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知识社会福利思想是指关于如何保障和改善社会公民生活状况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
在现代社会,社会福利被视为国家和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社会一体化的方式来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开始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和贫困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对社会福利的关注和讨论,旨在通过社会改革和政策干预来缓解社会问题。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念,即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物质和非物质需求,包括食品、住房、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社交参与等,以满足人类的发展和幸福感。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社会福利思想提倡政府的积极干预和资源分配。
政府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提供福利服务和福利项目,比如社会救济、低保、养老金、失业救济等。
同时,也需要完善法律体系和社会公平机制,以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在社会福利思想中,有几个基本的观点和理论值得关注。
首先,社会福利思想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背景和条件如何。
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不平等现象,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支持和帮助,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福利和人权。
其次,社会福利思想倡导社会一体化和共享责任。
它认为社会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或个人来解决。
社会福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来推动社会福利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社会福利思想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益。
它认为社会福利不仅仅是满足当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提供未来的机会和保障。
社会福利制度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确保社会福利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利益。
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概述社会福利思想概述社会福利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概念涵盖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就业培训等诸多方面,是一项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概述社会福利思想。
一、“福利国家”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福利国家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19世纪初,德国市长冯·罗尔斯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概念,在19世纪末,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思想家贝内迪克托·克罗齐亚提出了“国家福利”概念,其中包括政府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投资。
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威廉·亨利·贝弗里奇发明了“福利国家”一词,强调国家负责社会服务的提供,并提出了“五个巨头”计划,即住房补贴、社会保险、国民卫生、就业保障,以及教育培训,这成为了福利国家发展的基础。
二、福利国家的实践与挑战福利国家的实践主要是在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得到实施,以国家牵头和社会参与为主要手段,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确保社会公平、提高生活品质。
丹麦、挪威、瑞典等国是福利国家的代表,其实践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借鉴。
福利国家的实践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资金短缺、行政效率低下、福利滥用等问题。
福利国家应该坚持创新,通过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等方式,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福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福利体系以人为本是现代福利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将人放在社会福利发展的中心地位,重视人的分布、需求和发展。
以人为本的福利体系应该注重人的尊重、自由和平等,包括个人的教育、健康、安全、文化、娱乐和社交等方面,使社会福利真正地解决人民的福利需求。
本文综述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和未来走向,福利保障是建设人民幸福社会的基石,需要政府、市民、企业齐心协力,创新机制,减少福利滥用,优化服务,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福利保障体系。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导言:社会福利是指通过社会政策和措施,为社会中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物质和非物质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社会福利思想是指各种关于社会福利政策和实践的理论和思想体系。
本课程将介绍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应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 古代社会福利思想:从古代国家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到基督教的慈善观念和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
2.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从西方福利国家模型的出现,到亨利·乔治、托尔斯泰、比斯马克等人对社会福利的理解和倡导。
3. 社会福利在不同国家的实践:英国福利国家模型、北欧社会民主模型和其他国家的社会福利实践。
第二章:社会福利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1. 全面性:社会福利是综合的,需要涵盖人们的物质、精神、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2. 公平性:社会福利政策要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社会不平等。
3. 可持续性:社会福利政策要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避免对财政造成过大负担。
4. 参与性: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确保社会福利的公共性和透明性。
第三章:社会福利的实践与政策1. 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政策的建设和改革。
2. 教育与培训:教育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福利政策应该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提供。
3. 健康保障:社会福利政策应该确保人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4. 社会福利与就业:社会福利政策应该促进就业机会的提供,减少社会贫困和失业风险。
5. 社会福利与环境:社会福利政策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四章:社会福利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 社会福利的财政挑战:社会福利政策的提供需要财政支持,如何平衡福利政策和财政可行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 全球化和社会福利:全球化使得社会福利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国家范围,国际合作和社会互助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完整版)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绪论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
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详见P3)二:社会福利制度: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
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1.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2.社会福利体系:(1)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安全体系) (2)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社会稳定,政府应该提供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福利政策和服务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退休金制度、教育补助、住房保障等。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和支持,辅助弱势群体,并提供公共服务,以实现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是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是指为了实现平等和公平的社会秩序,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中,社会正义是实现福利平等的指导原则,即通过提供福利和服务,消除贫困和不平等,并提供基本的人权和社会公共品。
社会正义准则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通过社会福利的提供,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家庭的幸福。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是指个人通过履行社会义务和接受政府和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以换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福利。
社会契约的理念强调政府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责任,个人应当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政府则应该履行提供公共服务和福利的责任。
通过社会契约制度,可以平衡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并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实施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管理。
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福利政策,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福利的增进。
政府还应该建立福利机构和组织,为人民提供福利服务,例如医疗和教育。
政府的责任是确保福利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保障人民的权益,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然而,在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
政府需要解决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和控制开支的问题,以保证福利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福利政策的滥用和不公平现象也需要解决。
政府需要确保福利的合理分配,避免福利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最后,福利政策对个人的依赖和自主能力的削弱也需要关注。
政府应该通过培养个人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减少对福利的依赖,鼓励个人的自主发展。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围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咼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0
第二节 社会福利思想
一 社会福利思想的本质与争论 社会福利思想指人类旨在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的一切构想,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社会福利思想中的两种基本对立观点: 个人主义福利观 集体主义福利观 公平和效率 自由和平等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一章 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第一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 一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的概念 1. 福利(Welfare) 一般来说,福利就是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 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能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 种条件。 2. 社会福利 《大美百科全书》(卷25第121页):社会福 利“最常指分门别类的制度与服务,其主要目的 在维护和提高人们身体的、社会的、智力的或感 情的福祉;同时亦指大学的、政府的或私人的方 案,这些方案涉及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和人群服 务等领域已达到助人的专业目标”
23
托马斯· 莫尔
托马斯· 莫尔(ThomnasMore,1478-1535年)英 国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约于1478年2月7 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莫尔幼年丧母, 由父亲带大。他的父亲约翰· 莫尔(JohnMore)曾担任过 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 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 丁文。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 大主教莫顿(Morton)的家中。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 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 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 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

浅析吉登斯“包容性”社会福利思想【摘要】吉登斯是社会学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他的社会福利思想强调包容性。
包容性社会福利的概念涵盖了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支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吉登斯看来,包容性社会福利的优点在于能够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减少社会分裂与冲突。
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会增加政府的负担,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等等。
吉登斯提出了一些关于包容性社会福利的建议,如强化社会福利政策、加强社会支持体系等。
他的思想对于社会福利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启示我们应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吉登斯对社会福利理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包容性、优点、局限性、建议、影响、启示、理论贡献1. 引言1.1 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简介吉登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他对社会福利领域的思想贡献重要。
吉登斯在自己的著作《福利国家的繁荣》中提出了“包容性”社会福利的概念,强调社会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努力实现全民共享福利的目标。
他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应该遵循“包容性”原则,即要保障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现象。
在吉登斯看来,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应该以公平和正义为核心,通过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福利服务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他强调社会应该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平等的福利待遇。
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福利政策具有启示意义,为我们探讨构建更加公正、包容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包容性社会福利的概念包容性社会福利是指在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设计中,重视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的理念和原则。
吉登斯强调,社会福利措施应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资源和福利,避免贫富差距过大,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社会的整体公平和包容性。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围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思想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福利思想。
第2、3、4、5、7、9章第⼀章社会福利概述1、社会福利是⼀种制度设臵,根本⽬的有两个:A、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维持其起码的物质和精神⽂化⽣活;B、提⾼全体社会成员的⽣活⽔平和质量,增进全民的社会福祉。
2、我国对社会福利的狭义看法: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活⽽实施的⼀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定的⽣活⽔平并尽可能提⾼他们⽣活质量。
3、公共福利和社会福利的不同点:A、公共福利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社会福利是由政府、社会团体、宗教机构、私⼈等共同实施的;B、公共福利的主要内容是反贫困、教育等,社会福利则还有提⾼全民⽣活⽔平和质量的涵义。
4、社会保障的四个组成部分: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与安臵。
5、社会福利的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层次性。
6、世界社会福利发发展进程:剩余型社会福利——制度型社会福利——发展型社会福利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7、福利国家:[2005年上半年试卷]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政治权利和组织管理的能⼒,在某些领域,主要是分配领域中,减缓市场机制作⽤的范围,矫正市场机制在对⽆劳动能⼒者分配⽅⾯⽆能为⼒的缺陷,从⽽为⼀部分特殊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活帮助。
8、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因素:⼈⼝⽼化、离婚率上升、家庭核⼼化、失业问题严重、经济竞争激烈、政府威信下降等9、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备的国家,⼀般通过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2005年10⽉试卷]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10、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11、社会福利制度:[2005年10⽉试卷]是⼀定形态下的社会,根据有关社会福利思想和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制定出台的⼀系列改善和提⾼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的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的社会福利思想1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又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与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物质和社会服务。
在我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有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的分类(1)二分法(美威伦斯基)a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剩余性社会福利(残补性社会福利)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制度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公平并消除社会差异,政府扮演着全面的角色。
b积极的社会福利和消极的社会福利(根据福利的目标、影响和后果分类);前者本身不是为了经济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后者主要目标是社会问题,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层面而少关注个人福祉和发展,如20世纪40年代贝弗里奇式的福利国家。
消极福利还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收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标签作用给福利接受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而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事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
c公共福利和私人福利(更具福利提供者分类)前者由国家提供,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求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整合;后者是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服务(2)三分法(英蒂特马斯)英国社会政策学者蒂特姆斯《福利的承诺》中认为社会福利从概念上可分为三种剩余社会性福利(主要是指社会服务)、财政福利(通过税收渠道安排的相关津贴和待遇)、职业福利(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津贴和服务),在1979年出版的《社会政策导论》中,他再次将社会福利总结为三种模式,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和制度在分配模式。
有关社会福利思想

一.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1、历史性:发展历史构成思想的基本内容2、多元性:A人的基本需要的多元性B思想的多元性: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哲学3、意识形态性:4、流派性:二、威廉配第的社会福利思想配第的最低工资理论是社会福利的重要范畴,他主张工资的确定必须要为了劳动者的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工人的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最低工资的确定从而保证了劳动者的基本收入,流露出社会福利的基本思想。
配第也指出,工资是作为保证劳动力供给的而存在,工资应该限定在基本生活费用的法定工资的最高限额,在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的问题上,他建议产业应该建立在靠近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地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将无业游民组织起来建立公共设施,以增进社会财富。
配第的思想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福利思想的经济学基础。
三、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1、基于斯密的经济学观点,自由竞争,个人利益,国民财富、社会福利2、斯密把自由竞争当做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好的方法,反对国家干预市场,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最小政府。
3、强调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供给全部人员过得去的衣食条件才算公正。
也主张制定最低工资率,并且工资率要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断调整(成果)四、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1)提出了人口过剩的原因不同于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认为人口过剩是由于“机器排挤人”造成的,是相对过剩,他将人的幸福与福利的发展建立在合理满足人的需要基础上。
(2)鼓吹经济干预,实现多数人的福利必须依靠国家干预。
(3)主张实行劳动立法并建立劳动保险制度,来维护工人阶级劳动者的幸福。
五、霍布豪斯的社会福利思想1、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统治的首要条件必须是有明文规定的法律实行的统治,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可以使个人解除对可能受到的侵犯和压迫的恐惧–国家应对社会经济与生活实施干预–国家的义务不是直接为公民提供食物,也不是直接给他们提供房子或衣服,而应是为他们创造一种有利的经济条件,以便使那些没有生理缺陷的正常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及家庭获得这些东西2、国家责任理念与社会福利功能个人和社会之间有一种互相责任–作为个人:•他对国家的责任是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勤奋工作•不该剥削他的幼年子女的劳动•应服从社会的要求•为子女的教育、健康、卫生和幸福尽心尽力创造条件–作为社会•为每一个成员提供足以维持文明生活水准的手段•国家履行责任的方式–提供获得生产资料的机会–保证个人在共同财富中享有一份3、社会福利的基本主张–儿童保护•关心儿童的肉体、精神和道德•教育卫生制度•国家是“最高父母”–妇女保障•幼童母亲在家中照看孩子要比她出去做工而听任其孩子无人照料对社会的贡献大得多,更值得给报酬•因而,就不该再认为强迫母亲出去打工是可取的•也不该再认为母亲领取政府所提供的补贴是丢脸的•妇女不该通过挣钱来增加收入,应更好地抚养孩子–贫困与济贫•避免贫穷的方法•为个人提供可据以脚踏实地工作的基础•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用济贫法制度对寡妇、孤儿及单身母亲进行救济–工资问题•不仅应能支付妻子和儿女的吃穿费用•对付疾病、意外事故和失业风险•提供教育费用•储存一部分钱供养老使用–老年人•推行养老金制度–霍布豪斯关于国家干预思想、国家责任的理念以及社会福利的基本主张,表现出与传统自由主义基本主张的显著差别–其社会福利思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六、傅立叶的主要思想:和谐制度论1、四时期——四阶段论的人类社会发展观:蒙昧状态、宗法状态、野蛮状态、文明状态2、和谐制度将代替文明制度3、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生产—消费合作社,即“法郎吉”4、股份制5、妇女解放;局限性:存在特权与不平等;阶级合作七、新历史学派社会政策主张–提倡社会改良主义•社会存在过度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主张实施社会立法•改变分配制度与所有制形式以满足社会成员的权利和要求•推行社会保险•建立工厂监督员制度和劳资纠纷仲裁制度•加强劳动保护•对贫困者提供社会救济–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八、格林的国家干预主张–对个人的任何一种伤害都是对一种公共的伤害,它是普遍自由的一种障碍–为了实现每个人都幸福和普遍自由,必须通过法律来实行一些限制甚至禁止措施–个人获得自由的主要办法是接受教育,而教育应该通过国家行为来实现–如果从其成员获得自由的角度来考虑,国家采取措施阻止儿童在遭受忽视的状态下成长是它的职责,因为这种忽视实际上使他们在生活中可能被排斥出一种自由职业之外九、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1、依靠政府的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节的方式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2、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从而实现收入的平等;3、实行“自由社会民主主义制度”,采取混合经济制度。
社会福利思想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概述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追求的体现。
社会福利的思想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资源分配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社会福利思想进行概述,从其起源、发展、核心理念以及现实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社会福利更多的是由宗教团体提供的救助活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问题愈发突出,社会福利开始成为政府的责任。
社会福利的现代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保险、公共教育和劳动法律等方面的改革。
社会福利的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
一方面,经济大萧条的爆发使得社会问题变得更为严峻,不少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政策来减缓社会动荡。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福利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思想。
比如,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福利国家”思想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经济刺激来解决社会问题,增加就业和改善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社会福利思想认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健康、教育、居住和社会保障等。
这些基本权利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他们实现自身潜力的基础。
因此,社会福利的目标是通过政策和制度的改革,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社会福利的实际应用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社会福利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表现为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
政府应该保障每个人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无论他们出生背景或经济状况如何。
其次,在医疗保健方面,社会福利思想主张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此外,社会福利还包括失业救济、养老金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
然而,社会福利的思想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社会福利思想是一种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平等的思想体系,它关注的是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权利与利益。
社会福利的概念不仅仅包含了物质层面上的福利,还涉及精神、文化、社会层面上的福利。
相对于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社会福利思想更注重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更加重视政府的职责和义务,倡导以最大化地提高全民福利为终极目标。
本文将从社会福利的定义入手,重点探讨社会福利思想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是指为满足个体所需而提供的服务和物品,旨在避免或缓解贫困、疾病、残疾或社会隔离等不良情况,同时也包括提高个体和集体生活质量的尝试。
其目的在于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公正。
换句话说,社会福利是一种‘公共服务’,旨在实现最大的社会公共利益。
二、社会福利思想的重点1.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是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旨在让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政府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以引导他们打破贫困、病痛、残疾等困境。
政府的公共服务与资源将优先服务于这些群体,以支持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政府的责任与义务社会福利思想认为,政府负有维持公平、提高福利水平等责任。
政府在发掘和设计福利政策时,必须根据整体社会利益的原则,以实现平衡和最大化全民福利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和资源。
政府应尽力为社会创造更加公正、稳定和平等的环境,确保公共资源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公平分配。
3.集体行动与合作社会福利思想强调在社会福利问题上进行更加紧密的集体行动。
相对于个人自以为是的行为,集体行动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效果。
在社会福利的推动下,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正携手合作,以解决社会中最大的福利问题。
通过保持民意支持和社会合作,在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上,效果更加显著,更加可持续。
4.公共资源和市场机制社会福利思想提高“市场效用下的公共资源”这个概念。
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合理分配,正是因为如此,它应作为社会福利策划的一部分来考虑。
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思想是指社会各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和应得的收益。
它强调社会的发展不应只关注经济增长,而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安全和社会正义。
社会福利思想是现代社会学、社会政治学和社会经济学中重要的一个理论分支,它对社会福利的保障和实现提出了诸多思考和建议。
社会福利思想是一个历史渊源深远的概念,在19世纪的欧洲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当时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剧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使得人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干预,来降低贫富差距和增加社会保障。
这些思考的结果形成了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雏形。
社会福利思想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出了不同的模式和制度。
在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社会福利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和实践。
这些国家的政府通过高税收和大规模的社会福利制度,确保了全民享有基本的福利待遇,如医疗、教育、住房等。
同时,他们也强调社会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强调公民应该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思想的实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和社会问题复杂等困境,导致社会福利保障的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新兴经济体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福利模式。
他们注重通过经济增长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通过社会政策和制度改革,强化公平和正义的保障。
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是公平和公正。
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中获得公平的机会和待遇,不受任何不公平和歧视。
公正是指社会机构和政府应该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革,确保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使得社会的繁荣和发展造福于全体人民。
为了实现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机构需要积极地参与和干预。
政府应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住房等的责任。
同时,政府需要制定公平的税收制度和财富分配政策,确保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
社会机构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各类志愿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通过提供社会援助和支持,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状况。
人力资源_社会福利思想

人力资源_社会福利思想人力资源_社会福利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福利的需求逐渐增加。
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社会福利的思想以此来设计更优秀的福利措施,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
一、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政府、企业、机构、个人等为保障社会成员共同的福利而实施的一系列有关保障的安排。
社会福利通常包括多种形式,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二、社会福利的重要性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减少员工流失。
同时,良好的社会福利也能起到吸引优秀人才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社会福利的设计1. 工资福利其他的福利全都不能替代工资福利的作用。
所以,在确定企业的工资标准时,要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
不同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员工特点来制定工资标准。
也可以采用个案报酬系统,根据员工的贡献与工作表现进行评估,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2. 假期福利假期福利是指员工在特定的节假日或者工作满一定时间后,享受休假的福利。
也可以通过员工申请、轮换等方式来进行安排。
合理的休假机制可以让员工更好地调整状态,减轻工作压力,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动力。
3. 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企业可以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公积金、生育保险等。
这些保险可以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防范小概率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员工的负担。
此外,企业也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些健康检查的服务,如提供免费体检等,促进员工身体健康。
4. 伙食福利伙食福利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午餐时间的食品补贴或者食堂制作的高质量午餐。
这种福利可以减少员工上下班,外出就餐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5. 学习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也可以增加员工的动力。
企业可以组织内部培训,也可以为员工提供参加外部培训的机会。
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福利思想选择题社会福利的含义广义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每个成员的生活需求,并增进其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以及潜能发展等。
狭义角度定义:社会福利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障立法和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二分法:一、剩余性福利,二、制度性福利社会福利的三分法:一、剩余性福利二,财政福利三,职业福利社会福利思想的含义:人们关于社会福利现象的认识和想法,包括有关社会福利的一些零散观点,也包括较为系统的学说和理论。
这些思想既是社会福利这一现象在人们意识当中的主观反映,又对社会福利的时间产生指导和影响作用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阶级斗争理论和逻辑学基本原理指导社会福利思想研究。
具体方法:1、分类研究法(阶段法、国别法、学派法、人物法、文献法)2、文献研究法3、批判反思的方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种社会模式之比较: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社会阶级结构等级森严并世袭等级松散,中产阶级为主导统治者哲学王中产阶级政体君主专权的人治民主立法的法治财产、家庭统治阶级内部财产共有、财产私有,保留家庭妇孺公有男女平等完全平等不完全平等教育贵族教育公办、平等教育基督教社会福利思想(1)原始基督教产生(2)原始基督教的主要内容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宣扬忍耐和顺从(3)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文艺复兴的涵义:是与宗教神学、经院哲学和封建文化不同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世俗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内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逐步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这种观念被称为“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反对神权对人的侵犯,要求肯定人的理性、价值、和尊严2、反对守贫斥富的财富观,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物质财富3、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提倡人们去追求世俗幸福生活。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是一门探讨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学科,涵盖了福利制度、社会保障、社会正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社会福利思想课程进行全解,从定义、历史、理论基础、实践应用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
一、定义社会福利思想是一门关注社会公正、社会福利分配的学科,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为社会中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并解决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它关注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利益。
二、历史社会福利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化社会,当时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不平等加剧,社会福利问题愈发凸显。
随着福利国家的出现,社会福利思想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福利国家的框架下,社会福利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和福利分配等方面。
三、理论基础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公正理论、社会契约论和社会权利理论等。
社会公正理论强调社会福利的公正分配,认为社会福利应该尽可能地平等分配。
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的产物,应该通过社会契约来实现福利分配。
社会权利理论则强调每个人享有基本福利权利,社会应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福利。
四、实践应用社会福利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社会福利思想对于福利制度的建立和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福利国家的出现,福利制度的完善,都是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成果。
其次,社会福利思想对于社会保障的实施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个体的福利权益,提供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保障,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目标。
社会福利思想还在福利分配、社会正义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福利分配的原则大部分都是基于社会福利思想的理念。
例如,纳税制度中的渐进税率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分配。
社会正义的实现,也离不开社会福利思想的指导。
社会福利的平等分配是社会正义的基础之一。
总结起来,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主要围绕着社会福利思想的定义、历史、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展开。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 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福利思想。
(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
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
(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
“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
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
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
(3)“”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一种执政条件。
(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2、“悲田养济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课件

凯恩斯主义对福利支出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认为福利支出是必要的,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保障,降低贫困和 社会不平等,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应该合理规划福利支出,既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又 要避免过度依赖和财政负担过重的情况,实现福利支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
CHAPTER 03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 思想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凯恩斯主义简介 • 凯恩斯主义与社会福利思想的关系 •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具体内容 •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评价与争
议 •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与实
践
CHAPTER 01
凯恩斯主义简介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概念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初期由英国经 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 种经济学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 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 长。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福 利的投入,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 和贫困现象。
批评者的观点
财政赤字风险
批评者认为凯恩斯主义主能对经济发 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市场机制的干预
批评者认为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政 府干预会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资 源错配和效率低下。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凯恩斯 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前景展望也随之发生变 化。未来,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时,需 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以应对 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挑战。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对未来的启示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将继续对未来的 经济和社会政策产生启示。政府需要平衡市 场和干预的作用,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保障人 民福利。同时,政府还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
,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卓维 社会学1501 2015311200125
1、格林与英国激进自由主义的出现
2.霍布豪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3、霍布森的社会福利思想
1、格林与英国激进自由主义的出现
。
托马斯· 希尔· 格林(Thomas Hill Green, 1836~1882)是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 学家、伦理学家,英国新自由主义政治思 想的先驱。1836年4月7日生于英国约克郡 伯尔的一个牧师家庭。1855年入牛津巴利 奥尔学院学习。1862年留校任教,先后担 任研究员、学监、讲师,主讲过历史、哲 学和《新约全书》等课程。1865~1866 年 兼任普通教育调查委员。1876年当选为牛 津市参议议员。1878年任牛津大学怀特讲 座伦理哲学教授,主要讲授道德哲学,提 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自由民主政治的基 本原则。
(三)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
• 主张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及道德信仰应该建立在一种永恒的伦理原 则之上。这就是共同之善(Common Good)或公共福利。 • 共同之善的基础首先在于个人与他人相互依存。
• 共同之善的第二个根据是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
• 善的共同性还表现为个人的善的实现必须通过共同之善。 • 共同之善具有至上性。个人必须绝对服从共同之善。
格林(1836——1882)
(一)格林的有限自由思想
• 一是自由是有限的,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个人主义; • 二是自由是大多数人可以共同享有的,不是少数人的特殊权利。
(二)格林的国家干预主张
〃格林的观点指出,为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政府应该对社会生活 进行干预。 〃格林认为个人获得自由的主要方法是接受教育,同时教育需要国家 来实现。
(一)机会平等与国家责任
• 自由的主要内容是“机会平等”。机会平等至少意味着一种平等使 用国家土地、资本和其他工业资源的权利。 • 有关国家的概念更多表现出赞同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自由,而这种自 由却又包含在自我发展所需的平等机会之中。 • 强化国家作用的目的应是为了更多地缓和社会的不平等,更多地提 供社会福利。 • 为了消除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社会改革。社会福 利问题是社会改革的中心点。 • 国家要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全面的福利政策,兴办多种福利事业, 实行失业救济、免费医疗、老年抚恤和业余教育,改变不合理的财 富占有和不平等的收入分配。
(四)积极的自由观
• 从善的基本原则出发,格林进入政治领域,他指出早期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放 任主义是一种消极的自由观,他提倡一种符合共同之善的积极的自由观。 • 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批判:认为没有任何强制的自由状态是不可取的,甚至是不存 在的;为所欲为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每个人以追求私利为目的行为并不能自 动地促进社会公益。格林指出,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安身立命之根基的自由,绝不 仅仅是停留在对个人行为的放任,而应该是一种对共同之善的积极贡献。
(一)机会平等与国家责任
• “一种群体生活,它具有一个集体的身体、集体的意识和意志,而 且有能力实现一种集体的、生死攸关的目标”。
• “通过把社会当作一个有机体来对待,生产和消费、成本和用途、 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之间的矛盾统统获得了 它们最合适的、和解与和谐的方式。”
• 霍布森的社会有机体论决定他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两个方面。第一, 必须首先从社会角度看经济问题,认识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相 辅相成的。第二,只有通过维持和促进现代工业社会中各方面利益 的和谐才能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持续进步。
(三)自由观
• 公民自由、财政自由、个人自由、社会自由、经济自由、家庭自由、 民族自由和国际自由是自由主义的八大要素。 • 法治是实现自由的第一步 。 • 自由以平等为基础,建立在不平等之上的自由只会导致特权。 • 霍布豪斯注重自由的社会意义,强调自由的社会整体性。认为人既 然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自由必然与合乎理性的社会目的相关 联。 • 认为国家应重视自由的社会整体性,积极广泛地干预政治、经济、 教育等活动,提供广泛的公共福利,并以有效的改革措施为发展自 由提供更多、更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2.霍布豪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里奥纳德·特里劳尼·霍布豪斯 Hobhouse,Leonard Trelawney (1864~1929),政治思想家,哲学家, 社会学家。1864年9月8日生于一个牧师家庭,1929年 6月21日卒于法国阿郎松。1887~1897年任教于牛津 大学。1897~1902年任《曼彻斯特卫报》编辑、主要 撰稿人。1903~1905年任自由工会书记。1905~1907 年任《论坛报》政治编辑。1907~1929年任伦敦大学 教授。1889―1921年在《自由主义》、《形而上学的 国家论》、《合乎理性的善》等著作中,霍布豪斯对 英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面 对垄断、专制和战争趋势在西方世界的增强,霍布豪 斯重新阐述了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其理论是20世纪英 国政治思想主要代表之一。
3、霍布森的社会福利思想
霍布森(1858~1940)Hobson,John Atkinson英国政治思想家,经济学家。 1858年7月6日生于英格兰一个富有家庭, 1940年4月1日卒于汉普斯塔德。毕业于牛 津大学,毕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积极 投身于英国社会改良运动。
霍布森(1858~1940)
• 自由首先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做值得去做的事。所谓“值得去做的事”是符合共 同之善的事,是“我们与他人共同去做或享有的东西。” • 自由是积极的,是一种要做某事的自由。自由的目标是明确的,追求自由的行为 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和选择。 • 格林的积极自由必须通过国家来实现。一方面,限制“为所欲为的自由”需要一 种公共权力机构。另一方面,积极的自由的实现还要靠国家提供保障。
霍布豪斯(1864~1929)
(一)国家干预主张与国家责任理念
• 提出国家应该对社会经济与生活实施干预的思想。 • 保障公民的工作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 。
• 要解决英国社会经济制度的缺陷,既要依靠个人的责任,也要依靠
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二)社会福利基本主张
• 从国家干预走向对社会立法与社会福利措施的强调。 • 霍布豪斯社会福利的内容涉及:关于儿童保护、妇女保障、贫困和 救济、工资问题、老年人问题。 • 关于社会福利支出功能。 • 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遗产的一部分。关于实现社会幸福的条件。 • 霍布豪斯强调社会和谐。认为和谐是生活的目的,也是生活的条件
(二)贫困问题的原因
• 国家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帮助民众解决贫困等社会问题,这也是衡量
国家治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 贫困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二是机会的不公平 分配。
(三)“人民宪章”的主张
• 根据自己对贫困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六项主张,被称为 人民宪章: 土地归人民使用;国家对公路、铁路、运河的公有;对信用、保险 的公共控制;充分自由的教育,所有的人都有平等获取文化知识的 权力,社区有权保护人们最好最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公共法律面前 的平等;确认国家有权对任何垄断及不平等征税或施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