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转型的唐山生态城市的构建
对唐山城市形态与可持续发展
对唐山城市形态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摘要:1976年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强烈地震,地震使整个唐山夷为平地,改变了城市自发形成的状态,震后的规划对唐山的城市布局结构进行了重大有效的调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形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建造城市的热点研究对象。
本文结合唐山的实际情况,从中找到适合唐山市发展再利用的城市化规划方向,建设适合唐山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特别是城市形态方面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城市。
关键词: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唐山大地震,整座城市被夷为平地,虽然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个世纪了,但这座被誉为凤凰之城的城市和她的传奇经历,却始终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震后的新兴城市非常需要重新思考城市形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城市形态定位与可持续发展1.1有关城市形态城市形态作为一门跨学科课题,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紧密联系。
美国的建筑理论家凯文·林奇说:“城市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故事,一个反映人群关系的图示。
”[1]这样一个巨大又充满矛盾的故事远不是城市的主导群体所能完成的,因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主导群体都是典型的单一目标者,他们的目标一般是提高利润,解决排水问题或交通问题,提高城市功能上的效率。
城市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部分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
城市形态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
1.2有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资源型城市转型机制探讨——以唐山市为例
【 摘 要 】 唐 山市是一个典型 的资 源型城市 , 资源的严重依赖导致 资源危机 , 结构不合理制约城 市发展 , 对 产业 城市转
型 已迫在眉睫。 唐山市应按照巩 固 发展 第一产业、 改造升华第二产业、 培育提携第三产业 、 用临港优势发展 临港产业的战略 利 构想 , 深化市场机制和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 积极吸引外 资。 统筹运用资金 , 完善城 乡功能结构 , 改善生态环境 , 积极探 索城市转
t r u ht ep i r n u t ,r n fr t es c n ayid s y a dc l v t gt etrir n u t 。 na d t n i o l e p nmak t ho g h r ma yi d sr t s m h e o d r n u t , n u t ai h et yi d r I d i o , t h u dd e y a o r i n a s y i s e re me h n s a d s se r o m f tt- w e u ie s i t d c o eg a i l c o d n t u d , n i rv r a n d r r l t — c a i n y tm e r o ae o n d b n s , n r u efr in c p t , o r iaefn s a d mp o e u b na ua mc m f s s o a s
型机 制 。
【 词】 唐山市; 关键 资源型城 市; 转型机制
【 中图分类号】 F 9. 23 1
[ 文献标识码】 A
Tr n f r ai n M e h n s s u c —ba e trBa e n Ta g ha Ciy a so m to c a im on Re o r e sd a ) s d o n s n t
唐山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唐山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一、背景唐山市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唐山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二、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自然、生态、循环、共生”。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1. 减少城市内涝: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地表的渗透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2.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绿地和水体,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雨水径流,保护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措施1. 建设雨水花园:在城市规划中增加雨水花园的建设,将雨水收集利用,提高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2. 改善排水系统:对城市的排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减少雨水径流。
3. 增加绿地覆盖率:通过建设城市公园、绿化带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4. 发展雨水资源利用:利用雨水资源进行灌溉、景观水体补充等,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五、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2.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
3. 加强技术研发: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
4. 加强合作交流:与国内外相关城市进行合作交流,借鉴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推动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
六、海绵城市建设的效益1. 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的探讨——以唐山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实践为例
半 山 区 ,淡 水 资 源 总 体 紧 张 ,加 之 9 % 以 上 选 矿 0 企业 没有 循 环水 再利 用设 备 , 资源 浪费严 重 , 水 据
调 查 选 矿 企 业 每 选 一 吨 铁 精 粉 ,要 消 耗 水 3吨 左
右 , 出 正 常 用 水 量 5 % , 别 企 业 甚 至 达 到 5— 高 0 个 6吨 , 资 源 浪 费 现 象 严 重 。据 对 某 县 重 点 调 查 , 水
( ) 度 依 赖 资 源 , 成 能 源 紧 张 、 源 浪 费 二 过 造 资
采 每 开 采 1平 方 公 里 矿 区 ,一 般 3平 方 公 里 土 地
树 木 或 山顶植 被 要遭 到 一定 程度 破坏 。 二 、 快 资 源 城 市 转 型 的 策 略 选 择 加 ( )加 快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资 源 型 城 市 转 型 一 是
关键 词 : 源 型城 市 ; 济 转 型 ; 学发 展 资 经 科 中 图 分类 号 : 80 F 3
一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7— 3 2 2 0 )3— 0 5— 3 10 4 9 (0 9 0 0 2 0
、
唐 山市 经 济 转 型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采 的 废 矿 也 要 占据 大 量 土 地 堆 放 ,据 测 算 露 天 开
市 工 业 生 产 主要 集 中在 矿 业 开 采 和 金 属 冶 炼 行 业 ,仅 2 0 0 7年 ,煤 炭 开 采 和 选 洗 业 产 值 4 . 5 2亿 元 , 油和 天然 气开 采 业产 值 5 . 石 9 9亿 元 ,黑 色 金 属 采 选 业 产 值 1 3 1 元 ,黑 色 金 属 冶 炼 压 延 业 0. 亿 产值 5 3 1 6 . 9亿 元 。 轻 重 工 业 比例 严 重 失 调 , 唐 给 山市 经济 发展 带来 极 大 的隐患 。
打造美丽唐山生态场景构建沿海生态环境网络研究
打造美丽唐山生态场景构建沿海生态环境网络研究摘要:本文以沿海生态环境网络为研究内容,从构建沿海生态网络体系、修复海域生态环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为切入点打造美丽唐山生态场景,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对唐山沿海生态环境网络建设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海洋修复、生态网络、沿海滩涂“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是国家赋予河北省四大功能定位之一,是京津冀一体化的生态基础和资源能源保障,处于重要位置,有利于推进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进程[1]。
建设“京津冀生态支撑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之一,具有政治性和生态性特征。
唐山市是河北省沿海城市之一。
唐山市的沿海生态环境不能忽视,是河北省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滩涂是沿海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承载力十分脆弱,主要分布于河口、开敞式海区与港湾等。
沿海滩涂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分布着渔业、养殖业、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能源业等诸多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同时,沿海滩涂处于海陆交接带,是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又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据学者研究,沿海滩涂的生态价值主要有调节大气、调节水分、净化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稳堤防洪等功能,分布着大量的鸟类、藻类、贝类,以及互花米草和芦苇等植物,净化的碳仅有15%再释放到大气环境中,且对环境沉积物中的氮、磷营养盐和重金属有富集和净化作用。
唐山市沿海经济带是河北最具活力的经济带之一,肩负着做好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建设经济强省、实现绿色河北的重任。
唐山市沿海滩涂广阔,一直以来都极其注重研究、利用与开发沿海滩涂。
随着经济的发展,唐山把重工业迁移到海岸和河口,长期以来对沿海滩涂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如港口建设、污水排放等,导致沿海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因此,沿海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必须要提上日程,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
本文以构建沿海环境生态网络体系、修复沿海生态环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为主要研究内容。
046.沿海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唐山为例
沿海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唐山为例王宇飞,宋天颖,刘瑞刚,董晓莉摘要:唐山既是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又是后发的沿海城市。
此类典型地区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滨海地区开发开放的双重挑战,在动力更替、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城市发展的新旧矛盾交错。
本文在全面解析唐山发展阶段特征和宏观发展机遇的基础上,从重塑城市发展动力和竞争力、盘活超前开发地区、深化都市区空间结构三方面提出核心规划应对。
明确此类地区走利用滨海资源助力城市转型的特色路径,在此过程中,积极利用滨海资源优势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并注重与大都市区以及与其他滨海区域的协同;同时需特别注意尊重港产城发展规律,正确识别沿海发展动力,在恰当的时机投放空间资源;并以多中心的都市区格局引领空间重构,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关键词:沿海城市,资源型城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唐山1引言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泛,自1949年以来,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存在普遍共性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赵景海,2006)。
新常态下,国家对于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严格,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任务更加紧迫。
我国沿海地区分布广泛,28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53个是沿海城市(2012年),占比达到18.3%。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产业体系日趋完备,沿海城市在国家现代发展过程中作用愈发重要。
1990年以来,沿海城市进入滨海开发新阶段,随着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以及洋山港、北仑港等深水港的开发,沿海城开始在滨海地带发展工业区、建设新城新区。
沿海城市在滨海新城新区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港口竞争加剧、产城分离、新区人气不足等问题,发展面临挑战,典型案例如上海临港新城(李贞,2014)。
唐山由工业重镇变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单一
唐山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主要以重工业为主,缺乏多元
化发展。
资源枯竭
唐山市的矿产资源逐渐枯竭, 导致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经济转型需求
为促进唐山市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减轻环境压力,经济转型
成为必然需求。
资源消耗
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 严重,唐山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挑 战。
唐山的现在
经济转型
唐山市开始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发 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生态建设
唐山市加大了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的力度,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 市环境。
城市规划
唐山市在城市规划方面注重城市功 能分区和城市交通建设,提高城市 品质和形象。
社会文化转型
社会文化诉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唐山市居民对高质量 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社会文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城市形象塑造
为提升唐山市的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 资,社会文化转型也势在必行。
03
唐山转型的策略与实践
制定园林城市发展战略
制定战略规划
唐山市政府制定了国家级园林城市发展战略,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和 目标,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社会公益
唐山市政府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 业,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 利水平。
02
唐山转型的背景与动力
环境压力
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严重
由于多年的工业发展,唐山市的环境压力巨大,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严重破坏了唐山市的生态环境,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
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摘要:目前,唐山市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资源衰竭与浪费相当严重,迫切需要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接着分析了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了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唐山市;生态城市;思路;措施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其特点1 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
2 生态城市的特点目前,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已从最初的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原理,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生态城市的特点也在研究和实践中日益深化。
就目前的总体认识水平,概况起来说,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高效益的转换系统在自然物质——经济物质——废气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投入少,经济物质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
该系统的有效运行在产业结构方面的表现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的倒金字塔结构。
高效率的流转系统以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整体性和前瞻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时,不仅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利益,协调发展,而且还要满足不同地区,社会,后代的发展需求。
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会因眼前利益而用“掠夺”其他地区的方式换取自身暂时的“繁荣”,或牺牲后代的利益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高质量的社会人文环境发达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础和智力条件之一,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和相合的社区环境。
资源型工业城市的绿化实践——河北省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纪实
恢复 工业遗址 生态环境 伴随 博 览 区、矿 山遗 迹及 生 产流 程展 展 览馆 为主题 的、享 受精 神性 的
唐 山资源的枯竭和传统工业落后产 示 区 、 安 全 文 化 体 验 区 、 井 下 生 城 市 历史 和 文化 、物质 性 的城 市
态 修 复、生态 恢复 、生态 治理 等 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 为着 眼点。 实践 中推动 生 态文 明进步 发展 的 项 绿化 工程 ,生 态 文明建 设初 见 这种 文明观强调人的 自觉与 自律 , 活动 ,包括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 、 成效 ,为 资源型 工业 城市 向生 态 强调 人 与 自然 环境 的 相互 依 存、 环 保 产业、绿 化 建设 以及 一切具 型城市转型起到 了示范作用 。
一
生 态 文 明 是 对 现 有 文 明 的 超 重大使命。 越 , 它 引 领 人 类 放 弃 工 业 文 明 时 生 态 文 明 的基 本 内 涵 生 态 文 明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一 种
关 的法 制体 系,重点 突 出强制性 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期 形成 的重功 利、重 物欲 的享 乐
生态行 为文明 生态行 为文明
明意识 指导 下 ,人们 在 生产生 活
主 义 ,摆 脱 生 态 与 人 类 两 败 俱 伤 形 式 。 它 以 尊 重 和 维 护 生 态 环 境 是 在 一 定 的 生 态 文 明 观 和 生 态 文
的 悲剧 。唐 山市通 过大 力 实施生 为主 旨, 以可 持 续 发 展 为 根 据 ,
唐 山 绿 色 生 态 建 设 实 施 途 径 唐 山 煤 、 铁 矿 石 资 源 还 可 开
构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保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构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保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唐山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保持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困难,探索发展新路十分紧迫。
一、唐山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唐山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或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
唐山市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唐山市的经济结构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尤其是资源依赖型产业。
2006年基础能源、建材、钢材、装备制造和重化工五大产业基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8%。
其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实现GDP2362亿元,人均GDP达到4235美元。
二是经济持续增长势头强劲,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65亿元,增长20.3%,超过GDP的增长幅度。
三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改善。
四是自主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动力明显增强。
五是呈现出向创新拉动型增长转变的趋势,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始起步。
二、唐山市技术创新阶段的判断科技创新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即直接引进技术阶段、改进创新阶段和自主创新阶段。
技术创新阶段的转变都有比较明显的指标。
从经济性指标上看,第一阶段的人均GDP在300美元~2000美元之间;技术性指标通常用R&D经费投入强度来反映。
当R&D经费投入强度小于1%时,处于第一阶段,达到1%~2%时处于第二阶段,大于2%时则进入第三阶段。
唐山市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从人均GDP的角度考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R&D经费投入比例已超过1.4%。
R&D经费投入90%以上来自企业自筹。
资源型城市唐山的经济转型探索
资源型城市唐山的经济转型探索王丽娜【摘要】实施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对于其他资源型城市,唐山市经济转型具有较大优势.随着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加速建设以及临海经济的打造,更为唐山提供了进行调整生产力布局、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广阔舞台.唐山正面临着推进城市转型的最好时机.【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2页(P88-89)【关键词】唐山;经济转型;资源型城市;城市形态【作者】王丽娜【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7一、资源型城市唐山经济转型的背景唐山依煤而建、以钢而兴,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还不尽合理。
一是资源面临枯竭。
目前,唐山市煤炭保有储量只有19亿吨,按现在的开采能力,还能维持50年;铁矿石可开采量33亿吨,按每年开采6 700万吨计算,还可再开采49年;石灰石资源按目前水泥行业3 319万吨的产量,还能维持27年。
二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危机。
2008年,全市创造的GDP占全省的20%,而能耗总量占全省的3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占全省的20%左右;万元GDP耗能为2.75吨标煤,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5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
三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面临阻碍。
2008年,钢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占GDP的20.3%,一旦市场出现较大变化,很容易引起全市经济的大起大落;重工业比重占92.8%,初级产品比重占90%以上,终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就业面临巨大压力。
目前,唐山市有近60%从业人员集中在煤炭开采、黑色冶炼等能源原材料领域。
经济转型的压力迫在眉睫。
随着唐山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均GDP已经超过了7 000美元,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资源尚未濒临枯竭时资源型产业的成熟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人均生产总值在3 000美元以上,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转变创新的重要拐点,也是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浅谈资源型城市产业经济转型——唐山产业经济转型
矿产资源的有艰 性不 可再 生性使城市靠单纯 的资源开发来维持长 久的繁荣是不现实的 , 矿业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可能陷入 “ 矿竭城衰”
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生存 困难。 参考文献 : 二、唐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 资源 日见 匮乏 。据统计 ,到 目前为止 ,唐山煤炭 只有 1 9亿 【 1 】 钱 宝琦 许卫兵 李 斌 . 加 速 资源型城 市转型 突破 能 源路 径依赖
N】 . 河 北 日报 ,2 0 1 1 — 0 2 — 2 1 . 吨的存储量 ,按 照现在煤炭专业 的开采进度,仅能供给 5 0年。依 [ 【 2 】  ̄ ( 2 0 1 6 年 唐山政 府工作报 告 》【 E B 】 . 2 0 1 6 — 0 2 — 1 6. 照河北省的要求 ,2 0 1 6 年唐 山化解产能过剩的 目标是炼铁 5 7 8 万
能减排压力加 大甚至处于破产转型的边缘。据统计 2 0 1 5 年唐 山钢铁 利用率不到 7 0 %,低于全国平均值 。不仅如此 ,由于长期对资 源进
行无止境的开发 ,城市将会遭遇 “ 灯残油尽”的问题 。国家发 改委将唐 山定义为再 生型资源型城 市,预示着唐 山要积极寻找适合经济转
型接替的产业 ,摆脱对资源的依赖 ,使城 市不 因为资源的消耗殆尽 而失去可持 续发展能力。
吨 、炼钢 4 5 0万吨。煤炭行业的 目标更艰 巨,河北省属 国有煤矿 关闭 9 7 处、 减产 6 4 9 0万吨。 开滦集团退 出煤矿 3 8 处、 减产 3 3 7 2 吨。
【 3 】 代 冬芳 . 唐 山市产 业 结构发展 现 状及 存在 问题探 究 卟 北方 文
学. 2 0 1 4( 9 ).
唐山曹妃甸生态城可持续发展规划及模式介绍
Caofeidian Port
The Capital Steel Plant
•曹妃甸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中心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Caofeidian new area
Political Support Dual-core Strategy
•
唐山湾国际生态城 / TANGSHAN BAY INTERNATIONAL ECOCITY
2011/10
早期发展历程
HISTORIC LANDMARKS OF THE PROJECT
•2007年6月,选址立项,勘 测环评 2007/6, siting of the Ecocity, geological surve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2008年12月,总体规划获河 北省政府正式批复 2008/12, Hebei provincial government approved the master plan for the Ecocity
青龙湖湿地度假区 Qinglong Lake Wetland Resort
生活文化区 Living with Culture
东港区 滨海核心服务区 East Harbor Seaside Service Area 西港区 West Harbor
滨海国际旅游区 Seaside Tourist Area
•
唐山湾国际生态城 / TANGSHAN BAY INTERNATIONAL ECOCITY
2011/10
中日生态社区
SINO-JAPANESE ECO COMMUNITY
•秉承日本先进健康生态居住 理念,构筑生态共生之城, 营建舒适宜居之城,打造阳 光乐龄之城 Following Japanese healthy and eco living concept, build a symbio city, livable city, and happy city.
资源型城市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唐山市为例
T k n a g h n Asa a l a i g T n s a n Ex mp e
M EIJn , i g REN n p , Pa — a SHIDe g r ng n n -o
( ol e f i n ni n na S i c, h g aNoma U i ri , h g a 2 0 3 , hn ) C l g f adE vr metl c n eS a h i r l nv s yS ah i 02 4 C ia e oL e o e n e t n
2 1 年 9月 01
S p. 01 e 2 1
J un lfTn sa e c es ol e o ra a g h nTa h r C l g o e
资源型城市低碳产业体系的 构建
— —
以唐 山市 为 例
梅
晶 ,任 盼盼,石登 荣
20 3) 0 2 4
( 上海师范大学 生命 与环境科学学 院,上海
l w- a b n i d sr o c o ut i agh . r n y nT n sa n
Ke r s r s u c - re t dc t l w a b n z t n t e s se o w- a b n id s y wo d : e o r eo in e i o c o iai ; y tm f o c r o u t y; r o h l n y r
r s e t e y g n r t e b i r me r f i d s i ls se wh c r mo e h mp o e n d b n g ne a t n b t e e p ci l , e e a e t a c fa wo k o u t a y tm ih p o t s t e i r v me ta e i n i tr ci e we n v h s n r n o
浅析唐山市经济转型过程环境治理对策
刘 舯
摘 要 :唐山市是煤炭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过程 中所遇到 的环境 治理 问题 不容 忽视 。本文叙 述 了唐 山市环境 问题的成 因并提 出 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 ;2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 态恢复 ,建设 生态城 市两方 面对策 。 关键 词 :经济转型 ;环境治理 ;循环经济 ;产业
制 和协调机制 。 完善政府投资机制 ,以确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资稳步增 长的长 期增长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 ,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一个 多层 次 的,全 面 的,以市场为基础 的投入机制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节约优先 。按照 “ 减少、再利用 和再循环 ” 的 原则 ,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 ,节能型工业和服务业 。积极构建新 型农业 循环产业链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确定不 同的功能 区域工业 及环保 项 目的准 人 ,明确 区域发展方 向, 对工艺落后 、污染严重 的生产装备实行强制淘汰 ,从源头控制 污染。污 染源严格实行全面达标排放 ,严禁污染物超 标、超量的排 放。 ( 4 )建立完善 的生态环境监测 预警制度 ,对 于重点 生态环境 区域 , 及时监测其范围 内的森林资源 、水资源、生物多样性 、水土流失 、 农 村 面源污染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工业及 生活废 弃物污染、气候变化及 防灾 减灾、土地荒漠化等数据 ,形成 生态 环境 、气 象、灾 害的监 测 预警 体 系 ,为生态环境 建设发展 提供详 实的科 学依据 。 令人欣喜的是 ,唐山市在 环境治理方 面已经取得一定 的成绩 : 唐 山市区南部的开 滦采煤沉 降区 ,被老百姓 称为 “ 南 大坑 ” ,因地 处偏僻 曾被 用作 垃圾填埋 场地 , 周边村庄生活垃圾也 随意堆积 ,污水横 流 ,蚊蝇 滋生 , 严 重影 响了周边 生态环境和唐 山市 的城市形象 。 唐 山市政府从环境 的治理人手 。用一年时 间,从南湖地 区迁走粉煤 灰8 0 0万立方米 、煤矸石 3 5 0 万立方 米 ,清运垃圾 8 0 0万立 方米。现如 今 ,以原南 湖塌 陷区 2 8 平方公里范围为中心 ,完成 了垃圾 山封山绿化 、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探析——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
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 采和利用; 第三, 应 加强污染管 现 得 更 加 明确 。 此外 , 还 需做 好 小 城 镇 规 划 , 避 免 城镇 用地 无 源保护,
序扩 张 。
制, 健 全 生 态补 偿 机 制 。 首先 , 要 制 定规 范 的详 细 的污达标排放制度 , 实行奖惩
公 共 治 理
Publ i c A dm i ni s t r a t i on
生态 文明城市建 设 的路 径探 析
以河北省唐 山市为例
口 郝春新 戴国辉
【 摘要 】 唐山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坚持从市 情出 发, 经过多 年有益尝试取得了 明显成效。 但仍面临 资源、 环境、 人才等
制约因素的影响。 文章从整体 建设规划、 发展 方式转变、 生态产业、 环境、 文化 、 人力资源、 制度保 障等方面提 出了 唐
地、 生态环境 ” 四大工程 , 构筑 了唐 山市新 型城镇化、 新型工 业化 、 新型城 市化、 农 村现代化、 社 会管理创 新等科 学发展
模式。 但 建 设 中存 在 一 些 问题 , 如 产 业 升 级 与 调 整 的 压 力 依 同_二三 产 业 , 实 现 产 业 结 构升 级 , 延 伸 产业 链 , 促 进 三 次 产
乡规 划局 , 按照 “ 中心城 市 一 县 城一 中心 镇一 一 般 建 制镇 ( 或 业 。 应 根 据 区域 资源 优 势 与城 市 发 展 需求 , 加 快 现代 服 务 业 ,
中心村) 一 一般村 ” 的总体 布局 , 编制 了《 唐 山市科学发展 示 重点 发 展物 流 、 会展、 金融、 信 息、 文化服 务 等第 三 产业 。
范 区 战 略规 划 》、《 唐 山市城 乡发 展一 体 化 战 略 规 划 ( 2 0 O 8 — 四是 以提 升 人 民 幸 福 指 数 为 目标 , 培 育 和 发 展 生 态 旅 游
化危为机,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
化危为机,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唐山,作为中国北方沿海地区一座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和国内很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唐山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如何加快城市转型,实现科学发展。
随着全球化风起云涌,城市竞争日趋激烈。
尤其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唐山的转型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目前,随着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加速建设以及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唐山正在通过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举措,由资源依赖型转向开放创新型,把这座城市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
唐山在这方面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如何?还会出台哪些相关政策?怎样看待唐山的未来?9月16日下午,唐山市市长陈国鹰接受了CBN记者的专访。
CBN记者:唐山提出城市转型的背景是什么?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陈国鹰:唐山是一座依煤而建、以钢而兴的传统重工业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唐山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河北第一经济强市。
但由于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还不尽合理,环境治理、节能减排任务也比较繁重。
去年,全市GDP达到了3561亿元,财政收入450.8亿元,人均GDP已经超过了7000美元。
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即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对于唐山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也恰恰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CBN记者:唐山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转型?效果怎么样?陈国鹰:近年来,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我市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第一,调整产业布局,加快由内陆型城市向开放型沿海城市转变。
在唐山湾229.7公里的海岸线上,汇集了深水大港、16亿吨大油田和1100多平方公里的未利用盐碱滩涂等诸多极其难得的资源禀赋优势。
着眼于放大沿海优势,统筹沿海一线开发,我们实施了唐山湾“四点一带”战略。
“四点”包括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是贯通“四点”而形成的沿海经济隆起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资源转型的唐山生态城市的构建【摘要】近年来,唐山市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投身生态城市建设。
本文从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其生态建设的立足点,并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总结建设的重点内容,以建立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生态城市资源转型唐山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立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
2005年9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河北省被正式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8年河北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加快了河北各地区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
目前,唐山市已经迈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步伐。
一、资源型城市唐山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唐山市是河北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钢铁、水泥、陶瓷等传统工业。
依靠丰富的能源和许多传统产业,唐山市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并走在了河北省各城市的最前列。
但资源型城市大多是以生态换发展,唐山也不例外。
2007年唐山市GDP为27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GDP达到37765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于38位;2008年唐山市GDP为35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GDP达到48190元,在全国城市排名19位。
唐山的经济增长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但这种高速增长,仍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代价较大。
每万元GDP的耗能高达2.735吨标准煤/万元(同期河北省平均水平1.843吨标准煤/万元,青岛市0.88吨标准煤/万元)。
因此,唐山市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2、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随着唐山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唐山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一些资源特别是煤炭、铁矿等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
资源型城市一旦进入衰退期,将使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并以乘数效应的方式,蔓延到城市的方方面面,造成负的“马太效应”。
目前,唐山市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破坏程度在不断加剧,资源衰竭与浪费相当严重,唐山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城市的生态建设。
只有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唐山环境与发展间潜在矛盾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环境、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必然对环境、资源带来更多的压力,因此需要通过发展生态城市来缓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统一。
二、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唐山市将围绕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体思路,打造科学发展的新平台。
围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科学发展新的增长点。
着力打造唐山湾“四点一带”大规模开发建设新平台,科技、文化、人才、金融“四大要素”支撑平台。
大力实施以“四大新城”为重点的生态城市建设工程。
围绕“双核两带”的总体思路和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曹妃甸生态城、凤凰新城、南湖生态城、唐山空港城,努力把唐山这样一座资源型城市建设成为一座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
当前,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认真抓好“114421”工程的实施,即抓好一号工程(加大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打好一个攻坚战(大力实施拆违拆迁攻坚行动),加快“四大城市功能区”建设步伐,抓好城市“四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抓好“两项改造工程”(实施市区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程和市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抓好机场通航。
大力实施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工程。
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内陆资源型经济向沿海开放型经济转变,由三次产业各自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由单一产业支撑向多门类产业拉动转变,由总量扩张型向内涵驱动型转变,由资源粗放利用向循环经济转变,由产业节点向产业链条转变,由产业分散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唐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
要按照培育七大主导产业链的要求,集中力量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要加快钢铁企业整合重组步伐。
三、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唐山作为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其自然生态环境曾经受到严重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问题尤为突出。
如何发掘不利因素中的积极方面,集中各方智慧,创造性地、前瞻性地利用、开发这些因素,将是实现“生态型工业园林城市”目标的重要步骤。
震后新唐山的城市建设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南湖塌陷区的改造建设就是很好的例子。
针对重点地段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的工作非常重要,但也不能缺少系统的、整体的规划。
综合的生态因素的量化分析,为城市“生态安全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框架性制定依据,从而使唐山的生态建设更符合科学规律,做到有组织、有层次,各方面协调并进。
当然更不能忽视的是,在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各项发展目标的时候,要强调工业经济的生态转型,强调三态污染控制减量,为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打好根基。
四、资源型城市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1、资源型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特点及注意事项资源型城市一般具有如下几个共同点:城市是在当地丰富的资源开采、加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经济的发展大都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因此城市发展付出了资源锐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产业比重失调,第二产业(资源加工业)比重过大,第一、三产业比重过小;产业链较短,资源缺乏深加工。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在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并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城市生态建设步入环境保护的正常轨道。
因此,对资源型城市唐山来说,在生态城市的构建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资源型城市应借助产业、行业和产品的技术创新带动资源特别是能源消费的结构性转变,以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并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环境的负荷压力。
第二,资源型城市污染防治应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加强源头预防、生产全过程的控制,而不仅是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
第三,针对产业比重失调的情况,为防止资源枯竭,引起经济系统崩溃,资源型城市必须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增加第一、三产业比重,并达到三次产业的协调。
第四,资源型城市应尽可能降低资源开采,加大资源深加工行业的资金投入,拉长产业链,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增长。
2、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量多面广,根据资源型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特点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唐山市的实际情况,其建设的重点应是环境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首先对城市产业的选择引导,对能源、物质利用的结构优化和方式改造。
唐山现有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渐地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由工业品制造中心转变为对区域进行流通、金融、科技、信息支持的经济中心,唐山城市产业系统应加快这种转变,并有计划地使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远离市区。
建立生态工业、生态农业。
要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料技术,降低城市资源消费总量,从而达到从源头控制污染产出的目的。
其次是着力营建由生物和人工处理共同组成的环境净化系统。
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在城市中具有多种功能,如净化空气、吸附浮尘、减弱噪音、吸收降解有毒物质等等。
按环境卫生学的要求,城市绿地覆盖率应在30%以上,而要构成舒适的疗养环境和消除城市“热岛”效应,绿化覆盖率就应达到50%。
因此,城市绿地是改善城市景观、美化住区环境的主要因素,而人工净化系统则是城市消除污染的最后手段,应抓住各单位处理达标排放和城市最终排放集中处理这两方面。
环境净化系统是生态城市环境的核心环节,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措施。
最后是充分发挥社会对生态城市环境建设的支持、保障作用。
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把建设生态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原则,对生态项目要同时安排或优先实施。
政府要在生态城市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相关立法,强化环境保护执法,使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净化系统能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通过宣传和普及生态城市知识,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把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变成居民的自觉行动。
五、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架一是应用生态学的理论规划设计城市,使城市结构合理,人口容量适当,城市功能协调,追求城市的“质”而不是“量”,对区域有持久的支持能力,与区域发展相适应。
二是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建立节约型运转机制,有效开发多种再生资源,保护节约水土资源,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共生性,提高能源利用率,使“三废”最大限度地实现少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三是建立具有远见卓识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实现清洁生产,逐步建立生态工业园,建设发展现代化的“郊区农业”。
四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中心,逐步建设完善的社会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尤其要重视防灾、减灾设施体系的建设。
城市生态要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污染要得到有效控制。
五是自然与设计相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应用,使城市具有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
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唐山市的个性景观,同时培育建设新的城市文化,大力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
六是建立完善的动态调控管理和决策系统,具有较高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和水平,建立良好的城市社会环境。
(注:本文系唐山市科技局2009指导计划项目“以科技创新促进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9140208c。
)【参考文献】[1] 赵勇:努力建设一座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EB/OL].新华网,,2008-09-13.[2] 沈瑾、栗德祥、姜永清:唐山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Z].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2004.[3] 冯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D].西北大学,2007.[4] 舒惠国、孙家驹: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实践[N].中国环境报,2003-02-21.[5] 吴金星: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责任编辑:唐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