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综合实践清明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之节物风 俗
清明节的风俗基本继承自寒食节,所 以,完全可以说,所谓清明节风俗,实际 上就是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寒食节风俗。祭 俗、食俗、娱俗,大体上别无二致。不过 在食俗方面还是稍有不同,寒食节食俗, 皆为冷食事先准备好的食品。而清明节则 要宽泛许多,大量春日时新菜蔬、美味, 皆可入食,而根本不问冷热。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 气之一,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 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 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
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
清明节—青团

传说清朝末年,正仪镇有个叫赵慧的女子,发现一种酱麦草是做
青团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团子更为柔软细腻,又不
粘牙,存放数天不破裂、不发硬、不变色。后来正仪镇中心桥南一爿
糕团店的陈四宝老大娘从赵慧处学得了这个秘方,从此青团子供应于
市场,成了一种色味兼美,饶有乡土特色的点心。

而后在改进团子馅心上又下了功夫,用百果心,采用枣子去核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燕子来时春社; 相逢马上纷桃雨; 梨花落后清明。 喜见树前闹杏花。
春风重拂地; 相逢马上纷桃雨; 佳节倍思亲。 喜见树前闹杏花。
青团
补充:青团是一种用草 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 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 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 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 水,揉入糯米粉中,做 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 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 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 ——远去的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 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 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 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 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 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 民间第一大祭日。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
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 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 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 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 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 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诗人杜甫也有踏青《绝句》曰: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北宋苏辙《踏青》: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寒食已逝、清明尤存 寒食向清明的节令演变
根据现有资料,清明在唐朝之前还没有成为节日; 从唐代开始,清明节逐渐成为一个融合了寒食节 与上巳节习俗的重要民俗节日。王维在《寒食城 东即事》一诗中说:“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 明兼上巳”,是寒食、清明与上巳三者融合为一 体的有力佐证。在唐朝前期,虽然这一段时间的 习俗多被称为“寒食”,但在实质上其主体部分 已经是今天所说的清明节。到宋代以至明清,清 明节发展到最盛行的时期,其后绵延不绝。
祭祖
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整个节庆的 主轴。也透过这样的方式,纪念我们的祖先。
一般传统信仰的家庭: 有些人选择在家祭拜, 也有人带着供品,去 到墓地;也会有些华 人家庭,只选择带着 鲜花去。但不管用何 种方式,唯一目的就
是纪念祖先。
什么叫扫墓?
清明节放风筝
放风筝 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 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 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 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 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
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寒食节 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 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 公子重耳,忠臣介子推便护送重 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 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 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 政爱民。
绵山景区景点之一: 介子推母子石像

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 至金黄色后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③枣锢飞燕:宋代,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
奶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 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明朝人还会留下一部分的枣锢飞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 中的孩童吃,据说吃了以后,可以不蛀夏。
改火即钻木取火,春 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 火, 秋取柞樽之火,冬取 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 火各异木,故曰改火。
寒食节禁火,人们只吃冷食。
①杏仁麦粥:《邺中记》说:“寒食三日作醴酪”。
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是 寒食节的主要食品。
②环饼: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一种寒食节
寒食节真正的来历和意义,却是与华夏民族的火 崇拜和火观念密切相关,究其初源,来自华夏文化 “改火”的风俗。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 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
“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秋千” ——寒食节之节物风俗
1 禁烟、改火—上古时代孑遗的仪式 2 青团、桃花粥—绿意盎然的寒食节食俗 3祭陵、展墓—庄重的寒食祭俗 4踏青、插柳—青山绿水间的寒食活动 5 蹴鞠、秋千—杨柳春风中的轻舞飞扬
文峰学校二年级二班综合实践
2014.4.6
班主任 王华
清明节的简介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诗歌
清明节简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七二十一,下半年是八二十三。
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岁时百问》 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 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 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④青精饭:《零陵总记》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青精饭”:
“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
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寒食
清明染青饭的习俗似乎在南方较为流行。

⑤青团:《七修类稿》提到寒食节时吃的“青白团子”。这种
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则多为枣泥或豆沙。
成细粒,加白糖、玫瑰花、松仁配合;另一种是豆沙心。在这两种馅
心做成的团子中嵌一小块水晶般的猪油,这样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
不腴,压舌生香,其味醇美。从此正仪青团子的色、香、味胜过苏州
黄天源、上海沈大成而闻名于江浙一带。
习俗
祭祖 扫墓
补充: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
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 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 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习俗
荡秋千
补充: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即 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 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 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 喜爱。
放风筝
补充: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 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 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 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还 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 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据说这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晋 国 据《史记》记载,在重耳得到秦缪公相助,得以返国时,与介子推一起追
随重耳19年 大型晋剧《介子推》
介 的咎犯担心先前出奔在外,多有犯冒犯重耳之处而假意请辞。介子推认为 晋君历尽艰险,重返王座,乃上天相助,咎犯身为臣子,携功要君,惺惺作假,
之 早有归隐之意的介子推耻与其为伍,于是借此机会归隐乡间。晋文公登基后, 按功绩对臣子一一封赏,却唯独漏赏了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
推 有人为介子推的遭遇抱不平,将一首诗挂在宫门口: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 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晋文公见后,派人召介子推, 得知介子推已携老母隐入绵山,于是将绵山之地封与介子推,并改名“介山”。 另据一些史书记载,和一些民间传说,得知介子推隐居绵山后,晋文公非 常懊悔,亲自去绵山寻找,但介子推始终避而不出。于是晋文公下令焚山,企 图逼介子推出山,不料介子推却坚不下山,最终抱在一棵柳树上死去,晋文公 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 “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 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放入蒸茏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热后色泽翠绿可爱,又带有芦叶
的清香。

⑥桃花粥:唐代民间寒食食品。以新鲜之桃花瓣煮粥,至明末
此俗犹存。唐冯贽《云仙杂记》:“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舆,煮桃
花粥。”孔尚任《桃花扇》:“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妆楼,桃花
粥吃个饱。” 无疑,在寒食节的特色节令食品中,桃花粥最令人青睐。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 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 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另外,清明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 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 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三月光阴槐火换; 槐火光阳春替换; 二分消息杏花知。 杏花消自雨传知。
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唐代诗人卢象《寒食》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 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 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 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 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 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 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此外,还有杨花粥、梅花粥等春日花卉入粥。
煮鸡蛋、寒食饼、寒食面、寒食浆、枣饼、春酒、红藕、香桩芽拌 面觔、嫩柳叶拌豆腐......寒食节虽然远去了,但留下的特色食俗却顽 强地存在于各地民间。
孟郊《济源寒食》诗曰: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
于鹄《襄阳寒食寄宇文籍》讲的是水乡的踏青: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清明节传说 ——关于寒食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 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 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 明节的一个习俗。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 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 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 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 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童戏风筝(杨柳青年画)

——
夏的失 。不落
是了 寒诗 题食性 记、的 清信 明仰 ,, 我不 们再 失有 去明 的媚 ,的 是春 心光 中, 的我 华们
失 去
小三 楼月 一光 夜阴 听槐 春火 雨换 ,, 深两 巷分 明消 朝息 卖杏 杏花 花知 。。
清明节蹴鞠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 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 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 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 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 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 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后来, 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 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 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节的别 称,也变成为清明节时节的一个 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 吃凉的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