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考研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总结116个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即gis )——一门集计算机科学、 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 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 运用系 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 、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2.栅格——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 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 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 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 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 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 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
因此, 栅格结构是以规则 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特点:属性明显, 定位隐含, 即数据直接记录属性本身, 而所在的位置则根据行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即定位是根据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得到的,在栅格结构中,点用一个栅格单元表示;线状地物用沿线走向的一组相邻栅格单元表示,每个栅格单元最 多只有两个相邻单元在线上;面或区域用记有区域属性的相邻栅格单元的集合表示,每个 栅格单元可有多于两个的相邻单元同属一个区域。
3.矢量——它假定地理空间是连续, 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 多边形等地理实体, 坐标空间设为连续, 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对于点实体, 矢量结构中只记录其在特定坐标系下的坐标和属性代码;对于线实体, 用一系列坐标对的连线表示;多边形是指边界完全闭合的空间区域,用一系列坐标对的连线表示。
4. “拓扑”(top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意是 “形状的研究”。
拓扑学是 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拓扑属性(拓扑属 性:一个点在一个弧段的端点,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非拓扑属性:两点之间的距离, 弧段的长度, 区域的周长、面积) 。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考研-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张纪松导论--------------------------------------------------------------------------------------------------------------------------------1. 地理信息系统(南大95、南大96、南大03、中科院03、中科院04、华东师00、中南03、浙大99)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2. 地理信息(中科院03、北大02、西北99)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3. 地理信息科学(南大98、南师99)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4. 地理数据(武大04)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5. 地理信息流(武大06)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型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_GIS专业考研_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 GIS专业考研名词解释大全空间实体和空间目标(武大04)分类码和识别码(武大04)一般聚类法和统计聚类法(武大04)GPS(南大95、中科院03、北大98)分配结构模型(中科院03)地理位置(中科院04)弧段(中科院04)sql查询(华东师03)可视性分析(华东师03)空间分析函数(5×4)(北大98)空间对象(实体)(北大00、北大01)层次数据库模型(北大00)地理空间中栅格表达方法(北大01)DEM分辨率(西北01)窗坐标索引(武大06)多边形统计叠置分析(武大06)点密度法表示专题地图与独立值法表示专题地图(华东师06)XML(南师04)SIG (南师04)时空数据库(河海05)地理数据可视化(华东师05)NVDI(华东师05)数据采集(华东师01)ARC/INFO(华东师01)数字插值与拟合(南大96、南大98、南大00、南大01)多边形边界和多边形区域(南大01)部件对象模型(南大01)关系数据库(南大06)WebGIS是Internet和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实现GIS互操作的一条最佳解决途径。
从Intemet的任意节点,用户都可以浏览Web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进行各种空间信息检索和空间分析。
是在INTERNET信息发布、数据共享、交流协作基础之上实现GIS的在线查询和业务处理等功能。
(1999、2001、2002)OpenGIS即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 Geodata Interoperation Specification,开放的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环境下,根据行业标准和接口(Interface)所建立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为了使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以及在异构分布数据库中实现信息共享的途径。
(陈述彭)(1998、1999、2001)嵌入式GIS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在嵌入式设备如PoketPC,PDA上的应用,是指运行于运行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典型的嵌入式GIS应用由嵌入式硬件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GIS软件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型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再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再分类和提取,这种分类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再次分类组织。
2、地理数据: 是指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3、地图投影:将椭球面上各点的大地坐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变换为平面上相应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4、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6、椭球体:它是一个很接近于绕自转轴(短轴)旋转的椭球体。
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球体通常称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7、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8、地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9、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10、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本身并没有意义.11、栅格数据: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12、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它的自由水面必定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方向)成正交。
1、拓扑属性是指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
拓扑属性:一个点在一个弧段的端点一个弧段是一个简单弧段(自身不相交)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内部、外部)一个面是简单面(面上没有“岛”)一个面的连接性(给定面上任意两点,从一点可以完全在面的内部沿任意路径走向另一点基本拓扑要素:线段(ARC,弧段),在线段的中间与其他任何线段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在线段的段点才与其他的线段有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型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 ≥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重要)
考研-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导论1、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2、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3、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凡数值(特征码或类型值)呈单调的单元,不论单元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
这样,对同一种空间要素,其区域网格的大小,随该要素分布特征而不同。
4、不规则三角网模型:简称TIN,它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
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5、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位置关系,拓扑数据也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6、拓扑结构:为在点、线和多边形之间建立关联,以及彻底解决邻域和岛状信息处理问题而必须建立的数据结构。
这种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唯一标识,多边形标识,外包多边形指针,邻接多边形指针,边界链接,范围(最大和最小x、y坐标值)。
7、游程编码: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网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网格的值及合并网格的长度,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8、空间数据结构:是指适合于计算机系统存储、管理和处理的地学图形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9、矢量数据结构: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名词解析1.地理系统、地理信息流、地球空间信息学:地理系统: 指某一个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的, 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地理要素或过程所组成, 并具有特定的功能和行为, 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 并能自动调节和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整体。
地理信息流:它是由于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所产生的, 它依附于物质流和能量流而存在, 也是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性质、特性和状态的表征和知识。
它是地理系统的纽带, 有了它地理系统才能运转。
地球空间信息学:采用以3S技术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 研究地球空间目标与环境参数信息的获取、分析、管理、存储、传输、显示和应用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与技术。
2.地理实体与地理目标;地理实体: 指自然界、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 是一个概括性的、复杂的、具有相对意义的概念或术语。
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地理目标:实体在地理数据库中的表示。
地理目标的表示方法随比例尺、目的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 对于城市这个地理实体, 在小比例尺上可作为一个点目标, 而在大比例尺上将作为一个面目标。
地理目标在地图上是以地图符号的形式来表示的。
3.地理信息和地理数据的联系与区别?地理数据: 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包括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三个基本特征部分。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 是与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相关联的信息, 是地理数据的解释。
联系与区别: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是形与质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而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4.数据源与数据集;数据源: GIS的数据源, 是指建立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 主要包括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数据集:一个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体, 包括数据本身和数据间的联系。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详细整理版)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型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1、信息 1)定义: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象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2)信息的特性:A、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
B、适用性:问题不同,影响因素不同,需要的信息种类是不同的。
信息系统将地理空间的巨大数据流收集,组织和管理起来,经过处理、转换和分析变为对生产、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这是由建立信息系统的明确目的性所决定的。
如股市信息,对于不会炒股的人来说,毫无用处,而股民们会根据它进行股票的购进或抛出,以达到股票增值的目的。
C、传输性:信息可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传输信息的传输网络,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D、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传输给多个用户,为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这为信息的并发应用提供可能性。
2、数据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符号。
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3、两者关系(有人认为,输入的都叫数据,输出的都叫信息,其实不然)。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才成为信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例如“1、”“0”独立的 1、0 均无意义。
当它表示某实体在某个地域内存在与否,它就提供了“有”“无”信息,当用它来标识某种实体的类别时,它就提供了特征码信息。
二、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1、地理信息 1)定义: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2)特点:A、地域性:(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位置的识别与数据相联系,它的这种定位特征是通过公共的地理基础来体现的。
史上最全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GIS与中国历史研究必读学术!
史上最全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GIS与中国历史研究必读学术!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中国历史研究内容摘要: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学术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研究向纵深方向拓展的体现。
作为历史信息存储、显示、管理、分析系统,近年来,国内相关数据平台越建越多,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也初见成效,在历史气候、河流地貌、市镇经济、乡村聚落、水利社会、环境变迁、古代城市、古地图以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研究方法等九大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
GIS进入中国史学研究领域不仅带来研究方法的变革,同时也使历史研究理念更新,促成历史文献、古地图、遥感影像、考古信息等多元史料的应用,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动态追踪与多要素综合性研究。
当然,目前受学科界线限制,历史地理信息平台建设薄弱,推介手段缓慢,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GIS方法应用于中国历史研究的瓶颈。
关键词: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史学研究与应用一、GIS的发展进程及其学科特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和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IS)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具有地理内涵的空间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采集、存储、管理、显示、处理、分析和输出地理信息及其产品(如数字地图)的集成型计算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伴随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兴领域。
最早提出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的是加拿大测量学家汤林森(Roger Tomlinson),他在1963年首次使用这一术语,并于1971年建立了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管理和规划本土的自然资源,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
中科院遥感所(空天院)_考博_地理信息系统概论_名词解释_副本
地理信息:是用于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质量、数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文字、数字、图形和图像的总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可简单的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其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显示、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参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参照数据又称地理空间数据,适用于描述位置和空间要素属性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系统,可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硬件系统包括执行程序的中央处理器、保存数据和程序的存储设备以及用于数据输入、显示、和传输的外围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输出设备及网络设备)等。
软件系统包括可运行GIS软件的操作系统和GIS软件,其中GIS软件包括程序和用于驱动硬件的用户界面。
2)地理数据库系统:地理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实体AW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维护、操作、查询检索等。
地理数据库的地理数据分为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
可以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表示,几何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拓扑几何关系。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人员及基础设施:GIS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制定解决方案以及处理应用问题。
基础设施是指维护GIS运行所需要的物理的、组织的、行政和文化的环境。
GIS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据值逻辑一致,无错等。
2)数据格式化、转换和概化,通常称作数据操作。
数据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是一种耗时、易错,需要大量计算量的工作,应尽可能避免。
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转化、数据比例尺的变换等。
数据概化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
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这是一个数据集成的过程,也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关键步骤,涉及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理信息系统:用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投影:要素的空间关系从地球表面转换到平面地图的过程。
(投影和投影变换一样么?)3.方位投影:保持在特定方向上投影精度的一种地图投影,它也指以平面作为投影面的地图投影。
4.正形投影:保持局部开关的一种投影。
5.等距投影:保存某些距离的比例尺一致的一种地图投影。
6.等积投影:地球椭球面上的面状地物轮廓投影之后,仍保持面积不变,即投影平面上的地物轮廓图形面积与球面上相应的地物占地面积相等。
7.等角投影:投影面上两条方向线间的夹角与球面上对应的两条方向线夹角相等,即球面上小范围内的地物轮廓投影之后仍保持形状不变。
8.地图投影:经纬线在平面上的系统安排。
(投影和地图投影不一样么?)9.中央线:包括中央经线和中央纬线,它们共同确定了地图投影的中心和原点。
10.子午线:地理坐标系中表示经纬度的值沿测量位置的东西方向变化的线。
11.参考椭球:地球的简化模型。
在其基础上构建地图投影,又称名义球体和生成球体。
12.比例系数:局部比例尺与参考椭球比例尺的比率,没标准线的比例系数为1.12.椭球体:用于近似表示地球的模型,也称椭球。
13.标准线:投影面与参考椭球相切的线,标准线没有投影变形,其上比例尺与参考椭球比例尺一致,分为标准经线和标准纬线,我国的标准经线一般为105或112,标准经线为25和4714:UMT格网系统:一个将84N到80S之间的地球表面分成40个分带的坐标系统,每带又续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它与我们常说的UTM是一个东西么?)15.高斯-克吕格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并与椭球体面相切于一条经线上,该经线即为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等角条件奖中央经线东西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投影到椭球柱面上,再展成平面构成的一种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
16. 地理关系数据模型:一种GIS数据模型,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在两个分离而又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中。
17.基于对象的数据模型:一种对象来组织空间数据的矢量数据模型。
18.分区:可有空间不连接组分且可相互重叠的复合要素。
19.路经:在投影坐标系上可进行线性测量的线状要素。
20.矢量数据模型:用点及其X,Y坐标显式的表达空间要素及其部分空间关系的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结构:用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这种数据组织方式能最好地逼近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高,数据存储的冗余度低,便于进行地理实体的网络分析,但对于多层空间数据的叠合分析比较困难。
21栅格数据模型:把整个空间用规则或不规则的铺盖覆盖,用一组铺盖单元记录或表达每一个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并隐含的表达地理实体的空间关系的一种数据模型。
栅格数据结构: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22. 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的已知X,Y,Z的坐标,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
23数据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规则格网点描述地面高程信息的数据集,用于反映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
是DTM的一种特例。
24.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Quad,DOQ):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像片或遥感影像,经逐个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再按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影像数据。
25.数字栅格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DRG):是根据现有地形图经扫描和几何纠正及色彩校正后,形成在内容、几何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形图保持一致的栅格数据集。
26.无损压缩:可以使原图精确重构的一种数据压缩类型。
比如游程编码。
27.有损压缩:可达到高压缩比但不能完全重构原图像的一种数据压缩类型。
27.游程编码:一种栅格数据的无损压缩方法,通过把具有相同属性的邻近栅格单元逐行合并在一起,记录其属性值和游程长度,从而实现对面状栅格数据进行压缩。
28.四叉树编码:一种数据压缩方法。
通过将栅格数据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直到每个子象限的属性值相同为止。
29.小波变换:一种新的图像压缩技术。
它将一幅图像看作是一个波,并且逐渐将该波分解为更简单的小波。
30.逐像元编码:一种栅格数据结构,按行列矩阵存储像元值。
31.栅格化:将由坐标点表示的点、线、面转换为由栅格单元表示的点、线、面的过程称为栅格化。
32.矢量化: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图形的过程称为矢量化。
33.坐标几何: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提供基于测量数据创建点、线、多边形数字化空间数据方法。
34.数字线划图(Digita Line Graphic,DLG)是与现有线划基本一致的各地图要素的矢量数据集,且保存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
35.数字化:将模拟数据转化为数字格式的过程。
36.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37.屏幕数字化:利用诸如数字正射影像等源数据作为背景,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的手扶跟踪数字化。
38.扫描:将模拟地图转换为栅格格式扫描文件的数字化方法,通过跟踪描绘可将扫描文件转换成矢量格式。
39.仿射变换:对矩形对象作旋转、平移、倾斜和不均匀缩放,但保持线的平衡性的一种常见的几何变换方法。
40.几何变换:用一系列控制点和变换方程式,将地图或影像从和种坐标系变换为另一种坐标系的过程。
41.地面控制点:从影像到地图变换过程中选择的影像坐标和真实世界坐标都能识别的点。
42.双线性插值法:通过4个相邻像元的距离加权平均值估算新像元值的重采样方法。
43.三次卷积插值法:通过16个相邻像元的距离加权平均值估算新像元值的重采样方法。
44.影像到地图变换:把卫星影像的行与列坐标转换成真实世界坐标的几何变换类型。
45.地图到地图变换:把数字地图转换顾真实世界坐标的几何变换类型。
46.邻近点插值法:采用邻近像元值估算新像元值的重采样方法。
47.金字塔法:建立不同的金字塔等级,以显示不同分辨率的大型栅格数据的重采样方法。
48.重采样:将原始影像的值或推导值赋予新转换图像每个像元的过程。
49.均方根误差:在几何变换中,用均方根估算控制点实际位置的偏差的统计方法。
50.聚合容差:用来接合点和线的容差,以消除容差内双重线的错误。
51.模糊容差:指定图层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容差,用来消除容差范围内双重性的错误。
52.悬挂弧段:左右两侧为同一多边形的弧段,并且弧段终点有悬挂节点。
53.悬挂节点:未与其它弧段相连的弧段终点的节点。
54.悬挂长度:指定输出图层悬挂弧段最小长度的容差。
55.图幅拼接:是指沿着一个图层的边缘,对相邻图层的线条作匹配,以使线条连续穿过两个图层的边界的一种编辑操作。
56.线的简化:通过消除线的某些节点面使线条简化或概化的过程。
57.线的平滑:通过对线添加新节点而使之平滑的过程,这些新节点通常由样条函数等数学函数产生。
58.地图拓扑:图层之间单一要素重合部分拓扑关系的临时集合。
59.层次型数据库:多层结构并用的”一对多“的关系连接不同层次的数据库。
60.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综合的和共享的数据库的计算机程序,能完成数据的输入、查找、检索、操作和输出等任务。
61.平面文件:一个大表中包含所有数据的数据库。
62.网络型数据库:基于表格之间内置连接的数据库。
63关系数据库:由表格集合组成的数据库,用关键字来关系各表格。
64.统计地图:以饼状图或柱状图等统计图作为地图符号的地图。
65.等值区域地图:将阴影符号用于收集的数据或统计值,以列举行政单元的地图。
66.对比:地图设计中的一个基本元素,可通过地图符号的大小、宽度、色彩和纹理的变化来增强地图的外观或图形-背景关系。
67.插入:一个对象的不完整轮廓,使其显得好像位于其它对象之后的趋势。
68.分区密度图:按统计数据和额外信息来描绘相同数值区的地图。
69.点描法地图:用统一的点状符号显示空间数据的地图,每一个符号代表一个单位值。
70.图形-背景关系:将视觉上把更重要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视觉感知地势。
71.流量地图:以不同宽度的线状符号来显示不同数量的流量数据的地图。
72.分层设色地图:用渐变色彩方案显示空间数据差异的地图。
73.分级符号地图:用不同大小的符号来代表不同数量等级的地图。
74.等值线地图:用等值线系统代表一个表面的地图。
75.地图设计:为取得地图的效果而进行的视觉设计的开发过程。
76.比例符号地图:用特定大小的符号表示每一个数值的地图。
77.续分结构:根据预期的视觉层次,把地图符号分为初级符号和二级符号两组的一种地图设计原理。
78.专题地图:用来强调一种主题的空间分布地图,如以县为统计单位的人口密度分布的地图。
79.视觉层次:将三维效果或深度引入地图,从而展开视觉设计的过程。
80.邻接:用于选择具有共享边界的要素的一种空间关系。
81.刷亮:用于在多视图中选择和高亮显示数据子集的一种数据探查技术。
82.包含:在数据选择中用于选择落在指定要素之内的要素的一种空间关系。
83.数据可视化:使用各种探查技术和图形,以理解和获得对数据认识的过程。
84.动态图形:一种数据探查方法,可直接对在多个动态链接视窗中显示的统计图和示意图的数据点进行操作。
85.地理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它是将地理空间数据通过制图学、GIS、图像分析和探索性数据分析进行综合的过程。
86.空间信息可视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复杂的科学现象和自然景观及一些抽象概念图形化的过程。
87.相交:一种空间关系,在数据查探中可以用于选择与指定要素相交的要素。
88.邻近:一种空间关系,在数据查探中可以用于选择落在与指定要素距离一定距离内的要素。
89.空间数据查询:通过对空间要素的操作来获取数据的过程。
90.拼接:把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层拼接在一起生成一幅新的图层的GIS操作。
91.剪取:一种GIS操作,生成仅包括落入剪取图层区域范围内的那些输入图层要素的新图层。
92.聚合容差:距离容差的一种,当点和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指定距离时,强行将两者接合在一起。
93.误差传递:在地图叠置输出图层中,由于输入图层的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94.G-统计量:用于衡量数据集中高、低值聚类的一种空间统计方法,包括整体的或局部的两种统计量。
95.莫兰指数:用于衡量数据集中的空间自相关程度的统计量。
96.叠置分析:将输入图层的几何形状和属性结合在一起,生成新的输出图层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