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建筑设计
杭州地铁1号线某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目录1.前言 (1)1.1工程概况 (2)1.2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2)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及勘察方法 (2)1.3.1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1.3.2 勘察目的及任务 (3)1.3.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 (3)1.4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4)1.5勘察采用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4)1.6工作质量评述 (5)2.工程地质特征 (4)2.1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5)2.2区域地质概况 (6)2.3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7)2.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8)2.4.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及离散性性评价 (8)2.4.2热物理性质试验(TPPT) (8)2.4.3 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SPT&DPT) (8)2.4.4扁铲侧胀试验(DMT) (9)2.5场地电阻率测试 (10)2.6水文地质特征 (10)2.6.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10)2.6.2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 (10)2.7场地地震效应 (11)2.7.1场地土类型与场地类别 (11)2.7.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特征周期 (11)2.7.3饱和粉(砂)土地震液化判定 (11)2.8不良地质作用 (13)2.8.1地下障碍物 (13)2.8.2 地层液化 (13)2.8.3 软土震陷 (13)2.8.4 有害气体 (13)2.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4)3.岩土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4)3.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14)3.2地基土工程特性的分析与评价 (14)4.区间隧道评价 (4)4.1工程结构安全等级 (15)4.2盾构选型 (15)4.3排土方式、衬砌方案建议 (15)4.4盾构设计与施工参数 (16)5.环境岩土评价 (4)4.1抗浮稳定性和抗突涌初步验算 (16)4.2有害气体缓解措施 (16)4.3端头井加固 (17)4.4联络通道施工加固 (17)4.5地面沉降控制与监测 (18)4.5.1 地面沉降预测 (18)4.5.2 地面沉降控制原则 (18)4.5.3 地面沉降监测 (19)4.6岩土工程不确定性 (19)6.结论与建议 4附件序号附件名编号页数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一览表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3 土工试验成果表4 地层统计表5 图例6 路~ 站区间勘探点平面布置和工程地质分区图7 工程地质剖面图8 钻孔柱状图9 双桥静力触探曲线图10 固结试验成果图表11 河断面12 井中电阻率测试报告13 水质分析报告14 热物理指标检测报告杭州地铁1号线路~ 站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本段工程设计范围为路站~站之间的盾构区间, 以及其中的联络通道、泵房等附属结构, 右线里程范围K4+861.99~K5+412, 区间右线长约550m, 左线长约803m。
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
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
为例
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状况大为改善,但在轨道交通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车站或站域建筑与城市区段的功能、空间融合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正是对以上问题的反思与回应.在分析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的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提出了轨道交通站域地上、地下以及周边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策略.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轨道交通站域商业空间使用绩效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核心城区10个站域为例 [J], 袁铭;庄宇;朱晓静
2.TOD导向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研究——以苏州地铁7号线莫阳站为例
[J], 霍婷
3.基于多源大数据的轨道交通站域街道品质多维评价分析
——以成都市三环内地铁站域街道为例 [J], 胡昂;郭仲薇;牛韶斐;李想
4.轨道交通站域目的地可达性评测及其意义——以重庆沙坪坝站站域为例 [J], 褚冬竹;陈熙
5.站城融合·内构共享
——轨道交通站建筑共享域的理论建构与设计对策研究 [J], 马英;李翔宇;吴南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杭州地铁1号线项目——PPP项目典型案例(最新)
( 二) 项目背景和进展情况
由于杭州地铁 1号线是杭州市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市政府在相关轨道 交通建设和运营方面缺乏经验,亟须吸引轨道交通专业境内或境外资本进
1
入,以便学习其先进的运营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杭州地铁运营效率、降 低成本,为市政府后续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积累经验。在此背景下,杭 州地铁 1号线采用 P P P模式进行项目 B部分的机电安装和后期的特许 运营。 杭州地铁 1号线的建设始于 2 0世纪初。2 0 0 2年经批准,杭州市地铁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 0 0 3年地铁 1号线试验段婺江路站工程开工建 设。2 0 0 4年杭州地铁 1号线通过建设规划。2 0 0 5年国务院批准该项目建设 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下发 《 关于审批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 规划的请示的通知》 ,地铁 1号线工程正式立项。项目于 2 0 0 7年 3月 2 8日 开工,2 0 1 2年 1 1月 2 4日试运营。截至 2 0 1 7年 1 1月底,日均客流从运营 初期的 1 4万人次 / 日,提升到了 6 1万人次 / 日,日均客流量稳步递增。列 车服务准点率达 9 9 9 7 %、兑现率达 9 9 9 9 %。
5 - 1 P P./0S®< !2 " ÞÓ%& 1'( B P
( 二) 投融资结构
地铁 1号线项目概算总投资约 2 2 1亿元,其中 B部分投资约 8 2 9亿 元,由组建的杭港地铁负责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杭州地铁 1号线 B 部分的资本金比例为 5 5 %,约 4 5 6亿元,由市地铁集团与港铁分别以 5 1 %与 4 9 %的比例出资,其余资金由杭港地铁通过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
3
统一对外融资。
( 三) 回报机制
杭州地铁1号线同站台换乘站换乘方案分析
线 位于 外侧 ,4号 线 上 、下行 线 位 于 中 间 ,从而 使得 1号线 ,4号 宽度不同的 目的是 为了上下两条线 路在平 面上错开 ,以便 于 出站
线 可以在 同一 个站 完成 换 乘。考 虑 到火 车东 站 为 大 型 交 通 枢 后可 以尽快采用 盾构法 施工 。西 湖 文化广 场站 由于受 道路 宽度 纽 ,客流 量大 ,火车 东站两个 岛式站 台宽度 均为 16.8 m,彭埠 站 的限制 ,上下站 台同宽 ,均为 13 m。线路运行 、换乘方式 及 区间纵 两个 岛式站 台宽度均 为 13.9 m。线路运 行及换 乘方式示 意 图如 断面示意 图见 图 2。
杭 州地铁 1号线是杭 州市和浙江 省首条运 营 的地铁线 路 ,由
主线和 临 平 支线 组 成 ,全长 53.5 km,设 车 站 34座 。杭州 地 铁 流)在彭埠站 同站 台换乘 。满 足了不同主要 客流方 向同站 台换乘
1号 线是杭州轨道 交通线网 中的骨干线 ,贯穿杭 州主城 中心 区 ,南 的需求 ,十分便捷 。
同形式 的同站台换乘方式 。
1 同 站 台换 乘 站换 乘 形式
雅, I 反向 i -i 菩换
彭埠站 同向客流 同台换 乘
同站 台换乘 一般适用于两条地铁 线路 平行敷设 ,且 采用 岛式
站 台的车站形式 。乘客换 乘 时 。由岛式站 台 的一侧 下 车 ,通过 站
图 1 线 路 运 行 及 换 乘 方 式 示 意 图
第 42卷 第 6期 2 0 1 6年 2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1.42 No.6 Feb. 2016 · 137 ·
文章编号 :1009—6825(2016)06·0137—03
杭州地铁规划设计1号线
浅析杭州地铁1号线站台装修施工浙江**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安浩亮目前杭州地铁1号线已全面进入紧张的站台装修阶段,经过对地铁1号线样板标段——下沙东站——的调研发现,由于此前在杭州乃至浙江省内尚无地铁项目先例,所以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监理单位均无相应的经验可供借鉴。
本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下沙东站的调研为切入口,对装修辅材的选用、站台柱装饰施工、地面石材施工、整体施工进度控制、地铁装修施工注意细节五个方面展开阐述,可作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装饰施工单位今后施工管理的参考。
一、装修辅材的选用地铁站台装修工程因其使用功能和环境因素的特殊性,对所有装修辅材的规格、材质均有严格要求。
地铁站台投入使用后,每日有上百趟车次的地铁进出站台,并且会带来数万次的微振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振动,对装修工程中受力的构配件是非常大的考验。
所以对膨胀螺栓、吊杆、力学转换型材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须选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标准件,并对吊杆、各类龙骨、受力构配件的设计规格型号适当放大。
此外,地铁吊顶中设备及各类系统管线较多,安装时应充分考虑其自重、设备振动及站台整体微振动,单独选用吊挂构件,在特殊部位须加装减振装置,确保其今后使用的安全和稳定。
地铁站台位于地下,潮湿和地下渗水等环境因素对装修辅材有很大的影响,地铁站台的顶面和墙面,今后极有可能会发生局部渗水,所以装修使用的所有辅材必须进行防腐、防锈处理或直接选用不锈钢材质,焊接点处的必须涂刷三道防锈漆,整体以机械连接构配件为主,确保各辅材构配件在潮湿环境中使用正常、安全。
二、站台柱装修施工目前地铁站台柱的饰面装修一般以石材、搪瓷钢板等不易碎的材质居多。
但杭州地铁1号线为突出特色,采用四周钢化玻璃作为站台柱的饰面材料,并且在底部位置切割开口安装安全疏散灯标志,此项设计从施工、使用安全、细节美观三个方面都存在相应的争议。
第一,施工难度及成本加大,玻璃须先切割出矩形孔,再进行钢化,这样不仅使施工周期延长,且较之整块钢化玻璃大幅度提高了材料成本,在玻璃上开矩形孔极易在孔交叉部位产生细小的裂缝,经钢化后可能增加玻璃自爆的概率。
杭州地铁1号线Y形线路运营相关问题研究
建设规划0 引言地铁线路在形态上多呈现为一字形、环形和Y形,不同形态线路在线网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地铁Y形线路可将2个不同方向的客流汇入主线,是不同线路间列车共线运营的基础。
目前我国地铁Y形线路相对较少,通过对杭州地铁1号线Y形线路运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同类项目提供参考,为Y形线路规划提供工程借鉴。
1 杭州地铁1号线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贯穿城市中心区,南起钱塘江南的湘湖站,经位于滨江区的滨江站,下穿钱塘江后经主城区,北至临平副城北工业园区站,东通下沙副城的16号路站,是根据城市形态特征形成的“南—北—东—东/北”的Y状半环形骨干线。
规划杭州地铁1号线全长61.39 k m,其中南端湘湖站—下沙16号路站长约41.00 km,湘湖站—临平城北工业区站长约48.30 km。
从构筑大都市的战略角度,1号线将主城与规划的三大副城(下沙副城、临平副城、江南副城)进行连通(见图1),线路在九堡东站分岔,一条向东到下沙副城,一条向北到临平副城,下沙段为九堡东站—16号路站,临平段为九堡东站—城北工业区站[1]。
杭州地铁1号线Y形线路运营相关问题研究李驰宇1,张莉2(1. 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4;2.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摘 要:通过对杭州地铁1号线的工程概况、客流特征、列车交路、工程节点设置、工程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对1号线Y形线路运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中提出,远期对1号线Y形线路进行拆分,验证了1号线Y形线路设计的长远性和灵活性。
此外,1号线Y形线路运营方式的节点设置方案可为不同线路间的共线运营创造条件。
关键词:杭州地铁;Y形线路;客流;列车交路;节点中图分类号:U121;U2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1X(2019)05-0045-04DOI:10.19550/j.issn.1672-061x.2019.05.045第一作者:李驰宇(1980—),男,高级工程师,硕士。
翁梅站综合体项目介绍
专 卖 店
生 活 类 卖 场 百 货 生 活 类 卖 场 专 卖 店 百 货
专 卖 店
生 活 类 卖 场 百 货
餐 饮 家 居 家 电
数 码 广 场
美 食 广 场 儿 童 娱 乐 中 心
游 艺 中 心
健 身 中 心
电 影 院
百 货
百 货
书 店
溜 冰 场
谢谢!
• • • •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南大街326号时代广场1号楼B座 电话:86-571-89166917 传真:86-571-89161957 网址:
• 项目采用“地铁+物业”开发模式,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35万㎡。其中商业共6层,横跨杭海路两侧,总建筑面积 约19万㎡。商业部分将打造成为一个以临平区域范围内 客群为核心(辐射人口超过40万),延伸辐射乔司、九堡、 海宁等区域,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区 域特色商业中心”。
经济指标
项目名称 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含站房) 地上总建筑面积 地铁上盖商业建筑面积(其中站房7297㎡) 其 中 其 中 经济型酒店建筑面积 酒店式公寓建筑面积 住宅面积(含沿街商铺) 地下总建筑面积 地铁上盖商业地下建筑面积 其 中 经济型酒店地下建筑面积 酒店式公寓地下建筑面积 住宅地下建筑面积 总容积率 总建筑密度 数量 93387 348899 257424 141929 20436 22296 72763 91475 49074 13581 5712 23108 2.77 36.8%
临平新城
临平是一个非新兴的区域,其 商业氛围相对独立和成熟,整体 商业市场以传统商业为主。
租售情况
各个商圈的租金情况 位置 北大街 九曲营路 中都广场附近 沃尔玛内部 家乐福附近 各商圈销售价格 位置 售价(万元/平米) 租金(元/平米/天) 6—8 12—18 8—10 6—8 4—6
杭州地铁1、2号线站点及线路概况
杭州地铁1号线站点|杭州地铁1号线30个站点分布图听说杭州地铁1号线站点都已经设立好了,转过来给大家一起分享下,先来看杭州地铁1号线站点分布图吧杭州地铁1号线48公里设30个站,初步设计方案昨通过专家审查。
乔司站外观文化广场站室内效果。
汽车城站站台层效果。
从萧山湘湖到下沙文泽路、临平世纪大道,长48公里,设30个车站(具体见头版图),概算资金220.76亿元,计划于2011年基本建成。
经过国内50余位专家为期4天的严格评审,昨日下午,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通过审查。
这标志着杭州地铁前期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送审文本重达8吨地铁称得上杭州以史以来最大的单项工程,地铁1号线工程初步也称得上是杭州“最重量级”的设计文本,多达47篇429本,有多少万字、有多少千张图纸,没人仔细地算过,但所有送审的文本加起来共有1.5万册,重达8吨。
1月6日,经省发改委组织,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54位专家会聚杭州,对其进行了为期4天的严格审查。
昨日下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孔繁达用了两个多小时才读完专家委员会审查报告。
此次地铁1号线初步设计总体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专家组认为,1号线设计文本内容完整,资料翔实,设计深度细度基本达到初步设计的编制要求,可作为施工图设计的基础。
创国内地铁初步设计奇迹杭州地铁1号线初步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工点设计,共有37个标段。
2006年9月15日,经公开招标,国内顶尖的12家设计单位近千名设计人员进驻杭州,同时开展设计。
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内,设计人员以“大气、和谐、精致、可靠”,“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国内一流地铁”为设计理念,完成了长达48公里、30个地铁车站的初步设计任务,而同等长度的地铁线设计一般得1年以上,在业内被喻为“创下国内地铁初步设计的奇迹”。
地铁1号线敲定30个站在此次审查之前,有传言说地铁1号线不再到滨江,昨日审查会证明这一传言是错误的。
根据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地铁1号线为连接中心城核心区与江南、临平、下沙副城中心区的骨干线。
杭州地铁1号线地质条件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杭州地铁1号线地质条件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一、引言A. 研究意义B. 地铁1号线工程背景C.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杭州地铁1号线地质条件分析A. 区域地理背景B. 地层岩性分布与特点C. 土层力学性质分析D.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E. 岩土体特殊性状描述三、岩土工程问题剖析A. 岩体稳定性分析B. 等效连续围岩特性分析C. 岩石裂隙特征与处理措施D. 同位移点分析E. 岩土体抗滑稳定性分析四、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对策A. 岩体支护方式选择B. 抗震措施与方案设计C. 岩体与地下水协调处理D. 地铁隧道开挖施工措施E. 岩土体质量检测与处理五、结论A. 研究成果总结B. 对地铁1号线工程建设的启示和应用C. 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一、引言A. 研究意义地铁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地铁建设中,遇到了许多地质问题,如地层差异、岩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等,这些问题对地铁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对地铁建设中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对于保障地铁建设安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B. 地铁1号线工程背景杭州市地铁1号线起点为下城区彭埠站,沿西溪路、体育场路、古墩路、文一路、文三路、西湖大道、城站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终点为萧山机场。
全长约49.2公里,设车站31座,其中换乘车站9座。
该地铁线路过程中,建立在山地、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工程难度较大。
C.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杭州地铁1号线的地质条件和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地铁1号线的施工安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研究过程中,将分析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重点分析其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期为该地铁线路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杭州地铁1号线地质条件分析A. 区域地理背景杭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中部,东邻上海,南接温州,西邻湖州和金华,北与绍兴和嘉兴接壤。
杭州地铁一号线余杭段两侧区块控规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杭州地铁一号线余杭段两侧区块的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适应余杭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地块位于临平城南部,具体范围为东至东湖路,北至临平主城区的东、西连接线, 南至德胜路,西至西安路、沪杭高速公路以及杭海路。
规划总面积为1965.83万平方米。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10、1)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4、1)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JT0289-98)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2)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1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2004年8月13《杭州市临平副城总体规划》(2000-2020)14 《杭州市下沙城分区规划》2003年。
15《杭州市余杭分区规划》(2003)16《杭州市临平城分区规划》(2003)17《杭州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技术规定(试行)》18《杭州市地铁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7月1日19与本规划相关的各类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文件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4条本规划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余杭分区规划、杭州市临平副城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延续,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本规划范围内依法管理各项用地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的依据,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工程设计的依据。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是对各项规划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划要求的文件和图纸,两者相互补充、不可分割,同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概况
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线路全长约61.671km,其中:地下线46.695km,高架线14.166km,地上地下过渡段0.81km。
共设37座车站、1座车辆基地及2座停车场、1座控制中心、4座主变电站,其中:地下站29座,高架站8座。
根据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地铁1号线为一条根据城市形态特征形成的“南-北-东-东/北”的“Y”状半环形骨干线。
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贯穿城市中心区,南连钱塘江南的萧山区和滨江区,北接余杭区临平镇,东通下沙技术经济开发区,从构筑“大都市”的战略角度,将主城与下沙、临平、江南副城连通。
线路南起萧山湘湖杭州乐园,经西兴镇,沿江陵路向北经过滨江新中心后下穿宽约1.4公里的钱塘江,经过汽车南站、城站火车站,至西湖大道延安路口转向北,沿延安路穿过湖滨、武林广场构成的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和主要的商贸区,之后沿文晖路、天城路向东,过火车东站,经过彭埠镇、九堡镇,到达九堡公路客运中心站,线路在此向东、向北分成下沙段、临平段。
下沙段线路沿九沙大道向东,穿过下沙副城公共中心区,止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居住区;临平段线路沿01省道向北,经乔司镇、临平城区,过临平山,终止于余杭经济开发区。
该线位于城市最主要的客流走廊之上,线路穿过武林广场、湖滨构成的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和主要的商贸区,途经规划中的沪杭高速铁路/磁悬浮站、火车东站、城站火车站及九堡高速公路客运站、汽车南站,有利于城际客流和城市内部客流之间的集散。
杭州地铁1号线作为杭州市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城建院作为杭州地铁1号线的设计总体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地铁1号线需盾构下穿钱塘江,钱塘江潮汐的壮观景象举世文明,其对河床的冲刷作用也是很大的。
在地铁1号线研究过程中,对盾构过江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全面的专题研究,高度重视钱塘江潮汐对河床冲刷的影响,将工程实施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另外,杭州地铁1号线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方便换乘,地铁1号线全线有两处双向同站台换乘点,即两条线路有相邻的两个站形成同站台换乘,保证两条线每个方向的换乘客流在同一个站台上完成换乘。
明挖地铁车站深基坑设计中承压水问题处理浅析
明挖地铁车站深基坑设计中承压水问题处理浅析作者:赵雷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明挖地铁换乘车站因基坑开挖深度过深,基坑底需考虑地层中承压水突涌的问题。
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施工过程中承压水问题的处理方案,对基坑中承压水处理方案进行比对,提出合理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承压水处理;止水帷幕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明挖车站中深基坑日益增多,承压水问题亦成为地铁深基坑设计过程中一个重大风险源。
承压水处理不当将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承压水减压控制影响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难度工期及投资费用。
承压水的处理主要有降低水头压力和隔断水头压力两种措施。
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土层地质状况选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而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达到保证基坑安全的目的。
本文拟以杭州地铁1号线某车站的承压水处理为例,来论述承压水处理的设计过程。
1 工程概况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位于杭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沿西湖大道道路下方布置,周边高楼林立,管线密布,环境复杂。
本站为杭州地铁1、5号线换乘站,换乘方式为十字换乘。
车站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钢筋混凝土/钢支撑体系。
1号线车站基坑标准段开挖深度16.7m,采用800mm厚,31.7米深地连墙;换乘节点5号线基坑开挖深度23.9米,采用1000mm厚,41.9米深地连墙。
换乘节点结构底板位于⑧1粉质粘土层。
本工程所处地属于钱塘江冲海积平原地貌单元,场地自然地面较平坦,地面标高7-8m。
场地土自上而下依次为:①1杂填土,①3淤填土,③2砂质粉土,③3砂质粉土夹粉砂,③5砂质粉土,③6粉砂,⑦2粉质粘土,⑧1粉质粘土,⑧2粘土,⑩1粉质粘土,⑩2含砂粉质粘土,⑩3粉质粘土夹粉砂,⑿4圆砾层,⒁1中粗砂层,⒁2圆砾层【1】。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类。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表层填土及③2~③6层粉土、粉砂中,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径流补给,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静止水位埋深1.2~2.4m。
杭州地铁1号线地下墙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杭州地铁1号线地下墙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摘要: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分析地下墙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浅层降水减轻地下墙体侧向土压力原理,成功解决了地下墙顶部塌孔和“鼓肚子”问题;通过对比,柔性锁口管接头配合高压旋喷桩止水可有效解决墙体露筋和接缝漏水问题。
关键词:地下墙常见问题浅层预降水锁口管接口杭州地铁1号线全部28个地下车站中有20个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基坑的围护结构。
地下墙的地层适应性较强,但塌孔、“鼓肚子”、墙体露筋、接缝漏水等也比较普遍,本文主要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以上问题的应对方法。
1、浅层预降水预防地下墙塌孔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钱塘江河口,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海洋侵袭和河道频繁迁移,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杭州市原为古都,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地下建筑垃圾众多,杂填土层深厚。
地下墙成槽时极易发生塌孔现象,致使墙顶位置“鼓肚子”比较明显。
目前,主要采用浅层预降水的方法应对上述病害。
主要包括轻型井点降水和大口径自流深井降水两种方法。
1.1轻型井点降水江南风井周边水系丰富,地下杂填土、素填土深厚,地下水位较高。
成槽前进行轻型井点预降水,将地墙周边水位降至地表下3m。
避免了塌孔和“鼓肚子”现象。
1.2大口径自流深井2号线建设一路站利用坑内的大口径自流深井进行土体预降水。
先将井内的水位降至地下5m,再施工地下墙。
和轻型井点预降水相比,该方案可提高自流井的利用率,但需将降水井设置在离地墙较近的位置,同时需综合考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2、地下墙接头形式对渗漏水的影响地连墙的接头形式主要有:柔性锁口管接头,预制钢筋混凝土接头和刚性接头(十字钢板、工字钢)接头三种形式。
2.1柔性锁口管接头槽段开挖成槽后,吊放钢筋笼,在槽段的两端沉放锁口管,再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终凝状态后,拔出锁口管,再开挖相邻槽段;相邻槽段浇灌墙体混凝土后,与当前槽段拔出锁口管后形成的半圆形接头面相结合,形成一条竖向贯通的纵向接缝。
这种连接形式称锁口管接头,见图1。
杭州地铁1号线PPP案例
( 三) 社会资本方遴选过程
2 0 0 5年 1 0月,杭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办公室成立,并在研究 论证的基础上,于 2 0 0 6年 5月明确了地铁 1号线以 P P P模式对外招商。 2 0 0 6 —2 0 0 7年,市政府分别与港铁、威立雅交通中国公司、新加坡 S M R T签署投资合作意向书。 2 0 0 8年 3月,市政府授权市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 1号线特许经营项目 招商公告,招商文件主要包括投资申请人资格、招商程序、招商条件等内 容。其中,招商程序明确在对投资申请人提交的 《 投资方案书》 评审后, 确定谈判顺序及优先谈判对象。随后,招商组与排序第一的港铁进行原则 性协议谈判,并最终选定港铁,与其签署原则性协议。 2 0 1 0年 3月 4日,市政府与港铁草签 《 杭州地铁 1号线项目特许协 议》 。 2 0 1 0 年5 —1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草签 的 《 杭州地铁 1号线项目特许协议》 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报告,谈判组与 港铁启动二次谈判,对评估报告中提及的有关政府风险的核心问题进行再 次磋商。 2 0 1 2年 7 —9月,特许经营公司 ( 杭港地铁) 成立。9月 2 8日,市政 府授权市交通运输局与特许经营公司正式签署 《 杭州地铁 1号线项目特许 协议》 。
( 三) 运作经验及体会
1 ð?æ?ZÂË)xjO{f#£¤*~ 杭州地铁 1号线作为杭州市的第一条地铁线路,鉴于审批进度与施工 进度不一致等原因,地铁 1号线特许经营获批时,部分机电设备资产已由 市地铁集团投资完成。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原有 “ A+B ” 模式向网运 分离方向转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目的是引进具有先进行业运营、管理 经验的社会投资人。这种内在需求促使项目的进展更加符合政府的初始预 期,更能有效发挥社会资本方的运营能力。 港铁 3 0多年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物业开发的成熟模式在 地铁 1号线特许经营的条件下得以充分体现。值得指出的是,网运分离比 “ A+ B ” 模式分工更加明确,价值传导关系更加清晰,适用于财政能力比 较充足的地方政府。
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建筑设计
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建筑设计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建设地铁交通的必要性。
它与城市经济和规划建设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
但地铁交通一直以来是属于隧道结构及交通专业领域研究的问题,建筑设计经常处于边缘地带,探索地铁交通设计中的建筑设计,对建筑师在新时期的创作,更有预见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了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的总平面、防火设计。
关键词:杭州地铁建筑设计防火设计1工程概况1.1 车站站位根据1、5号线线路条件及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交通状况,地铁城站站设置于火车站站前广场和西湖大道西端道路下,车站覆土3.4 米左右,两条线采用1号线在上,5号线在下的换乘形式,车站中心里程K11+133.88,车站分界里程为K11+197.898、K11+037.891。
1.2道路状况城站火车站是杭州市的客运枢纽,客运任务繁重,周边用地开发强度大,有大量的地面公交换乘客流,是杭州地铁1号线的主要客流集散点。
地铁城站站位于火车站主站房西侧站前城站广场下,并在此与地铁5号线形成换乘。
城站广场上现主要为绿化景观及临时停车场,车站两侧各有一条匝道上下杭州站二层,环绕站前广场的道路为交通主干道。
1.3周边环境现状城站站区域主要承担了杭州铁路客运对外交通功能,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与铁路之间的换乘,而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在此换乘较少。
车站地区大量采用单向交通,环城东路和西湖大道在站前广场丁字相交。
西湖大道为尽端路,环城东路的交通功能在此被弱化,过境交通量少。
在站前广场区域组织了大量单向交通,各种交通井然有序,铁路旅客能在短时间内集散。
城站站采用了立体交通设计,旅客可从二层平台进站,也可从地面广场乘扶梯上二层进站;出站客流可以从地下一层坐出租车、社会车辆出站,也可乘扶梯到地面换乘公交。
社会车辆;出租车高架层送客,地下层接客;公交站点均位于地面层,多个小汽车停车库分布于地面和地下层,进出站都很方便。
停车场分布:现状铁路城站地区共有社会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14个,其中社会停车场4个,机动车泊位240个左右;配建停车场10个,机动车泊位509个,部分配建停车场对外开放。
杭州地铁七堡车辆段(建华站)地块城市设计汇报
高度分析
上盖区:建筑高度 20-50米 落地区:建筑高度 10-75米
城市设计
步行流线主要来自建华路一侧及建华站 连续的楼扶梯使人流方便到达9米及13.5米
交通流线-步行
1133..55米 米
99米 米 00米 米
车行流线从六堡中路和园区路的坡道上至9米平台, 9米平台上设置环通的车行路线。在北侧,备塘路 上和德胜路辅路上也设有两个车行出入口
七堡车辆段是地铁1号线4号线停保养基地,地铁建华站是杭州市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一期工程的一个站点,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轴线上。
由于该车辆段占地面积较大,杭州市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限, 利用车辆段上部空间进行上盖物业开发,进行居住、商业、商务、休闲 运动等城市功能的架构的是综合利用土地的一种可行途径。
为充分借鉴国内外的规划设计经验,使地铁建设与城市发展协调, 特开展“杭州地铁七堡车辆段(建华站)地区城市设计及综合体概念方 案设计”方案征集活动。
侧分别设置商场和商场上的住宅、绿坡住 宅、消防特勤站等
花园覆土 宝石组团下的车库 花园覆土
城市设计
9米标高总平面图
宝石住宅组团下对应着 配套的车库及自行车库, 车库的标高为9米。
9米标高的大板自然延伸 到落地区形成商场的屋 顶平面及商住楼的首层。 在东西两端则形成绿坡, 从9米缓缓过渡到城市标 高的0米。
5、综合的价值观念:不以经济效益为用地开发的唯一目的,同时兼顾 环境及社会效益,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周边用地价值,完善区域配套,建 立起可识别的区域形象。做到开发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项目创新点
全景鸟瞰图
核心区钻石塔楼鸟瞰图
核心区钻石塔楼在三官塘路上的街景
宝石住宅组团C组团鸟瞰图
南北向为主的住宅组团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车站构造一般规定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站,车站构造设计应从各自旳建设条件出发,根据都市规划、线路埋深、建筑布置、施工环境、工程水文地质,以及冬季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工程筹划旳规定,考虑相邻区间隧道施工工艺和站址地面交通组织旳解决方式,本着既遵循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合用、经济旳原则选择构造型式和施工措施。
2.车站构造应根据选择旳构造型式、施工措施、荷载特性、耐火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规定,并根据拟定旳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等原则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抗裂、防水、防腐蚀、防灾等规定。
3.车站构造要满足车站建筑、设备安装、行车运营、施工工艺、环保等规定,保证车站旳正常使用,达到总体规划设计旳规定,同步,考虑都市规划引起周边环境旳变化对构造旳作用。
4.车站构造旳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以及建筑设计、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旳规定。
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构造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旳影响,其值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构造类型、施工工序等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旳实测值加以拟定。
5.车站构造应具有足够旳纵向刚度,并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对构造纵向抗裂及抗差别沉降旳规定。
换乘车站构造设计应充足考虑上述规定,以减少换乘车站续建工程对已建车站构造旳影响。
6.构造设计应以现行国家旳有关勘察规范拟定旳内容和范畴,考虑不同施工措施对地质勘探旳特殊规定,通过施工中对地层旳观测反馈进行验证。
其中暗挖构造旳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拟定。
7.对于基坑法、浅埋暗挖法等不同型式旳车站构造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工况条件,并根据具体状况选用与其相符或相近旳现行国家有效规范、规程和原则进行设计。
8.车站抗震设计应根据本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旳抗震设防烈度,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9.车站按照本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旳六级人防原则设防,保证地下车站在规定旳人防设防区段具有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建筑设计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建设地铁交通的必要性。
它与城市经济和规划建设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
但地铁交通一直以来是属于隧道结构及交通专业领域研究的问题,建筑设计经常处于边缘地带,探索地铁交通设计中的建筑设计,对建筑师在新时期的创作,更有预见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了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的总平面、防火设计。
关键词:杭州地铁建筑设计防火设计1工程概况1.1 车站站位根据1、5号线线路条件及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交通状况,地铁城站站设置于火车站站前广场和西湖大道西端道路下,车站覆土3.4 米左右,两条线采用1号线在上,5号线在下的换乘形式,车站中心里程k11+133.88,车站分界里程为k11+197.898、k11+037.891。
1.2道路状况城站火车站是杭州市的客运枢纽,客运任务繁重,周边用地开发强度大,有大量的地面公交换乘客流,是杭州地铁1号线的主要客流集散点。
地铁城站站位于火车站主站房西侧站前城站广场下,并在此与地铁5号线形成换乘。
城站广场上现主要为绿化景观及临时停车场,车站两侧各有一条匝道上下杭州站二层,环绕站前广场的道路为交通主干道。
1.3周边环境现状城站站区域主要承担了杭州铁路客运对外交通功能,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与铁路之间的换乘,而城市内部各种交通方式在此换乘较少。
车站地区大量采用单向交通,环城东路和西湖大道在站前广场丁字相交。
西湖大道为尽端路,环城东路的交通功能在此被弱化,过境交通量少。
在站前广场区域组织了大量单向交通,各种交通井然有序,铁路旅客能在短时间内集散。
城站站采用了立体交通设计,旅客可从二层平台进站,也可从地面广场乘扶梯上二层进站;出站客流可以从地下一层坐出租车、社会车辆出站,也可乘扶梯到地面换乘公交。
社会车辆;出租车高架层送客,地下层接客;公交站点均位于地面层,多个小汽车停车库分布于地面和地下层,进出站都很方便。
停车场分布:现状铁路城站地区共有社会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14个,其中社会停车场4个,机动车泊位240个左右;配建停车场10个,机动车泊位509个,部分配建停车场对外开放。
2、总平面设计2.1总平面图分析1)本站地理位置位于城站火车站前,周边高层建筑林立,交通繁忙。
合理选择了1、5号线走向,5号线线路从城站路斜穿与1号线相交后从南侧上出租车匝道桥墩下穿过,未对周边建筑造成较大的影响。
2) 结合客流特点合理确定车站出入口、风亭的位置,出入口设置充分考虑吸引客流;出地面建筑应满足规划要求,并尽可能与周边建筑物协调。
3)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是本站的重要内容,结合车站设计和周边情况,研究开发的可行性,选择合理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内容。
4)1号线车站东端设有通道与国铁地下一层出站大厅相接,由于该通道上方为出租车道,施工期间需保证交通畅通,本通道选用暗挖工法,尽可能减少对国铁结构的不利影响,并确保国铁的正常运营。
5)5号线预留,仅做部分与1号线相连的节点,节省了地铁初期投资。
2.2规划协调成果2.2.1 管线迁改其中影响车站的主要有西湖大道上的dn1000的两条排水管道,江城路上dn300的排水管,西湖大道东、西岔路上的两条dn600的排水管。
本站范围内的管道均做临时迁改,对于电缆沟采取临时拆除,电缆悬吊处理。
2.2.2 需进一步协调解决的问题城站广场中心绿岛地带于1999年建有一座水景喷泉兼消防水池,占地尺寸约38m×25m。
包括2个270m3的消防水池,1个60m3的喷泉集水池。
主要功能为提供城站广场建筑的消防用水。
此消防水池对车站站位及施工影响较大,需业主牵头研究解决方案。
2.3建筑总图布置1).出入口及其他进站设施地铁1、5号线同步实施,因此按接纳、输送乘客及过街客流和车站疏散需要,本站设4个出入口和1个连接火车地下出站大厅的通道。
(1). 2号出入口通道长25 m,宽4.5m,出入口沿西湖大道南两侧设置,主要吸引西湖大道南侧和建国路的客流。
(2). 3a、3b号出入口通道长31m,宽4.5m,出入口设在广场上,主要吸引火车站及站前广场上的客流,同时在火车站地下出站大厅设置直通地铁1号线站台层的进站口,方便国铁出站客流乘坐地铁。
(3).1号出入口通道长38 m,宽4.5m,出入口沿西湖大道北侧设置,主要吸引西湖大道北侧和城站路的客流。
2).风亭与冷却塔风亭的位置根据车站通风模式、两端区间及风道位置,结合周边建筑环境选定。
在车站周遍共设3组风亭。
其中设置在火车站站前广场绿地上的2组风亭,考虑到西湖大道与火车站的景观要求,结合站前广场绿地的规划设计,采用矮风亭形式,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弱化其建筑体量,与规划建筑小品结合设置。
3 车站建筑设计3.1 客流组织1).站厅层:进站客流由各个出入口直接进入非付费区,经购票检票后进入付费区,下楼梯或扶梯进入站台。
出站客流则由站台乘扶梯向上到站厅付费区,经检票进入站厅非付费区,然后选择所需出入口到达地面。
2).站台层:客流经购票检票后进入付费区,下楼梯或扶梯进入站台。
出站客流则由站台乘扶梯向上到站厅付费区。
3).换乘客流:1号线与5号线之间换乘客流通过设在1号线站台层中部的人行楼梯进行换乘。
火车站与地铁1、5号线之间的换乘客流由地下火车站出站大厅通过下穿出租车通道的换乘通道进入1号线车站站厅层,经购票检票后进入付费区,下楼梯或扶梯进入站台。
站厅层客流组织示意图图4.1.1站台层客流组织示意图图4.1.23.2防灾设计1 车站防火、防烟分区标准及其划分1)耐火等级:地铁的地下工程及出入口、通风亭的耐火等级为1级。
2)车站防淹:车站防洪设计的暴雨频率按百年一遇暴雨重现期的标准设防。
3)人防等级:按六级抗力等级设防。
2.车站防火分区标准及其划分车站分为5个防火分区。
地下一层公共区和1、5线站台层为一个分区,地下一层两端设备管理用房各为一个防火分区,地下二层两端设备管理用房各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能耐火4小时的防火墙或防火卷帘分隔;除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外,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大于1500m2。
防火墙上的门均为甲级防火门。
站内每个防火分区之间(包括楼、电梯结构墙体)均设置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为4小时。
防火墙上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门的开启方向朝向疏散方向。
3.车站防烟分区标准及其划分车站按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750 m2设置防烟分区,防烟分区间设挡烟垂壁分隔(包括楼梯、扶梯洞口四周),通道口设置挡烟垂壁。
3.3车站防洪措施车站防洪设计的暴雨频率按百年一遇暴雨重现期的标准设防。
出入口平台面高出室外地坪0.45m,且在门洞两边设防淹闸槽,闸槽高度为平台以上550mm。
风亭进排风口下沿以及通至车站内的其他开口的标高均应高出室外地坪1m,以满足防洪要求。
本站在地面出入口设置防淹挡板。
3.4 车站人防设计概况车站按工可报告要求进行人防设计,按一个车站加一个相应的区间隧道为一个防护单元的原则,相邻防护单元车站一端隧道口处设防护隔断门,另一端不设。
本车站为重点设防站,战时人员出入口考虑与平时出入口相结合,各设防密门及密闭门一道,并根据地面建筑物情况设防倒塌棚架。
考虑战时的清洁式通风和隔绝式通风方式,一组进风口采用一道防护密闭门,战时排风通过人防安全出入口。
其余进排风口及活塞风井战时全部采取临战封堵。
3.5车站紧急疏散计算车站公共区按客流量设有足够宽度的通道及楼梯,满足紧急疏散要求。
各出入口口部附近有较开阔的空间,通道和出入口无影响乘客疏散的障碍物,远期疏散梯宽度,依据“规范”的规定,站台到站厅的扶梯加楼梯总宽度,应保证灾害发生情况下在6分钟内把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和一列满载列车的乘客及车站工作人员全部疏散到站厅层。
疏散计算:t=1+{(q1+q2)/0.9[a1(n-1)+a2b]}式中:q1——一列车乘客数(人)q2——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人)a1——自动扶梯通过能力(人/min.m)a2——人行楼梯通过能力(人/min.mn——自动扶梯台数b—人行楼梯总宽度(m)站台上候车人数:(3028+1821)×1.3=6304人2分钟内站台上候车人数:6304÷30=211一列满载列车人数为1224人,工作人员按30人考虑站厅层疏散口处共设4部1米宽的扶梯和2部1.8米宽的楼梯1m宽楼梯疏散:3700÷60=61.67人/分钟1m宽扶梯疏散:9000÷60=150人/分钟根据“地铁设计规范“紧急疏散时间的规定t=1+(q1+q2)/{[a1(n-1)+a2b]}≤6min事故状态下疏散能力计算如下t=1+(1224+30+211)/{[150×(4-1)+62×1.8x2]x0.9}=4.02≤6min能满足紧急状态下疏散要求。
4结语地铁不仅是现代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城市的风景线,它体现了城市的形象与文化,并带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作为都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世界各国将其作为展示国家与民族文化的窗口。
倡导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是值得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