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摄影名词解释
摄影名词解释
摄影名词解释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个固定焦距的镜头,只有⼀个焦段,或者说只有⼀个视野。
定焦镜头没有变焦功能。
定焦镜头的设计相对变焦镜头⽽⾔要简单得多,但⼀般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对成像会有所影响,⽽定焦镜头相对于变焦机器的最⼤好处就是对焦速度快,成像质量稳定。
不少拥有定焦镜头的数码相机所拍摄的运动物体图像清晰⽽稳定,对焦⾮常准确,画⾯细腻,颗粒感⾮常轻微,测光也⽐较准确。
特点定焦镜头的设计简单,对焦速度快,成像质量稳定。
特别适合⼤型的风光摄影,⼤型的集体合影拍照。
理解变焦是镜头的另⼀个重点在变焦能⼒。
所谓的变焦能⼒包括光学变焦(optical zoom)与数码变焦(digital zoom)两种。
两者虽然都有有助于望远拍摄时放⼤远⽅物体,但是只有光学变焦可以⽀持图像主体成像后,增加更多的像素,让主体不但变⼤,同时也相对更清晰。
通常变焦倍数⼤者越适合⽤于望远拍摄。
光学变焦同传统相机设计⼀样,取决于镜头的焦距,所以分辨率及画质不会改变。
数码变焦只能将原先的图像尺⼨裁⼩,让图像在lcd屏幕上变得⽐较⼤,但并不会有助于使细节更清晰。
延伸光学变焦是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的位置发⽣变化⽽产⽣的。
当成像⾯在⽔平⽅向运动的时候,视觉和焦距就会发⽣变化,更远的景物变得更清晰,让⼈感觉像物体递进的感觉。
显⽽易见,要改变视⾓必然有两种办法,⼀种是改变镜头的焦距。
⽤摄影的话来说,这就是光学变焦。
通过改变变焦镜头中的各镜⽚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
另⼀种就是改变成像⾯的⼤⼩,即成像⾯的对⾓线长短在的数码摄影中,这就叫做数码变焦。
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对⾓线的⾓度来改变视⾓,从⽽产⽣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优点定焦镜头的好处,主要体现在短焦段的使⽤上:⒈定焦的⼴⾓或标准镜头⼀般都⽐涵盖相应焦距段的变焦镜头⼝径⼤。
⼀般的定焦⼴⾓和中焦镜头的光圈都在2.8以上,通光量⼤,便于在低照度情况下拍摄。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第一篇总论1.穿透作用: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X线的穿透力与管电压相关,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相关。
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的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的感光作用。
感光效应是X 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造影检查:用人工的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6.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的化学物质。
7.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的物质。
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
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的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
包括钡制剂和碘制剂9.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
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10.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器官的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的部位而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1.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实际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称之为实际焦点。
2.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摄影方向上的投影。
3.标称焦点:实际焦点垂直于X线长轴方向的投影。
X线管规格特性表中标注的焦点为标称焦点。
其焦点的大小值称为有效焦点的标称值。
4.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5.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6.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7.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8.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9.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10.中心线:X线束居中心的那一条线。
11.斜射线:X线中心线以外的线。
12.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探测器)的距离。
摄影名词解释考试资料整理
摄影名词解释宽容度:胶片所能正确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
能将亮度反差很大的景物正确记录下来的胶片称为宽度大的胶片,反之则称为宽容度小的胶片。
一般说来胶片的宽度应该是越大越好。
宽容度小的胶片,常会使景物明、暗部分在影像上得不到正确反映,损害影像的真实性。
此外还有在使用上的曝光宽容度、显影宽容度等,都是指使用中的允许范围。
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与明暗关系。
我们一般把电视画面的影调从以下两个角度加以区分:(1)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划分:有亮调、暗调、中间调(2)从画面明暗对比的倾向上,有硬调、软调、中间调景别: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与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在电影中,导演与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与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封闭式构图:封闭,就是用一定的界限把一些东西圈起来,不让它们与外界发生关系。
当摄影师用框架去截取生活中的形象,并运用空间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重新组合框架内部的新秩序时,这时的摄影师就把框架看作一种外部世界与框内世界的界限,把框架之内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天地,追求的是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与谐、均衡等等视觉效果。
封闭式构图的心理基础主要源于传统的构图观念。
这些在严谨的美学心理支配下的摄影师要求画面有明确的内容中心与结构中心,观赏者的联想与延伸也都在画面上提供的元素中进行,摄影师对观赏者的导向性也相对的明确。
光圈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用来控制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是相机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通常在镜头内。
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
摄影成像的名词解释
摄影成像的名词解释摄影是一门以光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艺术形式,通过摄影机捕捉和记录影像,将现实的场景转化为静态或动态的图像。
摄影成像是指摄影师在拍摄和后期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具,用来创造独特且具有艺术性的照片。
1. 光圈 (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相机镜头光线进入量的设备,它的大小决定着相机镜头通过的光线的多少。
光圈大小通常以f值来表示,如f/1.8或f/16。
较小的f值表示较大的光圈,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产生浅景深效果;而较大的f值则表示较小的光圈,使较少的光线进入相机,产生大景深效果。
2. 快门速度 (Shutter Speed)快门速度是控制相机曝光时间的参数,它确定相机曝光的时间长度,以秒为单位表示。
例如,1/1000s表示快门仅打开1/1000秒,而1s表示快门打开整整1秒。
快门速度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动态效果。
较短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快速运动并捕捉细节,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产生模糊效果,用于捕捉运动的轨迹或在夜间拍摄时增加光线。
3. 焦距 (Focal Length)焦距指的是相机镜头与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表示。
焦距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视角和透视效果。
较短的焦距(广角)能够捕捉到更广阔的景象,适用于风景和建筑摄影;而较长的焦距(长焦)则能够放大远处的细节,适用于野生动物和运动摄影。
4. ISOISO是摄影中用于衡量相机感光度的参数,它用来表示相机在拍摄时处理光线的能力。
较低的ISO值(如ISO 100)适用于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清晰的照片;而较高的ISO值(如ISO 1600)适用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但可能会引入图像噪点。
ISO的选择会影响到照片的细节和噪点水平。
5. 白平衡 (White Balance)白平衡是用来调整照片色温的参数,以使照片中的白色看起来真实且纯净。
不同的光源会发出不同的颜色温度,例如白天阳光下的光线会偏向较冷的蓝色,而室内灯光则会产生较暖的黄色或橙色。
测绘工程-摄影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像片比例尺: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的比值.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行高,是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相对航高: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机姿态出现较大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象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象所产生的位置差异.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旁向重叠:两相邻行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像片倾角:摄影机的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像片的内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标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参数.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的元素.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相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响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上所测的像点坐标以及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求出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POS:基于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以获取移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和三轴姿态信息.影像的灰度:光学密度,D=lgO.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进行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响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像片纠正:对原始的航摄像片或数字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相当于水平像片的影响或数字正射影像.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DOM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彩色)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按地形图范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等形式填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立体像对:摄影测量中,用摄影机在两摄站点对同一景物摄得的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像片.立体正射影像对:为了从立体观测中获得只管立体感,为正射影像制作出一副立体匹配片,正射影像和相应的立体匹配片共同称为立体正射影像对.4D产品是指DEM、DLG、DRG、DOM.1.测绘4D产品: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缩写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缩写DOM)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缩写DLG)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缩写DRG)。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导言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应用医学和物理学原理,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生成和解释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学科。
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医学影像学为医生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名词进行解释。
一、X射线摄影(Radiography)X射线摄影,也称为放射线摄影,是最常见和最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之一。
它通过使用X射线穿透人体,然后在感光片或数字传感器上形成图像。
X射线摄影可用于检测骨折、肿瘤、肺部感染等疾病。
现代医学中广泛应用的数字化X射线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并提供更方便的数据存储和传输。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基于X射线的成像技术,它能够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和敏感探测器来获取人体多个方向的横断面图像。
这些图像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重建,形成一个连续的三维图像,可用于定位和评估肿瘤、脑出血、血管病变等疾病。
现代CT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功能性,能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三、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MRI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信息,并广泛应用于心脏、脑部、腹部、骨骼等部位的诊断中。
MRI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
四、超声成像(Ultrasound Imaging)超声成像是一种使用高频声波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的影像技术。
它通过声波在不同组织间的反射和回波来生成图像。
超声成像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乃至心脏等各种领域,在妊娠期间的胎儿监测、器官肿瘤的识别和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五、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核医学影像技术,通过记录和测量体内注射的放射性示踪剂产生的正电子和射线,来获得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信息。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医学影像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患者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成像,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在医学影像学中存在许多常见名词,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一、X射线摄影X射线摄影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成像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X射线机产生的射线对人体进行透射,然后采用X射线摄影机对透射的影像进行记录和观察。
X射线摄影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胸部以及肺部等疾病的诊断。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等优势。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连续扫描并获取层面图像的影像学检查。
该技术利用X射线通过不同角度的扫描来生成多层次的图像,然后使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重建和处理。
CT扫描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详细结构、形态以及病变情况,适用于头部、胸腹部、盆腔等部位的诊断。
三、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进行成像的高级影像学技术。
磁共振扫描通过对患者身体施加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信号,使得水分子在磁场中产生共振,然后依据共振信号产生图像。
MRI具有优秀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于头颈部、脊柱、腹部以及骨关节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四、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进行成像。
该技术利用高频声波在组织和器官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形成图像,用于评估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超声波检查无辐射,操作简单,是孕产妇常用的检查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心血管、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诊断。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成像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射到人体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进行扫描,从而形成图像。
放射性核素扫描适用于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
六、数字化胸片数字化胸片是将传统的X射线胸片数字化保存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X射线胸片,数字化胸片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减少了胶片的使用,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可靠性。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如X光、CT扫描、核磁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的信息转化为图像,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X光X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阴影图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X光主要用于检查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异常情况,如骨折和肺部感染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横断面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图像,并可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肿瘤、血管疾病和脑部损伤等。
4.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高分辨率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检测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获得图像信息,可以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脑部疾病、关节损伤和肌肉疾病等。
5.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回声图像。
超声波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产科、心脏和器官的检查,可以检测胎儿发育情况、心脏功能和腹部肿块等。
6.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来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在核素扫描中,患者会被给予服用或注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然后使用专用的探测器来检测放射性信号,以获得图像信息。
7. 磁共振造影磁共振造影(MRA)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常使用对血液有强磁性的药物作为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血管的情况。
8. 数字化断层摄影数字化断层摄影(DSA)是一种将X射线图像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血管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DSA可以用于观察血管的狭窄、扩张和阻塞等情况,以辅助血管介入手术的规划和执行。
9. 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化合物来观察人体组织代谢活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PET扫描常用于检测肿瘤的活动程度、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和心脏血流等。
摄影名词解释
摄影名词解释
1. 快门:摄影机中的快门是一种可以控制光线进入镜头的机械装置,用于控制曝光时间。
2. 光圈:光圈是相机镜头的一个部分,用于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的量。
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景深、曝光和图像质量等方面。
3. 曝光:曝光是指摄影中通过控制光线的数量和时间来确定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曝光过度会导致图像过曝光,曝光不足则会导致图像暗淡。
4. 景深:景深是指图像中清晰的范围。
较大的景深意味着整个图像中的物体都能够保持清晰,而较小的景深则使得前景或背景模糊。
5. 对焦:对焦是指调节镜头使得被摄物体变得清晰。
摄影者可以通过手动对焦或使用自动对焦功能来实现。
6. 镜头:镜头是相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聚焦光线并捕捉图像。
不同类型的镜头具有不同的聚焦距离、视角和光学特性。
7. 平衡器:平衡器是一种用于稳定摄影机或摄影设备的装置,可以减少摄影时的抖动和震动。
8. 快闪光灯:快闪光灯是一种用于摄影的人工光源,可在拍摄时提供额外的光线以增强曝光。
9. 白平衡:白平衡是摄影中的一项设置,用于校正图像中的颜色偏差,以确保白色物体呈现真实的颜色。
10. 像素:像素是图像中的最小单位,每个像素代表图像中的一个点,由颜色和亮度值组成,用于构成完整的图像。
摄影名词解释
摄影名词解释兴趣中心:构图学术语,指画面中心最吸引人的地方,通常是指,被摄体的主体或是主体所在的位置,也是画面各人物情感交流的汇聚点与情节中心,总的来说,他是在画面中视觉地位最高或是最具视觉价值的部分。
破线:当画面中的某一线条太单一,太强烈,而这时又需要强调时,如当地平线居中的时候则可以用相对或者相反的线条线条来消弱这种过于突出的感觉,并可以打破原有线条所带来的单一感,令画面的线条形式和感觉丰富起来。
基调:指画面基本色调,也就是画面的基本色彩倾向或给人的色彩视觉印象,如冷调、暖调、淡彩色调和浓彩色调。
多样统一:是所有造型艺术中一致的追求目标。
多样就是丰富,不单一;统一就是有统一的目标,不杂乱。
但是要注意多样统一不是单纯的指数量上的要求,其实他在更大程度上是就表达含义与艺术方面而言的。
色温:连续光源的光谱成分,用数字的形式表现的颜色。
绝对黑体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色温的单位为K(开尔文)。
TTL:通过镜头测光。
(光圈相联系)倒易律:指光化学反应中,反应量就是光的照度和照射的时间的乘积,即与照射光亮成正比。
倒易律失效:不符合倒易律的规律而失效的现象,曝光虽然是与快门速度成正比的,对于大于1秒小于1/1000秒时,这种关系就是失去比例,变成曝光不足,要进行曝光补偿。
焦距:当镜头对准无穷远时,从像方主点(镜头)到像方焦点的距离。
焦点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的影像时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焦点:一束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在某距离处成像为一点,这个光线聚集点,称之为焦点。
景深: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
景别:构图时取景的范围的大小。
分为:远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质感:物体的属性与表面结构,他对照明光线的投射方向有一定的要求。
EV值:即曝光量值。
够射到感光材料的照度与曝光时间的乘积。
反差: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景物的明暗差别。
二是:感光材料的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之差。
包围曝光:也叫等级曝光,梯级曝光。
摄影名词解释
摄影名词解释摄影是一门将光线通过光敏材料记录成像的艺术。
摄影术凭借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精确的记录性,在艺术创作、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摄影作品,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摄影名词进行解释。
1. 光圈(Aperture):光圈指相机镜头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
光圈大小对照片的明暗和景深产生影响,通常用F数表示,F数越小,孔径越大,光量越大,景深越浅。
2. 快门(Shutter):快门是相机中用于控制进光时间的装置。
快门速度越快,相片曝光时间越短,能够记录运动瞬间,而快门速度慢则会带来运动模糊效果。
3. 曝光(Exposure):曝光是指相机镜头对光线的接受程度。
适当的曝光可以使照片明亮、细节丰富,过曝或欠曝则会带来细节丢失或过暗的问题。
4. 焦外(Bokeh):焦外是指在不清楚的区域内产生的景深效果,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镜头质量。
焦外效果可以使主体更加突出,背景模糊。
5. 景深(Depth of Field):景深是指照片中前后景物呈现清晰的范围。
景深受光圈、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影响,大光圈、长焦距和近拍时景深较浅,小光圈、短焦距和远拍时景深较深。
6. 延时摄影(Time-lapse):延时摄影是一种通过将一系列间隔时间的照片合成为视频进行呈现的技术。
它可以使长时间变化的事物(如云彩变化、日落日出)在短时间内展现。
7. 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高动态范围摄影是一种利用不同曝光调整来捕捉更多亮度细节的技术。
通过合成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达到更接近人眼所感受到的亮度范围。
8. 平均测光(Average Metering):平均测光是相机的一种测光模式,通过对整个画面进行光线测量和平均化,从而获得适当的曝光。
9. 快门优先(Shutter Priority):快门优先是相机的一种曝光模式,使用者可以设置快门速度,相机根据快门速度自动调整光圈大小以保证适当的曝光。
摄影名词解释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
相机是如何实现自动测光的?原来每个数码相机里都有一个光敏电阻(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相机内的电脑根据电阻值的变化确定光线强度,进而确定曝光值(光圈,快门)。
测光模式主要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区域(平均)测光三种。点测光只测取景框内一个小点的光线强度(此小点大约为取景框面积的10%到1%,看不同机型)。区域(平均)测光则把取景框分为5到63块(看机型不同),分别对每块测光然后再加权平均得到光照强度。中央重点测光是简化的区域(平均)测光,只把取景框分为中央圆圈和四周两块,分别测光,然后加权平均(中央圆圈的权重为70%左右)。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总结以上几个名词解释,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光圈,快门速度,ISO。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CMOS的感光速度。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 。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摄影名词解释整理大全
摄影名词解释整理大全摄影是一门艺术,其拍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摄影,掌握摄影术语对于每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摄影用语。
1.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指相机快门的开启和关闭速度,一般以秒为单位,如1/500s。
快门速度越快,拍摄的物体就越容易被捕捉。
而慢快门速度则会导致拍摄的物体模糊。
2. 光圈:光圈通常指相机镜头的口径大小,用F数表示,例如:F1.8。
F数越小,光圈口径越大,则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光线,画面变亮,景深也会变浅。
3. 曝光补偿:相机必须在自动或手动模式下曝光,但是有些情况下相机的智能并不够,可能需要拍摄者进行曝光补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 焦距:焦距通常指镜头固定焦距的大小,用毫米为单位,例如50mm。
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拍摄距离和适用场景。
5. 曝光:曝光是指相机通过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过程。
曝光量越大,照片越亮,反之则越暗。
6. 成像元件:成像元件是相机中的重要部分,其质量会直接影响照片的画质。
常用的成像元件有CCD和CMOS。
7. 白平衡:白平衡是指相机调节照片颜色的过程,确保白色的颜色真实无偏差,从而保证整张照片的色彩和谐统一。
8. 线性度:相机的线性度通常指相机能够处理亮度的能力。
高线性度的相机可以拍摄高对比度的场景并保持细节丰富。
9. 场景模式:场景模式是相机预设的一些拍摄选项,例如夜景,人像,运动等,可以为拍摄者提供一些额外的保存选项。
10. 景深:景深指照片中能够清晰呈现的深度范围。
景深的大小由光圈大小、焦距、相机距离和感光元件尺寸等因素决定。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摄影用语,希望本文能够对你的摄影爱好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摄影用语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拍摄经验,不断尝试和总结,才能更好地掌握摄影技巧。
摄影高考基础知识名词解释与知识解答分析
摄影高考基础知识名词解释与知识解答分析一、名词解释:1.DC:数码相机的标志。
2.DV:数字摄像机的标志。
3.ASA:美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4.ISO:国际标准感光度制式标志。
5.GB:中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6.MC:照相机镜头多层镀膜标志。
7.CCD:数码相机的电荷耦合器件,为数码相机的感光装置。
8.LCD:液晶显示器。
9.快门:控制进入照相机焦平面光线时间长短的装置。
10.景深:当聚焦在某景物时,此处最清晰,该景物前后的清晰范围称景深范围,简称景深。
11.标准镜头:镜头焦距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对角线的长度的镜头。
12.短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3.长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4.取景器:照相机上选取景物范围的设备,并兼有其他功能。
15.物距:被摄体到镜头前节点的距离。
16.宽容度:感光胶片按比例纪录景物亮度差别,正确表现景物明暗层次的能力。
17.颗粒度:银盐在人眼中产生的颗粒状态的感觉。
18.自然光:天然形成的光源。
19.潜影:胶片在照相机内拍摄曝光后,未经过显影前所产生的看不见的潜在影像。
20.显影:用显影剂药品使感光材料曝光后的潜影变成可见影像的过程。
21.定影:显影后把没有感光的卤化银去掉,把感光的卤化银固定下来,使影像稳下来的过程称定影。
22.标准灰:18%反光率所产生的灰色影调,也称V区中灰,是曝光的基准。
23.全色片:所有7个单色光全部感光的黑白胶片。
24.胶片:是一种可把影像记录下来的感光材料,经过一定的化学药品处理,能把影像固定下来。
25.焦点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的影像时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26.曝光宽容度:指感光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能允许的程度。
27.产品摄影:也是产品照片。
主要用于产品的样本、说明书和商品宣传画等。
28.主光:又称,塑型光,指在摄影画面上占主导地位的光线。
29.光度:是光源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医学影像常用名词解释 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常用名词解释影像学名词解释 EPI:回波平面成像,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技术,可在30ms内采集一幅完整的图像。
EPI技术可与全部常规成像的序列进行组合。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讨论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 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选定部位逐层扫描,通过测定透过X线剂量,经数字化处理得出该扫描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汲取系数,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MR水成像:是采纳长TR,很长TE获得重度T2加权,从而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淌的液体呈现高信号,而实质性器官和快速流淌的液体如动脉血呈低信号的技术。
通过MIP重建,可得到类似对水器官进行直接造影的图像。
窗宽(window width):指图像上16个灰阶所包括的CT 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白色,而CT值低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
窗位(window level):又称窗中心,一般应选择观看组织的CT值位中心。
窗位的凹凸影像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则变白。
伪影(artifact):在扫描和处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某种或某几种缘由而消失的人体本身并部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
主要包括运动伪影、高密度伪影、机器故障伪影等。
体素(voxel):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有肯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即称为体素。
HRCT:高辨别率CT扫描,采纳薄层扫描,高空间辨别率算法重建及特别的过滤处理,可取得有良好空间辨别率的CT图像,对显示小病灶及微小结构优于常规CT扫描。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摄影名词解释:光圈,焦距,速度,景深,ISO
几个必要的名词解释:光圈,焦距,速度,景深,ISO 一篇解释的很详尽的技术文章,不过读起来有可能费点劲。
第一节:图片质量与ISO第二节:快门第三节:光圈第四节:测光,曝光与曝光补偿第五节:焦距和焦距转换系数第六节:景深与光圈优先第七节:白平衡与RAW第一节,图片质量与ISO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刚才我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 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 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
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以前我在商店里经常看到卖胶卷的说:去旅游?兄弟买400的吧,速度越快图片越好!这明显是忽悠消费者。
ISO200以上的胶卷(或数码相机设定高于ISO200)不可拍摄风光,一定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
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均质影像均质影像是指图像中各个部分的密度或信号强度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或不均匀性的影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均质影像通常用于评估器官的大小、形状以及病变的分布是否均匀。
2. 强化剂强化剂是指在医学影像学中用于增强图像质量的物质。
常用的强化剂包括碘剂和钡剂,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被患者摄入或注射,从而使器官或组织在影像中更加清晰可见。
3. CT扫描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来断层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影像,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
4. MRI扫描MRI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用于检查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MRI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和清晰的图像,对于诊断各种病理情况非常有价值。
5. 造影剂造影剂是一种通过注射或摄入体内,使器官或组织在医学影像中更加清晰可见的物质。
常见的造影剂包括碘剂、钡剂和磁共振造影剂。
它们可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观察和诊断病变。
6.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放射性衰变特性的同位素。
在医学影像学中,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在患者体内标记特定的分子或组织,从而观察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并用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
7. B超检查B超检查(ultrasonography)利用超声波产生图像,用于观察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B超检查无辐射,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消化内科、心脏内科等多个医学领域。
8. 摄影位置摄影位置是指在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时,患者体位和影像设备相对位置的描述。
不同的摄影位置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和准确地诊断疾病。
9. 标准放射影像标准放射影像是指通过传统的射线成像技术(如X射线摄影)或各种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扫描等)获取的影像。
摄影名词解释大全
摄影名词解释大全1. 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摄影过程中,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影响图像的曝光程度和动态效果。
2. 光圈(Aperture):用于控制摄影机镜头光线进入的大小,影响图像的景深和曝光程度。
3. 感光度(ISO):用来衡量相机底片或数字传感器对光敏度的一个参数,高感光度可在低光环境下拍摄清晰的图像。
4. 女儿境界(Bokeh):指摄影中背景模糊的效果,由光圈孔径和焦距决定。
5. 景深(Depth of Field):指摄影中清晰的焦点范围,由光圈孔径、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决定。
6. 色温(Color Temperature):衡量光源色彩的暖度和冷度,以开尔文温标表示,影响图像的色调。
7. 曝光(Exposure):指照相机在一定影像感光度下接受光线的情况,直接影响图像的明暗程度。
8. 裁切(Cropping):指将图像的一部分或多余的部分剪裁掉,改变图像的构图。
9. 胶片(Film):传统摄影中用于感光的底片,现已被数字传感器取代。
10. 对焦(Focus):将摄影镜头调整至使被摄体的画面清晰锐利。
11. 白平衡(White Balance):调整相机以适应不同光线环境下的色彩效果,确保白色看起来不带有偏色。
12. 镜头(Lens):装在相机上用于聚焦和捕捉图像的光学器件。
13. 视角(Angle of View):指摄影机或镜头捕捉到的场景范围。
14. 单反相机(DSLR):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的缩写,指装有可替换镜头的数码相机。
15. 高动态范围(HDR):通过合成不同曝光程度的照片,以展示具有更广阔亮度范围的图像。
16. 楔子(Gobo):摄影棚中常用的带有孔洞的遮光板或反光板,用于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形状。
17. 防抖(Image Stabilization):通过光学或机械设备来消除拍摄时的手震或移动造成的模糊。
18. 像素(Pixel):图像中最小的单个点,构成了图像的细节和清晰度。
摄影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1.DC:数码相机的标志。
2.DV:数字摄像机的标志。
3.ASA:美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4.ISO:国际标准感光度制式标志。
5.GB:中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6.MC:照相机镜头多层镀膜标志。
7.CCD:数码相机的电荷耦合器件,为数码相机的感光装置。
8.LCD:液晶显示器。
9.快门:控制进入照相机焦平面光线时间长短的装置。
10.景深:当聚焦在某景物时,此处最清晰,该景物前后的清晰范围称景深范围,简称景深。
11.标准镜头:镜头焦距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对角线的长度的镜头。
12.短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3.长焦距镜头: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4.取景器:照相机上选取景物范围的设备,并兼有其他功能。
15.物距:被摄体到镜头前节点的距离。
16.宽容度:感光胶片按比例纪录景物亮度差别,正确表现景物明暗层次的能力。
17.颗粒度:银盐在人眼中产生的颗粒状态的感觉。
18.自然光:天然形成的光源。
19.潜影:胶片在照相机内拍摄曝光后,未经过显影前所产生的看不见的潜在影像。
20.显影:用显影剂药品使感光材料曝光后的潜影变成可见影像的过程。
21.定影:显影后把没有感光的卤化银去掉,把感光的卤化银固定下来,使影像稳下来的过程称定影。
22.标准灰:18%反光率所产生的灰色影调,也称V区中灰,是曝光的基准。
23.全色片:所有7个单色光全部感光的黑白胶片。
24.胶片:是一种可把影像记录下来的感光材料,经过一定的化学药品处理,能把影像固定下来。
25.焦点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的影像时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26.曝光宽容度:指感光胶片对不恰当的曝光所能允许的程度。
27.产品摄影:也是产品照片。
主要用于产品的样本、说明书和商品宣传画等。
28.主光:又称,塑型光,指在摄影画面上占主导地位的光线。
29.光度:是光源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30.照射角度:指光源传播方向与地平线所成的高低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摄影名词解释
焦距透镜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单位通常用mm(毫米)来表示,一个镜头的焦距一般都标在镜头的前面,如f=50mm(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镜头”),28-70mm(我们最常用的镜头)、70-210mm(长焦镜头)等。
光圈用于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
快门用于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快门一般可分为帘幕式快门和镜间叶片式快门以及钢片快门三种。
其中帘幕式快门又可分为纵走式帘幕快门、横走式帘幕快门。
钢片快门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目前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12000秒以上)。
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
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的时间(曝光时间)。
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同样,“1/60”是指曝光时间为1/6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
其余以此类推。
景深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
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镜头焦距、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所用的光圈。
景深与以上三者的关系是:⑴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光圈、距离的情况下,28mm的镜头的景深要远远大于70mm镜头的景深);⑵距离越近,景深越短,距离越远,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焦距、光圈的情况下,拍摄对象在10米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拍摄对象在1米时的景深);⑶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例:在相同的焦距、距离的情况下,光圈为F16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光圈为F4时的景深)。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
感光度的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
感光度越
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
200度的胶卷感光的灵敏度是100度胶卷的2倍,400度的胶卷的灵敏度是200度胶卷的2倍,其余以此类推。
曝光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
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
这和非专业人士所说的“曝光”大不相同,他们所说的“曝光”是指因相机漏光导致胶卷作废的意外事故。
相对孔径镜头有效通光口径(光束直径)与焦距的比值。
相对孔径越大,镜头就越“快”。
如1:2.8、1:3.5-4.5等。
在变焦镜头中,一般把相对孔径固定的镜头称为专业镜头,把相对孔径不固定、但相对孔径在1:2.8-1:4之间的镜头称为准专业镜头,其余则称为普及型镜头。
曝光组合是指在同一拍摄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
我们也可用F4和1/60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二者等效),也可用F2.8
和1/125秒的曝光组合代替。
也就是说,这几个组合是等效的。
但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几个曝光组合是等效的,也就是说曝光是准确的,但不同组合所获得的景深是不同的。
白平衡即White Balance。
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
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CCD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
所以通过白平衡的修正,它会按目前画像中图像特质,立即调整整个图像红
绿蓝三色的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
有些相机除了设计自动白平衡或特定色温白平衡功能外,也提供手动白平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