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底框设计程序要点总结解读

底框设计程序要点总结解读

底框设计程序要点总结一、结构布置1、平面布置宜对称,尽量避免L形等凸凹墙体,避免困难时,应满足t/d小于等于0.3否则应设防震缝。

使底层纵横向刚心尽可能与整栋房屋的质心重合。

2、7度设防时,允许7层且高度小于21m,对教学楼等横墙少的6层19m,对砖抗震墙为5层16m。

3、上面砖墙应按轴线上下对齐或基本对齐(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砼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

次梁的重力和弯矩应作为主梁的集中力和集中扭矩,并应传递到主梁两端的竖向支承构件,形成附加的地震作用效应;北京市的结构设计技术细则中要求:“允许有1/3道墙体可以不与下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

同时,不对齐的墙不能连续超过两道。

有些地方规定墙总长度是75%~80%要对齐等等)。

落在托梁或抗震墙上,纵横墙应竖向连续。

4、底层应布置纵、横向尽量连成一体的抗震墙,横墙间距应小于18m。

抗震墙布置原则:均匀、分散、对称、周边。

其他的一些细节诸如:最好在上部砖墙下布墙、宜布在楼梯间周围等。

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底层,可以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当采用砖时应先砌墙后浇梁柱(要防止底层商铺随意打墙)。

纵横向抗震墙宜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布置在外围或靠近外墙处,并应尽量避免出现一字形墙体。

为防止角柱的破坏最好在转角处布置混凝土抗震墙,如不能布置则应在该处嵌砌砖围护墙,而且该墙不宜开设门窗洞口;抗震墙基础应应与框架柱基础联合考虑成一体。

5、二层楼盖应现浇且不小于120厚,当150厚时,应配双层筋,以承担部分水平剪力。

6、梁高跨比应在1/4-1/8之间,梁宽应300以上,b/h >0.3,柱宜采用方形截面对称配筋。

二、底框计算方法1、满载法:把梁作为单独的受弯构件,上部墙等全荷均作用梁上(结果偏大)。

只有胆小的人采用。

2、三板两墙法:即只算三层楼板两层墙体的重量,其余层不算(柱和基础算)虽未出过问题,但缺乏科学依据。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和设计注意问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和设计注意问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和设计注意问题部为四五层的砌体结构,这些建筑的底层因商业用房使用功能要求有较大的空间,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办公、住宅小开间隔墙较多,采用较经济的砖砌体结构,这就形成了底层框架抗震墙承重,上部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简称为底框砖混结构。

这类结构形式能较好地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较低的优势,因此在城市和乡镇的临街建筑被广泛采用。

该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一、从材料上来看,此种结构底层为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砖砌体结构,属上下两种不同材料不同性质的混合式结构。

从质量分布上来看属上重下轻的结构,从刚度来看,属上刚下柔结构。

二、底层由于商业店铺开间尺寸不大,横墙相对较多,普遍存在横墙抗侧刚度大,纵墙抗侧刚度相对较小的现象,同时由于商铺临街面几乎无纵墙,内纵墙也较少,只有背街处纵墙较完整地存在,造成纵向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较大偏移,结构扭转效应增大。

三、上部砖墙抗侧刚度较大,但其抗剪能力过低,延性差,为脆性破坏。

二层(或三层)作为两种材料和两种结构体系的过渡层,受力复杂,为相对薄弱层。

针对上述特点,设计底框结构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上下层刚度比的控制为避免薄弱层的出现,应控制底框砖混结构的上下刚度比,调整过大的刚度比,使竖向刚度尽量均匀,上下刚度比、抗剪抗压承载能力比值,决定了震害是发生在底层的钢筋砼部分还是发生在上部的砖墙部分。

相对均匀的刚度、强度比值可使震害分散,破坏程度降低。

所以《抗震规范》7.1.8-3、4款规定:底部一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0、70时应2.5,80时应2.0,且均应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0、70时应2.0,80时应1.5,且均应1.0。

建议过渡层与底部转换层的侧移刚度比值均应控制在1.5左右合理。

二、底层剪力墙的合理布置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时应力求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接近,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应减少偏心。

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

临街的多层商业住宅类建筑,多在底层设置商业用房,上部为四五层的砌体结构,这些建筑的底层因商业用房使用功能要求有较大的空间,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办公、住宅小开间隔墙较多,采用较经济的砖砌体结构,这就形成了底层框架—抗震墙承重,上部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简称为底框砖混结构。

这类结构形式能较好地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较低的优势,因此在城市和乡镇的临街建筑被广泛采用。

该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一、从材料上来看,此种结构底层为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砖砌体结构,属上下两种不同材料不同性质的混合式结构。

从质量分布上来看属上重下轻的结构,从刚度来看,属上刚下柔结构。

二、底层由于商业店铺开间尺寸不大,横墙相对较多,普遍存在横墙抗侧刚度大,纵墙抗侧刚度相对较小的现象,同时由于商铺临街面几乎无纵墙,内纵墙也较少,只有背街处纵墙较完整地存在,造成纵向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较大偏移,结构扭转效应增大。

三、上部砖墙抗侧刚度较大,但其抗剪能力过低,延性差,为脆性破坏。

二层(或三层)作为两种材料和两种结构体系的过渡层,受力复杂,为相对薄弱层。

针对上述特点,设计底框结构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上下层刚度比的控制为避免薄弱层的出现,应控制底框砖混结构的上下刚度比,调整过大的刚度比,使竖向刚度尽量均匀,上下刚度比、抗剪抗压承载能力比值,决定了震害是发生在底层的钢筋砼部分还是发生在上部的砖墙部分。

相对均匀的刚度、强度比值可使震害分散,破坏程度降低。

所以《抗震规范》7.1.8-3、4款规定:“底部一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0、70时应≤2.5,80时应≤2.0,且均应≥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0、70时应≤2.0,80时应≤1.5,且均应≥1.0”。

建议过渡层与底部转换层的侧移刚度比值均应控制在1.5左右合理。

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解读

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解读

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解读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 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 , 不用自己再加● 用 STAWE 算底框是 , 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 :1. 按 PM 主菜单 8算法 ;2.有限元整体算法 .此处应该选 1 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 , 只供参考 (PKPM 技术人员说的▲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 引用《 pkpm 新天地》 2004年第 5期咨询台的信息:计算砖混底框时, satwe 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

所以在计算底框时, satwe 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

▲ 底框建模问题:(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 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 框架梁作为边框梁。

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 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

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

(2在 PM 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 在 PM 地设计参数应当填“ 底框” ,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

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

(3 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 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

(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 既然柱与墙肢接在一起,那柱是构造边缘构件,应当查计算结果中抗震墙中的计算结果,按边缘构件配筋并画在一起。

▲ 新规范中第 7.1.8条 1款要求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

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 7.1.8条 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 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 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砖混底框的设计要点分析

砖混底框的设计要点分析

第一章砖混底框的设计(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⑴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使得一部分荷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从而使墙梁的荷载降低。

⑵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对所有的托墙梁均折减,而不判断该梁是否为墙梁。

(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⑴若选择此项,则则程序自动判断托墙梁是否为墙梁,若是墙梁则自动按照规范要求计算梁上的荷载,若不是墙梁则按均布荷载方式加到梁上。

⑵若同时选择“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两项,则程序对于墙梁则执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对于非墙梁则执行“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三)“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在计算侧移刚度比时,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将作为组合截面考虑。

否则程序分别计算墙、柱侧移刚度。

一般而言,对混凝土抗震墙可选择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对砖抗震墙可选择不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⑴适用范围: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只有在该结构在某一层既输入了混凝土墙,又输入了砖墙时才起作用。

⑵物理意义:混凝土墙与砖墙的弹性模量比。

⑶参数大小:该值缺省时为3,大小在3~6之间。

⑷如何填写:一般而言,混凝土墙的弹性模量是砖墙的10倍以上。

如果是同等墙厚,则混凝土墙的刚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

但实际上,在结构设计时,一方面混凝土墙的厚度小于砖墙,从而使混凝土墙的刚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实际地震力作用下混凝土墙所受的地震力是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不能将该值填得过高。

(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⑴TAT软件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

⑵SATWE软件不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需要设计人员在特殊风荷载定义中人为输入。

(六)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⑴目前的PMCAD软件不能计算非抗震的砖混底框结构。

⑵处理方法:①设计人员可以按6度设防计算,砖混抗震验算结果可以不看。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设计方法新要点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设计方法新要点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设计方法新要点
1. 结构设计:在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设计中,结构设计是重要的一环。

新的设计要点包括使用坚固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布局,以确保房屋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砌体选择:砌体是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新的设计要点包括选择耐久性高、吸水性低的高质量砌体,以确保房屋的耐用性和防水性能。

3. 绝缘和防潮: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易受潮湿环境的影响,因此新的设计要点包括在墙体和地面中采用绝缘和防潮材料,以确保房屋的抗潮湿性和防水性。

4. 通风和采光:在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设计中,通风和采光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新的设计要点包括合理布局通风口和窗户,以确保房屋内部的良好空气流通和充足的自然光线。

5. 施工技术: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施工技术对于房屋的质量和美观度至关重要。

新的设计要点包括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

6. 节能设计:在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设计中,节能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新的设计要点包括在墙体、屋顶和地面中采用隔热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能源成本。

7. 绿色环保:新的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设计要点还包括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例如,选择可再生材料、水质和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新的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设计要点包括结构设计、砌体选择、绝缘和防潮、通风和采光、施工技术、节能设计和绿色环保。

这些要点旨在提高房屋的质量、耐用性、舒适度和环保性能。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

做底框血一样的教训!希望对做底框新人的一点建议!为什么会有底部框架这种结构!强烈建议取消这种抗震及其不利的混合结构形式!路还的走!工程还得做!下面我希望通过我的亲身体验与一点小小的经验希望给那些做底框的新人一些忠告!如果您已经有十年的结构经验,那么请您离开!1、底框计算到底用那一种程序,怎么计算!PKPM有三个模块可以做!是什么顺序怎么做,论坛上很多,不知道可以搜一搜!我的答案是PK,用SATWE复核,复核内容主要是吊筋和附加箍筋,论坛有一贴漏掉吊筋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很多人说PK偏大,的确是这样的,我感觉SATWE偏小。

2、SATWE看起来比较简单适合新手用,属于傻瓜型,PK不是很直观,需要一些技术含量!底框是需要靠电脑,但是手算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PK麻烦要一榀一榀的抽,不要怕麻烦,其实没有几根梁,如果截面尺寸不是反复的调整,不是很慢!因为SATWE的结果很多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它的准确性!这是新手最缺乏的!我们不是想刻意做大,因为我们这些新手还没有做小的能力!3、怎么使用PK来做底框,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1)PM建模,这个是基础,活载输入没什么好说,按照规范走,我的老师告诉我楼梯按照疏散消防楼梯3.5走,我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恒载:大家可以问一下自己院里老人儿是怎么输的,空心板+双面粉刷+楼面做法,我大概输3~3.5,现浇板100mm我输3.5~4。

(2)抗震验算通过,侧向刚度比要满足规范。

(3)我要提醒大家重要的东西来了:开始选项有几个重要参数大家需要重视1、墙体材料自重:一般按照实心粘土砖为22,这个是加双面粉的,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动他。

如果确实要动,多孔砖密度较小KP1型资料显示为16.63KN/M3加双面粉,19~20左右。

2、按照经验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这个选项一般不选。

原因无经验即不选。

3、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一般不按照墙梁计算,不选。

4、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与剪力墙多少有关,不选偏安全。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 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底框抗震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底框抗震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789:;9<:= 19>?@ A?BCDE?F> G:=9:??C9:= HDCIDC<B9D: !+,-%%%!J?E<><K9 !89:;9<:= !HL9:<M (NJ?E<><K9 O?@9=:9:= P:@B9BFB? 0BQNHDN RDC 3CSL9B?SBFC? T AE<::9:=!+,-&&& !J?E<><K9 !89:;9<:= !HL9:<U
%"&
带边框开竖缝的抗震墙构造要求 当抗震墙设置竖缝时 "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 $ 抗震
*"!
墙梁的支承长度是否满足的问题 ) 砌 体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89$---* +!--5& 第 #.*.5!
墙的水平钢筋应在竖缝处断开 " 竖缝处应放置两块预 制的钢筋网砂浆板或钢筋混凝土板" 其厚度可为
万方数据
!""# 年第 $ 期
孙海涛 " 等 $ 底框7 抗震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虽然比 % 形 !& 形抗震墙整体性更强 " 能更好地抵抗水 平作用 " 但会引起结构刚度的分布局部集中 "且往往会 影响建筑布局 "因此不经常使用 #
)
底框(抗震墙结构墙梁的设计
墙 梁设计是底框 7 抗震墙结构设计的另一关键问
抗震墙的形式 抗震墙的形式有 0 形 )1 形 ). 形 +" 形 + ! 形 +’ 字
形等 ! 从受力角度和使用角度分析 ! 宜优先选用 0 形 +1 形 ! 不宜选用 ’ 字形 , 因为 0 形或 1 形抗震墙在受到一 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时 ! 另一方向的墙肢对受到水 平地震作用的墙肢起约束作用 # 而一字形抗震墙受到 水平作用时 ! 只有端墙柱起约束作用 ! 往往变形会较 大 !不利于抵抗水平地震作用 , .形 +" 形 +! 形抗震墙

底框-砌体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砌体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砌体结构设计总结底框-砌体结构设计总结砌体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主要由底框和砌体组成。

底框-砌体结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砌体材料的优势,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和耐久。

本文将对底框-砌体结构设计进行总结。

一、底框-砌体结构设计的优点1. 砌体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2. 砌体材料易于加工,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和加工,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和尺寸的建筑结构。

3. 底框结构在砌体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水平抗倾覆能力,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底框-砌体结构具有较低的施工成本,且施工速度较快,节省了工期。

5. 砌体材料无毒、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二、底框-砌体结构设计的要点1. 底框的设计:底框是底层砌体结构的基础,其设计应考虑底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底框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经济效益进行考虑。

2. 砌体的选择:砌体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域特点进行选择,常见的砌体材料有砖、轻质砖、空心板等。

需要考虑砌体的承载能力、保温隔热性能、耐火性能等因素。

3. 砌体的砌筑工艺:底框-砌体结构的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包括基坑开挖、底框搭设、砌体砌筑、墙体加固等环节。

工艺流程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4.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底框-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抗震设计应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进行,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5. 建筑墙体的防水和保温设计:墙体的防水和保温设计是底框-砌体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应选择防水性能好、具有一定保温性能的建筑材料,并采取适当的防水层和保温层的设计,确保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和保温效果。

三、底框-砌体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砌体材料和墙体厚度,确保满足结构强度和保温隔热要求。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底框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将砖和混凝土相结合,充分利用两种材料的优势,既能满足建筑的力学要求,又能提供良好的建筑美学效果。

在底框砖混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多个方面因素。

本文将对底框砖混结构设计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在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强度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砖的抗压强度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决定了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适当的砖种和混凝土配比。

此外,还需要正确设置梁、柱等构件的尺寸和截面形状,以增加结构的荷载承受能力。

其次,在底框砖混结构的设计中,稳定性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稳定性的设计主要涉及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和刚度。

在选择墙体的位置和尺寸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设置适当的结构梁柱后,能提高结构整体的刚性,从而增加结构的抗倾覆能力。

此外,还需要根据结构的位置和大小选择相应的荷载,并根据结构的荷载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第三,耐久性是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

耐久性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对温度、湿度、酸碱等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砖和混凝土,通过合理的施工和养护,增加结构的抵抗能力。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防水、防潮、抗震、防火等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结构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第四,美观度也是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底框砖混结构具有很好的建筑美学效果,砖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感。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布局,同时还要考虑到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实现结构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提供舒适的建筑环境。

综上所述,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涉及到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度等多个方面因素。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要求和限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实现结构的安全、舒适和美观。

探讨底框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探讨底框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仍然极其 广泛 , 不论在城 市还是农村都 占有绝对优 势。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最早是从砌体结构 中的局部框架和 内框架发 展起 来的, 这类建筑在 乡镇和 中小城 市的临街建筑和商品房小 区广泛采用 , 将 一层架空作为商场 , 几乎将建筑 用地全部 占 满, 从 而形成大底盘 , 而后在其上建造空间规整 、 不露柱子、 造价低 廉的砖 混住 宅。其优 势是节地、 施工方便 , 造价低 。但是 从抗震的角度 来讲 , 它采用 了两种结构形式和两种结构材料形成的一种混合结构 , 从 抗震概 念设 计评 述 , 它肯定不会是一
急剧变化使得在结构刚柔交接处, 应力高度集中, 在柱端产生塑
性铰 , 并使 得 房 屋 的变 形 集 中 发 生在 相 对 薄 弱 的 底 层 。 这种 比较
薄弱 的底层或者 中间层 , 称之 为“ 薄弱层” , 在抗震设计 中必 须对 “ 薄弱层 ” 引起 足够 重视 的问题 。 那么如何避 免薄弱层呢 ?《 抗规》 第7 . 1 . 8 条 即明确规定 了控制底框 结构不 出现l ‘ ‘ 薄弱层 ” 的定量指 标 。底部框架一 抗震墙砌体房屋 的纵横两个方 向,第二层计入构 造柱影 响的侧 向刚度与底层侧 向刚度 的比值 , 6 、 7度 时不应 大于 2 . 5 , 8 度 是不应大于 2 . 0 , 且均不小于 1 . 0 。 因为在地震作用下底层 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弹性层 问位移反应均匀, 减少在强烈地震作用 下的弹塑性变形集中, 能够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通过在底 部的纵横 向设置一定数量 的抗震墙 , 控制控制第二层与底层 的侧
震墙在底框 结构中 占有 举足 轻重的地位,底部抗震墙 的布置 自
设计人应该严格遵守 《 抗 规》 的相 关 要 求 进 行 设 计 。首 先 设 搞 清 楚 底 框 结 构 在地 震 时 的常 见破 然 是 底 框 结 构 设计 时 重 要 的 一 环 。本 文 从 分 析 底 框 结 构 设 计 中 计 人 要仔 细理 解 规 范 的要 求 , 由于开间小、 横墙多 , 不仅 重 常见 的一些问题出发,探讨底框 结构中需要采取 的抗 震设计 以 坏形式。认识 到上面几层砌体结构, 及 这 些 问题 的解 决 对 策 。

底框结构剪力墙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底框结构剪力墙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底框结构剪力墙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1.剪力墙何时设置?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应该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就进行设置。

一般情况下,当特定情况下,建筑物的设计或构造不能满足安全设计要求时,应考虑设置剪力墙。

2.剪力墙应考虑哪些要素?
(1)剪力墙设计考虑需考虑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求和结构构造;
(2)剪力墙应考虑荷载、结构循环等外力因素;
(3)剪力墙应考虑建筑物结构的横向分析,重新确定剪力墙的位置和规模;
(4)剪力墙的结构应考虑地震作用下的纵横变形,以及混凝土材料性能变化;
(5)剪力墙的设计应考虑节点的抗剪钢筋布置,以及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分布;
(6)剪力墙的节点处应考虑受力砼和支撑砼的结合处理措施;
(7)剪力墙应考虑由风力、渗水等自然因素引起的疲劳破坏,可考虑弹性塑性分析;
(8)剪力墙应考虑建筑物的形态规模和使用要求,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底框结构
▲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
●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不用自己再加
●用STAWE算底框是,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
1.按PM主菜单8算法;
2.有限元整体算法.
此处应该选1!!!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只供参考(PKPM技术人员说的)
▲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
●引用《pkpm新天地》2004年第5期咨询台的信息:
计算砖混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

所以在计算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

▲ 底框建模问题:
(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
●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框架梁作为边框梁。

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

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

(2)在PM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
●在PM地设计参数应当填“底框”,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

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

(3)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
●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

(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
●既然柱与墙肢接在一起,那柱是构造边缘构件,应当查计算结果中抗震墙中的计算结果,按边缘构件配筋并画在一起。

▲ 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

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7.1.8条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

建议尽量采用上部结构减少抗震墙数量的方案,即在无法对齐处设置次梁支承非抗震隔墙以避免次梁托抗震墙的方法。

▲ 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1.0的原因?
●底框两层侧向刚度比小于1.0时,薄弱层是砌体层
●底部太刚,薄弱层上移,而设计并未有效加强,导致该强的不强,不该强的很强(底框部分及其上转换层砌体),底框一般是使其薄弱层发生在转换层或两层转换的第二层。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底框问题
1.底框梁是否应定义为转换梁?因为此对抗剪非常重要!二者结果差很多.
2.底框板用不用特殊厚板计算??
3.底框计算中底部剪力全部由抗震墙承担在计算书中怎么体现??
4.设底梁层定义为二层底框指标由2.0控制还是2.5??
●1,底框梁性质上讲是转换梁,但与高层中的转换梁不应混同在一起,所以在抗规中叫做“托墙梁”,其构造在抗规中已经很明确,不必照高层的转换梁来要求。

2,该层的板也只要满足抗规的要求即可,不必按厚板分析。

3,底框计算中底部剪力全部由抗震墙承担是在软件中已经设定了的。

4,“设底梁层定义为二层底框指标由2.0控制还是2.5?? ”的问题可能是上下层刚度比的问题,这在抗规第7.1.8条中已经说得很清楚。

▲ 底框地震剪力谁承担?
抗规7.2.4条之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 。

理解为框架柱不分担地震剪力,可在第7.2.5条之1中:“....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分配确定...” 框架柱显然还是要承担地震剪力的。

如何理解呢?
●底框结构在大震时底部发生变形集中,会出现过大侧移而破坏,规范制订条文时总体上持谨慎态度,从控制底层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和底部两道防线的设计原则考虑,其底部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抗规7.2.4-3);在地震作用下,底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层间位移角在1/1000左右时会开裂,位移角到1/500时刚度约下降到线性刚度的30%,此时砖填充墙刚度约下降到线性刚度的20%,而钢筋混凝土柱在位移角为1/500左右时仍处于弹性阶段,底部发生塑性内力重分布,底部框架柱作为第二道防线,抗震性对底框结构整体抗震能力起很重要作用,因此7.2.5规定了框架柱需承担的地震剪力。

另外抗规6.6.5对于板柱-抗震墙的规定也是按多道设防的抗震原则制订的。

▲ 底框结构的基础问题
一层底框,上部四层砖混,无地下室,3类场地,Fak=150KPa,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7度设防。

不知可否采用:抗震墙用墙下条形基础,柱下采用独立基础?
●最好都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因为在剪力墙的两端肯定有柱,柱下需设地梁,这样受力明确。

没有剪力墙处若设独基,两种基础形式存在差异沉降,况且地基承载力并不是很高,做独基经济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 如何查看框支梁上的荷载?剪力墙上框支梁上的荷载很小,好像剪力墙上的荷载没有导下来。

框支梁上托着23层的剪力墙,梁的跨度7米。

是什么原因荷载没传下来?如何避免?
●请首先检查模型是否正确建立?梁的两端是否与框支柱节点完全闭合?
另外,请查看SATWE里框支有限元分析(FEQ)结果,那里面会显示SATWE 导荷后的荷载,当然,前提是模型正确,而且定义了框支梁及相应的结构抗震等级。

但是SATWE由于是按有限元编制的,所以框支梁荷载小不足为奇。

因为它考虑了其周边构件的共同作用,传到梁上的线荷载就小得多,一般应经过手算复核,或第二个软件复核,受力应是偏拉构件,当然,这在FEQ里也可以看到。

总之,配筋不能仅仅依据SATWE平面配筋简图进行,也不能简单依据FEQ进行。

若是底框砖混结构,运行SATWE,选择底框,计算完后,在satwe第一项,选择图形显示,荷载,有底框恒载。

================================================
底框-砖房设计的体会
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与砌体结构相同,计算底框-抗震墙中砖填充墙及其他各层砖墙的抗震承载力,以及底框-抗震墙中混凝土剪力墙设计值.计算过程与砌体结构相同.在底框-抗震墙计算中,不考虑框架承担的地震作用,也即地震作用全部由抗震墙承担.
第二部分;计算底部各榀框架承受的侧向地震作用及每榀框架中各框架柱由地震倾覆力矩产生的附加轴力.
底框-抗震墙的地震剪力要根据上下层侧移刚度比乘以一个1.2~1.5的增大系数;然后将地震剪力在框架-和抗震墙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时混凝土剪力墙的侧移刚度要乘以0.3的折减系数,砖填充墙要乘以0.2的折减系数,非抗震墙(如隔墙)则不应在模型交互输入中输入;上部砌体房屋产生的地震倾覆力矩按刚度分配到各榀框架和抗震墙,再按各柱的转动惯性力矩计算柱的附加轴力.
第三部分;在底框-抗震墙中的混凝土剪力墙.,软件将根据其承受的剪力.轴力和由倾覆力矩产生的弯距设计值,计算出各片剪力墙的端部纵向钢筋面积和水平分布筋面积.
软件可将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结果,以及上部砌体房屋传递的竖向荷载,与pk.tat.satwe.等分析软件接口,通过pk.tat.及satwe软件进行底框-抗震墙在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及施工图设计.
=============================================
关于底框-抗震墙结构框架梁荷载的折减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上部荷载不折减,按100%作用在托梁上,托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
当6.7度(0.1g.0.15g)时,上部荷载可考虑乘折减系数,此时托墙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因此,输入的折减系数不应太小,一般可输入0.7~0.9,但不应少于四层荷载值.
也可将折减与墙梁同时勾选.程序根据砌体规范7.3.2条判断框架梁和过度层墙体是否符合墙梁的一般规定,对符合规定的框架梁和框支墙体按墙梁设计,对不符合规定的框架梁或框支墙体不考虑墙梁作用,在不满足墙梁的条件下,程序按折减去处理,但一般不考虑框架柱的边框作用.
关于底框-抗震墙结构剪力墙间距要求:
8度时不超过15米7度时不超过18米
6度时不超过21米
==========================================
底框砖房单片墙的有关规定:
单片剪力墙的高宽比应在1~4之间,使之为剪弯变形.当高宽比小于1时,一般称为低矮剪力墙,低矮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和承担的地震剪力较大,变形和耗能能力差,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一旦墙体开裂或丧失承载能力,将对其他抗侧力构件产生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