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合集下载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本报告旨在介绍对网站进行的测试工作,包括测试目的和范围,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

测试目的:验证网站在不同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确保网站的功能正常运行,并检测潜在的错误和缺陷评估网站的性能,包括加载速度和响应时间验证网站的安全性,检测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风险测试范围:网站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登录、注册、搜索等不同终端设备和浏览器的兼容性测试网站的性能测试,包括页面加载时间、并发用户数等网站的安全性测试,包括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测试方法和工具:手动测试:通过人工操作模拟用户行为,检测网站的功能和用户体验自动化测试:使用测试工具,编写测试脚本,自动执行测试用例性能测试工具:如JMeter等,用于模拟并发用户访问和测量响应时间安全性测试工具:如Burp Suite等,用于检测网站的安全漏洞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测试过程中的发现和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请阅读以下章节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明确列出测试的目标,包括对网站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评估网站功能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包括页面导航、表单提交、搜索功能等。

测试网站的性能,包括加载速度、响应时间等。

检查网站的安全性,包括对潜在安全漏洞的扫描和检测。

评估网站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包括页面布局、内容呈现等方面的测试。

验证网站在不同浏览器和设备上的兼容性,确保用户在不同环境中都能良好地访问网站。

测试范围详细描述测试的范围,包括测试的页面、功能模块、浏览器兼容性等方面。

本次测试采用以下测试方法和工具:功能测试:通过对网站的各种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正常运行。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多种情况,测试网站的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

安全测试:通过检测网站的漏洞和弱点,评估其安全性,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以上是本次测试采用的主要测试方法和工具,以确保网站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达到预期标准。

根据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给出各项测试的结果和评估。

Web系统页面性能测试研究

Web系统页面性能测试研究

Web系统页面性能测试报告书测试部门:软件研发部门测试人员;王园兆前言:随着Web应用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系统的界面越来越炫,用户不再怀念C/S架构系统的强大功能与华丽界面,B/S架构也成为系统开发者的首选。

但是,由于系统开发商的良莠不齐以及系统的服务器、网络等资源的有限性,Web应用系统的性能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应用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也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提起Web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对应用系统后台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性能测试,往往忽略了系统前端的页面性能测试。

其实,页面的性能优化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并发访问量较大的事务处理型应用系统。

1.不可或缺的页面性能测试1.1. 页面性能测试概述Web应用系统可简单划分为系统前端与后台,系统后台一般包括包括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等,用来作业务的逻辑处理与数据存储;系统的前台指客户端即浏览器,用来进行页面的展示。

Web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通常是指对系统后台进行并发压力测试,从而定位系统后台的性能瓶颈,主要集中于对系统业务逻辑处理的性能分析上,而对页面的性能分析涉及较少。

页面性能测试则是针对于页面性能优化而开展的一种性能测试,目的是对Web系统的页面进行测试以确认系统页面是否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并为页面的优化提供依据与建议,最终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表现,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

可见,Web系统页面性能测试是相对Web系统后台测试的另外一种性能测试,是Web系统性能测试的一个重要部分。

1.2. 页面性能测试的必要性相对于C/S架构的应用系统,Web应用系统所有数据都需要从服务器端下载,虽然浏览器有缓存机制,但客户每次访问仍然需要下载大量的数据。

特别是用户对系统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功能完备,对界面的美观、易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炫的页面也就意味着页面中要包含更多的脚本、样式表、图片和Flash,页面的数据量也就越大,这对Web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概述本实验旨在对Web应用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以确保其在高负载情况下能够稳定运行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通过对不同测试工具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效的性能测试结果和优化方案。

二、实验环境1. 测试对象:以XXX网站为例进行性能测试2. 测试工具:使用JMeter进行负载测试、使用GTMetrix进行页面加载速度测试3. 测试参数:模拟1000并发用户访问网站、分析页面加载速度、检测服务器响应时间等三、实验过程1. JMeter负载测试- 设置并发用户数为1000,模拟用户访问网站的行为- 分析各项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针对性能瓶颈进行优化,比如数据库查询效率、静态资源加载等2. GTMetrix页面加载速度测试- 输入网站URL,进行页面加载速度测试- 分析各项指标,包括页面大小、加载时间、优化建议等- 优化网站前端性能,如图片压缩、CSS、JavaScript文件合并等四、实验结果分析1. JMeter测试结果- 平均响应时间为2秒,吞吐量为1000 requests/second- 发现数据库查询效率低下导致性能下降,优化数据库索引可改善性能2. GTMetrix测试结果- 页面加载速度为5秒,优化建议包括压缩图片、减少HTTP请求等- 通过优化前端资源,加载速度得到明显提升,用户体验得到改善五、实验结论通过性能测试和优化实验,我们发现了网站在高负载情况下存在的性能瓶颈,并采取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显著提升了网站的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

同时,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是保证Web应用高效运行的关键,有助于提升网站的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六、未来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Web应用性能测试和优化,不断提升网站的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提升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将探索更多的性能测试工具和优化技术,不断完善Web应用的性能优化体系,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XXX项目测试总结报告目录1.项目测试结果 (1)1.1 BUG严重程度 (1)1.2 BUG问题分布状况 (2)2.测试结论 (2)2.1界面测试 (2)2.2功能测试 (2)2.3兼容性测试(Windows下) (2)2.4易用性 (3)2.5 负载/压力测试 (3)3.软件问题总结与分析 (5)4.建议 (6)1.项目测试结果1.1 BUG严重程度测试发现的bug主要集中在次要功能和轻微,属于一般性的缺陷,但测试的时候出现了37个主逻辑级别的bug,以及严重级别的2个.1.2 BUG问题分布状况由上图可以看出,主要为代码错误占36%,以及标准规范的问题占35%,界面优化占17%,设计缺陷占9%,其他占2%2.测试结论2.1界面测试网站系统实现与设计稿一致。

站点的导航条位置,导航的内容布局,首页呈现的样式与需求一致。

网站的界面符合标准和规范,直观性强。

2.2功能测试分不同账号总权限账号,以及店长账号分别进行功能测试。

1:链接测试无问题,不存在死链接,测试链接都存在.2:对页面各个不同数据的测试,主要的出入库,销售报表,订单查看管理等一一对应,不存在数据有误差的问题.2.3兼容性测试(Windows下)测试总的浏览器包括:360极速浏览器,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IE浏览器,测试通过,主要逻辑以及次要功能都没问题,因为浏览器的不同,导致界面浏览不一定相同,例如有的界面浏览页面显示正常,有的界面显示不一样。

2.4易用性网站实现了如下易用性:1. 输入限制的正确性2. 输入限制提示信息的正确性,可理解性,一致性3. 界面排版美观4. web应用系统易于导航,直观5. web应用系统的页面结构、导航、菜单、连接的风格一致2.5 负载/压力测试主要测试了压了测试:测试结果60秒内发请求,一次1000个请求,总共请求了2230个请求,成功了2208个失败两个1:每个请求用时30ms(吞吐量)2:服务器收到请求,响应页面要花费的时间:332ms3:并发的每个请求平均消耗时间:33.ms4:请求一共花了:72s第一个1000个人同时发出1000个请求总共1004个请求失败4个,成功10001:每个请求用时9ms(吞吐量)2:服务器收到请求,响应页面要花费的时间:109128ms3:并发的每个请求平均消耗时间:109.ms4:请求一共花了:109s1:如上图当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5时候,服务器崩溃,导致成功率一直下降到达40%,直到结束总请求达到:26796.平均每个请求响应时间为281ms,系统吞吐量(tps)20.89/s. 因为系统被困导致数据反映不准.3.软件问题总结与分析从测试过程中发现bug的严重程度与分布状况来看,引起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没有需求文档需求文档只是个大纲的形式,没有详细的需求文档。

Web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Web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应该在专用的计算机上或在专用的机时内执行,以便实现完全的控制和精确的评测。其所用的数据库应该是实际大小或相同缩放比例的数据库。
多用户不同网络条件下的连接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参考表格如下:
性能A描述
多用户不同上网方式下的测试
用例目的
前提条件
输入数据
期望的性能(平均值)
实际性能(平均值)
性能B描述
多用户不同距离条件下的测试
场景场景场景条件条件条件操作操作操作预期结果预期结果预期结果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任何东输入任何东输入任何东客户端页面客户端页面客户端页面到初始状态到初始状态到初始状态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刚好等输入刚好等输入刚好等于字数限制于字数限制于字数限制息提交息提交息提交所填信息正所填信息正所填信息正存到相应的存到相应的存到相应的客户端提示客户端提示客户端提示成功成功成功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输入略超过输入略超过输入略超过所填信息不所填信息不所填信息不户户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字数限制的字数限制的字数限制的正确信息正确信息正确信息提交提交提交确保存到相应的确保存到相应的确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库表中数据库表中数据库表中客户端提示字数客户端提示字数客户端提示字数超长超长超长引导用户定位超引导用户定位超引导用户定位超长输入长输入长输入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略少于输入略少于输入略少于字数限制的字数限制的字数限制的正确信息正确信息正确信息提交提交提交所填信息正确保所填信息正确保所填信息正确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客户端提示提交客户端提示提交客户端提示提交成功成功成功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非法字输入非法字输入非法字符提交符提交符提交所填信息不能保所填信息不能保所填信息不能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客户端提示有错客户端提示有错客户端提示有错误输入误输入误输入引导用户定位错引导用户定位错引导用户定位错误输入误输入误输入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输入为空输入为空输入为空提交提交提交应有必填项判断应有必填项判断应有必填项判断客户端提示必填客户端提示必填客户端提示必填项不能为空项不能为空项不能为空引导用户定位必引导用户定位必引导用户定位必所填信息不能保所填信息不能保所填信息不能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存到相应的数据用用用户户户通通通过过过用用界面面面输输输入入信息信息信息该输入汉字该输入汉字该输入汉字的输入英文的输入英文的输入英文字符提交字符提交字符提交注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1. 总述1.1测试对象数据采集测试系统1.2测试目的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系统的处理能力能达到2次请求/分钟)1.3测试环境1.4测试依据1.5参考资料1.6术语及缩写词●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7计算公式●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2. 测试方法2.1测试模型2.2测试过程简述通过编写特定的测试流程,使用多线程技术,模拟多个浏览器持续一段时间并发访问被测系统,记录系统相关的一系列信息,计算出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2.3需记录的数据测试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成功次数失败次数web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数据库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3. 测试用例4. 测试结果4.1查看记录内容4.1.1 测试日期2006.03.124.1.2 数据测试时间(分钟)5并发线程数每次时间间隔(秒)平均响应时间(秒)成功次数失败次数成功率处理能力(次/分)web服务器CPU占用率(%)数据库服务器CPU占用率(%)平均最大平均最大1 0 7.469 40 0 100.00% 8.00 34.45 47.15 60.16 80.67 1 0 7.909 36 0 100.00% 7.20 32.62 48.96 54.41 71.33 3 0 17.333 50 0 100.00% 10.00 43.37 53.65 87.73 98.673 0 16.805 52 0 100.00% 10.40 42.93 58.85 89.72 984 0 22.096 52 0 100.00% 10.40 43 54.92 93.25 99.34 4 0 22.187 52 0 100.00% 10.40 43.49 56.25 93.81 99.675 0 27.007 52 0 100.00% 10.40 43.64 58.03 96.56 99.34cache影响系数最短平均7.469响应时间(秒)最高处理能力(次/10.4分)用户习惯30操作频率(次/天)预期平均10 13 15 20响应时间(秒)最大并发50.74 81.45 94.22 113.94用户数4.1.3 说明不断增加并发线程数,系统处理的成功次数并没有增加,说明系统已经达到最大处理能力(虽然从cpu占用率上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能够达到更高的数值,但由于测算出的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超出2次/分钟的预期值,所以,不需要再继续测试更高的数值)5. 附件5.1excel格式的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目录1. 概述1.1 背景介绍1.2 测试目的2. 测试范围2.1 软件环境2.2 硬件环境3. 测试内容3.1 功能测试3.2 兼容性测试3.3 性能测试4. 测试结果4.1 功能测试结果4.2 兼容性测试结果4.3 性能测试结果5. 问题与建议5.1 发现的问题5.2 解决方案建议1. 概述1.1 背景介绍在本次web测试报告中,我们对某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旨在保证网站在不同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并且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1.2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发现网站在功能、兼容性和性能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网站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2. 测试范围2.1 软件环境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进行测试,包括Windows、Mac和Linux系统下的Chrome、Firefox和Safari浏览器。

2.2 硬件环境我们在不同配置的电脑和移动设备上进行了测试,确保网站在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

3. 测试内容3.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包括对网站的各项功能进行验证,包括登录、注册、搜索、下单等功能的正常性和稳定性的检查。

3.2 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主要针对不同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下的网站显示和功能进行检查,确保用户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正常访问和使用网站。

3.3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主要检测网站的响应速度、负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网站能够在高负载情况下正常运行。

4. 测试结果4.1 功能测试结果经过功能测试,发现网站在登录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其他功能均运行正常,用户体验良好。

4.2 兼容性测试结果在不同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下进行兼容性测试,网站显示和功能均正常,兼容性良好。

4.3 性能测试结果经过性能测试,网站响应速度较快,负载能力良好,性能稳定。

5. 问题与建议5.1 发现的问题1. 登录过程中存在页面加载缓慢的情况,需要优化登录接口。

2. 部分功能按钮在手机端显示不清晰,需要调整按钮大小。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本文主要针对Web应用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并且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优化Web应用的性能表现。

二、实验目的1. 了解Web应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指标体系;2. 通过性能测试,评估Web应用的负载能力、并发能力及响应能力;3. 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改善Web应用的性能表现。

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使用一台具有较高配置的服务器,保证测试环境的稳定性;2. 软件环境:选择合适的Web性能测试工具,如JMeter、LoadRunner等;3. 测试应用:选取一款具备一定规模的Web应用作为测试对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测试用例: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用户行为,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涵盖常见操作和高负载情况;2. 运行测试用例: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加载测试用例,并进行多场景、多用户并发测试;3. 监控性能指标:通过监控工具实时监测Web应用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4. 收集测试结果:记录测试过程中所获得的性能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5.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系统性能的瓶颈所在,并找出性能不足的原因;6. 提出性能优化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性能优化策略和建议,以改善Web应用的性能表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 响应时间分析:通过对测试过程中的响应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情况下的平均响应时间和最大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与预期要求进行对比。

进一步分析发现,响应时间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服务器负载、网络延迟、数据库性能等。

2. 吞吐量分析:吞吐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Web应用处理的请求数量。

通过统计测试过程中的吞吐量数据,可以评估Web应用的负载能力。

根据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吞吐量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得出Web应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处理能力,并判断是否满足实际需求。

3. 并发数分析:并发数是指同时访问Web应用的用户数。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

web测试报告一、引言在如今数字化时代,网站和应用程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站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确保网站的质量和性能,Web测试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报告将对某网站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以及改进建议整理在以下章节中。

二、测试准备在进行Web测试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针对本次测试,我们的目标主要是针对网站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兼容性进行全面检查。

三、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对网站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作进行检验的过程。

我们对网站的各模块进行了逐一测试,并针对常规功能、特殊功能以及用户操作流程进行了验证。

测试结果显示,网站的功能基本正常运作,然而在某些场景下出现了一些小Bug,比如登录页面的记住密码功能失效等。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我们建议修复这些功能上的问题。

四、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对网站在压力条件下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进行检验的过程。

我们采用负载测试工具对网站进行了模拟用户访问的压力测试,并记录了各项指标。

测试结果显示,在低压力下,网站的性能表现良好。

然而在高压力下,页面的加载速度明显下降,有时会出现连接超时的情况。

在提高用户访问量时,我们建议对服务器进行优化,以提高网站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五、安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是对网站的安全性进行检验的过程,以防止潜在的攻击和数据泄露。

我们对网站的登录验证、数据传输加密以及权限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网站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较为出色,没有发现明显的漏洞。

然而,我们还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比如增加二次验证等功能,以提高网站的安全性。

六、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是对网站在不同浏览器、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上的兼容性进行检验的过程。

我们在主流浏览器以及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上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网站在大部分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良好,但在某些旧版本浏览器上可能出现排版错乱的情况。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我们建议进行浏览器兼容性的修复和优化。

web系统测试报告

web系统测试报告

Web系统测试报告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对于某个Web系统的测试报告,以便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测试报告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逐一描述我们的测试过程和结果。

2. 测试环境和准备工作在开始测试之前,我们需要确保以下环境和准备工作已完成: - 确保系统已部署在预定的测试环境中,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和网络连接。

- 确保测试人员已具备访问系统的权限和相关测试数据。

- 准备好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以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覆盖面。

3. 测试步骤3.1 用户登录功能测试•使用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测试,并验证是否成功登录。

•使用无效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测试,并验证是否拒绝登录。

•使用不同的角色和权限进行登录测试,并验证系统是否正确识别和限制访问权限。

3.2 数据输入和输出测试•测试表单和输入字段的有效性和边界值情况。

•验证系统对于无效或不完整数据的错误处理机制。

•验证系统对于输入数据的正确保存和展示。

3.3 功能模块测试•逐一测试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管理、数据查询、报表生成等。

•验证系统对于各个功能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验证系统对于并发访问和大量数据的处理能力。

3.4 页面布局和样式测试•检查系统的页面布局和样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验证系统在不同浏览器和设备上的兼容性。

•验证系统对于不同屏幕分辨率和字体大小的适应性。

3.5 性能和稳定性测试•使用压力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并发用户数、响应时间等指标的评估。

•模拟异常情况和恶劣网络环境下的系统稳定性测试。

•验证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和大数据量处理时的表现和稳定性。

4. 测试结果和问题记录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以下测试结果和问题: - 用户登录功能测试:所有测试案例均通过,登录功能正常。

- 数据输入和输出测试:大部分测试案例通过,部分边界值测试未通过,需要优化。

- 功能模块测试:所有测试案例通过,功能模块正常。

- 页面布局和样式测试:所有测试案例通过,页面布局和样式符合设计要求。

Web应用性能监测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监测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监测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当今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Web应用的性能监测成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和应用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Web应用性能监测的实验研究,分析各项指标对应用性能的影响,为Web应用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研究,全面了解Web应用性能监测的关键指标和优化方法:1. 测试Web应用的并发访问量对性能的影响;2. 分析不同服务器负载下的响应时间;3. 探究数据库对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Web应用性能监测:1. 压力测试:使用并发访问模拟工具对Web应用进行并发请求,记录响应时间和吞吐量;2. 负载测试:通过模拟不同水平的服务器负载,分析响应时间的变化;3. 数据库测试:通过增加数据库负载,观察Web应用的性能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压力测试结果分析:通过压力测试,我们分别在并发访问量为10、100和1000的情况下进行了性能测试。

结果显示,并发访问量的增加会导致响应时间的明显增加。

当并发访问量达到1000时,应用的响应时间明显超过了预期。

这表明并发访问量是影响Web应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负载测试结果分析:在进行负载测试时,我们分别设置了低、中、高三个负载水平,并记录了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随着负载的增加,响应时间呈指数增长。

尤其是在高负载下,响应时间迅速上升,超过了用户可接受的范围。

这表明服务器负载是决定Web应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数据库测试结果分析:在数据库测试中,我们逐渐增加了数据库的负载,并观察了应用的性能变化。

结果显示,数据库的负载对应用响应时间有明显的影响。

随着数据库负载的增加,应用的响应时间显著增加,甚至出现了系统崩溃的情况。

这说明数据库的性能对Web应用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并发访问量是影响Web应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应用设计和部署时需要充分考虑并发的需求。

Web应用性能与安全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与安全实验报告

Web应用性能与安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Web应用的性能与安全性,并通过实际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通过对Web应用性能的测试,我们可以评估其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和负载能力。

同时,通过对Web应用的安全性测试,我们可以评估其对常见漏洞的防护能力,确保用户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本实验通过分析实际测试数据,总结了一些性能优化和安全加固的措施,以提升Web应用的性能和安全性。

第一部分:Web应用性能测试1. 实验介绍本部分介绍了利用性能测试工具对Web应用进行性能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2. 性能测试方法介绍了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详细描述了利用工具进行性能测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际测试数据,分析了Web应用的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和负载能力。

总结了对性能提升的建议和优化策略。

第二部分:Web应用安全性测试1. 实验介绍介绍了Web应用安全性测试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常见的Web应用漏洞。

2. 安全性测试方法详细介绍了安全性测试的步骤和工具的选择、使用。

包括对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和会话管理漏洞等进行测试的方法和技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际测试数据,分析了Web应用的安全性,并提出了加固建议和防护策略。

强调了对用户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性能优化和安全加固措施1. 性能优化详细介绍了一些提升Web应用性能的常用措施,包括使用缓存、优化数据库查询、减少HTTP请求等。

对于静态资源处理、代码优化和服务器负载均衡也进行了探讨。

2. 安全加固总结了一些保护Web应用安全性的措施,包括输入验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敏感数据保护。

介绍了常见的漏洞修复和防护方法。

结论:通过对Web应用性能和安全性的实验测试,我们发现了许多优化和加固的方法,可以提升Web应用的性能和安全性。

我们认为,只有在保证Web应用的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并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

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结果摘要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

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

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场景执行情况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

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

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

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

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结果摘要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

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

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场景执行情况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

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

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

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1.引言本次测试报告是对XXXWEB软件进行测试的总结报告。

本报告将对测试的目的和目标、测试过程和方法、测试结果和问题以及测试总结等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2.测试目的和目标本次测试的目的是验证XXXWEB软件是否符合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测试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3.测试过程和方法本次测试采用了黑盒测试方法,以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为主要手段。

具体的测试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环境搭建、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缺陷跟踪和管理等。

3.1需求分析首先对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梳理,明确每个功能点的具体要求和预期效果,为后续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提供参考。

3.2测试计划编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时间、测试人员分工等内容。

确保测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3测试环境搭建搭建测试环境,包括软件安装和配置、测试数据准备、网络连接等。

保证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便进行后续的测试工作。

3.4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根据功能需求和预期效果,设计详细的测试用例,并进行执行。

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情况下的功能测试和各种异常情况下的边界测试和异常测试。

通过对测试用例的执行,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3.5缺陷跟踪和管理及时记录和跟踪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并进行分类和处理。

对已经发现的缺陷进行优先级和严重程度的评估,为开发人员提供尽可能准确的信息来进行修复和改进。

4.测试结果和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工作,得出了以下测试结果和问题:4.1功能测试结果大部分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符合预期,但仍存在一些功能上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为XXX功能不够完善,YYY功能存在性能瓶颈等。

4.2性能测试结果经过对软件的性能测试,发现在并发用户较多的情况下,软件的响应时间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卡顿和崩溃的情况。

WEB性能测试与性能调优总结

WEB性能测试与性能调优总结

前段时间,我们测试团队对新开发的一个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与优化工作,期间遇到不少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

系统从开始的50用户并发都不满足,优化到最终可以支持500以上并发,性能提升至少10倍以上,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此,把整个经历过程给大家分享一下,文档是对自己这次性能测试进行一次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性能测试,收获还是很大的,当然,由于自己经验方面不足,定位时间花费比较长,效率有些低。

因此,写了这篇总结文档,分享下,大家一起进步,也希望对更多的测试人员在性能测试上有所帮助。

一、准备:局域网搭建测试环境,系统主要模块,sso登陆、数据报表页面查看、地图展示指标数据、大数据分析与结果报表展示。

系统主要是J2EE、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与hadoop。

目标是测试该系统能否支持500用户同时并发,每个页面或局部刷新响应时间在2秒左右,且长时间运行稳定,也是对系统性能的一次摸底,找出性能瓶颈并优化二、背景使用浏览器代理方式,输入首页地址http://xxxx由于我们有SSO登陆,因此跳到登陆页面,输入用户名与密码。

然后进入首页,首页有地图,有报表,类似下图:三、生成脚本通过“录制快照”来查看页面HTTP请求,了解我们系统的页面结构,页面时间,即正常浏览器点击到页面显示的时间,每个HTTP的时间与内容长度。

这点也是挺重要的,开始对工具不熟,录制后调通脚本就直接测试,结果发现测试结果有成功有失败,测试结果报告提示脚本时间比录制大,但不知道怎么分析;另外测试发现有些请求时间很大,已经超过10几秒。

然后,测试过程中多次请教了工具的支持人员后,对工具有所了解,也是一些性能测试经验知识。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即事务,事务是很重要的。

我们测试的其中一个脚本录制的页面有2个页面,一个ajax局部刷新请求,性能测试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即每个页面完成需要在用户可以忍受的时间内,网上说一般是2秒内认为正常,5秒内有点慢但还可以接受;ajax局部刷新也要在合理的时间。

外网服务平台-Web应用系统性能压力测试报告

外网服务平台-Web应用系统性能压力测试报告

X外网服务平台Web应用系统性能压力测试报告上海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一月目录1 测试目的 (1)2 测试环境 (1)应用系统环境 (1)压力测试实施环境 (1)3 测试工具 (1)4 测试模型 (1)5 测试案例描述与结果分析 (3)案例:用户浏览并登陆网站测试 (3)测试目标 (3)施压环境: (3)数据图表 (4)分析结论 (1)1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目的主要针对应用系统提供能力测试:通过测试,得到系统的负载能力和极限值,判断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以模拟成千上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检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

通过使用压力测试,X各个应用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

2测试环境应用系统环境压力测试实施环境3测试工具4测试模型5测试案例描述与结果分析案例:用户浏览并登陆网站测试测试目标通过测试,了解系统处理电信用户登录认证的正常负载能力及最大极限指标。

施压环境:每10s增加5个虚拟用户,最大虚拟用户数为1000数据图表事务处理概要HTTP响应概要➢运行用户趋势图➢用户/每秒认点击数趋势图➢用户运行状态趋势图由于采用的是快速加压,我们看到在开始阶段每秒通过的认证数量还是根据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但是到了70分钟的时候整个通过趋势开始减少,同时每秒认证通过用户减少,并且开始出现认证错误。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70分钟前的状态为系统正常工作状态。

应用系统的瓶颈在520用户左右。

➢HTTP每秒响应趋势图➢服务器性能趋势图CPU:内存:上海络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分析结论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认证用户在保证处理成功率的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520人,在此并发用户数下每秒可以相应218.333个请求,认证响应时间为3秒。

从测试结果来看,网站应用系统响应电信用户请求的瓶颈在于同时承受520用户的并发请求,其中每秒可以响应的请求数为218.333个,在200个用户同时访问的时候服务器的cpu达到60%,在500个用户同时访问的时候服务器的CPU达到80-90%,但内存保持在30%-40%,之后服务器的CPU性能一直保持在80-90%,而后续增加的认证用户则部分失败,由此判断,服务器的性能瓶颈在cpu的处理能力上,但就测试结果来看服务器的目前的性能是完全有能力支撑当前的网站应用系统,来自internet用户的正常访问请求的。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WEB软件测试总结报告
1. 引言
本文档是对WEB软件测试的总结报告,旨在总结测试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良措施等内容,以便提高软件质量和测试效率。

2. 测试目标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测试的目标和目的,包括测试的范围和测试的侧重点)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测试所使用的环境,如操作系统、浏览器、硬件等信息)
4. 测试方法和策略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平安测试等等)
4.1 功能测试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功能测试的内容,包括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
4.2 性能测试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性能测试的内容,包括测试场景和测试结果)
(在这一节中,需要描述平安测试的内容,包括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 发现的问题
(在这一节中,需要总结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功能缺陷、性能问题、平安漏洞等等)
6. 改良措施
(在这一节中,需要提出改良软件质量和测试效率的措施,包括测试流程的优化、自动化测试的引入等等)
(在这一节中,需要对本次测试进行总结,包括测试目标的达成情况、测试覆盖度等等)
8. 参考文献
(在这一节中,需要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包括相关的测试标准和资料)
本文档是对WEB软件测试的总结报告,通过对测试过程、发现的
问题和改良措施的总结,旨在提高软件质量和测试效率。

在测试中,
我们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和策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平安测试。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过本次测试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得出了测试的结论和建议。

(至少1500字)。

web端性能测试报告

web端性能测试报告

Xxxx性能测试报告文档编号:密级:版本信息:Vxxxx建立日期:2017-06创建人:XXX1引言1.1编写目的根据性能测试方案,给出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

测试方案预期读者: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项目相关人员。

1.2项目背景1.3术语定义虚拟用户:通过执行测试脚本模仿真实用户与被测试系统进行通信的进程或线程。

测试脚本:通过执行特定业务流程来模拟真实用户操作行为的脚本代码。

场景:通过组织若干类型、若干数量的虚拟用户来模拟真实生成环境中的负载场景。

集合点:用来确定某一步操作由多少虚拟用户同步执行(并发)。

事务:设置事务是为了明确某一个或多个业务或者某一个按钮操作的响应时间。

HPS: 每秒点击数,一般情况下,与TPS成正比。

TPS:每秒事务数,是指每秒内,每个事务通过、失败以及停止的次数,可以确定系统在任何给定时刻的实际事务负载。

系统资源利用率:是指在对被测试系统执行性能测试时,系统部署的相关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等系统资源利用,比如CUP,内存,网络等。

2测试业务及性能需求服务器配置如下:Web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7 旗舰版64位;处理器:Intel(R) Xeon(R) CPUI5 -************* 2.20GHz3场景设及计执行结果3.1场景设计3.2测试结果3.2.1“提交”事务情况汇总3.2.2每秒点击量(hps)1、CJ-TJ_001和CJ-TJ_004点击率在大概维持在13-15左右的点击率2、CJ-TJ_003和CJ-TJ_004点击率在场景持续变发60或者80个用户时,hPS会有明显的下降3.2.3吞吐量(CJ-TJ_001-2-3-4)大体一致3.2.4事务(CJ-TJ_002)3.2.5平均事务响应时间(CJ-TJ_002)3.2.6每秒事务数(TPS)由于tps一般和hps保持正比例关系,介于hps在13-15左右,监测tps的数据也大概在12-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总述
1.1 测试对象
web系统
(数据库建表sql的版本是20060228-1)
(程序代码的版本是20060310-1)
1.2 测试目的
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系统的处理能力能达到2次请求/分钟)
1.3 测试环境
1.4 测试依据
1.5 参考资料
1.6 术语及缩写词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
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
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
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7 计算公式
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
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
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
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
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
2. 测试方法
2.1 测试模型
测试用机
测试工具
被测系统
Web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2.2 测试过程简述
通过编写特定的测试流程,使用多线程技术,模拟多个浏览器持续一段时间并发访问被测系统,记录系统相关的一系列信息,计算出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2.3 需记录的数据
测试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
成功次数
失败次数
web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
数据库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
3. 测试用例
4. 测试结果
4.1 查看记录内容
4.1.1 测试日期
2006.03.12
4.1.2 数据
4.1.3 说明
不断增加并发线程数,系统处理的成功次数并没有增加,说明系统已经达到最大处理能力
(虽然从cpu占用率上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能够达到更高的数值,但由于测算出的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超出2次/分钟的预期值,所以,不需要再继续测试更高的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