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 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作品介绍
水经注》以河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 《水经》全书1万余字,郦道元的《水经注》则有40卷,全文超过(水经》20 余倍,涉及的河流近于《水经》的10倍,注文中指名引用的文献达470余种, 金石碑刻达350余种,另有大量未指明来源的地图、方志、歌谣、谚语等。他 所引用的文献、碑刻等大部分已遗失,由于他的引用才保存至今。郦道元十分 重视实地考察,每到一处便“访读搜集”,观察水道分布、水利设施及流经地 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全书许多卷篇中有他野外考察的成果。在注文中, 他纠正了《水经》的许多错误。由于当时南北分裂的政治形势,郦道元的足迹 未能到达南方,因此,涉及此部分的注文也有不少错误。
色彩鲜明
读“三峡”
5、默读第四段,秋季的景色如何?

气寒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肃杀:成语肃杀之气。 形容秋冬季节草木凋 零、寒气逼人的情景。
与春冬之时欢快明朗的气氛对比,突出了凄 凉、冷清、肃杀的气氛。
读“三峡”
65、、默作读者第引四用段渔,者秋季歌的谣景的色目如的何是?什么?
的然高空山而猿谷水当北长 传美作魏啸响景者宣,,所听武属哀吸到帝引转引凄时凄 久,惨期异绝的,那,猿作儿鸣者的,来通秋山心到过季高情三描悲大也峡写寂雄变地猿、伟得区啸凄,寂,声凉水寞被,的湍凄三渲气急凉峡染氛迅起壮三。猛来丽峡。, 又得知三峡地区关税沉重,渔民的生活十分悲惨、艰险 和痛苦引,用作当者地有渔感者而的发歌,谣创,作突了出此三篇峡。之长、猿声之哀,
春冬二季的长江水量较夏变少,且皆有“清荣峻茂”的 盎然情趣,特点相似,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9课《美丽的颜色》(共5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9课《美丽的颜色》(共56张PPT)

7.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 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将镭人格化,形 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是如此之艰难。同 时也使语言生动、活泼,从而增强了文 章的感染力。
8. “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 生活。”如何理解“反自然”?
5.“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 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 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这样描写有什么作 用? 【答案】此段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 了玛丽的工作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环 境之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 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6. 第十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居里夫人在实验室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 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美 丽的,正如她发现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 荧光。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彩夺目。 今天我们就走过居里夫人的世界,感受她那伟大 的灵魂。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每一个镜头。 (重点)
【答案】“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 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句子表 现出了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 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 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重难点小结
这部分文字描写居里夫人在极端艰苦 的条件下提炼镭的“反自然”的工作和生 活,以战胜自然,战胜自我为乐。小木屋 的简陋与居里夫妇的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人居里夫妇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课堂拓展
人要有毅力, 否则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
9 美丽的颜色
散 文
美丽的颜色
艾芙.居里
题目解读 “美丽的颜色”既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艺术特色
语言朴素自然。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 ,语言清新自然
情、景、理三者紧密融合。诗人写了南山幽静秀丽的景,以及 自己不受尘俗干扰、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领悟 出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理趣。最后用理语作结。
恭喜! 今天你又涨知识啦
诗 鉴赏歌
爱国诗词鉴赏
春望 杜 甫
白烽
头火
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注释】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春 杜望

品 诗歌读
春望
杜甫 【唐】
春 杜望

赏 诗句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 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 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 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残破景象,“深”字写出草 木茂盛,体现战乱后的长安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借以反衬人烟稀少,渲染了一种 悲凉氛围。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 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荒凉凄惨的基调。
春 杜望

品 诗歌读
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破败。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颜色》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颜色》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 颜色》P PT课件
1.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 极大的快乐了。
“极大”,突出这种快乐是达到顶点的快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 颜色》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 颜色》P PT课件
2.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 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学习第2部分
朗读2-7自然段,圈划出文中表现条件简陋艰苦 的词句。和居里夫人对此所持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 颜色》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 颜色》P PT课件
棚屋的破旧
工作环境 夏天:“燥热”


冬天:“冻僵”
恶劣


设备极其简陋
工作设备 没有把有害气体排 简陋
“微妙”,是深奥玄妙的意思,在这里修饰“快乐”, 说明这种快乐的非凡、深远,其内涵与意义是不可言尽的。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 颜色》P PT课件
自由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总起概括玛丽·居里两次快乐的时期。 第二部分(2-7):写居里夫妇炼制工作的条件简陋而艰 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第三部分(8-19):写居里夫妇在实验室的研制分工及 乐观设想。 第四部分(18-26):写居里夫妇终于发现镭的场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 颜色》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 颜色》P PT课件
居里夫人为什么觉得这是快乐的? (1)他们为能把精力全部用在他们喜欢 的工作上而快乐。 (2)为能专心工作而快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课件(共34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课件(共34张)
寿镜吾先生:极方质朴,博学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 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 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 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 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 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

鲁 迅



学习目标
CONTENTS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双线结构,
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 怎么一回事呢?”
事件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严谨求实
典型事件
精神品质
【写作借鉴】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 的侧面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
第37段:
直接评价: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结合关键语句品味)• 感激、怀念
综上所述,藤野先生有这么多优秀品质,对“我”如此关心 厚爱,按理“我”应该留在仙台继续学医,可后来为什么改变 了学医的志向呢?
提示:这期间发生了哪些事情促使我改变志向?
明确: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电影事件 当看到日本学生的狂妄傲慢,尤其看 到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的时候,“我”的 思想受到了严重挫伤。医术再高,只能医 病,不能医治人心。要救中华民族,首先 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 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于是决 定弃医从文,改变志向。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课件(共34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课件(共34张)
我们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中学习到哪些好的写作方法?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 ④可以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刻画人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2张PPT)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弃医从文 根本原因,把握主题; 2、品味语言色彩,体会本文语言具有感情 色彩,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3、学习作者善于取材,明线暗线相互 交织的手法和浓厚的感情色彩语言艺术。
二、精读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掌握主题(5+4+6)
• 【学习任务】:思考1、作者原本是到日本去学医的,但 是作者为什么不选最好的东京却要去仙台去学医呢?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 受到严重挫伤
3、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藏讲义
怀念付诸行动—— 挂照片

写文章
本文的主题思想
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 义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
3、阅读课文下面提示及 注释,了解文章写作 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 了1902—1906年留学日 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 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 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 在本课的学习中就会认 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 因。
初读课文(7+3)
【任务】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生字词 (注意注释和课后)( 适当勾连)。 【方法】 1.段序用①②③… …标示
我属于划分与表达最正确的小组
课文章段落结构 段落内容。
第一部分: 见藤野前,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部分:与藤野的交往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及先生精神对我的激励。
了解人物,理解形象。(3+3+5)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03
写作训练与提升途径
写作基础知识回顾与拓展
01
02
03
回顾写作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帮助学生 理解写作的基本框架和要 素。
拓展写作手法
讲解象征、烘托、对比等 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运用 多种手法丰富文章表达。
深入剖析文章结构
通过分析经典范文,让学 生了解文章结构的多样性 ,学会合理安排文章段落 和层次。
等方面的选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02
注重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
教材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
质,包括理解、分析、评价、创新等方面。
03
突出语文核心素养
教材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
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代文学作品时代背景
社会背景
本册教材所选当代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人民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涉及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 、民族精神等多个主题,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
文化背景
当代文学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是多元化的,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等。这 些作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及评价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选取学生中的优秀作文进行展示 ,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和启发

作品评价标准介绍
讲解作品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包括 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等 方面。
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 价,同时开展同学间的互评活动,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选全文完整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选全文完整版


反 衬 表情:犹豫、消沉、愚钝、压抑


眼睛:犀利 敏锐 威力大 (扬)

细看托尔斯泰 读文章的第二部分,在茨威格的笔下,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试着概括出特点,并结合文中的词句谈一谈。 1、犀利 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铮亮的钢刀刺了过来。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盔甲,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2、穿透心灵 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列夫·托尔斯泰》的主旨可以概括为: 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托尔 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这篇课文节选自传记作家茨威格的《三作家》,主要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 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 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 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 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 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整体感知
➢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 (第1—5段)
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 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 (第6—9段) 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初窥托尔斯泰 阅读1-5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征?主要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1、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2、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3、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4、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常 5、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55张PPT)

征蓬.(péng) 仍怜.(lián) 没.马蹄(mò)
燕.然(yān) 贾.亭西(jiǎ ) 白沙堤.(ddīī)
2.作者链接 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 朝著名诗人、画家,字 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 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 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 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 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 有《王右丞集》。
3.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 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 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 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 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四、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收集描写黄鹤楼的诗。 【交流】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2.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交流】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 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
东皋.(gāo) 采薇.(wēi)
徙.倚(xǐ ) 崔颢.(hào )
驱犊.(dú) 萋.萋(qī)
2.作者链接 王绩(约 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唐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 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 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 《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诗在上头”的赞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2024新版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2024新版

跨学科知识融合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引入历史、地理知识
在语文学习中引入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文本背景和内涵。
结合音乐、美术元素
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 情感共鸣。
拓展科学、技术知识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动态,培养其跨学科思维 和创新能力。
《海底两万里》导读
带领学生领略奇幻的海底世界,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视野。
课外阅读推荐
书籍推荐
《哈利·波特》系列、《三体》系列、《解忧杂货店》等,这 些书籍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深度,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
杂志推荐
《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这些杂志内容丰富 ,涉及文学、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 野,积累素材。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
探讨传统文化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等 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民族精神内涵挖掘及传承路径探讨
民族精神内涵解析
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如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民族精神传承路径
探讨民族精神的传承路径和方法,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 育等多方面的传承途径。
语境理解
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文中词 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文本主题概括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和主题,理 解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
文本比较鉴赏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风格、语 言、表现手法等,提高鉴赏能
力和审美情趣。
名著导读与经典诵读
名著导读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名著 ,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等,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感受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全套课件•课文导读与背景介绍•阅读理解与赏析技巧•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与传承•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题策略•作文指导与素材积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及实践应用目录CONTENTS01课文导读与背景介绍本册教材特点及编排思路强化文化传承本册教材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选文涵盖古代、现代经典作品,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魅力。

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群。

注重读写结合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提升写作能力。

强化实践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简介古代作家作品选文涵盖《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等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文学特色。

现代作家作品选取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现代文学大家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领略现代文学的风采。

时代背景介绍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通过《岳阳楼记》、《赤壁赋》等篇章,阐释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章,表现人文关怀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人的情感、心灵世界,培养悲悯情怀和人文精神。

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篇章,展现科学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科学探索精神课文主题思想阐释02阅读理解与赏析技巧关注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和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找出论点,分析论据,理解论证过程和方法,领悟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

030201不同文体阅读方法指导关键语句含义剖析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的语境、修辞、表达方式等,深入理解其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