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六下第7课《钻木取火》教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7.钻木取火》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7.钻木取火》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取火——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 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用自然的见证。

对于学生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已有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许多学生没有细致的探究。

本课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试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试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重点、难点】:手钻的使用.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以神话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那是在大约6000 余年前.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于虫钻的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

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

从此.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取火的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方法吗?(学生自由回答)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钻木取火。

(板书课题:钻木取火)二、对钻木取火道理的猜想和验证1.提出问题。

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加以解释吗?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小学科学第7课《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第7课《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第7课《钻木取火》(教案)钻木取火——点燃科学的火花引言:《钻木取火》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程,通过讲解人类最早掌握火焰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到原始人类生存智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将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钻木取火》这个主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学生了解人类最早是如何探索和掌握火焰的。

b. 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钻木取火。

c. 学生了解钻木取火的实际应用场景。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c. 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准备:a. 钻木、木条、细麻绳、干草、干树叶等材料。

b. 学生用工具:手电筒、放大镜等。

2. 教学环境准备:a. 教室布置:提前准备好展示板、实物模型等。

b. 实验室准备: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出:a. 引入问题:“大家知道人类最早是怎么掌握火焰的吗?”b. 学生讨论,展示他们对火焰的理解和猜测。

c. 教师以“《钻木取火》”为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a. 讲解钻木取火的原理和步骤。

b. 示范如何用钻木取火。

c.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互相观察和交流经验。

3. 理论与实际结合:a. 探讨钻木取火的实际应用场景,如野外露营等。

b. 学生讨论、思考并举例说明。

4. 实验观察与总结:a.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感想。

b.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 拓展延伸:a. 讲解其他掌握火焰的方法,如石头磨火、镜子取火等。

b. 学生思考和分享其他取火方法的实际应用和局限性。

四、教学展示:1. 教师通过PPT、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

2. 展示学生实际操作时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实践的乐趣。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认知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钻木取火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不同材料的燃烧性能实验。

三、教学重点:1. 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

2. 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钻木取火技巧的掌握。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火柴、木头、草绳、放大镜等。

2. 学具:每个学生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木板、草绳、放大镜等。

3. 教室环境:通风、安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钻木取火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新课:讲解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展示实验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钻木取火的过程,观察燃烧现象。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探讨不同材料的燃烧性能。

5. 总结:教师点评实验结果,总结钻木取火的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1. 绘制实验过程的图片或小报。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队员讲解火灾预防和灭火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科技发展。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点和不足之处。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规划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套实验套件。

2. 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演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3. 分组学生,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

4.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5.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火焰的大小、燃烧时间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答案。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7、钻木取火教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与学生一起交流谈话,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情况,引导学生整理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利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钻木起火的道理。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交流展示,提出自己对钻木起火的道理解释。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尝试利用用能量转化的观点予以解释,进而逐步达成共识,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

教师指导启发学生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自由组合、自行验证。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并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学习,提示学生活动中认真观察,注意安全。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探究实验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前面的猜想、假设相比较,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到钻木起火的道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其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并举出实例,阐述观点,作出合理解释。

教师适时出示相关课件资料,触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充分交流讨论摩擦生热在生活中对我们不利的影响。

思考交流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热能之外,还能转化为电能、光能、声能等。

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课后拓展延伸问题:“了解人类用火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学习教师出示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学习情况,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本次课堂学习活动内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利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钻木起火的道理。

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展示资料,提出自己对钻木起火的道理解释。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利用用能量转化的观点予以解释,进而逐步达成共识,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钻木取火》详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方面:通过了解“钻木取火”使学生能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而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科学知识方面: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操作“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习惯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习惯。

分层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课堂实验,了解钻木取火及其原理。

能主动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机械能与热能的转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材料:铁丝、铁钉、火柴、砂纸、手帕、手钻、木板。

学生小组准备材料:课前搜集有关摩擦生热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礼物,想看吗?(课件出示乐学币)这叫乐学币是我们学校用来小组之间竞争加分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一个小组之间的乐学币积分大比拼怎么样?请听规则:提出问题或是回答问题一次得一分,小组汇报展示一次得两分,小组长负责将乐学币放到你们的储存罐里,最后哪个小组得分最高哪个小组就是冠军,听明白了吗?开启我们的课前展示两分钟吧。

一名学生讲爱迪生的故事: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

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

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

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但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有一天爱迪生看到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效果果然很好。

最新小学科学《钻木取火》精品教案精编版

最新小学科学《钻木取火》精品教案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钻木取火》精品教案精编版青岛版小学科学《钻木取火》精品教案一、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

2、教师准备槐木、梧桐木、砂纸、铁条、绳子、火柴、有关钻木取火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等二、教学目标1、通过摩擦生热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2、通过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运用的是摩擦生热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有关钻木取火的话题,导入新课。

板书:11、钻木取火(二)探究新知1、钻木取火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模仿古人钻木取火。

方法:选择比较硬的条状木头(如槐木),把木头的下端用刀子削尖;再选择比较软的木头(如梧桐木),用小刀剜一个小洞,平放于桌上,再用绳子缠在槐木上,用一个比较硬的东西顶住槐木上端,让学生一边一个来回拉,观察现象。

如图:2、质疑猜想(1)让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

(2)教师参考资料:摩擦会产生热量,也就是摩擦生热。

3、实验验证(1)选择实验材料,验证摩擦会产生热量,即摩擦生热。

(2)学生做实验。

①搓手;②用砂纸打磨铁条;③在黑板上摩擦火柴;(3)交流实验现象,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

教师参考资料:机械能能转化为热能。

(三)科学与生活1、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教师可根据课本上的图片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并启发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

2、讨论“摩擦生热”的利与弊。

利:冬天双手摩擦可以产生热量,使手变的暖和。

弊: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导致钻头损坏等重点讨论:摩擦生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商量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3、机械能除了转化为热能以外,还可以转化为什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光能、生能等方面的例子。

青岛小学科学六下《7钻木取火》word教案 (3)

青岛小学科学六下《7钻木取火》word教案 (3)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七课钻木取火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2.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人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三、教具准备:火柴,细砂纸,铁丝,挂图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图上有一老一小两个古人,老者正在向少者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木头上有烟雾冒出。

)揭示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

2.你能猜想一下,古人是怎样进行“钻木取火”的吗?怎样进行解释?(学生进行交流)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对“钻木取火”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探究活动机械能的转化热能1.活动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现象能产生热能?来回搓手,摩擦产生热。

学生进行活动2.活动2:材料:砂纸火柴铁丝方案:火柴和铁丝分别在砂纸上摩擦现象结论火柴铁丝小结: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3.生我们的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让学生先进行说一说。

出示挂图或图片(教科书中展示了五幅图)观察:第一幅图是工厂车间内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火星四溅;第二幅图是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第三幅图展示的是一卡通正在玩滑梯,“屁股好热”暗示因摩擦而生热;第四幅图展示的是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第五幅图是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

观察这五幅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以上五幅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生活中的摩擦生热现象。

这些现象就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摩擦生热可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切割机,火柴的燃烧;但是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钻木取火∣青岛版 (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钻木取火∣青岛版 (1)

《钻木取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引导学生通过了解“钻木取火”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而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

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操作“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让学生完整的了解钻木取火,本课设计了钻木取火的原理、具体操作方法等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探究的主题,从而使学生意识到钻木取火的真正原理和操作方法。

本课有两个活动。

活动一: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

本活动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传递获得的各种信息。

二是设计试验验证钻木取火的道理。

三是表达与交流,总结钻木取火的道理。

活动二: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自由活动中有两个指向:一是以“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是以“我们来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为引领,将研究机械能与热能的转化延伸到机械能与其他能量间的转化。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部分内容与课前搜集的资料异曲同工,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的新问题又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引导。

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所以本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

本课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钻木取火”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联系实际生活,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习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试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小学科学7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7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7钻木取火教案钻木取火是小学科学领域中非常有趣的实验之一。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学习到有关火源的产生与控制。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科学7钻木取火教案展开,详细介绍步骤、教学目标以及实验原理等内容。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木材的自燃过程,并能够解释火源产生的原理。

2. 学会使用钳子和锉刀等工具,在合适的角度和力度下将木条钻成细条。

3. 意识到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并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根木块(可用木条或木棍代替)、钳子、锉刀、放大镜、打火机、纸巾、盛放水的容器、实验报告。

2. 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平台干净整洁,并预先准备好所需材料,并将放大镜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供学生使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讲解:引导学生关于木材自燃过程的讨论,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解释木材中的纤维结构,以及摩擦和氧气的参与等原理。

2. 实验展示:向学生展示打火机燃烧的实验,观察火源的产生过程,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原理。

3. 练习技巧:学生观看老师演示之后,分发锉刀和一根木条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演示中的步骤,尝试将木条削成细条。

4.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只钳子和锉刀。

指导学生使用钳子将木条夹住,并用细心力度使用锉刀,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5. 观察与总结:学生们观察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火源的产生。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细条上是否出现了发热的现象,并让他们记录下实验结果。

6. 提问与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可能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火源的产生等。

7.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和总结等内容。

8. 安全声明: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包括在实验过程中要戴上眼镜、避免使用力度过大的动作以及实验结束后清理工作场所等。

四、实验原理在进行钻木取火实验时,学生需要将木条锉成细条,通过磨擦产生足够的热能使细条燃烧。

小学科学六年下册《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下册《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7.钻木取火【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2. 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 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人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砂纸、铁丝、绳子、火柴、有关钻木取火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老师展示课件内容,以故事导入:有一年冬天,特种部队进行了一次野外生存训练,有一个班的士兵经过一天的努力已经到达一片茂密的森林,由于到了晚上森林一片漆黑,他们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身上所携带的火机等取火设备全部坏了,在这寒冷的夜晚,他们应该怎样取暖呢?2. 预设:钻木取火3. 教师追问:你见过钻木取火吗?你对钻木取火有什么了解?(教师出示图片)4. 预设:就是用钻木的方法来取火5. 教师播放钻木取火的视频,进行补充6. 教师总结,引入新课:钻木取火是燧人氏发明的一种用来取火的方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直到今天,仍然有偏远地区的人还在使用这种方法来取火。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钻木取火”的知识。

(板书课题:钻木取火)【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对钻木取火的介绍,既能消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距离感,又认识到人类智慧的伟大,进行情感教育。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一)联系生活,感知“摩擦生热”1. 教师提问:关于钻木取火,你有什么想了解的?2. 预设:为什么钻木能取火?3.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钻木为什么能取火?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都要进行大胆的猜测,你们也来猜一猜钻木为什么能取火?4. 预设:摩擦5. 教师追问:摩擦为什么就能取火呢?6. 预设:因为摩擦生热7. 教师进行追问:摩擦真的能生热吗?你能举出生活中摩擦生热的例子吗?8. 预设1:冬天搓一会儿手,就觉得手很热乎。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7.钻木取火》教学设计知识分享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7.钻木取火》教学设计知识分享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7.钻木取火》教学设计7 钻木取火【教材分析】:取火——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用自然的见证。

对于学生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已有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许多学生没有细致的探究。

本课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试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试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重点、难点】:手钻的使用,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以神话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那是在大约6000余年前,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于虫钻的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

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

从此,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取火的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方法吗?(学生自由回答)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钻木取火。

(板书课题:钻木取火)二、对钻木取火道理的猜想和验证1.提出问题。

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加以解释吗?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青岛小学科学六下《7钻木取火》word教案(5)

青岛小学科学六下《7钻木取火》word教案(5)

级科学下册教学教法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钻木取火一、活动准备:二、活动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分析教科书活动准备中提供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一:学生通过充分辩论,逐步达成共识,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

这时,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从而进入验证环节。

至于验证的方法,要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由组合、自行验证,充分体现本套教科书空间大、灵活性强的特点。

最后,要让学生交流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前面的猜想、假设相比较,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和表扬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

本活动通过猜想与假设、交流与辩解、实验与验证、结论与反思等过程,让学生动脑想、开口说、动手做,充分体现本套教科书的挑战性、活动性、自主性和自由度。

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三给”,即给时间、给空间、给自由,要让学生不只是“学科学”,更应该是真枪真刀的“做科学”,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酸甜苦辣。

活动二:教师可以先直接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举出实例,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教科书上展示的五幅图片做引子,触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举例说明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自由活动:本课的自由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如果时间允许,完全可以将两个活动一并展开,还可以将第二个自由活动放到活动二中进行。

拓展活动:本拓展活动只是一个指向,教师完全可以自己设计适合学生课后探究的题目或活动,以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7 钻木取火》教案2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7 钻木取火》教案2

《7 钻木取火》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热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热能改变。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热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热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热能增加和减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热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热能的多种方法。

三、教学难点热能与温度有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冬天我们经常搓手取暖,古时人们钻木取火,同学们知道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里面的奥秘。

新课讲解:一、热能1、物体的热能:物体热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热能。

物体热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热能。

热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热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热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热能跟什么有关呢?2、热能的变化:物体热能既然是物体热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热能也就增大。

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热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3、一切物体都有热能。

这是因为物体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热能。

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热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热能。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2. 钻木取火的工具和材料3. 钻木取火的具体步骤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掌握钻木取火的步骤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钻木取火的原理和技巧。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火柴、木材、钻孔工具、放大镜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钻木取火的工具和材料。

3. 教学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钻木取火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探究原理:讲解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摩擦生热的道理。

3. 演示实验:教师现场演示钻木取火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钻木取火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钻木取火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熟练掌握钻木取火的技巧,并成功取火。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人们要发明钻木取火?2. 让学生探讨:现代社会中,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取火?3. 推荐阅读:关于钻木取火的相关书籍和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安全和注意事项。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方法取火,并记录过程和心得。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小学科学《钻木取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钻木取火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摩擦生热的现象及其在钻木取火过程中的应用。

(2)如何正确选择钻木的工具和木材,以及控制钻木的速度和力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钻木取火工具套装(包括钻头、木材、火绒等)。

(2)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3)实验记录表格。

2. 场地准备:(1)宽敞的实验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2)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钻木取火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钻木取火的原理吗?”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与发现:(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钻木取火的过程和原理。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材料,讲解摩擦生热的现象。

3. 实践与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钻木取火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

4. 交流与分享:(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教师总结实验现象,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表述钻木取火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通过实践,掌握摩擦生热的现象及其在钻木取火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积极进行科学探究。

4. 学生能够关注实验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六、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

2. 教学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践操作、交流分享、总结反思。

《钻木取火》教案

《钻木取火》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七课钻木取火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2.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人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

三、教具准备:火柴,细砂纸,铁丝,挂图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图上有一老一小两个古人,老者正在向少者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木头上有烟雾冒出。

)揭示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

2.你能猜想一下,古人是怎样进行“钻木取火”的吗?怎样进行解释?(学生进行交流)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对“钻木取火”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探究活动机械能的转化热能1.活动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现象能产生热能?来回搓手,摩擦产生热。

学生进行活动2.活动2:材料:砂纸火柴铁丝小结: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3.生我们的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让学生先进行说一说。

出示挂图或图片(教科书中展示了五幅图)观察:第一幅图是工厂车间内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火星四溅;第二幅图是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第三幅图展示的是一卡通正在玩滑梯,“屁股好热”暗示因摩擦而生热;第四幅图展示的是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第五幅图是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

观察这五幅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以上五幅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生活中的摩擦生热现象。

这些现象就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摩擦生热可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切割机,火柴的燃烧------;但是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
了解钻木取火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准备
1)钻木取火的视频
2)铁丝、锯条、砂纸、木块、纸屑(教师准备)
3)塑料笔杆(学生准备)
教材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交流所需要的资料:有关古人利用火的资料和钻木取火方法的资料。活动准备还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实验材料: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
本课有两个活动。
【本环节强调每个学生都应是学习的主人、问题的主人,给学生充足的、开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甚至于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拓展延伸
五、课后拓展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3)学生表达与交流。
(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
(4)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与钻木取火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
(5)小结:钻木取火的道理
【播放钻木取火视频】
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足够的氧气;二、达到燃点的温度。
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温度,就会达到木屑的燃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点着火苗了……因此,钻木取火的实质是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四、放飞思想,自由探索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出现摩擦生热现象。那么,摩擦生热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不利的影响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校本课程教材2.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
新叶阅读答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讨论、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活动一: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
活动二: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一、以神话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大约6000余年前,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的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于虫钻的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就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并钻出火星来。从此,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取火的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校长在家长会上的讲话
期末冲刺100分完全试卷答案
【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学生出现“只知道热热闹闹做实验,而忽略了实验的真正目的”的现象。】
【本活动主要运用交流与思考、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养成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
然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学生交流)
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1)实验指导。
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实验情境图,第一幅图是两个同学合作,一人压住木板,另一人用手钻钻木板;第二幅是一个学生正在搓手;第三幅是一个学生用砂纸打磨铁条;第四幅是在黑板上摩擦火柴。你们可以任选一个实验去做,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把每个实验都做一遍。如果你们还有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法,不妨也试一试。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木板、砂纸、铁条、手钻、火柴等实验器材,你们可按照本组所选的实验,到老师这儿领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由回答)
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钻木取火”。
(板书课题:钻木取火)
探究交流
二、对钻木取火道理的猜想和验证
1.提出问题。
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加以解释吗?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选实验,领器材。)
现在,请各组同学先确定好实验方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
(课件展示实验方案的确定:1.你们组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2.你们组将怎样分工?)
实验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安全,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三、列举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或者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很多(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交流)
【从生活经验出发,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3.(对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给予适当的评价)小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活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是值得每一个同学思考的问题。
挫折作文材料
摆渡自己的阅读及答案
拾贝壳阅读答案
概率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日本语言学校学费【分组活动1.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料的处理、应用能力,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做到条理清晰。2.提醒学生组内交流时,要轮流发言,既不能抢说,也不能不说,各组的小组长控制好局面。3.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2020年小学科学六下第7课《钻木取火》教案精编版
课题
第7课钻木取火
课时
1
序号
7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