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论文2000字
传统戏曲论文12篇
传统戏曲论文传统戏曲论文1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戏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统戏曲论文篇1[摘要]针对当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戏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设想及对策是“以传统戏曲为主线,统领民族音乐教学”;“从家乡戏曲入手,开展多样化教学”;“关注基础教育,注重校本教材建设”;“走进传统戏曲,解读戏曲文化”这四个方面入手,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戏曲的教学,力图使传统戏曲在学校教育传承中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传统戏曲;普及教育;高师音乐教学一般来说,传统戏曲的普及教育主要依赖于民间音乐活动、戏曲团体演出和学校音乐教育。
可是,由于受当前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影响,现阶段民间音乐活动因备受挤压而显得极为萧条没落。
除此之外,鉴于当下戏曲团体的生存现状,让其承担传统戏曲普及教育的重任显然也很不切实际。
故此,学校音乐教育便成为现阶段传统戏曲普及教育的重要阵地。
不过,在当下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教学,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统观我国传统戏曲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可大致分为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两大类型。
前者主要是指我国戏曲院校所进行的戏曲艺术专业传承教学;后者主要是指在我国不同层次学校音乐课程中对传统戏曲的普及教学。
这种通过学校音乐课程所进行的传统戏曲普及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广大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戏曲有所了解,这也是一个使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接受的过程。
可见,学校音乐课程教学承担着传统戏曲普及教育的主体功用。
追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传统戏曲教学,理应从我国近代曲学大师吴梅先生把传统戏曲(昆曲)带入大学课堂算起,屈指算来已有八十多年的历程。
如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京剧进课堂”的实施,无疑是对前人传统戏曲普及教育事业的一种继承,也是对当下传统戏曲振兴的一种明智之举。
戏曲赏析课论文
我的戏曲,我的中国红袖一甩,环佩叮当,饶是那花旦登台,巧笑嫣然间,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玉指勾花,红唇轻诉,时而羞怯如情人耳语,如泣的胡琴余音袅袅;时而犀利却指天骂地,震天的锣鼓回肠荡气。
——题记我虽然是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是同很多与我同龄的年轻人一样,对于这门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戏曲,了解的还不是很深,所以先自我忏悔。
这篇论文我主要想就我自己比较浅薄的学识和看法,来探讨一下中国戏曲的前景,作为自古流传下来的国粹,它是应该保持着原本的古香古色样板套路,被供起来远观而不可亵玩,还是让它逐渐脱掉那层神圣不可接近的外衣,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呢?用文邹邹的话来说,中国戏曲的滥觞应于汉代,千年之后发展到清朝前期时,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从阶级地位来讲,不再是一种官宦富贵人家才会欣赏的艺术了。
小至市井茶馆,大至天子明堂,都有各式各样的戏曲上演,民俗性和地方性也更加的明显,中国的戏曲也进入了一个盛大辉煌的时代。
但好景不长,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渐被瓦解,时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不到几个个世纪的时间,现代的生活已经在这个古老了几千年的民族里迅速开始,而中国的戏曲在过了那段最辉煌的岁月后逐渐走向了低谷,商品化的生活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有心情去欣赏戏曲的,除了专业的人士外,也只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了。
这种一句话要说三分钟拐好几个调的艺术,我们已经无法去消化了,纵然尝试去接近,方圆十里却也没有一个戏场子,接触稍多的也就是CCTV十一套了。
提到中国戏曲,大家的反应都是摆手,“这种高深的艺术,咱理解不了的。
”在清朝都是大街小巷相传,脍炙人口的词儿调儿,为什么到现在大家会觉得接受不了?在我看来,是它的形式太古。
古在哪里,古在它张口闭口都是陈年旧事,无论是《西厢记》《黄梅戏》还是风靡一时的《霸王别姬》,剧情自然不用说了,大家已经看电影看小说,都了解的十有八九了,那我们看戏看什么,看它的美,对,它作为一个艺术,融合了舞蹈音乐朗诵诗歌,呈现给大家的就是一个美,大家看了,都说美,可是美在哪里呢?人美?曲美?词儿美?有个成语说的很是恰当,叫“曲高和寡”,中国戏曲的美,太过专业,太过高深,大家看不出来,自然也就欣赏不了。
戏曲的作文
戏曲的作文关于戏曲的作文(通用21篇)戏曲的作文篇1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剧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还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根。
如今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挑战。
它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更多人喜欢追流行,认为在流行中能够展现西我,获得满足。
“弃之戏曲,投之流行”。
为什么传统戏曲会面临如此的抉择?是它乏味?不是。
是因为它抵制不住流行的强撼冲击。
流行是什么?引领潮流,追求时尚。
不可否认,“流行”,也是一门艺术,但是现实中的艺术。
打个比喻,流行就像划过天际的一颗流行,一划而过,短暂却璀璨,更多人惊艳于它的闪亮,于是抛传统追流行,心中只觉得流行放射出的夺目光彩才为自己瞩目。
殊不知,一划而过的背后,是寂静,没有任何追求后的精神享受。
而传统戏曲,就好像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哼唱宁静。
它摆脱了喧嚣与浮华。
深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地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茶,看一会儿戏剧节目,你定会感到超脱的自然与静心,感觉古老却清新的戏曲很美,很美。
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如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此刻,都能得到升华。
其实,中国传统戏曲,根本不存在什么“去”与“留”,它一直是我么民族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永恒的历史文化。
听,风的拂动,叶的摆动,云的笑声,是我自失地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韵律。
戏曲的作文篇2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
推荐优秀的中国戏曲美学论文欣赏(共4篇)
推荐优秀的中国戏曲美学论文欣赏(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中国戏曲美学特点一、中国戏曲的概念中国戏曲又被称为中国传统戏剧,(中国现代戏剧还包括了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如:话剧)。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国粹,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二、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分析(一)中国戏曲的综合性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化的艺术,它其中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
并将这些元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1.与音乐的结合在戏曲音乐结构中,声乐部分是它的主体。
中国戏曲有很多传统剧目,其所以能在舞台上久唱不衰,主要得力于其中脍炙人口的唱腔。
其中比较著名的唱腔有:昆腔、皮簧腔、梆子腔。
这些唱腔都被人们所熟知。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人声歌唱比器乐伴奏更为亲切动人,更易唤起观众的理解与共鸣。
戏曲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主体依靠声乐,即优美的唱腔与动人的演唱。
戏曲中无论演唱的是曲牌还是板腔,都可以分为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和戏剧性唱腔。
抒情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少声多,旋律性强,能够抒发内在的感情;叙事性唱腔的特点为字多声少,朗诵性强,适用于叙述、对答的场合;戏剧性唱腔多为节拍自由的散板,节奏的伸缩有极大灵活性,因而长于表现激昂强烈的感情。
这三类曲调的交替运用,构成了戏曲音乐变化多端的戏剧性。
2.与文学的结合(1)剧本的故事性中国戏剧优美的唱腔及综合的表现手法,引起各个朝代文人墨客对其的兴趣,很多优秀的剧本都是由很多民间小故事编写而成,文人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化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然后编成剧本,使听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剧本的文学性。
以京剧议论文5篇
以京剧议论文5篇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是中国和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编呕心沥血收集整理的以京剧议论文,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分享展示一下以京剧议论文5篇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每当看见电视戏曲频道里的花旦穿着漂亮的戏服,舞着水袖,唱得委婉动听时,我都会两眼发光,真想自己也能唱一出!妈妈见我喜欢京剧,就带我去京剧表演艺术家郭老师那里拜师学艺。
面试时,我唱了一首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郭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唱是唱下来了,但是你唱的是京歌,不是京剧。
不过,你的普通话还不错,咱京剧最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这是你学京剧的优势。
”接着,郭老师给我演示了一遍,哇!她的声音是那么浑厚、嘹亮,极具穿透力,好像房顶都快被掀翻了,太好听了!就这样,我成了郭老师的学生。
郭老师教我唱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的旦角。
一开始我老是用嗓子喊,没法用丹田气,郭老师告诉我:“唱这出戏,先要把高音练好,气沉丹田,自然地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气息要控制得当,不要过猛或不足,用气要有弹性。
‘嘴皮子’还要用力,嘴巴的动作不能太大……”我努力地练习着,渐渐地,越唱越有感觉,老师都夸我唱得有点儿京味了!唱京剧,除了声音,手、眼、法、步的招式演变也得有精气神。
郭老师教我手和眼睛要协调,眼睛要紧跟着手位。
贵妃的动作是很柔美的,可是,我的动作太僵硬,手型不好看,脚步也迈得太大。
郭老师笑着说:“你这是刀马旦吧。
”我红着脸,千万遍地叮嘱自己要放松。
渐渐地,我不紧张了,动作也柔软多了。
看来,学好一门才艺还真不容易呢!郭老师还要求我每天都要对着墙“喊嗓子”,只要发两个音:“咿!啊!”要像爬楼梯—样从低音练起,一直“喊”到最高音。
他还告诉我:“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到了,自然也就进步了!”通过学唱京剧,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要我专心致志,勤学好问,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以京剧议论文5篇2雍容华美的京剧有一种艺术叫人惊叹;有一种装扮叫人震撼;有一种声音叫人赞叹。
毕业设计戏曲系列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戏曲系列毕业论文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戏曲系列毕业论文中,我选择了这个主题,旨在深入探讨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首先,我将从戏曲的历史渊源入手,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戏曲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戏曲,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哲学,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
接下来,我将探讨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电影、电视剧等现代娱乐形式的兴起也使得戏曲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同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也给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困难。
然而,尽管面临着挑战,戏曲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戏曲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表演形式,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其次,戏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和精神追求。
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戏曲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使得它更贴近现代观众的需求。
为了推动戏曲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戏曲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戏曲的教育,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提高戏曲的艺术水平和表演质量。
同时,媒体也应该加大对戏曲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
此外,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通过与国际戏曲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戏曲的国际化发展。
戏曲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具有超越国界的价值,可以为世界各国的观众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总结起来,戏曲系列毕业论文是一个有深度和长度的研究课题。
谈京剧艺术论文(5篇范例)
谈京剧艺术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谈京剧艺术论文浅谈京剧艺术摘要:在文化快速流通和变更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近几十年来,戏曲艺术逐渐从市民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趋向边缘化。
京剧也同样如此,但是当今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从京剧艺术表现手法、京剧伴奏乐器、京剧行当、京剧中的优秀人才等多方面多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国粹京剧,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特提出我国京剧改革发展的思路,希望国粹京剧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京剧;表现手法;重要作用;发展道路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
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
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
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
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京剧简介(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黄梅戏毕业论文
黄梅戏毕业论文黄梅戏毕业论文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戏曲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作为一名戏曲专业的学生,我选择了黄梅戏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艺术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黄梅戏的艺术特点是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黄梅戏以其柔婉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其唱腔以高亢激昂的嗓音为主,同时又兼具细腻婉转的特点。
这种独特的唱腔风格使得黄梅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表演方面,黄梅戏注重细腻的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塑造,通过舞蹈、武打和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戏曲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独特的表演风格使得黄梅戏在中国戏曲中独树一帜,深受观众喜爱。
其次,黄梅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朝。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最早是由当地民间艺人演唱的民间曲艺形式。
后来,随着黄梅戏的逐渐发展和演变,它逐渐成为一种正式的戏曲形式,并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明朝时期,黄梅戏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梅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并在清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黄梅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由于电视、电影等现代娱乐形式的兴起,传统戏曲的观众逐渐减少,黄梅戏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多样化,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逐渐减少。
因此,黄梅戏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方面,黄梅戏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其表演形式和内容与现代娱乐形式相结合,吸引更多的观众。
另一方面,黄梅戏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加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从而推动其发展和传承。
总之,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渊源。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黄梅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和发展,推动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
戏曲论文2000字
一直以来,对戏剧之中的昆曲情有独钟。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目前但凡稍有名气的京剧大师,没有不会昆曲的,该剧也被誉为“百戏之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
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昆曲的念白也很有特点,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跟随着演员的一动一停,一颦一笑,感觉那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在这如此纷杂的城市中,心似乎有了一点点宁静。
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历史像一堆灰烬,但灰烬的深处很可能还有余温。
我们的任务不是翻扒已经冷却的灰烬,而是将我们的手伸进灰烬去触摸那个余温。
欣赏国学,要有闲又心静的时候慢慢品味...游园惊梦是牡丹亭最有名的一段,以前只看过剧本,辞藻缱绻华美,令人流连。
这次看的是视频,才发现昆曲的美,不仅仅美在辞藻,更美在唱腔表演。
醉扶归和皂罗袍,杜丽娘和春香好像照镜子的表演很有意思,摆手移步轻轻缓缓,却惟妙惟肖。
在好姐姐那一阕,贴白旦唱,又恰是春色关不住,又恰是年少寂寥心。
昆曲的唱腔,一开始只觉得咿咿呀呀没有曲调,多听一会儿才知道宛转绵长。
就好像梅花三弄里面,有同样的曲谱往复三次,或幽远沉静,或轻快明亮。
小女生顾影自怜,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不过相爱总要一波三折的,人生也是一样。
又不过无论再凄凉的人生,也总会有喜剧收场,这便是中国人,也总算给微小的你我加点勇气。
春天到了,看到姹紫嫣红了吗?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看完牡丹亭游园惊梦这段昆曲,我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牡丹亭中的丽娘一举手一抬足的优美婉转...说不出的细腻动人..那柔雅的唱腔中的藏不住的寂寞哀伤...真的很吸引人...昆曲有种庄生梦蝶的灵幻之美。
戏曲鉴赏应用影响与意义本科论文(共5篇)
戏曲鉴赏应用影响与意义本科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吉剧对中国当代戏曲生态的影响与意义吉剧是1959年由吉林省委决定创建的,以东北二人转为创造基础对戏曲进行大胆的创作与革新。
吉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世纪以来。
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吉剧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中国当代戏曲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当代戏曲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扎根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与民间趣味、关于戏曲生态美学体系的构建与具有戏曲生态特色的剧目建设[1]。
一、扎根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与民间趣味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都是其文化情怀与情感寄托,这是艺术发展的根,在吉剧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
吉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深深的东北风土人文情怀与民间趣味,体现了东北地区特有的土地美与风俗美。
是一种特色鲜明的东北艺术形式,例如东北二人转,是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宝贵财富,是把东北民间音乐曲调与民间舞蹈进行有效融合与汇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吉剧在发展过程中完整继承了东北民间艺术的精华部分,深刻体现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与民间情趣,具体主要体现在吉剧中的奇趣、风土情怀与民间闹热。
(一)吉剧中的奇趣在奇趣方面,吉剧具有东北地区特有的奇与趣的特点。
东北二人转中特有的扇子、手绢等技能在吉剧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同时针对民间的生活情趣使用了虚拟与夸张的手法进行了彰显,体现了东北艺术中奇的特点。
趣指的是风趣,也是来源于东北二人转,指的是对丑角的扮演和塑造以及喜剧精神与喜剧文化。
东北地区属于农耕文化,同时天气异常寒冷,人们的生活很艰苦,因此在二人转中体现了乐观的精神,给人们艰苦的生活以慰藉。
这种民间喜剧精神成了东北地区特色的艺术传统[2]。
关于中国台州路桥戏曲的论文2000字
关于中国台州路桥戏曲的论文2000
字
中国台州路桥戏曲是我国湖北西陲先民建桥铺路的必要产物,早在古代舜帝时
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它以辽阔的台州地域为依托,融汇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博学、医药百家等,是一种随着台州路桥兴建而衍变的民间戏剧艺术文化。
台州路桥戏的发展,以梅子黄旗甫的著作为典范和支点,分繁复杂的脚部、唱
腔和歌颂内容形成了鲜明的群特色,如把宋李苦苓的《人参水》唱词的改编成《柴野草先多拔出一把斧头》,成为“台湾山族行动途”中的一段。
世代相传,历经千载而依然流传,充分展现了台州路桥戏曲以及全国各地民间艺术文化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特质。
台州路桥戏曲拥有非常丰富的表演形式,各种角色历来以舞台创作为主,以舞
台表演为主要形式,加之一直流行的土演傩舞、集落聚会、庆典礼乐等,也是台州路桥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近年来,由于高技术的发展,台州路桥戏曲的传承已面临危机。
一方面,随
着传统传承渠道的变迁,现下一代学习者普遍缺乏古旧唱法熟悉程度,传承已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商业演出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演出手法的单一,也是极端激进的改变民间文化,使得台州路桥戏曲的内涵流失,原生态的艺术审美被破坏,薄弱的保护机制也加剧了现状。
因此,我们要想更好地保护台州路桥戏曲,必须坚持“保护主义”的审美观,
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让社会公众更好、更快地认识到台州路桥戏曲的文化价值,加强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文化精神,加强文物保护政策,严禁盗传和滥用,促进台州路桥戏曲的繁荣发展,让台州路桥戏曲的精神精髓能够长久流传。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作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作文(精选25篇)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作文篇1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戏剧艺术。
世界历史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前两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国戏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西方强调摹仿的艺术理论,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
他们认为戏剧就是要创造生活幻觉,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近的。
中国古代强调神似的艺术理论则造成了中国戏曲的写意观念。
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的提炼、加工、夸张、变态和美化,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
比如在空间的处理上,中国戏曲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
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
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
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
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
这是我国戏曲的独特创造。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半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携带玉镯》中孙玉姣赶鸡喂鸡,穿针引线,舞台上既无鸡,又无针线,但却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
《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感觉。
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戏曲表演中有许多程式化动作,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将的起驾上马比现实生活要复杂得多,而小旦上马只要脚尖一点即可,又十分简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间戏剧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间戏剧论文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让我受益颇多。
原来宝贵的文化就如遗产一样,珍贵有价值。
非物质的文化有很多很好的,其中我对民间戏剧很感兴趣,原来民间戏剧博大精深,包含好多的各类各式戏曲,戏剧,我了解了各种民间戏剧,如下: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昆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
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
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昆曲发源于公元14世纪中国的江苏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三百年,清中叶后衰落。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昆曲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关于戏曲的作文
关于戏曲的作文引言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既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能展示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演员与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京剧、豫剧、粤剧、越剧等,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演员是戏曲表演的核心,他们通过精湛的唱、念、做、打等技巧,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融入到表演中。
戏曲演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声乐天赋,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炼来掌握表演技巧,以及对角色的深入理解。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舞蹈和杂技等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形式逐渐演变为戏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戏曲的原始形式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通过简单的音乐和动作来表演,后来逐渐发展为包括唱、念、做、打在内的复杂表演形式。
从宋代开始,戏曲开始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并在明清两代达到了顶峰。
戏曲与中国文化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戏曲通过表演艺术的形式,传承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记录和研究材料。
再次,戏曲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传递道德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戏曲的现状与挑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戏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使得戏曲的观众数量逐渐减少。
其次,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年轻人对于戏曲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不高,导致后继乏人。
此外,受到传媒和互联网的冲击,戏曲在市场竞争中也面临着一定压力。
我对戏曲的态度我认为,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中国的戏曲文化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戏曲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美术杂技等,戏曲赏析对于欣赏戏曲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整理了8篇"戏曲赏析论文范文";,供戏曲专业学者参考。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之第一篇;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摘要:中国戏曲毕竟发展了上千年, 而且在广阔的空间有着无以数计的演出, 而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环境, 更不可能完全按照同一种欣赏模式, 面对剧目的水平与演员表演的水平都必定存在巨大差异。
可以想见, 除了重于鉴赏的观演关系之外, 中国戏曲观众对于国剧表演, 也自然会有心醉神迷的欣赏。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用传统的审美方法, 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就有它自己的方法, 这种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
本文着重谈谈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 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戏曲,演员,观众,欣赏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 并且受到社会普遍的欢迎, 决不是因为它能够给某些"内行";提供表现他们智力上与艺术鉴赏力上高人一等的机会, 更是因为它确实有可能给众多入迷的观众, 提供情感上的满足。
这就是说, 观众们欣赏国剧, 除了在许多场合习惯于用非常挑剔的眼光去寻找演唱时的缺点以外, 也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 是以投入的情感, 倾注于戏曲欣赏活动中的。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用传统的审美方法, 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就有它自己的方法, 这种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
戏曲表演丰富多彩, 这里, 应该特别谈谈戏曲表演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即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 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
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范例5篇
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范例5篇分享借鉴.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每当看见电视戏曲频道里的花旦穿着漂亮的戏服,舞着水袖,唱得委婉动听时,我都会两眼发光,真想自己也能唱一出!妈妈见我喜欢京剧,就带我去京剧表演艺术家郭老师那里拜师学艺.面试时,我唱了一首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郭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唱是唱下来了,但是你唱的是京歌,不是京剧.不过,你的普通话还不错,咱京剧最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这是你学京剧的优势.〞接着,郭老师给我演示了一遍,哇!她的声音是那么浑厚.嘹亮,极具穿透力,好像房顶都快被掀翻了,太好听了!就这样,我成了郭老师的学生.郭老师教我唱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的旦角.一开始我老是用嗓子喊,没法用丹田气,郭老师告诉我:〝唱这出戏,先要把高音练好,气沉丹田,自然地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气息要控制得当,不要过猛或不足,用气要有弹性.‘嘴皮子’还要用力,嘴巴的动作不能太大……〞我努力地练习着,渐渐地,越唱越有感觉,老师都夸我唱得有点儿京味了!唱京剧,除了声音,手.眼.法.步的招式演变也得有精气神.郭老师教我手和眼睛要协调,眼睛要紧跟着手位.贵妃的动作是很柔美的,可是,我的动作太僵硬,手型不好看,脚步也迈得太大.郭老师笑着说:〝你这是刀马旦吧.〞我红着脸,千万遍地叮嘱自己要放松.渐渐地,我不紧张了,动作也柔软多了.看来,学好一门才艺还真不容易呢!郭老师还要求我每天都要对着墙〝喊嗓子〞,只要发两个音:〝咿!啊!〞要像爬楼梯—样从低音练起,一直〝喊〞到最高音.他还告诉我:〝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到了,自然也就进步了!〞通过学唱京剧,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要我专心致志,勤学好问,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2夏蝉不止地鸣叫,大葵扇不停地在手中摇着,额头上的汗珠仍不断地冒着……角落的电风扇却一动不动地站着!这是一个停电的夏夜.〝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爷爷拿着他的充电收音机,播起戏曲.〝你可把它关上吧!听着就烦.〞奶奶停下手中的大葵扇,冲爷爷嚷嚷.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似乎有些赶不上潮流.戏曲的色彩逐渐黯淡,越来越多人表示听不懂戏曲,甚至根本不愿听.老实说,我也不喜欢听戏曲.直至打开《呼兰河传》,我对戏曲才有所改观.在《呼兰河传》中,看戏的日子是极其重要的.家家户户接亲戚的接亲戚.唤朋友的唤朋友.这唱戏究竟是为什么呢?唱戏是在秋天,比方这一年秋收好,就要唱一台戏,感谢天地.若是夏天大旱,人们就戴起柳条圈来求雨,把雨给求来了,到秋天就更得唱戏.据说是因为求雨的时候许下了愿,许愿就得还愿,那么还愿的戏就非唱不可了.每每这个时候,嫁了的女儿回来娘家_,回婆家的时候,母亲便会摆着手说:〝秋天唱戏的时候,再接你来看戏.〞母亲含着泪看着女儿走.也许在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习俗,但在过去,戏曲就象征着家人.朋友的呼唤.近几年来,国家越发重视戏曲的传承.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以独特的唱腔,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梅派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它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不难发现,听完一段戏曲,我们又了解了一段历史,这何尝不是大家获得知识的一个便捷而又充满趣味的方式呢?作为一名高中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戏曲的地域性特征则充分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特色.作为传统文化,它就是最能展现人民群众感情的艺术明珠!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3〝水袖翻飞美难收,凌波莲步掌上轻.听君一曲梦归春,十万貔貅罢长征.〞这个寒假,我到正乙词古戏楼听戏,改变了我以往对于京剧刻板.无味的态度,体会到了京剧艺术别样的韵味.不同于我们平时对于古代文化复杂.繁琐的看法,戏曲的精妙在于它的〝简约〞.京剧演出,只有几样唱腔.伴奏和造型.只是几句简单的旋律,经过演员的演绎变得扎实.有韵味.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唱还是说,都靠着一把嗓子.只是简简单单的曲儿,就都能将情感表现出来.再就是伴奏之简,京剧的伴奏十分简单,主要就是京胡.月琴.弦子三样组成.伴奏在舞台大幕的一角,但作用却极为重要.既可以表现邻家别院,又能马上转化为战场上的千军万马.经过几种乐器的配合,衬托出台上人物的心情.相比于现在经过层层包装的流行音乐.京剧的音乐既简约又凝炼.清新.京剧虽然简约,但不简陋,对于人物的行头以及脸谱都有很高的要求.造型是对人物刻画的重要体现,演员们一个个衣着_得体,粉墨登场.戏曲表演的构思也极为巧妙.第一次去正乙祠古戏楼,就被那里的风格深深地吸引.它保留了古代戏楼的格局,共有三层.舞台一直铺到观众席,使得观众能近距离地欣赏作品,坐在那里犹如身临其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项羽中计被困的那段.士兵在三楼击鼓,二楼有敌方叫阵,项羽独自在一楼,显得孤立无援.这样的舞台效果,也体现了作者精致的构思.戏曲除了娱乐,还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霸王别姬》中项羽不听虞姬劝阻,不顾反对,明知有诈却受不了挑衅而中计.江山失手他人.正应了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类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人的莽撞.刚愎自用等性格弱点,意在告诉人们要谨慎小心.虚心.还有《锁麟囊》中薛湘灵与赵守贞的命运反转,其中有一句唱词就是:〝我只道铁富贵今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让我不禁感叹人生百变,善终有善报,恶终究有恶报.戏曲是古代人们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4京剧,她叙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她是一本不朽的书.而这次寒假的北京之旅,让我真正亲近了京剧这本书,感受到了我国的国粹——京剧的魅力.我们入住的酒店是一个以京剧为主题的的酒店,叫北京前门饭店.在酒店的一楼有一〝梨园剧场〞,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的北京京剧剧团每晚在此演出.平时,我并不看京剧,认为那是爷爷奶奶们的〝专属〞.可京剧是北京的特色,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啊,而且梨园剧场离我又这么近,不管怎样总要亲近一下.正如梨园剧场介绍所说〝不到园里,怎知春色如许〞?于是我们买了门票,准备一睹国粹的风采.晚上七点半,我们走进了剧场,只见舞台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京剧视频短片,让我们对京剧从徽班进京到现在_0年的发展历史;京剧的表演形式和唱念做打的表现方式;京剧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以及迷人夸张的脸谱的各种象征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演出的第一出戏是《三岔口》,只见舞台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其它道具,一个武生出场,睡在了桌子上,接着丑生上场了,他们都带着刀,他们在黑暗中互相摸捉,努力寻找着对方,只要他们一触碰到什么东西,就立刻提高警惕,将刀挥舞起来.一部武打剧就这样上演着,演员们精妙的武功,夸张的表情,将故事表述得妙趣横生.他们的表演也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整出戏没有一句话语,两名演员虚拟的表演各种武斗招式,却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诙谐而富有趣味.接着我们欣赏了精彩对唱的《坐宫》和慷慨悲歌的《霸王别姬》二出经典戏剧,虽然我没有完全听懂演员们唱得是什么,但我感受到了她们举手投足中挥洒出的浓浓京韵,领略了京剧艺术的美妙.这次亲近京剧,让我觉得京剧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我想我们小朋友有必要去热爱.亲近凝聚中化民族戏曲文化的京剧,让我们一起行动吧.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5说起文化,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重大作用.不论在故宫畅音阁的大戏台,抑或是江南水乡的〝草台〞上,还是在如今个歌剧院里,一些人家的院子里,都有着戏曲的音调,有着浓厚的名族风味.在古代,京剧表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而新文化后,京剧推出了一大批现代题材的优秀曲目,也就是所说的现代戏.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迅速演变,戏曲又创编了新的唱腔,新的音乐,使戏曲艺术有了新突破.京剧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又有四大派别.最有名的就属梅派,梅兰芳的戏曲艺术的喜爱,老一辈就会多一点,也许是他们从小听着一种民族的热爱之心吧!就说我的姥姥吧,她有一个收音机,走哪儿带儿,她总听不腻还跟着唱.我总会调皮的给她关上,总少不了挨骂.也许是我听惯了满满的,我也逐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一有空闲时间我们两就对唱,虽然我不是太会,但姥姥都不在意,她却很会唱,进而我对这门艺术有了喜爱之情,这也就是那爱屋及乌吧,即使京剧的装扮有点夸张,但这恰恰更能突出京剧的独特性.京剧,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无限的魅力,一些老外不也喜欢吗?他们专门来中国拜师学艺,虽然他们不懂戏剧含义,但他们认为这是一门能提高艺术修养的艺术,依然学得很好.是的,在北京,京剧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在电视上也能看到,是北京的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丢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大都流行席卷全国,特别是近一代年轻人对京剧有极大爱好的非常少,对这种传统文化根本没有用心去体会,去领悟.京剧的追求与众不同,每个动作,每句词要高雅.完美,都要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达到京剧的最高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高雅艺术.所以,我们要对文化精髓不离不弃,要对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让所有人都能知道,我国有一种艺术之最,让世界都知道中国国粹——京剧,它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京剧高中议论文作文。
戏曲艺术论文
戏曲艺术论文戏曲艺术论文你是学艺术戏曲的吗?那么你知道戏曲艺术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以下是关于戏曲艺术论文,欢迎阅读!戏曲艺术论文【1】戏曲艺术论文发表戏曲的美学特征摘要院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创作的意境追求包含着虚实相生的深刻哲理,我国道家学派的奠基人老子就曾认为艺术最完美的境界就是虚与实的统一,虚实相结合的境界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包括诗歌、书法、绘画、戏曲及音乐,甚至在建筑方面也有所影响。
虚实相生的境界是有别于西方艺术的最大特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意趣。
在这里我选取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戏曲,从这里入手来介绍“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院戏曲美学特征虚实相生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
戏曲的美学特征可以有很多种概括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方面来进行叙述,只要是符合戏曲艺术历史发展与现实发展的真实状况,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就可以成立。
在这里主要总结一下几个美学特征:一、戏曲的综合性戏曲是包含音乐、诗歌、舞蹈与表演艺术在内的综合的艺术,其中音乐、诗歌、舞蹈与表演艺术在艺术分类中是属于不同艺术门类,具有相对独立性,戏曲的综合性就是分析戏曲如何将各个矛盾因素组合凝聚在一起,构成特殊的存在。
二、规则程式和即兴创作的统一在戏曲中,对动作身段、文学体制、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
戏曲是由不同的艺术家来演绎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就必定存在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方式,这就是在即兴表演中的“自由”成分。
三、雅俗对立和雅俗共赏从戏曲发展中两条不同的发展途径谈谈古典戏曲艺术家的美学追求,以及戏曲艺术与观众的关系。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追溯戏曲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最初戏曲都是与民间活动相关,都才进入宫廷表演,在民间要求戏曲艺术的通俗性,在宫廷就讲究一个“雅”字,这就势必造成两条发展路线。
四、虚实相生虚拟和写实本是一对矛盾体“,虚实相生”就是分析它们在戏曲艺术中,如何不断发展、融合以构成的新的和谐的状态。
我国传统戏曲的传播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我国传统戏曲的传播研究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我国传统戏曲的传播研究论文一、传统戏曲传播与网络媒体结合的必要性分析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信息的传递也更加快速。
作为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也必须要与网络媒体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紧密结合。
通过互联网,广大戏曲爱好者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欣赏戏曲演出,研究戏曲艺术。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戏曲艺术由于传播形式的单一性以及内容上的原因,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很多观众对于戏曲的关注程度不断降低,而这种局面在进入到互联网传播时代明显得到了改观,由于互联网巨大的传播效应使得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再加上戏曲工作者的努力使得原本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的传统戏曲艺术又焕发了青春,这也使得广大的戏曲工作者认识到传统戏曲的发展需要有互联网的帮助,也就更加肯定了传统戏曲传播与网络媒体结合的必要性。
二、网络媒体赋予了传统戏曲以开放性和个性化的传播剧场开放性和个性化是网络媒体的主要特点,面对具有这种特点的传播方式,戏曲艺术的传播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由原本特定性的传播方式向着开放性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在过去以电视、广播和报刊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时代,戏曲的传播往往具有很强的设定性,观众作为受众群体往往被看成是一个整体,毫无选择性可言,受众群体的个性也完全被泯灭掉。
这种带有强迫性的传播方式很难不引起受众群体的反感,这也是传统戏曲之前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
而在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之下,戏曲艺术可以以网络媒体为平台搭建一个充满个性的虚拟性剧场,让观众可以坐在家里就能够欣赏到戏曲艺术的表演,而且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的剧场,可以将戏曲类节目、戏曲演员自由地组合,演出时间也是完全由观众自由设定,这样的传播方式会使得很多观众恢复对于戏曲的热爱。
三、网络媒体实现了戏曲传播的零距离和资源共享我国的传统艺术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很多戏曲资源已经变得极为稀有和珍贵,很多戏曲爱好者一直致力于寻找自己喜爱的珍惜戏曲资源,却得不到真正的实现,这样不仅降低了戏曲观众对于戏曲的热情,同时也阻碍了戏曲的发展,使得很多珍贵的传统戏曲资源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以来,对戏剧之中的昆曲情有独钟。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目前但凡稍有名气的京剧大师,没有不会昆曲的,该剧也被誉为“百戏之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
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昆曲的念白也很有特点,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跟随着演员的一动一停,一颦一笑,感觉那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在这如此纷杂的城市中,心似乎有了一点点宁静。
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历史像一堆灰烬,但灰烬的深处很可能还有余温。
我们的任务不是翻扒已经冷却的灰烬,而是将我们的手伸进灰烬去触摸那个余温。
欣赏国学,要有闲又心静的时候慢慢品味...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最有名的一段,以前只看过剧本,辞藻缱绻华美,令人流连。
这次看的是视频,才发现昆曲的美,不仅仅美在辞藻,更美在唱腔表演。
醉扶归和皂罗袍,杜丽娘和春香好像照镜子的表演很有意思,摆手移步轻轻缓缓,却惟妙惟肖。
在好姐姐那一阕,贴白旦唱,又恰是春色关不住,又恰是年少寂寥心。
昆曲的唱腔,一开始只觉得咿咿呀呀没有曲调,多听一会儿才知道宛转绵长。
就好像梅花三弄里面,有同样的曲谱往复三次,或幽远沉静,或轻快明亮。
小女生顾影自怜,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不过相爱总要一波三折的,人生也是一样。
又不过无论再凄凉的人生,也总会有喜剧收场,这便是中国人,也总算给微小的你我加点勇气。
春天到了,看到姹紫嫣红了吗?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看完牡丹亭游园惊梦这段昆曲,我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牡丹亭中的丽娘一举手一抬足的优美婉转...说不出的细腻动人..那柔雅的唱腔中的藏不住的寂寞哀伤...真的很吸引人...昆曲有种庄生梦蝶的灵幻之美。
伟大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林黛玉只是隔墙听了几句《牡丹亭》的曲调,,就已经“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明代末年可怜的妇女冯小青所写的这首诗,,是几乎所有研究《牡丹亭》的人都喜欢提及的: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
人间更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任何虚假的艺术都不可能引起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的。
舞台、服装——整个舞台布景、灯光非常简洁,十分古典,背后的水墨山水、淡雅的牡丹,写意传情、含蓄悠远。
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服装随着剧情时而靓丽夺目,时而淡雅飘逸,还是一个字“美”!
如果有机会,我很想去昆曲的起源地,那个优雅的千年古城——苏州,去看一看,去感受昆曲的最初记忆。
去听听那穿越了百年时光的悠扬的笛声,看那早已远去的岁月是否还可以重现眼前?
《牡丹亭》讲述的不朽爱情故事正是从女主人公杜丽娘春日游园开始的。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些美丽雅致的诗句,将故事与曲调融为一体。
几百年来,也不知曾有多少人为此神伤为此落泪。
痴情勇敢的丽娘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结局,然而还是有那么多渴望追求梦想与所爱的女子红颜薄命,她是一个奇迹,因爱而死,为爱而生,如同漆黑夜色上一盏高高在上的孔明灯,寄托了梦想,最终成就了牡丹亭这样一部名曲。
我想,我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戏曲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根和血脉。
它清晰的传递着我们民族的艺术精髓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