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

生物群落由各种不
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共生
关系等相互作用。

其次,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生物种群,即同一物种在一定地
理区域内的个体总和。

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群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生物个体,即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生物个体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捕食和被捕食等相互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最后,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非生物环境因素,如土壤、水、
气候、地形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生物群落的分布、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群结构,以及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繁衍。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它们之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概念的内涵及思想源流

生态概念的内涵及思想源流

生态概念的内涵及思想源流提要: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生态文明。

这一基本观点是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

生态要素、生态系统、生态循环及生态平衡等都是人类社会赖以进化的根基,在社会生产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尽管在我国古代文献上没有出现“生态”这个词汇,但是浩瀚的考古史料证明,中华文明史是一部不断认知生态原理的历史。

国外古代生态思想,与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

首先,国外古代生态思想,是以西方的古希腊哲学界为代表的自然有机论、大宇宙与小宇宙论以及天人感应论为标志。

这些思想大多反映在哲学家的书本里。

而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则与平民的生存、生产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其次,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历史渊源长于国外。

例如,最新考古资料证明,系统体现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生态风格的考古发掘实物已有8 000多年历史,而国外这方面的考古实物、史料要比中国晚得多。

第三,中国的古代生态思想被系统、完整地继承下来,直至今天仍然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

现代生态理论产生于20世纪3O年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据考证,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原始生命体。

从那时起,逐渐演变出勃勃生机的地球生态系统。

在300多万年前,地球生物圈又发生一次“生态”革命,直立的古人类诞生了!从此,人类就依存生态,改造生态,与地球生态系统一起进化、生存、发展。

在逐渐走向生态文明的自由王国的征途上,人类对生态的理念、行为有过重大失误;在向大自然索取并缴纳昂贵学费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自然生态的演变史。

第一节什么是生态一、生态概念的提出在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繁衍着无数的生物。

既有各种各样的高等植物和动物,又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既有高达几十米的参天大树,又有依附在地面的地衣、苔藓;既有飞翔在云端的猎鹰,又有生活在地下的鼠类。

生态的基本概念

生态的基本概念

生态的基本概念一、生态是什么?1.1 生态的定义生态指的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也称为生态学。

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问题。

1.2 生态的基本原理•相互作用: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适应性: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方式生存和繁衍。

•多样性:生态系统内有多种生物物种,其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太阳,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不同层次的生物。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确保生态系统内物质的循环利用。

二、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

2.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生物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的生物群体,相互依赖形成特定的生态系统。

•生物种群:生物群落中具有相同物种的个体的总和。

•生物个体:构成种群的单个生物个体。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2.3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能量流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从而支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活动。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和环境循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维持了地球上众多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保护了生物的遗传资源。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和自我调节,达到动态平衡状态,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生态环境3.1 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环境指的是生物存在和生存的环境条件。

生态环境包括有机营养物质、无机营养物质、水分、光照、温度、气体成分等因素。

3.2 生态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方式,调节自身的生理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

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
推广生态农业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废弃物处理和 资源回收利用,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 )
https://
REPORTING
• 生态系统概述 •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态系统的类型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保护
目录
PART 01
生态系统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物质循环
水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内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 下渗透等方式进行循环。
碳循环
碳在生态系统内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和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循环。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内以氮气、氨、硝酸盐和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循环。
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声音、光、温度 等物理因素可以传递信息。
化学信息
生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 素、信息素等,可以传递信息 。
太湖、洞庭湖等。
海洋生态系统
分布与特点
海洋生态系统占据地球表面的71%, 具有水域广阔、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等特点。
结构与功能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水、海底地形、 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 生态系统的平衡。海洋生态系统具有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 能,同时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和维护生 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消费者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

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分解者的作用主要是把构成有机成分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非生物成分有辐射(主要指可见光)、大气(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与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氮气与生物固氮有关)、水体(也称水,包括水蒸气)、土体(泛指自然环境中以土壤为主体的固体成分)。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专题一、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一章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学习要点1.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模型及概念的拓展。

2.学会运用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模型和特征的理论,分析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基本概念1.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2.生态系统模型(model):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它是从系统基本成分、结构、行为出发,简要描绘出生态系统最本质的特性和行为。

3.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容纳污染物的一个最大负荷量。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系统定义的基本含义是:①生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空概念的功能单元;②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以生物为主体;③各要素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具有整体的功能;④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通常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定。

最大是生物圈(biosphere),可看作是全球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一切的生物及其生存条件。

小的如一块草地,一个池塘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以生态系统为对象,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生态科学。

二、生态系统概念的发展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词是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871~1955)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

他在研究中,发现气候、土壤和动物对植物的生长、分布和丰盛度都有明显的影响。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念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念

第一章绪论现代水文循环:注重陆面生态-水文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变化规律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关键问题。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第二章生态系统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星系传递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直接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不受生态系统综合征的影响、具有恢复力、自我调控能力、不影响相邻系统、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上可行、维持人类和其他邮寄群落健康的一种状态。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反应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管理: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原理,以生态健康、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内外环境进行调控手段。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物种:一类生物个体的集合,其中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正常后代个体。

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栖息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栖息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栖息地的适应和生态适应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

环境:生物的栖息地,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

生态作用:环境对生命系统的影响生态适应:生命系统改变其自身的结构与过程以便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的过程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的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湖泊、河流等,不仅它们的外貌有区别,生物组成也各有其特点,并且其中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物质不断地循环、能量不停地流动的生态系统。

系统(system)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事物有规律地联合的集合体,是有序的整体。

一般认为,构成系统至少要有3个条件:①系统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②各成分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③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相互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不是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Tansley,1936)提出,他说:“更基本的概念是……完整的系统(物理学上所谓的系统),它不仅包括生物复合体,而且还包括人们称为环境的全部物理因素的复合体。

……我们不能把生物从其特定的、形成物理系统的环境中分隔开来。

……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

……这些生态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和种类。

”因此,生态系统这个术语的产生,主要在于强调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相互之间、它们与环境之间功能上的统一性。

生态系统主要是功能上的单位,而不是生物学中分类学的单位。

前苏联生态学家苏卡切夫(1944)所说的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的基本含义与生态系统的概念相同。

生态系统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

学者在应用生态系统概念时,对其范围和大小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小至动物有机体内消化道中的微生态系统,大至各大洲的森林、荒漠等生物群落型,甚至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圈或生态圈,其范围和边界是随研究问题的特征而定。

例如,池塘的能流、核降尘、杀虫剂残留、酸雨、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其空间尺度的变化很大,相差若干数量级。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专题一、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一章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学习要点1.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模型及概念的拓展。

2.学会运用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模型和特征的理论,分析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基本概念1.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2.生态系统模型(model):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它是从系统基本成分、结构、行为出发,简要描绘出生态系统最本质的特性和行为。

3.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容纳污染物的一个最大负荷量。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系统定义的基本含义是:①生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空概念的功能单元;②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以生物为主体;③各要素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具有整体的功能;④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通常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定。

最大是生物圈(biosphere),可看作是全球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一切的生物及其生存条件。

小的如一块草地,一个池塘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以生态系统为对象,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生态科学。

二、生态系统概念的发展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词是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871~1955)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

他在研究中,发现气候、土壤和动物对植物的生长、分布和丰盛度都有明显的影响。

生态的基本概念

生态的基本概念

生态的基本概念生态的基本概念生态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概念,它涉及到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在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彼此。

本文将为您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生态位和食物链。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群落组成的自然环境,包括了其中所有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整个环境的平衡。

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土壤、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以及植物、动物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命体。

二、种群种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属于同一种类的个体总称。

这些个体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共同协作完成各种任务。

例如,在一个森林中,属于同一种类的树木就构成了一个种群。

三、群落群落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多个不同种类组成的总称。

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例如,在一个湖泊中,鱼、水草、浮游生物等不同种类的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四、生态位生态位是指某个种群或个体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

这个位置是由该种群或个体所处环境的特点所决定的。

例如,在一个森林中,老虎所占据的生态位是食物链的顶端,因为它们是食肉动物。

五、食物链食物链描述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组织者会被捕捉并被其他动物吃掉,从而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级别。

例如,在一个草原上,草被牛吃掉后,牛再被狮子捕杀吃掉。

结论以上就是关于生态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通过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时,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共享的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概念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扩展资料
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其生存条件。

小的.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区域内并互相依存的一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

生物群落同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生物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并处于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动态平衡之中。

微生态的概念

微生态的概念

微生态的概念1. 定义微生态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由微生物群落、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系统。

它研究微生物与宿主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关键概念2.1 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的总和。

它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等各种微生物,并且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群落对于维持宿主健康、调节环境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2 宿主宿主是指提供给微生物栖息和繁殖条件的有机体,可以是人类、动物或植物等。

在宿主体内,存在着大量与我们共存且对我们有益或有害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可以参与到人体免疫调节、营养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中。

2.3 环境环境是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微生物群落和宿主生存所必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

环境因素对于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营养物质等。

3. 重要性3.1 维持宿主健康微生态对于宿主健康的维持至关重要。

在人体内,存在着大量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它们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抵抗病原微生物等。

研究表明,微生态失调与多种疾病如肠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联。

3.2 调节免疫系统微生态对于调节免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内的肠道黏膜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大量与我们共存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3.3 促进营养代谢微生态参与到宿主的营养代谢中。

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宿主消化食物,分解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并合成人体无法合成的维生素。

此外,微生态还可以影响宿主的能量代谢和体重调控。

3.4 维持环境稳定性微生态对于环境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通过参与碳、氮、磷等元素循环过程,对环境起到调节作用。

简述生态环境概念模型

简述生态环境概念模型

生态环境概念模型是指用来描述生态环境的概念模型。

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它由生物群落、土壤、水体、大气层和地貌等构成。

下面论述几个重要的生态环境概念模型:
1、生态系统模型:生态系统模型是指描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模型。

生态系统由生物、土壤、水体、大气层和地貌等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生态平衡模型:生态平衡模型是指描述生态系统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相对
稳定、相互协调的模型。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相互协调、
相对稳定的状态。

3、生态脆弱性模型是指描述生态系统对外界刺激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模型。

生态脆弱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外界刺激变化的敏感程度,它反映了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4、生态调控模型:生态调控模型是指描述人类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控的模型。

生态调控是指人类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使之达到最优状态,保护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5、生态危机模型:生态危机模型是指描述生态系统面临的危机状态的模型。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系统面临的危机状态,它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恢复能力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

上述生态环境概念模型都是用来描述生态环境的重要概念模型,在研究生态环境时非常有用。

生态的概念

生态的概念

生态的概念
生态的概念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单位,其大小和范围可以是一个小池塘、一个森林、一个城市,甚至是整个地球。

生态学家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探索生态系统的演变、稳定性和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生态建筑”的设计概念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的主流,绿色环保生态型住宅小区也就应运而生了。

笔者认为,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这才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要保持生态系统内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生态平衡,规划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可改善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

生态住宅小区是多维、立体、环保的工程,具备实用功能、环境效益、科技含量高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模式,并将该居住建筑融于地域的自然生态平衡系统中。

生态住宅小区需要既适应生态环境,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还有着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低污染、无毒、无害、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表达人性化设计,通风和采光良好,是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居住环境,使建筑物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分析2.1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生态型住宅小区除了要注意达到舒适、健康外,还应体现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其特点表现在:1)提高绿化率。

但是这种环境绿化决非简单的栽种花草,而是结合生态学、建筑与美学、生物工程学、地理学、城市和小区环境规划、水资源等学科,妥善处理好生态平衡并充分利用绿地建设。

2)节约土地资源。

重视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这样可节约土地。

将有限的土地面积归还人类,并合理利用其为当代和后世子孙造福。

3)节约水资源。

这是生态住宅小区开发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缺水的国家,对于雨水和中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远不如西方和一些发达国家。

我们不要等到水资源专家所预测的,到2025年水危机空前爆发时方才研究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到那时为时晚矣。

4)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将生态设计引入住宅小区设计中,因为每一生态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和相应的物质循环方式及其途径,常规状态下,其循环和能量流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如利用阳光和热能,室内设计采用系统化的节能灯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开发出生态效益。

5)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此项工作虽不属于住宅建设的内容,但它是绿色环保、住宅物业管理工作。

2.2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功能作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地区气候并减少污染物总量的功效,主要体现在:1)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系指诸多生物与环境结合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及其相应的生态过程。

内容包括生物物种、遗传及其生态系统多样性。

此外,生态住宅小区可以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物种分布和流动的阻力,改造目前的环境,同时为生物提供最佳生存和繁殖环境。

2)调节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物总量。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有效利用墙面、窗台、阳台等空间,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

可达到吸碳制氧,净化水体、调整温湿度,改善区域气候的功能;亦可减少城市噪音,可吸尘,可营造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换言之,在相对投资环境下,住宅区绿化程度高,不仅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提供氧气,保持水土,改善住宅气候,而且有利于住宅区的美感。

3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构思在现代的繁华城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构架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灵可以休憩的绿色家园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结。

在此笔者本着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试图诠释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态生活社区,从而营造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园。

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和“水”,“绿色”在这里已从狭隘的色彩概念转变为环保和生态意识概念。

绿色不单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

水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特殊的协调作用。

它不仅能给人带来欢愉、轻盈、柔和的感觉,而且还具有净化空气等重要的环保作用。

有了“绿”与“水”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丰富的环境效果,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

3.1具体规划思路生态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笔者设计思路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

3.1.1对人与环境的思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环境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环境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

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尊重生态法则,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免其遭受破坏。

所有的科技、所有的文明,都不可能置身于环境之外,当然也因此会对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

在从事建筑设计活动时,一定要从生态角度考虑,保护环境。

3.1.2从生态角度看可持续性发展这里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永久的将来都能继续有效地发挥其正确的功能作用,而不会受到那些关键性资源的耗尽或过荷的强迫而衰退。

从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上看,小区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以及绿化系统的设计,都以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

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同时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等。

房屋的建造则考虑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3.1.3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从住宅的内部空间到外部交流空间以至公共复合行为空间的扩展,并与城市社会的交汇,这样的层层推出将空间系统化。

从园林、回廊、喷泉、休闲广场、宅间绿地到游泳池、健身会所等,通过多个交流场所,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将为人际交往传统的延续和自我娱乐的健康发展提供设施保证。

3.1.4自然再造环境仅仅利用人工因素打造一个临时性的自然环境并不能实质性体现生态社区的概念,能够让整个社区具有自然再造功能,真正“活”起来,让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是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另一个着眼点。

因此设计者常常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把水引入园区内营造自然再造区。

4项目规划实例湖南株洲某住宅小区占地面积为6万多m2,以多层和小高层框架结构的住宅为主,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小区定位为现代生态型高尚住宅区。

4.1规划组织形式整个小区规划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南北朝向的建筑布局结构,汲取了江南传统的造园艺术,针对地段的特殊位置,采用其特有的系统设计的概念进行空间的组合,以景观主轴为人流交通中枢。

并通过主轴进入每个组团形成一个崭新的空间序列:住户——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公共绿地;建筑南北向以小高层、多层为主,加上东西向的围合,高低错落,这一规划打破了传统的或现有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模式,同时住宅建筑的布局也打破了以往的小间距、狭长、闭塞的空间感觉。

整个小区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向心围合的、开敞多用途的绿色大宅院和住户日常生活是最直接贴近的交往、休息、活动空间,而且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增加了户外活动的内容,丰富了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还给现代居住模式提出了新的理念,见图1。

4.2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4.2.1规划结构功能定位将概念模式翻转成一个空间模式,利用小区交通路网和绿化带将小区分为用地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商业区和绿化休闲区。

分区明确,联系便捷,形成以绿化休闲区为核心的家园模式。

同时,园区内的空间设计包括从公共到私密形成多层次性的、完整的空间序列,见图2。

我们在寻找着这种等级及等级间关联的体现和建筑及场所空间的归属感与参与感的相关特性,从而避免归属感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在园区内设置了相应的景观空间节点,从而使其产生一种明确的归属感和场所的可识别性。

注重处理好各个交接处的呼应与延伸,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引导作用。

空间集合与节点的相依相成,使规划结构完整、严密。

4.2.2交通组织强调交通组织的多元性和平等性。

采用环路网状将小区的多个清晰的结构加以分区并成网状向各个目的地延伸。

尽可能减少设计小区内机动车流与人流活动的交叉和并行长度,利用环境暗示的方法多重限速。

特别注意消除车流对社区绿化系统的穿越,以保证整个步行系统的维护。

另外,为方便残疾人,在园区内还设了残疾人坡道。

4.2.3景观空间整个小区由两岸的景观所带动,并着力于对景观视线的组织安排、分析和组合视景,小区的主入口景观轴线与沿江景观轴线交会于中心活动广场。

景观与人及为人所用区域和空间的联系,确保功能和景观的相互和谐,是我们努力探索的重点。

同时开阔的景观空间设计,使小区内部空间视觉走廊畅通,并对视线产生持续的向心性吸引力。

4.2.4绿化系统规划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在城市干道周边及小区主干道上,多以常绿树种为主种植,形成结构线型绿化,削弱城市噪音干扰,保持小区内及私密空间的安静,减少扬尘污染,同时又可美化环境。

结合休闲绿化林荫路及建筑周边绿化等构筑小区内绿化网,广场绿化及过渡空间呈点状分布,常绿植物及落叶植物相交,并配置灌木及花草。

自然生态环境再造区可调节小区的小气候,形成富有特色的小区园林环境。

此外,贯穿景观轴线的水体既是景观环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绿化工程的重点。

4.2.5水系的引用人工水体导向设计是本方案的重点特征之一。

把河水引入小区内,贯穿整个景观主轴线,并运用曲线有节奏地引伸至湖面。

不同的水体形态连接了景观的点和面,使水、绿、路、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局面,体现了江南的文化特色。

该小区在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对小区建设所涉及的水环境体系——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景观水体系统、绿化用水系统等,进行了周密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小区景观水体布局合理,水景与公共绿地融合为一体,环境优美,与自然和谐,水面高程分级合理,充分利用多种池内自然净化措施,较好地利用了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重要补充用水。

该小区雨水利用以渗透为主,通过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设置多种渗透设施等措施,充分利用雨水,为小区内大面积绿化和景观水体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用水。

4.2.6照明系统小区内的照明系统由高位照明、低位照明、景观照明三个部分组成。

交通干道上的照明应符合车行和人行的不同的要求。

车行干道用高位照明,人行干道用低位照明,景观园区用园林照明,以两条景观轴线上的景观为重点,强调了景观的趣味性和怡人性。

并按道路级别及功能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亮度,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灯光组织,展现整个小区层次丰富的空间氛围和突出小区夜晚的景观。

4.2.7环境装置系统环境的装置系统不仅要求在其使用功能上强调合理性,同时在造型上亦追求个性化及趣味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配合广场休闲绿地适当安排中小型雕塑,提高小区的文化品位,增强小区内的艺术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