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上岗考核HJ 973-2018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试卷

合集下载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 电解法》编制说明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 电解法》编制说明
II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11 年 3 月,国家环保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开展 2011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 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1]312 号),下达了《固定源排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 电解法》标准制订任务,该项目为 2011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承担 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项目统一编号为:2011-4。
4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和路线............................................................................................. 11 4.1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 11 4.2 标准制修订的技术路线.............................................................................................12
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6 3.1 相关分析方法研究.......................................................................................................6 3.2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7 3.3 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8 3.4 国内外标准与本方法标准的关系.............................................................................10

全参数72小时调试报告

全参数72小时调试报告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报告企业名称:监测单位:报告日期:报告编号:目录1.调试检测依据及参比方法 (1)2.在线连续监测设备信息 (1)3.设备运行负荷及在线连续监测设备安装运行情况 (1)4.检测结果及分析评价 (1)4.1二氧化硫参比监测结果 (1)4.2氮氧化物参比监测结果 (4)4.3氧气参比监测结果 (9)4.4温度参比监测结果 (11)4.5湿度参比监测结果 (12)4.6流速参比监测结果 (13)4.7一氧化碳参比监测结果 (14)4.8氯化氢参比监测结果 (17)5.调试检测结论 (19)1.调试检测依据及参比方法1.1《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 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5-2017 1.2《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 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76-20171.3《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36-20171.4《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693-20141.5《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57-20171.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及其修改单1.7《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973-20181.8《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HJ548-20162.在线连续监测设备信息仪器名称设备型号原理生产厂家设备编号温度TPF-100铂电阻法流速皮托管法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2000BFT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氧气HMS-200氧化锆法湿度极限电流法3.设备运行负荷及在线连续监测设备安装运行情况调试监测期间,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在线连续监测设备运行正常,满足调试检测条件。

4.检测结果及分析评价4.1二氧化硫参比监测结果4.1.1二氧化硫零点和量程漂移二氧化硫量程(mg/m 3):100.00序号开始/结束日期开始/结束时间计量单位(mg/m 3)备注零点读数零点漂移绝对误差零点漂移(%)开始/结束时间量程读数量程漂移绝对误差量程漂移(%)起始(Z0)最终(Zi)ΔZ=Zi -Z0起始(S0)最终(Si)ΔS=S i-S01/23零点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量程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零点漂移最大值(%)量程漂移最大值(%)4.1.2二氧化硫示值误差二氧化硫量程(mg/m 3)100.00序号标准气体参考值(mg/m 3)CEMS 显示值(mg/m 3)CEMS 显示值的平均值(mg/m 3)示值误差(%)响应时间(s )备注T1T2T=T1+T2平均值(s )1/234///// 567///// 89示值误差(%)0.154.2.3二氧化硫准确度样品编号时间(时、分)SO2参比方法(A)SO2CEMS法(B)SO2数据对差(B-A)12022/3/1218:11~18:15 1.000.64-0.36218:19~18:23 1.000.87-0.13 318:26~18:30 1.000.64-0.36 418:34~18:38 1.000.77-0.23 518:42~18:46 1.000.86-0.14 618:50~18:54 1.000.92-0.08 718:58~19:020.000.440.44 819:05~19:09 1.000.83-0.17 919:13~19:17 1.000.79-0.21102022/3/1322:46~22:50 1.000.73-0.271122:53~22:57 1.000.65-0.35 1223:01~23:05 1.000.86-0.14 1323:09~23:13 1.000.76-0.24 1423:16~23:20 2.000.90-1.10 1523:23~23:27 1.000.75-0.25 1623:31~23:35 1.000.65-0.35 1723:38~23:42 2.000.87-1.13 1823:45~23:49 2.000.80-1.20192022/3/149:34~9:38 1.000.84-0.16209:41~9:45 1.000.79-0.21 219:49~9:53 1.000.75-0.25229:57~10:01 1.000.82-0.182310:04~10:08 2.00 1.05-0.952410:12~10:16 1.000.73-0.272510:19~10:23 1.000.88-0.122610:26~10:30 2.000.94-1.062710:34~10:381.000.76-0.24平均值1.150.79-0.36绝对误差(mg/m 3)-0.36相对误差(%)/相对准确度(%)/标气浓度名称保证值参比方法测定结果相对误差(%)采样前采样后采样前采样后SO 2标气50.0048.0051.00-4.00 2.00SO 2标气50.0049.0049.00-2.00-2.00SO 2标气50.0049.0050.00-2.000.004.2氮氧化物参比监测结果4.2.1氮氧化物零点和量程漂移一氧化氮量程(mg/m 3):200.00序号开始/结束日期开始/结束时间计量单位(mg/m 3)备注零点读数零点漂移绝对误差零点漂移(%)开始/结束时间量程读数量程漂移绝对误差量程漂移(%)起始(Z0)最终(Zi)ΔZ=Zi -Z0起始(S0)最终(Si)ΔS=S i-S012022/3/10~3/1114:55~15:160.040.450.410.2115:24~15:29183.38180.57-2.81-1.41/22022/3/11~3/1215:16~15:230.450.850.400.2015:29~15:45180.57181.070.500.2532022/3/12~3/1315:23~15:440.850.60-0.25-0.1315:45~16:01181.07184.57 3.50 1.75零点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0.41量程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 3.50零点漂移最大值(%)0.21量程漂移最大值(%)1.75二氧化氮量程(mg/m 3):50序号开始/结束日期开始/结束时间计量单位(mg/m 3)备注零点读数零点漂移绝对误差零点漂移(%)开始/结束时间量程读数量程漂移绝对误差量程漂移(%)起始(Z0)最终(Zi)ΔZ=Zi -Z0起始(S0)最终(Si)ΔS=S i-S012022/3/10~3/1114:55~15:19-0.030.170.200.4015:59~16:0546.4446.28-0.16-0.32/22022/3/11~3/1215:19~15:230.170.220.050.1016:05~16:1146.2846.380.100.2032022/3/12~3/1315:23~15:470.220.250.030.0616:11~16:1646.3846.16-0.22-0.44零点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0.20量程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0.22零点漂移最大值(%)0.40量程漂移最大值(%)-0.444.2.2氮氧化物示值误差一氧化氮量程(mg/m 3)200.00序号标准气体参考值(mg/m 3)CEMS 显示值(mg/m 3)CEMS 显示值的平均值(mg/m 3)示值误差(%)响应时间(s )备注T1T2T=T1+T2平均值(s )1180.00183.49182.52 1.405773130125/2180.0555621173184.0159701294110.00113.56108.58-1.29/////5108.016104.18740.0041.8140.88 2.19/////840.40940.42示值误差(%)0.18二氧化氮量程(mg/m 3)50.00序号标准气体参考值(mg/m 3)CEMS 显示值(mg/m 3)CEMS 显示值的平均值(mg/m 3)示值误差(%)响应时间(s )备注T1T2T=T1+T2平均值(s )145.1844.2944.58-1.215869127128/244.985770127344.465971130425.0026.0025.99 1.97/////525.36626.60712.0011.2011.74-0.53/////811.43912.58示值误差(%)0.084.2.3氮氧化物准确度样品编号时间(时、分)NO参比方法(A)NO CEMS法(B)NO数据对差(B-A)12022/3/1218:11~18:15 1.000.59-0.41218:19~18:23 1.000.80-0.20 318:26~18:30 1.000.61-0.39 418:34~18:38 1.000.72-0.28 518:42~18:46 2.000.80-1.20 618:50~18:54 1.000.85-0.15 718:58~19:020.000.400.40 819:05~19:09 1.000.77-0.23 919:13~19:17 1.000.74-0.26102022/3/1322:46~22:50 1.000.67-0.331122:53~22:57 1.000.60-0.40 1223:01~23:05 1.000.80-0.20 1323:09~23:13 1.000.70-0.30 1423:16~23:20 2.000.83-1.17 1523:23~23:27 1.000.70-0.30 1623:31~23:35 1.000.60-0.40 1723:38~23:42 1.000.81-0.19 1823:45~23:49 1.000.68-0.32192022/3/149:34~9:38 1.000.77-0.23209:41~9:450.000.730.73 219:49~9:53 1.000.69-0.31 229:57~10:01 1.000.79-0.21 2310:04~10:08 2.000.97-1.03 2410:12~10:16 1.000.68-0.32 2510:19~10:23 1.000.81-0.19 2610:26~10:30 2.000.87-1.13 2710:34~10:38 1.000.70-0.30平均值 1.070.73-0.35绝对误差(mg/m3)-0.35相对误差(%)/相对准确度(%)/标气浓度名称保证值参比方法测定结果相对误差(%)采样前采样后采样前采样后NO标气50.0048.0049.00-4.00-2.00 NO标气50.0050.0050.000.000.00 NO标气50.0049.0049.00-2.00-2.00样品编号时间(时、分)NO2参比方法(A)NO2CEMS法(B)NO2数据对差(B-A)12022/3/1218:11~18:15 1.000.24-0.76218:19~18:23 1.000.30-0.70 318:26~18:30 1.000.25-0.75 418:34~18:380.000.290.29 518:42~18:460.000.320.32 618:50~18:540.000.340.34 718:58~19:020.000.170.17 819:05~19:090.000.310.31 919:13~19:17 1.000.29-0.71102022/3/1322:46~22:50 1.000.27-0.731122:53~22:57 1.000.24-0.76 1223:01~23:050.000.320.32 1323:09~23:130.000.280.28 1423:16~23:20 1.000.33-0.67 1523:23~23:270.000.280.28 1623:31~23:35 1.000.24-0.76 1723:38~23:42 1.000.32-0.68 1823:45~23:49 1.000.27-0.73192022/3/149:34~9:380.000.310.31209:41~9:450.000.290.29 219:49~9:53 1.000.28-0.72 229:57~10:01 1.000.32-0.68 2310:04~10:08 1.000.39-0.61 2410:12~10:160.000.270.27 2510:19~10:230.000.320.32 2610:26~10:30 1.000.36-0.64 2710:34~10:380.000.280.28平均值0.520.29-0.23绝对误差(mg/m3)-0.23相对误差(%)/相对准确度(%)/标气浓度名称保证值参比方法测定结果相对误差(%)采样前采样后采样前采样后NO2标气100.0098.0098.00-2.00-2.00 NO2标气100.0099.0099.00-1.00-1.00 NO2标气100.0098.0099.00-2.00-1.004.3氧气参比监测结果4.3.1氧气零点和量程漂移氧气量程(%):25序号开始/结束日期开始/结束时间计量单位(%)备注零点读数零点漂移绝对误差零点漂移(%)开始/结束时间量程读数量程漂移绝对误差量程漂移(%)起始(Z0)最终(Zi)ΔZ=Zi -Z0起始(S0)最终(Si)ΔS=S i-S012022/3/10~3/1116:31~16:440.070.070.000.0016:36~16:4720.8720.930.060.24/22022/3/11~3/1216:44~16:450.070.070.000.0016:47~16:4820.9320.92-0.01-0.0432022/3/12~3/1316:45~16:500.070.070.000.0016:48~16:5220.9220.930.010.04零点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0.00量程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0.06零点漂移最大值(%)0.00量程漂移最大值(%)0.244.3.2氧气示值误差氧气量程(%)25.00序号标准气体参考值(%)CEMS 显示值(%)CEMS 显示值的平均值(%)示值误差(%)响应时间(s )备注T1T2T=T1+T2平均值(s )120.6520.9220.921.3135569193/220.92366197320.92365591413.0012.9012.87-1.00/////512.86612.8475.505.575.693.39////8 5.7595.74示值误差(%)1.774.3.3氧气准确度样品编号时间(时、分)O 2参比方法(A)O 2CEMS 法(B)O 2数据对差(B-A )12022/3/1218:11~18:1514.5014.680.18218:19~18:2314.5014.670.17318:26~18:3015.2015.760.56418:34~18:3818.6019.030.43518:42~18:4618.6019.150.55618:50~18:5418.7019.240.54718:58~19:0218.5019.130.63819:05~19:0918.2019.080.88919:13~19:1718.4019.010.61102022/3/1322:46~22:5015.1014.10-1.001122:53~22:5715.3014.25-1.051223:01~23:0515.1014.09-1.011323:09~23:1315.1014.10-1.001423:16~23:2015.5014.31-1.191523:23~23:2715.4014.47-0.931623:31~23:3515.6014.67-0.931723:38~23:4215.6014.63-0.971823:45~23:4915.5014.59-0.91192022/3/149:34~9:3815.7014.71-0.99209:41~9:4516.2015.27-0.93219:49~9:5315.4014.76-0.64229:57~10:0115.8014.90-0.902310:04~10:0815.8014.87-0.932410:12~10:1615.8014.91-0.892510:19~10:2315.7014.83-0.872610:26~10:3014.2015.150.952710:34~10:3814.5015.180.68平均值16.0215.69-0.33绝对误差(%)-0.33相对准确度(%)3.98标气浓度名称保证值参比方法测定结果相对误差(%)采样前采样后采样前采样后O 2标气13.9014.0014.100.72 1.44O 2标气13.9014.1013.90 1.440.00O 2标气13.9013.9013.900.000.004.4温度参比监测结果样品编号时间(时、分)参比方法(A)CEMS 法(B)数据对差(B-A)12022/3/1217:02~17:0647.2046.13-1.07217:17~17:2147.3046.05-1.25317:33~17:3746.5045.50-1.00417:47~17:5146.6045.81-0.79518:03~18:0744.7045.290.5962022/3/1321:41~21:4515.3012.37-2.934.5湿度参比监测结果样品编号时间(时、分)参比方法(A)CEMS 法(B)B-A12022/3/1216:54~16:58 2.40 2.18-0.22217:10~17:14 4.30 5.240.94317:25~17:29 4.10 5.15 1.05417:40~17:44 4.20 5.110.91517:55~17:59 4.00 5.05 1.0562022/3/1321:34~21:38 3.10 2.86-0.24721:48~21:52 3.30 2.94-0.36822:03~22:07 3.20 3.590.39922:18~22:22 3.80 4.640.841022:33~22:37 4.00 5.03 1.03112022/3/148:18~8:228.709.040.34128:32~8:368.608.900.30138:47~8:518.608.860.26149:02~9:068.708.910.21159:17~9:218.709.040.34平均值 5.315.770.46绝对误差(%)0.46相对误差(%)8.60721:56~22:0016.2013.02-3.18822:11~22:1536.5038.08 1.58922:26~22:3038.4039.110.711022:39~22:4338.4039.78 1.38112022/3/148:25~8:2942.9044.09 1.19128:40~8:4443.4044.95 1.55138:55~8:5943.1044.26 1.16149:09~9:1343.2044.63 1.43159:24~9:2845.6045.26-0.34平均值39.6939.62-0.06绝对误差(℃)-0.064.6流速参比监测结果4.6.1流速精密度日期时间方法测定次数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相对误差(%)123452022/3/1215:10-19:17手工7.307.507.107.507.307.340.17 2.28-2.3115:10-19:17CEMS 7.167.277.007.277.157.170.11 1.52/场系数 1.02 1.03 1.01 1.03 1.02 1.020.010.792022/3/138:16-11:10手工 4.70 2.30 6.30 6.40 6.50 5.24 1.8034.39-3.878:16-11:10CEMS 4.68 1.73 6.15 6.27 6.36 5.04 1.9739.20/场系数 1.00 1.33 1.02 1.02 1.02 1.080.1413.052022/3/148:02-10:43手工7.907.40 6.90 6.807.207.240.44 6.07-2.278:02-10:43CEMS 6.737.217.197.197.097.080.20 2.84/场系数1.171.030.960.951.021.020.098.83速度场系数均值 1.043速度场系数标准偏差0.033相对标准偏差(速度场系数精密度)(%)3.1404.6.2流速准确度日期时间编号参比方法CEMS 数值B-A 相对误差2022/3/1217:02~17:0617.307.16-0.14-2.3117:17~17:2127.507.27-0.2317:33~17:3737.107.00-0.1017:47~17:5147.507.27-0.2318:03~18:0757.307.15-0.152022/3/1321:41~21:456 4.70 4.68-0.02-3.8721:56~22:007 2.30 1.73-0.5722:11~22:158 6.30 6.15-0.1522:26~22:309 6.40 6.27-0.1322:39~22:4310 6.50 6.36-0.142022/3/148:25~8:29117.90 6.73-1.17-2.228:40~8:44127.407.21-0.198:55~8:5913 6.907.190.299:09~9:1314 6.807.190.399:24~9:28157.207.09-0.11K 0.93B0.62相关系数0.97-2.694.7一氧化碳参比监测结果4.7.1一氧化碳零点和量程漂移一氧化碳量程(mg/m 3):100.00序号开始/结束日期开始/结束时间计量单位(mg/m 3)备注零点读数零点漂移绝对误差零点漂移(%)开始/结束时间量程读数量程漂移绝对误差量程漂移(%)起始(Z0)最终(Zi)ΔZ=Zi -Z0起始(S0)最终(Si)ΔS=S i-S012022/3/10~3/1114:55~15:190.210.370.160.1616:10~16:1086.2987.200.910.91/22022/3/11~3/1215:19~15:300.370.420.050.0516:10~16:2387.2087.680.480.4832022/3/12~3/1315:30~15:470.420.00-0.42-0.4216:23~16:2787.6887.04-0.64-0.64零点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0.42量程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0.91零点漂移最大值(%)-0.42量程漂移最大值(%)0.914.7.2一氧化碳示值误差一氧化碳量程(mg/m 3)100.00序号标准气体参考值(mg/m 3)CEMS 显示值(mg/m 3)CEMS 显示值的平均值(mg/m 3)示值误差(%)响应时间(s )备注T1T2T=T1+T2平均值(s )186.0086.2186.380.385675131129/285.165566121387.775482136455.0053.3153.09-1.91/////553.31652.65725.0024.4025.160.16/////824.37926.72示值误差(%)-0.464.7.3一氧化碳准确度样品编号时间(时、分)CO参比方法(A)COCEMS法(B)CO数据对差(B-A)12022/3/1218:11~18:15 2.00 2.190.19218:19~18:23 3.00 1.95-1.05 318:26~18:30 3.00 2.73-0.27 418:34~18:388.009.05 1.05 518:42~18:46 5.00 4.74-0.26 618:50~18:548.00 6.12-1.88 718:58~19:02 5.00 4.74-0.26 819:05~19:09 4.00 3.39-0.61 919:13~19:17 3.00 2.67-0.33102022/3/1322:46~22:50 5.00 4.50-1.501122:53~22:57 5.00 5.04-0.96 1223:01~23:05 5.00 4.93-1.07 1323:09~23:13 5.00 4.37-0.63 1423:16~23:20 6.00 5.17-0.83 1523:23~23:27 6.00 5.41-0.59 1623:31~23:357.00 5.85-1.15 1723:38~23:42 5.00 5.060.06 1823:45~23:49 5.00 4.97-0.03192022/3/149:34~9:38 4.00 3.58-0.42209:41~9:45 3.00 2.80-0.20 219:49~9:53 4.00 3.52-0.48 229:57~10:01 4.00 3.17-0.83 2310:04~10:08 3.00 2.48-0.52 2410:12~10:16 4.00 3.27-0.73 2510:19~10:23 5.00 4.29-0.71 2610:26~10:30 3.00 3.330.33 2710:34~10:38 3.00 2.79-0.21平均值 4.56 4.15-0.40绝对误差(mg/m3)-0.40相对误差(%)-8.87相对准确度(%)13.58标气浓度名称保证值参比方法测定结果相对误差(%)采样前采样后采样前采样后CO标气179.60181.00182.000.78 1.34 CO标气179.60184.00184.00 2.45 2.45CO 标气179.60183.00183.00 1.89 1.894.8氯化氢参比监测结果4.8.1氯化氢零点和量程漂移氯化氢量程(mg/m 3):120.00序号开始/结束日期开始/结束时间计量单位(mg/m 3)备注零点读数零点漂移绝对误差零点漂移(%)开始/结束时间量程读数量程漂移绝对误差量程漂移(%)起始(Z0)最终(Zi)ΔZ=Zi -Z0起始(S0)最终(Si)ΔS=S i-S012022/3/10~3/1114:56~15:17-0.100.000.100.0816:25~16:27102.32102.700.380.32/22022/3/11~3/1215:17~15:260.00-0.13-0.13-0.1116:27~16:39102.70102.30-0.40-0.3332022/3/12~3/1315:26~15:48-0.130.250.380.3216:39~16:43102.30104.281.981.65零点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0.38量程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mg/m 3) 1.98零点漂移最大值(%)0.32量程漂移最大值(%)1.654.8.2氯化氢示值误差氯化氢量程(mg/m 3)120.00序号标准气体参考值(mg/m 3)CEMS 显示值(mg/m 3)CEMS 显示值的平均值(mg/m 3)示值误差(%)响应时间(s )备注T1T2T=T1+T2平均值(s )1113.00113.46114.020.856578143146/2112.4266791453116.196783150468.0070.4069.391.16/////568.72669.04728.0028.6128.900.75/////828.20929.88示值误差(%)0.924.8.3氯化氢准确度样品编号时间(时、分)HCL 参比方法(A)HCLCEMS 法(B)HCL 数据对差(B-A )12022/3/1118:14~18:33 4.5 5.350.85218:36~18:55 3.2 4.000.80318:58~19:17 4.3 3.85-0.45419:20~19:393.6 2.78-0.82519:42~20:01 3.9 3.19-0.71620:03~20:22 3.1 3.320.22720:24~20:43 3.0 3.220.22820:46~21:05 2.9 3.050.15921:08~21:272.8 2.830.03102022/3/1222:48~23:076.76.00-0.701123:10~23:29 6.5 6.600.10 1223:32~23:51 5.0 4.40-0.60 1323:54~00:13 4.6 3.55-1.05 1400:16~00:35 4.0 3.20-0.80 1500:38~00:57 3.7 3.53-0.17 161:00~1:19 5.8 5.49-0.31 171:22~1:41 4.4 4.27-0.14 181:43~2:02 4.5 4.38-0.12192022/3/1310:49~11:08 5.0 4.76-0.242011:11~11:3010.19.60-0.50 2111:33~11:5214.815.780.98 2211:55~12:1415.214.94-0.26 2312:17~12:3619.118.60-0.50 2412:39~12:5823.022.98-0.02 2513:01~13:2018.618.790.19 2613:23~13:4215.315.370.07 2713:45~14:0413.212.88-0.32平均值7.87.65-0.15相对准确度(%) 4.545.调试检测结论调试检测项目指标比对结果单项评定二氧化硫零点漂移不超过±2.5%F.S.合格跨度漂移不超过±2.5%F.S.合格示值误差当满量程≥100ppm(286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当满量<100ppm(286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2.5%(相对于仪表满量程值);合格响应时间≤200s合格准确度排放浓度<20ppm(57mg/m3),绝对误差不超过±6ppm(17mg/m3);合格准确度20ppm(57mg/m3)≤排放浓度<50ppm(143mg/m3),相对误差不超过±30%;/准确度50ppm(143mg/m3)≤排放浓度<250ppm(715mg/m3),绝对误差不超过±20ppm(57mg/m3)/准确度≥250ppm(715mg/m3),相对准确度≤15%/氮氧一氧零点漂移不超过±2.5%F.S.合格跨度漂移不超过±2.5%F.S.合格化物化氮示值误差当满量程≥200ppm(410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当满量<200ppm(410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2.5%(相对于仪表满量程值);合格响应时间≤200s合格准确度排放浓度<20ppm(41mg/m3),绝对误差不超过±6ppm(12mg/m3);合格准确度20ppm(41mg/m3)≤排放浓度<50ppm(103mg/m3),相对误差不超过±30%;/准确度50ppm(103mg/m3)≤排放浓度<250ppm(513mg/m3),绝对误差不超过±20ppm(12mg/m3)/准确度排放浓度≥250ppm(513mg/m3),相对准确度≤15%/氮氧化物二氧化氮零点漂移不超过±2.5%F.S.合格跨度漂移不超过±2.5%F.S.合格示值误差当满量程≥200ppm(410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当满量<200ppm(410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2.5%(相对于仪表满量程值);合格响应时间≤200s合格准确度排放浓度<20ppm(41mg/m3),绝对误差不超过±6ppm(12mg/m3);合格准确度20ppm(41mg/m3)≤排放浓度<50ppm(103mg/m3),相对误差不超过±30%;/准确度50ppm(103mg/m3)≤排放浓度<250ppm(513mg/m3),绝对误差不超过±20ppm(12mg/m3)/准确度排放浓度≥250ppm(513mg/m3),相对准确度≤15%/氧气(O2)零点漂移不超过±2.5%F.S.合格跨度漂移不超过±2.5%F.S.合格示值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的浓度)合格响应时间≤200s合格准确度>5%时,相对准确度≤15%合格准确度≤5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烟气温度绝对误差不超过±3℃合格烟气湿度绝对误差当湿度≤5%时,绝对误差≤±1.5%./相对误差当湿度>5%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5%.合格湿度准确度检测山东景飞科技有限公司JF-3012D GB/T16157-1996速度场系数检测山东景飞科技有限公司JF-3012D GB/T16157-1996校验流速山东景飞科技有限公司JF-3012D GB/T16157-1996一氧化碳山东景飞科技有限公司JF-3012D HJ973-2018氯化氢山东景飞科技有限公司JF-2031HJ548-2016。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及答案空气和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及答案空气和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1.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时,定电位电解传感器主要由电解槽、电解液和电极组成,传感器的三个电极分别称为、参比电极、,简称S.R.C。

答案:敏感电极对电极2.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时,被测气体中对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定量测定有干扰的物质包括:、和。

(请列举出三种干扰物质) 答案: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氮3.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时,被测气体中的尘和水分容易在渗透膜表面凝结,影响其。

答案:透气性4.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时,二氧化硫标准气体的浓度应为仪器量程的%左右。

答案:505.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时,仪器对二氧化硫测试的结果应以质量浓度表示。

如果仪器显示二氧化硫值以ppm表示浓度时,应乘以 (系数)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质量浓度。

答案:2.866.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时,二氧化硫对一氧化氮产生正干扰,采样时,气体可先经过二氧化硫,再进入检测器测定,可排除二氧化硫对测定的干扰。

答案:清洗液二、判断题1.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烟道气中二氧化硫时,应选择抗负压能力大于烟道负压的仪器,否则会使仪器采样流量减小,测试浓度值将高于烟道气中二氧化硫实际浓度值。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试浓度值低于烟道二氧化硫实际浓度值。

2.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时,被测气体中化学活性强的物质对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定量测定有干扰。

( )答案:正确3.定电位电解法测定废气中氮氧化物时,仪器对氮氧化物测试的结果应以质量浓度表示。

如果仪器显示二氧化氮值以ppm表示浓度时,应乘以2.05的系数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质量答案:正确4.定电位电解法测定废气中一氧化氮时,如果被测气体中含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物质,则对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的定量测定产生干扰。

( )答案:正确三、选择题1.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中,读数完毕后,将采样枪取出置于环境空气中,清洗传感器至仪器读数在 mg/m3以下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测试。

5锅炉(炉窑)废气监测原始记录表格

5锅炉(炉窑)废气监测原始记录表格
锅炉(炉窑)废气监测原始记录-1
项目编号: 第 页 共 页ຫໍສະໝຸດ 设备类型□锅炉□炉窑□其他:
设备名称、型号
设备安装时间
燃料名称
设备运行负荷(t/h)
设计:实际:
净化设备类型
检测点位
排气筒高度(m)
采样断面管道尺寸(m)
□圆形(直径):□矩形(长×宽):□其他:
当日生产负荷(%)
检测项目
检测(采样)仪器名称、型号及编号
备注
锅炉(炉窑)废气监测原始记录-1
项目编号:第 页 共 页
检测日期
检测点位
检测时段
含氧量
(%)
二氧化硫(mg/m3)
氮氧化物(mg/m3)
一氧化碳(mg/m3)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日期
样品编号
采样介质
采样介质编号
标杆流量(m3/h)
标况体积(NdL)
含湿量
(%)
平均流速(m/s)
平均烟温(℃)






样品保存条件
□4℃以下避光保存 □避光保存 □常温 □其他
采样(检测)项目/方法
□HJ 836-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HJ 57-201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 693-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 973-2018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超低排放烟尘采样器技术要求

超低排放烟尘采样器技术要求

超低排放烟尘采样器技术要求1应用范围:皮托管平行等速采样法采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颗粒物,用过滤称重法测定烟尘质量,应用定电位电解法定性定量测定烟气成份2、执行标准: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48-1999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693-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836-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70-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973-2018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JJG680-2007烟尘采样器检定规程JJG695-2003硫化氢气体检测仪JJG968-2002烟气分析仪检定规程DB37/T2537-2014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DB13∕T2375-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3、技术要求:3.1 设备可配置物联网模块串口,可实现云端实时监控,掌握现场的在线实时数据,串口可灵活设置多种波特率并通过软件自适用连接切换RS232串口及TT1串口3.2 可完成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浓度低于50mg∕m3的颗粒物测定3.3 针对温度变化引起的流量误差做了温度补偿,保证测量的准确度3.4 采用工业级嵌入式控制器设计,抗静电能力强,烟温传感信号采用多级光电隔离技术,防止管道中的静电影响仪器正常工作,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3.5 精确电子流量计控制,实时监测计温、计压,自动调节流量3.6 仪器内置弹性气容,提高采样流量稳定性;微电脑控制等速跟踪采样,专有调节方式,响应时间快3.7 具有防倒吸功能,可防止采样结束后滤筒中采集的烟尘被倒吸出来3.8 实时记录设备工作状态数据,具有采样过程停电记忆功能3.9 气体传感器修正补偿技术:烟气测量具有气体交叉干扰自动修正算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交叉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保证了测量精度3.10 具有烟尘采样和烟气测量同步运行功能具备气密性自动检测功能,可自动诊断气路的气密性3.11 一体化电化学传感器模块,可根据需要自主选配进口传感器,SO2传感器具有高低双量程选择,最多可同时测量7种气体;具有CO对S02自动修正功能,满足HJ57-2017的要求*3.12精密DS.采样泵,耐腐蚀,流量可达1001∕min,连续运转免清洗,适应各种工况,具有过载保护功能(以型式批准证书为准,提供证书扫描件)。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新标准解读及一氧化碳对二氧化硫浓度影响分析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新标准解读及一氧化碳对二氧化硫浓度影响分析
环境与发展
JIANCEYUFENXI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新标准解读及 一氧化碳对二氧化硫浓度影响分析
李琦 1,张欣 2,赵新亮 1
(1.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2.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水务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600)
摘要:通过与在线监测仪器比对发现一氧化碳对使用定点位电解法测定二氧化硫的干扰很大,需要加装剔除干扰装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Abstract: Compared with on-line monitoring instruments, it was found that carbon monoxide interfered greatly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sulfur dioxide using fixed-point electrolysis. It was necessary to install eliminator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data.
在炼钢炼铁、火力发电等国控重污染企业,国家为了得到实时大气 污染物排放浓度等指标,在上述企业总排口处均已安装气在线连续监测 设备。同时,为防治企业篡改在线监测数据和防范在线监测设备故障, 保证在线监测设备出具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时需在企业现场进行 手工监测比对,在测定现场监测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时,手持据有所出入,在排 除了手持监测仪器和在线烟气监测设备故障以及其他可能干扰测试结果 等因素后,初步得出结论为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对采用定电位电 解法的手持便携监测仪器二氧化硫浓度的测试结果产生了干扰。 1 分析方法原理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定点位电解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定电位电解法。

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本方法的方法检出限为一氧化氮3mg/m3(以NO2计),二氧化氮3mg/m3;测定下限为一氧化氮12mg/m3(以NO2计),二氧化氮12mg/m3。

2. 术语和定义2.1 氮氧化物:指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以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形式存在的氮氧化物。

2.2 校准量程:仪器的校准上限,为校准用标准气体浓度值(若多点校准则为校准用最高标准气体浓度值)。

校准量程(以下用C.S.表示)的选择要适当,所测气态污染物平均浓度应在C.S.的20%~100%之间,不得超过C.S.。

当测定低浓度的氮氧化物(NOx)时,为实现数据质量目标,不要选择过高的C.S.。

C.S.应小于或等于仪器的满量程。

2.3 零点漂移:在测定前后,仪器对相同零气的测定结果的偏差与校准量程的百分比。

2.4 量程漂移:在测定前后,仪器对相同标准气体的测定结果的偏差与校准量程的百分比。

2.5 系统偏差:标准气体直接导入仪器主机进气口(直接测定模式)得到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气体由采样管端导入仪器(系统测定模式)得到的测定结果的偏差与校准量程的百分比。

3. 方法原理抽取废气样品进入主要由电解槽、电解液和电极(包括三个电极,分别称为敏感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组成的传感器。

NO或NO2通过渗透膜扩散到敏感电极表面,在敏感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在对电极上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

反应式如下:NO+2H2O→HNO3+3H++3eNO2+2H+2e→NO+H2O或NO2+2e→NO+O2-与此同时产生极限扩散电流i。

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电子转移数Z、法拉常数F、气体扩积S、扩散常数D和扩厚度均为常数,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极限扩散电流i的大小与NO或NO2的浓度(ρ)成正比。

i=Z·F·S·D/δ×ρ4. 干扰和消除测定废气中的颗粒物和水分易在传感器渗透膜表面凝结,影响NO和NO2的测定。

【环境监测小课堂】固定源废气监测中实测浓度值低于测定下限及检出限时怎么计算折算浓度

【环境监测小课堂】固定源废气监测中实测浓度值低于测定下限及检出限时怎么计算折算浓度

【环境监测⼩课堂】固定源废⽓监测中实测浓度值低于测定下限及检出限时怎
么计算折算浓度
在固定源废⽓监测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污染物实测浓度低于测定下限或检出限的情况。

常见
的固定源废⽓有⼆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化碳等。

这种情况下污染物浓度是否还需要进⾏折算?
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应该怎么进⾏折算?
下⾯以⼀氧化碳的测定为例进⾏讲解(其他的污染物参照):
根据《固定污染源废⽓⼀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973-2018)规定,定电位电解法
测定⼀氧化碳的检出限是 3 mg/m3,测定下限是12 mg/m3。

1、当实测浓度低于测定下限⾼于检出限时,需要进⾏折算,折算的要求与⾼于测定下限时要求
⼀致。

例:当⼀氧化碳实测浓度值在3-12 mg/m3之间时,折算浓度还是要使⽤测定的浓度值和含氧量
进⾏折算(直读的机器⼀般有⾃动计算,可直接抄机器或⼩票上数据)。

2、当实测浓度在检出限以下时,需要进⾏折算,折算要求与⾼于检出限时的要求⼀致。

现⾏标准体系中未对低于检出限的表⽰⽅法进⾏统⼀规定,按照检出限(L)、ND、<检出限
等进⾏表⽰均可:
如果实测浓度⽤ND表⽰,则折算浓度也按照ND表⽰;
如果实测浓度⽤检出限(L)或<检出限表⽰,则折算浓度按照折算后结果表⽰;
如果折算后浓度超过排放限值,则应注明⽆法进⾏达标评价,并重点复核含氧量、含湿量、烟
⽓温度等参数测试是否准确⽆误。

例:当⼀氧化碳测定浓度在 3 mg/m3以下时,⼀氧化碳折算浓度应表⽰为3.5(L)或<3.5
mg/m3,即需要使⽤检出限的值和测定的含氧量计算折算浓度来表⽰。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

第一章环境空气和废气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分类号:G1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⒑)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②答案:100 10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和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②答案:一氧化氮二氧化氮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倍以上。

③答案:两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③答案:注射器采气袋固定容器法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法和法. ③答案:溶液吸收填充柱采样低温冷凝浓缩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③答案:风速风向温度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法和法。

③答案:滤料自然沉降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①答案:流量时间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和,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作废,需要重新采样。

①答案:针孔破损破裂10.使用吸附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前应做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

①答案:气样中污染物穿透11.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m,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m。

①答案:3 0.512.在地球表面上约km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

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球表面上空km范围,叫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空2km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

③答案:80 1213.一般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采样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管)的阻力应为±kPa。

要求玻板2/3面积上发泡微细而且均匀,边缘。

③答案:6.0 0.6 无气泡逸出14.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U形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L/min的流量采样;24 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 ml 吸收液,以L/min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24 h。

常见的监测项目的规范采样方法

常见的监测项目的规范采样方法

硫化碳解吸气
相色谱法(B)
排气筒温度较高时,应对
采样管予以水冷或空气冷
空气质量 恶臭
的测定 三点比
13 臭气浓度 较式臭袋法
GB/T 14675-
1993
却,使进入采样袋气体温 度接近常温。采样时应根 据排气状况的调查结果, 确定采样的时机和充气速 度,保证采集的气体样品 具有代表性。正式采样
前,用被测气体充洗采样
烟气黑度
染源排放烟气 的测定林格曼
烟气黑度图法
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 放的灰色或者黑色烟 气在排放口处黑度的 监测,不适用于其他 颜色烟气的监测
每分钟观测4次,观察者 不宜一直盯着烟气观测, 而应看几秒钟后停几秒 钟,每次观测(包括观看 和间歇时间)约15S,联 系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不
少于30min,
HJ 973-2018
却至室温,用感量0.1㎎
1996固定污染
天平称量,两次重量之差
3
烟尘
源排气中颗粒 物测定与气态
测定固定污染废气中
应不超过0.5㎎。检查系 统是否漏气,原则上每个
污染物采样方
点采样时间应不少于

3min,或采满1m³,各点
采样时间应相等,每次采
样,至少采取三个样品,
取其平均值。
4
HJ/T 398-
2007 固定污
适用于固定污染源
统,并放置于冰浴中,以 0.05-0.2L/min的流量,
度法 HJ/T
采气至第二个吸收瓶呈微
43-1999
红色,停止采样。记录采
样流量、时间、温度、气
压,密封吸收瓶进、出
口,避光运回实验室
2 氮氧化物
取两支内装 10.0ml 吸收

定电位电解法 一氧化碳的测定 方法验证报告

定电位电解法 一氧化碳的测定 方法验证报告
L182504047
60.1×10-6
mol/mo氮气
L182506002
99.999
%
1%
2019.10.29
4.3标准物质验收情况
符合标准要求
5、环境条件验收情况
5.1测定仪应在其规定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条件下工作
环境温度:(-20~70)℃、环境湿度:(0~95)%RH、大气压力(80~110)kPa
附件4精密度验证记录
附件5准确度验证记录
编制批准
日期日期
74.5
74.9
75.1
74.6
75.8
76.6
76.2
标准对6家验证实验室进行精密度试验,其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最小为0%,最大为2.6%,而此次精密度验证中,7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9%,在偏差范围内,精密度符合要求。
7.2.3准确度
两名测试人员分别对不同浓度的CO标准气体(标准气体浓度分别为12.1×10-6mol/mol即15.1mg/m3、60.1×10-6mol/mol即75mg/m3、199.9×10-6mol/mol即249.9mg/m3)进行测定,其结果如表2所示:
7.2验证情况
7.2.1检出限
仪器对一氧化碳的分辨率为1mg/m3,小于方法要求3mg/m3,故检出限符合要求。
7.2.2精密度
一名测试人员对一氧化碳标准气体(浓度为60.1×10-6mol/mol即75mg/m3),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测试结果mg/m3
8、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室在仪器设备、人员能力、标准物质、方法等方面的成熟度比较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比较高,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环境监测人员考核参考试题

环境监测人员考核参考试题

环境监测人员考核参考试题现场监测套题一——固定污染源废气、土壤和固废监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一、填空题1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时,被测气体中的尘和水分容易在渗透膜表面凝结,影响其。

答案:透气性2二氧化硫对一氧化氮产生,采样时,气体可先经过二氧化硫清洗液,再进入检测器测定,可排除二氧化硫对测定的干扰。

答案:正干扰3测定污染源废气,对烟道一氧化氮的测定,应选择抗负压能力烟道负压能力的仪器,否则会使仪器采样流量,测试浓度值将低于烟道一氧化氮的实际浓度。

答案:大于,减小4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时,定电位电解传感器主要由电解槽、电解液和电极组成,传感器的三个电极分别称为、参比电极、,简称S.R.C。

答案:敏感电极,对电极5城市生活垃圾的采样频率宜每月次,采样间隔时间应大于 D。

答案:2 1027城市生活垃圾采样时,应采集各类垃圾收集点的全部垃圾。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在大于3m3的设施(箱、坑)中,采用立体对角线法,在等距点(不少于3个)采等量垃圾,共100~200kg;在小于3m3的设施(箱、桶)中,每个设施采20kg以上,最少采5个,共100~200kg。

28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组成。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应挑除非土部分,使分析结果更能代表土壤本身的组成。

29除了特殊的污染纠纷调查或污染事故调查外,一般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样点应尽量避开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影响。

()答案:正确30()定电位电解法测定污染源废气的氮氧化物,进入传感器的烟气温度不得大于40℃。

答案:正确。

55在对水质、土壤等样品中进行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时,一般使用正己烷、苯、醚、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等溶剂进行萃取,但两种溶剂具有致癌性,为控制使用的溶剂。

()A.正己烷,苯B.苯,二氯甲烷 C.苯,乙酸乙酯 D.二氯甲烷,正己烷答案:B56土壤样品全分解时,若采用酸分解,则必须使用。

污染源废气污染检出限及测定范围一览表

污染源废气污染检出限及测定范围一览表

污染源废气污染检出限及测定范围一览表标准方法 方法检测限 测定下限 固定污染源废气 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 973-20183 mg/m3 12 mg/m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HJ 1006-2018进样体积:1.0ml 0.0003~0.6 mg/m3 0.0012~2.4 mg/m3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 67-2001采样体积:150 L 6×10-2 mg/m3 1~1000 mg/m3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4.1-200110m3 ,滤膜,10 mL 样品 3×10-6 mg/m3 0.05~1.0×10-3 mg/m3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63.1-200110m3 ,滤膜,10 mL 样品 3×10-5 mg/m3 10~500 μg/m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点位电解法 HJ 693-2014 NO: 3 mg/m3(以NO2计) NO2:3 mg/m3 NO: 12 mg/m3(以NO2计) NO2:1 2mg/m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92-2014NO: 3 mg/m3(以NO2计) NO: 12 mg/m3(以NO2计)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29-20113 mg/m3 10 mg/m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43-2009 0.025μg/25 ml 试样溶液,当采样体积为10L 时,检出限为 0.0025 mg/m3测定下限为 0.01 mg/m3 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544-2016 有组织:当采样体积为0.40m3 (标态),定容体积为100 ml,进样体积为25μl 时:0.2 mg/m3 测定下限为 0.80mg/m3 无组织:当采样体积为3.0m3 (标态),定容体积为50.0ml,进样体积为25μl 时:0.005mg/m3测定下限为 0.020mg/m3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85-2014 当采样体积为0.5 m3 ,定容体积为50.0ml :1.0×10-2mg/m3测定下限为 4.0×10-2 mg/m3固定污染源废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1153-2020 当试样定容体积10.0 ml ,进样量10μl 时,醛、酮类化合物的最低检出量为0.13μg~0.29 ug, 当采集有组织排放废气20 L (标干)时:0.01 ~0.02mg/m3测定下限为0.04 mg/m3~0.08 mg/m3 固定污染源排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HJ 836-2017当采样体积为 1 m3 :1.0 mg/m3 固定污染源排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点位电解法 HJ 57-20173 mg/m3 12 mg/m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8-19994×10-2 mg/m3 0.12~32 mg/m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 32-1999 有组织:当采样体积为10L 、吸收液 50mL ,直比法:0.3 mg/m3 1.0~80 mg/m3无组织:当采样体积为60 L 、吸收液 20mL ,直比法:0.03mg/m3 0.083~6.0mg/m3 无组织:当采样体积为60L 、吸收液 20mL ,萃取法:0.003mg/m30.0083~0.17mg/m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HJ/T 29-1999 有组织:当采样体积为30 L : 5×10-3 mg/m3 1.8×10-2~12 mg/m3 无组织:当采样体积为60 L : 5×10-4 mg/m31.8×10-3~30.3 mg/m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3-19992 mg/m3 5.0~104 mg/m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 30-1999 有组织:当采样体积为 5.0L : 0.2 mg/m3 0.52~20 mg/m3 无组织:当采样体积为30 L : 0.03 mg/m30.086~3.3 mg/m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有组织:当采样体积为 5 0.29~8.8 mg/m3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HJ/T 28-1999 L:0.09 mg/m3无组织:当采样体积为30L:2×10-3 mg/m30.0050~0.17 mg/m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T 44-199920 mg/m3 60~15×104mg/m3。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973-2018)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973-2018)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
电位电解法HJ973-2018)
《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973-2018)是由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11月13日发布,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实施,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本方法的方法检出限为 3 mg/m3,测定下限为 12mg/m3。

本文全文是根据《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973-2018)编制的能力验证报告,为检验检测机构提供方法能力验证模板。

本报告内容是根据标准方法的要求,进行检验检测实验室设备,人员能力,准确度和精密度等的实验室能力的确认,和实际监测能力的验证。

授权签字人考核-2

授权签字人考核-2

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单位: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 20分)1、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监测人员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等。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体系的内部外部文件的程序,明确文件的标识、、、变更和废止,防止使用和的文件。

答案:批准、发放、无效、作废3、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标准方法和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应优先使用,并确保使用标准的,在使用标准方法前应进行;在使用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前应进行。

答案:标准方法、有效版本、验证、确认4、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防范和惩治弄虚作假行为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其出具的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的真实性。

答案:、可追溯、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终身负责5、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答案:公平公正、诚实信用6、应及时记录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等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活动,保证记录信息的、和规范性,能够再现监测全过程。

所有对记录的更改(包括电子记录)实现。

答案:充分性、原始性、全程留痕7、实验室数据精密度控制主要包括分析、准确度主要控制包括、等,数据的可比性可通过实验室内比对、实验室间比对、方法比对分析和质量控制图等进行质量控制。

答案:平行样、标准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8、加速溶剂萃取法又称为压力溶剂萃取法(PSE),是一种在较高温度(50~200)℃和较大压力(10.3~20.6)MP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中有机物样品的处理方法,可用于代替、、等提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碳持证上岗考核试卷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标准HJ 973-2018的方法检出限为mg/m3,测定下限为mg/m3。

2、一氧化碳浓度结果应保留位,当高于mg/m3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监测前后应测定零气和一氧化碳标准气体,计算示值误差应不超过;系统偏差不超过,否则应查找原因,进行仪器维护或修复,直至满足要求。

4、样品测定结果应处于仪器校准量程的之间,否则应重新选择校准量程;若样品测定结果不大于,则无需重新选择校准量程。

5、乙烯对样品测定有干扰,当测定含乙烯浓度超过umol/mol 的样品气体时,应慎用本标准。

6、标准给出的测定仪量程校准方法主要有a) 、
b) 。

7、启动抽气泵,以测定仪规定的采样取样测定,待测定仪稳定后,按分钟保存测定数据,取连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

作为一次测量值。

8、定电位电解法传感器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到期后应及时更换;校准传感器时,若发现其动态范围变小,测量上限达不到,表明传感器已失效,应及时更换。

9、用于气袋法校准测定仪的集气袋,容积不小于L,内衬材料应选用对被测组分影响小的铝塑复合膜、等惰性材料。

10、测定仪应具有抗压能力,保证采样流量不低于其规定的。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可采取包括采样管、导气管、除湿装置等全系统示值误差的检查代替分析仪
示值误差和系统偏差的检查。

()2、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和环境空气以及无组织监测中的一氧化碳的测定。

()3、取得测量结果后,待其示值回到零点附近后,可以不用零气清洗测定仪,直
接关机断电,结束测定。

()
4、除湿装置里的冷凝水,因其对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可以不用排空。

()
5、在测定前需要事先检查一氧化碳测定仪的气密性,确保系统气密性合格。

()6、测定仪长期不用时,每月应至少通电开机运行一次,以保持传感器的极化条
件。

()
7、采样器的滤尘装置应及时清洁,防止阻塞气路。

()
8、零点漂移、量程漂移检查应每六个月进行一次,且符合标准7.1.2条c)和d)
的要求,否则应及时维护或修复仪器。

()9、一氧化碳采样时,应将采样管前端置于排气筒中的取样点上,堵严采样孔,
使之不漏气。

()10、进入定电位电解法传感器的废气温度应不高于50℃。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待测气体中的颗粒物、水分等易在传感器渗透膜表面凝结并造成传感器损
坏,影响测定,消除措施有哪些?
2、氢气、酸性气体等对样品测定会产生一定干扰,可用哪些方法减小干扰?
3、简述该方法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

4、简述一氧化碳浓度的计算公式和式中各项的释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