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汇总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人类的起源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二、石器和弓箭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
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心得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古以来一直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最早的简单工具发明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重大科技革命的发生,这些革命一步步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首先,古代人类的科技水平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农业、手工业和建筑技术上。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工具等领域得到了极大发展,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在这一阶段,科学家们对于能源、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断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其次,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生命科学革命等不断推动着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
生命科学方面的突破也使得人类对自身身体、生命机制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医学领域的发展也日益显著。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和问题。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等问题愈发凸显,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使我们更加依赖科技,但同时也要警惕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对科技的批判性思维,促进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古代文明的诞生到现代科技的繁荣,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不断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谨慎与创新的态度,不断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和监管体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福祉,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第四版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第四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第四版》是一部系统性的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著作,全面梳理了自古至今世界各个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轨迹。
本书在第四版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了新近的科技发展数据和案例,更全面地展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不断探索科学技术的奥秘,从最早的原始社会火的发现,农业的发展,到中世纪的天文学和医学研究,再到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本书详细介绍了每一个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揭示了人类探索未知的过程,以及科学技术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古代,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开始对世界进行理性的思考,创立了自然哲学,进行了许多科学实验和观察,开创了西方科学的先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的发明,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世纪时期,欧洲的宗教迷信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仍有一些科学家逆流而上,研究天文学、医学、化学等领域,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艺复兴时期,人类重新审视自然界,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达·芬奇的解剖研究、哥白尼的天体运动理论等,为现代科学技术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电力、化学、生物等科学技术的突破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促成了机械化生产,工业、交通、通信等领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更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本书在第四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近成就的介绍,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领域的突破,展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本书还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探讨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观点。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第四版》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著作,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科学技术进步,领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科学发展简史》的第六至第七章的重点
第六章近代后期的科学成就和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机器产生的狂飙时期,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威力。
资产阶级认识到发展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命运息息相关,采取了许多保护、鼓励科技发展的措施;同时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手段。
近代后期的自然科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基础学科相继建立起理论体系,而科学理论的形成又引发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将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如果说18世纪之前是技术走走科学之前的话,那么从18世纪下半叶起直至19世纪则是科学跃居技术之前,出于领先地位,技术革命以科学发展为先导。
近后期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天文学近代后期在天文观测和天体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成就。
(一)天文观测新发现天文观测新发现得益于望远镜的改进、天体照相术的发明和光谱学技术。
1729年,英国业余天文学家霍尔制成了第一块消色差物镜。
1817年德国的夫琅和费制造出第一块优质物镜。
与此同时,反射望远镜也有很大改进。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利用自制的大型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
后来他又陆续研制出巨型望远镜。
1846年德国天文台台长加勒发现了海王星。
天体照相术的发明首先应该归功于巴黎天文台台长阿拉戈。
1839年他发明了银板照相法,随后照相术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研究之中。
1840年,美国的德雷伯利用大型望远镜和照相术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表面的照片;1845年德国的费索拍摄了第一张太阳照片;1877年,米兰的斯基伯雷利公布了当时最精确的火星表面图片。
(二)赫歇尔的恒星天文学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因1781年发现天王星而一举成名。
他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恒星的空间分布和运动,提出了第一个银河系结构模型。
1783年他发现了恒星的自行,并估测了太阳的运动,打破了太阳纪恒星静止不动的陈旧观念。
由于赫歇尔在恒星研究方面的成就,他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三)天体起源和演化假说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天文学已从对天体的现状研究扩展到对天体起源和演化的历史研究。
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
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
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
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
创造十进位制。
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
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
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
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
中医学着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
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
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计算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之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也有着丰富的故事。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起步,到现如今的领先地位,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见证了科技的腾飞与国家实力的崛起。
一、计算机的引进和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计算机技术。
首台计算机于1956年引进,开启了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序幕。
在这一时期,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和经济管理等领域,用以解决大量复杂的计算问题。
尽管当时的计算机规模较小,运算速度较慢,但这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研发与科技攀登上世纪70年代,中国国内形势动荡,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面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决定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103型计算机。
此后,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在自主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相继研制出了104、105、107等多种型号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开放与合作,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算机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与国际间加强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
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通过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计算机行业逐渐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四、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在中国社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最初的科研和军事领域,到后来的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计算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谈《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
古代 在 冶金 、 制陶、 纺织 、 建筑、 水利 、 火药、 造 纸、 印 刷 等 技 术 方 面 也 取 得 了令 世 界 瞩
术 是 根 据 事 物 的 特 殊 性 处 理 事 物 的 普 遍 3 科学技术发展 简史 教学中实施 目的成 就 。 其 中, 指 南针 、 火药、 造纸 、 印 刷
一
O N n a E d u c e t l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H e r a l d
教 学
个 人 的精 神 世 界有 三大 支 柱 : 科 学
象 , 面对 困难 无法解 决 , 很 难 承 受 外 界 压 教 育 力, 无法在挫折中鼓起 勇气。 因此 , 必 须 加 众所 周知 , 两河流域 、 古埃及、 古印度、
—
的情 感 魅 力 。 一 个 人的 精神 世界 , 不 能 没 有 3 . 1从 课程 的对象 、 内容 和意 义 的学 习 . 渗 具 有 不 可替 代 的 作 用 。 1 9 6 5 年 中 国 在 世 界
科学 , 也不能没有艺术 , 更不能没 有人文。 所以 , 我 们 也 可 以 把 人 的 综 合 素 养 概 括 为 科学素养 、 艺术素养 、 人文素养。
艺术 , 人文。 科 学 追 求 的是 真 , 给人以理性,
科学 使 人 理 智 ; 艺 术 追 求的 是 美 , 给 人 以 感 强对 学 生 的 人文 教 育 …。 通过《 科 学技 术 发 古 希 腊 、 古 罗马 、 古 中 国 是 人类 文 明的 发 祥 性, 艺术让人富有激情 ; 人文追求的是 善, 展 简史 》 的 学 习和 实 际 的 运 用 , 结合 自己 的 地 。 中 国具 有 五 千 年 的 文 明 史 。 中 国古 代 无 给人 以 悟性 , 人文 中的 信仰 使 人 虔 诚 。 科 学 实 际情 况 , 自我提 高 和 自我 完 善 , 可 提 升 学 论 是 在 农 学 、 医药学、 数 学、 天文学 、 地学 , 强调 客 观规 律 , 艺 术 更 注重 主观 情 感 ; 科学 生 的 做 人 品 味 , 塑造 一 个 良好 的大 学 生 形 还 是 在 物理 学 方 面 都 有 骄 人 的 成 就 。 中 国 讲的是理性 , 艺术更富于情感 。 “ 科 学 就 是 象 。 根 据 事 物 的 普 遍 性 处 理 事物 的 特 殊 性 。 艺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2、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主要原因或政治前提在于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逐渐建立并日 益加强;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多年的海 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指称近代科学全面繁荣的19世纪。19世纪科学发展的规模和成熟远远超过17世纪的 科学革命,热力学、光学、电磁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并大都进入到理论综合的新阶段。
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 会条件。
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 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 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科技发展简史》是2011年3月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科技发展简史》编写组编写。本书 主要收录了科技发展的历史。
自然科学根据其发展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古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朴素、萌芽状态的自然科学称为古代自然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9世纪末和 20世纪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时期。
扩展资料: 新时代学科未来发展路径: 1、积极构建新的科学技术史观。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火箭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但在中国这个国家,火箭技术发展历史还是比较短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致力于探索火箭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技术强国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国火箭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最早的火箭技术中国最早的火箭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
当时,商鞅所在的秦国已经开始研制火龙,这是一种需要人力助推的火箭武器,可以发射出射程较远的箭矢。
此后几千年,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几乎没有对火箭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发展。
二、中国火箭技术开始萌芽1956年,中国开始在北戴河海滨的科研场地对火箭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期间中国科学家对国外火箭技术的知识进行了收集、分析,才得以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激发了中国进行火箭技术的发展。
三、中国第一颗卫星试验成功3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开始尝试发展火箭技术,然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都没有得以实现。
到了1958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1960年,中国成立了航天委员会。
中国航天事业开始逐步发展,进行一系列的火箭技术研究,诸如“元宵4号”“东风2号”等。
1970年4月24日,中国实现了人造卫星的第一次试验,发射了“东方红1号”卫星。
也创造了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自行发射卫星的国家记录,并成为第一个中华民族发射的人造卫星。
四、中国火箭技术的飞速发展1971年,中国在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以后,开始在进一步发展了继续发展火箭技术。
1980年代,中国开始计划针对商业市场进行卫星发射。
1985年,中国发射了第二颗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将第1颗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到轨道。
2003年,中国第二次成功地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到轨道,首次实现了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
中国科学发展简史
中国科学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科学主要以农业、医药和天文等方面为中心。
以下是中国科学发展简史的一些重要阶段:1. 古代科学萌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有了农业科学的萌芽,如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和长江流域的稻麦轮作等。
此外,商代甲骨文中已经记载了许多疾病的名称和治疗方法,显示出医药学的初步发展。
2. 秦汉时期的科学发展:秦汉时期,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业科学的进步。
同时,《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的成熟。
在天文学方面,《史记·天官书》中有关于日食的详细记录,显示了天文学的进步。
3.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停滞:由于长期战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但是,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如祖冲之和葛洪等,他们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
4. 隋唐时期的科学复兴: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繁荣和统一,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隋朝的李春设计了赵州桥,这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唐朝时期,张遂等天文学家对天文观测和历法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唐代医学著作《千金方》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宋元时期的科学高峰:宋代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
数学方面,秦九韶和杨辉等人的成就超过了前人;天文学方面,郭守敬等人编制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医学方面,李时中的《千金翼方》等医学著作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科学成果。
6. 明清时期的科学停滞:明清时期,尽管有李约瑟所谓的“科学的停滞”现象,但仍有一些重要的科学成就。
如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一部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文学巨著。
7. 近现代科学的引进与发展: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科学的传入和现代科学的崛起,中国的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谈《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教学中实施科学素养教育
0 小 ( ) 类 文 明 的 发 祥 地 在 哪 里 ? 有 什 6人 各 所 谓 文 化 素 养 是 指 科 学 素 养 、 文 素 在 所 调 查 的 1 个 县 市 中 , 学 科 学 教 师拥 人 而 哪 养、 美素养。 审 从本 质 上说 , 三方 面 是有 机 有 大 专 学 历 的 较 少 , 拥 有 中 师学 历 的 较 么成 就 ? 些 国 家 又 走 在 现 代 高 科 技 的 前 这 绝 各 统 一和 不 可 分割 的 , 他们 共 同构 成 了一个 人 多 调查 结 果 显 示 , 大 多 数 的 科 学 教 师 没 列 ? 有 什 么 成 就 ?
摘 要 : 谓文化 素养是指科 学素 养 , 文素 养、 所 人 审美 素养 。 本 质上 说 , 从 这三 方面是 有机 统一 和不 可分割 的, 们共 同构成 了一 个人 的 他 整 体 素 质 。 文 结 合 《 学 技 术 发 展 简史 》 教 学 ,谈 谈 在 教 学 中 如 何 实 施 科 学 素 养 教 育 。 本 科 的 关键 词 : 科学技术 发展 简史 教 学 实施 科 学素养教育 ’ 中图分 类号 : 6 G 2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3 7 5 2 I ) 2 b一0 — 2 1 7 —9 9 ( 0 1 1 () 1 6 0 6 2
和 农村 公民科 学素 养整 体水 平提 高 的幅度 较
希 能 实现 这 一 目标 服 务 , 力 提 高 每 位 学 生 的 的 。 望结 合 教 材 内 容 加 以 拓 展 , 介 绍 一 努 学课程教学的需要 。 现 代化 多媒 体 教学 手 段进 行 教 学 , 取 讨论 采 学习 , 掌握 更 多 的科 学 技 术 知 识 , 高 自身 提 的科 学 素养 和 人 文素 养 , 为今 后成 为 合 格 的
科学发展简史
◆判断题◆“曼哈顿工程”是氢弹制造计划。
”错”◆1753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用他自己制造的风筝进行实验,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对”◆1794年,机械师莫滋利发明了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对”◆1824年,英国瓦匠波兰特发明了水泥。
“波兰特”水泥。
”错”◆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的由一台16匹马力的四缸汽油发动机驱动的木架双层飞机,首次试飞中成功。
“对”◆DNA是双螺旋结构“对”◆DNA是携带遗传信息载体。
“对”◆γ射线就是中子射线.“错”◆阿波罗计划是一项登月计划。
“对”◆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首先是创造了阿拉伯数码。
“对”◆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对于任何惯性系,自由空间中的光速不变。
“对”◆北宋时期,《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式全书。
对◆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对”◆大型计算机就是指体积大。
”错”◆地质力学德创始人是李四光。
“对”◆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在以材料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错”◆第一次技术革命中的多数技术发明都是个人发明家的创造,但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许多发明则出自实验室。
“对”◆电子也具有波动性。
“对”◆飞机可以在太空中飞行.“错”◆浮力定律就是阿基米德定律。
“对”◆浮力定律首先是由古希腊的欧几里德证明的.”错”◆盖仑是古罗马时代一位杰出的石匠。
“错”◆高斯是19世纪英国的伟大的数学家。
“对”◆哥白尼发表了太阳中心说。
“对”◆哥白尼发表了太阳中心说。
正确的答案是“对”。
◆行星运动的轨道为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对”◆基本粒子能带分数电荷。
“对”◆建筑金字塔,体现了古代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技巧。
“对”◆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对”◆李时珍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药学著作.“对”◆量子就是由一份份“能量原子”“对”◆明治维新创造了日本自己的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人是由上帝创造的。
“错”◆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对”◆苏联在50年代又在核裂变研究的基础上制成了氢弹。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17世纪,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管的发明,计算机开始进入电子管时代。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费城公诸于世,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但功能受限,速度较慢。
ENIAC的问世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电子管,电子设备体积减小。
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硬件方面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大科学发展简史形考一答案
形考一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判断题1.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科学技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对)2.据美国学者1961年用钾氩法测定,古猿人出现时间距今约为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三纪。
(错,第四纪初)3.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原始人根据改造自然的需要,按石头脉络打制成所需形状再经磨制而成,它既可是单一的,也可是复合的,如石斧=斧头+把柄。
(错,新石器时代)4.弹力是原始人最初认识到的一种“隐藏的力”。
(对)5.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在一万年前。
(对)6.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对)7.我国掌握冶炼技术早于西亚和欧洲。
(错,晚于西亚和欧洲)、8.冶铜技术开始于公元前4000年的原始社会晚期。
(对)9.冶金技术的出现表明石器时代结束,金属时代兴起,意味着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诞生。
(对)10.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欧洲是人类的摇篮。
(错,非洲是人类的摇篮)二、选择题1.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是(A)A.石器B.铁器C.铜器D.银器2.火使人类走向光明,原始的人工取火有(C)A.雷电B.太阳光C.击石取火D.气功发火3.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
人和猿的本质区别就是(B)A.能否制造工具B.手脚分工C.使用火的能力D.农业生产的发展4.弓箭的发明在大约在1.4万年前,当时正处于(B)A.旧石器时代初期B.旧石器时代末期C.新石器时代初期D.新石器末期5.农业生产的最初方式是(A)A.刀耕火种B.耕锄农业C.狩猎D.渔猎三、填空1.人类是生活在()上的最高级的生物。
地球2.关于人类是否是从古猿进化来的问题,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与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都持有()观点。
人猿同祖3.恩格斯认为,从猿到人的转变关键是()。
劳动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能动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中形成的。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古代部分)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古代科学技术)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科学技术的萌芽,产生于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古人类学家研究发现,距今300多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已开始使用天然木头和石块为工具。
工具的使用标志着原始技术的萌芽,同时也宣告人类已脱离动物界而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此后,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逐渐地提高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不断取得技术的进步,并且逐步积累了许多原始科学知识。
限于当时人类的认知水平,原始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零散的、经验性的,并且往往是和原始宗教迷信掺杂在一起的。
现代科学证明:地球的产生已有45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出现只是二三百万年前的事情,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考古学家在埃及开罗西南60英里的法尤姆地区已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猿类化石——埃及猿,在由埃及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腊玛古猿,距今1400万年至800万年;南方古猿,距今500万年至100万年;直立人,距今300万年至30万年,又分为早期直立人(如我国云南的元谋人) 、晚期直立人( 如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印度尼西亚的莫佐克托人);智人,距今30万年至1万年,又分为早期智人(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晚期智人( 如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而劳动在从古猿转变成人类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他必须以自己认识自然的一定知识和改造自然的一定技能作为进行这些活动的依据和手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劳动也就有了技术的萌芽,自从有了人类的历史也就有了技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不过,技术的历史也和整个人类的历史一样,经过了漫长的幼年时期。
技术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知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一、技术的早期发展1、石器的发展考察最原始的技术,最主要的依据是考古发现的原始人的工具——石器。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科技史。
伶伶蹇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态的概念,运动方程、理论概念和观测物理量之间的对应规则和物理原理。
关键现象:黑体辐射;光电现象;原子核结构;衍射。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
它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发端于美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题库92-2-10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题
库92-2-10
问题:
[单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大的港口是哪个港口()
A.A、威尼斯
B.B、突尼斯
C.C、伦敦
D.D、诺曼底
问题:
[单选]()发明了几何坐标。
A.A、笛卡尔
B.B、纳皮尔
C.C、比尔吉
D.D、布里格斯
问题:
[单选]代数符号的引入和发展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
A.A、文词代数
B.B、简字代数
C.C、符号代数
D.D、初等代数
(天津11选5 )
问题:
[单选]简字代数出现在()
A.A、古印度
B.B、文艺复兴
C.C、古希腊
D.D、近代
问题:
[单选]韦达是()的数学家。
A.A、德国
B.B、法国
C.C、英国
D.D、意大利
问题:
[单选]乘号是()的数学家引进的。
A.A、德国
B.B、法国
C.C、英国
D.D、意大利
问题:
[单选]提议用点代替乘号的科学家是()
A.A、莱布尼兹
B.B、李善兰
C.C、笛卡尔
D.D、高斯
问题:
[单选]代数符号的引入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是()
A.A、文词代数、简字代数或半符号式代数、符号代数
B.B、简字代数或半符号式代数、文词代数、符号代数
C.C、符号代数、文词代数、半符号代数
D.D、以上都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史。
伶伶蹇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态的概念,运动方程、理论概念和观测物理量之间的对应规则和物理原理。
关键现象:黑体辐射;光电现象;原子核结构;衍射。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
它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发端于美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重要内容,重要历史意义与局限性:内容:牛顿综合了天文学与力学,形成的一套的力学体系,主要包括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2页)、牛顿第二定律(73)、牛顿第三定律(73)。
历史意义:1对自然观念的影响: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得它得以广泛传播,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
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当时是有进步作用的。
由于它把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原因都归结为自然界本身规律的作用,有利于促使科学家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但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思维的作用,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因而又有着严重的缺陷。
2对自然科学的影响:牛顿经典力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消极影响。
3 经典力学不但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社会科学方面,特别是对哲学和人类思想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近现代科学和哲学是发轫于经典力学的,正是从牛顿建立经典力学开始。
局限性:1:经典力学认为,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过去的运动状态即初速度和物体现在的收力情况决定的,即如果知道物体初始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那么就可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出物体的运动方程,从而就可以确知物体在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
但自然界存在的运动是确定性和随机性兼而有之的。
2:经典力学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彼此无关的;把时间和空间的基本属性也看作与物质的运动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绝对的、永远不变的。
这就是所谓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观点,也称作牛顿绝对时空观. 但是爱因斯坦以真空中光速不变和狭义相对性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他用光速不变重新审定了时间的概念。
按照他的理论,某一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是确定的、不可逆的,但是,两个事件的“同时”性却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同时”或“不同时”只有和运动着的物质体系联系起来才能确定。
狭义相对论还揭示出,物质客体尽管有其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持续性,但在不同的物质运动体系中,空间广延的长短和时间间隔的快慢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三:牛顿力学中的质量和能量也有一定的问题。
牛顿力学认为质量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从狭义相对论可以得出另一重要结果,物质与其运动的不可分割性;有质量必有能量,有能量必有质量,任何物体都具有质量和与之相对应的能量。
,任何能量的改变同时有对应的质量的改变,或任何质量的改变同时必有相应的能量的改变。
也就是说,这两种改变永远是同时发生的。
因而我们不能把质量与能量的这种联系误解为质量与能量间的相互转变。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内因方面:政治原因:①近代中国的统治制度即封建专制统治制度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方向。
即使后来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先进技术,但并未将真正的技术学到。
经济原因:近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封建自然经济即小农经济。
①薄弱的小农经济仅限于自给自足,无法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②清朝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小农的发展,也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灭亡。
思想文化原因:天朝上国的思想严重,自以为是,不思进取,盲目排外。
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历史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太漫长,缺乏产生近代科技的动力。
近代中国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
外因:国内社会环境原因:①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使统治者无力顾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任其不断衰落。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一个安定的环境。
差距越来越大。
国际环境: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发展,使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原材料市场短缺和销售市场狭小的难题,导致殖民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他们的侵略之路,而中国成为了第一选择。
这决定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悲惨命运。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为侵略战争提供了先进的武器和船只等。
西方天文学发展史:a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的天文发展:在两河流域,人们以月亮的盈亏的周期来定义“月”;在古埃及,人们发现每当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时,尼罗河的汛期就要到了,因而他们将尼罗河开始泛滥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规定一年有12个月;在印度,即吠陀时代,人们已掌握了一些天文历法知识,将一年定为360天,有分为12个月。
b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爱奥尼亚时期的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预测了即将出现的日全食,后被证实;毕达哥拉斯学派试图建立宇宙论,他们以数学观点来思考宇宙的结构形状,他们认为宇宙是球形的,宇宙以地球为中心,地球也是球形的,天体运动是和谐的,天体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德谟克利特学派认为宇宙中包含无限的原子和虚空。
雅典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圆形,是静止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
亚历山大时期,喜帕卡斯发展地心论,抛弃了同心球观念,提出偏心圆概念,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体沿着自己的本轮作匀速圆周运动;托勒密地心说是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高峰,主要功绩在于将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并用模型方法成功的解释了他的宇宙理论。
C近代前期: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其标志是《天体运行论》的完成,也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太阳中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转,地球也是一颗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行星。
布鲁诺出版的《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宣传并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多太阳系和宇宙无限性的思想。
伽利略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分析了托勒密体系的不合理性,论证了哥白尼体系的合理性,支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第谷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行三定律:(70页)。
d近代后期:天文学观测新发现:1729年,英国业余天文学家霍尔制成了第一块消色差玻璃,1817年,德国的夫琅和费制作出第一块直径为9.5英寸,焦距为14英尺的大孔径优质物镜,后来俄国多尔帕特天文台台长斯特鲁维借助于装上这种物镜的折望远镜发现了2200多颗新双星。
1789年又研制出反射直径为48英寸,焦距为40英尺的巨型望远镜。
1846年德国天文台台长加勒按照勒维烈的计算结果发现了冥王星。
1840年,美国的德雷伯利用大型望远镜和照相术拍摄了当时第一张月球表面的图片,1845年德国的费索拍摄了第一张太阳的照片,1877年,米兰的斯基博雷利公布了当时最精确的火星照片。
赫歇儿的恒星天文学: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儿因发现天王星而一举成名,他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恒星的空间分布和运动。
他发现银河系中心及附近的恒星数目明显多于其它区域,从而提出了第一个银河系结构模型:银河有大量恒星构成,其形状如扁平的圆盘,直径约7000光年,厚度为1300光年。
此外,他观测中还发现了1500多块星云。
1783年,他发现了恒星的自行,并估测了太阳的运动,打破了太阳及恒星静止不动的陈旧观念。
因此他被称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天体物理的兴起:1802年,英国的沃拉斯顿发现太阳光谱中有7条暗线,而后1859年﹐基尔霍夫根据热力学规律解释太阳光谱的夫琅和费线﹐断言在太阳上存在著某些和地球上一样的化学元素﹐这表明﹐可以利用理论物理的普遍规律从天文实测结果中分析出天体的内在性质﹐是为理论天体物理学的开端。
十九世纪中叶,三种物理方法——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广泛应用于天体的观测研究以后,对天体的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天体物理学开始成为天文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天体起源和假说:从18世纪下半叶,天文学已从对天体的现状研究扩展到对天体起源和演化的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