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汇总

合集下载

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生态城市概念最早源于1990年美国夏威夷州凯库阿共识,被定义为“一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

从那时起,全球各地都开始陆续探索和建设生态城市。

2007年,国务院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批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其中不乏海口、义乌、深圳等知名城市。

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强化城市生态建设。

1. 环保标准逐步提高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环保标准也是衡量生态城市建设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环保标准目前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逐渐加强,这也促进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2. 低碳经济占比提高低碳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另一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采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小生态环境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同时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3. 城市规划机制设置城市规划机制的制定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从宏观层面上,需要设置相应的规划机制和组织架构,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计划,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和执行,并监督调整整个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二、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趋势1. 智慧化智慧化是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城市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这需要城市规划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分析。

2.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另一个新趋势。

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再生产,在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

3. 环保建材环保建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系名称:建筑系专业名称:城市规划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现如今,世界各国正在生态城市的构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建设成就、获得宝贵经验。

针对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简要阐述和相关案例的表述,希望得到一些启发和思索。

关键词:卫星遥感生态赤字生态工业园电磁污染田园城市众所周知,进入到21世纪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方面追求营养,娱乐方面追求新元素等等。

但就在生活水平逐日提高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

例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北极冰川融化,从而使得世界上一些海拔地势较低的国家城市经常发生水灾;城市面积急剧扩大导致耕地林地面积大幅度降低。

由于城市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由于其物质能量高度集聚、人类活动密集、环境变化剧烈、生态脆弱而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城市的生态建设已变得十分迫切,成为目前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和热点。

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研究,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建造我们理想中的生态城市。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

生态城市则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理想形态。

所以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

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形成自然、城市与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的结构。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生态环境堪忧,大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小城市环境现状虽尚好,但发展过程中若不对城市生态环境加强重视将会走上大城市发展的老路。

95年以后我国非常流行盖玻璃房子,而大量的玻璃房子造成光污染,房子里却是夏热冬冷,又需要空调调节室温,能源消耗非常大。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对比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对比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对比摘要:随着生态城市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笔者分析和对比国内外在生态城市实践上的同异,指出我国生态城市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为我国生态城市的继续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研究对比;趋势;生态城市是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应用生态学基木原理血建立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畅通的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的建设以环境容量或生态承载力为前提。

一、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同点 1.合理的城市规划。

国内外生态城市实践中,首先都是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

而该规划应建立在对城市已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考虑到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宏观性与前瞻性,最终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2.重视城市绿地建设。

生态城市理论直接来源于环境保护,尽管绿地系统建设并不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全部内容,但是却成为所有生态城市追求的首要目标。

从上述国内外生态城市实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各城市绿化策略不尽相同,但绿地覆盖率普遍较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3.追求城市整体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是“ 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 ,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这个生态城市定义已经成为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界的共识。

任何只注重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一个或两个子系统的发展而忽视第三个子系统发展的城市均不应成为我们所提倡的理想的生态城市模式。

二、国内外生态城市实践的差别 1.在公共交通上的差别。

国外优先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建立方便而快速的公交系统,并把自行车道和步行区作为城市整体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而我国目前我国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不足10%。

特大城市也仅有20%左右,而欧洲、日本、南美等大城市达到40%—60% 。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国内生态城市仍然实行混合交通发展策略。

2.参与方式上的异同。

国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有着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做法,表现在公众与具有法律保障、参与方式多样及公众与面广、程度深等。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综述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综述

Shanghai Environmental Sciences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综述张宪英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综述A Review on Practices of Constructing Eco-Cities in China andAbroad张宪英^唐震2(1.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200433; 2.椋榈生态城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433 ) Zhang Xianying1Tang Zhen2(1.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200433; 2. Palm Eco-Town Science(Shanghai)C o.,Ltd.,Shanghai200433)摘要梳理了国内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分析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特征。

指出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下阶段中国生态城市建设5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可持续发展Abstract Practices of constructing eco-cities in China and abroad were sum m arised.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eco-cities in China were analysed, and main issues occurring herein were pointed out. Five suggestions have been given for the next stage of eco-c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Key words :Eco-city Construction practi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和下一阶段高质量城镇化 发展趋势双重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 设的1个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自然和人类建设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城市形态。

本文将分析当前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生态城市的趋势。

生态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在实践中,因为对生态城市理念的理解不同和经济利益的考量,生态城市的建设效果参差不齐。

一些生态城市在建设初期过于追求“绿色”的表面效果,而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一些地区生态城市的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因此,改进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是一个迫切的需求。

未来的生态城市将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这意味着在城市建设之前,需要进行详尽的生态评估,确保城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生态城市将通过大规模绿化、水资源的周全利用和垃圾处理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环境。

第二,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

未来生态城市将致力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的清洁转型。

例如,通过建设太阳能发电厂或风力发电厂,生态城市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生态城市还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等措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三,注重社区参与和创新技术的应用。

生态城市的成功关键不仅在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在于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创新思维。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活动,促进生态城市理念的普及和落地。

同时,新兴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将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环境数据,帮助城市管理者制定更科学的政策和决策。

生态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探索和实践。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进展综述(DOC)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进展综述(DOC)

国内外生态城市环境规划研究进展综述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ecological urban environment planning Research DevelopmentXX 102601XXXX(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1234567)【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已深入人心,“低碳”一词的兴起,更是引起了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道路的热烈讨论。

介绍了生态城市从发展初期到现代建设的探索过程,其中包括生态城市概念的发展历程,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原则、措施,并且通过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型与类型分析,对比了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建设模式,同时也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景与展望。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1.生态城市基本内容1.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研究计划中首次提出,1980年代以来,逐渐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虽然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久远,研究时间也较为短暂,但是其理论早已深植人心。

中国历史上许多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歌或者画作或多或少的表达着他们寄居与山水之间的美好愿望,然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如果想要将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相结合,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而在欧洲古代城镇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也可以看到生态城市的雏形,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生态理念体系。

现代生态城市的思想起源于英国社会活动家E.How ard 与1898年提出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近似于理想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思想是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

但是真正有意识、有组织的对生态城市进行系统性研究则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等方面的城市社会学研究。

从1990年至今的20年中,在全球范围内共召开了7次“生态城市国际会议”,每一次的会议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体制与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并逐步的完善。

国内外生态城市环境指标分析比较之研究

国内外生态城市环境指标分析比较之研究
及省能源,提供資源回收及廢棄物 處理設備以增進民眾執行社區計畫 之安全與幫助。 l 每年針對各社區進行居民及企業之 能源審查包括樹種植及街道聚會 等。
交通運輸 l 西雅圖政策規劃部門對在運輸計畫
執行方面乃是全國之模範,其成功
部分包括寬腳踏車道、交通運輸網
在社區設置上百個交通圓環以紓解
交通量。
l 這部門為發展輕鐵進行大規模進階
3.生態城市議程:
為成為生態城市,克里夫蘭市提出許多新議題,在進行設計與規劃遵
循這些議題以降低環境衝擊。
表 1 克里夫蘭市之生態城市議程
空氣品質 政府應公正執行法令,削減車輛污染排放及大量空氣污
染源。
基於環境公平性,城市應該著手降低收入戶及少數居民
地區不平衡之污染衝擊。
氣候變遷 與其他城市共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
We will learn how to creating a new vision of what cities should do to become more livable,economically successful,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壹、永續發展與生態城市:
市府所有物所得建立多倫多大氣基
金。
l 這基金將提供貸款及補助給各團體
從事排放削減。包括綠建築、腳踏
車道、掩埋場沼氣發電、再生能源
等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
城市環境 l 環境保護計畫是一個綜合性計畫包
Toronto
括六十六個建議:土壤、水、管理、 永續、能源、運輸、綠色經濟發展、
教育及監測。
廢棄物減 l 在多倫多,厚紙板、好紙、乾淨木
貳、國外生態城市案例
一、美國克里夫蘭市(Cleveland):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进展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进展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进展作者:秦柯李利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9期摘要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重要议题。

介绍了生态城市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国外生态城市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 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318-02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

工业社会使城市高度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同时城市中的多种矛盾也日益凸显,尤其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活。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城市的气候变化(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过度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等。

基于上述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城市的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1生态城市发展过程生态的城市的理念渊源很长,其雏形可以上溯到中国古代的人居环境、欧洲古代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

现代的生态城市思想直接起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其理论展示了城市与自然的平衡。

20世纪依次出现了2次城市生态学高潮,它们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城市生态研究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赖特的《不可救药的城市》、赛尔特的《我们的城市能否存在?》警示了环境破坏的后果。

60年代,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70年代,一些生物学家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城市。

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城市环境影响下动植物区系的变化历史。

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进一步激起了人们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问题的兴趣。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人与生物圈(MAB)”计划。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2-1329(2001)01-0059-08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黄肇义杨东援=摘要>首先回顾了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然后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综述,并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极限THE THE O RE TICAL A PP RO ACH OF THE E COL OG ICAL CITY HUANG Zha oyi,YANG Dongyua n AB STRACT:T his pa per e valuate 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 pt of ecological city base d on the latest studies and puts forw 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 search in this respect in t he future.KE YWORD:ecological city;eco-logical threshold=中图分类号>TU912181=文献标识码>A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

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

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英文说法有e-c ocity、ecological city、e copolis、ecoville、ec ovillage等),又称生态社区(eco-c ommunity)。

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1]。

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2],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2]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例如王如松[3])。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为了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关于生态化发展的运动,环境保护的口号也逐渐深入到各社会各阶层,城市是人类主要的生存空间,为了使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更要以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为根。

一、生态城市理论产生过程生态城市的正式提出虽然仅有二十几年,但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却已很久。

现代生态城市理论的源泉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最初的生态城市理论来源于生态学,但是从二十世纪起算,城市问题的研究以及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学术界也先后出现了三次研究的高潮,将这一问题和理论推广至全世界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发展模式进行了首次探讨。

从此以后,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衍生出的绿色城市、园林城市以及环保模范城市等名词也不断涌现。

联合国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预示着国际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关注已经转移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上,1975年,由理查德·雷吉斯特等人创建的城市生态组织的成立及其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国际影响,使得城市生态理论的研究不断发展,国际影响也继续扩大。

继1990年这一组织在巴克利召开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生态城市的研究与探讨工作中,各种著作的出版把这一理论的内涵不断的充实与丰富,其影响也扩大到全球范围。

虽然至今仍未有对这一概念的统一定义,但是生态城市是公认的建立在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的理想良性循环区域,达到了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境界。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把生态城市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型,并保持城市的自然条件与技术条件充分融合,同时使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

理查德·雷吉斯特(美国生态学家)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以聚居地为基础的充满活力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发展形态,即生态健康城市。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
Ed t n ,2 0 , 3 3 : 4 ~ 3 0 io ) 0 6 3 ( ) 3 6 i 5 Ab ta t s r c :As e o o ia cte a i y b c me a mp ra tee n fCh n r a ln i g,i i amo tsg i c n c l g c l iisr pdl e o n i o t n lme to i aSu b n p a n n t s s i n f a t i
Ke r s y wo d :Ch n n b o d;e o o ia i ;d v l p n r c ie ;c mp r t e r s a c iaa da ra c lg c l t c y e eo me tp a tc s o a a i e e r h v
取 得 的 成 就和 尚存 在 的 不 足 , 为今 后 我 国 生 态城 市的 继 续 深 入 发 展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 内外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实 践 ;比较 研 究 国 中 图分 类 号 : TU9 2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10
V L3 O3 M 0 3N .
ay 20 06
Hale Waihona Puke 国 内外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比较 研 究
冯 启凤 ,曹 荣林
( 京大学 城市 与资源学系 , 苏 南京 209) 南 江 1O 3
摘 要 : 着 生 态 城 市 日益 成 为 我 国城 市建 设 中 的 热 点 问题 , 随 审视 和 分 析 国外 在 生 态 城 市 实 践 上 的 成 功 经 验 , 我 对 国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 义. 德 国埃 朗根 、 将 巴西 库 里 蒂 巴 和 中 国的 珠 海 、 海 4个 城 市 作 为 实 例 , 别 介 绍 了 国 内 外 威 分 生 态 城 市 建设 的 方 法 及 其 取 得 的 成 果 . 此 基 础 上 将 中 外 生 态城 市 建 设 实践 进 行 对 比 , 出我 国 生 态 城 市 实 践 中 在 指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评价指标设计原理1、引言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1]。

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2]。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生态城市的内涵2.1生态城市的起源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

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

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

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

国内与国外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内与国外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系名称: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名称:城市规划122 学生姓名:国文卓指导教师:孙晓璐【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过多的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变得相当严重,并且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介绍,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和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差距。

【关键词】:生态环境国内外生态理念【正文】:1.城市生态环境1.1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会议”,该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时代的开始。

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 Yanitsky第一次提出“生态城市”慨念。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MAB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标志着保护生态环境思想的成熟。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通过《里约宣言》和《21世纪进程》,第一次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1.2 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现状20世纪以后,城市研究及开发规划中大量吸收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开创了人类生态学领域,研究内容集中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城市生态的研究开始围绕城市的能量、物质及废弃物循环而展开,涉及城市及腹地的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等问题。

这些研究考虑了人类生态、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和社会心理变量,以上各领域的研究曾被视为城市研究的经典领域。

2.中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2.1 中国城市中的生态理念园林设计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喜欢把模拟自然的园林放到城市中,使之成为中国人安顿心灵的理想住处。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
国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 马世骏和王如松在 19 世纪 80 年代明确提出城市是 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2]和建设天 人合一的中国生态城的思想。还有些国内学者运用 城市森林的理论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估,进而判 断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对城市的绿地建设和城市环 境改善都起到了显著的效果。1985 年钱学森教授强 调要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必须发展城市科学,并倡 导建立城市科学的牵头学科— ——“城市学”[13]。后来 又提出了创建“山水城市”的概念,指出“人离开自然 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 的居住区”。 2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
我国学者王如松和马世骏更早就认识到城市是 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16],是一 个人类活动作用在自然基础上的系统,所以人类的 活动既要遵守人类本身的各种社会和经济规律,又 要遵循自然规律。他们在研究中指出,生态城市这个 复杂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过程。后来
26
不断地有学者认同这一观点,并将这个理论用于建 发展理论最早要追溯到美国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学
实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认为建立生态城市是摆 淘汰、演替和优势)引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为生态城
脱城市困境的最佳途径。特别是 1992 年联合国环境 市奠定了理论基础。1933 年的《雅典宪章》强调城市
与发展大会之后,在《21 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理论 规划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理念,提出城市规划的目
和实践热潮的推动下,“生态城市”得到了各国的普 的是解决人类的居住、工作、游憩和交流四大活动功
[3]WEI Zhang, ZHANG Xue-lei, LI Li, et al. Ur-
(3)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区域的统筹 ban forest in jinan city distrib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
K y r s Ec lgc l t; c lgc l t n tu t n e wo d : oa ia y E oa ia y Co s ci Ci Ci r o
1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背景 2 0世纪 8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和 0 实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认为建立生态城市是摆 脱城市 困境的最佳途径。 特别是 19 年联合国环境 92 与发展大会之后, 在 l 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理论 和实践热潮的推动下,生态城市”得到了各国的普 “
遍关注 。 生态城市 的概念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它有着
丰富的思想渊源和深厚的理论背景。
能的正常进行,它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城市有机综合
体的思想。
霍华德在 硼 日的 田园城 一书 中提出“ 田园
城市” 的理论【 ” 。他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
2 世纪 6 年代后, 0 O 卡森的 ( 静的春 , 铍 罗马
摘 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国内外“ 生态城市” 的研 究背景以及 中外学者对其 内涵的认识, 重点阐述 了国内
外学者对其的研究理论: 市生态系统理论、 城 可持续发展理论、 区域整体化发展和城 乡协调发展理论 以及 经 济、 社会、 环境综合发展理论 , 并提 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在生态城市评估方面的不足。
rn etc mpe e s e e e p n e r,n u r adte h o sac f c lgcl i nt c o o m n,o rh ni v l me t o a d tow r e r r e ho oo i t c s ut ni vd o h t y p f h t y e r e ac o r i n y eoo ia c e h r o n fh ses n. c lgcl i t ot migo te ssme t t h s c y a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一、内容综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详细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污染问题、生态系统退化、资源过度消耗等。

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了详细检测和分析,总结了其污染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因素研究:深入探讨了导致生态环境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也分析了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等社会因素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国内外经验借鉴: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先进的生态保护经验和技术手段,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对策建议:根据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国内外经验借鉴,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包括加强环境法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旨在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背景介绍: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之背景介绍部分: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水源污染事件,更是让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也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

森林砍伐、湿地排水、草原退化等现象普遍,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这不仅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威胁到许多物种的生存。

浅谈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研究

浅谈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研究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大自然的约束,为了更好的发展,人类必须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事宜,促进社会的永续发展,人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即为在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之内,保证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稳步前进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及规模持续膨胀,俨然已经成为地球巨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

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探求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一些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学术研究团体研究关注的热点领域,是当今世界研究的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

1.关于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尽管生态城市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开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但关于生态城市的理念缺流传已久。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还是古代欧洲的村庄及美国印第安人的部落,都能看出生态城市的影子。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空想社会学家罗伯特欧文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念,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将其进一步完善,并在其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给出了完整的定义:田园城市应该是一种同时拥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是为健康生活以及工业化生产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应以满足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准,不应过分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城市由于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出现拥挤、环境变差、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此时,田园城市的应用应运而生,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展的并不顺利,许多城市都是依附于“田园城市”的名气,在城郊区域大力修建居住区。

但它为以后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等提供了参考,对城市的进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为了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关于生态化发展的运动,环境保护的口号也逐渐深入到各社会各阶层,城市是人类主要的生存空间,为了使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更要以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为根。

一、生态城市理论产生过程生态城市的正式提出虽然仅有二十几年,但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却已很久。

现代生态城市理论的源泉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最初的生态城市理论来源于生态学,但是从二十世纪起算,城市问题的研究以及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学术界也先后出现了三次研究的高潮,将这一问题和理论推广至全世界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发展模式进行了首次探讨。

从此以后,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衍生出的绿色城市、园林城市以及环保模范城市等名词也不断涌现。

联合国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预示着国际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关注已经转移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上,1975年,由理查德·雷吉斯特等人创建的城市生态组织的成立及其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国际影响,使得城市生态理论的研究不断发展,国际影响也继续扩大。

继1990年这一组织在巴克利召开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生态城市的研究与探讨工作中,各种著作的出版把这一理论的内涵不断的充实与丰富,其影响也扩大到全球范围。

虽然至今仍未有对这一概念的统一定义,但是生态城市是公认的建立在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的理想良性循环区域,达到了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境界。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把生态城市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型,并保持城市的自然条件与技术条件充分融合,同时使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

理查德·雷吉斯特(美国生态学家)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以聚居地为基础的充满活力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发展形态,即生态健康城市。

黄光宇教授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基础之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将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相协调,对自然资源和能源进行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能力,加强资源的在生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互惠共生。

黄肇义等人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居环境,基于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自身具有人文特色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作为可持续子系统。

Rodney R White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现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表现入手,以独特的角度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生态学剖析。

他认为生态城市是人类建造的最持久的,并具有合理紧凑的经济生活功能多样性的居住地类型,是一个重要的人类发展目标。

White教授不仅论述了发展生态城市的急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内缘性,还根据目前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其观点新颖、洞察力独特的思想,对今后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国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国外对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自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报告中向世界人民提出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后,各地学者都积极研究其学术思想,并将这些思想充分融合到生态城市的概念之中,虽然国际上对生态城市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从广义上说,生态城市是指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优越的社会关系,达到可持续的利用环境资源,发展新型的生活方式。

狭义上对生态城市的解释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对城市进行设计并规划,建立和谐、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地。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这一定义也在不断得到补充,虽然至今生态城市的定义仍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可,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以及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等研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研究过程中更注重对生态城市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做好发展目标规划,发展到如今其理论体系正走向成熟。

国外学者往往注重研究如何解决城市建设中某一问题或几个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探索建立生态城市的实例中有许多成功的典范,能顺利的解决许多城市建设正的实际问题,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研究者追求的脚步没有停止,并正在不断加快步伐,不断地完善生态城市发展理论。

国外的很多国家都在尝试建设生态城市,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建设过程中不但要求以“绿色城市”为目标,增加绿色空间和绿色要素,还制定了生态城市的标准,如英国的米尔顿•凯恩斯市。

全球有许多国家都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制定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状况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具体标准,这些成功的实例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已经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取得了成果的国家有瑞典、美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丹麦、印度等。

1、德国的Erlangen生态城市建设德国南部的Erlangen市距离慕尼黑只有200公里,虽然它只是一个拥有10万人口的小城市,但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到如今,这个小城市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是在制定城市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相互影响取得的效益及建设过程中的需求。

其成功的经验如下:①将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在景观规划的基础之上。

②为保证人们到达绿地的需求得以满足,城区内、周边地区建设尽量多的绿地和绿化带。

③积极宣传和开展节能、节水活动,让公众参与决策的制定,广泛的听取公众意见。

④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工作,保证包括森林、河谷、湿地等自然植被在内的生态区域面积占城市总的土地利用面积的40%。

⑤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保证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并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尊重生态限制。

⑥保证行人、自行车与汽车行驶的权利是同等的,实行步行、公交优先的交通政策。

⑦运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广泛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减少并制止水、气、土壤污染。

2、澳大利亚怀阿拉市生态城市建设怀阿拉市政府于1997年4月1日,通过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的决议,并承诺为市民建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这一项目融合了各种可持续发展技术,例如污水的在使用、城市设计原则、能源保护和替代、建筑设计等方方面面。

其生态城市建设包括:①形成了一体化的循环网络和呈线状分布的公园带。

②设计并实施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计划。

③在城市土地开发的政策上实行强制的方式。

例如,对新建住宅楼房和城市更新楼房强制性的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政府对那些自主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的住户给予奖励,实行财政刺激的措施。

④建立能源替代研究中心,例如研究如何在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上改进能源效率等。

⑤坚决执行21世纪议程中对城市环境规划的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

如宣传优良的、可持续的节能环保产品和建筑技术的活动等。

3、新西兰Waitakere生态城市建设新西兰的Waitakere是第一个完成21世纪议程的城市,其生态城市建设是由社区居民实现的,而不是由市政府的议会实现的。

例如建立绿色网站、实现清洁生产、建立合作伙伴、减少固体垃圾等,都是其取得的重大成果,并且主要是以公平的、动态的以及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建设为目标,如表1.1所示:4、巴西库里蒂巴生态城市建设库里蒂巴位于巴西南部,被誉为巴西生态之都,是全世界公认的与生态城市最相似的地方,也因此受到了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称赞。

库里蒂巴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有三项措施获得了国际性的奖励,包括垃圾循环回收项目、能源保护项目和公交导向式的交通系统。

其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如下:①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以五条线状的交通轴线为基准,同时开发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和交通道路,鼓励多表1.1 新西兰Waitakere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公平的动态的可持续的社会生态目标调节因社会成员的差异性而导致需求层次的不同,保证每个人都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各方面机会的公平动态社会对“差异性”和“同一性”同等重视,鼓励成员间的差异,因为这种差异是有价值的关注社会成员的健康和安全,让每个人都参与工作和决策,分享创新思想和信息,为每位成员和后代的福利负责经济生态目标运用法律手段禁止就业歧视,改善就业公平经济的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动态的经济也能较好的适应各种变化,而且利用新的机会能体现地方特色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经济意义,改革商品生产方式,减少废料的产生并加强废物回收,例如可更新资源与能源的使用环境生态目标确保现在的行为不影响他人,使得当代和后代享用环境的权力是均等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作用下保证环境相对稳定尽量避免生态系统遭受不可修复的损害,保证可更新的资源数量大的运动过程于使用的资源数量种土地利用开发方式,合理进行分区,以公交作为主要交通工具而非私人汽车,并且总体规划也以公交线路为中心,促使人们出行选择便捷的公交,由此减少私人汽车出行率,从而达到控制能源的使用和减少环境的污染。

②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库里蒂巴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上不仅追求城市规划的合理性,更着眼于简单、成本低并实效性强的公益事业,力求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设立培训机构教授各种实用的技能,进一步加大公园和城市绿地的建设,建立新的图书馆供大家使用,利用垃圾回收事业为生活有困难者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在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改善城市环境等。

目前其城市中设立的公益项目达到几百项,在“垃圾不是废物”这一口号的号召下,城市步入了健康的发展之路。

③普及环境教育工作人类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全民意识到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城市。

所以库里蒂巴市对市民的环境教育工作开展的也非常全面,学校里对儿童进行相关的环境教育,社会上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大学环境,进行有关的环境教育,以此来培养不同阶段的人对城市环境的责任感。

5、丹麦的哥本哈根做为丹麦的第一个生态城市建设项目,哥本哈根市生态城市示范城区,包罗了内容丰富的城市建设项目,为丹麦和欧盟的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哥本哈根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绿色帐户为了比较不同城区资源消费结构,哥本哈根市实行绿色帐户制度,对一个家庭日常活动、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城市的资源消费状况进行记录,以此来确定其资源消费量所占的比例,为削减资源消费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有效的依据、可靠的数据支持,活动开展的同时也直接提高了人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环保意识。

②生态市场交易日哥本哈根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上的一个创意活动是设立生态交易日,从1997年8月开始,每个星期六在城区的中心广场上举行生态产品的交易活动,商贩们携带自己的生态产品在此互相交易(包括食品),这一活动不但鼓励了生态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也让许多生态城市项目的其他内容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