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之道》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3山东青岛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山东青岛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7分)近日,青岛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
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
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同学们完成了研学日志,请你修改完善。
【情景概述】以前,许多公园的入口位置偏僻(pì),道路狭窄,游人进出不便。
现在,随处都可入园。
市民纷至沓来,或欣赏美景,或休闲健身,别有一番韵(yùn)味。
老师也带领同学们来这里研学,共享天伦之乐。
拾级而上,到达公园高处。
凭(píng)栏远眺,大海波澜状阔;俯瞰脚下,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鸟儿在树上栖(xī)息,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这一切,宛如一幅写意画,又似一曲交响乐。
围栏拆除后,“无界公园”将自然风景融入了城市。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僻(pì) B.韵(yùn) C.凭(píng) D.栖(xī)2、文段中四个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波澜状阔 B.此起彼伏 C.宛如 D.融入3、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纷至沓来 B.天伦之乐 C.拾级而上 D.俯仰生姿【现象分析】【A】关于建成无界公园,让市民亲近自然的美好需求得到了满足。
公园更透气,风景零距离。
拆墙透绿,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
【B】青岛的这一做法,体现了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创新。
这也对市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公园的美不仅在于风光,还在于人文。
【D】入园赏景时,我们也要爱护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
4、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活动结语】5、请你根据提示,将活动结语中引用的古诗补充完整。
(6分)研学归来,“山气日夕佳,① ”(陶渊明《饮酒》),我们感受到了“ ②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愉悦,相信青岛的发展必将“③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1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
(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参考答案:7.wǎngdài8.(2分)愉快学过(旧)的知识9.B(2分)10.(2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1(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弃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主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5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B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C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D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5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古称中土、中夏或中华。
君子之道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君子之道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君子之道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君子之道于丹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
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
但是究章什么是君子呢?“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做一个善良的人。
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
君子的力量始自人格与内心。
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完成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客不迫的风度。
司马牛曾经问过孔夫子,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孔子答:“君子不忧不惧。
”司马牛又问:“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君子吗?”他可能觉得这个标准太低了。
孔子说:“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当然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
”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
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选自《于丹〈论语〉心得》1.请你从文中找出能表达全文观点的`核心句。
2.根据文意谈谈如何达到孔子理想人格的第一标准?你认为做一个君子还应该有哪些标准呢?3.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4.调动你的积累,写二则有关善良的名言警句。
5.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请描写一个能够体现善良的行为细节。
6.请联系自我实际,谈谈如何反躬自省?参考答案:1.做一个善良的人。
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2.不忧不惧 (或是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做君子的标准还有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言行一致、安贫乐道、心灵丰富等方面 (第二问只要答出两个方面即可)3.叙议结合(或是夹叙夹议)4.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老子》中贯穿始终的是“道“阅读答案
《老子》中贯穿始终的是“道”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老子》中贯穿始终的是“道”的思想。
他要求人们用“道”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
老子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求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
他说“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
”同样的,他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
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
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他意在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
《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
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
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
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
他主张不可过分的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
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的乐趣。
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
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
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
老子告诫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
圣人不存有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
“过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偿失。
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做了调和。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5课《论语》十二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而①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2)其①请问其目______________②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①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4)者①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①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譬如平地____________(3)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文言句式。
(1)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____________(4)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5)止,吾止也________5.下列有关《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弟子规》试题及答案6套(附星级评价表)
《弟子规》试题1一、填空题1、父母呼()父母命()2、读书法有三到()信皆要3、用人物()倘不问()4、行高者()人所重()5、不力行()长浮华()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我知道“文房四宝”是指()①笔、墨、纸、尺②笔、墨、纸、砚③笔、墨、纸、电脑2、好朋友欺负了别人,我觉得他很厉害,在班级里告诉其他同学他有多厉害,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①人不安勿话扰②人不闲勿事扰③扬人恶即是恶3、圣人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①孝②谨③学4、“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①要坚持锻炼身体②要注意天气的变化③子女要孝敬父母5、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①常悲咽②谏使更③谨为去6、现代教育中提倡的“赏识教育”是要求我们()①人有短切莫揭②人不安勿话扰③道人善即是善7、“勿厌故勿喜新”意思是说()①不要讨厌老朋友,不要喜欢新朋友。
②不要厌弃老朋友,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③新旧朋友都不交。
8、“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①恩欲报怨欲忘②善相劝行皆建③报怨短报恩长9、“同是人类不齐”的意思是说()①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
②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
③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10、“读书法有三道”这“三到”是()①口、眼、手②心、眼、手③心、眼、口三、判断题(意思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句子后面打×)1、每天下课,我就喜欢和朋友一起捉弄同学。
()2、学习的时候,我们的书桌上一定要摆放整齐。
()3、父母叫自己的时候不用立刻答应,父母让你做的事也不需要马上去做()4、“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意思是说:对于食物可以挑食偏食,吃东西也要吃得很饱。
()5、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6、“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是说:正在读着这本书时就不要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就不要再读另一本书。
()7、“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是说: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不需要相互关心爱护和尊敬。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之以孝悌之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孝悌古之大义也孝悌古之大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悌者,即孝顺父母、敬悌兄长,孝悌乃至圣先师孔子育德内容的重要部分。
孔子推崇孝顺父母、敬悌兄长的仁爱。
人们若都能孝父母敬兄长,则以怀有仁义之心待他物,终使老有所养、长有所敬,若君王能以仁孝治天下,则民忠而拥戴之。
故曰:“孝悌古之大义也”。
孝:是孝顺,指子女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父母年迈时赡养父母,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
从大的方面讲,孝可谓对国家的忠诚,为国家效力,让自己的祖国强盛繁荣。
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年迈的父亲已无力再征战沙场替国效力,而国家正需要大量将士抵御外敌入侵。
花木兰深知家父年老体衰不可再执戈戟,然而军令不可违,她便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一位巾帼女英雄的故事就流传至今,木兰对其父之孝,对国家之忠尽在其中。
古人记载有《二十四孝》,其为尽孝于父母孝感天地,为后世所传诵推崇。
三国时孟宗哭竹生笋,为母养病冬日哭竹,孝心动天以至冰雪融化竹笋新生,让其得以获笋回家养其母。
西汉刘恒即汉文帝亲自为母亲煎汤药,日夜守在病榻前侍奉左右。
母亲每先喝药必先亲自尝之,看药温是否适中、药味是否过苦。
固有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截病,汤药必先尝。
”由此可见:孝心可感天,孝情可服民。
悌:是敬悌,即兄弟姊妹间的敬重与爱戴。
广而言之,对待朋友之间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以真情待友人。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一文中,倾诉了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
他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以此文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有人说,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可见韩愈重亲情,对手足之间情深意重。
后人对手足之情亦是看重,《祭妹文》中袁枚通过对其三妹袁素文生前与自己一起玩闹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兄妹之间的深厚情谊,其妹离世伤痛欲绝其情堪深。
古之孝悌之事枚不胜举,百善孝为先,孝悌为人之根本。
论语孝悌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论语孝悌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论语》中孔子认为孝悌是:A. 个人修养的基础B. 社会和谐的保障C. 国家治理的前提D. 所有选项都是2.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的含义是:A. 父母只担心子女的身体健康B. 父母只关心子女的学业成绩C. 父母只担心子女的品德修养D. 父母对子女的担忧是全面的3.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强调的是:A. 个人应该注重自我认知B. 个人应该关心他人C. 个人应该担心不被他人理解D. 个人应该努力理解他人4. 《论语》中孔子关于孝悌的教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尊重父母B. 爱护兄弟姐妹C. 遵守社会规范D. 所有选项都是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君子不器”,意味着:A. 君子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技能或职业B. 君子不应该过于注重物质享受C. 君子不应该只关注个人利益D. 君子不应该被外界评价所左右答案:1. D 2. D 3. D 4. D 5. A二、填空题6. 《论语》中孔子说:“________,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强调了对父母的态度应该是恭敬的。
答案:事父母几谏7.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
答案:温故而知新8. 《论语》中孔子说:“________,不亦说乎?”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答案:学而时习之三、简答题9. 请简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孝悌的教诲有哪些?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孝悌的教诲主要包括:尊重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爱护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在家庭中承担起责任,尽孝道;在社会中遵守礼仪,尊重他人。
10.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君子能够广泛地团结人,不偏袒任何一方,而小人则只与自己相近的人结党,不广泛团结他人。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3 课文1 寡人之于国也
[复习目标]1.梳理、积累这四篇文言文分散的基础知识,并做到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
2.重点掌握实词“爱”“乘”“从”“道”和虚词“所以”等。
3.重点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判断句的规律特点。
4.背诵《劝学》《师说》全文。
[单元概览]课题文体作者核心内容艺术特色寡人之于国也论辩文孟子宣扬“仁政”主张,劝勉梁惠王发展生产,养民、教民,施仁政,行王道。
1.结构严谨2.善用比喻3.气势充沛劝学论说文荀子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勉励人们坚持学习,积累知识,培养高尚品德。
1.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2.对比手法的运用3.句式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过秦论论说文贾谊总结秦王朝兴亡的道理,借古讽今,希望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施行仁政。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2.用对比论述突出中心论点3.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师说论说文韩愈阐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风气,倡导从师学习的勇气。
1.论证严密有力2.运用对偶句、排比句、连珠句,气势恢宏3.丰富的语气表达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①(),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②()。
察.③()邻国之政,无如..④()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⑤()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第2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①()以战喻。
填然鼓.②()之,兵刃既.③()接.④(),弃甲.⑤()曳⑥()兵而走.⑦()。
或.⑧()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⑨()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第3段)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第4段)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5段)不违.①()农时.②()谷不可胜.③()食也数.④()罟.⑤()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⑦()丧死⑧()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第6段)五亩之宅树.①()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②()帛矣鸡豚.③()狗彘.④()之畜.⑤()无失其时.⑥()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⑦()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⑧()庠序..⑨()之教申.⑩()之以孝悌.⑪()之义.⑫()颁白..⑬()者不负.⑭()戴.⑮()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7段)狗彘食.①()人食.②()而不知检.③()涂.④()有饿莩..⑤()而不知发.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⑦()也是何异于.⑧()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⑨()岁斯.⑩()天下之民至焉答案(1)断句略。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检测(一)(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阅读下面《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的文字,完成1~5题。
(25分)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曰:“然则小固不行以敌大,寡固不行以敌众,弱固不行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B.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C.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解析】选A。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2齐桓晋文之事练习含解析部编版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一、积累应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胡龁.(hé) 觳觫..(hú sù) 衅.钟(xìn )B .褊.小(biǎn ) 忖度..(cǔn dù) 便嬖..(pián bì)C .吾惛.(hūn) 邪侈.(chǐ) 庠.序(yán ɡ)D .赴愬.(sù) 莅.临(wèi ) 厌恶.(wù)【答案】 A【解析】 B 项忖度..(cǔn duó)。
C 项庠.序(xián ɡ)。
D 项莅.临(lì)。
2.下列句子均出自课文,其中书写无误的一句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长.B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帮.”——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C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源木而求鱼也.”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 D【解析】 A 项长—掌。
B 项帮—邦。
C 项源—缘。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然则废衅钟与.B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C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D .盖.亦反.其本矣【答案】 C【解析】 A 项与,通“欤”,疑问语气词,吗。
B 项说,通“悦”,高兴,喜悦.D 项盖,通“盍”,何不;反,同“返",回到。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无以,则王.乎?B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C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D .朝.秦楚【答案】 B【解析】 A 项王,行王道统一天下,名词用作动词。
C 项远,远离,疏远,不接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
D 项朝,“使……朝见”,名词用作使动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至于,连词)B .若.无罪而就死地(好像,动词)1.2 C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如果,连词)D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样,代词)【答案】 A【解析】 A .像,动词。
文言文弟子翻译答案
原文:
《弟子规》
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一、居家之时,当孝顺父母;外出之时,当尊敬兄长。
言行举止需谨慎,言语要诚实可信。
广施仁爱,亲近仁德之人。
二、若有余暇,则应致力于学习文化知识。
《弟子规》首章开宗明义,教人立身处世之道。
入则孝,孝乃百行之先,为人子者,当以孝敬父母为本。
出则悌,悌者,敬爱兄长,兄弟之间,和顺相处。
谨而信,谨慎言行,言必信,行必果。
泛爱众,推己及人,关爱他人。
亲仁,亲近仁德之人,以修身齐家。
次章言及学习。
行有余力,即已尽孝悌之道,再有余力,则当致力于学习。
学文,指学习文化知识,以充实自己,提升修养。
《弟子规》虽简短,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以下试将原文与译文进行逐句解读:
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解读:居家时,以孝敬父母为本;外出时,尊敬兄长。
言行举止谨慎,言语诚实可信。
广施仁爱,亲近仁德之人。
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读:在尽孝悌之道的基础上,若有余暇,则应致力于学习文化知识。
总之,《弟子规》是一部教人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懂得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译文虽非原文,但力求传达其真义,以供读者参考。
愿世人皆能遵循《弟子规》之道,成为有德之人。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1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我的答案:D2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我的答案:D3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我的答案:D4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 我的答案:√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1文化的本质是()。
· A、人化· B、教化· C、入圣· D 、得道我的答案:A2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 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 、《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 、《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我的答案:A3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 、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 、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 、只知有心,不只有物我的答案:我的答案:4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我的答案:×5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我的答案:√6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我的答案:√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1()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 A 、王阳明· B 、王重阳· C 、王夫之· D 、王德威我的答案:A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诸灵康曹怿岚顾伟陆锦花徐董梅初中文言文训练1-40参考答案1.《君子志道》1、①登上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的意思。
③被④所以⑤波澜⑥光辉⑦小的缝隙⑧满⑨流走2、君子立志于大道,如果不一点一滴去积累知识,培养美德,使文采表现出来,就不能通达。
3、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厚积而薄发。
(意对即可)2.《晋人伐刑》1.①讨伐,攻打②通“早”③灭亡④衰疲,衰败⑤地位重要⑥有利2、①况且扶持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的功德,不如使灭亡的国家获得重生的功德大。
②等到刑国灭亡了,再去援助它重新复国,那样的名声才真正更美好。
3、想以此削弱晋国的国力,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
(意对即可)3.《以身作则,心平气和》1.①像②教诲③使……行为正直④表率⑤行为⑥急躁的举动2、有道德的正人君子,如果行为有过失,小人肯定会因为嫉妒而以此作为攻击的借口。
(意对即可)3、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为子女兄弟作出表率(意对即可)4、必平其气以待人;洁身自好,遇到问题尤其要保持冷静,不可有急躁的举动而中小人的诡计。
(意对即可)4.《王维宁嗜酒》1.①擅长②资财③喜欢,酷爱④到⑤有人⑥等到⑦停止⑧走⑨使……快乐2、别人又劝他说靠卖字也可以养活自己。
(意对即可)3、性豪侈,嗜酒;如果恃才傲物,没能端正自己人生态度的人,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玩物丧志,落得可悲的下场。
(意对即可)5.《裴略自赞》1、解释:①担任②放臵不用③让④凋零⑤遮挡⑥惭愧⑦给予,授予2、翻译:①肚皮不能容纳国家的有志之士,皮外何必生枝节。
②这是扳了您的肋骨,何止是伤害了胳膊!(意对即可)3、不仅是裴略自身的真才实学,更是裴略一语道破为官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让温彦博感到自惭。
(意对即可)6.《白云山岳皆文章》1、①领悟②光芒四射的艳丽③灵秀挺拔的气概④博大宽广的胸怀⑤都、全⑥虚心有节⑦高风亮节⑧傲然不屈的性格2、①观赏天空漂浮的白云,可以领悟到它舒卷自如烂漫多姿的妙态。
2025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
“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
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悌”的价值与意义不可忽视。
关于“悌”的含义,可以从三个逐步递增的意义来理解:首先,就悌的本义来说,“悌” 字最初使用是在汉代,由“弟”字演化而来,故前文经典中将“悌”通用为“第”,《三字经》中说“悌于长,宜先知”,可见悌是对年幼者提出的,要求共对足长恭敬顺从。
其次,悌道从兄弟关系扩展到家庭,家族。
与弟对兄的悌相对应,兄对弟的道德要求则是友,兄友弟悌,以达到兄弟姐妹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再次,悌道进二步拓展到尊敬非血缘关系的同辈,“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
”“弟子入则孝,出则梯。
”理论上的“四海之内皆兄弟” 和形式上的“义结金兰》,都为悌在社会上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悌者,所以事长也。
” 举凡年纪、辈分、职位、德行、学问较我长者,都应尊敬逊顺。
而尊老尚齿更与悌密不可分。
《礼记·祭义》云:“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悌之道内在地包含着对长者和老者的尊敬与照顾,以达到“民知尊老养老,而后乃能入孝悌,民入孝悌,出尊老养老”。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汉书蔡义》《明史吴悌》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汉书蔡义》《明史吴悌》含答案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蔡义,河内人也。
以明经①事大将军幕府。
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②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义买犊车,令乘.之,不用。
久之,上诏求能为《诗》者,征义待诏,久不得见。
义上疏曰:“臣山东草野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
愿赐清闲之.所,得尽精思于前。
”上召见义,令说《诗》。
上甚说之,擢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进授昭帝。
数岁,拜为少府,迁御史大夫,代杨敞为丞相,封阳平侯。
(取材于《汉书》)【乙】吴悌,字思诚,金溪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征授御史。
尝出京视两淮盐政,海溢,没民舍,悌先赈之而后奏闻。
按④河南,伊王典楧⑤骄横,惮悌,遗书.称为友。
悌报曰:“殿下,天子亲藩,非悌所敢友。
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得友。
”伊王愈惮之。
夏言⑥当国,与悌乡里。
悌尝谒.言,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言问其.故,徐曰:“俟谈毕,吾以政请。
”言为.之改容。
(取材于《明史》)[注]①明经:通晓经书的解说。
②逮:及,达到。
③擢:选拔,提拔。
④按:巡行,巡视。
⑤典楧:明朝第七代伊王。
⑥夏言:明朝政治家。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乘.之乘:乘坐B.行能亡.所比亡:逃跑C.遗书.称为友书:书信D.悌尝谒.言谒:拜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B.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C.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D.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窃以闻道于.先师所欲有甚于.生者B.愿赐清闲之.所水陆草木之.花C.言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D.言为.之改容为.人谋而不忠乎1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蔡义供职大将军幕府时,家境贫寒,却不使用别人为他买的牛车。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六讲《孝悌之道》教案
国学经典之四书五经-第六讲《孝悌之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关于孝悌之道的重要原则和故事。
2.理解《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3.能够运用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并向他人传播这些价值观。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孝悌之道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论语》中关于孝悌的论述。
2.《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和应用孝悌之道。
2.如何通过国学经典的教育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教学内容1. 孝悌之道在《论语》中的体现•仁者爱人,孝悌为先。
•孝顺父母,体现孝道。
•兄弟相处,体现悌道。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自身修养是治国的基础。
•和谐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治国平天下需要道德高尚的领导和人民。
3. 如何实践孝悌之道•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兄弟友爱,和睦相处。
•社会公德,尊重他人。
五、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国学经典中的孝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2.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孝悌之道的理解和实践。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国学经典中的人物,体会孝悌之道的实践过程。
六、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介绍《论语》和《大学》中关于孝悌之道的背景和重要性。
2.主体教学:分析《论语》中孔子的言论和行为,引领学生思考孝悌之道的内涵。
3.课堂实践: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家庭中体现孝悌之道的案例,并向全班汇报分享。
4.深化延伸:引导学生对孝悌之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并撰写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孝悌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进行评分,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实践孝悌之道。
八、课堂反思1.学生反馈:倾听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孝悌之道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文言文苏舜钦《答韩持国书》阅读练习与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韩持国书[北宋]苏舜钦近得京信,长姊奄逝,中怀殒裂,不堪其哀。
更承慰问,重增号绝。
且蒙见责以兄弟在京,不以义相就,以尽友悌之道,独羁外数千里,自取愁苦。
持国予之素所畏者也,今言如是,疑非出于持国也。
然笔迹趋尚皆持国,又不足疑,是持国知其一,未知其他,予不得不为持国班班而言也。
予亦人也,非翼而飞、蹄而驰者也,岂无亲戚之情,岂不知会合之乐也。
虽是禽兽,亦安肯舍安逸而就愁苦哉?此语去离物情远矣,岂当出于持国之口耶?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不幸适在疑嫌之地,不能决然早自引去,致不测之祸,猝去下吏,无人敢言。
友雠一波,共起谤议。
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然后为快,来者往往钩赜言语,欲以传播,好意相存者几希矣。
故闭户或密出不敢与相见如避兵寇惴惴然惟恐累及亲戚耳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
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人人皆如持国则可,今持国尚有此说,况亲也,义也,识也,不迨持国者多矣,使之加酿恶言,喧布上下,则前日之事未为重也。
便都无此事,亦终日劳苦,应接之不暇,寒暑奔走尘土泥淖中,不能了人事,羸马敝仆,日栖栖取辱于都城,使人指背讥笑哀悯,我亦何颜面,安得不谓之愁苦哉。
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又无终日应接奔走之劳,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闲而体舒放。
三商而眠,高舂而起,静院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以自愉。
踰月不迹公门,有兴则泛小舟,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
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觉日暮。
昔孔子作《春秋》而夷吴,又曰吾欲居九夷。
观今之风俗,乐善好事,知予守道好学,皆欣然愿来过从,不以罪人相遇。
虽孔子复生,是亦必欲居此也。
则持国以彼此较之,孰为愁苦哉!人生内有自得,外有所适,亦乐矣,何必高位厚禄,役人以自奉养,然后为乐。
今虽侨此,亦如仕官南北,安可与亲戚常相守邪!持国明年终丧,昆仲亦必游宦,何以尽友悌之道也。
《大学之道》课时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大学之道》班级姓名一、了解出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第42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合称为“四书”。
“大学之道”指的是、、、的根本原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四卷四十九篇,主要内容是先秦的礼制。
二、课内巩固阅读阅读课本45-46页《大学之道》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 B.在止.于至善止:达到C.虑而后能得.得:得到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百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昔者.,吾舅死于虎B.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②燕王,吾所.立C.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D.①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自天子以至于..,事有终始...庶人 B.物有本末C.闻道有先后..为本..,术业有专攻D.壹是皆以修身4.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的“大学”,是相对“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大学问。
B.“大学之道”的“道”就是圣贤之道,指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等。
C.“亲民”指的是亲近爱抚民众。
D.“天子”这里指皇帝,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B.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C.风.乎舞雩D.在明.明德6.下列各句中,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谁欤,哭者?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小题。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
“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
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
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
将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
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兄弟睦,孝在中”。
义与悌更是紧密联系。
“义之实,从兄是也。
”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当之意。
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反映了义的内容和要求。
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
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
弟弟要时刻为兄长考虑,日常中尊敬顺从兄长。
兄姐要用“友”回报“悌”,关心爱护弟妹。
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崇尚同居共财,甚者有十世同居,几千人吃一口大锅饭,而不闻争吵之声。
即便兄弟成年后分家,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
分家之后各支仍旧相互扶持,荣辱与共,兄姐弟姐之间的悌德成为家庭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
与强调父子关系的孝相结合,培养出每个人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
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今天,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
悌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颗友好善意的心来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
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人情冷淡的现象,正是因为对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热情,而习惯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际间的关系所致。
将悌道贯彻于社会中,不仅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推动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创新。
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极端。
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导层面的人伦关系。
——摘自丁成际《悌之道》(《光明日报》2020年3月21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女对父母的孝和兄弟姐妹间的悌“一纵一横”地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
B. 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确立了兄长核心,使兄弟相互扶持,荣辱与共。
C. 在当今社会中,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D. 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悌道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能建立融洽社会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以《论语》和孟子的话说明了“悌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中的重要地位。
B. 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思路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悌文化在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C. 文章联系社会人情冷淡的反面现实,论证了悌文化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
思路的观点。
D. 在论述悌文化的作用与重要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在弘扬悌道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具有辩证的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兄弟睦,孝在中”,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因此,“悌”与“孝”联系紧密。
B. 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只要做好了孝悌,就能顺其自然地做到仁义礼智。
C. 今天,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的对象也应该由兄弟姐妹扩大到陌生人。
D. 因为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弘扬悌道时走向极端,效果会适得其反。
参考答案:
1.D (A.第一段第四句“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此处说“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范围扩大。
B.第三段第三四句“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
分家之后各支仍旧相互扶持,荣辱与共,”范围缩小。
C.第四段最后一句“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范围扩大。
)
2.B (文章采用的是并列式的思路结构,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论述了悌文化在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
3.B (“只要……就”将“孝悌”变成了做到仁义礼智的唯一条件,绝对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