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课题实验报告黄文浩 3109010131
关于建水古建筑构件的调研报告
建水古建筑调研报告----斗拱及部分装饰姓名:学号:班级:日期:关于建水古建筑构件—斗拱的调研报告摘要:建水古称临安,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文化发达,人才辈出。
这里有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文庙,以及朝阳楼、朱家花园等一大批古建筑,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堪称“古建筑博物馆”。
我们于10月12日到建水县城进行了实地调研,我通过对古城、部分县城民居和团山民居的各种斗拱以及其他特色建筑构件的收集,对其造型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古建筑,民居,斗拱,装饰引言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弓形的承重结构叫做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做斗。
合称斗拱。
由斗、拱、翘、昂、升组成。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中国的古建筑处处都透出中国独有的文化,除了建筑及其细部还有许多颇为讲究的装饰,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概况我在建水所收集的这些斗拱中,有些是起到承重作用的,有些是仅仅具有美观作用的,这与建筑的内部结构有关。
这些斗拱形态各异,有的大,有的小,花纹装饰也各不相同,除了与当地的风俗文化有关,不同的建筑规模斗拱也各不相同。
斗拱的作用1.它位于柱和梁之间,屋顶的重量主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台基,起到承上启下、传递重量的作用。
2.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屋檐挑出一定距离,出挑更加深远、壮观,并使柱子、门窗防雨防潮。
3.它造型精巧、美观,如盆景、似花兰,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斗拱的结构斗昂升拱翘坐斗斗拱的大小用“跳”来表示。
斗拱中的拱或昂每挑出一层叫做一“跳”,斗拱跳数越多,说明等级越高。
斗拱研学实践课程安排
斗拱研学实践课程安排一、引言斗拱,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结构部件,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智慧。
为了使更多人了解斗拱的历史、技艺及其在古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特推出斗拱研学实践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让学员深入了解斗拱的魅力,提高古建筑保护意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二、课程目标1.了解斗拱的历史与发展:从斗拱的起源、演变到现代应用,让学员全面了解斗拱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
2.掌握斗拱的结构与构造:通过讲解斗拱的组成部分、结构特点及构造方法,使学员熟练掌握斗拱的基本知识。
3.提高古建筑保护意识:让学员认识到斗拱在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保护古建筑、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1.斗拱的基本概念与类型:介绍斗拱的定义、分类及各种斗拱的特点。
2.斗拱的构造方法与工艺:讲解斗拱的施工流程、技艺要求及传统与现代施工方法的对比。
3.斗拱在古建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斗拱在著名古建筑中的应用,让学员了解斗拱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
四、课程安排与时间安排1.课程时长:本课程为期一周,共计40课时。
2.课程时间表: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3.课程地点:中国古建筑斗拱研学基地。
五、教学方式与师资力量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课程采用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斗拱知识。
2.专家讲座与现场教学:邀请古建筑斗拱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同时带领学员参观古建筑现场,进行实地教学。
3.互动讨论与团队协作: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课程收获与评价1.学员作品展示:课程结束后,组织学员作品展示,展示学员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2.课程总结与反馈:课程结束后,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反馈,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3.优秀学员表彰:对表现优秀的学员进行表彰,激励学员继续深入学习古建筑文化。
七、结语斗拱研学实践课程,为您揭开斗拱的神秘面纱,带您领略古建筑的魅力。
斗拱文化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斗拱作为中国古典建筑中独特的结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斗拱文化的深入研究,总结其艺术特点、历史演变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旨在弘扬传统建筑文化,促进斗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引言斗拱,又称斗栱、斗拱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
它起源于商周时期,成熟于唐宋,历经千年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斗拱文化。
斗拱不仅是一种建筑结构,更是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斗拱文化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造型:斗拱由多个构件组成,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2. 丰富的寓意:斗拱的结构形式寓意着天地万物、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3. 独特的工艺:斗拱的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三、斗拱文化的历史演变1. 起源:斗拱起源于商周时期,最初用于加固木结构。
2. 发展:唐宋时期,斗拱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以宋代斗拱为代表的艺术风格。
3. 成熟:明清时期,斗拱结构趋于成熟,形成了以江南园林、北京故宫为代表的斗拱建筑群。
四、斗拱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1. 传承与创新:现代建筑中,斗拱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外观、室内装饰等方面,既传承了传统建筑文化,又实现了创新。
2. 景观设计:斗拱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现代园林增添了传统文化韵味。
3. 建筑结构:斗拱结构在现代建筑中,为解决结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结论斗拱文化作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挖掘斗拱文化的内涵,弘扬传统建筑文化,推动斗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要积极探索斗拱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为我国建筑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斗拱文化;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历史演变;现代建筑。
找拱形实验报告
找拱形实验报告拱形实验报告引言:拱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工程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拱形结构的力学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拱形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实验目的:1. 研究拱形结构的力学特性,包括受力分布、变形和稳定性。
2. 探究不同形状和材料的拱形结构的承载能力差异。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我们选择了钢材和木材作为拱形结构的材料,以比较它们的性能差异。
2. 实验装置:我们设计了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架、加载装置和测量仪器。
3. 实验步骤:a. 搭建拱形结构:根据预定的拱形半径和高度,使用钢材和木材搭建不同形状的拱形结构。
b. 加载测试:在拱形结构上逐渐施加垂直向下的力,并记录相关数据,如变形量和受力分布。
c. 测量数据:使用应变计和力传感器等仪器,测量拱形结构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变形和受力情况。
d.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力-位移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进一步分析拱形结构的力学特性。
实验结果:1. 受力分布: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观察到拱形结构的受力分布呈现出较为均匀的特点,底部受力较大,顶部受力较小。
2. 变形情况:随着加载力的增加,拱形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形,但整体变形较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3. 承载能力:实验结果显示,钢材拱形结构的承载能力明显高于木材拱形结构,这与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有关。
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一致性: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两者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2. 材料选择的影响:钢材拱形结构的承载能力高于木材拱形结构,说明材料的选择对拱形结构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3. 实验装置的局限性:由于实验装置的限制,我们只能进行简单的加载测试,未能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如温度变化、荷载变化等,因此实验结果仅供参考。
制作拱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拱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 掌握拱的制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拱在承受压力时的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具有承受压力能力强、结构稳定等特点。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制作拱,观察拱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从而验证拱的稳定性。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材料:硬纸板、剪刀、胶带、橡皮筋、弹簧秤;2. 工具:尺子、直尺、圆规、量角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硬纸板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以便制作拱的形状;2. 制作拱:用剪刀将硬纸板剪成半圆形,用胶带将其粘合成一个完整的拱形;3. 拱的加固:在拱的两端各固定一个橡皮筋,并用胶带将其固定在硬纸板上,以增强拱的稳定性;4. 测量拱的受力点:用尺子测量拱的中心点,并标记出来;5. 拱的加载:将弹簧秤挂在拱的中心点,逐渐增加重量,观察拱的变形情况;6.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重量下拱的变形程度,以及弹簧秤的示数;7.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拱在受力时的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重量(N) | 变形程度(mm) | 弹簧秤示数(N) || -------- | -------------- | -------------- || 1 | 0.5 | 1 || 2 | 1.0 | 2 || 3 | 1.5 | 3 || 4 | 2.0 | 4 || 5 | 2.5 | 5 |2. 分析结果: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重量的增加,拱的变形程度逐渐增大。
但当重量达到5N时,拱的变形程度仍然较小,说明拱在承受压力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拱在承受压力时的稳定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拱的变形程度与受力成正比,且拱的稳定性较好。
这表明,拱是一种有效的建筑结构,广泛应用于古代和现代建筑中。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制作拱时,注意硬纸板的大小和形状,以确保拱的稳定性;2. 加载过程中,逐渐增加重量,观察拱的变形情况,避免一次性加载过重导致拱断裂;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找拱形实验报告
找拱形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拱形结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拱形结构的承载力和结构变形特征,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理解拱形结构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原理。
二、实验原理拱形结构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材料力学性能,强度刚度高且美观的结构形式。
在建筑、桥梁、隧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简化版的拱形结构,通过不同载荷下的变形数据,理论计算拱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征,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三、实验步骤1. 制作拱形结构样本。
使用透明塑料薄片、胶水、电锯等工具按照实验要求加工制作拱形结构测试样本。
具体结构参数:拱形半径R=200mm,拱高H=100mm,墩高h=50mm。
2. 搭建实验台架。
在搭建实验台架时需注意平衡稳定性,保障实验安全。
3. 开始实验。
将拱形结构样本放置在实验台架上,通过逐渐加重的方式,记录拱形结构在每个载荷的变形量,并记录载荷大小。
4. 记录实验数据。
利用测量仪器记录拱形结构的变形量和载荷大小数据,并进行点和线数据的处理,得到变形曲线和载荷-变形曲线。
5. 结束实验。
待所有实验数据都得到记录后,结束实验并拆除实验台架。
四、实验结果1.拱形结构的变形特征。
经过实验得到变形曲线,观察到拱形结构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弧度的变化,拱形的边沿比中间面积的变形更加明显。
2.拱形结构的承载能力。
根据实验得到的载荷-变形曲线,计算得到拱形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为120N。
经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误差在正负5%以内。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拱形结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与结构形状、材料性能有关,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
同时,实验数据的预处理、处理和分析方法可以为工程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六、参考文献1. 黄怡生.《结构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吴伟雄,吕罡.《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3. 范勇.《钢结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关于斗拱的研究解析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论文关于斗栱的研究解析学生:汪韬学号:********指导教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二O一二年五月目录目录 (1)摘要 (2)关键词 (2)1、斗栱的诠释 (3)2、斗栱的描述 (3)2.1斗 (3)2.2栱 (4)2.3昂 (5)3、斗栱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在各个时期的作用 (5)3.1起源 (5)3.2西周、南北朝 (6)3.3唐代 (6)3.4宋代 (7)3.5辽、金、元 (8)3.6明清时期 (8)4、结论 (9)摘要当我们走进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前,其屋檐下疏朗雄大的斗栱给人强烈的感受和视觉冲击力。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有着强烈的个性,有着远看屋顶,近看斗栱的说法。
斗栱不但起到跳出以承重的作用,它的装饰价值也再木构建筑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到:“中国古代建筑有两个明显特征:斗栱,屋顶。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建筑语言符号,是我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它曾在我国建筑史上绽放过异彩,得到应有的地位;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关键词: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屋檐,斗栱,昂,跳,铺作1.斗栱的诠释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中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是由水平放置在栱和栱之间的方形斗,升和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矩形,曲线形或折现混合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它常见于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份。
其作用在于挑出以承重,将其屋面的重量经过斗栱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栱的安置。
它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结构,不仅起到很大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的过渡,在结构上起到传递荷载的作用,更是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的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所以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拱桥模型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拱桥作为一种古老的桥梁结构形式,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和美观的外观,在现代桥梁建设中仍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深入理解拱桥的结构原理和施工方法,我们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拱桥模型制作与实验的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制作拱桥模型,了解拱桥的结构特点、力学性能以及施工工艺,为今后的桥梁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目的1. 理解拱桥的基本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
2. 掌握拱桥模型的制作方法。
3. 学习拱桥的施工工艺。
4. 通过实验验证拱桥的力学性能。
三、实践内容1. 模型设计在模型设计阶段,我们小组首先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拱桥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尺寸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参数:(1)拱桥类型:单孔空腹式拱桥;(2)拱轴线:采用圆弧形;(3)拱桥长度:100cm;(4)拱桥宽度:40cm;(5)拱圈厚度:2cm;(6)桥墩高度:10cm。
2.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选择了以下材料:(1)拱圈:使用木材(如红木、楠木等);(2)拱脚:使用钢材;(3)桥墩:使用砖块;(4)桥梁表面:使用防水涂料。
3. 模型制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具体步骤如下:(1)制作拱圈:将木材切割成所需尺寸,拼接成圆弧形拱圈;(2)制作拱脚:将钢材切割成所需尺寸,焊接成拱脚;(3)制作桥墩:将砖块砌成所需高度和宽度;(4)安装拱圈:将拱圈安装到拱脚上,确保拱圈与拱脚的连接牢固;(5)安装桥墩:将桥墩放置在地面,确保桥墩与地面的连接牢固;(6)涂抹防水涂料:对桥梁表面进行涂抹,确保桥梁的防水性能。
4. 实验验证在模型制作完成后,我们对拱桥进行了以下实验:(1)荷载实验:在拱桥上施加不同等级的荷载,观察拱桥的变形情况;(2)振动实验:在拱桥上施加振动,观察拱桥的振动响应;(3)破坏实验:在拱桥上施加破坏性荷载,观察拱桥的破坏情况。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荷载实验在荷载实验中,我们发现拱桥在承受一定荷载时,其变形较小,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山西斗拱调研报告
山西斗拱调研报告山西斗拱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山西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使其成为山西建筑的代表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山西斗拱的特点、历史和应用现状,为保护和传承山西斗拱的文化价值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走访和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
首先,我们走访了山西地区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斗拱建筑,包括北阙、悬空寺和木塔等。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对山西斗拱的历史演变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调研结果1. 斗拱的历史渊源:山西斗拱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金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它是由悬柱、横梁和压根组成的构件形式,具有独特的拱券形状,呈现出弯曲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工艺。
2. 斗拱的建筑特点:斗拱在山西地区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用于宫殿、庙宇等宗教建筑,还被广泛应用于寺庙、民居和城墙等建筑中。
斗拱建筑具有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等特点,不仅能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
3. 斗拱的技术工艺:山西斗拱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木材的选择、切割、雕刻和榫卯的装配等。
其中,雕刻技术尤为重要,斗拱上的雕刻图案十分精美,既有抽象的几何图案,也有栩栩如生的动植物造型。
4. 斗拱的保护和传承: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斗拱建筑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山西斗拱的文化价值,需要加强对斗拱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大力开展相应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大众对山西斗拱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山西斗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目前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忽视。
为了保护和传承山西斗拱,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斗拱建筑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标准;2. 加大对斗拱建筑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斗拱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3. 鼓励相关机构和学者加强对斗拱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斗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4. 将斗拱建筑纳入到相关的遗产保护名录和旅游景点开发计划中,提高其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精品文档]古代建筑研究论文:古建筑斗拱特征探析
古代建筑研究论文:古建筑斗拱特征探析[摘要]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格。
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斗拱;古建筑;文化符号;建筑语言一、何谓“斗拱”1·“斗”斗和升本来原本是古代计算粮食的量具,十升为一斗。
建筑斗拱的定制三升为一斗,斗拱升高一层,拱的长度就增大一倍。
所谓斗,即其上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位于一组斗拱下方的称作斗,也称大斗。
坐斗上承受昂翘的开口称为斗口,作为度量单位的“斗口”是指斗口的宽度。
[1]由于斗所在位置不同,所以有多种名称。
如“十八斗”、“交互斗”、“三方斗”、“齐心斗”,斗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
2·“拱”在柱子与梁枋之间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和椽子,古代工匠用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方形木称为“拱”。
拱的基本形态是矩形,也有表现为曲线、折线或曲折线混合形的。
拱依所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如宋代称“华拱”,清代称“翘”。
又有瓜拱、万拱、厢拱等区别。
3·昂“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室外为下昂,上昂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4·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称为“斗拱”。
斗拱在《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
后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身科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斗拱。
在外檐平房上的有的称为品字科斗拱,与内外檐构架相关联的为溜金斗拱。
斗拱搭建作文
斗拱搭建作文说起斗拱,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东西。
前段时间,我有幸亲自参与了一次斗拱的搭建过程,那经历,到现在都让我难以忘怀。
斗拱这玩意儿,乍一听可能觉得陌生,但要是看到古建筑,特别是那些气势恢宏的宫殿庙宇,那些飞檐翘角下复杂而精巧的结构,那就是斗拱啦。
它就像是建筑的关节,起着承上启下、传递力量的重要作用。
我参与搭建斗拱的地方,是一个专门研究和传承古建筑技艺的工作室。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怀着满心的好奇和期待走进了那个充满木香和工具声的地方。
工作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木材,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师傅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锯子的“吱呀”声,刨子的“哗哗”声,还有锤子的“砰砰”声,交织成一曲独特的交响曲。
搭建斗拱的第一步,是挑选合适的木材。
这可不是随便拿根木头就行的,师傅告诉我,得选那些质地坚硬、纹理直顺的木材,比如樟木或者楠木。
我跟着师傅在木材堆里翻找,一会儿摸摸这根,一会儿敲敲那根,感觉自己就像在寻宝一样。
好不容易,我们挑出了几根满意的木材,接下来就是加工啦。
师傅把木材固定在工作台上,拿起锯子,“呲呲呲”,不一会儿,一根长长的木材就被锯成了一段段合适的长度。
然后就是用刨子把木材的表面刨得光滑平整。
我也想试试,结果一上手,刨子就不听使唤,不是刨得太深就是太浅,还差点刨到了自己的手,惹得师傅哈哈大笑。
木材加工好后,就开始真正的搭建了。
师傅先在地上画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摆放那些木构件。
斗拱的结构真的是太巧妙了,一个个小小的木块通过榫卯结构相互连接,严丝合缝。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斗,按照师傅的指示放在了相应的位置,然后再放上拱。
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放不准位置,不是歪了就是斜了,急得我满头大汗。
师傅却不慌不忙,一边耐心地纠正我,一边给我讲解每个构件的作用和摆放的窍门。
“你看啊,这个斗就像是一个底座,要稳稳地托住上面的拱,而这个拱呢,又要把力量传递到旁边的构件上,就像接力赛一样,一环扣一环,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斗拱研学实践课程安排
斗拱研学实践课程安排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安排
五、课程要求
六、课程总结
正文
一、课程简介
斗拱研学实践课程是一门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为主题的课程,旨在通过实践研究,使学生深入了解斗拱的历史、构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斗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斗拱的构造原理和制作技艺。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1.斗拱的历史:介绍斗拱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地位。
2.斗拱的构造:讲解斗拱的构造原理,包括拱、昂、枋等部件的结构和作用。
3.斗拱的制作:教授斗拱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切割、拼接等步骤。
4.斗拱的安装与修复:学习斗拱的安装方法和修复技艺。
5.斗拱的应用:分析斗拱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案例。
四、课程安排
1.第 1 周:了解斗拱的历史和构造原理。
2.第 2 周:学习斗拱的制作工艺,进行实践操作。
3.第 3 周:进行斗拱的安装和修复实践。
4.第 4 周:分析斗拱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案例,进行课题研究。
5.第 5 周:课程总结和成果展示。
五、课程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2.按时完成课程任务,确保课程进度。
3.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课程成果展示要求:制作一份关于斗拱研究的报告,并进行口头汇报。
六、课程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深入了解斗拱的历史、构造和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斗拱研学实践课程安排
斗拱研学实践课程安排摘要:一、课程背景与意义1.斗拱结构简介2.斗拱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地位3.研学实践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二、课程内容与安排1.课程时长与时间安排2.课程主题与模块设置3.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环节三、课程目标与成果1.掌握斗拱结构的基本知识2.学会分析与解读斗拱设计3.提升古建筑保护与传承意识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支持2.课程成果评价与反馈3.对未来课程的展望与建议正文:斗拱研学实践课程是我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斗拱结构,掌握斗拱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高古建筑保护与传承意识。
本文将从课程背景与意义、课程内容与安排、课程目标与成果、课程实施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背景与意义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斗拱研学实践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斗拱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斗拱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对古建筑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斗拱研学实践课程为期一个月,包括四个主题模块。
第一个模块为斗拱结构基础知识,介绍斗拱的起源、发展及结构特点;第二个模块为斗拱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应用,分析斗拱在不同地区、时期的古建筑中的典型特征;第三个模块为斗拱设计原则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与解读斗拱设计;第四个模块为古建筑保护与传承,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保护现状,提高保护意识。
三、课程目标与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斗拱结构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与解读斗拱设计,并提高古建筑保护与传承意识。
课程成果将以课程报告、设计方案、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提供线上指导与答疑,确保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
课程成果评价将根据学生的课程报告、设计方案、研究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以期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
古建筑斗拱损坏报告范文
古建筑斗拱损坏报告范文报告使用范围很广。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过去的两个星期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实习。
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就是须要理论与实际融合的。
进修就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就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在课堂上,书本中抽象化的描述表明往往并使我们一下难以较好掌控,但当我们面对着实物实际的操作方式后,我们将能够非常快速、稳固的掌控有关的知识点。
更关键的,进修能够并使我们在能更加娴熟、精准的操作方式基础上,更切合实际运用的作业,及单一制的顺利完成所需的测量实际任务,这样也就是大学生锻炼身体蜕变的有效途径。
所以,深信进修重要性的我必须深入细致的把握住不好这难得的自学机会。
现在回头看来,两周的实习酸、甜、苦、辣俱全。
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建筑物放样计算。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于对计算方法的不熟悉,我们的计算结果一直误差甚大,只能通过不断对照书本,与其他组的组员共同探讨查找问题,慢慢更正。
由于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加上反复的计算,使得大家头痛手酸。
有些组员脸上也显出沮丧的情绪……直到第二天,当我们的数据结果终于与放样后的实际结果相符,我们才感觉到苦尽甜来。
另外,我们的第二项任务是四等水准测量。
当我们辛辛苦苦花了一天时间好不容易测完了学校一圈的数据,收工休息时,却被负责计算的组员告知闭合差不合要求,那就意味着我们一天的努力化作乌有……每天的每天,我们都必须在酷暑或雨水的陪伴下,扛着仪器携带着相关计算物品,在学校内外紧张忙碌,连午休时间都舍弃。
下午测到几乎放下仪器又开始上选修课……我们的精神和精力都消耗了不少。
从这两周进修的日子中,我从中获得很多更宝贵的东西: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现我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很多知识漏洞。
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
斗栱云研究报告
斗栱云研究报告一、引言斗栱云,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元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独特的构造和美学价值,使得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斗栱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文化意义。
二、斗栱云的起源与演变斗栱云源于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其最早的形态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斗栱云的形态和功能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建筑元素。
在古代,斗栱云主要用于承重和装饰,而在现代,它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三、斗栱云的设计原理斗栱云的构造体现了古代建筑师对力学、美学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承重、抗震和装饰三个方面。
在承重方面,斗栱云的合理布局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重量,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在抗震方面,斗栱云的弹性结构能够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坏程度。
在装饰方面,斗栱云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纹样,为建筑物增添了美感。
四、斗栱云的结构特点斗栱云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榫卯结构、多层叠加和悬挑技术等。
榫卯结构的运用使得斗栱云各个部件能够紧密结合,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多层叠加的方式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稳定性。
悬挑技术则使得建筑物在视觉上更加轻盈、飘逸。
五、斗栱云的文化意义斗栱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元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在文化传承的今天,斗栱云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建筑设计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斗栱云的深入研究,我们对其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斗栱云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我们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斗栱云的独特魅力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之中,让中华文化的瑰宝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同时,也应当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动国内外对斗栱云的认知与了解,进一步挖掘其内在价值与意义。
七、参考文献。
榫卯斗拱教学活动方案
榫卯斗拱教学活动方案1. 活动目的和背景榫卯斗拱是传统的中国工艺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技艺,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中学习榫卯斗拱的制作工艺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过程和安排本次活动将安排为一个多周的项目,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和视频资料等方式,介绍榫卯斗拱的概念、历史发展和应用场景,加深学生对其的认知和兴趣。
第二阶段:实际操作体验2.1 材料准备准备各种制作榫卯斗拱所需的木材、工具和其他材料,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材料可供使用。
2.2 制作流程演示教师进行制作流程的详细演示,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关键点。
学生们可以观察和提问,以便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制作技巧。
2.3 学生实践学生们将根据演示的流程,自行制作榫卯斗拱。
教师和助教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活动评估3.1 学生评估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情况,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评估内容包括对榫卯斗拱的认识程度、制作过程中的思考和问题等。
3.2 教师评估教师将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综合评价。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技能、合作和创新能力等。
4. 活动资源和准备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资源和材料:•木材:各种不同规格和材质的木材,用于制作榫卯斗拱的零件。
•工具:锯、刨、刨子、刀等木工工具,用于木材的加工和整形。
•其他材料:胶水、胶带、螺丝等,用于固定和粘贴木材。
•教学资料:包括PPT、视频资料、制作流程图等,用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指导。
5. 活动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榫卯斗拱教学活动,预期达到以下效果:•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榫卯斗拱的制作。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制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来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零九建筑学(1)班《中建史》实验
斗栱
活动介绍:
组织方:09建筑一班指导老师:林垚广老师范围:中国建筑史课程安排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理解,制作和学习时间:11.16---12.4
活动:通过模型制作加深对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斗栱”的理解和思考,并经由将上述对斗栱的理解转化为小设计作品的方式,建立历史与当下的关联。
小组工作流程:(理解和思考,应用和发展)
理解与思考:
我们对古建筑接触很小对古建筑的了解也不是非常的深切,在接到任务书时,小组一致在理解与思考的命题上表示摸不着头脑,脑子里连基本的斗拱知识都没有,谈何理解,更谈何思考?于是经过一小阵的讨论后,小组一致认为先回去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收集有关斗拱的自己认为重要的资料并自己有一个认识和思考。
资料:
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
用於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栱。
斗是斗形木垫块,栱是弓形的短木。
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斗栱最初孤立地置於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於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
明清以后,斗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当又一次小组聚头的时候,大家都有收
集资料,并有一定的认识,但就是难以对
斗拱深入思考,我们收集到的都只是斗拱
的构件名称,作用,发展过程等文字上的
没有太大意义的认识而已。
小组讨论后都
认为:斗拱制作过程本身,斗拱材料(木
材)的亲身体验,斗拱小构件的作用,锚
接以及斗拱作为一个构件在整个建筑中发
挥到的作用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去收获的,
于是我们觉得要想要真正的认识和理解并
且深入思考斗拱,我们需要做一个斗拱,
一个真正的斗拱:
我们觉得这次活动要对斗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那么就
一定要先体验一下斗拱的材料—木材。
木材是我国建筑的主要使用材料,几千年的历
史向我们诉说着它的辉煌,年轮的不同,性质的差异,
机理的触感,不同的色彩…样样都深深地
刻在我们的心里面。
斗拱在搭接的时候是不需要用一根钉子来固定的,或者者说,不用一根铁钉来固定才比较准确。
它们的锚接方
式有好多种的,但是它们并不是死死的扣在一起,而是
相互
应用和发展:
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在收集资料后我们对斗拱有了大概的认知,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对木材有了很好的体验,包括其硬度年轮,给人的感觉(色彩,机理还有气味),对木材,个人认为其是活生生的,各有各的特点。
我们还深刻的体会到古人的智慧,斗拱的神奇:1,制作模型的难度,我们体会过了,古人将其模数化,工厂化,在有限的工具和其他条件下进行快速生产,并最后组装起来2,斗拱的结构并不是钢结构来的,完全能有效面对自然灾害地震,斗拱采用的都是软节点,在地震时可以相互咬合,有一定的移动空间;,3,建筑真正有用的就是被界定的空间,那么想象一下把古建筑的柱子变多几倍,使用就太不相同了。
斗拱是将屋面这个面以点的形式传到地下的,当然,面到点形式功劳并不全是斗拱,还有梁,坊,檩条等一起工作的,但是斗拱在其中起到了过渡(唯一过渡)和稳定的作用。
4,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从形式上来看,有倒金字塔的美感;从它的结构力学来看,剪力极少,轴力为主,材料得到有效的利用。
斗拱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充分利用了材料的性质,完全发挥了在建筑的作用,就算在现代也是不可一世的精品,我们小组学习与制作斗拱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可能性进行发散性思考:1,斗拱结构是存在很多的多余约束的,也许是因为古人推崇方方正正的正气做法,所以就有了斗拱的层层相叠,传力不够直接,于是我们尝试直接的传力方式,把荷载直接通过二力杆传到受力点上
2,斗拱是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的,不是因为其刚性有多么的高,老话:“以柔制刚”就是其最好的阐述了。
在地震时,建筑结构在地震方向上有一定的柔性,并且整体性很强,我们提出以柔性节点结合其他结构的可能性
3,从斗拱的传力形式来看,实则是从一个面传到一个点上的,我们从这个点出发,提出另外的2种可能性:第一种,利用桁架的形式相互搭接并不断的累加最终与斗拱以形似出现;第二种,都是利用二力杆相互作用,不过不一样的是
它们之间的作用不单单是专递的作用了,还有的是相互制约的作用,这一定可能与斗拱的性质更为相似。
我们经过了这次的斗拱理解,应用的活动
中,我们对斗拱有了深切的认识和理解之
外,还针对斗拱的一些性质提出了自己看
法,对于我们自己提出去想法,就算最后把
模型做出来了,力学上分析也可行,但心理
还是没有底的,总感觉缺乏了验证的过程,
后来在一些实例用得到验证,还颇为激动
的。
回望这次的小组活动,与往常不一样的
是,工作并不是一个人来完成的了,需要的
是协调,交流,合作。
尽管这次大家一开始意见很不合,但到最终还是一起合作把有可能性的都做出来了。
这次活动收获的不单单是斗拱还有的是团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