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语文16-20课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20课第 4 单元第23 课时主备人:周川______执教人:审核人:教学内容: 16 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和赏析能力。
3.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写景抒情散文。
1.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文中多侧面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感受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
2、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难点:1、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具、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一、知美—明确目标,自学释疑,自主学习生活经验导入研习课文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检验预习情况强化字词学习,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作者是一位女作家,文革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6-20课教案 修正案

钟山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表
钟山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73课时)
钟山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 74 课时)
钟山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75课时)
钟山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76课时)
钟山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77课时)
钟山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78课时)
钟山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79课时)
钟山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80课时)。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16 教案

16一分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丁零零、哈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品味描写元元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元元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丁零零、哈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一分钟,只不过是秒表转了一圈,是时间长河中短短的一瞬,可是如果你做事时迟了一分钟,就会错过很多机会,失去更多的时间。
有一个小朋友,因为起床晚了那么短短的一分钟,结果造成了大问题。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闹钟”“叹气”“汽车”“已经”“迟到”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洗、背、叹、坐”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钟、已、经”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钟(闹钟)——种(种子)——冲(冲动)已(已经)——己(自己)——巳(巳时)经(经过)——轻(轻松)——径(小径)(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钟”左边稍窄,注意右边的“中”要摆正。
“元”上面两横稍斜。
“洗”左窄右宽,右边上面的撇要写短一些。
“共”上部横、竖的长短高低错落有致。
“已”竖弯钩是点睛之笔,应写得刚劲有力。
“经”左窄右宽,右上部分长点不出头。
“坐”“人”捺变点,注意左右布局匀称。
易错提示:“元”撇不要出头,不要写成“无”。
“洗”左部是“氵”,不要写成“冼”。
“共”只有两横,不要多写横。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教案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能力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1、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激发出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看动画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片,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不仅专心欣赏课本上的故事情节,而且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动画片,生动有趣,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白兔在路上遇到了谁?【设计意图】边看边思考,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2.再读课文,思考:小白兔和三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让孩子们对课文认识得更深刻,而且老师布置的问题循序渐进,有递进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指名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名分段朗读,避免了大面积的唱读现象,如果一开始就全班齐读,那孩子们的朗读水平肯定得不到提高。
指名读,可以让孩子欣赏完同学的朗读后,再进行点评。
一年级语文16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16课教案知识是海洋,背上包袱游泳只能越游越沉,轻装上阵才能游得畅快自由。
不要沉醉于别人的称赞当中,只有不停地充实自己,才能到达人生更高境域。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一年级语文16课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一年级语文16课教案1教学目标:1、区分“停”“亭”。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所描画的风景,体会诗人对秋天的歌颂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知道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聆听了《春晓》鸟儿清新的叫声,感受了《夏日》里唯有蜻蜓飞的宁静美景,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另一个生气蓬勃的季节——秋天。
请你看一组图片:出示枫叶、枫树、枫林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如烁彩霞,他被这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了一首好听的诗,你想读读吗?请你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读。
3、出示画面,师说意境:诗人在深秋的一个午后出游,他来到了林木萧条的山前,看见用石头铺成的小路曲折折曲,远远伸向山头,那山上白云围绕的地方,模模糊糊看见几户人家,诗人由于流连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他情不自禁地挥毫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你听:师配乐范读课文。
4、请你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感悟诗意,读中体会诗情。
请你读前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1)远上寒山石径斜板:寒山石径学习“径”字。
请同学说说哪个字是小路的意思?从“寒”中你知道了什么?(深秋季节)(2)白云生处有人家板:白云人家白云漂浮的地方有人家说明山很高师引读:究竟是深秋时节啊,的确有些寒意了,诗人远远望去,不仅感叹到:“远上.....白云.....”请你结合图画把这两句诗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16-20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16-20课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
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揭题:(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哪些字?(指名说说)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
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4、巩固字词(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三、写字指导:“生、里、果”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3、学习1-2自然段(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第四单元16--20课

16 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1、本节课生难字词比较多,需识记,作者需要详细的了解。
2、让学生掌握三个场景以及侧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沈从文从遥远的湘西走来,他的《边城》、《长河》、《萧萧》像一块块的冰清玉洁的翡翠,带着中国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自然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沈从文想通往一座乡土古寨的桥梁,来展现湖南四川贵州交界的偏远地带的民俗风情。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自主学习1.表情朗读,要求读音正确,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2.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3. 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和其它途径听到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哪些特色?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你所欣赏的文章中的语段。
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注意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交流探讨:反馈评价:2.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要点提示:①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1.进一步阅读云南对歌的三个场面,分别把握三个场面对歌的不同特点以及作者写作的不同手法。
要点提示:内容特点写作手法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重点写唱歌人(以人衬景)山野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重点写唱歌的环境(以环境衬人)山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
云南民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重点写唱歌的场面(点面结合)3. 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和其它途径听到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哪些特色?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是那里的灵山异水赋予他们美的歌喉,美的情趣。
作者借写云南的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一分钟人教部编版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 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反馈,不断改 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课堂游戏
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和掌握知识点。
04
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
导入环节设计
01
总结回顾
复习上一课学过的生字、词语,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为新课的
导入做铺垫。
02 03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关于“一分钟”的小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人 物在做什么,并提问:“视频中的人用一分钟做了什么事情?”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80%
情境表演
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情境, 如“早上起床、洗脸、刷牙、上 学”等,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和记忆。
总结评价环节设计
回顾总结
回顾本课学过的生字、词语和 重点内容,让学生再次巩固所 学知识。
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观察和互动等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 况。
阅读相关文章
学生需要阅读与本课主题 相关的文章,以拓展知识 面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作业完成时间安排
02
01
03
抄写生字
建议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节省课后时间。
背诵课文
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每天花10-20分钟时间进行背 诵。
阅读相关文章
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每天花15-25分钟时间进行阅 读。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揭示课题
通过问题导入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分钟》, 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用一分钟做了什么事情。”
新课讲授环节设计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感基 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文16-20

课文1、画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三、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而古诗的教学,可将学生领入诗的情境中。
“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这是我对本课采用的教法。
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四、课前准备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3、六对反义词做成的头饰。
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
(出示挂图)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二、学习古诗1、谈话: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2、熟读诗句A、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C、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D、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E、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3、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A、小朋友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对诗句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为什么“近听水无声”?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在?……)B、小朋友的问题,我们看看黑板上的画就都能找到答案了。
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浪花》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浪花》原文及教案一会儿,浪花又笑着跑来了。
这次,她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看懂图意,围绕着“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金色的沙滩上和一个小姑娘一同与浪花嬉戏,你们想去吗?(想)好,先闭上眼睛,听到声音再睁开,好吗?(动画出示课文插图)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海浪声,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4、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
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
题目是《浪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认识”浪”字,说说识记的方法。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语气。
4、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读两遍,要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比如:一会儿……5、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四、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段,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二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20课《咕咚》。
本课是一篇小品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鸭子从孵化到下水的全过程,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全文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读本课生字词。
(2)学习了解本文课文的大致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口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教学,让学生读懂文章,明白文章的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言朗读能力。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子。
2.难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动物孵化的过程进行观察,快速召集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动物,如鸟、金鱼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并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逐字逐句读清楚。
3.感知课文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提问学生课文中的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读课文让学生闭目,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味课文中的情感。
5.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如:小鸭子在孵化前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小鸭子和妈妈是怎样在一起的?6.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鸟、鱼等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聪明的小白兔(二)》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聪明的小白兔(二)》原文及教案【本节导读】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网络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聪明的小白兔(二)》原文及教案),希望让您以后工作、学习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帮助到您。
【原文】冬天的一个早晨,兔兄弟一块儿在山坡上做游戏。
忽然,鸟儿们乱飞起来,对兔兄弟大喊:“不好了,老鹰来了,快藏起来!”小灰兔慌了:“这儿没有洞,往哪儿藏啊?”小白兔告诉小灰兔:“你藏到乱石堆里!”小灰兔忙问:“哥哥,你怎么办呢?”“你快藏吧,别管我。
”小白兔说完,往湖边的雪地里跑去。
老鹰飞来了,他在天上瞧了又瞧,什么也没发现。
绕了几个圈子,就飞走了。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兔、冬、早、块”等10个生字,会写“飞、老、鸟、早”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小白兔机智沉着、关心别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聊天引入课题1、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都玩过些什么游戏?(学生汇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怎么玩?谁来说说老鹰的样子?表演一下可以吗?课件出示老鹰让学生观察。
2、谁见过兔子?喜欢吗?3、引入课题:有一天,可爱的兔兄弟与凶猛的老鹰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事吗?等会儿,我们学课文便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听故事(放录音):注意听准每个字音,想想兔兄弟和老鹰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听后学生汇报,听懂多少说多少)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圈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
3、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拼拼音,查字表,问同学、问老师……),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4、同桌互相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就教教他,也可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5、脱离具体语言环境识字:①点击课件认读生字;②做与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③开火车领读生字;④全班齐读生字。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天地十六》教学设计

03
总结词:角色扮演
04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结词:阅读推荐
详细描述: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总结词:激发兴趣
总结词:复习旧知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故事或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详细描述: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与本课相关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01
总结词:小组讨论
02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课文中的某个话题展开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兴趣。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激活学生的前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策略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填空、选择、造句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指导学生练习
根据学生的练习和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反馈与调整
传统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线教学手段
教学资源与拓展
用于辅助学习拼音的辅助材料,帮助巩固拼音字母的记忆。
《汉语拼音字母表》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选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16、17、18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课题
16.小松鼠找花生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
学
重
难
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具
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请同学们伸出右手与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并说出笔画名称。(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8、出示带有苹果形状的生词卡片
学生叫出它们的名字并会用部分词语说句子,最后把卡片当作礼物送给回答好的学生。
五、当堂训练:
A、写字。
1、“今”字笔顺:,共()笔,第三笔是(),我能给“今”组词()()。
2、“正”字笔顺:,共()笔,第三笔是(),我能给“正”组词()()。
3、“雨”字笔顺:,共()笔,第四笔是(),我能给“雨”组词()()。
4、“两”字笔顺:,共()笔,第五笔是(),我能给“两”组词()()。
B、熟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在正确答案后打对号。
1、妈妈是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是()不是()
因为妈妈心中想着()(谁?)
2、你认为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C夸一夸妈妈和小云。
D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如果你能把今天的表现告诉妈妈,妈妈一定比你还高兴呢,因为妈妈最爱我们了。在小云妈妈的影响下小云懂得关心妈妈,用洁生日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那么,你用什么发誓表达对妈妈的爱?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一分钟》人教(部编版)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认识“钟、元”等13个生字,会写“也、洗”等9个 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闹钟响了代表什么 ”。
结合生活经验,明白“要是早睡一分钟,就能多睡 多久;多睡一分钟,就能多读多少书……”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归纳小结
总结课文内容
布置作业与预习
对本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 重点、难点内容。
布置相关作业,并引导学生预习下一 课的内容。
回顾学习过程
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反思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05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布置学生抄写本课出现的生字新 词,加深对字形的记忆,理解词
本次教学中,我成功地引导学生 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相关的 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在本次教学中,仍有一些内容可 能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需要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 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更 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0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但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有些方法可能不太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改进。
03
学生参与度如何
在本次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积极参与。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
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遇到 问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6:一分钟》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6:一分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课文内容并能够复述。
2.能够唱出课文中的歌谣。
3.能够观察图片并进行简单描述。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听懂课文内容。
2.带领学生唱歌谣并了解歌谣的内容。
3.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描述。
三、教学难点
1.进行故事的复述。
2.歌谣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课文16:一分钟》。
2.课文相关图片。
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4.彩色笔或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使用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儿歌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内容
1.谈论时间: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比如一分钟是多长时间。
2.听课文《一分钟》并进行故事复述。
3.听歌谣《一分钟》,带领学生一起唱。
3. 拓展延伸
•让学生观察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进行简单描述。
4. 练习巩固
•让学生小组合作,模仿课文内容创作小故事。
•带领学生巩固歌谣内容,进行多次反复唱。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包括:《一分钟》、时间概念、歌谣内容。
七、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针对时间概念、课文内容、歌谣进行总结。
八、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中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内容,包括时间概念的练习和课文内容的复述。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课文16:一分钟》教案设计,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教学案16-20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教学案16-20课16《孤独之旅》学习目标: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主预习案】1、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
后留校任教。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2、给加点字注音:轩( ) 嬉闹( ) 凹地( ) 雍( ) 掺杂( )胆怯( ) 撅( ) 给予( ) 觅食( ) 撩逗( )3、解释下列词语:厚实:嬉闹:撩逗:茫然:乖巧:驱除:一落千丈:歇斯底里:4、自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家道中落,__ 随父放鸭(开端)→撑船赶鸭,初到__ (发展)→芦苇荡中____ ,经受考验(高潮)→与___ 共成长(结局)5、收集整理有关“磨难”的名人名言,并选择其中的一二则作简短的点评。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都希望有幸福和快乐的生活,可是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有阳光,也会有风雨,有鲜花,也会有荆棘。
当孤独成为人生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感受孤独1、读一读: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在()的环境中经受(),逐渐()、()的故事2、议一议:谈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讨论:课文告诉我们:3、想一想:杜小康走过孤独的旅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品味孤独1、体验心灵孤独。
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16课

2、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
3、读好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1、找出第一自然段的句子:“大树旁边的地里……鲜艳。”
2、举例(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3、理解这句话“格外”、“鲜艳”的含义本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按照自然段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体会,格外”、“鲜艳”的含义。在说说、读读中进行充分体验。介绍它。(板书:小松鼠)
3、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松鼠一块去找花生果。(板书:找)
4、真棒!下面大家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吧!齐读课题。
5、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梳理归纳)
6、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的不好的字词进行巩固练习。认真读生字词,自己掌握的不熟练的,借此机会多读几遍。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入本节课内容。
1、小松鼠自从花生开花以来,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天天等天天盼,可这时却没发现一个花生果,他心里会感到怎么样?
2、谁来读一读?
3、是谁摘走了花生啊?请大家在小组里帮小松鼠想一想。
4、协助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5、花生到底哪里去了?还是让我们的小花生自己说说吧。(多媒体:花生生长过程)
1、“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2、读出疑问语气。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4、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5、观看花生生长的过程,找出答案。
小组之间要求进行充分的讨论,并且对花生到底到哪里去了能够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
(二)看图自读课文
要求: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请学生分别读8个自然段,请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错了哪些
词语?
2、说一说,哪些字你不认识?
3、你能通过145页的生字表认识他们吗?(四人小组学习生字)
4、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识字。
(随生字“孩”,认识偏旁“孑”。
10个生字中,“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认记。
注意区别“往、住”两个字。
其他的字可多读读,记个整体印象,随着阅读实践再逐步明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