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题经典题型训练
初中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所以:AB=AC;
三角形ABD全等于三角形ACD;
∠BAD=∠CAD;AD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所以:AD垂直BC
19.(5分)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
求证:∠OAB=∠OBA
因为AOM与MOB都为直角三角形、共用OM,且∠MOA=∠MOB
又∵,AE,BE均为∠PAB和∠CBA的角平分线∴∠EAB+∠EBA=90°∴∠AEB=90°,EAB为直角三角形在三角形ABF中,AE⊥BF,且AE为∠FAB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FAB为等腰三角形,AB=AF,BE=EF在三角形DEF与三角形BEC中,∠EBC=∠DFE,且BE=EF,∠DEF=∠CEB,∴三角形DEF与三角形BEC为全等三角形,∴DF=BC∴AB=AF=AD+DF=AD+BC
初中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
延长AD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在三角形ABE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
又AD是整数,则AD=5
2.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
证明:在AC上截取AE=AB,连接ED∵AD平分∠BAC∴∠EAD=∠BAD又∵AE=AB,AD=AD∴⊿AED≌⊿ABD(SAS)∴∠AED=∠B,DE=DB∵AC=AB+BD AC=AE+CE∴CE=DE∴∠C=∠EDC∵∠AED=∠C+∠EDC=2∠C∴∠B=2∠C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1.已知:AB=4 , AC=2 , 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 AD延长AD 至U E,使DE=AD, 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即 BE=AC=2 在三角形 ABE 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 又AD 是整数,则AD=512.已知: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 CD - AB2为BC=ED,CF=DF, / BCF= / EDF 。
所以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 EDF (边角边)。
所以BF=EF, / CBF= / DEF 。
连接 BE 。
在三角形 BEF 中,BF=EF 。
所以 / EBF= / BEF 。
/ ABE= / AEB 。
所以 AB=AE 。
在三角形 ABF 和 / ABF= / ABE+ / EBF= / AEB+ / BEF= / AEF 。
所以/ C= / D ,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 / 2证明:连接BF 和EF 。
因又因为 / ABC= / AED 。
所以 三角形 AEF 中, AB=AE,BF=EF,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所以 / BAF= / EAF ( / 仁/ 2)。
A3因为 EB = EF ,CE = CE , 所以△ CEBCEF 所以/ B = / CFE 因为/ B +/ D = 180° / CFE + / CFA = 180° 所以/ D = / CFA 因为 AC 平分/ BAD 所以/ DAC = / FAC 又因为 AC = AC 所以△ ADC 也厶AFC ( SAS ) 所以AD = AF 所以AE = AF + FE = AD + BE12.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 // DC ,BE 、CE 分别平分/ ABC 、/ BCD ,且点 E 在AD 上。
(完整版)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题练习及答案
三角形证明题练习1.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与D,交BC于E,连接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A.13 B.10 C.12 D.5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5个B.4个C.3个D.2个3.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 S△ABD:S△ACD=()A.4:3 B.3:4 C.16:9 D.9:164.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A.70°B.80°C.40°D.30°5.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B.36°C.40°D.45°6.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A.145°B.110°C.70°D.35°7.如图,在△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A.2B.3C.4D.58.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2B.3C.6D.不能确定9.在Rt△ABC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平分∠CAB,点D到AB的距离DE=3.8cm,则BC等于()10.△ABC 中,点O 是△ABC 内一点,且点O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A=40°,则∠BOC=( )11.如图,已知点P 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PF ⊥OA ,PE ⊥OB ,若PE=6,则PF 的长为( )12.如图,△ABC 中,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D ,交AB 于点E ,已知AE=1cm ,△ACD 的周长为12cm ,则△ABC 的周长是( )13.如图,∠BAC=130°,若MP 和QN 分别垂直平分AB 和AC ,则∠PAQ 等于( )14.如图,要用“HL ”判定Rt △ABC 和Rt △A ′B ′C ′全等的条件是( )15.如图,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C 在MN 外,且与A 点在MN 的同一侧,BC 交MN 于P 点,则( )16.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D 为BC 上一点,BF=CD ,CE=BD ,那么∠EDF 等于( )17.如图,在△ABC 中,AB=AC ,AD 平分∠BAC ,那么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 110°B . 120°C . 130°D . 140° A . 2 B . 4 C . 6 D . 8A . 13cmB . 14cmC . 15cmD . 16cmA . 50°B . 75°C . 80°D . 105°A . AC=A ′C ′,BC=B ′C ′ B . ∠A=∠A ′,AB=A ′B ′ C . AC=A ′C ′,AB=A ′B ′D . ∠B=∠B ′,BC=B ′C ′ A . B C >PC+AP B . B C <PC+AP C . B C=PC+AP D . B C ≥PC+APA . 90°﹣∠AB .90°﹣∠AC . 180°﹣∠AD .45°﹣∠AA . △ABD ≌△ACDB . AD 是△ABC 的高线 C .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 . △ABC 是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证明中经典题21.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C、D是垂足,连接CD,且交OE于点F.(1)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若∠AOB=60°,请你探究OE,E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1)∠B=∠C.(2)△ABC是等腰三角形.4如图,AB=AC,∠C=67°,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5.如图,△ABC中,AB=AD=AE,DE=EC,∠DAB=30°,求∠C的度数.6.阅读理解:“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在△ABC 中,已知∠ABC和∠ACB的平分线上交于点F,过点F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请你用“等角对等边”的知识说明DE=BD+CE.7.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连接E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2015年05月03日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5•涉县模拟)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与D,交BC于E,连接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A .13 B.10 C.12 D.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13,再由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得出BE=AE=13.解答:解:∵∠C=90°,∴AE=,∵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BE=AE=1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是解题的关键.2.(2015•淄博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 .5个B.4个C.3个D.2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证明题.分根据已知条件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图中的三角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共有5个.(1)∵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EBC=∠ABC,∠ECB=∠BCD,∵△ABC是等腰三角形,∴∠EBC=∠ECB,∴△BCE是等腰三角形;(3)∵∠A=36°,AB=AC,∴∠ABC=∠ACB=(180°﹣36°)=72°,又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ABC=36°=∠A,∴△ABD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和△BC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中档题.3.(2014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 S△ABD:S△ACD=()A .4:3 B.3:4 C.16:9 D.9:16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过点D作DE⊥AB,DF⊥AC,由AD是它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DE=DF,由△ABD的面积为12,可求得DE与DF的长,又由AC=6,则可求得△ACD的面积.解答:解: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分)∵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3分)∴S△ABD=•DE•AB=12,∴DE=DF=3…(5分)∴S△ADC=•DF•AC=×3×6=9…(6分)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4.(2014•丹东)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A .70°B.80°C.40°D.3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由等腰△ABC中,AB=AC,∠A=40°,即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可得AE=BE,继而求得∠ABE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等腰△ABC中,AB=AC,∠A=40°,∴∠ABC=∠C==7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AE=BE,∴∠ABE=∠A=40°,∴∠CBE=∠ABC﹣∠ABE=3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2014•南充)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 .30°B.36°C.40°D.4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BAD=2∠CAD=2∠B=2∠C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B,解答:解:∵AB=AC,∴∠B=∠C,∵AB=BD,∴∠BAD=∠BDA,∵CD=AD,∴∠C=∠CAD,∵∠BAD+∠CAD+∠B+∠C=180°,∴5∠B=180°,∴∠B=36°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2∠CAD=2∠B=2∠C关系.6.(2014•山西模拟)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A .145°B.110°C.70°D.35°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OD=2∠AOC=70°,再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BOD 的度数.解答:解:∵射线OC平分∠DOA.∴∠AOD=2∠AOC,∵∠COA=35°,∴∠DOA=70°,∴∠BOD=180°﹣70°=11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7.(2014•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得∠B=30°,∠BAC=6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一步求解.解答:解:∵∠ACB=90°,AB=10,AC=5,∴∠B=30°.∴∠BAC=90°﹣30°=60°∵DE垂直平分BC,∴∠BAC=∠ADE=∠BDE=∠CDA=90°﹣30°=60°.∴∠BDE对顶角=60°,∴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由易到难逐个寻找,做到不重不漏.8.(2014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 .2 B.3 C.6 D.不能确定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得出AD=CD,根据三角形的周长求出即可.解答:解:∵BD是△ABC的中线,∴AD=CD,∴△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B+BD+AD)﹣(BC+BD+CD)=AB﹣BC=5﹣3=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和掌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9.(2014春•栖霞市期末)在Rt△ABC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平分∠CAB,点D到AB的距离DE=3.8cm,则BC等于()A .3.8cm B.7.6cm C.11.4cm D.11.2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C=90°,∠CAB=60°,可得∠B的度数,故BD=2DE=7.6,又AD平分∠CAB,故DC=DE=3.8,由BC=BD+DC求解.解答:解:∵∠C=90°,∠CAB=60°,∴∠B=30°,在Rt△BDE中,BD=2DE=7.6,又∵AD平分∠CAB,∴DC=DE=3.8,∴BC=BD+DC=7.6+3.8=11.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能够注意到D到AB的距离DE即为CD长,是解题的关键.10.(2014秋•博野县期末)△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A=40°,则∠BOC=()A .110°B.120°C.130°D.140°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得O是内心,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的度数.解答:解: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所以O是内心,即三条角平分线交点,AO,BO,CO都是角平分线,所以有∠CBO=∠ABO=∠ABC,∠BCO=∠ACO=∠ACB,∠ABC+∠ACB=180﹣40=140∠OBC+∠OCB=70∠BOC=180﹣70=110°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1.(2013秋•潮阳区期末)如图,已知点P在∠AOB的平分线OC上,PF⊥OA,PE⊥OB,若PE=6,则PF的长为()A .2 B.4 C.6 D.8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出∠POF=∠POE,然后利用AAS定理求证△POE≌△POF,即可求出PF的长.解答:解:∵OC平分∠AOB,∴∠POF=∠POE,∵PF⊥OA,PE⊥OB,∴∠PFO=∠PEO,PO为公共边,∴△POE≌△POF,∴PF=PE=6.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证△POE≌△POF.12.(2013秋•马尾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E,已知AE=1cm,△ACD的周长为12cm,则△ABC的周长是()A .13cm B.14cm C.15cm D.16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要求△ABC的周长,先有AE可求出AB,只要求出AC+BC即可,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D=BD,于是AC+BC=AC+CD+AD等于△ACD的周长,答案可得.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2AE=2又∵△ACD的周长=AC+AD+CD=AC+BD+CD=AC+BC=12 ∴△ABC的周长是12+2=14cm.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进行线段的等效转移,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13秋•西城区期末)如图,∠BAC=13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等于()A .50°B.75°C.80°D.10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BP=AP,CQ=AQ,推出∠B=∠BAP,∠C=∠QAC,求出∠B+∠C,即可求出∠BAP+∠QAC,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BP=AP,CQ=AQ,∴∠B=∠PAB,∠C=∠QAC,∵∠BAC=130°,∴∠B+∠C=180°﹣∠BAC=50°,∴∠BAP+∠CAQ=50°,∴∠PAQ=∠BAC﹣(∠PAB+∠QAC)=130°﹣50°=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等边对等角.14.(2014秋•东莞市校级期中)如图,要用“HL”判定Rt△ABC和Rt△A′B′C′全等的条件是()A .AC=A′C′,BC=B′C′B.∠A=∠A′,AB=A′B′C .AC=A′C′,AB=A′B′D.∠B=∠B′,BC=B′C′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即可直接得出答案.解答:解:∵在Rt△ABC和Rt△A′B′C′中,如果AC=A′C′,AB=A′B′,那么BC一定等于B′C′,Rt△ABC和Rt△A′B′C′一定全等,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5.(2014秋•淄川区校级期中)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在MN外,且与A点在MN的同一侧,BC交MN 于P点,则()A .BC>PC+AP B.BC<PC+AP C.BC=PC+AP D.BC≥PC+AP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从已知条件进行思考,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A=PB,结合图形知BC=PB+PC,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答案.解答:解:∵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BC=PC+BP,∴BC=PC+AP.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结合图形,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14秋•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F=CD,CE=BD,那么∠EDF等于()A .90°﹣∠A B.90°﹣∠AC.180°﹣∠A D.45°﹣∠A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B=A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BF=CD,BD=CE,利用SAS得到三角形FBD与三角形DEC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即可表示出∠EDF.解答:解:∵AB=AC,∴∠B=∠C°,在△BDF和△CED中,,∴△BDF≌△CED(SAS),∴∠BFD=∠CDE,∴∠FDB+∠EDC=∠FDB+∠BFD=180°﹣∠B=180°﹣=90°+∠A,则∠EDF=180°﹣(∠FDB+∠EDC)=90°﹣∠A.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7.(2014秋•泰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那么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ABD≌△ACDB.AD是△ABC的高线C .AD是△ABC的角平分线D.△ABC是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A、在△ABD和△ACD 中,,所以△ABD≌△ACD,所以A正确;B、因为AB=AC,AD平分∠BAC,所以AD是BC边上的高,所以B正确;C、由条件可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D、由条件无法得出AB=AC=BC,所以△ABC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2014秋•晋江市校级月考)如图,点P是△ABC内的一点,若PB=PC,则()A .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B.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C .点P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D.点P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PC=PB即可得出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解答:解:∵PB=PC,∴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注意: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9.(2013•河西区二模)如图,在∠ECF的两边上有点B,A,D,BC=BD=DA,且∠ADF=75°,则∠ECF的度数为()A .15°B.20°C.25°D.30°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关系,逐步推出∠ECF的度数.解答:解:∵BC=BD=DA,∴∠C=∠BDC,∠ABD=∠BAD,∵∠ABD=∠C+∠BDC,∠ADF=75°,∴3∠ECF=75°,∴∠ECF=25°.故选:C.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运用.20.(2013秋•盱眙县校级期中)如图,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于M,PN⊥OB于N,连接MN交OP于点D.则①PM=PN,②MO=NO,③OP⊥MN,④MD=ND.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已知很易得到△OPM≌△OPN,从而得角相等,边相等,进而得△OMP≌△ONP,△PMD≌△PND,可得MD=ND,∠ODN=∠ODM=9O°,答案可得.解答:解: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于M,PN⊥OB于N 连接MN交OP于点D,∴∠MOP=∠NOP,∠OMP=∠ONP,OP=OP,∴△OPM≌△OPN,∴MP=NP,OM=ON,又OD=OD∴△OMD≌△OND,∴MD=ND,∠ODN=∠ODM=9O°,∴OP⊥MN∴①PM=PN,②MO=NO,③OP⊥MN,④MD=ND都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即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发现并利用△OMD≌△OND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证明两线垂直时常常通过证两角相等且互补来解决.二.解答题(共10小题)21.(2014秋•黄浦区期末)如图,已知ON是∠AOB的平分线,OM、OC是∠AOB外的射线.(1)如果∠AOC=α,∠BOC=β,请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NOC.(2)如果∠BOC=90°,OM平分∠AOC,那么∠MON的度数是多少?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1)先求出∠AOB=α﹣β,再利用角平分线求出∠AON,即可得出∠NOC;(2)先利用角平分线求出∠AOM=∠AOC,∠AON=∠AOB,即可得出∠MON=∠BOC.解答:解:(1)∵∠AOC=α,∠BOC=β,∴∠AOB=α﹣β,∵ON是∠AOB的平分线,∴∠AON=(α﹣β),∠NOC=α﹣(α﹣β)=(α+β);(2)∵OM平分∠AOC,ON平分∠AOB,∴∠AOM=∠AOC,∠AON=∠AOB,∴∠MON=∠AOM﹣∠AON=(∠AOC﹣∠AOB)=∠BOC=×90°=45°.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计算;弄清各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2014秋•阿坝州期末)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C、D是垂足,连接CD,且交OE于点F.(1)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若∠AOB=60°,请你探究OE,E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1)先根据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得出△ODE≌△OCE,可得出OD=OC,DE=CE,OE=OE,可得出△DOC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先根据E是∠AOB的平分线,∠AOB=60°可得出∠AOE=∠BOE=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OE=2DE,同理可得出DE=2E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DE=CE,OE=OE,∴Rt△ODE≌Rt△OCE,∴OD=OC,∴△DOC是等腰三角形,∵OE是∠AOB的平分线,∴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OE是∠AOB的平分线,∠AOB=60°,∴∠AOE=∠BOE=30°,∵EC⊥OB,ED⊥OA,∴OE=2DE,∠ODF=∠OED=60°,∴∠EDF=30°,∴DE=2EF,∴OE=4E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以上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2014秋•花垣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2∠C,BD平分∠ABC,DE⊥AB(E在AB之间),DF⊥BC,已知BD=5,DE=3,CF=4,试求△DFC的周长.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ABD=∠CBD,即可求得∠CBD=∠C,即BD=CD,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即可求得DE=DF,即可解题.解答:解:∵∠ABC=2∠C,BD平分∠ABC,∴∠CBD=∠C,∴BD=CD,∵BD平分∠ABC,∴DE=DF,∴△DFC的周长=DF+CD+CF=DE+BD+CF=3+5+4=12.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考查了角平分线平分角的性质,考查了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本题中求证DE=DF是解题的关键.24.(2014秋•大石桥市期末)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D=BD得∠BAD=∠DBA,由AB=AC=CD得∠CAD=∠CDA=2∠DBA,∠DBA=∠C,从而可推出∠BAC=3∠DBA,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BA的度数,从而不难求得∠BAC的度数.解答:解:∵AD=BD∴设∠BAD=∠DBA=x°,∵AB=AC=CD∴∠CAD=∠CDA=∠BAD+∠DBA=2x°,∠DBA=∠C=x°,∴∠BAC=3∠DBA=3x°,∵∠ABC+∠BAC+∠C=180°∴5x=180°,∴∠DBA=36°∴∠BAC=3∠DBA=1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能力;求得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内角和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2014秋•安溪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α.(1)直接写出∠ABC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D、E两点,并连接BD、DE.若=30°,求∠BDE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即可求得∠ABC的大小;(2)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CD=∠BDC,再求出∠CBD,然后根据∠ABD=∠ABC﹣∠CBD,求得∠A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ABC的大小为×(180°﹣α)=90°﹣α;(2)∵AB=AC,∴∠ABC=∠C=90°﹣α=90°﹣×30°=75°,由题意得:BC=BD=BE,由BC=BD得∠BDC=∠C=75°,∴∠CBD=180°﹣75°﹣75°=30°,∴∠ABD=∠ABC﹣∠CBD=75°﹣30°=45°,由BD=BE得.故∠BDE的度数是 67.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2014秋•静宁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1)∠B=∠C.(2)△AB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BDE≌△CDF,可得出∠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F),∴∠B=∠C;(2)由(1)可得∠B=∠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是解题的关键.27.(2012秋•天津期末)如图,AB=AC,∠C=67°,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A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AD=BD,求出∠ABD,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AC,∠C=67°,∴∠ABC=∠C=67°,∴∠A=180°﹣67°﹣67°=46°,∵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46°,∴∠DBC=67°﹣46°=21°.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能或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关键是求出∠ABC和∠ABD的度数,题目比较好.28.(2013秋•高坪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B=AD=AE,DE=EC,∠DAB=30°,求∠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AB=AD=AE,DE=EC,得到∠B=∠ADB,∠ADE=∠AED,∠C=∠EDC,从而得到∠ADE=∠AED=∠C+∠EDC=2∠C,根据∠DAB=30°,求得∠B=∠ADB=75°,利用∠ADC=∠ADE+∠EDC=3∠C=105°,求得∠C即可.解答:解:∵AB=AD=AE,DE=EC,∴∠B=∠ADB,∠ADE=∠AED,∠C=∠EDC,∴∠ADE=∠AED=∠C+∠EDC=2∠C,∵∠DAB=30°,∴∠B=∠ADB=75°,∴∠ADC=∠ADE+∠EDC=3∠C=105°,∴∠C=3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有关角的度数.29.(2012春•扶沟县校级期中)阅读理解:“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在△ABC中,已知∠ABC和∠ACB的平分线上交于点F,过点F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请你用“等角对等边”的知识说明DE=BD+CE.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考点:专证明题.题:由DE∥BC,BF平分∠ABC,CF平分∠ACB可知,DB=DF,CE=EF.便可得出结论.分析:解答:证明:∵BF平分∠ABC(已知),CF平分∠ACB(已知),∴∠ABF=∠CBF,∠ACF=∠FCB;又∵DE平行BC(已知)∴∠DFB=∠F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FC=∠F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BF=∠DFB,∠EFC=∠ECF(等量代换)∴DF=DB,EF=EC(等角对等边)∴DE=BD+CE.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利用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稍微有点难度是一道中档题.30.(2011•龙岩质检)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连接E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知∠BAD=∠CAD;然后根据已知条件“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得到∠DEA=∠DFA=90°;再加上公共边AD=AD,从而证明,△ADE≌△ADF;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AEF的两边相等,所以△AE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D是△ABC的平分线,∴∠BAD=∠CAD,(3分)又∵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DEA=∠DFA=90°(6分)又∵AD=AD,∴△ADE≌△ADF.(8分)∴AE=AF,即△AEF是等腰三角形(10分)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判定△ADE≌△ADF.。
初二数学第一章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例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例题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5、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6、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7、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8、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9、已知:AB=CD ,∠A=∠D ,求证:∠B=∠C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0、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11、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F A E D C B PD A CB C D B AD B C B A C D F 2 1E ABC D E F 21 AD B CA B C D A12、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13、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14、.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15、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16.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2)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17.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 =2CE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18、如图:DF=CE ,AD=BC ,∠D=∠C 。
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解析]七年级数学下---全等三角形证明题1如图,已知人。
是厶ABC勺中线,分别过点B、C作BEL AD于点E,CF丄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E=CF2•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1)操作发现:如图2,固定△ ABC使厶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②设△ BDC的面积为$,△ AEC的面积为S,则(2)猜想论证S与S2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当厶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 ffiA AEC中BC 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3)拓展探究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 DE// AB交BC于点E (如图4).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使S A DC=S 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3.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 )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使得点C旋转到AB 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 G分别是BD 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 (1)求证:CF=DG (2)求出/ FHG勺度数.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解析]4•如图所示,在△ 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E// BQ 如图①,然后将厶ADE 绕A 点顺 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图②,然后将 BD CE 分别延长至M N,使DM=BD EN=CE 得到图③, 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AB=AC 请探究下列数量关系:① 在图②中,BD 与CE的数量关系是_ _ ;② 在图③中,猜想AM 与 AN 的数量关系、/ MAN 与/BA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AB=I?AC( k > 1),按上述操作方法,得到图④,请继续探究: AM 与 AN 的数量关系、/ MAN 与/BAC 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4. (1)如图,在△ ABC ffiA ADE 中, AB 二AC AD=AE Z BAC K DAE=90 .① 当点D 在AC 上时,如图1,线段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② 将图1中的△ 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口角(O °VaV 90°),如图2,线段BD CE 有怎样的数量 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厶ABC^P ^ADE 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 BD CE 在(1)中的位置关系 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甲: AB AC=AD AE=1, / BAC K DA 字90°;乙:AB AC=AD AE M 1,K BAC K DAE=90 ;丙: 6. CD 经过/ BCA 顶点C 的一条直线,CA=CB E, F 分别是直线CD 上两点,且/ BEC K CFA Ka.(1)若直线CD 经过/ BCA 的内部,且E, F 在射线CD 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①如图 1,若/ BCA=90 , Ka =90°,则 BE ______________ CF; EF ___________ |BE - AF| (填“〉”, “v”或“=”);②如图2,若0°<Z BCA : 180°,请添加一个关于Ka 与/ BCA 关系的条件—AB: AC=AD AE M 1,/ BAC K DAE^ 90E__________ ,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7. 如图,已知 AB=AC (1)若 CE=BD 求证:GE=G ;⑵若CE=mBD (m 为正数),试猜想GE 与 GD 有何关系.(只写结论,不证明)8. (1)已知:如图①,在△ AOBf^A COD 中, OA=OJ 3OC=OD / AOB M COD=60,求证:① AC=BD ②/ APB=6(度;(2)如图②,在△ AOBf^A COD 中,若 OA=OBOC=O , / AOB M COD a ,贝U AC 与 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 ; Z APB 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_ ;(3)如图③,在△ AOBf^ACOD 中,若 OA=?OBOC=?OD(k > 1),Z AOB ZCOD a ,贝U AC 与 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 10.已知:EG// AF, AB=AC DE=DF 求证:BE=CF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如图3,若直线CD 经过/ BCA 的外部,/ a =Z BCA 请提出EF, BE AF 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 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Z APB 的大小为 _____2. 解:(1)①DEC绕点C旋转点D恰好落在AB边上,••• AC=CD:/ BAC=90 -Z B=90°- 30° =60°,二厶ACD是等边三角形,•••/ ACD=60,又TZ CDE Z BAC=60 ,:Z ACD Z CDE 二DE// AC;②T Z B=30°,Z C=90,二CD=AC=AB /• BD=AD=AC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ACD的边AC AD上的高相等,•••△ BDC的面积和△ AEC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S2;故答案为:DE// AC S=S;(2)如图,•「△ DEC是由厶ABC绕点C旋转得到,••• BC=CE AC=CD T Z ACN Z BCN=90,Z DCM Z BCN=180 - 90° =90°,•••Z ACN Z DCM T在厶ACNm DCM中,fZACM=ZDCHI ZCND=ZH=90°,[AC=CD•△ACN^A DCM( AAS, • AN=DM•△ BDC的面积和△ AEC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 i=S2;3、解(1)证明:•••在厶CBF ft^ DBG K答.fBC=BD答《二,:BF=BG•△CBF^A DBG( SAS , • CF=DQ(2)解:•••△ CBF^A DBG •Z BCF Z BDG又T Z CFB Z DFH •Z DHF Z CBF=60 ,•Z FHG=180 -Z DHF=180 - 60°=120°.4、解答:解:(1)①结论:BD=CE BDL CE②结论:BD=CE BDL CE;理由如下:T Z BAC Z DAE=90• Z BAC-Z DAC Z DAE-Z DAC 即Z BAD Z CAE ft^ ABD与△ ACE中, AB=ACT*4皿ZCAE •△ABD^A ACE(SAS • BD=CEb AD=AE延长BD交AC于F,交CE于H.在厶ABF 与厶HCF 中,T Z ABF=/ HCF Z AFB=/ HFC •Z CHF Z BAF=90••• BDL CE(2)结论:乙.AB AC=AD AE / BAC K DAE=905.6.解答:解:(1)①IK BCA=90,/a =90°,.・.K BCE K CBE=90,/ BCE K ACF=90 , • K CBE K ACF v CA=CB K BEC K CFA •△ BCE^A CAF •- BE=CF EF=|BE- AF|. ②所填的条件是:Ka +K BCA=180 . I AE=AD 卩. 7 •••△ CAE^A BAD( SAS , AC 二 AB • / ACE K ABD v DM=BD EN=CE • BM=CN 在厶 ABM ffiA ACN 中, r 瓏二 CN ••• ZAC14=ZAbr 〔AB 二AC • △ ABMm ACN( SAS , • AM=AN •/ BAM K CAN 即K MAN K BAC (2)AM=?AN 在厶BADfy CAE 中 解答: / CAE=/ BAD K MAN K BAC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解析]证明:在厶 BCE 中,/ CBE# BCE=180 -Z BEC=180 — /a. v/ BCA=180 —/a,•••/ CBE Z BCE Z BCA 又v/ ACF Z BCE Z BCA CBE Z ACF又v BC=CA / BEC Z CFA •△BCE^A CAF( AAS •- BE=CF CE=AF又v EF=C- CE, • EF=|BE- AF|.(2) EF=BE+AF7.解证明:(1)过D作DF// CE交BC于F,答: 贝UZ E=Z GDF v AB=AC •/ ACB Z ABC/ DF/ CE •/ DFB Z ACB•Z DFB Z ACB Z ABC • DF=DB v CE=BD •- DF=CE 在厶GDF^ GEC中, (ZE 二ZGDFI ZDGF=ZEGC ,[DF=EC•△GDF^A GEC(AAS. • GE=GD• / AOB Z BOC Z COD Z BOC 即:/ AOC Z BOD 答:又v OA=OB OC=OD •△ AOC^A BOD • AC=BD②由①得:/ OAC Z OBDv/ AEO Z PEB / APB=180 — (/ BEP+Z OBD, / AOB=180 —(/ OAC Z AEO , • Z APB Z AOB=60 .(2) AC=BD a(3) AC=?BD 180°—a.。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30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30题1. 两角和相等定理证明:设△ABC 和△DEF 是两个三角形,如果∠A = ∠D 且∠B = ∠E,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证明△ABC ≌△DEF:步骤一:通过顶角顶点 C 、 F、和共边 CF 作直线段 CF,延长直线段 CF 至点 X,使得 CX = CE。
步骤二:连接线段 AX。
步骤三:证明∠AXB = ∠EXF:由于∠A = ∠D,所以∠AXB = ∠DXE(共同的角度)。
又由于∠B = ∠E,所以∠DXE = ∠EXF。
因此,∠AXB = ∠EXF。
步骤四:证明∠ABX = ∠EFX:由于∠B = ∠E,所以∠ABX = ∠EXF(共同的角度)。
因此,∠ABX = ∠EFX。
步骤五:证明 AB = EF:由于 CX = CE,且∠ABX = ∠EFX,根据 SSS(边-边-边)全等三角形定理,则可得∆ABX ≌ ∆EFX。
因此,AB = EF。
综上所述,根据两角和相等定理,已经证明了△ABC ≌△DEF。
2. SAS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设△ABC 和△DEF 是两个三角形,如果 AB = DE,∠A = ∠D,且 AC = DF,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证明△ABC ≌△DEF:步骤一:连接线段 BC 和 EF。
步骤二:证明∠ABC = ∠DEF:由于 AB = DE,且∠A = ∠D,根据线段角度定理,可得∠ABC = ∠DEF。
步骤三:证明 BC = EF:由于 AC = DF,且∠ABC = ∠DEF,根据 SAS(边-角-边)全等三角形定理,可得△ABC ≌△DEF。
综上所述,根据SAS全等三角形定理,已经证明了△ABC ≌△DEF。
3. SSS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设△ABC 和△DEF 是两个三角形,如果 AB = DE,BC = EF,且AC = DF,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证明△ABC ≌△DEF:步骤一:连接线段 AC 和 DF。
步骤二:连接线段 BC 和 EF。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一、全等三角形证明题1 20题及解析。
(一)题目1。
1. 题目。
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 = AC,延长BE交AC于F。
求证:AF = EF。
2. 解析。
证明:延长AD到G,使DG = AD,连接BG。
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CD。
在△BDG和△CDA中,BD = CD,∠BDG = ∠CDA(对顶角相等),DG = DA。
根据SAS(边角边)全等判定定理,可得△BDG≌△CDA。
所以BG = AC,∠G = ∠CAD。
又因为BE = AC,所以BG = BE。
所以∠G = ∠BEG。
因为∠BEG = ∠AEF(对顶角相等),所以∠AEF = ∠CAD。
所以AF = EF。
(二)题目2。
1. 题目。
如图,在△ABC和△DEF中,AB = DE,BE = CF,∠B = ∠DEF。
求证:AC = DF。
2. 解析。
因为BE = CF,所以BE + EC = CF+EC,即BC = EF。
在△ABC和△DEF中,AB = DE,∠B = ∠DEF,BC = EF。
根据SAS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BC≌△DEF。
所以AC = DF。
(三)题目3。
1. 题目。
已知:如图,AB = CD,AE = DF,CE = FB。
求证:AF = DE。
2. 解析。
因为CE = FB,所以CE + EF = FB + EF,即CF = BE。
在△AEB和△DFC中,AB = CD,AE = DF,BE = CF。
根据SSS(边边边)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EB≌△DFC。
所以∠B = ∠C。
在△ABF和△DCE中,AB = CD,∠B = ∠C,BF = CE。
根据SAS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BF≌△DCE。
所以AF = DE。
(四)题目4。
1. 题目。
如图,在Rt△ABC中,∠ACB = 90°,CA = CB,D是AC上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AE = BD,BD的延长线与AE交于点F。
初一数学(下册) 有关三角形的证明必做经典题专项拓展训练
初一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全等专项拓展训练1.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
试说明:∆ACD≌∆CBE。
2.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同一条直线上,AD=FB。
试说明:∠A=∠F。
3.如图,已知AB=DC,AC=DB,试说明:∠A=∠D。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AD=CB,判断∠A与∠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AB=AC,AD=AE,BD=CE,则∠BAE=∠CAD,为什么?6.已知:如图1,AB=DE,BC=EF,AF=DC。
试说明:AB//DE。
把图1变换成图2、图3后,上述说明的过程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7.如图,已知EC=AC,∠BCE=∠DCA,∠A=∠E。
试说明:BC=DC。
8.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点E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试说明:AB=FC。
9.如图,在AEC和DFB中,E=F,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如下三个关系式:①AE//DF;②AB=CD;③CE=BF。
(1)请以其中两个关系式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写出所有你认为正确的说法。
(用序号写出,书写形式:如果⊗⊗,那么⊗)(2)选择(1)中的一个说法,并说明该说法正确的理由。
10.如图,直线l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AE=1,CF=2,求EF的长度。
11.如图,已知∠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CE与AB相交于点F。
(1)试说明:∆CEB≌ΔADC;(2)若AD=9,DE=6,求BE的长。
12.如图,∠A=∠B,AE=BE,点D在AC的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
(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
13.如图,在∆ABC和∆ABD中,AC与BD相交于E点,AD=BC,∠DAB=∠CBA。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经典例题
段,向什么方向延长,用“截取”的方法时,要考虑如何截取.
例 08.如图(a),已知:在 ABC 中, AB AC ,AD 是 A 的平分线,P 是 AD 上
任意一点.
求证: AB AC PB PC .
分析:本例涉及四条线段差的不等关系,要使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这一定理,为了能够使用这一定理,必须把本题中的四条线段的差转化为三角形中三边关系 的问题. 可用截取的方法,也可用延长的方法. 用截取法,可在 AB 边上取一点 C,使
和)
∴ BDC C . ∴ BD BC BD . ∴ AC AB BC AB BD 说明:要证明线段 AB CD EF ,可用“延长”的方法:延长 AB 到 G,使 BC CD , 然后证明 AG EF . 也可用“截取”的方法:在 EF 上取点 H,使 EH AB ,然后证明 HF CD . 在具体问题中要考虑哪种方法可行. 用“延长”的方法时,要考虑延长哪条线
证明:在 AC 上取点 B ,使 AB AB ,连结 BD ,则在 ABD 和 ABD 中. AB AB(已作) BAD BAD(角平分线定义) AD AD(公共边)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相关证明题(8题)1. 已知: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D⊥BC。
- 证明:- 因为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DC(中线的定义)。
- 在△ABD和△ACD中,AB = AC(已知),BD = CD(已证),AD = AD(公共边)。
- 所以△ABD≌△ACD(SSS)。
- 则∠ADB=∠AD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又因为∠ADB + ∠ADC = 180°(平角的定义),所以∠ADB = ∠ADC = 90°,即AD⊥BC。
2. 已知:在等腰△ABC中,AB = AC,∠A = 36°,求证:∠B = 72°。
- 证明:- 因为AB = AC,所以∠B = ∠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 又因为∠A+∠B + ∠C =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36°。
- 设∠B = x,则∠C = x,可得方程36°+x + x = 180°。
- 2x=180° - 36°,2x = 144°,解得x = 72°,即∠B = 72°。
3. 已知:在△ABC中,AB = AC,D是AC上一点,且AD = BD = BC。
求∠A的度数。
- 证明:- 设∠A=x,因为AD = BD,所以∠ABD = ∠A=x(等边对等角)。
- 则∠BDC=∠A + ∠ABD = 2x(三角形外角性质)。
- 因为BD = BC,所以∠C = ∠BDC = 2x。
- 又因为AB = AC,所以∠ABC = ∠C = 2x。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ABC+∠C = 180°,即x + 2x+2x = 180°。
- 5x = 180°,解得x = 36°,所以∠A = 36°。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100题无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ADBCBA CDF2 1 E6.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 7.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8.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AD BC CD BA9.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10.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11.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12.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BA CDF2 1 ECDB A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14. 已知:AB=CD ,∠A=∠D ,求证:∠B=∠C15. 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DCBAFEP D ACB16. 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17. 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18.(5分)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 19.(5分)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FAED CB20.(5分)如图,已知AD ∥BC ,∠P 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21.(6分)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22.(6分)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3.(7分)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P EDCBA OE DCBA D CBA24.(7分)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 求证:BD =2CE .25、(10分)如图:DF=CE ,AD=BC ,∠D=∠C 。
初中专项训练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经典证明题50道1、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2、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3、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FAEDC B4.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求证:∠OAB=∠OBA5.(5分)如图,已知AD∥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PCEDBA6.(6分)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 于点M.(1)求证:MB=MD,ME=MF(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8.(7分)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 =2CE .OEDCB AFE D CB A25、如图:DF=CE ,AD=BC ,∠D=∠C 。
求证:△AED ≌△BFC 。
FEDCBA证明:∵DF=CE , ∴DF-EF=CE-EF , 即DE=CF ,在△AED 和△BFC 中,∵ AD=BC , ∠D=∠C ,DE=CF ∴△AED ≌△BFC (SAS )26、(10分)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简单证明题及答案(15道)
∴BC=ED.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 质.
01
如图,在△ABC中, ∠C=90°,点D是AB边上的 一点,DM⊥AB,且 DM=AC,过点M作 ME∥BC交AB于点E.求证: △ABC≌△MED。
02
证明:∵MD⊥AB,
∴∠MDE=∠C=90°,
∵ME∥BC,
∴∠B=∠MED,
在△ABC与△MED中, ∠B=∠MED ∠C=∠EDM DM=AC ,
∠D=∠B , ∴△ADF≌△CBE(ASA), ∴AF=CE, ∴AF+EF=CE+EF,即
AE=CF.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 质.
11.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 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求证: Rt△ABE≌Rt△CBF;
证明:∵∠ABC=90°,
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如图,在△ABC中, AB=AC,AD平分 ∠BAC.求证: ∠DBC=∠DCB.
解:∵AD平分∠BAC, ∴∠BAD=∠CAD. ∴在△ACD和△ABD中 AB=AC ∠BAD=∠CAD
AD=AD , ∴△ACD≌△ABD, ∴BD=CD, ∴∠DBC=∠DCB.
:∵AC平分∠BAD,
∴∠BAC=∠DAC,
在△ABC和△ADC中, AB=AD ∠BAC=∠DAC AC=AC ,
∴△ABC≌△AD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9.如图,已知 点E,C在线段
BF上, BE=CF, AB∥DE, ∠ACB=∠F.
求证: △ABC≌△DEF
.
证明:∵AB∥DE,
∴∠B=∠DEF.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1.已知:AB=4 , AC=2 , 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2.已知:D 是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AB2A3.已知:BC=DE,/ B= / E,Z C= / D, F 是CD 中点,求证:4.已知:/ 仁/2, CD=DE , EF//AB,求证:EF=AC已知:AD 平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7.已知:AB=4 , AC=2 , 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 ADD5. AE=AD+BE,求证: O6.8.已知:D 是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1 AB29.已知:BC=DE,/ B= / E,/ C= / D, F 是CD 中点,求证:12.已知:AC 平分/ BAD , CE丄AB , / B+ / D=180 °,求证:AE=AD+BECD=DE , EF//AB,求证:EF=AC10.已知:/ 1 = / 2,c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 // DC, BE、CE分别平分/ ABC、/ BCD,且点E在AD 上。
求证:BC=AB+DC。
D14.已知:AB=CD,/ A= / D,求证:/ B= / CB15. P 是/ BAC 平分线 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17.已知,E 是 AB 中点,AF=BD , BD=5 , AC=7,求 DC18. ( 5 分)如图,在△ ABC 中,BD=DC ,/ 仁/2,求证:AD 丄 BC .19. ( 5分)如图,0M 平分/ POQ , MA 丄OP,MB 丄OQ , A 、B 为垂足,AB 交0M 于点N . 求证:/ OAB= /OBA16.已知/ ABC=3 / C ,Z 1 = / 2, BE 丄 AE ,求证:AC-AB=2BE20. ( 5分)如图,已知 AD // BC ,/ PAB 的平分线与/ 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 E , CE 的连线 交 AP 于D .求证:AD+BC=AB .(6分)如图,△ ABC 中,AD 是/ CAB 的平分线,且 AB=AC+CD ,求证:/ C=2/ B22. (6分)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 AC 上的两个动点,且 DE 丄AC 于E , BF 丄AC 于F , 若AB=CD , AF=CE , BD 交 AC 于点 M .(1) 求证:MB = MD , ME=MF(2) 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 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3. ( 7分)已知:如图, DC // AB ,且DC =AE ,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 AEDEBC.21.(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夕卜,请再写出两个与△ AED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24. (7分)如图,△ ABC中,/ BAC=90度,AB=AC, BD是/ 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2CE.25、(10分)如图: DF=CE AD=BC/ D=Z G 求证:△26、(10分)如图:AE、BC交于点M F点在AM上,求证:AM>^ ABC的中线。
直角三角形证明题精选(初中数学)
直角三角形证明题精选(初中数学)1. 垂直角等于90度的证明问题:请证明直角三角形中的垂直角等于90度。
请证明直角三角形中的垂直角等于90度。
证明:对于直角三角形ABC,假设∠BAC为直角。
我们需要证明∠ABC和∠ACB均等于90度。
对于直角三角形ABC,假设∠BAC为直角。
我们需要证明∠ABC和∠ACB均等于90度。
根据直角三角形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因此,线段AB与线段AC垂直。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使用反证法来证明∠ABC等于90度。
如果∠ABC不等于90度,假设∠ABC为a度,那么∠ACB就等于90 - a度。
由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我们可以得出:a + (90 -a) + 90 = 180,化简后得到180 = 180,这是不成立的。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中的垂直角等于90度。
2. 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证明问题:请证明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成立。
请证明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成立。
证明:对于直角三角形ABC,假设∠BAC为直角,BC为直角边,AB为另一直角边,AC为斜边。
我们需要证明AB^2 +BC^2 = AC^2。
对于直角三角形ABC,假设∠BAC为直角,BC 为直角边,AB为另一直角边,AC为斜边。
我们需要证明AB^2 + BC^2 = AC^2。
根据勾股定理的定义,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定义证明∠ABC和∠ACB均等于90度,即两个直角边垂直。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形的相似性来证明勾股定理。
考虑到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B,它们有共边AB和∠B相等(都为直角)。
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得出:AC/AD = BC/BD。
假设AD等于1,那么BD等于1/BC。
我们可以用平方来表示长度,得到:AC^2 = (1/BC)^2。
进一步,我们可以将BC替换成AB,得到:AC^2 = (1/AB)^2。
最后,我们可以应用勾股定理的定义,将AC^2表示成AB和BC的平方和:AC^2 = AB^2 + BC^2。
人教版苏科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经典例题)
班级小组姓名成绩满分(120)一、等腰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1.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A.BD=DC,AB=ACB.∠ADB=∠ADC,∠B=∠CC.∠B=∠C,∠BAD=∠CADD.∠B=∠C,BD=DC例1.变式1.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A.∠BCA=∠FB.∠B=∠EC.BC∥EFD.∠A=∠EDF例1.变式2.已知△ABC与△DEF全等,∠A=∠D=90°,∠B=37°,则∠E的度数是()A.37°B.53°C.37°或63°D.37°或53°例1.变式3.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BC∥EF.(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6B.18C.20D.16或20例2.变式1.如图,在△ABC中,AB=AC,BC=6,AD⊥BC于D,则BD=.例2.变式2.如图,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BD,CE相交于O点,且BD交AC 于点D,CE交AB于点E.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①△BCD≌△CBE;②△BAD≌△BCD;③△BDA≌△CEA;④△BOE≌△COD;⑤△ACE≌△BCE;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例2.变式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在AB上,DE∥AC,求证:DB=DE.(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3.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CE≌△BCDB.△BGC≌△AFCC.△DCG≌△ECFD.△ADB≌△CEA例3.变式1.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例3.变式2.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在边框AC上爬行(A,C端点除外),设甲虫P到另外两边的距离之和为d,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h,则d与h的大小关系是()A.d>hB.d<hC.d=hD.无法确定例3.变式3.如图,在△ABC中,已知AB=BC=CA,AE=CD,AD与BE交于点P,BQ⊥AD于点Q,求证:BP=2PQ.(四)有一个锐角等于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2厘米,则斜边的长是()A.2厘米B.4厘米C.6厘米D.8厘米例4.变式1.如图,在△ABC中,∠C=90°,∠A=30°,若AB=6cm,则BC=.例4.变式2.如下图,△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求证:BC=3AD.例4.变式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5003米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米到达目的地C点.(1)判断△ABC的形状;(2)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五)反证法(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个步骤是()A.假设CD∥EFB.假设AB∥EFC.假设CD和EF不平行D.假设AB和EF不平行例5.变式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大于60°B.有一个内角小于60°C.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D.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例5.变式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也不相等”时,只需假设“”.例5.变式3.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必为锐角.二、直角三角形(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6.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度数是()A.45°B.60°C.75°D.90°例6.变式1.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C=90°,D 为AC 边上中点,过D 点作DE⊥DF,交AB 于点E,交BC 于点F.若AE=4,FC=3,求EF 长.例6.变式2.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220a b a b c -+-=,则△ABC 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例6.变式3.如右图,公路MN 和公路PQ 在点P 处交汇,且∠QPN=30°,点A 处有一所中学,AP=160米,假设汽车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声的影响,那么汽车在公路MN 上沿PN 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如果受影响,已知汽车的速度为18千米/时,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二)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7.以下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对顶角相等C.直角三角形没有钝角D.若a b =,则22a b =例7.变式1.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C.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7.变式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1:2”,它的逆命题是.例7.变式3.已知命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高重合.(1)写出这个命题的逆命题;(2)判断(1)中的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写出你的理由.(三)“HL”定理的应用(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8.如图,O是∠BAC内一点,且点O到AB、AC的距离OE=OF,则△AEO≌△AFO的依据是()A.HL B.AAS C.SSS D.ASA例8.变式1.如图,CD⊥AD,CB⊥AB,AB=AD,求证:CD=CB.例8.变式2.如下图,M为△ABC的边BC的中点,ME⊥AB于点E,MF⊥AC于点F.(1)当AB=AC时,求证:ME=MF;(2)若ME=MF,试判断AB与AC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例8.变式3.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CA=CB,D是AC上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AE=BD,BD的延长线与AE交于点F.试通过观察、测量、猜想等方法来探索BF与AE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9.如图,在△ABC中,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下述结论错误的是()A.BD平分∠ABCB.△BCD的周长等于AB+BCC.AD=BD=BCD.点D是线段AC的中点例9.变式1.如图,AB=AD,∠ABC=∠ADC.求证:AC垂直平分BD.例9.变式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②线段上任一点到垂直平分线两端的距离相等;③经过线段中点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过P作直线MN,则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⑤过线段上任一点可以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A.1个B.2个C.3个D.4个例9.变式3.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E,过E作AD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CAF.四、角平分线(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10.如图,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PE⊥OA 于E,PF⊥OB 于F,若PE=7,则PF=.例10.变式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到已知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B.一条直线上有一点到已知角两边距离相等,这条直线平分已知角C.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与角的顶点的连线平分这个角D.角内有两点各自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则过这两点的直线平分这个角例10.变式2.如图,以∠AOB 的顶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C,交OB 于点D.再分别以点C,D 为圆心,大于12CD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E,过点E 作射线OE,连接C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射线OE 是∠AOB 的平分线B.△COD 是等腰三角形C.C,D 两点关于OE 所在直线对称D.O,E 两点关于CD 所在直线对称例10.变式3.如图,在∠AOB 的两边OA,OB 上分别取OM=ON,OD=OE,DN 和EM 相交于点C.求证: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
初中数学九年级中考复习三角形部分证明练习题精选
1.已知:如图点C 是AB 的中点,CD ∥BE ,且CD=BE.求证:∠D=∠E.2.已知:E 、F 是AB 上的两点,AE=BF ,又AC ∥DB ,且AC=DB.求证:CF=DE 。
3 如图,已知△ABC 和△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B=∠DCE=60°,B 、C 、E 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D 和AE.求证:BD=AE.4.如图,D 、E 、F 、B 在一条直线上,AB=CD ,∠B=∠D ,BF=DE 。
求证:⑴AE=CF ;⑵AE ∥CF ;⑶∠AFE=∠CEF 。
AC B ED A BC DE F A B C D E FA B CDE5.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AC=2AE 。
6.已知:如图∠B=∠E=90°AC=DF FB=EC ,则AB=DE.请说明理由。
7.如图,AD ∥BC ,∠A=90°,E 是AB 上一点,∠1=∠2,AE=BC 。
请你说明∠DEC=90°的理由。
AB E DC8.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在AB 和AC 上,且AD=CE ,BE 和CD 相交于点P 。
(1)说明△AD ≌△CEB(2)求:∠BPC 的度数.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证明: 延长AD 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在三角形ABE 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又AD 是整数,则AD=52.如图,在△ABC 中,AB=AC ,M 为BC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AD=AE .求证:MD=ME . 证明: (法一) ∵AB=AC , ∴∠B=∠C .∵M 为BC 的中点, ∴BM=CM .∵AB=AC ,AD=AE ,∴BD=CE .在△DBM 和△ECM 中,∴BD=CE ,∠B=∠C ,BM=CM .ADBC∴△DBM ≌△ECM . ∴MD=ME .(法二)连接AM ,(1分)∵AB=AC ,M 为BC 的中点, ∴AM 平分∠BAC , ∴∠BAM=∠CAM . 在△ADM 和△AEM 中,∵AD=AE ,∠DAM=∠EAM ,AM=AM , ∴△ADM ≌△AEM . ∴MD=ME .4.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
(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题含答案
1.已知:AB=4 , AC=2 , 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至【J E,使AD=DE• D是BC中点••• BD=DC在左ACD和左BDE中AD=DEZ BDE= Z ADCBD=DC••• A ACD^A BDE. .AC=BE=2•在△ ABE 中AB-BE < AE< AB+BE••AB=4即4-2<2AD <4+21<AD <3•••AD=21 2.已知:D是AB中点,Z ACB=90 ,求证:CD —AB延长CD与P,使D为CP中点。
连接AP.BP ••DP=DC,DA=DB• •ACBP为平行四边形又/ ACB=90平行四边形ACBP为矩形•••AB=CP=1/2AB证明:连接BF和EF. • BC=ED,CF=DF, / BCF= / EDF三角形BCF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BF=EF, Z CBF= / DEF连接BE在三角形BEF中,BF=EF/ EBF= / BEF。
. • Z ABC= Z AED。
••• Z ABE= Z AEB。
AB=AE 。
在三角形ABF和三角形AEF中AB=AE,BF=EF,Z ABF= Z ABE+ Z EBF= Z AEB+ Z BEF= Z AEF三角形ABF和三角形AEF全等。
Z BAF= Z EAF ( Z 1 = Z 2)。
EF=AC 4,已知:/ 1 = Z 2, CD=DE , EF//AB ,求证:过C作CG // E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CG// EF,可得,/ EFD= CGDDE= DC/ FDE=Z GDC (对顶角). EFD^A CGDZCGD=Z EFD又,EF// AB. Z EFD=Z 1/ 1= / 2•••Z CGD=Z 2AGC为等腰三角形,AC= CG又EF= CGEF= AC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 = AC,连接DE . • AD 平分Z BAC••• Z EAD = Z CAD. . AE = AC , AD = AD. AED^A ACD (SAS)Z E= Z C. . AC = AB+BDAE = AB+BD. . AE = AB+BE. .BD = BE•••Z BDE = / E. Z ABC = Z E+ Z BDE•••Z ABC = 2 / E•.•Z ABC = 2 Z C6. 已知:AC 平分Z BAD , CE± AB , Z B+ / D=180 °,求证:AE=AD+BE证明:在AE上取F,使EF = EB,连接CF. • CE ± ABCEB = Z CEF = 90°. • EB = EF, CE = CE,. CEB^A CEF•••Z B=Z CFE. Z B+Z D= 180° , Z CFE + Z CFA = 180°•••Z D = Z CFA. • AC 平分Z BAD/ DAC = / FAC. . AC = AC. ADC^A AFC (SAS)AD = AFAE = AF + FE= AD + BE7, 已知:AB=4 , AC=2 , 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至ij E,使AD=DED是BC中点. . BD=DC在^ ACD和^ BDE中AD=DEZ BDE= Z ADCBD=DC. ACD^A BDE••• AC=BE=2•.•在△ ABE 中AB-BE V AE V AB+BE. . AB=4即4-2 V 2AD V 4+21 v AD v 3AD=21—8. 已知:D是AB中点,/ACB=9,求证:CD-AB2 解:延长AD至ij E,使AD=DED是BC中点. . BD=DC在^ ACD和^ BDE中AD=DE/ BDE= / ADCBD=DC. ACD^A BDE ••• AC=BE=2•.•在△ ABE 中AB-BE V AE V AB+BE . . AB=4即4-2 V 2AD V 4+2 1 v AD v 3AD=2证明:连接BF和EF。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简单证明题及解答(5道)
汇报人:XX
目 录
• 题目一:基本的全等三角形证明 • 题目二: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 • 题目三:通过边边边条件证明 • 题目四:结合中线性质进行证明 • 题目五:综合应用多种性质证明 • 总结与拓展
01
题目一:基本的全等三角形证明
题目描述
•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其中$AB = DE$,$AC = DF$,$\angle BAC = \angle EDF$。求证:$\triangle ABC \cong \triangle DEF$。
由第二步可知,△BDE∽△CFD。
详细解答
4. 第四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所以BD/CF=DE/DF。
5. 第五步,因为BD=AD(已知),所以AD/CF=DE/DF。又因为AE/EC=DE/EF(已知), 所以AD/CF=AE/EC。
6. 第六步,交叉相乘得AD*EC=AE*CF,即AE/AD=EC/CF。又因为∠A=∠ACF(对顶角相 等),所以△ADE∽△ACF。
第三步,根据相似三 角形的性质,有 AB/AC = BD/DC。
综上,我们证明了 AB/AC = BD/DC。
03
题目三:通过边边边条件证明
题目描述
已知
△ABC和△DEF中,AB = DE,BC = EF,AC = DF。
求证
△ABC ≌ △DEF。
题目描述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边边条件。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 直接应用边边边定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题目描述
01
【解答】
02
证明
03
04
∵ 在△ABC和△DEF中,AB = DE,BC = EF,AC = DF(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5•涉县模拟)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及D,交BC于E,连接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A .13B.10C.12D.52.(2015•淄博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 .5个B.4个C.3个D.2个3.(2014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 S△ABD:S△ACD=()A .4:3B.3:4C.16:9D.9:164.(2014•丹东)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A .70°B.80°C.40°D.30°5.(2014•南充)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 .30°B.36°C.40°D.45°6.(2014•山西模拟)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A .145°B.110°C.70°D.35°7.(2014•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A .2B.3C.4D.58.(2014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 .2B.3C.6D.不能确定9.(2014春•栖霞市期末)在Rt△ABC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平分∠CAB,点D到AB的距离DE=3.8cm,则BC等于()A .3.8cm B.7.6cm C.11.4cm D.11.2cm10.(2014秋•博野县期末)△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 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A=40°,则∠BOC=()A .110°B.120°C.130°D.140°11.(2013秋•潮阳区期末)如图,已知点P在∠AOB的平分线OC上,PF⊥OA,PE⊥OB,若PE=6,则PF的长为()A .2B.4C.6D.812.(2013秋•马尾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E,已知AE=1cm,△ACD的周长为12cm,则△ABC的周长是()A .13cm B.14cm C.15cm D.16cm13.(2013秋•西城区期末)如图,∠BAC=13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等于()A .50°B.75°C.80°D.105°14.(2014秋•东莞市校级期中)如图,要用“HL”判定Rt△ABC和Rt△A′B′C′全等的条件是()A.AC=A′C′,BC=B′C′B.∠A=∠A′,AB=A′B′C.AC=A′C′,AB=A′B′D.∠B=∠B′,BC=B′C′15.(2014秋•淄川区校级期中)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在MN外,且及A点在MN的同一侧,BC交MN于P点,则()A .BC>PC+APB.BC<PC+APC.BC=PC+AP D.BC≥PC+AP16.(2014秋•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 为BC上一点,BF=CD,CE=BD,那么∠EDF等于()A .90°﹣∠AB.90°﹣∠AC.180°﹣∠AD.45°﹣∠A17.(2014秋•泰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那么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BD≌△ACD B.AD是△ABC的高线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ABC是等边三角形18.(2014秋•晋江市校级月考)如图,点P是△ABC内的一点,若PB=PC,则()A.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B.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C.点P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D.点P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19.(2013•河西区二模)如图,在∠ECF的两边上有点B,A,D,BC=BD=DA,且∠ADF=75°,则∠ECF的度数为()A .15°B.20°C.25°D.30°20.(2013秋•盱眙县校级期中)如图,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于M,PN⊥OB于N,连接MN交OP于点D.则①PM=PN,②MO=NO,③OP⊥MN,④MD=ND.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2个C.3个D.4个二.解答题(共10小题)21.(2014秋•黄浦区期末)如图,已知ON是∠AOB的平分线,OM、OC是∠AOB外的射线.(1)如果∠AOC=α,∠BOC=β,请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NOC.(2)如果∠BOC=90°,OM平分∠AOC,那么∠MON的度数是多少?22.(2014秋•阿坝州期末)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C、D是垂足,连接CD,且交OE于点F.(1)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若∠AOB=60°,请你探究OE,E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3.(2014秋•花垣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2∠C,BD平分∠ABC,DE⊥AB(E在AB之间),DF⊥BC,已知BD=5,DE=3,CF=4,试求△DFC的周长.24.(2014秋•大石桥市期末)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25.(2014秋•安溪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α.(1)直接写出∠ABC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D、E两点,并连接BD、DE.若=30°,求∠BDE的度数.26.(2014秋•静宁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1)∠B=∠C.(2)△ABC是等腰三角形.27.(2012秋•天津期末)如图,AB=AC,∠C=67°,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28.(2013秋•高坪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B=AD=AE,DE=EC,∠DAB=30°,求∠C的度数.29.(2012春•扶沟县校级期中)阅读理解:“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在△ABC中,已知∠ABC和∠ACB的平分线上交于点F,过点F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请你用“等角对等边”的知识说明DE=BD+CE.30.(2011•龙岩质检)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连接E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2015年05月03日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组卷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5•涉县模拟)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及D,交BC于E,连接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A .13B.10C.12D.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13,再由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得出BE=AE=13.解答:解:∵∠C=90°,∴AE=,∵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BE=AE=13;故选:A.点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评:求出AE是解题的关键.2.(2015•淄博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 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 .5个B.4个C.3个D.2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图中的三角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共有5个.(1)∵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EBC=∠ABC,∠ECB=∠BCD,∵△ABC是等腰三角形,∴∠EBC=∠ECB,∴△BCE是等腰三角形;(3)∵∠A=36°,AB=AC,∴∠ABC=∠ACB=(180°﹣36°)=72°,又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ABC=36°=∠A,∴△ABD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和△BC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中档题.3.(2014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 S△ABD:S△ACD=()A .4:3B.3:4C.16:9D.9:16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过点D作DE⊥AB,DF⊥AC,由AD是它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DE=DF,由△ABD的面积为12,可求得DE及DF的长,又由AC=6,则可求得△ACD的面积.解答:解: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分)∵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3分)∴S△ABD=•DE•AB=12,∴DE=DF=3…(5分)∴S△ADC=•DF•AC=×3×6=9…(6分)∴S△ABD:S△ACD=12:9=4:3.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4.(2014•丹东)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A .70°B.80°C.40°D.3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由等腰△ABC中,AB=AC,∠A=40°,即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可得AE=BE,继而求得∠ABE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等腰△ABC中,AB=AC,∠A=40°,∴∠ABC=∠C==7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AE=BE,∴∠ABE=∠A=40°,∴∠CBE=∠ABC﹣∠ABE=3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2014•南充)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 .30°B.36°C.40°D.4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BAD=2∠CAD=2∠B=2∠C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B,解答:解:∵AB=AC,∴∠B=∠C,∵AB=BD,∴∠BAD=∠BDA,∵CD=AD,∴∠C=∠CAD,∵∠BAD+∠CAD+∠B+∠C=180°,∴5∠B=180°,∴∠B=36°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2∠CAD=2∠B=2∠C关系.6.(2014•山西模拟)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A .145°B.110°C.70°D.35°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OD=2∠AOC=70°,再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BOD的度数.解答:解:∵射线OC平分∠DOA.∴∠AOD=2∠AOC,∵∠COA=35°,∴∠DOA=70°,∴∠BOD=180°﹣70°=11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7.(2014•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A .2B.3C.4D.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根据已知条件易得∠B=30°,∠BAC=60°.根据线段垂直平析:分线的性质进一步求解.解答:解:∵∠ACB=90°,AB=10,AC=5,∴∠B=30°.∴∠BAC=90°﹣30°=60°∵DE垂直平分BC,∴∠BAC=∠ADE=∠BDE=∠CDA=90°﹣30°=60°.∴∠BDE对顶角=60°,∴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由易到难逐个寻找,做到不重不漏.8.(2014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 .2B.3C.6D.不能确定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得出AD=CD,根据三角形的周长求出即可.解答:解:∵BD是△ABC的中线,∴AD=CD,∴△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B+BD+AD)﹣(BC+BD+CD)=AB﹣BC=5﹣3=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和掌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9.(2014春•栖霞市期末)在Rt△ABC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平分∠CAB,点D到AB的距离DE=3.8cm,则BC等于()A .3.8cm B.7.6cm C.11.4cm D.11.2cm考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C=90°,∠CAB=60°,可得∠B的度数,故BD=2DE=7.6,又AD平分∠CAB,故DC=DE=3.8,由BC=BD+DC求解.解答:解:∵∠C=90°,∠CAB=60°,∴∠B=30°,在Rt△BDE中,BD=2DE=7.6,又∵AD平分∠CAB,∴DC=DE=3.8,∴BC=BD+DC=7.6+3.8=11.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能够注意到D到AB的距离DE即为CD长,是解题的关键.10.(2014秋•博野县期末)△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 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A=40°,则∠BOC=()A .110°B.120°C.130°D.140°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计算题.分析: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得O是内心,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的度数.解答:解: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所以O是内心,即三条角平分线交点,AO,BO,CO都是角平分线,所以有∠CBO=∠ABO=∠ABC,∠BCO=∠ACO=∠ACB,∠ABC+∠ACB=180﹣40=140∠OBC+∠OCB=70∠BOC=180﹣70=110°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1.(2013秋•潮阳区期末)如图,已知点P在∠AOB的平分线OC上,PF⊥OA,PE⊥OB,若PE=6,则PF的长为()A .2B.4C.6D.8考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出∠POF=∠POE,然后利用AAS定理求证△POE≌△POF,即可求出PF的长.解答:解:∵OC平分∠AOB,∴∠POF=∠POE,∵PF⊥OA,PE⊥OB,∴∠PFO=∠PEO,PO为公共边,∴△POE≌△POF,∴PF=PE=6.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证△POE≌△POF.12.(2013秋•马尾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E,已知AE=1cm,△ACD的周长为12cm,则△ABC的周长是()A .13cm B.14cm C.15cm D.16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要求△ABC的周长,先有AE可求出AB,只要求出AC+BC即可,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D=BD,于是AC+BC=AC+CD+AD 等于△ACD的周长,答案可得.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2AE=2又∵△ACD的周长=AC+AD+CD=AC+BD+CD=AC+BC=12∴△ABC的周长是12+2=14cm.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进行线段的等效转移,把已知及未知联系起来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13秋•西城区期末)如图,∠BAC=13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等于()A .50°B.75°C.80°D.10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BP=AP,CQ=AQ,推出∠B=∠BAP,∠C=∠QAC,求出∠B+∠C,即可求出∠BAP+∠QAC,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BP=AP,CQ=AQ,∴∠B=∠PAB,∠C=∠QAC,∵∠BAC=130°,∴∠B+∠C=180°﹣∠BAC=50°,∴∠BAP+∠CAQ=50°,∴∠PAQ=∠BAC﹣(∠PAB+∠QAC)=130°﹣50°=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等边对等角.14.(2014秋•东莞市校级期中)如图,要用“HL”判定Rt△ABC和Rt△A′B′C′全等的条件是()A .AC=A′C′,BC=B′C′B.∠A=∠A′,AB=A′B′C AC=A′C D∠B=∠B.′,AB=A′B′.′,BC=B′C′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即可直接得出答案.解答:解:∵在Rt△ABC和Rt△A′B′C′中,如果AC=A′C′,AB=A′B′,那么BC一定等于B′C′,Rt△ABC和Rt△A′B′C′一定全等,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5.(2014秋•淄川区校级期中)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在MN外,且及A点在MN的同一侧,BC交MN于P点,则()A .BC>PC+APB.BC<PC+APC.BC=PC+AP D.BC≥PC+AP考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点:分析:从已知条件进行思考,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A=PB,结合图形知BC=PB+PC,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答案.解答:解:∵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BC=PC+BP,∴BC=PC+AP.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结合图形,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14秋•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 为BC上一点,BF=CD,CE=BD,那么∠EDF等于()A .90°﹣∠AB.90°﹣∠AC.180°﹣∠AD.45°﹣∠A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B=A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BF=CD,BD=CE,利用SAS得到三角形FBD及三角形DEC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即可表示出∠EDF.解答:解:∵AB=AC,∴∠B=∠C°,在△BDF和△CED中,,∴△BDF≌△CED(SAS),∴∠BFD=∠CDE,∴∠FDB+∠EDC=∠FDB+∠BFD=180°﹣∠B=180°﹣=90°+∠A,则∠EDF=180°﹣(∠FDB+∠EDC)=90°﹣∠A.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7.(2014秋•泰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那么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BD≌B AD是.△ACD.△ABC的高线C .AD是△ABC的角平分线D.△ABC是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A、在△ABD和△ACD 中,,所以△ABD≌△ACD,所以A正确;B、因为AB=AC,AD平分∠BAC,所以AD是BC边上的高,所以B正确;C、由条件可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D、由条件无法得出AB=AC=BC,所以△ABC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2014秋•晋江市校级月考)如图,点P是△ABC内的一点,若PB=PC,则()A .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B.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C .点P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D.点P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PC=PB即可得出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解答:解:∵PB=PC,∴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注意: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9.(2013•河西区二模)如图,在∠ECF的两边上有点B,A,D,BC=BD=DA,且∠ADF=75°,则∠ECF的度数为()A .15°B.20°C.25°D.3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关系,逐步推出∠ECF的度数.解答:解:∵BC=BD=DA,∴∠C=∠BDC,∠ABD=∠BAD,∵∠ABD=∠C+∠BDC,∠ADF=75°,∴3∠ECF=75°,∴∠ECF=25°.故选:C.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运用.20.(2013秋•盱眙县校级期中)如图,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于M,PN⊥OB于N,连接MN交OP于点D.则①PM=PN,②MO=NO,③OP⊥MN,④MD=ND.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已知很易得到△OPM≌△OPN,从而得角相等,边相等,进而得△OMP≌△ONP,△PMD≌△PND,可得MD=ND,∠ODN=∠ODM=9O°,答案可得.解答:解: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于M,PN⊥OB 于N连接MN交OP于点D,∴∠MOP=∠NOP,∠OMP=∠ONP,OP=OP,∴△OPM≌△OPN,∴MP=NP,OM=ON,又OD=OD∴△OMD≌△OND,∴MD=ND,∠ODN=∠ODM=9O°,∴OP⊥MN∴①PM=PN,②MO=NO,③OP⊥MN,④MD=ND都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即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发现并利用△OMD≌△OND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证明两线垂直时常常通过证两角相等且互补来解决.二.解答题(共10小题)21.(2014秋•黄浦区期末)如图,已知ON是∠AOB的平分线,OM、OC是∠AOB外的射线.(1)如果∠AOC=α,∠BOC=β,请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NOC.(2)如果∠BOC=90°,OM平分∠AOC,那么∠MON的度数是多少?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1)先求出∠AOB=α﹣β,再利用角平分线求出∠AON,即可得出∠NOC;(2)先利用角平分线求出∠AOM =∠AOC,∠AON=∠AOB,即可得出∠MON=∠BOC.解答:解:(1)∵∠AOC=α,∠BOC=β,∴∠AOB=α﹣β,∵ON是∠AOB的平分线,∴∠AON=(α﹣β),∠NOC=α﹣(α﹣β)=(α+β);(2)∵OM平分∠AOC,ON平分∠AOB,∴∠AOM=∠AOC,∠AON=∠AOB,∴∠MON=∠AOM﹣∠AON=(∠AOC﹣∠AOB)=∠BOC=×90°=45°.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计算;弄清各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2014秋•阿坝州期末)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C、D是垂足,连接CD,且交OE于点F.(1)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若∠AOB=60°,请你探究OE,E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1)先根据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 得出△ODE≌△OCE,可得出OD=OC,DE=CE,OE=OE,可得出△DOC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先根据E是∠AOB的平分线,∠AOB=60°可得出∠AOE=∠BOE=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OE=2DE,同理可得出DE=2E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DE=CE,OE=OE,∴Rt△ODE≌Rt△OCE,∴OD=OC,∴△DOC是等腰三角形,∵OE是∠AOB的平分线,∴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OE是∠AOB的平分线,∠AOB=60°,∴∠AOE=∠BOE=30°,∵EC⊥OB,ED⊥OA,∴OE=2DE,∠ODF=∠OED=60°,∴∠EDF=30°,∴DE=2EF,∴OE=4E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知以上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2014秋•花垣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2∠C,BD平分∠ABC,DE⊥AB(E在AB之间),DF⊥BC,已知BD=5,DE=3,CF=4,试求△DFC的周长.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ABD=∠CBD,即可求得∠CBD=∠C,即BD=CD,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即可求得DE=DF,即可解题.解答:解:∵∠ABC=2∠C,BD平分∠ABC,∴∠CBD=∠C,∴BD=CD,∵BD平分∠ABC,∴DE=DF,∴△DFC的周长=DF+CD+CF=DE+BD+CF=3+5+4=12.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考查了角平分线平分角的性质,考查了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本题中求证DE=DF是解题的关键.24.(2014秋•大石桥市期末)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D=BD得∠BAD=∠DBA,由AB=AC=CD得∠CAD=∠CDA=2∠DBA,∠DBA=∠C,从而可推出∠BAC=3∠DBA,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BA的度数,从而不难求得∠BAC的度数.解答:解:∵AD=BD∴设∠BAD=∠DBA=x°,∵AB=AC=CD∴∠CAD=∠CDA=∠BAD+∠DBA=2x°,∠DBA=∠C=x°,∴∠BAC=3∠DBA=3x°,∵∠ABC+∠BAC+∠C=180°∴5x=180°,∴∠DBA=36°∴∠BAC=3∠DBA=1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能力;求得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内角和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2014秋•安溪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α.(1)直接写出∠ABC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D、E两点,并连接BD、DE .若=30°,求∠BDE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即可求得∠ABC的大小;(2)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CD=∠BDC,再求出∠CBD,然后根据∠ABD=∠ABC﹣∠CBD,求得∠A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ABC 的大小为×(180°﹣α)=90°﹣α;(2)∵AB=AC,∴∠ABC=∠C=90°﹣α=90°﹣×30°=75°,由题意得:BC=BD=BE,由BC=BD得∠BDC=∠C=75°,∴∠CBD=180°﹣75°﹣75°=30°,∴∠ABD=∠ABC﹣∠CBD=75°﹣30°=45°,由BD=BE 得.故∠BDE的度数是67.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2014秋•静宁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1)∠B=∠C.(2)△ABC是等腰三角形.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点:分析: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BDE≌△CDF,可得出∠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F),∴∠B=∠C;(2)由(1)可得∠B=∠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是解题的关键.27.(2012秋•天津期末)如图,AB=AC,∠C=67°,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求出∠A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根据线段垂直析:平分线得出AD=BD,求出∠ABD,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AC,∠C=67°,∴∠ABC=∠C=67°,∴∠A=180°﹣67°﹣67°=46°,∵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46°,∴∠DBC=67°﹣46°=21°.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能或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关键是求出∠ABC和∠ABD的度数,题目比较好.28.(2013秋•高坪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B=AD=AE,DE=EC,∠DAB=30°,求∠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AB=AD=AE,DE=EC,得到∠B=∠ADB,∠ADE=∠AED,∠C=∠EDC,从而得到∠ADE=∠AED=∠C+∠EDC=2∠C,根据∠DAB=30°,求得∠B=∠ADB=75°,利用∠ADC=∠ADE+∠EDC=3∠C=105°,求得∠C即可.解答:解:∵AB=AD=AE,DE=EC,∴∠B=∠ADB,∠ADE=∠AED,∠C=∠EDC,∴∠ADE=∠AED=∠C+∠EDC=2∠C,∵∠DAB=30°,∴∠B=∠ADB=75°,∴∠ADC=∠ADE+∠EDC=3∠C=105°,∴∠C=3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有关角的度数.29.(2012春•扶沟县校级期中)阅读理解:“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在△ABC中,已知∠ABC和∠ACB的平分线上交于点F,过点F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请你用“等角对等边”的知识说明DE=BD+CE.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专题:证明题.分析:由DE∥BC,BF平分∠ABC,CF平分∠ACB可知,DB=DF,CE=EF.便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BF平分∠ABC(已知),CF平分∠ACB(已知),∴∠ABF=∠CBF,∠ACF=∠FCB;又∵DE平行BC(已知)∴∠DFB=∠F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FC=∠F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BF=∠DFB,∠EFC=∠ECF(等量代换)∴DF=DB,EF=EC(等角对等边)∴DE=BD+CE.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利用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稍微有点难度是一道中档题.30.(2011•龙岩质检)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连接E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知∠BAD=∠CAD;然后根据已知条件“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得到∠DEA=∠DFA=90°;再加上公共边AD=AD,从而证明,△ADE≌△ADF;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AEF的两边相等,所以△AE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D是△ABC的平分线,∴∠BAD=∠CAD,(3分)又∵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DEA=∠DFA=90°(6分)又∵AD=AD,∴△ADE≌△ADF.(8分)∴AE=AF,即△AEF是等腰三角形(10分)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答此题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判定△ADE≌△A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