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30课诗四首(人教版)优秀PPT课件
叙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水 远景 绘
对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偶 俯视
仰视
月云
近景 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由景及情 抒情
拟人
留恋故乡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 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 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 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 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 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 少年时代,因此常称四川为“故乡”。长江水自蜀东流 而下,所以作者称它为“故乡水”。
zhǎng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 外,还不忍分别。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 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苍 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 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 流。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课件
诗
四
首
归 园 田 居(其三)
使 至 塞 上 渡 荆 门 送 别
游 山 西 村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归 园 田 居(3)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 “愿” 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 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表现感情
表现了诗人愉快 恬淡的心情 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 反映的深刻思想 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 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而 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特点: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 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 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 境醇美。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 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 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 之情。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 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 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 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 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 时,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 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 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 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 的光彩。
xǐyǐ
注释:
登岳阳楼
瓜分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缓慢
四
首
归 园 田 居(其三)
使 至 塞 上 渡 荆 门 送 别
游 山 西 村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归 园 田 居(3)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 “愿” 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 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表现感情
表现了诗人愉快 恬淡的心情 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 反映的深刻思想 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 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而 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特点: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 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 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 境醇美。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 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 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 之情。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 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 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 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 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 时,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 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 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 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 的光彩。
xǐyǐ
注释:
登岳阳楼
瓜分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缓慢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 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 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 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 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 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xiǎo ɡuān),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 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 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xǐyǐ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duō nán)/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洞庭(dònɡ tínɡ)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 怎写么岳写阳楼的之?所在(suǒzài)。巧妙地运用了“东”“西”
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第十七页,共38页。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 一,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 义诗人。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 评价:“笔落惊风雨(fēngyǔ),诗成泣 鬼神。”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 的影响 。
第十八页,共38页。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zhuànglì)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 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 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 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 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 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然开阔, 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 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 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 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 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 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 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xiǎo ɡuān),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 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 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xǐyǐ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duō nán)/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洞庭(dònɡ tínɡ)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 怎写么岳写阳楼的之?所在(suǒzài)。巧妙地运用了“东”“西”
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第十七页,共38页。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 一,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 义诗人。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 评价:“笔落惊风雨(fēngyǔ),诗成泣 鬼神。”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 的影响 。
第十八页,共38页。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zhuànglì)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 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 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 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 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 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然开阔, 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 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PPT课件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 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 代诗歌?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 月》。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 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 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 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 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 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 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 “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王维的《使至塞上》。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 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 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 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 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 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 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作 者:
陶 渊 明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或云渊 明字元亮,东晋大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曾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 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 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做过小官, 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 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 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 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 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 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 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 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 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 “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王维的《使至塞上》。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 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 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 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 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 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 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作 者:
陶 渊 明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或云渊 明字元亮,东晋大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曾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 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 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做过小官, 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 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 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诗四首》课件
时代背景
唐文宗在位期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李商隐身处其中,深感无奈,他的诗歌多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黑暗。
诗句解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
01
描述了与心爱之人相见的难得和离别的不舍,表达了深深的思
念之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
02
借用东风和百花凋零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杰出的 文学家、田园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诗句解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南山的情景,表达了 诗人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居住在人间喧嚣之地,却感受不到车马喧嚣之声,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远 离尘嚣的境界。
学习反馈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到 的四首诗,试着背诵并默写下 来。
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这 四首诗的感受和体会。
请思考一下,这些诗歌在语言、 意境和情感方面有哪些特点?
下节课预告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中的绝句 和律诗,了解其特点和风格。
还会接触到更多的唐代诗人,如 杜甫、王维等,了解他们的生平
传递自己的情感。
06
总结与回顾
本课总结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
李白通过描绘夜晚的月 光,表达了深深的思乡
之情。
李白以壮丽的瀑布景象, 抒发了对自然的赞叹和
豪情。
王之涣描绘了登高远眺 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早发白帝城》
李白以欢快的笔调,描述了 清晨离开白帝城的景象,表 达了对旅途的愉悦和期待。
唐文宗在位期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李商隐身处其中,深感无奈,他的诗歌多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黑暗。
诗句解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
01
描述了与心爱之人相见的难得和离别的不舍,表达了深深的思
念之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
02
借用东风和百花凋零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杰出的 文学家、田园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诗句解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南山的情景,表达了 诗人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居住在人间喧嚣之地,却感受不到车马喧嚣之声,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远 离尘嚣的境界。
学习反馈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到 的四首诗,试着背诵并默写下 来。
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这 四首诗的感受和体会。
请思考一下,这些诗歌在语言、 意境和情感方面有哪些特点?
下节课预告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中的绝句 和律诗,了解其特点和风格。
还会接触到更多的唐代诗人,如 杜甫、王维等,了解他们的生平
传递自己的情感。
06
总结与回顾
本课总结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
李白通过描绘夜晚的月 光,表达了深深的思乡
之情。
李白以壮丽的瀑布景象, 抒发了对自然的赞叹和
豪情。
王之涣描绘了登高远眺 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早发白帝城》
李白以欢快的笔调,描述了 清晨离开白帝城的景象,表 达了对旅途的愉悦和期待。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诗四首》课件共41页
是来自故(乡抒的深水沉,思它在乡蜀之楚情交)界的荆门山送
别诗人,把李白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 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离蜀地的诗人对家 乡的深深依恋。
这首诗歌最打动你的是 什么?请说明理由。
思想内容 主要表现久居异地
之人的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 叙事,写景,抒情结合,
浑然一体.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 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 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 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 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 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 懑。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思想内容:《使至塞上》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 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 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介绍创作情况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 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 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 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 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 诵的五言律诗。
中间四句对偶本诗工稳, “平 野”对“大荒”,“天镜” 对“海楼”,佳句佳对。赋予了 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这水情 意真挚地把诗人送到楚国。这真 是诗意盎然,情景交融。
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结尾二句,诗人发出由衷的心声:这长 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把我送 到江汉平原。诗人抒发了爱祖国、爱自然、 爱故乡的深挚的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
中间四句对仗,描写景物,描绘长 江之水出山之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 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 阔。清晨,玉兔西沉,有如天上飞下的 一面明镜;朝云簇生,云层里出现海市 蜃楼奇观。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 既反映出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寻求理想 的志向与热情,又充溢着诗人对故乡的 深深依恋与挚爱。
别诗人,把李白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 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离蜀地的诗人对家 乡的深深依恋。
这首诗歌最打动你的是 什么?请说明理由。
思想内容 主要表现久居异地
之人的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 叙事,写景,抒情结合,
浑然一体.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 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 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 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 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 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 懑。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思想内容:《使至塞上》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 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 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介绍创作情况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 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 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 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 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 诵的五言律诗。
中间四句对偶本诗工稳, “平 野”对“大荒”,“天镜” 对“海楼”,佳句佳对。赋予了 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这水情 意真挚地把诗人送到楚国。这真 是诗意盎然,情景交融。
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结尾二句,诗人发出由衷的心声:这长 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把我送 到江汉平原。诗人抒发了爱祖国、爱自然、 爱故乡的深挚的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
中间四句对仗,描写景物,描绘长 江之水出山之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 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 阔。清晨,玉兔西沉,有如天上飞下的 一面明镜;朝云簇生,云层里出现海市 蜃楼奇观。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 既反映出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寻求理想 的志向与热情,又充溢着诗人对故乡的 深深依恋与挚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0课《诗四首》ppt课件
李白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 人之一,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 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 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 泣鬼神。”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 深远的影响 。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 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 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 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 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 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 负。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 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 野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 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 言律诗。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日圆。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 ——空间阔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 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 情。
三首,写陶渊明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开元二十四年( 736 年)吐蕃发兵攻 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
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 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扁即写出塞时沿 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 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开元二十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课件1
宋· 陈与义
•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 阳黄昏, 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诗
四
首
归 园 田 居(其三)
使
渡
至
荆
塞
门 送
上
别
登岳阳楼(其一)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 《饮酒》最为出名。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 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 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 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 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 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 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 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属地, 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 望是什么心绪?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 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 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 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 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 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 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 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 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 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 阳黄昏, 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诗
四
首
归 园 田 居(其三)
使
渡
至
荆
塞
门 送
上
别
登岳阳楼(其一)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三仕三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 《饮酒》最为出名。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 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 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 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 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 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 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 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属地, 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 望是什么心绪?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 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 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 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 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 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 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 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 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 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 (1)PPT课件
742--744四十二岁至四十五岁, 应召入长安,三年供奉翰林期间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 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 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 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 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的志 愿无法实现,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 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 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 击现实的诗歌,《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 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 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726—742 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之前 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 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 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 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 活,作品有《渡荆门送别》 、《望庐山瀑布》、 《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 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 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 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 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 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宗称王维是“天宝中 诗名冠代”人物。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人教版八上语文30.《诗四首》课件
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如何欣赏古诗?
1、通过多诵读,感知内容大意,领 会语言美。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揣摸诗中 感情。 3、发挥联想、想像,体味意境美。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 诗人。一名潜, 字元亮,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 人。 著名的隐士,不 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 腰”,隐居农村。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 这个地方。(叙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 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
(远景)
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
(近景)
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景、
想象、比喻)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 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 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 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 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 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 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 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 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 宁。
xǐyǐ
注释:
登岳阳楼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瓜分 陈与义
缓慢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徘徊
靠着 登楼高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 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 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 的落寞情怀。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如何欣赏古诗?
1、通过多诵读,感知内容大意,领 会语言美。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揣摸诗中 感情。 3、发挥联想、想像,体味意境美。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 诗人。一名潜, 字元亮,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 人。 著名的隐士,不 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 腰”,隐居农村。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 这个地方。(叙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 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
(远景)
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
(近景)
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景、
想象、比喻)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 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 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 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 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 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 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 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 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 宁。
xǐyǐ
注释:
登岳阳楼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瓜分 陈与义
缓慢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徘徊
靠着 登楼高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 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 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 的落寞情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件-诗四首
頷聯的風格有什麼變化?
“登臨吳蜀橫分地”,也是在說 登臨的地理位置,卻加入了厚重的 歷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時”,也是在寫 黃昏時分登樓觀景,卻融入了些許 悵惘之情。
這樣的漸變,是一種烘托,一種 過渡,一種物我兼融的摹狀。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頸聯通過敘事抒發了什麼感情?
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 懣。
聆聽詩歌配樂誦讀 要求:想像詩歌所繪之景
少無適俗韻, 誤入塵網中, 羈鳥戀舊林, 開荒南野際, 方宅十餘畝, 榆柳蔭後簷, 曖曖遠人村, 狗吠深巷中, 戶庭無塵雜, 久在樊籠裏,
性本愛丘山。 一去三十年。 池魚思故淵。 守拙歸園田。 草屋八九間。 桃李羅堂前。 依依墟裏煙。 雞鳴桑樹顛。 虛室有餘閑。 複得返自然。
詩的四聯各主要寫了什麼?
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 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宏 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 頷聯從靜態舒緩的景物描寫中振起,轉 而為強烈的抒情。 頸聯終於以近於直呼的方式,發出了最 高亢最強烈的呐喊,道出了一個亡國之 臣心中的憤懣。 尾聯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 收束全篇。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
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
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 青蓮鄉,二十五歲起“辭親遠遊”,仗劍出蜀。天寶初供 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 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 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 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範傳正根 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 《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学课件
诗四首
陶渊明、王维、李白、陈与义
《诗四首》篇目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登岳阳楼(其一)
渡荆门送别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着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着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 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ppt课件
xǐyǐ
登岳阳楼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瓜分 陈与义
缓慢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徘徊
靠着 登楼 高处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 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 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这四句对偶工稳,“平野” 对“大荒”,“天镜”对“海 楼”,佳句佳对。赋予了江水以 人的浓厚的感情,这水情意真挚 地把诗人送到楚国。这真是诗意 盎然,情景交融。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抒深沉思乡之情
结尾二句,诗人发出由衷的心声:这长 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把我送 到江汉平原。诗人抒发了爱祖国、爱自然、 爱故乡的深挚的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 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 别诗人,把李白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 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离蜀地的诗人对家 乡的深深依恋。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 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 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 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 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 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价王 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 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 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 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 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尤为宏壮 雄丽。
登岳阳楼 jing 陈与义
登岳阳楼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瓜分 陈与义
缓慢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徘徊
靠着 登楼 高处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 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 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这四句对偶工稳,“平野” 对“大荒”,“天镜”对“海 楼”,佳句佳对。赋予了江水以 人的浓厚的感情,这水情意真挚 地把诗人送到楚国。这真是诗意 盎然,情景交融。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抒深沉思乡之情
结尾二句,诗人发出由衷的心声:这长 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把我送 到江汉平原。诗人抒发了爱祖国、爱自然、 爱故乡的深挚的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 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 别诗人,把李白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 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离蜀地的诗人对家 乡的深深依恋。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 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 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 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 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 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价王 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 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 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 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 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尤为宏壮 雄丽。
登岳阳楼 jing 陈与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新课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 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 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讲授新课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
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 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讲授新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 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 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 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 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 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 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 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 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讲授新课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
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 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 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写使者进入边塞)
讲授新课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 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
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 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 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以“蓬”“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
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 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
绘中。
讲授新课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讲授新课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讲授新课
荒秽(huì):杂草丛生。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 扛着锄头。 道狭(xiá): 道窄。 草木长: 草木丛生。 沾(zhān): 沾湿。 但使: 只要让。 愿无违(wéi): 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讲授新课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
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
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 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讲授新课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 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 沾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讲授新课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 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 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 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 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
讲授新课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 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讲授新课
小结 《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作者弃官回 家后垦荒耕种的生活,充满了对田园生 活细致传神的体味和对隐居生活的恬然 自适。
讲授新课
作 者 王 维
:
讲授新课
王维(701—761),字摩诘,他的诗
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他
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 读诗。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
讲授新课
使至塞上(结构思路)
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讲授新课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 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 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
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
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 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
八年级语文上(RJ)教学课件
30 诗四首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讲授新课
作 者 : 陶 渊 明
讲授新课
一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 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 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
讲授新课
思想内容: 《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 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 仙”之称。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
具一格。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 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