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合集下载

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财政局关于实施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

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财政局关于实施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

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财政局关于实施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2.02.23•【字号】武教职成〔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财政局关于实施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武教职成〔2022〕1号各区教育局、财政局,市属中等职业学校:为深入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决定实施市级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优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要基础,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落实《湖北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结合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引导学校更加专注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激发活力、树立标杆、提高质量,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达到“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办学标准,重点支持30所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60个优质专业(群)建设。

切实发挥优秀学校、优质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高。

(二)重点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双优计划”各方面全过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发布2022年度湖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发布2022年度湖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发布2022年度湖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21.07.07•【字号】鄂交发〔2021〕134号•【施行日期】2021.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发布2022年度湖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为做好2022年度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依据《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鄂交科教〔2011〕275号),经研究制定了《2022年度湖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现印发你们,请按照要求组织开展2022年度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申报工作。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2021年7月7日2022年度湖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为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22年度湖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增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的针对性,发挥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对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依据《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结合交通运输科技项目需求征集情况,制定本指南。

一、主要研发方向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统揽,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目标任务为牵引,以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国湖北试点建设为主线,以解决我省交通运输建设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为重点,围绕2021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的“抓项目建设,补短板;抓四好农村路,惠民生;抓多式联运,降成本;抓新基建,提质效;抓改革创新,促活力;抓党的建设,明方向”六项重点工作任务开展创新研究,着力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为“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支持领域2022年度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应用基础研究、交通运输建设养护研究、软科学研究、信息化技术研究、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七个方面的内容。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1.19•【字号】武政[2005]6号•【施行日期】2005.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武政[2005]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武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二00五年一月十九日武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保证质量,提高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市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教育附加费、城市维护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按规定使用其他财政性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政府投资可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主要用于以下领域的项目:(一)城市公共安全设施;(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设施;(三)市本级政权基础设施;(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水利、农业、林业、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项目。

上述投资项目中,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

工业、建设、交通、规划(国土资源)、环保、水务、科技、教育、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按各自职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

财政、审计、监察及其他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2018-项目实施匹配资金筹措的证明材料;-word范文 (13页)

2018-项目实施匹配资金筹措的证明材料;-word范文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项目实施匹配资金筹措的证明材料;篇一:县域经济发展专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提纲湖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县域经济发展专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提纲一、项目的背景与意义简述提出本项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意义。

二、现有工作基础、条件和优势说明本项目已开展的前期工作,项目实施在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方面具备的条件和优势,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条件。

三、项目实施内容与预期目标简述项目的实施内容、实施方案、组织方式、管理措施、预期目标等。

四、进度安排与年度计划内容分年度列出项目实施进度、年度主要工作内容和主要目标。

五、经费预算来源、使用计划简述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渠道,根据项目进度和筹资方式,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七、有关附件如前期科研成果的证明材料、关联行动的证明材料、其它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中试或产业化项目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以及相关的其它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篇二:政府项目申报规划政府项目申报规划项目一项目名称:3551光谷人才计划归口单位:东湖区人才办申请时间:12月资助金额:入选者可获得不少于100万元的奖励,享受武汉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申报领域: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及金融,管理领域从事创新创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申报条件:1、申报人应在海内外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有海内外成功创业经验或曾任国际知名企业中高层技术、金融、财务、管理职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申报单位一次只申请一个已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创业人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市场潜力并可进行产业化生产,为申报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不低于30%)申报企业应成立5年以内且未入选过。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7.23•【字号】武政办〔2021〕75号•【施行日期】2021.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7月23日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要求,为推动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农创中心)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科技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和农业新兴业态。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武汉农创中心建设,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解决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问题,引领带动华中地区及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的“武汉样板”,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五个中心”作出贡献。

(二)目标定位。

以建设立足武汉、带动全省、辐射华中、联动全国、面向世界的农创中心为目标,促进资源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推动实现科技与产业、企业、技术、人才、科技(即上中下游)等要素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科研中心、转化中心、研发中心、人才中心、企业中心为一体的“五大中心”,形成区域性“农业硅谷”和经济增长极。

分阶段目标如下:二、空间布局按照“中心提升、资源整合,极点带动、辐射周边”的空间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合理错位分工,引导资源集聚,着力构建武汉农创中心“一核两翼一芯两园多基地”总体空间架构,形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示范”全产业服务链。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10•【字号】武政〔2022〕17号•【施行日期】2022.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武政〔2022〕1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5月10日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为优化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基础(一)卫生资源1.机构。

“十三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计6446个,其中医院36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95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0个、其他卫生机构56个。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较2015年底增加74.45%,其中三级医院数增加34.78%。

2.床位。

“十三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共计93834张,其中医院81228张。

每千人口床位数7.61张,其中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6.59张。

床位总数较2015年底增加16.24%,其中医院床位数增加20.25%。

3.人员。

“十三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总数共计14.2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52万人。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9万人、注册护士5.73万人。

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40人、注册护士4.65人。

卫生技术人员较2015年底增加25.49%,执业(助理)医师增加36.93%,注册护士增加26.77%。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因及对策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因及对策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因及对策研究进展程琦,兰倩,赵金星,刘畅,曹元成*(江汉大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56)摘要:综述了高安全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

主要从电解质和电极的高温稳定性方面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热不稳定性产生原因及其机制,阐明了现有商用锂离子电池体系在高温时的不足,提出开发高温电解质、正负极修饰以及外部电池管理等来设计高安全型锂离子电池。

对开发安全型锂电池的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热稳定;安全性;阻燃添加剂;固态电解质中图分类号:TQ1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143(2018)01-0011-06DOI :10.16389/42-1737/n.2018.01.002Research Progress of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rmal Runaway of Lithium Ion BatteryCHEN Qi ,LAN Qian ,ZHAO Jinxing ,LIU Chang ,CAO Yuancheng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Chemic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lexible Display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Co-Innovation Centre of Hubei Province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recen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high safety lithium ion batteri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writ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reasons and mechanism of lithium ion battery′sthermal inst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electrode and electrolyte.The de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commercial lithium ion battery system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explained.Thedevelop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electrolyt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modification and external battery management were proposed to design a high security lithium ion battery.Finally ,the writerdiscusse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safety lithium ion battery.Key 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thermal stability ;security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 ;solid electrolyte0引言锂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高性能、大功率、绿环境等诸多优势,成为一种新型能源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3C 数码产品、移动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等领域。

武建【2005】133号 武汉市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武建【2005】133号 武汉市政府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第十五条 未按本办法进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审批的建设项目,建设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施工图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及竣工验收等手续。市建委对建设项目实行公示制度,并对未经审批而开工建设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 报送单位应对送审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设计单位应对提交的设计文件负终身质量责任。
第四条 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 为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般只审批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下,或者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但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并不复杂的建设项目,可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用施工图纸代替初步设计图纸进行初步设计报批。
第七条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审查内容有:
(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 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是否合理;
(三) 投资估算是否完整准确; (四) 建设资金是否能落实;
(五) 投资效益是否符合相关行业要求。
第八条 报送单位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附送以下文件:
(一)申请书; (二)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 (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项目建设规模、标准及主要建设内容是否合理;
(三)投资估算是否完整准确;
(四)建设资金是否落实;
(五)投资效益是否符合相关行业要求;
(六)环境保护的可行性;
(七)建设工期安排、项目组织是否合理。
第十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报送单位应组织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报送单位报送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工程概算等,同时应附送以下文件:

武汉市建委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府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武汉市建委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府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武汉市建委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府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3.25•【字号】武建[2008]43号•【施行日期】2008.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武汉市建委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府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武建〔2008〕43号)各有关单位:现将《武汉市政府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您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武汉市政府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规范政府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市政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提高我市市政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健全投资决策机制,依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后评价,是指项目竣工验收或投入使用后一段时间,运用科学、系统、规范的评价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投入运行后的实际效果,投资产生的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部分或综合评价。

其目的在于提高投资管理和决策水平,保证投资效益,为合理利用资金,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实施后评价的项目应从下列范围中选定,具体由市建委在每年城建计划中予以明确。

(一)总投资在2亿元以上,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重大或重点项目;(二)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或对投资决策有重要借鉴的项目;(三)政府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的项目或项目的某些方面。

第四条市建委负责市政项目后评价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所需要的经费从城建计划前期工作费用中列支。

第五条市建委应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咨询机构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

咨询机构应遵循"客观、独立、科学、实用"的原则开展后评价工作,并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后评价方案,包括工作步骤、程序、方法、指标体系和现场调研方式、测试方法等内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提交完整的项目后评价报告。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方向)(领域代码:S430123)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定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考虑我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等学科方向,各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均应有所不同,为此,我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拟按照“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两个方向进行分领域、分类型培养,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交通运输工程技术实际问题。

3.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备基本的听、读、写的能力。

二、培养方向2、道路与铁道工程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1.学制、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实行学习年限2~2.5年的弹性学制,本科非本专业的学生辅修大学本科课程可适当增加学习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学习分为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课程学习包括必修、选修和专业综合课程,其中第1学期为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专业综合课程在第2、3学期分散安排;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等,安排在第2~4学期进行。

2.学分要求:实行学分制,毕业获得总学分数不少于2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6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8学分。

湖北大学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大学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大学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一、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1.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出高分子材料产品功能设计的新概念,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相关行业领域之中。

2.承担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学士等的培养工作。

3.开展重点实验室开放性研究课题的申报、组织、落实和实施工作。

4.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合作。

5.组织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活动。

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卓仁禧院士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副主任委员程时远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湖北大学委员于键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清华大学委员顾宜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四川大学委员王源升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海军工程大学委员曾繁涤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华中科技大学委员王世敏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湖北大学委员黄世强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湖北大学委员陈祖兴教授博导高分子材料湖北大学三、学术带头人∙武利民:男,湖北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导,博士。

主要从事聚合物乳液研究。

∙徐祖顺:男,湖北大学特聘(二岗)教授,博导,博士。

湖北省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聚合物乳液研究。

∙黄世强:男,教授,博导。

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科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聚合物乳液研究。

∙张洪涛:男,研究员。

主要从事聚合物乳液研究。

∙艾照全:男,副教授。

主要从事聚合物乳液研究。

∙易昌凤:女,副教授。

主要从事聚合物乳液研究。

∙彭慧:女,讲师,博士。

主要从事聚合物乳液研究。

∙叶正涛:男,湖北大学校内特聘教授,博导,博士。

主要从事多相高分子研究。

∙管蓉:女,湖北大学特聘(三岗)教授,博士。

湖北省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研究。

∙何培新:男,教授,湖北省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多相高分子研究。

∙肖卫东:男,教授,主要从事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

∙刘少波: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多相高分子研究。

兽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现状

兽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现状
BarnettSE 等[4]评 估 了 10 mg/mL 双 氯 芬 酸 钠乳膏在健康小马驹中的安全性并对血浆中双氯芬 酸钠的浓度进 行 了 测 定,发 现 使 用 双 氯 芬 酸 乳 膏 后 血浆双氯芬酸浓度迅速达到峰 值,停 用后 迅速 下降, 对小马驹无不 良 影 响,因 此 可 以 用 双 氯 芬 酸 钠 治 疗 小马驹的局部疼痛和炎症。 郭 玉 凡 等 评 [5] 估 了 双 氯
1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的 分 类 及 其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1.1 COX 非特异性抑制剂 COX 非 特 异 性 抑 制 剂 同 时 抑 制 COX1 和
COX2,具有镇痛 抗 炎 作 用 的 同 时 容 易 导 致 胃 肠 道 损 伤 、血 小 板 功 能 抑 制 等 副 作 用 。 1.1.1 双氯 芬 酸 钠 双 氯 芬 酸 钠 是 一 种 苯 乙 酸 衍 生物,起效较快,广泛用于人和 动物 中 的抗 炎、镇 痛、 解热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 用于 治 疗慢性骨关节 炎 引 起 的 马 匹 疼 痛,在 减 轻 成 年 马 炎 症症状中有较好疗效。
中 图 分 类 号 :S859.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5038(2020)02011406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nonsteroidalantiinflamma torydrugs,NSAIDs)通 过 抑 制 环 氧 合 酶 (COX)同 工 酶,阻断花 生 四 烯 酸 转 化 为 前 列 腺 素,从 而 达 到 解 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是兽医和人 类医 学中使用最 广泛的解热镇 痛 抗 炎 药,在 急 性 和 慢 性 疼 痛 中 非 常 有效。
COX 同 工 酶 有 COX1 和 COX2 临 床 相 关 亚 型,两者具有 不 同 的 生 物 功 能。 传 统 的 NSAIDs包 括 COX1 特 异 性 抑 制 剂 和 COX 非 选 择 性 抑 制 剂, 对 COX1和 COX2 的 选 择 性 较 差,而 COX1 代 谢 产生的前列腺 素 具 有 胃 黏 膜 保 护 作 用,因 其 被 阻 断 则产生 严 重 胃 肠 道 副 作 用。 这 一 类 主 要 有 阿 司 匹 林、布洛芬等,阿司匹林至今仍是世界上 应用最广泛 的非甾体抗炎药,虽然有严重副作用,但因其在体 内 具有抗血栓的 作 用,目 前 临 床 上 用 于 预 防 心 脑 血 管 疾病的发作,近 几 年 研 究 表 明 阿 司 匹 林 对 于 食 道 癌 及其他癌 症 可 能 存 在 潜 在 用 途 。 [12] 布 洛 芬 最 大 的 特点在于其安 全 性,但 需 警 惕 可 能 引 起 的 严 重 心 血 管及胃 肠 道 不 良 事 件。 长 期 以 来 普 遍 认 为 COX1 是结 构 酶,COX2 则 是 诱 导 酶,在 炎 症 发 生 时 才 大 量表达,会加重疼痛和炎症反应,为了避免与 COX1 抑制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选择性 COX2 抑 制 剂 和 COX2特异 性 抑 制 剂 应 运 而 生。 随 着 临 床 应 用 时 间的 延 长,以 及 一 些 大 型 临 床 试 验 的 结 果 揭 晓, COX2选择性 和 特 异 性 抑 制 剂 在 胃 肠 道 的 安 全 性 得到了广泛的验证[3],但依 然 有 副 作 用 存 在。例 如,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武政办〔2024〕55号•【施行日期】2024.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武政办〔2024〕5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5月31日武汉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为推动我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创建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坚持统筹协调、企业主体、超前布局、赋能产业原则,稳步推动网络基础设施从“双千兆”向“双万兆”升级演进。

到2025年,全面建成高质量、大带宽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高速率、广覆盖的全光接入网络,高品质、低时延的全光运力网络,增强型5G网络(5G-A)和万兆光网的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二、主要任务(一)网络基础设施提能升级行动1.构建“公专并举”5G网络。

加大5G网络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增强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同步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

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向个人、企业用户推出质高价优的服务套餐,持续推广5G终端,推动开通5G服务。

加强农村地区5G网络基础设施覆盖,深化电信普遍服务。

到2025年,在重点行业领域累计建成5G虚拟专网600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90%,5G流量占比力争达到70%。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1.31•【字号】武政办〔2020〕7号•【施行日期】2020.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月31日武汉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武汉教育信息化发展,切实做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立德树人。

面向新时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智慧教育实践各环节,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推进个性化教育,促进每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坚持应用驱动。

瞄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目标,关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需求,聚焦基础教育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痛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智慧教育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

3.坚持融合创新。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推进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创新转型。

4.坚持统筹推进。

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市区联动,形成推进合力。

武汉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武汉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武汉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四个面向”,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协同联动,畅通创新策源“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更多“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N”的突破,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突出“一个东湖科学城、七个湖北实验室、九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攻关,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中的战略要地。

一、建设东湖科学城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湖科学城,集中布局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型大学等,打造研发转化、产业发展和科技商务三大板块,营造科学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齐全的工作生活环境,打造创新国家队、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

以东湖科学城为创新极核,东湖高新区联动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发展大光谷创新组团,串联“武鄂黄黄咸”重点园区和重要创新平台,完善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与产业布局,以点带面提升区域间互联互通与协同创新水平,将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成为创新转化轴、产业协作轴、设施连通轴,将“中国光谷”打造成“世界光谷”。

二、做强基础研究重大平台聚焦光电科学、生物安全、空天科技、生物育种等领域,加快推进光谷实验室、江夏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洪山实验室、江城实验室、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等7个湖北实验室建设,争取成为国家实验室。

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和要求,提升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2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谋划建设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移植医学、园艺植物生物学、精细爆破等国家重点实验室。

加快推进和谋划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设施(武汉光源)、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神农设施)、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预研装置、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农业微生物设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九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度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度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18年度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一、实验室简介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是湖北省政府2004年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湖北省政府组织的专家验收评估。

本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现代纺织装备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相关技术基础研究开发与试验,包括:结合新型纺织科技和现代机械设计制造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研究新型纺织装备设计制造的共性技术基础,并致力于解决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实验室目前在针织服装机械、纺纱加捻机械、数字印花机械、现代缝绣机械、数控织造机械等现代纺织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二、开放课题申请原则根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按照“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本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并以开放研究基金的形式对来此工作的专家学者给予支持,同时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欢迎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三、申请人员资格(1 )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研究人员(2 )大型纺织与纺织机械企业研究人员(3 )申请人原则上必须具备高级职称(同时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是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以下研究人员申请须有专家推荐意见。

(4 )申请人如有在研的本实验室开放课题,必须待其完成结题后方能再次申请。

四、本次开放课题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化纺纱织造装备主要研究纺纱、织造智能化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机构学、动力学等方面的技术基础问题。

(2)智能化针织与服装制造装备主要研究针织工艺、服装加工智能化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基础问题。

(3)智能化织物后整理装备主要研究织物后整理、印花等的智能化工艺装备的有关技术基础问题。

(4)智能化纺织测试技术与仪器主要研究纺织生产过程中,纺织工艺参数、纺织装备智能测试控制技术及其仪器设计制造技术。

(5)智能服装技术与装备主要研究智能服装制备技术与装备设计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基础问题。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前资助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前资助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前资助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0.01.20•【字号】•【施行日期】2020.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前资助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武汉市2020年度前资助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已经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类别本次启动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包括以下三类:(一)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二)应用基础前沿项目(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每类科技计划项目的《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附件。

二、申报要求(一)实行科研诚信事前承诺。

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申报时签署并提交《科研诚信承诺书》,应严格遵守承诺,如实填写并审核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

(二)实施科研失信联合惩戒。

对违反科研诚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项目立项一票否决。

(三)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本次申报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7月—2022年12月,项目申报书中的研究内容、项目总经费、考核目标等应与实施周期一致。

项目立项后,申报系统根据项目申报书中的研究内容、项目组主要成员、项目总经费、考核目标等自动生成该项目《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相关内容不得调整。

申报书应签字盖章。

以PDF格式上传的《项目申报书》应与在线填写的研究内容、项目组主要成员、项目总经费、考核目标等主要内容一致。

(四)严格项目总经费预算。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应用基础前沿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费资助标准已经在项目指南中明确,申报项目需与市科技研发资金资助强度匹配。

项目申报单位应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市科技研发资金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经费时,总经费不足部分由承担单位自筹。

(五)严格项目申报纪律要求。

申报人务必认真阅读本申报通知及附件,按要求填写申报书并提交申报材料。

申报项目的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和立项审查等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按预先制定的规则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21•【字号】武政办〔2021〕91号•【施行日期】2021.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武政办〔2021〕9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21日武汉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管理,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9〕5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湖北省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8〕59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党政机关、市直属事业单位(不含国有企业,下同)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包括项目的规划、审批、实施、验收、监管、评估评价等有关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政务信息化项目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含新建、改建、扩建、升级等)、政府与社会企业联合建设、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或者需要政府资金运行维护,用于支撑政务部门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各类项目,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业务应用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库、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规定的系统。

集中采购的办公设备和楼宇智能化项目(含会议、视频等系统)不纳入本办法管理的范畴。

武汉市科技项目申报指南

武汉市科技项目申报指南

武汉市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一、引言武汉市作为中国的中部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项目申报工作。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武汉市政府制定了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以引导各类机构和企业提高科技项目申报质量和效率。

二、申报范围武汉市科技项目申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研发项目: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各类研发项目;2.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技术、服务等项目;3.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项目;4.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包括科技人才培训、学术交流等项目。

三、申报要求1.项目可行性:申报项目应具备项目可行性,即项目目标明确,技术可行性高,经济效益突出;2.创新性:申报项目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填补现有科技空白,解决当前科技难题或提高现有技术水平;3.组织协同:申报项目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组织各方力量共同完成项目任务;4.资金需求:申报项目应明确资金需求,并提供详细的预算说明;5.项目效益:申报项目应有明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四、申报流程1.准备材料:申报单位应准备相关科技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预算说明、项目可行性报告等;2.材料审核:申报单位将材料提交给武汉市科技局进行审核,审核部门将在一定时间内对材料进行评审;3.现场评审:通过初审的项目将进入现场评审环节,申报单位需要派员参加评审会议;4.结果公布:评审结束后,武汉市科技局将公布项目评审结果,包括入选项目名单和未入选项目名单;5.资金拨付:入选项目将按照拨付计划逐步拨付科技项目资金。

五、项目管理1.绩效评估:对入选项目将进行绩效评估,重点评估项目完成情况、效益等;2.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申报单位需要向武汉市科技局进行项目验收,验收部门将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和效益进行评估;3.结项总结:项目验收通过后,申报单位还需要提交项目结项总结报告,总结项目的主要成果、经验和问题等。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在汉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在汉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在汉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4.28•【字号】武政〔2018〕19号•【施行日期】2018.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在汉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6〕75号)精神,大力支持在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充分发挥其在加快推进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中的关键支撑作用,经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支持开展科学研究(一)支持开展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

支持高校依托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学科,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包括数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光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地质学、医学、电磁学等学科在内的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力度,促进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相结合,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鼓励高校发挥一流学科优势,积极参与武汉经济、社会、文化和民生福祉等领域发展,发挥其高端智库和政策咨询作用。

(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二)支持建设高端创新平台。

支持空天信息、光电科学、生物安全与技术等湖北实验室建设,为争取国家实验室布局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支撑。

大力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与提档升级,加快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布局武汉,支持筹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顶尖创新平台,为武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度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来源:发展计划处
《2016年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之一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围绕我市以下八大高新技术领域产业发展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实施的起始时间为2016年3月,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单个项目的支持额度不低于15万元。

一、支持方向
(一)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
依据《武汉市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在光通信、激光、新一代移动通信、互联网终端、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网络数据安全等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互联网+产业,瞄准前沿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市在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领域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产业支撑技术。

拟立项项目数不超过11项,重点支持:
1.硅基光电子芯片及光集成器件关键技术研究
2.高速接入及传输光网络核心光器件及模块关键技术研究
3.特种光纤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4.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发(新型存储器设计与工艺、高速光通信芯片、新型显示器件及其控制与驱动芯片、智能传感器及网络节点芯片、智能电源管理芯片)
5.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6.新型激光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碟片激光器、倍频紫外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器、射频激励高功率CO2激光器等)关键技术研究
7.海量绿色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
(二)先进装备制造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精神,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围绕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瞄准前沿,以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突破为目标,形成应用基础研究重大成果,提高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拟立项项目数不超过5项,重点支持:
1.智能制造(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互联网+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
2.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3.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4.工程机械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三)新材料
面向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前瞻性探索,重点推动高性能陶瓷材料、光电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提升武汉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拟立项项目数不超过5项,重点支持:
1.高性能陶瓷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2.新能源电池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3.绿色建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4.特种橡胶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5.新型纳米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6.高效石油化工催化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四)高技术服务业
围绕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前瞻性探索,重点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导航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提升我市互联网+、智慧城市、文化科技融合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拟立项项目数不超过6项,重点支持:
1.新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应用基础研究
2.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应用基础研究
3.面向物联网的信息处理应用基础研究
4.北斗系统与遥感观测应用基础研究
5.文化创意数字化传播应用基础研究
(五)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
开展面向电动化的能源科学、面向轻量化的材料科学、面向智能化的信息科学研究,通过基础科学研究,为我市新能源汽车的底盘电动化、车身轻量化、整车智能化,交通网联化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拟立项项目数不超过3项,重点支持:
1.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2.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
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
4.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
5.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技术
(六)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主要支持面向“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内分泌、创伤、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新发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研究、发病机理研究、先进诊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促进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我市生物与健康产业创新能力。

拟立项项目数不超过40项,重点支持:
1.中药(含天然药物)、化学药、生物制品、诊断试剂及中高端医疗器械的临床前研究(医疗器械不受疾病种类的限制)
2.发病机理、早期预警、疾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临床诊疗和康复的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
3.生物技术在食品、药品、医疗诊断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4.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管理以及药品流通领域的应用研究
5.医疗机构与武汉地区生物医药(含医疗器械)企业合作开展的药品及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研究(该类项目由医疗机构牵头申报,不受疾病种类的限制)
(七)节能环保
以我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针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问题,重点围绕工业烟气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固废处置与利用、智慧环保等方向,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为我市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供创新源。

拟立项项目数不超过5项,重点支持:
1.工业烟气多污染协同治理技术
2.城市污水高效低耗处理技术
3.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4.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5.基于互联网的环境监测技术
(八)现代农业
主要支持面向武汉现代农业战略需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前瞻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以理论、方法、技术的突破为目标,并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拟立项项目数不超过20项,重点支持:
1.设施蔬菜种质资源创制、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减量增效技术研究
2.畜禽健康养殖及代谢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3.长江名特优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及重大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4.农产品贮藏保鲜及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
5.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和质量追溯关键技术研究
6.农业微生物技术应用及动物疫苗创制
二、申报要求
1.申报主体为在武汉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单位。

2.研发能力较强,研发基础条件较好。

三、申报材料
1.《武汉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附件:
(1)项目负责人职称、学位等证明材料;
(2)前期科研成果的说明材料(已发表文章的首页,文章收录引用检索证明,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发明专利证书,奖励证书等);
(3)与合作单位的有关协议(申报临床试验研究的医疗机构必须具有相关资质,且必须提供与武汉地区生物医药企业双方合作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