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简答:1、中国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救灾救荒思想,济贫思想,安老怀少思想,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社会优抚思想,社会教化思想。
2、中国福利思想的特点:①、中国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②、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③、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性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④、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中。
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①、春秋战国时期②、秦汉时期③、魏晋南北朝时期④、隋唐宋元时期⑤、明清时期⑥、近代时期4、孔子“惠民利民”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济众助人②、均无贫③、薄赋敛,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
5、孟子“制民恒产”论的内容:①、恒,常也。
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
②、“制”,在这里有规定或制定之意。
③、孟子还将人们的经济状况与道德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6、孟子在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①、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认为鳏、寡、孤、独、老、幼等都应是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
②、孟子继承了孔子“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
③、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7、《周礼》中的社会福利思想:①、学术背景②、备荒赈济思想:灾前备荒,灾后救济③、惠民恤民思想:恤民振穷,无息贷放,免服徭役。
8、《管子》论的贫富思想:①、《管子》分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民智不齐也是重要原因②、贫富应有度,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试图发挥封建政权来调节贫富,夺富予贫)。
③、《管子》作者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提出“贫穷线”问题。
中国福利思想史重点整理
社会福利——广义、狭义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城市住房事业和各种服务业,以及各项福利性财政补贴等。
广义的社会福利覆盖的对象是全体国民,提供的福利既包括物质生活方面,也包括精神生活方面。
狭义的社会福利紧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收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通常包括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津贴或福利设施。
狭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就是指经济福利,是社会福利中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
现在大多数欧美国家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社会保障;而我国则通常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将社会福利理解为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等提供的服务和保障,它只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救灾救荒思想,重民与济贫思想,安老怀少思想,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社会优抚与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特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早熟性;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政治伦理性;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中国社会福利主张的乌托邦思想。
中国气候变迁与灾荒情况对社会的影响首先由于温度的变迁,造成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变化的幅度不同,而且有过多次反复,但总的趋势是由暖变冷,其表现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其次是由温度变化带来的湿润度的变化,由于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化常趋于极端,非涝即旱,而且在相邻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的湿润状况还是有变化的,其大势是随着气温的变冷而逐渐变得干燥。
由于前两个方面气候的变化所产生的复杂后果,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变化、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头或大或小的作用。
社会福利思想史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
其次,强调宗教生活民族化和世俗权利的 神圣化。
宗教改革直接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神学思想提出 挑战,进一步弘扬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使得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民生的思想、追求现 实生活幸福的愿望更深入人心,这不仅有利的推 动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也为西方社会 福利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 现 启蒙运动是推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的第三 次重要变革。 提倡唯物主义,强调追求科学,让理性替 代对宗教的绝对信仰。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 段
(一)不同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 流派 1 主流社会福利思想的阶段性 2. 不同阶段社会福利思想派别的多样性
(二)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观念 1. 自助观念 2. 国家福利观念 3. 共同责任观念
(三)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 1. 家庭保障 2. 国家保障 3. 社会保障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所推动的欧洲工业化的发展。其突出特点 是以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建立近代工 厂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工业革命在很大 程度上也加剧了原有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 盾 。
西方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在 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逐渐成为经常性社会问 题,给一些社会成员的生活带来长期影响, 并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 展,并在一个时期内导致经常性大规模的 阶级冲突和政治斗争。这势必引起全社会 的关注,探讨其出现的原因。这些努力从 而形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 福利主流思想。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行为与 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一、西方早期的社会慈善
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慈善行为密 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中世纪欧洲社会救济中, 教会慈善救济 占有重要地位。多数教会将其收入的一部 分用于慈善救济,并建立救济院、医院、 上帝之家、疯人院等慈善机构。
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2
? 官方的慈善事业除仓廒制度外,主要工作还 有济贫、养老与慈幼。
? 官方的慈善机构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的“六 疾馆”与“孤独园”。
? 唐宋“悲田养病坊”,原为唐代佛寺所主持 的悲田院。
? 《华严探玄记》“福田有五种,恩田、敬田、 德田、悲田与苦田。福田者,犹如农夫播种 于田,有秋收之利,亦即多行善事于前,将 受诸报于后”。
p 11
? 汉武帝时置常平仓以备荒年; ? 汉宣帝时设常平仓——《汉书。食货志》 ? 至元帝初元五年,因朝廷言其弊遂行罢废,
明帝重复其制,其后至魏齐梁诸代多沿用之。 (言心哲) ? 隋文帝开皇五年,义仓创设。 ? 义仓属于地方性济贫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 廷兴办。
p 12
? 仓储制度到宋代更为多元,除常平仓外,另 有惠民仓作为辅助,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贫 之用。
? 主张兴办功利教育事业、保障完全就业,实行全面 公费医疗,并设立公共养老院,收养老人,供给丰 美,俾之愉快,而终其天年。
p4
二、社会互助论
? 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另一组成部分。 ? 与大同社会论的区别: ? 大同社会论强调的是整个社会的“大同”,是对整
个社会制度的设计,而社会互助论强调是社会成员 之间的互助,前者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后者却 是可以付诸实践的一Fra bibliotek社会保障思想。
? 原为地方赈灾的义仓到唐宋之后变质为县仓、 郡仓。
? 宋太祖令“诸州所属县各置义仓以备凶歉, 是本取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
p 13
? 朱熹于南宋淳熙八年定社仓法,由地方豪富或者民 家捐谷或向官府借谷,藏于该社,自治经营,以赈 灾民。
? 明清常平仓与社仓仍是救荒与济贫的最主要的措施。
? 清代《荒政则例》载有贷粟之法: “凡歉收之后,方 春民乏,贫不能耕,或旱禾初插,夏遇水旱,及既 雨既露,民贫不能耕种,速命州县开常平仓或社仓, 出谷贷之,俾耕种有资,以得秋熟,其兵丁之贫乏 者,亦贷焉,及秋视其收成之丰歉,收成在八分以 上者,加息征还;七分者免息征还;六分者本年征 还其半,来年再征其半;五分以下者,均缓征,以 待来秋之熟。”
中国隋唐宋元时期社会福利思想史
一、朱熹简介及学术背景
朱熹( 朱熹(1130~1200) 中国南宋思想 ~ )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 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 江西) 绍兴十八年( 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 )中进士, 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 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 元六年卒。嘉定二年( ) 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 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 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 ),赠 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 ), 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 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 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 太极” “道”、“太极”。
(1)贫富命定论:人的贫富 天命气数所决 定的
1贫富论 贫富论
(2)民富则君不贫:贪官的剥削是百 姓穷困之由;民富与君富的关系
福 利 思 想
朱 熹 的 社 会
2. 论
(3)经界正则田税均贫 3 (1)足赈说 (2)社仓论 (3)以工代赈 (4)减免税钱 (5)地主佃户相依论
第五节 董煟的社会福利思想
(1)皇帝是最大的剥削者
1 .君主 乃祸乱 之源
(2)深入批判了封建官僚政治 (3)尖刻否刺了元朝统治者 (1)仍有“君”存在,“君”把理想 的道德与人格集于一身,堪称“圣人” (2)有官吏,但官吏的德行非常高尚, 是贤民军中的得力助手,不是特权阶
福 利 思 想
邓 牧 的 社 会
2.
层 (3)人们虽有分工不同,但都参加劳 动,都依靠自己的劳动生活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
(1)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患病、残疾、失业和年老时能 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2)向高收入者征收累进所得税,向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收入的 均等化,从而增加普遍的福利效果; (3)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
第三节 改革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
一 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二 信息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 三 “第三条道路”及其政策主张
一、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 (一)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负所得 税方案。
• (二)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非再分配 性、非强制性和非政府性。
• (三)供给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加重贫 困,造成自愿失业。
(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
(三)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
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市场经济,一方面主张国家干预,但它又有别于 社会主义的国家统制。社会市场经济所要的是国家有限干 预下的自由竞争,通过国家的积极、适当、有效的干预来 维持正常的竞争秩序,以自由竞争来实现全民的繁荣富裕。
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
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
从而实现收入的平等。
补充
第二节 发展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30~70年代)
• 20世纪30年代以后,受国家干预论的影响, 一方面,自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福利法》 之后,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先后建立起社 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实现了全球化。 另一方面,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发展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含新福利经 济学、凯恩斯主义和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思 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宏观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1,重礼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还是一种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
2,贵仁仁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包括''爱人""孝悌""忠怒"三个方面主张"仁者爱人"。
有道社会论述:1,在这种理想的有道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这应市君子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
2,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事老人和儿童。
惠民利民思想:1,救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a,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b,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论述孟子社会福利的理论依据:1,人性善说(a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b孟子任务四心事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c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任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成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2民为贵。
从民贵君轻出发进一步展开了其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
评价: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平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所谓“合独”即国家设掌媒官职,使鳏寡者再婚,给予天宅, 帮助建立家室,三年内不承担国役。
所谓“问疾”即国家设掌病一官,对老人及一般庶民中的 患病者给予问候,对于病危者,国君还要亲往探问。
所谓“通穷”即国家设立通穷一官,及时发现无家可归、衣食无着者, 以便救济。
所谓“振困”即在灾荒年头,百姓生计维艰,病、死者极多,国家要 减轻刑罚,赦免罪犯,开仓赈灾。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 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许多有关社会 福利的思想。
1、管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春秋时期,管子提出了具有强烈民本色彩的社 会福利思想。他认为民为君之本,治国之道在于 “顺民心”,而其首要则在于富民。因为民富则 易治,民富则国强,民之贫富关系到社会的治乱 与国家之兴衰。在管子学派的重民思想中,还有 颇 为丰富的社会救济与福利思想。
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重礼”与“贵仁”。“重礼”、“贵仁”两个方面 构成了孔子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的理论前提和研讨问题的 出发点。 (二)“有道”社会的福利观。 孔子突出强调了原始氏族体 制中所具有的民主性和团结、秩序、互助、协调的原始的 人道主义,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提出了“济众助人”、 “均无贫”、“薄赋敛”、“惠民论”等社会福利思想, 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奠基者。 (三)“惠民利民”思想 1. 济众助人2. 均无贫3. 薄赋敛,不要误农时不要过度劳民。 (四)“富而后教”的社会教化论。孔子非常重视社会教化 的作用。包括帮助社会成员解决物质方面的困难,又包括 了满足社会成员基本文化需要方面的内容。
4、墨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赈灾备荒论。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根 本原则出发,对处于饥寒交迫中的广大劳动者表现出深切 的同情。墨子认为,统治阶级的腐败奢侈和野蛮战争,是 人民最大的灾难祸患。 (二)“利民”、“爱民”思想。墨子把“兼相爱”、“交 相利”原则运用到国宝的治国方略层机上,提出了“利 民”、“爱民”的社会福利思想。即给人民以实际的“衣 食生利”,反对苛税重役,主张轻徭薄赋,除了使饥者得 食、寒者得衣之外,还应使“劳者得息”。墨子从其“兼 相爱”、“交相利”的理论出发,批判统治者无止境的剥 削和不可遏止的贪欲,主张“爱民”、“利民”,表现了 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篇提出执政者应广施仁政,行“九惠之教”。 此九惠之 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现代各国实施的老人福利 儿童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婚姻咨询、健康服务、 创业服务、就业服务、义亲奉视等等。
第二章_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柏拉图(Plato)的社会福利思想 1、城邦的起源思想
城邦是人们为了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聚居区 城邦立法必须促进成员整体幸福与城邦和谐 城邦成员的三等级:统治者、保卫者和劳动者
2、理想状态的国家-《理想国》
按不同等级实行不同的财产所有制度 共妻制度与子女公养制度 教育
三、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世俗性与政治性:统治者的利益、“仁政” 预防与救助并重: 伦理性:尊老爱幼、长幼有序
• 第二章思考题
•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
防止冲突的措施
政府官员本身不得越轨违法 政府不得欺骗民众 政府官员应不断更迭 提倡爱国主义 防止贵族间内讧和纷争 调整官员任职资格中的财产规定,给贫民任职机会 防止特权的形成 平衡财富、壮大中产阶级 依法行事,防止以权谋私 平等分配财富、名位与荣誉
3、理想状态的社会
公民数量与公民质量 应实行财产私有制 应实行一夫一妻制 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
培养精神品德 培养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普通教育-一般公民 高等教育-统治者及保卫者的子女
3、柏拉图晚期的所有制思想-《法律篇》
不同等级实行一定程度财产私有更利于消除冲突 按各自的等级拥有相应数量的私有财产
总结: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整体福利观
城邦的建立是为了全体城邦成员的幸福 财产所有制是为了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Βιβλιοθήκη 总结: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
整体福利思想
共和政体对实现公民福利有重要影响 中产阶级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 平等与正义是社会的核心价值 私有制、重视家庭及教育
第三节 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中国古代早期的灾害预防与救济思想 1、灾害预防 祈天消灾思想:祈雨 重农思想: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 仓储思想:《汉书·食货志》
社会福利思想史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
4、《贝弗里奇报告》决定了英国战后的发展方向 、 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在总结19世纪以来的社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 个以消除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社会病害为目的,以实 行社会保险为主要措施的广泛的社会保障计划。他认为社会福利是社 会集体应尽的责任和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并把这作为原则确定下来; 把救济改为保障全社会人民最低生活标准,从根本上抛弃了济贫的概 念;它规定全社会有收入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人人都按同一标 准交纳保险金,按同一标准享受社会救济,使这些贫困者的生活不低 于国家规定的国民最低生活标准。报告制定了实施社会保险和提供社 会服务的具体计划。这个报告于1942年发表,立即就在英国引起剧烈 的反响,人们争先恐后的购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售出60多万本。而 时任首相的丘吉尔曾在战争胜利以后,许诺要将英国建立起一套“从 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3凯恩斯主义4贝弗里奇报告决定了英国战后的发展方向贝弗里奇在总结19世纪以来的社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以消除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社会病害为目的以实行社会保险为主要措施的广泛的社会保障计划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一、社会福利制度概况 1、国民保险 是一个由多种津贴和补助金构成的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 2、国民保健 国民保健法规定:英国人都可享受免费医疗,牙科手术、视力检查和 配眼镜除外;病人支付处方费,产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退休者、医 疗事故造成的病人、战争或因公伤残津贴领取者及低收入家庭除外。 3、个人社会福利 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针对具有特殊困难的居民所提供 的各种福利设施和各类服务。 4、住房 对低收入家庭,政府发给住房津贴;对于第一次购买住房的低收入家 庭,政府给予额外津贴和其他优惠条件。此外,政府重视为老年人和病 人提供特殊住房,使其方便和安全。 5、教育 政府教育基金资助大部分学生(初等教的社会福利支出日益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 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日益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 社会福利费用的来源,一半由企业和个人所缴纳的国民保险基金提供,其余 由政府财政拨款。此外,政府还要承担国民保健,对个人的社会服务、教育 和住房等费用。社会福利庞大的支付成为导致经常性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 社会福利制度带来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⒉社会福利制度带来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福利措施平均化,助长了一 些人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不去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坐享社会福利。有的失 业者认为领取失业津贴可不纳税,还可从事逃避税收的“地下经济”,收入 并不比低工资职工少。因此,寻找工作的动力有所减弱。有些人不愿从事超 过一定纳税界限的工作,以免多纳税,又不能从社会福利津贴中得到相应的 补偿。另一方面,福利制度也无力解决社会贫富悬殊问题。 福利问题成为英国党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⒊福利问题成为英国党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为了在竞选中取得选民的支持,纷纷向选民许诺各种社 会福利,工党主张社会福利“普遍化”;保守党则主张实施“有选择性的” 社会福利。随着经济的严重滞胀,两党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争吵也会日益激 烈。 此外,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福利制度越来越成为福利国家经济融入 世界经济体系的桎梏。英国经济增长缓慢,与美日等的差距越拉越大。如何 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而 每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相当比重的社会福利开支无疑成为解决问题的入口。
社会福利思想史中西方古代社会福ppt课件
❖ 3.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广大的农村仍在 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农业社会部分特点, 因此,古代社会的一些做法,如赈灾、救济 等仍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 4.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迫切需要建立 起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覆盖全民 的社会保障制度。西方的经验值得借鉴。
❖ 5.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本国的国 情,吸取以往的优良传统和做法,而不是全 面照搬,全盘西化。
❖ 2.在政治目的方面,均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 的利益和统治秩序;
❖ 3.其他?(同学们进行补充)
不同之处
❖理想国
❖ 严密的逻辑体系 ❖ 概念、判断、推理
逻辑的一致性 ❖ 面向未来 ❖ 重理性 ❖ 超越性
大同社会
缺乏概念的明晰性 缺乏理论的完整性、
面向过去 重直觉
世俗性
❖ Q:除此之外,还有何不同? ❖ 大同社会: ?? ❖ 理想国:??
❖
——《礼记。王制》
❖ “天有四缺,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
❖
——《逸周书。文传篇》
❖ 汉时,设常平仓 ❖ 隋朝,增设义仓(地方政府举办)、惠民仓、广惠
仓等 ❖ 唐代,仓储制度更加完备和系统 ❖ 宋、明、清,沿袭了以往的制度,并使之更完善。
2. 社会救济论
❖ 赈济说—主张用实物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 端困难的社会成员。
❖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同社会的理想在漫长的封建 社会并没有变为现实,因此被称为是中国社会的 “乌托邦”思想。
与柏拉图《理想国》的比较
❖ 试比较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与柏拉图 的“理想国”的异同。
相同之处
❖ 1.在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方面,孔子的大同社 会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几乎是相通的,都认为, 公有制是最优越的制度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1、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到17世纪: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缓慢转变时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出现(背景: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出现,为社会福利思想奠定基础;宗教改革加速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有利于福利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思想是西方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形成,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兴起(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也走向顶峰,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出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时期(德国新历史学派、英国激进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德法瑞典等国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前期:西方资本主义面临新选择,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思想也发生明显变化(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的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改革,社会福利思想得以表现。
(第三条道路)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主流派别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的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体现国家干预为核心的激进自由主义和新历史学派为主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强调政府宏观政策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为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以强调充分国家责任和福利为核心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强调市场机制和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3、中世纪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首先是不系统性。
没有发展成相对独立的思想内容体系,更多的隐含在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中其次,深受基督教影响。
不以人为中心,反映人的意识和主张,带有宗教性而非社会性(被称为宗教社会福利社想)4、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a.系统性和全面性(全面论述灾害救助,养老,鳏寡孤独的社会救助思想)b.世俗性和政治性(为维护统治者政治利益)c.预防与救助并重(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灾害发生)d.明显的理论性(在家庭内部、国家内部强调一定的伦理思想)5、文艺复兴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结束欧洲长期封建宗教神学统治,文艺复兴确立了人文主义的地位,确立资产阶级社会价值观念,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重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福利制度的形成始于20世纪。
福利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逐渐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主要讨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重点问题。
一、古代中国的福利观念在古代中国,福利被视为君主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封建社会中,君主通过赈济贫苦、建立养老院和孤儿院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孝道观念也对福利有所贡献。
二、近代中国的福利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改良运动和福利运动。
梁启超提出的“赡养运动”主张强调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赡养贫困者的责任。
鲁迅发起的“职业救济运动”呼吁为工人提供养老、医疗、退休等福利待遇。
这些运动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福利制度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政府开始积极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主义时期,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应运而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福利机构,比如社区养老院、托幼机构等。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利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府提出了“依法办福利”,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福利事业的管理和保障。
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也推动了福利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组织的崛起为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新的力量。
五、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转型中的困难群体等都给福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未来,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作用。
六、结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重点问题包括古代中国的福利观念、近代福利运动、社会主义时期的福利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利改革与发展以及当前的挑战和展望。
通过不断完善福利制度、加强各方合作,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将进一步发展,为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福利思想史
社会福利思想史资料(资料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1、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是老人和儿童。
2、在《论语·子路》中孔子集中表现了“庶”、“富”、“教”、社会教化论思想。
3、孟子把“民”置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序化关系之中,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重要命题。
4、范蠡以农作物收获循环为依据,提出了谷物平籴思想,成为中国救荒史上平籴理论的鼻祖。
5、《管子》之书认为国军出巡要行“九惠之教”之首是老老。
6、韩非提出了“势、发、术”相统一的系统社会控制制论思想,为君主专制主义奠定基础。
7、韩非从“性恶论”和“自由论”出发,社会福利的主张主要是“贫富分化合理论“、反济贫论”和“反足民论”等。
8、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兼爱说”他认为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应该无条件的彼此相爱,这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互爱的善良愿望。
9、墨子福利思想的一大特色是把“劳者得息”作为“利民”的重要指标。
10、贾谊和晁错提出了“即粟备荒论”,他们强调以粮食储备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储备的重要性。
11、耿寿昌创立常平仓制度主要是着眼于边地设防的实际提出的,具有国防战略意义。
12.、在《礼记》49篇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其中《礼运》阐释了“大同之世”的保障思想,《大学》阐明“亲民”思想,《王道》表达的是“恤民振穷”、“安老坏少”的思想。
具有“原典”的意义。
13、董仲舒认为百姓贫穷空虚的主要原因是“与民争利”。
14、王符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把天心与民心统一起来,提出了“天以民为心”的思想构成了其社会福利思想提出的基本理论依据。
15、鲍敬言社会核心的论点是“无君论”。
16、李嗊社会福利思想主张——生民论,就是以“礼论”为理论前提和依据建立起来的。
17、朱熹认为,人的贫穷是天命气数所决定的,所以人生有贵贱、贫富的区别。
18、朱熹主张设“社仓”来解决饥民的粮食问题。
19、董猥的《救荒活民书》是中国救荒思想史上的集大成式的著作。
社会福利思想史 绪 论
第九章 “第三条道路”与社会市场经济社 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第三条道路”的出现 第二节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理论 第三节 英国“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节 旧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 新福利经济学 第三节 现代福利经济学
第一章 社会福利概论 一、福利与社会福利 (一)福利的概念 (二)社会福利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一)传统的观点 (二)近年来的新观点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特征与原则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 (三)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实施原则 四、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
第七章 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英国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二节 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德国和法国社会民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新古典学派与新保守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新古典学派福福利思想 第二节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福利思想
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一)莫尔的《乌托邦》 (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二、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一)梅叶的《遗书》 (二)摩莱里的《自然法典》 (三)马布利 三、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一)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与社会福利 思想
(一)马克思义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人的需要理论 (三)“两种生产”理论 (四)收入分配理论 (五)“重建人人所有制”
第二章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演进
2. “限民名 田”论
(2)“限民名田”:对私人占有土地的 数量规定限度;恢复井田制不可能,力争合
乎井田古意
四、王符的“爱日说”
王符简介及学术背景
(85年?~163年?)东汉 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 家。字节信。汉族,安定临 泾(今甘肃镇原)人。王符 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 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 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 为《潜夫论》。 王符于《潜 夫论· 务本》篇中,明确地提 出“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的观点。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从其“礼说”和“仁论”出发, 构建了理想的“王道”、“仁政”社会的福利观,成为社会 福利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学派。
(1)“礼”为行为规范、表层结构
以 孔 、 的 孟 社 为 会 代 福 表 利 的 思 儒 想 家 学 派
1.重礼与贵仁
(2)“仁”是思想核心;“义”为价
值准绳 (1)济众助人;(2)均无贫、
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的反社会福利思想
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的社会福利思想
四、墨家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孔子简介与学术背景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
~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 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 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 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 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 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 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 记· 孔子世家》。
社会福利思想渊源
主要观点:他提出社会进步和人们得到幸福,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并且还提出为民造福与社会制度有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Biblioteka 二 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代表人物:边沁
主要观点:个人是自身福利的最好判断者,如果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必然会实现。但他同时认为,国家和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必须尽可能限制到最低限度,不能损害个人最大限度追求最大幸福。
补偿原理
西方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帕累托标准太苛刻,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应予以改进与修补。卡尔多首先提出虚拟补偿原理,为在一项社会变革中,如果受益者在补偿受损者后仍有剩余则这种变革应该肯定,应认为其提高了社会福利。希克斯对卡尔多的评判标准又进行了补充和发挥,提出了假定补偿原理,认为判断社会福利的标准应该从长期来观察,只要政府的一项经济政策从长期看能够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所有人的境况都会由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获得补偿。西托夫斯基对上述两种补偿原理的标准均不满意,认为这两种标准只进行了顺向检验,不能作出社会福利是否改善的结论,而要同时进行逆向检验。也就是说,只有当某项变革能增加福利,而再回到变革前不能增加福利或较少增加福利时,此项变革才可取。
2、康帕内拉
主要观点:著有《太阳城》,他指出“太阳城”社会中有专门负责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事务的领导。而且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应该重视母婴福利和老年福利。同时也主张废除私有制并实行公有制。
(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代表人物:
1、傅立叶
主要观点:他将社会保障分为两种:一是低收入阶层生存和福利的劳动保障,二是中高收入阶层社会关系的真理保障。与此相对的社保制度也是分为,一面向贫困人员的福利保障制度;二是面向富人的经济利害关系上的安全和诚实保障制度。并且他还认为政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思想史资料(资料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1、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是老人和儿童。
2、在《论语·子路》中孔子集中表现了“庶”、“富”、“教”、社会教化论思想。
3、孟子把“民”置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序化关系之中,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重要命题。
4、范蠡以农作物收获循环为依据,提出了谷物平籴思想,成为中国救荒史上平籴理论的鼻祖。
5、《管子》之书认为国军出巡要行“九惠之教”之首是老老。
6、韩非提出了“势、发、术”相统一的系统社会控制制论思想,为君主专制主义奠定基础。
7、韩非从“性恶论”和“自由论”出发,社会福利的主张主要是“贫富分化合理论“、反济贫论”和“反足民论”等。
8、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兼爱说”他认为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应该无条件的彼此相爱,这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互爱的善良愿望。
9、墨子福利思想的一大特色是把“劳者得息”作为“利民”的重要指标。
10、贾谊和晁错提出了“即粟备荒论”,他们强调以粮食储备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储备的重要性。
11、耿寿昌创立常平仓制度主要是着眼于边地设防的实际提出的,具有国防战略意义。
12.、在《礼记》49篇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其中《礼运》阐释了“大同之世”的保障思想,《大学》阐明“亲民”思想,《王道》表达的是“恤民振穷”、“安老坏少”的思想。
具有“原典”的意义。
13、董仲舒认为百姓贫穷空虚的主要原因是“与民争利”。
14、王符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把天心与民心统一起来,提出了“天以民为心”的思想构成了其社会福利思想提出的基本理论依据。
15、鲍敬言社会核心的论点是“无君论”。
16、李嗊社会福利思想主张——生民论,就是以“礼论”为理论前提和依据建立起来的。
17、朱熹认为,人的贫穷是天命气数所决定的,所以人生有贵贱、贫富的区别。
18、朱熹主张设“社仓”来解决饥民的粮食问题。
19、董猥的《救荒活民书》是中国救荒思想史上的集大成式的著作。
20、邓牧认为君主乃祸乱之源。
21、朱元璋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
22、朱元璋在洪武初年诏令设立“养济院”以收养孤贫残疾者。
23、林希元是明代最为突出的代表。
24、王银肯定“百姓日用即是道”的观点,在中国福利思想上具有特殊价值。
25、李贽福利思想主要观点:“童心说”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6、康有为“公车上书”中阐述的“恤穷论”为具有代表性。
27、康有为的“大同世界”思想主要包括“公养,公教,公恤”。
28、“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所谓民生就是民国的生机。
29、“民生论”是其社会福利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30、在孙中山看来儿童福利和老人福利是社会福利的核心内容应该制度化、规范化。
二多项选择1、汉王朝采用的福利方法:赈济、放贷、徙流民、、、、、等。
2、贾谊、晁错、耿寿昌的贵粟备荒论。
3、“入粟以受爵”的措施是:驱民归农,入粟受爵,禁奢侈风气4、阮籍构思的理想社会的两个特点: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的社会;平等的人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
5、“恤民样民”思想的措施是:恤鳏寡孤独、减免服役、建社仓、恤刑嗔罚重视教化。
6、宗族保障模式的主要特点:恢复井田制、恢复封建制、恢复井田制和分封制,又必须与宗法制相结合。
7《救荒活民书》揭示赈济方法存在的问题:常平、义仓之弊,赈济过程中弊端,弊粟之弊,劝分之弊。
8、朱元璋重民思想包括:民为国本,以宽待民,民安则国安。
9、“安养生息“的恤民论的措施:令民归耕,减免赋税,救荒赈灾。
10、龚自珍“农宗论”的思想价值:最直接动机是为了解决生活无着,饥寒冻迫的流民生机问题;从宗法家族构思了“宗族社会保障”的典型模式。
11、妇女福利思想的特点:无论男女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男女平均分配土地;实行自愿结婚;妇女参加考试实行放足。
12、民生论的思想渊源: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的影响;欧美非科协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民生思想”的演化轨迹三判断改错1、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如果说“重礼”是其表层结构的话,那么“贵仁”则是其思想核。
2、所谓“使民以时”就是在役使时不要老百姓耽误农时,并且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
3、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于“为民请命”而是为了防范“贼民兴,桑无日”局面的出现。
4、所谓“放贷”主要是指政府贷给灾民种子、粮食、牲畜、农具等生活会生产用品,以帮助灾民维持生计和生产。
5、在王符看来“爱日”就是珍惜百姓的劳动时间。
6所谓“越名教”就是不为礼法名教所束缚,同时摆脱种种欲望;所谓“任自然”就是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在“无为、法自然”中实现一种理想的人格和人生。
于是嵇康提出了“养生论”探讨如何保持和延长生命问题。
7、唐太宗接受尚书左丞戴胄的建议在乡村设立社仓。
8、张载所谓的“民吾同胞”并不意味着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9、李贽所说的“童心”实际上就是“人欲”。
10、唐甑的“爱人救民”说,实际上是劝诫统治者阶级实施善政,把剥削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1、康熙把“爱民”视为君德的核心内容,也是他考察官吏的基本项目。
12、洪仁玕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思想制度,在中国福利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3、郑观应的福利思想包括:赈灾论、慈善论和养民论等。
14、康有为“仁道论”和社会批评思想体现了他对贫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既然百姓“欲富恶疾”的欲望是合理的,就予以保护。
15、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四简答1解述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线索?分为六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2简述孔子惠民利民思想?1济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其次,“使民以时”3孟子制民恒产的主要内容?1所谓“制民恒产”就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
2国家把给予每一农户的“百亩之田”, “五亩之宅”作为一种制度规定下来。
3孟子还将人们的经济状况与道德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4简述《管子》贫富论的主要思想?它既分析了贫富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提出了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
1《管子》分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
2《管子》认为贫富应该有度,贫富无度就会造成两级分化严重,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
3《管子》的作者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问题。
5从社会福利思想角度看,“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在于:1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是对当时社会的强权剥削和压迫的直接否定,是对现实社会制度最尖锐,深刻的批评,也体现的中国古代人民追求平等公正的迫切愿望。
2在“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方案中,老子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内容,作为理想社会生活的福利指标。
3老子认为实现上述理想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避免交往,百姓“重死而不远徙”。
6什么使李觏产生了激进的社会批判思想?1 他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严重的贫富不均的情况。
2他进一步分析道,土地占有不均是农民饥寒冻馁的根本原因。
3他还认为封建统治者侵夺百姓的劳动时间。
7张载理想的宗族保障模式的主要特点。
1在经济结构方面,恢复井田制;2在政治结构方面,恢复封建制;3恢复井田制和分封制又必须与宗法制相结合。
8简述理想社会的“亲民论”的内容及其局限性。
内容:1顾炎斌以“人性自私”思想为依据,提出了别具特色的“亲民论”2他认为如果让县令终身任职,并由子孙继承,他就会把百里之县看作是自己的私产,而使出全部的精力来治理地方,由此,天下便可以达到大治。
局限性:由此可见,顾炎斌给人们提供的仍是一个以“私利”和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改造社会方案。
从总体是那个看,他的“亲民论”也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
9 简述顾炎斌剖析贫富论的原因?首先,他认为贫富严重分化问题引起百姓不安,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其次,他还深刻的剖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
再次,他还分析了由于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
10解述贫富不齐的原因呢及局限性?龚自珍把商贾看成是贪欲膨胀,道德败坏者,他们是一种兼并社会财富,破坏社会秩序稳定的恶势力。
正是商人的兼并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大不齐。
局限性:他关于贫富不齐的原因分心,显然是片面的,他没有谈及地主的土地兼并和贪婪剥削,而把罪责全部推到商人身上,这显然是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点的翻版,没有看见贫富分化问题的实质。
11简述孙中山福利理论的主要内容。
1救济工农2安老怀少3理想的福利保障模式4其次他认为“平均地权”是实现福利保障理想社会的最主要途径。
论述题1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1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总框架,主要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说”和颇具民本主义色彩的“仁政”学说的基础上。
2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并把对这个问题论证的结果作为构想社会治理方案的依据。
3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生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有很大帮助。
4孟子社会福利思想又一重要理论依据是其民本主义的重要思想。
5从“民贵君轻”的基本命题出发,孟子提出君主必须爱民,利民,重民,而不可虐民,残民,罔民,进一步开展了其重民思想。
2《周礼》中包含哪些福利思想?《周礼》主要探讨,政府关于社会福利的具体措施的运行办法。
包含了一下福利思想:一,备荒赈饥思想,1灾前备荒2灾后救济。
二,惠民恤民思想,1恤民振穷2无息贷放3免服徭役。
3自利自己思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韩非从“性恶论”和“自利自为”的人际关系论出发。
他接受了老师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虽然没有明确地使用过人性这个概念。
韩非的性恶则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本能而生,无法改造,只有依法限制之。
“自利自为”的人际关系论又有以下三种:1父子,母子关系中的2君臣关系中3一般社会职业中。
4汉初统治者的社会福利政策?汉初统治者一方面奉主“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为统治哲学,实行“无为而治”;另一方面则颁行了一系列以“与民休息”为主旨的社会福利政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实行社会救灾,救济和优抚政策。
5论述李世民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水君舟”的重民思想,又从隋王朝的短命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
内容:1“民水君舟”的重民思想2“恤民养民”思想:恤?寡孤独,减免赋役,建社仓,恤刑慎罚,重视教化。
6论述唐甄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他在社会福利思想领域的突出贡献则在于他提出了两点核心主张:其一,“不能救民者,不如无贤”;其二,“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他认为,一个真正的贤者,必须以“救民爱人”为职责,判断一个人物的贤愚,不是依据抽象的道德原则,而是看他的行动是否对社会做出了实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