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案新人教版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方向 的方向发展
能量
总生产量 23 __增__加__,群落的有机物总量 24 _增__加___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 25 __越__多__,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26 稳定性
___不__可__逆__(可逆/不可逆)变化,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
四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土壤小动物的作用:对动植物 01 _遗__体___的分解起着重要的 02 _辅__助___作用。 2.取样: 03 ___取__样__器__取__样____。 3.采集 (1)诱虫器 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 04 ____趋__暗__、__趋__湿__、__避__高__温_______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 的垂直结构。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 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 01 ___生__物__种__群__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
分层 光照强度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湿度和盐碱度 自身生长特点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1)形成原因:在长期 07 ___自__然__选__择___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 08 __自__然__资__源____的充分利用。
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 行。(必修3 P81—正文)( √ )
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2017·全国卷Ⅱ)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 ) (2)(2016·全国卷Ⅲ)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 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 × ) (3)(2016·全国卷Ⅲ)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 (4)(2015·全国卷Ⅰ)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 ) (5)(2013·全国卷Ⅱ)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 √ )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9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群落中的4种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 (2)竞争:大多数的情况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被淘汰。 (3)寄生:大都为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居一起,双方有利,一旦分 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12/8/2021
2.群落的2种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3.群落演替的2种类型 (1)初生演替:发生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植被 被彻底消灭的地方。 (2)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 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12/8/2021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 确、B项错误;植物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 毒,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水稻和病毒V是寄 生关系,C、D项错误。
12/8/2021
2.(图示分析类)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 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 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2/8/2021
1.辨析生存斗争、竞争与种内斗争 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 竞争,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 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 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12/8/2021
2.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 (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的 曲线代表被捕食者。如图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 者。
12/8/2021
关系 名称
数量 坐标图
寄生
营养 关系图
特点
举例
对寄主有害,对 寄生生物有利。 蛔虫与 如果分开,则寄 人,噬菌 生生物难以单独 体与被侵 生存,而寄主会 染的细菌 生活得更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2/9/2021
3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种间关系 (1)基本概念 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 食物 。 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资源和空间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 体内或体表 ,通过摄取寄主的养分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 存, 彼此有利 。
(√ ) (4)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
地貌、土壤和火等。( × )
(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 √)
(162)/9人/202类1 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 )
24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7)某海岛上的群落因开发旅游,可能会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 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
12/9/2021
考纲考情概览
核心素养解读
考纲 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 征(Ⅰ) 2.群落的演替 (Ⅰ) 3.实验:土壤中 动物类群丰富
度的研究
近三 年考 2017 全国Ⅱ,31 情
12/9/2021
2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
时间
区域
所有
空间结构
(2)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 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 a.概念:群落中 物种数目 的多少。 b.常用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 目测估计 法。
提示:蜾蠃捕食螟蛉幼虫,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
12/9/2021
8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正误判断
(1)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是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 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
新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及其演替 教案
第二讲群落及其演替素能目标★备考明确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①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
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3.连线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4.群落的空间结构5.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①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研究内容:⎩⎪⎨⎪⎧ 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植物:在研究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基础小题】1.判断正误(1)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6)“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教材拾遗(1) 群落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提示: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2)高山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依次可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不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1课群落及其演替(1)
B.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和平共存”,说明它们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D.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能够提高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考点二 群落的类型及演替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P294
1. 群落分类依据及主要类型
C.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对生物多 样性形成有积极作用
D.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 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考点三 实验: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实验原理
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
1. 取样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
六、生态位 P27
概念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包 括
生
动 物
态 研究
栖息地 食物、天敌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
所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位
植 种群密度
物 植物高度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意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 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考向1| 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物种丰富度 P293
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__同___物__种_的天然群聚。
二、群落演替 P295
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类型 过程
起点 速度 演替趋向 举例 影响因素
共同点
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 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②虽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题组二 群落空间结构类型的判断
3.(2012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乔木层的疏密程度通过影响阳光透过的程度,进而影响生活在乔木下 的草本层的水平结构。群落中不同植物因需要的光照强度不同而出现垂直 分层现象;受食物、栖息场所等影响,群落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即植 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
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
题组一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1.(2014全国Ⅰ卷)某种植物病毒Ⅴ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 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Ⅴ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二者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 和青蛙不能构成竞争关系,因为二者不存在因争夺共同的食物或空间而发 生斗争;植物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与青蛙间无寄生关系。
4.(2015内蒙古包头测试)如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 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C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资源和空间 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_1
(2)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①垂直结构。 a.表现——分层现象。
12/9/2021
b.影响因素植 动物物: :光 栖照 息强 空度 间和食物条件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变化 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 群。 2.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 ②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 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 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 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 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 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12/9/2021
2.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 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 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12/9/2021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图b中物种2也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12/9/2021
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 (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 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 (2)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 另外,被捕食者的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 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 图示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
12/9/2021
12/9/2021
[清错破疑] 群落演替的二个易误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 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 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 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 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 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2: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群落及物种、种群、群落的比较1.群落,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分,即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的生物集合不能称之为群落,如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群落中,不论其大小均生活着许多种群,这些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2.物种、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3.个体、种群、群落间的形成关系及区别,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种内关系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种间关系群落―→具有⎩⎪⎨⎪⎧群落的构成群落的演替二、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为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如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
这种分层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
动物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水域中的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如湖泊、海洋的浮游动物就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2.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别,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我们也称之为镶嵌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学案
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2)物种组成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种间关系(1)基本概念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通过摄取寄生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种间关系实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连一连](必修3 P72资料分析改编)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其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呈现捕食关系B.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利C.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大草履虫D.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3.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答案:(1)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word示范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word示范教案镇定说课假如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
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复原相对稳固状态的方向进行。
在第4节“群落的演替”中,重点介绍了演替的两种重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以及描述初生演替的实例——在裸岩上发生演替的过程和次生演替的实例——在弃耕农田上发生演替的过程。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的活动是一个专门重要的阻碍因素,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为了走可连续进展的道路,我们国家也由原先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的活动转变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活动。
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印尼火山爆发文字资料、我国退耕还林举例)。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阻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5.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讨论以及进行实地观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阻碍。
6.通过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现在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进展情形。
7.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进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8.从往常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从生活中大伙儿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看、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适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关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样情形下,能够坚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固,处于一个动态平稳。
然而如此稳固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假如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课件展现: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酷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
①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3.种间关系(1)常见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提示:A—d—③B—c—④C—b—②D—a—①(2)常见种间关系曲线本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4.群落的空间结构(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图甲:垂直结构,图乙: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图甲: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图乙: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3)图甲植被表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纠误诊断](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 ×)提示: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提示: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 √)(4)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 ×)提示: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5)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提示: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1.如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
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
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2.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1)尝试分析上图中体现出哪几种种间关系。
提示:捕食和竞争。
由图可知,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甲主要以潜底生物为食,说明存在捕食关系。
另外,从食物来源看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2)此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这些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不同。
题型一群落结构的相关分析1.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沙漠里的灌木由于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C.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仅仅是由光照决定的解析:沙漠里的灌木由于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倾向于均匀分布;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的结构,林场中的马尾松属于种群;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温度、食物、含氧量等有关。
2.如图为生物群落的结构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草被层中不同的杂草有高、矮之分,体现了分层现象B.该生物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C.图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植物分层决定了动物分层D.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对光能、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利用解析:草被层中不同的杂草有高、矮之分,属于几个种群的特征,不是群落的分层现象;该生物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植物分层决定了动物分层;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题型二种间关系及特点3.(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某生态系统中,昆虫甲常常伴随植物乙出现,且甲的数量总是随着乙的数量变化而变化;在主要以甲为食的昆虫丙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昆虫甲的数量出现明显下降,植物乙的数量小幅度增加,叶片完整程度显著提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甲的数量与乙叶片完整程度之间呈现正相关C.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乙>甲>丙D.乙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量解析:由题意可知,昆虫甲和植物乙之间为捕食关系,昆虫甲、昆虫丙之间为捕食关系,题干信息不能表明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昆虫甲的数量下降时,植物乙叶片的完整程度提高,说明二者呈现负相关;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能根据捕食关系判定,在某些食物链中,捕食者的数量也可能多于被捕食者的数量;昆虫甲的食物乙和昆虫甲的天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量,当植物乙增多时甲增多,当昆虫丙增多时甲减少。
4.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丙)关系B.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甲图所示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D.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解析:据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捕食、竞争;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与图甲相符;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不是捕食关系;丙实验初期,由于食物和空间充足,两种生物的数量又比较少,竞争强度较弱,后来X在的种群密度增大,竞争中占优势,另一种生物逐渐被淘汰,则竞争强度又变弱。
捕食关系中捕食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种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
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演替的类型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因素实例裸岩、沙丘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纠误诊断](1)苔藓会比地衣更早地出现在火山岩上。
( ×)提示: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火山岩上。
(2)在退化林地上经过20年形成自然恢复林属于初生演替。
( ×)提示: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
(3)次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 ×)提示: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慢。
( ×)提示: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5)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6)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无关。
( ×)提示: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也常成为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
1.群落演替至森林阶段,其中还能找到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吗?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能。
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一些种群被另一种更占优势的种群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即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1所示,图2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
(1)图1中演替过程的正确排序为丁→甲→丙→乙。
(2)图1所示演替与火山喷发所在地的演替是否属于同种类型?请具体说明。
提示:不属于。
该演替过程为次生演替,它不同于火山喷发处的初生演替(两者的初始植被条件不同)。
(3)图2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由于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甲应属于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
题型一演替类型及过程分析1.(2018·江苏卷)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解析: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此时群落已具备垂直结构;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的植物种类并非完全不同;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所以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2.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图1中最初的优势种苔藓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消失B.群落演替到最终阶段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植物个体数发生了变化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解析:图1中最初的优势种苔藓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被取代,但没有消失;群落演替到最终阶段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表现出垂直结构;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增大。
“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题型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及规律分析3.在建设“森林城市”时,欲通过人工造林使荒坡逐渐演替为森林。
下列对演替过程图中曲线Ⅰ和曲线Ⅱ的生物学含义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C )A.Ⅰ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B.Ⅰ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Ⅱ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C.Ⅰ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Ⅱ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D.Ⅰ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土壤中的有机物量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不断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加,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增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不断增加,其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减弱;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不断增加,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
考点三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确定问题制订计划3.实验结果和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1)未能给予最适“诱捕”条件,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动物“趋湿”“避光”“避热”特性,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