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猜一猜》(1)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11篇)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11篇)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11篇)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1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时间的观念,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有哪些?(板书)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三、时、分、秒的复习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复习第11题。

4、复习画角。

(1)说说画角的步骤。

(2)画一个角。

(3)画一个直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5、练习复习第12题。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小学谜语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谜语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谜语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解谜语的方式学习有趣的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谜语题材:数学相关的谜语。

2. 数学知识:加减乘除、数字的大小比较、数字的逻辑推理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用谜语的方式学习有趣的数学知识,让大家一起来猜猜
谜语中隐藏的数学规律。

二、学习活动(20分钟)
1. 老师给学生出示一道数学谜语,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例:我是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1,如果把我的十位数字减去个位数字,得
到的差是9,我是多少?
解答:答案是19。

2.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3. 老师解释并讲解谜语的答案及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谜语中的数学规律。

三、拓展活动(10分钟)
1. 学生试图编写自己的数学谜语,并向同桌交换,让对方思考解答。

2. 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编写的数学谜语,并引导学生分析彼此的谜语中的数学规律。

四、总结活动(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并回顾今天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解谜技巧,鼓励学生多多尝试,培养他
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解答老师提供的数学谜语,并尝试编写自己的数学谜语。

教学反思:
通过谜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解谜语的过程中学到有趣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互相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猜一猜》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猜一猜》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猜一猜》一、教学背景学习年龄阶段:3-4岁教学时长:一节课45分钟教学内容:猜数游戏二、教学目标1.通过猜数字游戏,让孩子们掌握数字范围内的顺序。

2.学会使用数字,知道各数字的数值以及大小关系。

3.学会与同伴共同协作,增强互动性。

三、教学内容1. 热身活动教师播放数学英语歌曲,唱起来律动感强的数学歌曲很容易吸引幼儿,增强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唱歌时教师手持下面的道具:●数字卡片●数字盒子2. 主体活动步骤一: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教室随机布置一排数字,让孩子们随便瞄一眼,然后教师将数字盒子放到讲台上,让孩子们一个个去猜数,观察其表情即可,如果猜中奖励一枚小奖章或一块小巧果。

步骤二:了解数字大小关系将数字排列,让孩子们寻找和记忆其中一个数字,让孩子从数字开始,先猜大还是小,如果猜小,则落后过程中的一些数字。

孩子们会非常兴奋地挑战,而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向孩子们介绍数字。

步骤三:比较数字大小利用仿真的大小工具,比较数字的大小,让孩子们学习数字的大小关系。

比如“1”比“2”小,这个道理可以通过其他的数字进行更直观的比较。

步骤四:使用数字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会知道数字的用途。

教师通过此时的讲解,让孩子们知道几个数字,那么如果同桌想猜某个数字,就可以使用这些数字去猜测。

3. 结束活动教师将每个孩子猜中数字的成绩记录在白板上,及时给予表扬,孩子们会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

活动结束后,同时总结整个活动的子目标。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数字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有的孩子善于大胆推理,他们能随机臆想答案,但是有的孩子由于学习能力一般,难以在短时间内构思答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提前建议孩子或他们的家长在家学习数学,并在另一方面寻求帮助,就比如说借助其他孩子的协助,让孩子间的合作能力得到完美展示。

此次教学活动的收获很大,它不仅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也促使孩子们学到了更多有趣、切实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学习思路。

中班数学教案猜一猜教案及教学反思(1)

中班数学教案猜一猜教案及教学反思(1)

中班数学教案猜一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猜一猜”这一主题,通过趣味性的猜谜活动,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10以内的数字及其排列顺序,并能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推理。

2.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运用数字进行逻辑推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的数字及其排列顺序,以及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推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谜语卡片、骰子、玩具奖品。

2. 学具:画有10以内数字的卡片、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谜语卡片,邀请幼儿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讲解数字的排列顺序,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数字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猜数字”游戏,每组派一名代表掷骰子,其他成员根据骰子上的数字猜测藏在箱子里的数字,猜对的小组获得奖品。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强调数字排列顺序的重要性,并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列。

2. 猜数字游戏规则:掷骰子,猜数字,比比谁的眼力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猜数字”游戏,记录猜对次数,并分享自己的推理过程。

答案:根据实际游戏结果,家长签字确认。

2. 扩展练习:用彩笔、剪刀和胶棒,制作数字卡片,与家长一起玩数字排序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数学学习,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篇一】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精品教案_(22)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经验。

2. 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 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玩游戏呢?生:喜欢师:好,我们就来玩一个摸耳朵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我们认真听,能不能做到?生;能师:摸一只耳朵生:摸师:你摸的哪只耳朵?你呢?生:我摸的左耳朵/我摸的右耳朵师:有的摸左耳朵,有的摸右耳朵。

好像都对!再来!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生:分别摸对师:不错,听的很认真!要加快速度咯!摸摸你的右耳,摸摸你的左耳,摸的不是右耳,停!你摸的哪只耳朵?生:我摸的是左耳朵。

师:为什么不摸右耳朵?生:因为你说摸的不是右耳朵,就只能摸左耳朵了。

师:哎?你怎么不摸左眼睛呀?生:因为这是摸耳朵的游戏呀!师:对了,这是摸耳朵的游戏。

人的耳朵只有几只?生:两只。

师:人只有两只耳朵,摸的不是右耳就是左耳。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生:好玩!师:好玩等会儿再玩,准备上课好吗?(这个游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关,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好吗?)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初步感知推理1、猜神秘嘉宾师:今天班级后面来了很多大朋友,同学们一定很高兴,老师还邀请了一位特殊嘉宾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

师:你们猜猜他是谁?生:乱猜。

师:这样能猜出来吗?谢老师给大家一条线索,你能猜出来吗?出示条件1:这位嘉宾是小精灵和柯南其中的一位。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3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研究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双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良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XXX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甚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换。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0篇)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0篇)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0篇)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0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

教学过程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3、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

4、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

(很不方便)5、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

认识厘米(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

(图钉,某个手指等)(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厘米量(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巩固练习练习一第1题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第2题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

第3题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反思第三课时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推理》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推理》  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目标解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课的学习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体会逻辑推理的含义,学会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前激趣:师: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 你们喜欢我吗? 喜欢我什么呢? 那你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吗?生: 上课认真听讲,上课遵守纪......师: 那请用你的行动告诉我你就是这样的好学生!一、激趣引入教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教师: 那我们在上课这前就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老师想请两名同学作老师的助手,一起合作完成。

谢愿意来?教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

(教师将两动物卡片分别交给两名学生,两名学生将动物拿在于里并放在背后,不要让其他同学看见。

)教师: 现在请大家猜一猜它们分别拿的什么动物,看谁猜得最准。

学生乱猜:教师: 大家猜什么的都有,那到底是什么呢? 请听老师的提示,他们手里拿的分别是大熊猫和金丝猴。

诸你猜猜谁拿的是大熊猫,谁拿着金丝猴?学生再猜测:教师: 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 你们能确定吗?教师: 请听老师第二个提示,男同学拿的不是大熊猫。

你现在能猜出来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了吗?教师: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吗?学生: 男同学拿的不大熊猫,就一定拿的是金丝猴。

教师: 那女同学手中的动物是什么?学生: 因为男同学拿的不是大熊猫,那么大熊猫就在女同学的手上。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教学笔记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67例5,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P70“练习十五”第8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依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玩耍导入课题课堂随机收取一些铅笔,组织进行“猜一猜”的玩耍。

第一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最多有8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可能有1支、2支……8支。

师:现在你们再猜一猜,我手上还有多的铅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最多有8支,所以不可能超过8,但可以少于或等于8。

第二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可能有5支、6支、7支……师:看来答案还有许多许多。

会不会只有4支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因为至少有5支,所以不可能是4支,老师手中铅笔的数量确定大于或等于5。

第三轮:师:老师手里有一些铅笔,至少有5支,最多有8支。

大家猜一猜,可能有几支?【学情预设】学生认真倾听后,会很快想到可能消逝的数量。

老师揭晓答案。

师:只有这几种答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分析题意,可知铅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8,即可能有5支、6支、7支或8支。

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这个“最多”和“至少”有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至关重要,因此课始设计了玩耍环节,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和“至少”的含义,为新课作铺垫。

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教案

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教案

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教案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猜一猜》教学目标:1. 经历实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重点难点: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猜一猜游,喜欢吗?先来猜一猜老师拿的这个盒子里有什么宝贝?二、先猜后证1老师带来了4个转盘,如果游戏规则是转到黄色上老师获胜,你会选择哪个转盘?为什么会这么想?你猜的对不对呢?选现在我们就来实际转一转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那么你再猜一猜另外三个转盘转动后会使什么结果呢?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这样。

你发现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三、先猜后正2请大家看第74页上面的图,先按你的猜想填一填。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现在我们就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看看你猜想的是不是正确。

我们请三个同学来,一人摇箱子,一人摸球,一人记录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箱子里装了2个白球和2个黄球,每次摸两个球,会出现哪几种结果呢?哪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呢?现在我们就来实际摸一摸,看看结果会怎样。

那种结果可能性大?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其实,我们也可以用画线法来判断会出现哪几种结果和哪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

四、达标检测箱子里有1个白球、3个红球,每次摸一个球,会出现几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球的可能性小。

如果再放入5个黄球,每次摸一个球,会出现几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小。

五、课末小结。

[课后反思]聪明的小兔活动目标1、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让幼儿敢于大胆猜想,说出更多的避雨方法。

3、想象还有什么东西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活动准备幼儿提前了解可以代替雨伞的工具。

活动流程导入过程:猜谜语。

扩散思维活动 1、它们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兔妈妈和小兔走着走着天空中怎么样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兔妈妈和小兔会用什么来遮雨呢?小蚂蚁、小蜜蜂会用什么来遮雨呢?请幼儿想象,发散幼儿思维。

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有趣的七巧板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七巧板一套,民族音乐磁带一盒。

2.学生准备:一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师引入: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七巧板)你们玩过七巧板吗?师:七巧板游戏是我们老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正方形,6人拼成六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七巧板在世界上有“东方魔板”之称,风靡全世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玩“有趣的七巧板”。

活动一:赏一赏1.师:下面请小朋友观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

(1)出示一艘帆船并介绍:这是一艘由七巧板拼成的乘风破浪的帆船,它是1994年由香港承办的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会标。

(2)出示一棵老树、一只乌鸦、一座桥、一间房屋。

问:看到这几幅图,你能联想到什么?(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师:这些都是用七巧板拼出来的,请小朋友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拼一拼。

3.全班交流。

选派几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动二:试一试1.请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正方形。

要求:先自己拼,再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拼摆,师巡视,有困难的加以指导。

2.全班交流。

选派一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组的拼法。

3. 小结:我们在拼摆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几何图形互相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拼摆得又对又快。

小班《猜一猜》教案5篇

小班《猜一猜》教案5篇

小班《猜一猜》教案5篇小班《猜一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

2、发展幼儿的察看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趣味识字: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准备:1、贴绒水果娃娃5个(背后贴有水果),颜色不同的卡车5辆,二进制游戏图片一张,各种水果拼图20张。

2、每组1——5数字卡片若干。

识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

“今日,老师请来了水果娃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二、基本部分1、猜数和排序(1)猜数水果娃娃要和小伙伴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①梨子娃娃说;“我比2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②葡萄娃娃说“我比5少1”③橘子娃娃说“我是1——5数字中最小的那个数,是数字几呢?④你们看看1——5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那西瓜娃娃和苹果娃娃谁是2谁是5呢?西瓜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苹果娃娃大,谁能告知大家是几?那苹果娃娃是数字几?(2)巩固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加以验证。

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4)排序现在,我要请小伙伴给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队,其余的小伙伴在位子上排,我们先来看看他排的对不对?(集体检查)请小伙伴数数,自身排的对不对?幼儿手口全都点数一遍。

2、复习序数和认数(1)你们爱好吃水果吗?我们到水果店里去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出示二进制图)我们帮水果点运点水果去好吗?(2)(出示卡车)“嘀嘀,什么车开来了?开来了几辆卡车?”第一辆是什么颜色?那么第三辆?……(3)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我们要帮水果店准备水果,请小伙伴先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拼成一个长方形,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4)二进制游戏“我知道你的水果是什么?”你们都拼好了吗?谁乐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猜一猜》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猜一猜》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猜一猜》一、教案概述本节课的主题为《猜一猜》,是一节针对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课程。

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培养数学思维和观察力,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区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3.培养幼儿从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的能力;4.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准备1.彩色卡片:红色、黄色、蓝色各2张;2.形状卡片:圆形、方形、三角形各2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拿出两个红色卡片和两个黄色卡片,分别展示给幼儿看,并问道:“小朋友,你们能看出红色和黄色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观察卡片的颜色,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颜色的区别。

2. 引入新知(10分钟)接下来,教师展示三个形状卡片: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教师问道:“小朋友,你们能看出这三个形状的不同吗?”引导幼儿观察卡片的形状,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形状的区别。

3. 游戏开始(15分钟)教师拿出一张红色卡片和一张圆形卡片,放在桌上展示给幼儿看,并问道:“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这两张卡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幼儿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测。

之后,教师逐步展示其他卡片的组合,例如一个黄色三角形卡片和一个红色方形卡片等。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卡片之间的共同点,并帮助他们找出规律。

4. 游戏延伸(20分钟)在幼儿们熟悉了红色和黄色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新的卡片——蓝色卡片,并展示给幼儿看。

教师提问:“小朋友,我们现在有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颜色的卡片,你们能猜一猜,我们可以用这些卡片做哪些组合呢?”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思维进行猜测和探索。

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例如:“我们可以用两张红色卡片组成一个形状?”或者“我们可以用两张黄色卡片组成一个形状?”引导幼儿进行尝试和验证。

5. 总结归纳(10分钟)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并总结归纳红色、黄色和蓝色之间的区别以及形状之间的区别。

猜一猜教案5篇

猜一猜教案5篇

猜一猜教案5篇猜一猜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二上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背景介绍“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

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逻辑推理是人们在生活和科研中很重要的知识,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这一课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又是一节思维的训练课。

人们学习生活中都要用到推理。

应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课教学内容有关最简单的推理知识,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结论,主要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

教学目标:1、通过猜一猜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边做游戏一边学数学,高兴吗?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谁能猜得准,说得好,谁就能得到老师送的智慧星,得智慧星多的同学就是本节课的数学明星,有信心吗?[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目标明确。

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和智慧星奖品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一)两种物品1、老师这里有两张卡片(出示):你能猜出卡片上分别画着什么吗?(生猜很多)2、没有信息提示,很难猜出,因为卡片上能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老师现在给你信息提示:两张卡片上分别画着青蛙和小兔,再猜猜看。

(生猜;意见不同)3、意见不同,原来还缺少一条信息,如果老师提示:“第一张卡片上画的不是青蛙”你能猜出两张卡片上分别画的什么吗?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学生交流想法,师适当引导,让他们充分地说,师相机板书:不是——就是——)师引导小结:只有两种物品,对于第一张卡片来说,它画的不是青蛙,就是小兔,第二张肯定是青蛙了;对于两张卡片来说,第一张卡片画的不是青蛙,第二张卡片画的就是青蛙。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

课件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出现分针、时针,接着依次出现1~12的数字,最后形成钟面。

师:这是什么声音?板书: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设计目的:利用课件初步熟知钟面的组成部分,为后面制作钟面做好铺垫,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加强钟面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钟表知识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的主要依据。

二、自主探索1、制作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你们想做一个吗?(1)(指着大屏幕)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再在小组中讨论做钟面需要哪些材料。

(2)各小组同学打开时钟爷爷的礼物(一个画有格子,但没有写数字的钟面,一枝彩笔,一个按钮,没有给学生时针和分针。

) (3)小组合作制作钟面。

学生产生质疑:时钟爷爷给的材料不能制作钟面。

师:还差什么呢?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老师这里来取时针、分针。

(学生活动)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做的钟面介绍给大家。

(学生自由发言)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分别闪烁)设计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观察、合作的能力,我把观察已有的钟面模型改为小组合作制作钟面。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猜一猜》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猜一猜》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猜一猜》教学内容:猜一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猜测数学问题的答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数学思维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生动手实践材料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数学谜题,让学生互相猜测答案。

例如:一个数加上它自己的一半等于60,这个数是多少?Step 2:学习数学思维(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数学思维的例子。

例如:数学家通过观察鸽子脚上的趾数,发现鸽子的趾数要么是2,要么是3。

然后他们猜测如果所有鸽子的脚趾数加起来是24,那么鸽子的数量可能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Step 3:猜一猜游戏(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学问题的提示,让学生进行猜测。

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每个队伍猜测一个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

示例问题:1. 我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两倍,个位上的数字是5的倍数,我是什么数?2. 我是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加上十位上的数字等于个位上的数字,我是什么数?3. 我是一个四边形,我的对边相等且平行,我是什么形状?Step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让学生依次展示他们的猜测答案,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猜一猜的过程,总结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进行推测。

Step 5: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主或分组进行一些类似的猜一猜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以巩固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

例如:设计一个猜一猜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培养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猜一猜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猜一猜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猜一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听懂并会说关于猜一猜数学问题的基本表达。

2. 能灵活运
用数字和大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和猜测。

3. 能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小
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猜一猜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和大小的概念的认识和敏感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1.热身(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快乐数数游戏,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2.导入(10分钟)
–老师出示一个猜数游戏,示意学生们猜测数字的大小。

比如:某一数字是某两位数中最大的数字,让学生猜测该数字是什么,并向学
生提问理由。

3.探究(25分钟)
–在小组内展开猜一猜活动,要求学生们自己设定猜数规则,并进行相互猜测。

老师在旁边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推理思维,确保学生们的
猜测活动能够有深入和发散。

4.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猜一猜活动中的思考和收获。

四、课后作业 1. 每个学生回家后,自行编写一个猜一猜的数学问题,并在下节课时与同学们分享。

2.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思考如何不借助他人的情况下,提高猜数的准确性。

以上为本节课的详细教案,希望老师们和同学们认真阅读,并在实施过程中有
所裨益。

让我们共同期待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乐趣与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教案《猜一猜》(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100猜一猜
二、教学准备
简单多媒体课件;四人一小组,每小组分给糖果、红枣、花生、小石子、橡皮等小物品。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猜一猜既简单的逻辑推理,这一教学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称为数学广角。

猜一猜这教学内容又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

逻辑推理思维性比较强,学生对纯文字的推理可能会迷糊,如果在一定的情境中,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就会是另一种效果,于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猜一猜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两个条件和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过程方法--通过猜一猜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通过猜一猜系列活动,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根据此课时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和低段学生的爱玩好动性,我设计让学生合作游戏活动、合作讨论交流,并贯穿全课,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从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中领会到知识的真谛。

在学习二个条件和三个条件的推理中,我均设计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游戏活动。

让学生活动了、亲身体验了,才知道其中味道的酸甜苦
辣,才能感悟到知识其中的内涵。

同时也投学生们所好,满足他们的活动欲、表现欲和求知欲。

活动中、活动后同学们都需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两次小组活动中、活动后又连环设计让学生组内、班内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让逻辑语言得以训练,让逻辑推理能力得以发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数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猜一猜讲台上两上盒子里分别装什么礼物
2、老师加提示语(分别装着红花和黄花),学生继续猜。

3、老师再加提示语(上面盒子里不是红花),学生继续猜。

4、引出课题:简单的逻辑推理--猜一猜
先让学生漫无边际地猜,从中感悟无法猜准,再在老师的提示下明确是红花和黄花,学生还是不能猜准,最后老师再次提示,学生就能猜到确定的答案。

这样层层紧接,环环相扣,让学生们深刻感悟到逻辑推理要根据前提条件下结论,初步理解推理中的逻辑,这样的引入既了解了学生的思维起点。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展开
1、探究两个条件的推理
(1)老师设计学生猜。

老师边设计边叙述:老师左右手分别拿着糖和红枣,左手拿的不是红枣,猜猜老师右手什么?
(2)指名上台设计全班学生猜。

(3)小组轮换角色合作设计、猜、说理。

(4)小组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交流
(5)小结推理方法
2、探究三个条件的推理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3的情境。

①留足时间小组讨论交流
②全班交流
③师生小结推理方法
(2)小组合作活动
①师说明活动要求(三人设计、一人猜)
②组内分角色活动
③小组上台展示与全班交流
3.[备选]:两个条件推理的思路有两种,可以先肯定这,也可以先肯定那,老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

三个条件推理设计题目的提示语可以变化,在学生游戏活动中要提示和鼓励学生变化提示语,以开发学生求异思维。

让学生小组合作游戏活动、合作交流;设计题目,说条件,猜结果,上台展示,全班交流。

正中学生们的意,中了他们爱玩、好表现的天性。

让学生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逻辑推理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拓展(分礼物)
1、课件出示题目
红黄蓝绿
第一大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红花
第二大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红花,也不是黄花
第三大组小朋友得到的不是红花、不是黄花,也不是蓝花
第一大组小朋友的礼物第二大组小朋友的礼物
()()
第三大组小朋友的礼物第四大组小朋友的礼物
()()
2、同组学生自由讨论
3、派代表上台认领自己组的礼物
4、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说说自己这组同学的礼物是什么颜色的花;是怎么猜到的。


四个条件的推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让大组学生一起讨论找到推理的突破口,再猜到自己的礼物。

同时让学生体验到集体力量大无比,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魅力。

(四)全课总结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引入
1、瞎猜(讲台上放着两个盒子)
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礼物,装在这两个盒子里,猜猜上面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下面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漫无边际地猜)师:你们还要猜吗?(学生迟凝了,举起的手又放下)
师:为什么不猜了?
学生零散自由地说:世界上礼物这么多种,这样是猜不着的。

2、犹豫猜
师:是呀!这样是猜不着的,老师给你们提示提示:这两个盒子里的礼物分别是红花和黄花。

生1:上面盒子里装的是红花,下面盒子里装的是黄花。

生2:上面盒子里装的是黄花,下面盒子里装的是红花。

师:有两种答案,还是不能确定,怎么办?
生自由:再给我们提示提示吧!
3、确定猜
师:上面盒子里的礼物不是红花,现在谁能猜得准?
生几乎异口同声:上面盒子里的礼物是黄花,下面盒子里的礼物是红花。

片段(二):拓展(分礼物)
1、引言: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老师要把礼物分给大家,请小朋友首先猜猜自己得到什么礼物?
2、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由读题。

[题目同教学过程的(三)]
3、大组讨论。

(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紧锁眉头)
师边巡视边提醒:每一大组小朋友得到的礼物是一样的,一个人猜不出来,可以一大组小朋友聚到一起商量啊,集体力量大无比呀!(学生开始大组商量讨论)。

师:商量好了的,每组派代表领去自己组小朋友的礼物。

(四组各领走了礼物)
4、全班交流
师:哪一组先派代表说说自己这一组小朋友的礼物是什么花?并说说是怎样猜到的?
第三组代表:我们这一组得到的不是红花,不是蓝花,也不是黄花,那么一定是绿花。

第二组代表:第三组得到绿花,剩下只有红花、黄花、蓝花了。

我们这一组得到的不是红花,也不是黄花,那一定是蓝花了。

第一组代表:现在剩下只有红花和黄花,我这组得到的不是红花,那一定是黄花了。

第四组代表:剩下只有红花了,我们想也不用想我们的礼物就是红花了。

师:哦!你们这一组捡了个便宜。

第四组的一女生连忙站起来说:老师不是这样的,我们也想了的,就让我来说吧。

(此生把推理过程从头到尾很有条理的、很完整地叙述出来,赢得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掌声。


六、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参与愿望强,参与广度,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

(一)在想猜中领悟
平时,老师们有没有注意到,只要老师抛出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样一句话,学生们就来劲了,会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急着要猜。

可见猜想是学生们最乐意答的题。

这节课引入环节。

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猜想,共分三个层次,先让学生瞎猜(即漫无边际地猜),学生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的答案的;然后在我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学生从中感悟到有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我的再次提示下,学生很快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
从中领悟到了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的。

这个猜想环节与本课时内容相关密切,为本课对顺利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领悟到简单逻辑推理其中条件与结果的密切联系,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在游戏中内化
游戏活动是学生的至爱,学生一做起游戏就不知疲倦,十分投入,掌握游戏的技巧,领会游戏的内涵,恐怕我们做老师的也比不上他们。

这节课中,我设计两次游戏活动,在组长的组织下,游戏活动井井有序,个个滋滋有味,效果也很显然。

在游戏活动中,学生分角色轮换设计猜想并叙理。

学生们从中内化了简单逻辑推理的来拢去脉、前因后果,也内化了推理的思路与方法。

(三)在合作中提升
这节课中,我多处让学生合作。

在学了两个条件的推理后,设计学生分小组游戏活动;在学习三个条件的推理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此后又安排学生分小组游戏活动;特别是最后,我鼓励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自由合作商量。

在合作中,偶尔个别在活动中出错,组内会帮助解决;个别胆怯的学生一个人不敢上台展示,小组合作了,胆子也大了,能有能耐展示自我了。

学生们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从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就拿这节课的拓展题来说吧,四个条件的推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在合作商量下迎刃而解了。

合作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拓展了同学们的策略,提升了同学们的多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