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维护公共秩序、遵纪守法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社会公德的特点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文明礼貌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
匙。 —— 松苏内吉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 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 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调查:公众最反感的行为
人民网 曾进行了公 众最反感的 不文明行为 调查,数、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2.不爱护公共卫生 3.不尊重他人,不尊重老师、后勤工作人员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我国 的传统美德,是社会 主义道德核心与原则 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 现,也是人道主义的 基本要求。
高尔基说:“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 人那里拿取。”
(三)爱护公物
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和爱护; 爱护好公物,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是每个 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 动漫12-2 戈健强
当今社会法律道德走向:
德法并举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什么是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 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社会公德的内涵
遵守社会公德倡议书(6篇)
遵守社会公德倡议书尊敬的居民朋友们:为进一步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切实增强广大居民文明行为意识,引领崇尚文明、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特向广大居民发出倡议如下:一、讲究文明礼貌。
尊重他人,讲究礼节;衣着整洁,举止文雅;文明和气,不讲脏话。
二、遵守公共秩序。
搭乘公交车自觉排队,前上后下;办事自觉排队,不大声喧哗;不酗酒闹事,不噪音扰民;不携带宠物进入公共场所;不在公共场所(禁烟区)吸烟。
三、爱护公共设施。
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折树木,不违法张贴小广告,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大小便。
四、遵守交通规则。
机动车司机礼让行人,不闯红灯,不乱鸣笛,不违章停车;开车时系好安全带、不接打手机,按规定使用灯光,不向车外抛洒物品,杜绝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行为。
非机动车驾驶人不走机动车道,不横穿马路,不乱停乱放。
行人横穿马路时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翻越道路隔离护栏。
五、遵守经营秩序。
商品摆放有序,卫生整洁,设施齐全,不乱倒垃圾(泔水);杜绝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缺斤短两行为;不无证经营、店外经营、占道经营。
居民朋友们,为让我们的共同家园更加美丽、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强县贡献我们的力量。
遵守社会公德倡议书(2)尊敬的市民朋友们:自__年___月投入运营以来,全市已开通公共自行车服务点___个,投放自行车___万辆,安装锁桩___万个。
调查显示,公共自行车被市民评为改善民生印象最深刻的一项工作。
目前,公共自行车已成为__市民出行代步的首选,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减少了环境污染。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故意破坏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不文明行为,比如,随意打砸锁桩、管理箱、查询机、电子大屏;骑车超载带人、带东西;偷盗和损坏公共自行车监控头、座位等等。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道德规范在网 络生活中的需要:
一要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二要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三要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四要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道德规范:“应当或不应当怎 样”;说服、教育、劝诫、示范;信 念、舆论、习惯。 法律规范:“必须或不准许怎 样”;保护、确认、引导、维护;警 戒、预防、制裁。
2、培养公德意识的主要途径
(1)应加大教育的力度 (2)应注重实践的规范 (3)应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 展,互联网构筑起一种全新的信息平 台,人们运用网络作为交流工具,形 成一种工作、学习和的新型生活方式。 网络生活也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 要内容,包括信息采集、网上聊天、 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
1、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负责人: (1)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2)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 (3)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4)正在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者法 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
2、必须提出书面申请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由 其负责人在举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 的公安机关亲自递交书面申请,不是 由负责人亲自递交书面申请的,主管 公安机关不予受理。负责人应同时出 示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并如 实填写申请登记表。
3、公安机关的审查、许可
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 形的,不予许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煽动民族分裂的; (4)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 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 破坏社会秩序的。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风俗
就依婚俗而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 广大的民族和地区还实行包办婚姻,“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随着时代 的发展,现在已经被自由恋爱婚姻所代替。婚礼 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空 中婚礼等五花八门。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家 庭结构的变化,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 代之而起的是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计划生育政 策的推广,使这种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 越普遍。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 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 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
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
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
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
这个总要求,是社会和谐与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衡量标准,也是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参考体系。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 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
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内涵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
和个人行为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 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 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学习时间:2015年11月16日-11月22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六章,第1-3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内容能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掌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掌握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主要内容(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是除家庭内部生活和个人生活以外的社会生活。
可以简单地认为,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社会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与私人生活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相比,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愈显突出。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主要表现出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因为这是:(1)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原始社会主要以图腾、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间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和成文法等公共生活规范形式发挥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言语行为准则。
文明是相对愚昧、落后、野蛮、粗暴等行为而言的,礼貌是人们言语动作的表现,属于行为方面的修养,文明和礼貌不可分离,二者总是相伴而生,具体体现着一个人内外素质的完美统一。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社会生活中每个成员都应有的社会公德,更是博爱的表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第5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的:阐明三大领域中道德与法律的具体要求及必要性、积极性;强化公德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教学难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影音播放、学生讨论⇔学时安排:3学时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什么是公共生活?一般来说,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是人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物对社会的客观要求的表达,它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封闭性、独立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而所谓“公共生活”,实际就是不同背景、利益、兴趣的人们彼此在一起的生活。
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质的丰富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它强调对话、交流、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则随着国家调控规范化、理性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工作之间闲暇时间的增多,及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也在迅速拓展。
(二)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扩展,社会公共生活的场所也在不断地扩大,从传统的医院、体育场、商店、公路、公共交通工具、车站、学校、影剧院、图书馆、码头、公园等扩展到人才市场、证券交易所等等,及至现在的网络世界。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传统公共生活领域主要局限于“熟人社会”,而现代公共生活则更像是“陌生人世界。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如购物、歌厅娱乐、上网、健身等等。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首先来了解两个概念:1)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2)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在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重要性体现为以下四点: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社会成员只要进入公共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其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不仅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具体表现有序的公共生活具体表现为:1)文明礼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
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
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
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
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3)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
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
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所以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第6讲--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最新
(3)爱护公物
(4)环境保护
(5)遵最新纪课件守法
50
(一)文明礼貌
是打开心扉的钥匙 是交流思想的窗口 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你会哪些文明 用语?
最新课件
51
文明与粗俗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
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 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 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 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 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 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
44
• 第七:公交车上,年轻人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 17036票) 网民观点:老弱病残孕没有座位,表面上是文明乘车环
境欠佳,实际上却证明了某些人同情心的严重缺失。
• 第八:传播垃圾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票数:16828) 网民观点:垃圾信息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严重搔扰,稍
不留神还会陷入骗子布下的陷阱。
公共秩序定义: 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有序化状态。
公共秩序范围: 社会秩序、交通秩序、工作秩序、市场秩序、 教学秩序、网络秩序等等,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 都需要一定的秩序。
最新课件
15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人 们在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便 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第6讲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最新课件
1
最新课件
2
最新课件
3
最新课件
4
案例
•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 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 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 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 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 的代名词。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和其他事务,以至于我们可能会忽视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然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的形象,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
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我们应该主动给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不争吵、不谩骂,以理服人。
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上是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次,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规定,按照顺序排队,不插队、不加塞,保持良好的秩序。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听从指挥,不慌乱、不盲目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养成文明的习惯,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随地乱停车等。
这些行为不仅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有一些人忽视了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些人会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甚至占用多个座位。
在公共场所,有些人会随意插队、乱停车、破坏公共设施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的宣传和教育。
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媒体可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和谴责。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公共秩序观念。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给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我们可以保持环境的整洁;我们可以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定和秩序。
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实际上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共生活的特点及其对公共秩序的需要,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培养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程是教材第五章的第一节,第五章是讲道德在公共领域中的体现,是第四章的延续,作为第五章的第一节,本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了解,为以后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是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
把握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就为下面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3、教学难点是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要让学生接受这一观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学时(本章):4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1、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2、人类的公共生活如何发展起来?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威胁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
在血缘群体内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
为了应对荒蛮的自然环境、维持群体的繁衍和抵御其他群体的侵犯,相邻的血缘群体之间会进行某些交往,结成某种暂时的、松散的联合体,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 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 的基本保证。
三、维护公共生活的基本手段
道德与法律,是当代人们建立和维护社会 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 共生活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网络可以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 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发展。 网络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滥;软件、影视作 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盗版 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的欺诈与 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 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
3、处罚程序
专设“处罚程序”一章,分三节对调查、
决定和执行程序作了规定。 在调查程序中,规定了告知权利、表明身 份、回避等程序。在传唤时间上规定,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 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 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 政拘留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 时。 此外,还规定了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 守法”。 公民道德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认知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内心认同,并在 自己日常生活中实践。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同是维护社会公共 秩序的基本手段。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在 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 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 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课件
家庭教育
父母从小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 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教育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活动
参与公益活动,亲身体验社会 公德的重要性。
结论和呼吁
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当每个人都尊重他人、关爱社会,才能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建设和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 人应尽的义务,它体现了一个文明社会的品质和素养。
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社会的基础,它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和权益。它是社会规范 和法律秩序的重要体现,确保社会能够正常运行。
社会公德的定义和含义
文明行为
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 法犯罪的事情。
2 自律意识
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 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3 监督意识
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共 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
排队守序
在公共场所遵守排队规则, 不插队、争抢等。
保持环境整洁
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
让座让位
对于需要座位的特殊人群, 主动让座。
培养和传承社会公德的方法
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尊重社会公共场所的秩序。
公益行为
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诚信行为
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 破坏社会秩序 • 损害他人权益 • 引发社会冲突 • 影响社会形象
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和义务
1 法律意识
社会公德的理解
社会公德的理解
一、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社会公德的核心。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和感受,不歧视、不侮辱、不伤害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以友善、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做出贡献。
三、维护公共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德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和秩序,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不扰乱公共秩序。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四、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为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五、关爱弱势群体
关爱弱势群体是社会公德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和权益,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
尊重老年人的权益和尊严,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和康复,关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公民素质的体现。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公德的要求,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说课稿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说课稿
主题:“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开场:大家好,我是今天说课的老师,今天我要说的是关于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话题。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都有义务为社会作出贡献,今天我想深入探讨一下,什么是社会公德,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如何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对于遵守社会公德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意义。
定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行为和言语的基本规范,这些规范是由人类社会共同制定和接受的,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共同的期望和要求。
具体表现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遵守法律、爱护环境、爱国爱家等。
理由: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呢?首先,社会公德是道德规范,是道德底线,如果不遵守社会公德,就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也影响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其次,社会公德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社会公德,那么社会就会失去秩序,社会就不安定,不和谐。
遵守社会公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是保障社会安定的前提。
如果我们不遵守社会公德,就会影响他人的权利
结尾: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行为端正,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其次,我们要尊重他人。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 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 共6章119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 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 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以及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 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 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公共生活的特点: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前不久,一居民到某医院看病,结果在 医院突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抢救不当 造成,于是将花圈摆放在医院门口,并打 出标语对医院进行攻击。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肇事 者一般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但《治安管 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扰乱机关、 团体、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 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 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10日以下拘留,并 处500元以下罚款。医院门外摆花圈不仅遭 拘还罚款。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 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8月20日,一名游客在白洋淀折下荷叶当 做“遮阳帽”。夏日的河北白洋淀荷花盛开, 吸引着大批游人前来避暑、观光。然而,仍 有极少数游客随意摘折花叶,其不文明行为 与美丽的景色很不协调。
北京部分公园免费后游客不文明现象骤增
游人躺在石凳上睡午觉
紫竹院公园光膀子的游人
麋鹿苑内有人正在追逐小鹿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秩序的意义
及其维护 2、社会公德及其内容 3、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
我们习惯于把道德上的教诲,当成非常迂 腐无聊的东西,认为在这些当中,不可能会有会 友新鲜有趣的食物。但是,在被人们认为与道德 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的各种重要活动当中,包括政 治的、科学的、艺术的、商业的活动等,人类生 活的全部,渐渐地在发扬光大道德的真理,并逐 渐地化道德的真理为简单明确的真理。除此之外, 人类未保有任何目标。 ——托尔斯泰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 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 人忧虑的现象。
观赏美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忘公德
2006年8月20日,一名游客在白洋淀将 不许摘折的荷花摘下带走。夏日的河北白洋 淀荷花盛开,吸引着大批游人前来避暑、观 光。然而,仍有极少数游客随意摘折花叶, 其不文明行为与美丽的景色很不协调。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四)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 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 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 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 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 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讲稿)导入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道德的最基本的知识,搞清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体系和基本内容。
本章,我们将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和法律规范。
本章共三节,其构成可以说是一体两翼。
一体是指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两翼是指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两种最基本的手段: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首先是从家庭生活开始的,将来参加工作之后,还有职业生活。
但一个人除了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之外,还会同时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那就是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的含义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私密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封闭性...和独立性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公共生活就是超越了特定的私人生活空间的社会生活,它的活动空间为面向不特定人群的公共场所,如社区、学校、公共交通工具、马路街道、影剧院、图书馆、体育与休闲场馆、博物馆、公园与广场、旅游景点、人才招聘市场、各种商品和金融交易市场、网络世界,等等。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5、公共生活的规范性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一)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的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才能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才能惩治邪恶,保障人们正当的权利。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10条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10条
尊敬的市民: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的良好运行和和谐的发展,我们诚挚地向大家倡议,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10条公共秩序
准则:
1、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参与、制造或散布谣言、不诋毁他
人名誉。
2、尊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妨碍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遵守交通规则,不践踏红绿灯,不闯红灯,不占道行驶。
4、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5、保护公共财物,不损坏、涂污公共设施及建筑物。
6、文明用语,不恶意侮辱、诽谤他人。
7、排队文明,不插队,不推搡、争抢。
8、不吸烟、喝酒,或进行其他危害公共卫生的行为。
9、不擅自使用扩音设备,不高音喇叭。
10、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非法、违禁活动。
我们相信,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积极践行上述准则,才能为我们的城市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细微之处做起,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衷心期望您的支持与配合!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目标一致 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 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 道德:强调自律,通过道德教育、道德修养提高人的道德 观念意识,达到自己管住自己;作用范围更广泛。 法律:强调他律,强制性规范少数越出规范的人。 (3)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道德需要法律支撑;法律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道德 是法律的补充。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当代公共生活扩展的促进因素
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具体: (1)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2)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 (3)现代通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蒸 汽 机 车 每 小 时 40 公 里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四、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
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
的现象。
3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调查:公众最反感的行为
人民网曾 进行了公众 最反感的不 文明行为调 查,数据显 示:
1999年12月8日下午,某市解放路,小学二年级学 生王某在放学回家乘公交车时发生意外,车来了,尚 未停稳,数十名候车的乘客蜂拥而上。弱小的王某随 人群往前跑,被挤倒在车轮前。他挣扎着想爬起来, 但为时已晚,车轮将他卷入车下,沉重的车身无情地 从他大腿根部碾过,造成骨盆粉碎性骨折、右腿踝骨 骨折、尿道断裂,失血性休克。事故发生后,当地媒 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呼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不要再 让王某的悲剧发生。 绝不能让王某的悲剧再发生!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维持公共秩序的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点评: 很多人的公德仍然局限于“熟人圈”,并带有明显的 功利性。这是今天的大学生在树立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时 应该克服的。
3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案例:大学生理直气壮不让座。 尊重公德需要理由?
一个不经意的帖子,从2006年9月20日开始在 “××昆明社区”上演,看客多达1600余人次,160 余人参与讨论。主角“财院臭小子”自称云南财经大 学大三的学生,不满公交车上一名中年男人用粗暴的 态度提醒自己让座,把当天的情况写成了文章,发在 网上。20多天来,与看客们进行着一场关于让座与社 会公德的大辩论。不管网友如何批判,主角一直都坚 信自己并没有错,并说这跟学识、素质无关,“说得 极端点,上车我是投了币的,就算有老人有孕妇站我 旁边,我也可以选择不让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课程导入
一个小学生的悲剧
2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触目惊心的“网瘾”案例:
杀害亲人 2003年 6月15日, 北京某县17 岁的初中学生 李阳(化名) ,为筹集玩网 络游戏的钱款 深夜潜入叔叔 家,将爷爷、 奶奶、叔叔等 一家五口杀害, 其中一人身中 60多刀。 视网膜裂孔 2006年7月 11日,高三毕业 生小宇因高考过后 几乎全部时间都在 进行疯狂的网络游 戏导致视网膜裂孔 。他每天平均玩1 0个小时以上的网 络游戏,玩的最多 的是网络游戏“C S”和《魔兽世 界》。 割腕自杀 2006年6月 中旬,北京某名牌 大学二年级学生宋 某,因迷恋网络游 戏,被医生诊断为 “重度网络成瘾患 者”。在被父亲送 到医院治疗的当晚, 他用玻璃碎片割腕 自杀,幸亏抢救及 时才保住了性命。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什么是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 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
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的内涵 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 举止文明、谦虚热情、尊重他人、助人为乐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维护公共秩序、遵纪守法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社会公德的特点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3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
1.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2.不爱护公共卫生 3.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老师、后勤工作人员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
5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个留学生的日记
不见随地吐痰,没有乱停乱放,德国良好的公共秩序 不靠别人监管,就是靠大众那份公德心。 良好的公共秩序让这里一切井井有条,生活中一个又 一个细节都在表述着公德心的作用。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 最大的机场之一,每年上千万的乘客在这里落脚。在这个 繁忙的机场里有一处僻静的地方,那里提供免费咖啡。既 然是免费,自然一切都是自助。行色匆匆的旅客来这里自 己冲杯咖啡,抖擞精神继续上路。咖啡桌上非常干净,喝 完咖啡的人都会自觉收拾干净,以方便下一个人使用。我 路过的时候正好一位旅客弄撒了糖罐,他甚至借用了清洁 工的拖布把地面擦拭干净。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四、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来德国三周了,几乎没看到过随地吐痰的现象。一 天赶去火车站,前面一中年男子使劲咳嗽了几下,我下 意识地躲远几步,没想到人家掏出一张餐巾纸,吐完之 后仔细地包好,看看周围没有垃圾箱,很自然地放进了 自己的口袋。保持公共场合的卫生,德国人已经养成了 习惯。不仅仅在公共场合,据说私人聚会上,德国人擦 拭脏东西的纸巾都要自己带走。 身穿黄色马甲的交通协管员是国内街头的特色,他 们主要职责就是制止行人违反交通规则。不过在德国街 头,从来都看不见这样的人。大路口的交通秩序就不用 说了,小路口只要碰到红灯,行人一律停下等候。 ——转引自一个留学生的日记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社 会 生 活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家庭暴力
15岁的王军(化 名)已有4年的“网 瘾”,经常几天几夜 不吃不喝地玩游戏。 4年来,他花在网络 游戏上的钱近20万 元。每次他向父母要 钱,不给就揪着父母 的头发打,甚至用刀 砍伤父亲。现在,父 母只好在外面租房子 住。
2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1.基本手段:道德、法律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 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 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道德和法律逐渐成 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3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汤一介老先生曾亲身经历过这
么一件事:开往北大的公交车,上车时已 没有空座位,这时旁边一小伙子很快把座 位让了出来,汤先生在表示感谢的同时, 表扬小伙子是好样的;这时坐在旁边的两 个年轻人说话了:“不用说了,他是韩国 人,听不懂的”。当车到达北大时,看到 汤先生一起下车,这两位年轻人说话了: “你是北大的啊,怎么不早说,要不我们 就给你让座了。”
3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 会公德规范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
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 公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