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及实践情况

参考内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素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 信息素质不仅关乎到个人的学术研究,更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加强大 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演示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探讨大 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 及实践情况
目录
01 一、国内信息素质教 育研究现状
02
二、国外信息素质教 育研究现状
03
三、实践情况对比分 析
04 四、结论与建议
05 参考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质教育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素 质是指个体对信息及其特点、价值的认识和获取、评价、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是 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次演示将对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实践情况进 行简要探讨。
感谢观看
差异点:国内外的信息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首先,国外信 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而国内起步较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国外信息素质教育更加注重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而 国内在这方面仍有待加强。最后,国外在师资力量和社会参与度方面具有优势, 而国内在这方面仍需提高。
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课程设置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性强;注重 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高;社会参 与度高,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实践情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情况,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共同点:国内外都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 推进。在课程设置方面,都开设了相关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评价、 利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力求提高学 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一)本课题国内外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以经典阅读为支持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以经典阅读为支持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的研究”将关涉到同行研究者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1.关于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诸多研究者以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现状作了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阅读尚未成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维持的生活方式。
(谭南周、金志明、李伦娥、柯昌万:《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中国教育报》2001年4-7月;黄美蓉:《教师阅读状况的个案调查》,《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3期。
)2.关于阅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美国学者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 D〃Brookfield)将文献阅读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结合起来,认为阅读文献是教师反思教学实践的视角之一,从而提升了“阅读”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
([美]Stephen 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版)。
在我国,有研究者以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因素作了分析,研究发现,持续阅读和优秀教师的成长有着正相关关系。
(王海芳、张铁道:《北京优秀中小学教师成长因素分析》);另有研究者将阅读提升为与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同等地位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素,认为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不读书就意味着“非职业状态”。
(张亮:《在研修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探索》2006年第6期;杨骞:《教师专业发展“五步曲”》,《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3.对组织化、专家干预条件下的教师学习机制的研究。
有研究者将国外的“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理论引入教师职后教育,探讨了组织学习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认为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具有组织学习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建立多样化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专家引领的组织学习机制、建立知识共享平台。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摘要】: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成果为我们探讨教育目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揭开了教育目的自身转型的序幕。
此后的相关研究虽然不如杜威的思想具有震撼性,但追寻教育目的自身的转型成为研究的必然选择。
因此,研究教育目的转型,必须增强研究者方法论的自觉意识,不断在教育目的转型研究中开拓新的视野、提出富有创新性的思想。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启示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成果为我们探讨教育目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已有研究的现状中发现教育目的进一步探究的趋势,确保研究方向的历史继承性;同时,已有研究中尚待克服的问题为我们奠定了探索、创新的起点,指明了探究的目标。
1.教育目的转型研究的趋势首先,“转型”已成为教育目的研究的共识,惟有转型,教育目的研究才能体现出学术的创新性和实践的价值,这是由社会发展、人性觉醒和教育自身的变革所决定的。
从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分析,教育目的研究中的转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从决定论、单一性、线性发展向复杂性、多元性、非线性转型,这种转型既是由科技发展等生产力因素所推动的,也是人性觉醒、人权呼唤的历史必然;人性认识从抽象的理性垄断到具体的理性与非理性有机统一的转型,无论是国内研究中“抽象人”到“具体个人”、“单子式人”到“走向世界历史的人”、“工具人”到“公民”的转型,还是国外“教育无目的论”中的人、现代到后现代的人以及“完人”、“平常人”的转型,都揭示了人性认识的转型时代已经到来;教育从“工具性”存在到“目的性”本体的转型,这种转型表明,作为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目的必须彰显教育的特征和使命,引导教育成为有尊严、有自我存在价值的社会实践,因此,教育目的应从“依附性”存在转型为“独立性”共生体;自然,教育目的转型研究中的方法论也应从单一的理性认识转型为符合教育目的研究的复杂性思想、理性和非理性统一等方法论层面上,以满足新的认识对象和研究目标的需要。
教研活动的国内外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集体研讨、实践探索、经验交流等方式,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活动。
教研活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外教研活动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二、国内外教研活动的现状1. 国内教研活动现状(1)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我国教研活动形式丰富,主要包括:听课评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教师培训等。
这些形式各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2)教研活动的参与主体广泛我国教研活动的参与主体包括:教师、教研员、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等。
其中,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教研员和校长等教育管理者对教研活动起到指导和协调作用。
(3)教研活动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教研活动在城乡、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地区教研活动相对较多,农村地区教研活动相对较少;东部沿海地区教研活动相对较多,中西部地区教研活动相对较少。
2. 国外教研活动现状(1)美国美国教研活动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如教学研讨、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学习社区等。
美国教研活动强调团队合作,注重教师间的交流与分享。
(2)英国英国教研活动以学校为本,强调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同伴互助、教学观察、反思性实践等。
英国教研活动注重教师的专业自主,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创新。
(3)日本日本教研活动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注重教研活动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教研活动形式包括:教学观摩、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
日本教研活动注重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倡教师发挥团队精神。
三、国内外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1. 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部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未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 教研活动参与度不高一些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导致教研活动效果不佳。
3. 教研活动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教研活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研活动的效果。
(完整版)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中华儿女,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以德育人的标准,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一枝独秀。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奋力前进,勇往直前。
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主要途径,对学生的身心修养、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
2近些年来有关中华古诗文诵读、背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开展诵读活动。
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的重要性,并且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了各个年段的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的量。
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
现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
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世界上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于1985年在一份国家长期战略计划中提出关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思想。
90年代中期,加拿大开始了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日本在90年代后期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强调在各学段的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积极应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也突出的显示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近两年来,我国香港、台湾也积极进行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校本”的思想始萌发于20世纪60至70年代英、美等国,其初衷是为改革教师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而今,校本的思想和提法己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
“校本培训”则成为这些国家教师教育中一项有效的改革措施,但相比而言,国内学者于20世纪末本世纪初引进“校本培训”模式,则主要用于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校本教研”可谓我们中国正宗的“土特产”,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为了学校而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其二,在学校中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其三,基于学校的现实问题需要而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
“校本教研”有为弥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之嫌,过于侧重于教师的“研”以及外来专家的引领作用,教师有参与权但其出发点很少基于教师自身的“反思”与“专业发展”,因此势必影响到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与我们课程改革的现实目标追求存在出入,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正,“‘班班通’背景下校本培训”由此出现。
如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如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文献综述它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源里和新技术等。
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内了解某方面概貌、问题所在和前瞻性展望。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国内研究的综述;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国内外研究现状就是简述或综述别人在本研究领域或相关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做的如何,有些问题解决了,那些尚未解决,以便为自己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个背景和起点。
也有利于自己课题找到突破口和创新处。
这部分的主要的内容是对自己所看论文的一个总结。
什么是国内外研究现状(联系与区别)联系:都是在收集大量某方面的情报资料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写成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某方面概貌、问题所在和前瞻性展望,写作方式基本相同。
区别:文献综述是独立的专题学术论文;研究现状是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位于论文开头。
为什么要写国内现状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是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们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更深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文献的阅读和对既有研究的了解是任何一项研究活动的起点。
反映出作者对研究项目的看法,为描述问题和确定目标提供支持,并未随后的概念思考和方法选择定下基调;阅读文献时需要做批判性思考,以便对既有研究成果的价值做出判断,通过这一过程将所读文献中的思想转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课题有关的专注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现状是,对这些主要观点惊醒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发表观点的年份;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既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那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1、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
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达到 1000-3000 美元时,社里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里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里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里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里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里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里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里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里战。
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里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里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里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里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里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里、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里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里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 里基于以往1 / 11经验及科研成果制里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里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里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里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里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里尬局面。
现代大型商业综合里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里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里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里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里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里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里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里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
里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里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里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里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里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里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里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里及深入分析。
国内外体验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体验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一、国外体验学习的研究:1.国外体验学习在理论方向的研究现状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的思想最初来自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经验学习”。
他认为,要保障人类经验的传承和改造,学校教育就必须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一定的材料,而他们要真正获得真知,则必须通过运用、尝试、改造等实践活动来获取,这就是著名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另一个对体验学习理论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是大卫·库伯(David A. Kolb)。
他在系统地分析杜威、皮亚杰(Piaget)和勒温(Lewin)等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其中将学习定义为“通过经验的转换创造知识的过程”,认为体验学习是连接个人发展、教育和工作的纽带,并提出了著名的“体验学习圈模型”,即体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体验学习理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如劳拉·乔普林(Laura Joplin)认为,学习即体验,学习环境必须能够促进体验学习,并提出了指导学习环境设计的两个理论:体验教育五阶段理论和九特征理论。
五阶段依次是:专注、行动、挑战、支持/反馈、汇报这五个阶段是体验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九特征理论定义了典型的课堂體验教学中的九个特征:基于学生的、私人的(而非客观自然的)、强调过程的、结果导向的、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全面理解、围绕经验组织学习、基于感知的(而非基于理论的)、基于个人的(而非基于小组的)。
2.国外体验学习在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在利用各种技术来创设体验学习情境、提供体验学习支持和反馈工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运用得较为广泛的几种典型技术包括: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数字化游戏、移动技术。
单元学历案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怎么写

单元学历案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怎么写单元学历案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教育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学术讨论。
本文将围绕单元学历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步骤进行阐述和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单元学历案。
一、国内研究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单元学历案的不断曝光,国内学者们开始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对单元学历案的案例分析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单元学历案的案例来探讨该案件涉及的问题和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该案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对学术诚信的影响等。
2. 对单元学历制度的研究一些学者对单元制度本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着眼于探讨单元制度的历史渊源、制度演变以及其优缺点等方面。
3. 对单元学历案的原因分析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单元学历案,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其中,主要涉及到中国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除了国内学者对单元学历案的研究外,国外学者们也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对中国教育体制的研究国外学者们对于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同时,他们也对单元学历案产生的原因、对全球教育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
2. 对国际教育市场的研究国外学者们认为,单元学历案的出现也反映出了当前国际教育市场存在的问题。
因此,他们对国际教育市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总结和评价单元学历案的曝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学术探讨。
通过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单元学历案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到中国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也反映出国际教育市场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来解决此类问题。
同时,单元学历案对教育公平、学术诚信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教育公平、诚信教育的发展,以保障学校、学生的权益。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自媒体”概念最早是由丹·吉尔默提出的,他认为媒体的发展大至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为媒体发展的第三代。
但最早对这媒体给出确切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谢曼·包曼(Shayne Bowman)和克里斯·威里斯(Chris Wills)。
2004年7月,丹·吉尔默又在自媒体原始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它的内涵,他指出,自媒体是在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种交互式媒体报道方式,其传播方式实现了由“点到面”向“点对点”的转变。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更是将自媒体年度人物,其封面是一个大大的“You”和一台PC,充分表明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个人的地位得到凸显。
由于国外学者们关于自媒体推进小学数学实效性研究的比较少,在文献检索中难找到相关内容。
2、国内研究现状相对于西方国家,自媒体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自媒体这一概念是在2005年传人我国,对于很多国人而言,它仍然属于一个新兴概念,虽然自媒体已经越来越来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但将自媒体与教学相结合的相关研究仍相对较少,不过就文献数量统计来看,近几年关于自媒体参与教学的研究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
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是自媒体用于职业教育或是高等教育,对于中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少之又少,其中相对于小学数学的研究几乎没有。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它的创始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主张自教育的过程中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并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认知图式持续重建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感知运动阶段新入学的小学生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和动作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认知开始出现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各种语言或者手势来表达他们的想法,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知道如何判断对错,他们的判断受到直觉思维支配。
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述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下面将针对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其进行评价。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
政府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投资基金”等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的研究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以中科院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为例,其深度学习平台“千人智库”汇集了国内外顶尖研究人员和人工智能企业,共同推进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对话等领域的研究。
此外,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例如,在医疗领域,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加强研发智能医疗技术,帮助医生快速、精准地诊断病情,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会越来越迅速。
国外研究现状:与中国不同,国外的人工智能研究更侧重于理论层面和基础研究。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算法和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方面,国外的研究更深入和系统。
例如,美国的西雅图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在人工智能算法和语音识别等领域有着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则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视觉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基础。
另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也更加成熟和广泛。
例如,美国的IBM公司旗下的Watson医疗平台已应用于全球1000多家医院和诊所,为医生提供更快速、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国内外研究述评:总体来说,国内和国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各有优劣。
国内更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而国外则更注重理论与基础研究。
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机构和高校,都需要在跨领域合作方面加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此外,总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伦理问题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1世纪的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推动了新型教学方式的诞生;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逐渐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式,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教学面貌发生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其他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2.选题意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占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的70%以上,而且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都要体现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里;华东师大校长叶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丰富的生命与生命的多方面接触和碰撞,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而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协调的;将网络化信息化功能引进课堂,创设温馨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群体活动中,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3.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在素质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意义;网络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温馨课堂,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创新的教学方式,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1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创建“温馨课堂”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2在信息化环境中,探索实践“温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2.研究内容1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创建“温馨课堂”;2信息化环境中,“温馨课堂”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3.主要观点本课题研究以信息化、网络化为背景,以多媒体手段为媒介,以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温馨课堂为切入点,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总结出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温馨课堂的要素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使命就是要把学生摆在学习主体的地位上;教师教学的一切形式就是要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形成铺桥架梁;既关注学生的学,也关注教师的教,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是温馨课堂教学方式想要实现的效果;4.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创设温馨课堂环境的作用,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作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切入点,研究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如何来调控课堂氛围,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如何辅助、推动教学,形成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2.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设置一定的学生问卷或教师问卷,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方向,以让课题研究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让“教研”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效益;4案例分析法: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敛特征进行观察、思考,编写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些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温馨课堂的要素,以及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产生的影响;3.技术路线4.实施步骤本课题拟于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9月①成立课题组,开展前期调查挑选乐于参与课题研究、热心教学工作、勇于探索的教师组成课题组,对全校学生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分析学生对课堂氛围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期待,对网络的关注程度,为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做好前期准备;②课题立项,确定方案采用座谈法,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了解目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新手段,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现有条件等,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申报课题,申请立项;③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反复召开课题研讨会议,明确研究任务,落实分工,责任到人;④阶段资料汇总2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9年6月①课题开题,审定方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指导,就课题的意义、目的、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沟通,反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不断研讨教学实践,进一步审查课题方案,修订、完善课题实验方案;正式启动课题研究;②学习研讨,协调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交流思想,明确方向,协调研究;召开课题组扩大会议.请全体教师参加,通报课题研究情况,听取他们的指导,积极采纳他们好的建议,争取更多教师的积极配合;③开展活动,适时调控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交流、“我为温馨课堂献一技”“优秀课件展示”等教学活动,进行交流、研讨,调控试验情况;④学科渗透,示范引领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大赛,或微课展示等活动,进行课题交流、研讨,请有关专家现场指导,矫正研究方向;开设公开课、示范课;⑤积累材料,建立档案及时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注重积累研究材料,建立实验档案;;3总结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2月①利用分析比较法,探讨研究阶段成果,明确不足,弥补缺漏;②全面总结,课题结题,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③编制教学案例集论文集优秀教学设计集等;。
学术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学术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在当今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学术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方式,在国内外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学术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国内学术论文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术论文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学科门类多元化的背景下,各个领域的学者们积极探索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路径,提升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以下是国内学术论文研究现状的几个方面:1. 学术期刊发展学术期刊是学术论文发表的主要渠道之一。
国内学术期刊发展迅速,学术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长足提升。
例如,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一区三中心”计划,提升国内高水平期刊的影响力。
此外,一些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也取得了重要的国际认可和影响。
2. 学术机构的支持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学术论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
研究团队和学者通过科研项目的支持,有利于提升学术论文的研究水平和质量。
此外,一些机构还鼓励学者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国内学术论文与国际接轨。
3. 学术交流与合作国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
各类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会为学者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交流和合作。
此外,国内的学术机构也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学术成果,为国内学术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国外学术论文研究现状在国际范围内,学术论文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国外学术论文研究现状的几个方面:1. 学术出版巨头的垄断国际知名的学术出版巨头如Elsevier、Springer等占据了学术论文出版的主导地位。
这些出版商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发行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高昂的出版费用、评审体系不够公正等。
2. 学术影响力评估体系国外的学术机构和期刊普遍采用影响因子、h指数等指标来评估学术论文的影响力。
这些指标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这些评估指标并不全面,可能无法充分反映论文的真实价值。
3. 学术合作与国际交流国外的学者倡导开展学术合作与国际交流,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和跨国机构合作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现状述评跨入21世纪,随着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种竞争最终表现为创新人材的质量与数量的竞争。
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材,谁就会主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告捷利。
这即是“科教兴国”之所以成为咱们国家大体国策的原因之一。
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为未来培育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材的重任。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或教育理念仍旧带有封建科举教育的印痕。
它不是从多层面、多角度发展性地培育人材;不去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不去发展学生的特长,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个性,学生的任务是死背书本上的知识,以应付考试;以考分这一单一的标准来评估学校、评估学生、评估教师的方式盛行。
这便使得咱们的课堂形成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这种带有注入性、强制性、乃至惩罚性的教学手腕、方式,单调的课堂师生活动形式,封锁的教学环境,僵化、保守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个性的养成与创造空间的拓展。
由此看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表现创新性和实践较强性的课程,对于培育中小学生的创新素质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安在教育中抢占制高点,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咱们假想在全校范围内普遍开展实验研究,探索新时期学校办学的新思路,寻觅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渠道,培育创造型人材,争取在熟悉上取得必然的创新教育经验,找到必然的规律,总结出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途径,同时在实践上取得较显著的成效。
选题意义、价值:1、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发挥探索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终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通过实验,促使教师更新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培育有个性、有风格、有创造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益⼴泛和深⼊,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的接轨,为中⼩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学教育开辟了⼴阔的前景。
陈⾄⽴部长在全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学'校校通'⼯程,努⼒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校校通’⼯程的⽬标是⽤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建制的中⼩学校能够上⽹,使中⼩学师⽣都能共享⽹上资源,提⾼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校通”⼯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学教学带来⾰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如何有效地利⽤⽹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个迫切研究的问题,⽽开展⽹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就是⽹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因此,开展⽹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集进⾏分析,⽹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缺乏系统的研究。
可以说,⽹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
例如,在⽹络环境下如何利⽤⽹络资源进⾏主动学习、利⽤虚拟情境进⾏探究学习、利⽤通讯⼯具进⾏协商学习、利⽤⼯具进⾏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的普及,⽹络教学已成为⼀种重要的教学⼿段和教学场所。
然⽽,与传统教学相⽐,⽹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绩效考核的研究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开始,随着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PR)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活动的风起云涌,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欧美先进企业的重视,绩效考核的观念和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偏重财务目标的达成,扩大为整体经营成效的提升。
在绩效考核方法上,对个人考核大都采用目标管理法和360 度考评法,对组织考核大都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和平衡记分卡法(BSC)[l]。
国外一些学者关于绩效考核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1990 年,Campbell 等人把绩效分为8 个独立的成分:工作特定的任务熟练程度;工作非特定的任务熟练程度;书面与口头交流的任务熟练程度;努力;遵守纪律;为团体和同事提供便利;监督与领导;管理[2]。
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1992)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的概念。
通过对企业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客户和成长四个层面的绩效考核,将抽象的战略有效的转化为具体的员工行动[3][4]。
Borman和Motowidlo(1993)在总结前人及自己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关系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的概念。
他们把任务绩效看作是组织所规定的行为,是与特定工作中核心的技术活动有关的所有行为;关系绩效则是自发的行为、组织公民性、亲组织行为、组织奉献精神或与特定任务无关的所有行为,涉及到职责范围外自愿从事有利于组织或他人的活动[5]。
Nickols等人(1997)认为要废止绩效评估而进行绩效管理,从绩效评估到绩效管理有赖于以下四个原则:第一,必须设定目标,目标必须为管理者和员工双方所认同;第二,测量员工是否成功达到目标的尺度必须被清晰表述出来;第三,目标本身应该是灵活的,应该足够反映经济和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第四,员工应该把管理者不仅当作评价者,而应该当作是指导者,帮助他们达到成功[6]。
课外阅读兴趣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课外阅读兴趣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一、引言对于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是一种开阔眼界、提升个人素质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就课外阅读兴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进行评述。
二、课外阅读兴趣的国内研究现状1. 课外阅读兴趣的概念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并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国内学者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定义多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性定义、情感性定义和行为性定义等。
2. 国内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学者们可以分析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的态度、影响因素以及对个体学习成绩的影响等。
3. 国内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结论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课外阅读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阅读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
同时,学生的阅读动机、家长的支持和学校的鼓励等因素也对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课外阅读兴趣的国外研究现状1. 国外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热点在国外,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阅读动机、阅读选择和阅读环境等方面。
国外学者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与课外阅读兴趣相关的重要理论。
2. 国外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方法国外学者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纵向追踪和文献综述等。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者们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行为变化的规律。
3. 国外学者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结论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动机、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家庭和学校对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价1.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学者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一直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而国外学者则更加注重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动机和环境的研究。
实践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 国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美国:美国高校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高校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校企合作:美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紧密,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②项目驱动:美国高校实践教学以项目为导向,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多元化评价:美国高校实践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
(2)英国:英国高校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英国高校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实习制度:英国高校普遍实行实习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
②实践教学课程:英国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涵盖各学科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实践教学评价:英国高校实践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实践成果,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2. 国内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实践教学理念: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践教学体系: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等环节。
(3)实践教学课程: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实践教学评价: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评价逐渐从单一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注重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综合素质。
三、国内外实践教学发展趋势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都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
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
(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
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
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
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
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方式来打破对有形、固定资产抵押严格限定的授信条件,克服了单一农户贷款抵押物不足的难题,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整个产业链的融资成本,有助于龙头企业避免产业链断裂风险,提高了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于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更加清晰地了解农业产业链融资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产业链中各主体间的交易关系来设计贷款产品、设计利率水平、监督客户和管理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