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水溶性无机毒物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刑事化验》绪论

第一章 《刑事化验》绪论

(1)不易被发现和采取 (2)易被污染、丢失 (3)具有分离和不完整性 (4)分析难度大 (5)出现的几率高
(二)微量物证的分类 1.根据来源分类 (1)工业制品 (2)农产品及其制品 (3)自然物质 2.根据检验对象分类 (1)爆炸物及射击残留物 (2)油脂 (3)高分子化合物 (4)文件材料 (5)化妆品 (6)其它物证
第二节
微量物证与毒物的 发现与采取
(一)微量物证的发现 1.通过搜查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 2.通过现场勘查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 (1)犯罪分子进出现场的路径和出人口 (2)中心现场 (3)物品变动处 (4)犯罪分子藏身或隐蔽的地点 (5)作案工具和有关遗留物
3.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重点部位重点勘查,又要兼顾其他部 位。 (2)要准确识别物证与非物证。 (3)勘查人员着装要标准。 (4)对现场进行反复多次的勘查。 (5)利用现代化器材和技术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 (6)根据案情和现场情况,推测犯罪过程及可能 存在物证的种类、部位,追踪搜寻和发现微量物证。 (7)不能伸手到眼睛看不到的部位去摸索,以免 发生意外。
(一)毒物与中毒的概念 1.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经生物体吸收后,引起生 物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称为 毒物。 2.中毒 毒物作用于生物体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 变化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凡能使机体产生 中毒的最小剂量称为中毒量,凡能使机体产生 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称为致死量。
(二)毒物的分类 1.根据毒物对人体致死量分类 (1)剧毒 致死量小于0.05g/kg的。 (2)高毒 致死量为0.05~0.5g/kg的。 (3)中等毒 致死量为0.5~5g/kg的。 (4)低毒 致死量为5~15g/kg的。 (5)微毒 致死量大于15g/kg的。

《刑事技术》多媒体课件.第6章.刑事化验

《刑事技术》多媒体课件.第6章.刑事化验
• 所以该仪器可测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
几种元素的K层电子结合能(ev)
元素 Li Be B C N O F Ne
结合能 55 111 18 28 39 532 686 867 859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Ar 结合能 1072 1305 1560 1839 2149 2472 2823 3203
合物分子中可能存在的吸收基团。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仪器原理
苯乙酮的紫外可见光谱图:A~ 波长
• R吸收带:n л* ,能量 小 ,λ在 270nm以上
• K吸收带:л л*,是共轭 分子的特征吸收带, 随着 共轭体系的增长,л电子 云束缚更小,K带吸收向长 波方向移动。
• B带:由苯环或闭合环状 共轭双键л л*跃迁产生 的吸收带,是芳香族的主 要吸收带。
原子发射光谱产生的原理
• 常温常压下,大部分物质处于分子状态,多数呈固态或液 态,有的即使呈气态,也因为温度不高或速度不够不会被 激发。物质要能产生原子光谱,首先要使组成物质的分子 离解为原子。其次,必须使原子被激发。
• 物质 气态 原子 激发 原子光谱 • 一般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最低,称为基
• 显微结晶试验:用普通显微镜观察晶体形 态。例如:硫酸钡、滑石粉的检验
• 沉淀反应:例如:氯离子的检验 • 气体反应:例如:铵根离子的检验
(三)仪器分析法
1、显微镜观察法
• 光学显微镜 • 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 成相系统:目镜、物镜 • 照明系统:反光镜、可变光栏、聚光镜 • 偏振光显微镜:起偏镜、检偏镜
张,原告认为合同的第二张纸被换了。
微量化学物证
• 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细微物证材料(油 脂、涂料、纤维、橡胶、爆炸物、金属、 泥土)

刑事化验教学课件

刑事化验教学课件
41
42
色 谱分 析的类型
▪ 按流动相不同

气相色谱法
▪ 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按固定相不同
柱色谱法
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纸色谱法
43
▪ 常用的色谱法
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 (GC)
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44
气 相 色 谱 法 GC
气相色谱法 是以气体为流动相在色
谱仪上进行的分离和分析的仪器分 析方法。
45
GC中的两相
流动相———载气( N2 ) 固定相———固体(硅胶、氧化铝)
液体 (角鲨烷、甲基硅油) 气固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46
气 相 色 谱 法 GC
色谱柱——装有固定相的特别的玻璃 管或不锈钢管。
填充柱:内径3-6毫米,长3-10米,装有担体 和固定液
毛细管柱:内径0.05-0.25毫米,长20-30米。
47
气相色谱仪
48
气相色谱的基本流程
49
GC 术 语 ▪ 保留值
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时 间的长短,常以保留时间(tR)和保留 体积 (UR)表示。是色谱法定性的主 要依据。
▪ 电子显微镜:利用真空中高速运动的电子 流代替可见光线作为显微镜的照明光源。
29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镜 电镜
扫描电镜
30
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
31
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优点

《刑事化验》教学大纲(修改了)

《刑事化验》教学大纲(修改了)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2406课程名称:刑事化验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15学时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刑事化验》是刑事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课,为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开设本门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检验方法。

本学科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吸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毒品的检验的一般方法;并可为将来学生在物证检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了解:硫化氢、煤酚、苯胺等其他常见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来源、中毒特点等2)了解:汞、铅、钡等金属毒物和检验方法。

3)了解炸药和爆炸现场及爆炸残留物组成。

4)熟悉氰化物醇的检测方法。

5)熟悉:安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中常用的药物品种、来源、常用制剂、性状、体内过程等;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6)熟悉:含砷化合物及其性状、毒性;常用有机破坏方法和金属离子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7)掌握挥发性毒物分离方法原理,氰化物检测方法和原理。

8)掌握:金属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常用检材;雷因许试验的原理、优点及适用性;有机质破坏的目的。

9)掌握:有农药和鼠药中毒、检测特点;检材的采取与保存以及分离检测;10)掌握:毒品的概念和分类;鸦片类、大麻、苯丙胺类等毒品的性状、主要成分、理化性质以及检验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金属毒物中毒检验;毒品的理化性质和检验。

5、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本课程的教材为:《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刘冬娴,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公安部统编教材参考书目包括:《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王彦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刑事物证技术学》,吴维蓉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仪器分析》 (第二版),赵藻藩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理化检验鉴定》(钟岩华主编,群众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第1次印刷出版).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1、掌握:微量物证、毒品和毒物的检验。

法医毒物分析 教学大纲

法医毒物分析  教学大纲

法医毒物分析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30902Z10课程名称:法医毒物分析/ 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基础化学A、有机化学C适用专业:法医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 廖林川主编.《法医毒物分析》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 贺浪冲主编.《法医毒物分析》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Frank C. Lu(鲁超)[美]编著,蒋学之等编译:基础毒理学—原理、靶器官及危险度评价.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1986年;4.李树林主编.《毒物的毒理与毒物分析》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5.Oliver JS: Forensic Toxicology-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n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nsic Toxicologists. Croom Helm,London,1980;6.Parikh CK: Parikh’s Textbook of Medical Jurisprudence and Toxicology(3rd ed.).Medical Pub.,India,1979.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以分析化学特别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基础,以能损害生命正常活动的毒物为对象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服务于国家法制建设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门核心课程学习,明确法医毒物分析的性质、任务、内容、特点和工作程序,正确认识法医毒物分析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毒案件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系统掌握毒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检材的采取和各类常见毒物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分离、提取、净化方法和常用检验分析方法,掌握毒物分析所得结果的科学分析与辨证方法,为法律的实施提供科学、公平和公正的医学证据。

刑事化验学教学大纲

刑事化验学教学大纲

四川警察学院《刑事化验教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刑事科学技术本科理论教学学时数: 36实验教学学时数: 18四川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刑事化验教研室二00八年六月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常用仪器分析方法………………………………………6学时第三章爆炸物和射击物分析……………………………………6学时第四章纤维塑料和橡胶分析……………………………………6学时第五章油类和涂料分析…………………………………………4学时第六章泥土和金属分析…………………………………………4学时第七章工业毒物分析……………………………………………4学时第八章农药分析…………………………………………………4学时课时合计:36学时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充分认识和理解微量物证。

2、掌握常见微量物证的提取方法及包装物证的意义。

3、了解微量物证的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微量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难点:微量物证的前处理和检验。

教学课时: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微量物证与毒物分析概述一、微量物证概述二、毒物概述三、毒品概述第二节微量物证与毒物的发现与采取一、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二、毒物物证的采取第三节微量物证和毒物的包装与送检验一、微量物证和毒物的包装与保存二、微量物证和毒物的送检三、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验的受理第四节微量物证、毒品和毒物的检验一、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材的处理二、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材的检验程序三、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检材检验的种类、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实验一、模拟现场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和送检(3学时)第二章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常用于微量物证检测的化学分析方法。

2、通常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气质联用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及操作。

法医毒物分析题库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法医毒物分析题库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法医毒物分析题库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法医毒物分析》题库一、名词解释1. 法医毒物分析学2. 杀虫药3. 体内检材4. 细胞后含物5. HbCO饱和度6. 毒物7. Rf值8. 体外检材9. 毒品10. 纯度11. 回收率12. 保留时间13. 已知对照试验14. 天然药毒物15.杀虫剂16.杀鼠剂17.金属毒物18.气体毒物19.挥发性毒物20.合成药毒物二、填空题1. 被称为苯丙胺类摇头丸毒品的主要成分是2. 苯丙胺类检材的仪器分析方法主要有、、。

3. 合成药毒物的特点为多数为、、多数为固体和需用有机溶剂提取分离。

4. 常见有机杀鼠剂为、、和杀鼠剂。

5. 大麻制成的毒品大致可分为、和,其中大麻中含量最高。

6. 质谱图是以为横坐标,所对应的相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像。

7.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大多含有和结构及,而且分子中因含有,故具有各种光学异构体。

8. 法医毒物分析的特点有分析目的不确定性、、、和肩负法律责任。

9. 中毒和一定是毒物直接对机体损害作用的后果;从机体检出的毒物量,一定要达到中毒或致死的水平;中毒症状和中毒病理变化要与检出的毒物相一致。

10. 气相色谱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色谱和色谱。

11. 挥发性毒物具有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及蒸汽压高的特点。

12. 毒品的种类很多,根据药理和毒理作用可分为,,。

13. 中枢神经抑制剂包括,,,。

14. 对当今社会危害最大的毒品,被称为毒品之王的是。

15.是海洛因、吗啡、可待因定性分析的常用检材;、是体内阿片类毒品定量分析常用的检材;是阿片类毒品分析的重要检材。

16. 氯胺酮临床上的作用:麻醉作用快、镇痛强。

17. 大麻的主要活性成分:、、,精神性最强的为:。

18. 大麻对——、——、——等系统均有影响。

19.大麻滥用的入体途径主要有、极为少见的方式为,在鉴定试验时要留心。

20.一般从、、中检出四氢大麻酸即可作为吸食大麻的直接证据。

21.百草枯一般采用的三氯醋酸沉淀蛋白22.百草枯的检材采取方法(固相萃取法、23.百草枯的检测方法(碱性连二亚硫酸钠反应;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24.五氯酚钠的检测方法((1)化学分析法:;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藏红花反应;(2):(3)(4)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联用分析法(5)25.金属毒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而分子结构或化合状态只影响其毒性的强弱。

刑侦中的化学 化学应用 ppt课件

刑侦中的化学 化学应用 ppt课件

鲁米诺试剂(4)
鲁米诺发光是氧化导致的,这就意味着有很 多氧化物以及能起催化作用的金属也能让鲁米诺 发光,这其中包括日常使用的次氯酸漂白剂。如 果犯罪分子用漂白剂清洗过现场,就有可能干扰 鲁米诺的使用。这两种发光情况略有不同,漂白 剂导致的发光是快速闪现的,而血迹导致的发光 是逐渐出现的。有经验的侦探通常能对二者做出 区分,不过也不一定都能做到。
刑侦中的化学 化学应用
真相只有一个!! !
高一(15)班 王曼妮,杨雅菲
刑侦中的化学 化学应用
• 真实事例: 1902年10月的某一晚,巴黎一位牙医家被盗,小偷偷了很 多古董,打破玻璃柜,并且打死了闻声捕盗的男佣。神探 伯蒂隆到达现场检查之后,小心地带走了现场的玻璃碎片。 经过对碎片上发现的指纹的仔细研究、对比,很快从原有 的“罪犯档案”中找出了凶手。这是第一次利用指纹分析 而破获的重要案件,深受刑事学家的重视。
实验用品: 白纸、硝酸银溶液、烧杯、镊子 实验原理:
人的手很容易出汗,而汗液的主要成分含有盐:氯化钠。 手接触物品后留下的指纹中含有NaCl。使用硝酸银试剂滴 加在留有指纹的物品上,指纹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试剂发 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氯化银一旦经过强光 照射,就会像胶片一样出现黑色的指纹影像。 实验过程: (1)取1张干净平整的白纸条,将指纹按于纸条上。 (2)在烧杯中取少量硝酸银溶液。 (3)将白纸浸没硝酸银溶液中(特别是印有指纹处)。 (4)将纸条晾干,在太阳底下晒5-10分钟。观察现象。
刑侦中的化学 化学应用
• 多数人看完台湾翻译版之后会认为它叫做“氰酸 钾”,其实它与氰化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 毒性很弱。氰化钾是73经常使用的一种毒药,纯 净的氰化钾为白色晶体,易潮解,易溶于水,毒 性很强,成年人致死量仅为0.1g,它遇酸产更毒 性更为强烈的氰化氢(HCN)气体,所以一般要 求在碱性环境下使用。氰化钾会发出一股类似于 苦杏仁味的气味,常用此来简易鉴别氰化钾。另 外,氰化钾为国际一级控制级别剧毒化学物品, 将其适用于任何生产,科研,教学之外的用途都 是违法的。

《毒物毒品检验》章节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毒物毒品检验》章节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毒物毒品检验2.25 (1)第一章毒物毒品检验概述P167第一节概念及任务一、毒物毒品检验的概念主要应用分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贩毒、吸毒、制毒案件中的毒品及中毒案件中的毒物及其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查明事实真相、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毒物毒品检验的任务侦查应用•鉴定结论法庭应用-毒物在一定条件下,经生物体吸收后,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1 .毒物被人体吸收2. 毒物这个概念是相对的3. 毒物、药物、食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毒物:凡一种物质进入机体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P167中毒(poisoning)凡一种物质进入机体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组织损伤、疾病甚至死亡的现象。

P167 中毒量(toxic dose)是使机体出现中毒症状的毒物最小剂量。

致死量(lethal dose)是使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最小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um lethal dose)实验动物群体染毒后,可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用LD50表示,单位mg/Kg。

毒物毒性根据致死量可分为五级:(一)毒物的分类 1 .按毒理学分腐蚀毒。

血液毒。

实质毒。

神经毒。

酶系毒。

3.4 (2)2. 按毒物理化性质和应用范围分(1) 水溶性毒物。

如亚硝酸盐、强酸、强碱 (2) 挥发性毒物。

如甲醇、乙醇 (3) 气体毒物。

如硫化氢、一氧化碳 (4) 不挥发性有机毒物。

如巴比妥、安定 (5) 金属毒物。

如三氧化二碑、氧化汞(6) 农药。

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毒鼠强 (7) 有毒动植物,如毒蛇、蟾蛛、巴豆、乌头(二)中毒的分类1. 按毒物的来源和性质分 (1) 化学性毒物中毒 (2) 有毒动植物中毒(3) ^63^4生/^^5^^性^"^)中^52. 按机体出现中毒症状的快慢分(或根据中毒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分) (1)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2) 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 (3) 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第三节毒物毒品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 四、毒品的种类1 .按来源分类① 天然毒品主要包括鸦片、大麻、可卡因、麦司卡林(仙人掌碱)② 合成毒品。

刑事技术》(理化检验与毒物分析)(1)

刑事技术》(理化检验与毒物分析)(1)
14


生 米大桥西连接线C标段一期工程工地(双溪村 下屋徐家自然村)发生一起盗窃炸药雷管案, 犯罪嫌疑人打洞入室,盗走乳化炸药24公斤 (6包X4公斤),电雷管459枚
2005年12月6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
15


16


17


18
案例:13000枚雷管炸平车间
2005年6月20日上午10时 20分左右,四川省洪雅县青衣 江化工有限公司采矿分厂内的 雷管分装房在分装雷管时发生 爆炸,截至昨天晚上19时,已 确知有7人死亡、2人失踪、8 人受伤。据介绍,这天厂区内 的工人从库房内领取了13000 枚雷管,到分装车间将其分装 成小包装以便运送到芒硝开采 工地。
21
石家庄316特大爆炸案
2001年3月16日凌晨,随着一声声猛烈爆炸的巨响, 拥有200万之众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全城在晃动, 在颤栗:4时16分,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育才街棉三 宿舍楼15号楼西侧的墙体被炸;紧接着,16号楼发 生爆炸,楼房整体倒塌,造成93人死亡,14人受伤; 4时30分,长安区建设北大街市建一公司宿舍1号楼 3单元被炸塌,造成5人死亡,20人受伤;4时45 分,新华区电大街13号市五金公司宿舍楼1单元被炸 塌,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5时许,桥东区裕华 路民进街12号一居民二层小楼前发生爆炸;短短的4 4分钟,在不同的地点连续发生5次爆炸,造成108 人死亡,38人受伤……
④分析难度大
⑤出现的几率高
8
二、微量物证的分类
1.根据来源分类
①工业制品
2.根据检验对象分类
②农产品及其制品
③自然物质
① 爆炸物及射击残留物 ② 油脂 ③ 涂料 ④ 纺织纤维及其制品 ⑤ 文件材料 ⑥ 化妆品 ⑦ 塑料、橡胶 ⑧ 建筑材料 ⑨ 自然物质 ⑩ 其它:包括金属、陶瓷、煤等

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的对象和性质

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的对象和性质

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与难点:微量物证及毒物毒品分析学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对象和性质、学科体系、研究方法。

第一节微量物证及毒物毒品分析学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微量物证分析的历史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一代一代的判官精英,在破案、审案中成功应用微量物证的案例不胜枚举。

我们的祖先虽然没有现代科学理论及技术的支撑,但却运用各种可能利用的方法对微量物证进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汉朝时,张举烧猪验尸,张举为潮江绑县县令,有妇人谋杀其夫后纵火烧舍,而称其夫是被烧死。

但死者弟弟报告诉讼,案件一时难以判决。

张举令取两只猪、一只杀死,一只活的,放在柴火上烧,然后再进行检验,发现死猪口内无灰,活猪口内有灰。

即将此法验死者之口,发现口内无灰,系为妇人所杀;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案例,也是利用微量物证破案的典型案例。

《后汉书•酷吏列传》记载了东汉周纭根据被害人尸体眼角、嘴角沾附的稻草屑进行推理分析,从而成功侦破了一起命案。

《三国志•魏书》则记载了公元220年北魏的雍州刺吏李惠的杖审羊皮,即通过棒打羊皮发现少量盐粒,断清了盐贩与樵夫间关于羊皮所有权之争。

这些案例是我国最早、也是最原始的关于微量物证用于破案、审案的记录。

近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微量物证在案件侦查中的成功运用也例不胜数,产生了不少成果。

1938年,冯文元编著的《中国警察科学知识全书》全面总结了当时办案中所应用的各种科学知识,是我国首部系统介绍刑事科学技术的专著,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微量物证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微量物证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有了长足的进展,公安部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批微量物证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

1957年在我国就已形成了部、省、市、地区四级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点;1958年起,在巩固、提高方针的指引下,部、省厅、局技术点开展多项科学研究工作,使得许多微量物证分析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利用微量物证分析技术侦破了许多大案、要案,微量物证在指明案件侦破方向、缩小范围及作为证据的使用也越来越明显。

常见重要毒物的检验课件

常见重要毒物的检验课件
• 2 检材的封装要适当
• 检材要装在洁净的玻璃瓶或清洁无损的塑料袋内,各种材料都要贴上 标签,注明检样名称,不能混放。瓶口要塞紧,袋口要扎牢,以防外 漏。
常见重要毒物的检验
8
• 3 采集材料要准确
• 一般采集胃内容物、呕吐物、剩余饲料、可疑饲料、饮水等。
• 重金属中毒、氟中毒、硒中毒等可采集脏器、尿、被毛、土壤等,在剖 检死亡动物中,应根据动物的种类及中毒时间选取材料。
常见重要毒物的检验
27
• 4、高效液相层析法有哪些?
• 1).吸附层析 • 2).分配层析 • 3).离子交换层析 • 4).凝胶渗透层析
常见重要毒物的检验
9
检材名称
胃内容物 剩余饲料 呕吐物 可疑饲2 料 发霉饲料 1500g 饮水 1000ml 血液 3 100ml
检验材料的采集数量
适宜数量
500g 500g 全部 500g 1000-
至少
50-
检材名称 量
肝脏

肾脏

被毛 10g1源自土壤1000g尿1000ml
常见重要毒物的检验
常见重要毒物的检验
7
• (二)检材的采取,保管和装送(回答第3个问题)
• 通过一般诊断,大致上可确定是否为中毒和可能是哪种或哪几类毒物 中毒,接着要进行的就是毒物检验,毒检的第一步就是检材的采取、 保管和装送的基本要求:
• 1、送检要及时
• 最好要当天采集当天送,送检材料要低温保存(夏季在冷藏瓶),以 减少毒物的损失和防止检材的腐败,也可在不影响毒物检验的情况下, 置入纯酒精中送检。送检时应同时送酒精样品(50-1250ml)以供对照 检验、检材中不得加入福尔马林,因其本身也是毒物,并且对某些毒 物(如生物碱、苯酚、氰化物)的检验有妨碍。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资料)分析解析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资料)分析解析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Beer--Lambert定律:(当一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含吸光物质的被测溶液时,一部分光被吸光物质所吸收使光强度减弱,将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定义为透光率T=I/Io)
定义透光率的负对数为吸光度(A)A=-logT=-log(I/Io)=E(吸光系数)C(浓度)L(液层厚度)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R):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该组分出现峰值浓度时所需的时间。
分离度(resolution,Rs):在给定色谱条件下,相邻的两个色谱峰被分离的程度用分离度来表示。定义为:Rs = 2(tR2-tR1)/(Wb2+Wb1),式中:tR1,tR2,Wb1和Wb2分别表示第一个和第二个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峰底宽度。一般Rs>1.5,认为两峰完全基线分离。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是能检测含碳有机物的通用型检测器。
不易溶于水
吗啡
各类毒物常用分离方法
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利用待测物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差异,使待测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之中。萃取原则:少量多次。萃取溶剂的选择: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选用对被萃取物溶解度大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溶剂,可提高分配比。分配比:当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分配达到平衡时,两相中该溶质的的浓度比成为分配比。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将固定相铺于平板上,以不同的溶剂作流动相,靠吸附剂中的毛细现象,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由于不同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特性或吸附作用的差异,而得以分离的色谱方法。比移值(Rf):在薄层色谱法中,能够反映组分斑点在薄层板中位置的保留参数称为保留比,或称比移值。Rf=组分原点中心至展开后斑点中心的距离/组分原点中心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Rf在0.2~0.7之间为宜。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二章 气体与挥发性毒物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二章 气体与挥发性毒物

第十二章气体与挥发性毒物第一节有毒气体有毒气体指常温下为气态的有毒物质,包括碳的氧化物(CO、CO2),氮化合物(NO2、NH3),硫化物(SO2、SO3、H2S),氯化氢(HCl),氟化氢(HF),低级烷烃(CH4)等,以及瓦斯气、焦炉气、石油气、沼气等混合气体。

这些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木材、煤炭燃烧、炼油、炼焦以及动植物腐败物。

有毒气体能刺激人体粘膜、眼睛、呼吸道,造成损伤,甚至窒息死亡。

SO2、SO3、NO2还可在云层中富集,溶于水蒸气形成酸雨,大面积伤害农作物;含氟量高的煤,燃烧产生气态氟化物,污染粮食,食用被氟污染的粮食,可使人体严重氟中毒,造成肢体变形,皮肤馈烂,丧失劳动能力。

矿井中的瓦斯气积集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酿成矿难。

一、硫化氢自然界动植物中的氨基酸腐烂产生硫化氢,某些热泉水、火山气体以及很多天然气体中都含有较高浓度的硫化氢。

在工业上,炼焦炉和合成纤维、石油化工、煤气生产以及处理动物性材料的工厂排除的废液、废气,都含有大量硫化氢。

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

凡使用含硫化氢原料的过程、火灾以及粪池阴沟也几乎都有硫化氢产生。

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一)理化性质硫化氢(H2S)为具有腐臭气味的无色气体,可燃;分子量34.08,沸点-618℃,对空气的相对密度1.19,蒸气压为20atm;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也易溶于醇类、甘油等有机溶剂。

硫化氢具有强还原性,易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有颜色的不溶于水的重金属硫化物沉淀;能被氧化,根据氧化条件和氧化剂的不同,氧化产物也不同;与碘溶液作用生成单体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和氯或溴水作用生成硫酸。

(二)毒理作用1.中毒机理。

硫化氢是神经毒物,对呼吸道和眼粘膜有刺激作用。

吸收进入机体的硫化氢,能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抑制酶活性,使组织细胞内窒息。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 水溶性无机毒物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  水溶性无机毒物

第十三章 水溶性无机毒物第一节亚硝酸盐一、理化性质常见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NaNO 2)和亚硝酸钾(KNO 2)。

纯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无臭,味微咸而略苦,颇似食盐,易潮解,易溶于水,微溶于醇和醚。

亚硝酸钠熔点为271C ,亚硝酸钾熔点为297C 。

亚硝酸盐遇酸产生亚硝酸,后者很不稳定,仅存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即按下式分解:O H NO NO HNO 2222+↑+↑→二、毒理作用(一)中毒机理亚硝酸盐是一种血液毒,亚硝酸根离子能迅速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引起使机体组织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急性中毒者,脑、心严重缺氧,呼吸中枢麻痹引起窒息,血管系统麻痹引起循环障碍,虚脱而死亡。

(二)毒性与症状亚硝酸盐中毒一般发生在食后0.5小时内。

中毒后出现恶心,头晕,皮肤呈蓝褐、蓝灰或蓝黑色,以口唇、指端最为明显,全身无力、嗜睡,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在2小时内死亡。

口服亚硝酸盐0.2g ~0.5g 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人的致死量为1g ~2g 。

亚硝酸盐中毒者死后尸斑呈蓝褐色。

血液呈酱油色,不凝固。

死后变性血红蛋白可被组织还原,或变为一氧化氮血红蛋白,色淡红而稳定,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相似。

有时在进行尸体检验时,看不到变性血红蛋白的酱油色。

早期解剖时,可见胃肠明显胀气。

若发生口服大量亚硝酸盐中毒时,胃可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胃粘膜呈棕红色,严重者,全部脏器呈棕红色。

大剂量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因生成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血液可呈鲜色而不呈褐色。

菜类亚硝酸盐中毒者,胃粘膜呈粉红色,容易剥脱,有时在胃底部可见出血斑点,小肠上段也有。

(三)体内过程亚硝酸盐在体内易分解,胃内酸性强时,分解更快。

此外,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结合产生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三、分析方法(一)检材采取及处理亚硝酸盐中毒宜采取现场中毒者吃剩的可疑食物、饮料、呕吐物及血液等作为毒物分析检材。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应低温保存并及时送检。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五章 农药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五章  农药

第十五章农药第一节杀虫剂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害虫的药物,在我国农药生产与使用中占有很大比例。

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杀虫剂主要包括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和沙蚕毒素类等。

大部分杀虫剂毒性较大,有将杀虫剂投入食物、饮料、中药或注射杀虫剂进行谋害,也有用其它服毒自杀的,此外也有使用时不注意安全或者用装过杀虫剂的容器盛放食物而引起中毒的,因此在农药中毒案例中杀虫剂中毒最为常见。

市售杀虫剂一般为含有一定有效成分的乳油、粉剂或可湿性粉剂等。

一、有机磷类杀虫剂(一)种类与化学结构有机磷类杀虫剂是一类杀虫效力大,对植物药害小的人工合成磷酸酯类化合物。

该类杀虫剂发展快、品种多,而且使用后多能迅速分解,残效期短,所以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杀虫剂。

目前,有机磷类杀虫剂已有100余种,常用的有50余种,常见的主要有敌百虫、敌敌畏、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内吸磷(1059)、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甲拌磷(3911)、乙拌磷、马拉硫磷(4049)、乐果、氧乐果、乙硫磷(1240)、三硫磷、亚胺硫磷、杀螟松(速灭虫)、倍硫磷(百治屠)、久效磷、磷胺、育畜磷、双硫磷、辛硫磷、甲胺磷(多灭磷)、毒鼠磷、八甲磷、治螟磷(硫特普)等。

这些有机磷类杀虫剂按其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磷酸酯和膦酸酯。

基本结构如下,其中R和X分别代表各种取代基,如敌敌畏、敌百虫等。

ROP ROOO XROPRO X2. 硫代磷酸酯。

硫代磷酸酯可以分为一硫代磷酸酯型和二硫代磷酸酯型,一硫代磷酸酯又可以分为硫酮磷酸酯型和硫醇磷酸酯型,基本结构为ROP ROSO XROPROOS XROPRO S X一硫代磷酸酯硫酮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硫酮磷酸酯型如对硫磷、内吸磷等,硫醇磷酸酯型如氧化乐果等,二硫代磷酸酯型如马拉硫磷、乐果等。

3. 磷酰胺酯和硫代磷酰胺酯。

基本结构如下,如育畜磷、毒鼠磷等。

ROPRO NR ROPROSNR4. 焦磷酸酯和硫代焦磷酸酯。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 水溶性无机毒物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  水溶性无机毒物

第十三章 水溶性无机毒物第一节亚硝酸盐一、理化性质常见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NaNO 2)和亚硝酸钾(KNO 2)。

纯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无臭,味微咸而略苦,颇似食盐,易潮解,易溶于水,微溶于醇和醚。

亚硝酸钠熔点为271C ,亚硝酸钾熔点为297C 。

亚硝酸盐遇酸产生亚硝酸,后者很不稳定,仅存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即按下式分解:O H NO NO HNO 2222+↑+↑→二、毒理作用(一)中毒机理亚硝酸盐是一种血液毒,亚硝酸根离子能迅速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引起使机体组织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急性中毒者,脑、心严重缺氧,呼吸中枢麻痹引起窒息,血管系统麻痹引起循环障碍,虚脱而死亡。

(二)毒性与症状亚硝酸盐中毒一般发生在食后0.5小时内。

中毒后出现恶心,头晕,皮肤呈蓝褐、蓝灰或蓝黑色,以口唇、指端最为明显,全身无力、嗜睡,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在2小时内死亡。

口服亚硝酸盐0.2g ~0.5g 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人的致死量为1g ~2g 。

亚硝酸盐中毒者死后尸斑呈蓝褐色。

血液呈酱油色,不凝固。

死后变性血红蛋白可被组织还原,或变为一氧化氮血红蛋白,色淡红而稳定,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相似。

有时在进行尸体检验时,看不到变性血红蛋白的酱油色。

早期解剖时,可见胃肠明显胀气。

若发生口服大量亚硝酸盐中毒时,胃可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胃粘膜呈棕红色,严重者,全部脏器呈棕红色。

大剂量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因生成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血液可呈鲜色而不呈褐色。

菜类亚硝酸盐中毒者,胃粘膜呈粉红色,容易剥脱,有时在胃底部可见出血斑点,小肠上段也有。

(三)体内过程亚硝酸盐在体内易分解,胃内酸性强时,分解更快。

此外,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结合产生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三、分析方法(一)检材采取及处理亚硝酸盐中毒宜采取现场中毒者吃剩的可疑食物、饮料、呕吐物及血液等作为毒物分析检材。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应低温保存并及时送检。

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

微量物证`毒物和毒品

a
30
2、中毒案件中现场检材的采取
➢ 中毒或中毒死亡者吃喝剩余的食物、饮料及饮用 水等,怀疑有毒的粮食、蔬菜、水果、调料、饮 料及饮用水等。
➢ 中毒或中毒死亡者服用过的药物和煎药剩余的药 液、药渣应全部采取。
➢ 其他可疑物品,如纸片、布片、药瓶、注射器、 针管、针头、药瓶等;现场有异味,怀疑气体中 毒,用小型气体收集器收集现场气体,采取气体 样品检材500~5000ml。
(4)在室内采取微量物证时,应关闭门窗和风扇, 减少走动并戴上口罩,以防吹散或丢失。
(5)不能在物证上涂画作标记,所使用工具的种 类和规格要合适而且必须干净,以保持物证检材 的原始形貌。
a
27
二、毒物物证的采取
(一)中毒检材的采取 (二)采取检材时应注意的问题
a
28
(一)中毒检材的采取
1、中毒案件中中毒者生物检材的采取 2、中毒案件中现场检材的采取 3、动物中毒案件中中毒检材的采取 4、开棺尸体检材的采取
机合成制得。
a
18
2、根据毒品的药理作用分类
(1)麻醉药品 :是指连续服用后,易产生 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 。
(2)精神药品 :是指直接作用中枢神经系 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身 体依赖性的药品。根据精神药品对人体的 作用,可进一步分类为:抑制剂、兴奋剂 和致幻剂等。
a
19
3、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国际公约的分类
a
38
2、多个包装检材的采取
对多个包装的检材,在确定所有包装中的 样品相同后,先按如下方式决定取样包数, 再用锥形四等份取样法取样: (1)包数少于10的,所有包内的样品都取样。 (2)包数为10~100的,随机对其中的10包样 品取样。 (3)包数多于100的,随机抽取的包数等于总 包数平方根的整数部分,对这些包内的样 品取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水溶性无机毒物第一节亚硝酸盐一、理化性质常见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NaNO)和亚硝酸钾(KNO)。

纯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无臭,味微咸而略苦,颇似食盐,易潮解,易溶于水,微溶于醇和醚。

亚硝酸钠熔点为271 C,亚硝酸钾熔点为297 C。

亚硝酸盐遇酸产生亚硝酸,后者很不稳定,仅存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即按下式分解:2HNO2—;NO NO2 H2O二、毒理作用(一)中毒机理亚硝酸盐是一种血液毒,亚硝酸根离子能迅速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引起使机体组织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急性中毒者,脑、心严重缺氧,呼吸中枢麻痹引起窒息,血管系统麻痹引起循环障碍,虚脱而死亡。

(二)毒性与症状亚硝酸盐中毒一般发生在食后0.5小时内。

中毒后出现恶心,头晕,皮肤呈蓝褐、蓝灰或蓝黑色,以口唇、指端最为明显,全身无力、嗜睡,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在2小时内死亡。

口服亚硝酸盐0.2g〜0.5g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人的致死量为1g〜2g。

亚硝酸盐中毒者死后尸斑呈蓝褐色。

血液呈酱油色,不凝固。

死后变性血红蛋白可被组织还原,或变为一氧化氮血红蛋白,色淡红而稳定,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相似。

有时在进行尸体检验时,看不到变性血红蛋白的酱油色。

早期解剖时,可见胃肠明显胀气。

若发生口服大量亚硝酸盐中毒时,胃可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胃粘膜呈棕红色,严重者,全部脏器呈棕红色。

大剂量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因生成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血液可呈鲜色而不呈褐色。

菜类亚硝酸盐中毒者,胃粘膜呈粉红色,容易剥脱,有时在胃底部可见出血斑点,小肠上段也有。

(三)体内过程亚硝酸盐在体内易分解, 胃内酸性强时,分解更快。

此外,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结合产 生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三、分析方法(一) 检材采取及处理亚硝酸盐中毒宜采取现场中毒者吃剩的可疑食物、 饮料、呕吐物及血液等作为毒物分析检材。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应低温保存并及时送检。

检材采取后应及时进行处理。

检材组分不太复杂时,可用水浸法分离,过滤,直接取滤液进行检验,必要时可用透析法分离,取透析液检验。

血液等样品可经稀释后离心,取上清 液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或离子色谱检验。

(二) 分析方法对亚硝酸盐进行定性分析不难,但是判断检验结果时却需谨慎。

一方面在饮水、蔬菜、 空气中均有微量亚硝酸盐存在,另一方面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分解,挥发,若不及时检验,往往得不到阳性结果。

因此, 要抓紧时机及时采取检材进行检验,还要详细了解中毒 情况,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1.格利斯试剂反应。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芳香伯胺反应生成重氮盐, 重氮盐与酚类或芳香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有色的偶氮化合物,这一反应过程用于检验亚硝酸盐是极为灵敏的方法。

该检验常用格利斯试剂进行(称为格利斯试剂反应),格利斯试剂是含乙酸、对 氨基苯磺酸和1-萘胺的溶液。

2. 安替比林反应。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使安替比林亚硝基化,生成绿色产物。

3. 血液分光镜法亚硝酸盐在血液中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因此对光谱的吸收发生了改变, 根据吸收带的位置,可以检查血液中是否有高铁血红蛋白, 从而帮助判断是否为亚硝酸盐。

将血 液用水稀释1: 10后放置试管中,用分光镜观察吸收带,若在 620-635nm 处出现特殊吸收线,C 6H 5 ” N 、 - H 3C N O出 NO绿色-HO 3S — — N ^NNH 2$6日5H 3C N O H 3C+ HNO 2NH 2 + HN02NH 2则为高铁血红蛋白。

当加入5%氰化钾溶液数滴后,氰化血红蛋白形成,则此吸收线消失,在光谱中央有一根很宽的浅色吸收带。

当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小于20%时,其特殊吸收线不易看出,需加入少量5%氟化钠溶液,形成的氟化钠变性血红蛋白将在橙黄色光谱中600nm处呈现明显的吸收线。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中毒检材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实际是亚硝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

亚硝酸根离子经与偶氮色素反应生成可见光区有强吸收的偶氮色素后用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灵敏度高、历史悠久,此方法最先由格利斯提出,故称为格利斯法。

格利斯法最初所用的试剂为对氨基苯磺酸和I-萘胺。

现已知I-萘胺是致癌物质,有许多代替物,较常用的是1-萘胺-7-磺酸、N-1-萘基-乙二胺(简称萘基乙二胺)和N, N-二甲基-1-萘胺。

对氨基苯磺酸也常用对氨基苯磺酰胺和对硝基苯胺代替。

检液中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在0.01卩g/mL〜0.5g/mL时,浓度与550nm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4.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是分析阴阳离子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可以同时测定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可采用涂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离子的TSK Gel ODS-C8TM柱(5卩m);流动相:含2.5%甲醇的1mmol/L柠檬酸水溶液;紫外检测器210nm检测。

5.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可与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反应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环己醇亚硝酸酯在常温下呈气态,可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第二节强酸强酸主要有硫酸、硝酸、盐酸、王水等,有很强的腐蚀性,在工业生产中,最常使用的强酸为硫酸、硝酸和盐酸,这些毒物腐蚀性强,用于投毒谋杀不易,中毒一般发生于自杀,偶有误服引起。

犯罪分子用于泼浇,使受害人毁容、严重伤害也常见。

刑事毒物分析中以硫酸检验为常见。

一、强酸种类与理化性质常见强酸的理化性状见表12-1。

表13-1 常见强酸的理化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情况名称质量分数密度/ g / cm3浓度/ mol / L性状对人体危害硫酸H2SO4 (sulfuric 98% 1.8418无色、无臭油状液体,具有强烈强腐蚀性高毒性液体,acid) 的脱水性,与纤15%以上浓度维、糖等碳水化即具强腐蚀合物接触可发生性。

有皮肤刺炭化。

与水混合激性,口服毒时放热明显性大硝酸HNO367%~71% ~1.4 ~15 无色、发烟液体,20%以上浓度受光线影响,可属强腐蚀性(n itric acid )分解产生红棕色液体。

有皮肤二氧化氮气体而刺激性,口服使溶液染色,具毒性大;酸雾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属剧毒和腐蚀性盐酸HCI 36%~38% 1.19 1.2 无色、发烟、有25%以上浓度(hydrochloric 朿9激性液体。

粗属强腐蚀性acid) 品略带黄色液体。

有皮肤刺激性,毒性大;酸雾吸入属剧毒王水盐酸:硝酸无色液体,腐蚀强烈的腐蚀(aqua regia ) =3:1 性极强。

不稳定。

性临用时配置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做脱水剂或干燥剂,许多有机质如木料、棉质纤维、食糖等与硫酸接触时由于硫酸的脱水作用而发生炭化现象。

硫酸与水混合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当皮肤接触到硫酸时,皮肤会因硫酸的脱水作用而导致烧伤。

硫酸主要用于制造化学试剂、化肥、炸药、石油精制等。

盐酸的腐蚀性不如硫酸,主要用于漂白、冶金、有机合成、染料制造等。

硝酸与机体组织作用可产生亚硝酸化合物,受硝酸伤害时,可同时有酸腐蚀作用、硝酸的氧化作用以及亚硝酸化合物的毒害作用。

、毒理作用(一)中毒机理强酸的毒性主要是氢离子的毒性,高浓度的氢离子能使接触部位组织的蛋白质凝固,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其接触部位充血、水肿、坏死及溃疡,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穿孔。

大量的氢离子进入血液,可引起酸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中毒反应,严重者出现物质代谢高度紊乱。

(二)毒性与症状强酸接触皮肤后,可引起皮肤灼伤、腐蚀、坏死及溃烂。

如硫酸所致的皮肤溃疡界限清楚,周围微红,且溃疡较深,溃疡面上盖以灰色或棕黑色痂块;硝酸使皮肤发黄;而盐酸接触皮肤则出现红斑或水疱。

吸入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呛咳、胸闷、呼吸困难、青紫、咳出血性泡沫痰,同时伴有血压下降、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死亡。

口服强酸后,咽喉、胃立即有强烈的烧灼感,并发生强烈呕吐,呕吐物为褐色(硝酸中毒为黄色),有酸味,含有血液和粘膜碎片;口渴,失音,吞咽困难。

大量强酸吸收后常发生重度酸中毒,出现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部分病人有肝、肾损害,甚至发生肝坏死、尿毒症。

硝酸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出现血压下降和心肌损害等。

强酸中毒死亡多发生在24 小时之内。

尸检可见口腔食管粘膜凝固性坏死,胃内容物为褐色液体,呈强酸性反应。

胃壁严重腐蚀,有的可造成胃穿。

硝酸因能与蛋白质产生硝化反应,可使唇、口腔腐蚀变黄。

硫酸、硝酸、盐酸人口服致死量分别为3m— 6mL 8m L 10mL和10mL 〜20mL(三)体内过程强酸吸收后,主要经肾脏由尿排出体外。

盐酸为胃液的正常成分,正常人胃液内约含0.2%盐酸。

强酸的离子为食物及体内组织中的正常成分,所以吸收后的改变、排泄与体内原有的一样。

三、分析方法(一)检材采取与处理1 .检材采取。

对于口服中毒者重点采取洗胃液、呕吐物、现场残存毒物以及中毒者衣物沾污处;对于接触中毒者,注意收集现场可能盛装强酸的容器和中毒者衣物;对于口服中毒死亡者重点采取胃内容、呕吐物、现场残存毒物;对于接触中毒死亡者主要采取受损害的皮肤组织,另外一定要注意收集现场可能盛装强酸的容器。

体表被酸损伤处可用水清洗液作检材。

本类毒物吸收后酸碱性被中和,所生成的离子均属体内正常成分,所以脏器及体液检验意义不大。

2,检材处理。

衣物等受腐蚀部位,残余饮食物、胃内容物、呕吐物等检材可用水浸法或透析法处理。

一般从受损伤部位取得的检验材料,已不能鉴定原酸的浓度,但可鉴别酸的种类。

受损伤的局部体表,在一定时间之内保留有较大量的酸根离子,可作为辨认强酸类别的依据。

(二)检验方法1.酸性试验。

有强酸存在时,检液应呈强酸性。

疑为酸中毒时,应首先进行酸性试验,然后再进行酸根种类检验。

最简便的方法是用pH试纸测试。

检液可直接供试,取pH试纸一片,滴上一滴检液,如呈现pH2以下的颜色,表示有强酸存在。

必要时可用水适当稀释后,用酸度计测其pH。

2.硫酸根离子检验。

根据可SO:■与金属离子生成沉淀的反应来确定。

(1)检液加10%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盐酸和硝酸。

(2)检液加10%醋酸铅溶液,产生白色的硫酸铅沉淀,沉淀物分别加30%醋酸铵溶液、2mol/L氢氧化钠溶液,均可溶解。

3.硝酸根离子检验。

利用N03一的氧化性进行检验。

(1)N03-和Fe24反应自身被还原为NQ后者与Fe2+形成棕色络离子。

NO?—3Fe24H" =N0 3Fe‘ 2H2QFeSQ + NQ = lFe(NO SQ 】(棕色)检液少量加10%硫酸成酸性,加入数粒硫酸亚铁溶解后,斜持试管,严管壁小心加入浓硫酸,使之沉淀于底部(注意不要振动),两液界面之间出现棕色环。

NO?一也能与硫酸亚铁和硫酸反应产生棕色而干扰NO「测定,因此有NO^存在时须先加入固体氯化铵并加热以除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