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健康传播研究简要述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健康传播研究简要述评

【摘要】

本文对健康传播学在美国和中国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评述,结合国内实际,借鉴美国经验,指出了中国目前在健康传播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健康传播;概念;中国;美国;借鉴;努力方向

人类健康与传播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便密不可分,但作为一门学科,健康传播研究不过区区数十年时间。基本上,健康传播研究的路径一直紧随着美国主流传播研究的发展,直至今日,美国仍被视为全球健康传播研究的重镇,相比之下,中国健康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不够完善, 在很多方面需要借鉴美国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一、健康传播的概念

何谓“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学界一直缺少一个全面、完善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定义。不同学科领域和知识背景的研究者分别从各自研究视角出发,对健康传播进行概念界定,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健康传播的不同特点,凸显出健康传播学科的多元交叉性。

美国学者Rogers将健康传播定义为“凡是人类传播中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根据这个定义,健康促进是健康传播的最终目标,它既是一种效果又是一类行为的概念化统称。健康促进路径是健康传播研究中的实用主义取向,也是西方健康传播实践与研究领域在过去40 多年发展中的主要路径。

首个开设健康传播学研究生课程的爱默森大学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

的描述:“健康传播学是为个体、组织和公众提供健康信息,在重要的健康问题上影响和推动他们的一门艺术和技术,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健康政策、商业以及提升社区中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国台湾学者徐美苓将健康传播定义为人们寻找、处理、共享医疗资讯的过程。其关心的范围不仅在个人寻求医疗资讯的过程或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在整个医疗体系内信息的流动与处理。

中国大陆学者钮文异的定义: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部分,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以上各种定义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健康传播的各种特性,都有一定的可取性。我们可尝试用拉斯韦尔的5W 模式来对健康传播的概念进行界定:传者、受众、信息、媒介、效果。健康传播中的传播者可以是任何组织、公众、个人,多为具有传播学及医学专业知识的组织或专家;受众为不特定的人群;信息为与健康相关的各种形式的信息;媒介为任意的媒介,不仅包括大众传媒,还应该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中的任何媒介;效果是健康促进。总结起来,健康传播应该是:以促进受众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为目的,运用传播学理论,有效地传播健康相关信息促进健康的过程。健康传播学是研究健康促进过程中传播学问题的一门科学。事实上,健康传播学既可以说是一个新兴交叉学科,也可以说是传播学、公共卫生学、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集群。

二、美国健康传播学发展回顾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健康传播历史悠久。Leo Parvis提到,古代先哲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曾经依靠对语言学的研究来更好地为公民传递健康信息,可被视为西方健康传播的先驱。

目前学界公认的观点是,1971 年,美国心脏病学专家Jack Farquhar

最后是学术期刊逐渐创立,第一本健康传播领域的杂志《Health Communication》于1989 年创刊, 而《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也于1996 年创刊。

近年来我院学者基于对学术期刊作者背景的分析表明,美国健康传播研究者中,大学医学院系的研究者和卫生事业机构的从业人员(有医学、公共卫生学教育背景的人员),是当代美国健康传播研究主体,所占比例几乎达到一半左右;新闻传播学者是从事健康传播的第二大群体,占到总研究人员的25%左右,社会学与教育学学者和来自综合性大学的学者两者总数达到25%左右。

美国健康传播领域有两大分支:一是“健康促进”,二是“健康服务递送”。前者的议题主要是以媒介和大众传播为主,关注媒介和大众传播对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后者主要以医患关系和人际传播为主,关注健康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对传播技巧和健康信息的掌握和运用。

美国目前健康传播研究内容涵盖领域广泛,包括健康维系、健康促进、疾病防治以及健康倡导等,既包括以艾滋病预防为龙头的疾病预防,也包括烟草控制、药物滥用预防、医患关系研究、计划生育、癌症的早期发现、危机与风险沟通等内容。此外,对边缘性文化群体,如穷人、少数民族、妇女和老人等的关注,也成为现代健康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中国健康传播的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在华人社会较早开展了健康传播研究,1980年前台湾健康传播研究较多关注公共健康知识与健康政策的传递;进入1980年代,台湾健康传播研究开始注重议题设置理论、涵化理论等理论的应用与发展;1990年代,台湾健康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开始有了针对特定传播媒介或特定理论的应用研究,如互联网健康传播、健康与社会营销等。在健康传播教学方面,2001年台湾慈济大学设立传播学系,设立健康传播、媒介素养两大专业领域;同年,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成立媒体组,尝试将健康传播教学研究体制化。

中国大陆的健康传播研究则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有关健康信息的“知、信、行”基本上局限于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范畴。大陆健康传播研究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健康教育研究,标志性事件是1987年全国首届健康教育理论学习研讨会的召开。会上第一次系统介绍了传播学理论,提出了传播学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并探讨了宣传、教育与传播的关系等问题。健康传播概念在大陆的确认,以及健康传播学的提出,最初并不是源自传播学界,而是始于健康教育界。

在传播学界对健康传播的研究方面,2000年《论健康传播兼及对中国健康传播的展望》一文发表于《新闻大学》,标志着传播学意义上的健康传播研究领域在中国逐渐形成。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系列丛书,首次推出国外健康传播学译著《健康传播:个人、文化与政治的综合视角》;2008年,国人专著《健康传播与社会》出版。

随着健康传播学术研究的日益繁荣,新世纪以来以健康传播为主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