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中华少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题思想。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领会课文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实际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中华少年》。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齐声朗读课文《中华少年》。
(2)简介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勾画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朗读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4.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中华少年》。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篇关于祖国的短文。
3. 收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诗词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爱国主义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的画面,发挥想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表达。
2. 如何通过朗读和背诵,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中华少年》的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一些我国的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等,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引入本课《中华少年》。
2. 学习诗歌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3. 理解诗歌1. 让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通过诗歌描绘的画面,发挥想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体会情感1. 让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 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
5. 朗读与背诵1. 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合作探讨和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运用能力。
3. 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享,评价学生对爱国情感的激发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中华少年的豪情壮志。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诗歌《中华少年》的原文及译文。
(2)生字词表。
(3)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诗歌内容。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简要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2)全班交流: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5. 课堂实践(1)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2)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 运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练笔。
3. 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_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情分析:本诗一是首朗诵诗,适合于分角色表演朗诵,课前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读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可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也可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还可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
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全诗,自然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教学重难点:1、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2、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唱歌《中国少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最爱喝的水永远是黄河水,最爱写的字永远是方块字,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是中国娃,让我们一起唱起那首熟悉的旋律——中国少年!三、_导入新课。
是呀,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作为中国少年的我们更应该男儿当自强,让我们带着这份骄傲与自豪一起走进李少白的诗歌——中华少年(板书)四、作者简介李少白,笔名少白,唐太宗第四十七世孙,当代书画家,诗人,学者,艺术评论家,中国水墨书法的代表人物,中国新水墨画派的创始人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蝌蚪会唱歌》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华少年”和“中华巨龙”的含义;鼓励学生积累并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句、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诵课文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难点: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的录音带,并配以中国大好河山的图片。
听完歌曲后,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出课题——《中华少年》。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4.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5.回顾刚才的阅读,提出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让学生互相评价。
2.小组交流:通过阅读这首诗,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你对中华少年有什么看法?3.教师小结。
四、品读课文,感受诗情1.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了解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诵诗歌,并互相评价。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让学生互相评价。
4.小组交流:通过阅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你对这首诗中的哪些句子有深刻的印象?为什么?5.教师小结。
五、诵读课文,激发爱国情怀1.引导学生以充分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3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3篇《中华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朗读和默写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朗读。
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中华少年》的课件或黑板。
2. 准备诗歌的背景音乐(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中华少年》。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教师进行讲解,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朗读和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培养朗读技能。
(2)教师选取优秀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5. 布置作业(1)抄写诗歌《中华少年》。
(2)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和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探究,自主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简单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中华少年》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难点句子,确保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理解诗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查找资料、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2.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3.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2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小结本课时内容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2.研讨课文2.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情感3.1学生谈谈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3.2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4.课堂小结4.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5.作业布置5.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5.2家长签字确认。
第三课时1.作业反馈1.1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1.2学生分享作业中的亮点和不足。
2.课堂讨论2.1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3.拓展活动3.1学生进行课文改编、绘画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意。
3.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最新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篇一一、谈话导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我们的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就让我们自豪地说:“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自由诵读,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解疑。
(师重点指导理解字词)四、角色朗读,了解内容1、分节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逐步了解主要内容。
4、说说:通过朗读诗歌,你从中感受到中华少年怎样的情怀。
(引导学生从第1—5小节中体会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从第6—8小节中体会到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5、结合体会,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指名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比赛读。
)五、品析交流,畅谈感受1、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朗读后的体会。
2、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明喜欢的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或真实的想法等。
)3、教师重点引导品析以下诗句:1)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2—4小节的概括。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
2)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四个排比句和上面的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其爱国心、自豪情自然流露出来。
4、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的、最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华母亲的。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中华少年》的文本。
3. 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诗歌《中华少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诗歌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5. 朗读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其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6. 背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抄写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中华少年》的读后感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拓展学习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华少年》的主题和情感,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其他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诗歌、文章等。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少年》这篇课文,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中华少年》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中国少年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成长的情景,展现了中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或个别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中华少年》课文文本,及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资料。
6.2 物品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复印纸等教学用品。
6.3 教学环境布置教室,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第七章:课时安排7.1 总课时本教案共计4课时。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中华少年》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寓意和表达的主题。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中华少年》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分组合作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和指导。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中华少年》的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第三章:课堂活动与练习3.1 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2 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的中华少年的作文。
选择一篇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作文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5.2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扩展知识面。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或比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课文《中华少年》的原文。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材料。
6.2 教学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和卡片。
作文评分的标准和范例。
第七章: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7.1 教学安排每个章节课文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
课堂讨论和练习的时间安排。
7.2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和作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和课堂活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中华少年》。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3. 学习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4.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与课文相关的小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想象与联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中华少年的英勇形象。
6.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教学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10.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对中华少年的赞美之情。
(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对中华少年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诗歌《中华少年》。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中华少年》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2)教师总结,强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华少年》的主题思想及教育意义。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熟读并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2)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中华少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华少年》的基本内容,了解其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和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中华少年》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中华少年》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将课文中的内容和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2.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中华少年》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讨论其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4.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和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评价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华少年》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中华少年》。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2.2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对中华少年的赞美和期许。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华少年的形象,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传达。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4 写作与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思考程度。
4.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准确性。
4.3 写作与表达: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注意内容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展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华少年》。
5.2 辅助材料: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第六章:教学扩展6.1 相关诗歌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中华少年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诗歌,如《沁园春·雪》、《我的中国心》等,扩大阅读范围。
6.2 文化知识:介绍一些关于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如中华少年的传统形象、诗词的起源和发展等,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自豪感。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中华少年》的主题和内容。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来分析和理解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中华少年》是一首描述中华少年英勇奋斗、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诗歌。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华少年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品质。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中华少年》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课文主题的关注。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中华少年》,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3 词语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学生通过举例和练习来巩固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
第四章:写作练习4.1 写作任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短文。
4.2 写作指导: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组织思路和表达清晰。
4.3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指导和示例,进行写作练习。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5.2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文阅读理解练习。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预习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
6.2 评估方法:课堂提问和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学生写作练习的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教学延伸7.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中华少年英雄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创造性的思考。
7.2 活动指导:教师提供活动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准备和展示自己的故事。
第八章:家长沟通与反馈8.1 家长沟通:8.2 家长反馈:教师鼓励家长提供反馈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2024年语文课文《中华少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华少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复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中华少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中华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学期的学习充满期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中华少年》,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中华文化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中华少年》。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语言表达练习和心得体会等。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中华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小结。
《中华少年》教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中华少年》教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华少年》教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导入二、交流资料资料举例:“枫桥的钟声”:(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漠的孤烟”:《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这一民俗,由来已久。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然后再抄写一遍)翱翔、莽莽、昆仑、水浒、女娲、大禹、萦绕、蹒跚、敖包、铭记、焊接、璀璨、芦笙、唢呐、竞相。
多音字:刚毅(jìn jìng)、哈达(hā hǎ)⑵理解词义:翱翔:莽莽:萦绕:蹒跚:强悍:噩梦:璀璨: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1、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读懂了:想到了:点播提示:1/2节介绍了祖国锦绣山川是我们的家园。
“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 喻指热烈顽强。
这里都暗指中华的少年3、4节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文化。
5“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这里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遭法租界巡捕房骚扰,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举行。
这次会议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6、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7、8对中华少年的祝愿和赞叹。
“五十六朵鲜花”这指。
“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们的殷切期望。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
六年级语文教案《中华少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华少年的历史背景。
2.2运用想象、表演等手段,感受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2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感受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理解中华少年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对中华少年的了解和认识。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4.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二课时1.深入理解课文1.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中华少年的形象。
1.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表演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的场景和情感。
2.课堂活动2.1分组讨论:中华少年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3.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作业布置4.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华少年的短文。
4.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第三课时1.课堂检测1.1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1.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课堂小结2.2学生表示自己将如何以中华少年的标准要求自己。
3.课后作业3.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关于中华少年的画。
3.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
命感。
(2)根据课文,写出泉水的流经经程:石缝流进 (山腰的水池) 流过 (山间的平地)
流到 (山坡的果园里) 穿过 (山谷)DD 山下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
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
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
──红高粱”。
自由说说:
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⑵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
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三、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
演朗读。
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
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华少年》教案(二)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
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里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
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⑨非洲之父史怀哲曾说:“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
然是有缺陷的。
”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富人,解决温饱而已,但是我同样对穷苦的处境感到
酸楚,对此曾有过切肤之痛。
从儿时起,我就有大侠梦,幻想自己可以飞檐走壁,做个佐
罗式的英雄,出没在月光下,消失在晨曦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后患无穷(刘备) 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初出茅庐(诸葛亮) 集思广益(诸葛亮) 鞠躬尽瘁(诸葛亮)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例如幻灯片:图片为有代表性的祖国风光,如雪山、台湾岛、草原、黄土高原、黄河、赛龙舟、中秋夜色等,音乐可选《长江之歌》《春天的故事》等。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
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配乐《长江之歌》。
图片举例。
她不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孩子树立和实现远大理想。
(大概意思答对即可)
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片,富有激情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诱发
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与其科学泰斗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钱老平凡中的伟大;表达了人们对钱老的崇
敬以及对他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无限哀思;表现了钱老不求闻达、淡泊处世的高贵品质。
二、交流资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资料举例:
“枫桥的钟声”:(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漠的孤烟”:《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在
这一天的重要活动,就是赛龙舟,这一民俗,由来已久。
相传战国楚三闾大夫屈原眼看祖
国灭亡而报国无门,自投汩罗江而亡。
当地居民为防止水中鱼类咬坏屈原尸体而在江中遍
撒鱼食,划舟保护,后有神鱼将屈原尸体驮至他的故乡秭归。
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划
舟来怀念屈原,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
如今,端阳龙舟竞渡已形成为群众性的水上体育运动。
哈达:哈达是藏族最珍贵的礼品。
据传说,黄教祖师宗喀巴时代已经在西藏高原形成
了互赠哈达、表示敬意的习俗。
另有一种民间传说,声称菩萨的佛光,天上的祥云,都是
幸福无疆、吉祥如意的征兆。
于是,下界百姓,争相模仿,互赠哈达,以取吉利。
哈达是
一种工艺水平很高的编织品,有白麻织的,也有茧丝织的,长度二米、三米不等。
哈达的
颜色有四种:红、黄、蓝、白。
上面编织着莲花、宝盖等宗教的八宝纹图。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早在西汉初已出现。
芦笙大小不一,管的数目也不尽相同,从单管、双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较常用的是
六管芦笙。
六管芦笙的构造,是用六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制的笙斗;每管
的根部各装一个铜质簧片;管的下端各开一个小孔,吹奏时手指按孔发音。
芦笙多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
经过多次改革,先后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芦
笙出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的查找资料、积累资料的能力。
把课堂交给学生。
能说多少
是多少,要试着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⑴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
翱翔、莽莽、昆仑、水浒、女娲、大禹、萦绕、蹒跚、敖包、铭记、焊接、璀璨、芦笙、唢呐、竞相。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ìn jìng)、哈达(hā hǎ)
⑵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
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本的东西,必须掌握。
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
这样处理,一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节约了课堂时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