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0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一):《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
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 大都是主义一统, 口号满篇, 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 语言朴实无华, 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 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 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季先生强调, 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 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 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 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 我们应有所作为。
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 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 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的职责感。
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 实有平庸教化之嫌, 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 又不由得暗自认同。
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 索然寡味, 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
掩卷深思, 顿悟: 大智大慧者, 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 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他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诠释。
尽管人人都期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
常言道: 不如意事常八九。
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 人活一世, 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 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
读到那里, 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是啊, 评价一个时期, 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 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 明显属于空想。
季老经历文革, 进过牛棚, 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 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我的心境呢?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
温总理曾对季老说: 有个问题我思考很久, 我们讲和谐, 不仅仅要人与人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 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不是很长,总共不过180多页,用了不到两个晚上就读完了,老公都说我读得快了。
读过这本书,我对国学大师,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的思想观点有了一些了解,也对季羡林本人认识更多了。
此前知道季羡林还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时,在新闻上了解到的,还有就是开心辞典的“开心学国学”活动让我知道了这位大师。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态度的小文章。
这些文章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期间所作,也即季老在八九十岁写的文章,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确实有更深的一个层次。
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的组成部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好这个环,推动历史向前进步,我觉得这个人生的意义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身修养的关系。
每次都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认为在当前这个关系的处理是最重要的一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他们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确实让人类的生活进步了不少,然而现在凸现的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等等问题,都警示着人类不能再与大自然为敌,对立地去发展了,应该是弘扬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时候了。
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此点,说明了他对人类发展的担忧,是深刻的、长远的、应该引起重视的。
现在有“季羡林研究所”这么一个机构,专门做对季羡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既然有必要设立这样的机构,说明应该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从这位大师身上学习,以后可以再读读相关书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也更为深刻和长远。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优秀3篇)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优秀3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一《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
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
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
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
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
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
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
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
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
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
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
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
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
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篇二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他精通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读完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又好像是跟一位智慧的老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灵魂的交谈。
季先生在书中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他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如潺潺溪流,缓缓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丝宁静与温暖。
在书中,季羡林先生谈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他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生活。
曾经,我总是在忙碌的日子里迷失,为了功名利禄奔波,却很少停下脚步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件小事,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原本计划在家里好好休息,追追剧、看看书。
可突然接到了朋友的电话,邀请我一起去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去看望养老院的老人们。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有些不情愿的,毕竟这打乱了我的休息计划。
但朋友的热情邀请让我不好拒绝,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去了。
当我们走进养老院,看到那些老人们孤独的身影和渴望陪伴的眼神,我的心瞬间被触动了。
有一位老奶奶,她坐在窗边,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
我走过去,轻轻地坐在她身边,跟她打招呼。
一开始,她似乎没有反应过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
我开始跟她聊天,询问她的日常生活,她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跟我讲述起她年轻时的故事。
她说她曾经是一名教师,教过很多学生,那些学生就像是她的孩子一样。
可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很少来看她。
说着说着,她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我握住她的手,能感觉到她的手在微微颤抖。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人生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我们能给别人带来多少温暖和关爱。
在养老院的那一天,我陪老人们聊天、下棋,给他们表演节目。
看着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离开的时候,老人们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季羡林先生所说的那种责任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5篇优秀范文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5篇优秀范文《季羡林谈人生》以人生之路崎岖不平,有失败有成功,有懵懂有困惑,有喜悦有悲伤,有一位和蔼的老者在身边提点教导便会少走弯路,走得也不会太苦闷。
那么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范文一《季羡林谈人生》收录了季先生在耄耋之年关于人生感悟的一些小文章,从1995年12月开始断断续续一向到20年初,跨越了四年多的时光。
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好奇一个文学大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等读完这薄薄的一册,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跟我讲述过往人生的种种感想,不悲不喜,此中有真意。
全书一百八十多页,中有五十二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四页,短小精干。
每篇文章都是围绕人生而写,只是角度不一样,每一个议题信手拈来,文章思路却很严谨,大多是从报纸消息或者是日常生活提炼出议题,加以分析,旁征博引予以论述,最后得出自我的看法,因为文章随手而写,因此也就不似一些刻意之作那样华丽旖旎,也正因为如此,文章才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不管是否与我的看法一致,读来都有一种与友人进行过一次促膝长谈的感觉,如沐春风。
这五十多篇文章中有一篇叫做《论压力》,就我吃了二十几年白饭所获知的粗浅认识而言,以论某某为题往往需要洋洋洒洒几十页才敢写的起,季先生以区区两页纸结束确让我讶异,但是想想两页纸写完有何不可,大概没有哪本书上说以论某某为题是要怎样怎样写的,个人自由嘛,自我还是把思维框在没用的框框里,没有出来。
压力,人皆有之。
大学时以前学过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个级别的需求,最低级别的是生存需求、其余逐级为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发展需求、被认同的需求。
生存是有压力的,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人类的生存时常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生存存在着压力,现代社会,人一生下来,便要应对着来自于疾病、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威胁,生存也是存在压力的,不夸张地说,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4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4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他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在《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比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写道: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做“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这说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
他认为: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
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
他在《论压力》一文中写道:什么是“压力”?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他认为大至全社会,小至每一个人都会有压力。
他认为压力是好事。
从大处来看,全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出洞、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
如果没有压力,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
压力如何排除呢?压力粗略可分为俩类:一被动,一主动。
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能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
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
只要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学者,他的著作《季羡林谈人生》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
在这本书中,季羡林以他独特的思维和见解,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境界,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
首先,季羡林在书中谈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美好和善良,而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并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或者个人私欲,而是要在追求真理和美好的过程中,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种对人生的理解,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其次,季羡林在书中谈到了人生的境界。
他认为,人生的境界在于超越自我的局限,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倡导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淡定,不被外界的诱惑和纷扰所干扰。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境界并不在于物质的富有和地位的高低,而是要有一颗宁静的心,超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这种对人生境界的理解,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最后,季羡林在书中谈到了人生的困境和挑战。
他认为,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通过阅读《季羡林谈人生》,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季羡林的智慧和人生哲学,这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17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1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一)人生的好处与价值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
―――季羡林人生,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仅平常人能够对此大发感慨,学者们似乎也个性偏爱谈人生。
什么是人生?也许哲学家们能讲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们的精辟之论往往玄妙晦涩,离现实生活太远。
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心灵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静静地反省,心境变得更加纯净。
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人生的好处认识也不一样,在我看来既然我们幸运地拥有了生存的机会和权利,那么就该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做好每一件事情,让生命大放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好处也才有价值。
而人如果对自身生命好处不明白,那么行为就没有了标准,生活的态度也无从确定,于是一切变得茫无所措。
作为一名年轻税务工作者,奉献在国税大舞台上,为纳税人服好务,为国家收好税,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好处的和有价值的。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就应珍惜人生,热爱人生,用自我心中的目标,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好处,不断地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好处,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能够不烦不燥;对人,能够互相谅解。
―――季羡林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从另一种好处上对人生的新诠释,也是一种谦虚做人的态度。
尽管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没有的,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
我们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我人生的定位。
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是一本深刻探讨人生意义的书籍,作者季羡
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引领读者探索人生的真谛。
通过
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
人性的洞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季羡林先生提到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他认为人生的
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而这种追求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
这
让我深刻地思考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
标和价值观,希望能够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另外,季羡林先生还谈到了人生的矛盾和挫折。
他认为人生中
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挫折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他鼓励人们要勇
敢地面对挫折,从中学习成长。
这让我对于人生中的挫折有了不同
的看法,我开始学会从挫折中寻找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被挫折击倒。
此外,季羡林先生还谈到了人生的态度和修养。
他认为人生中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宽容、豁达的心,要学会感恩和珍惜。
这让我
意识到了人生中的态度和修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有着重要的
影响,我开始努力培养自己的修养,学会宽容和感恩。
通过阅读《季羡林谈人生》,我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我学会了从挫折中成长,培养自己的修养和态度,希望能够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这本书让我收获颇丰,我相信它会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精选15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一):《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
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
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
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述了自我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之后的牛棚中的绝望和之后的荣耀。
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_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
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可是作者能够从容的应对过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
谈到了自我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我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感情的回忆。
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可是从文中表现的十分的谦虚,并且十分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可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
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
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可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
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
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可是也有其必然性。
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
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应对用心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持续这种心态。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二):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佛学家、比较文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同时也是散文家。
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并著有很多专著。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如今已是97岁高龄了)是我崇拜和敬仰的我国当代学界泰斗。
这位智者的思想火花,给我启迪、震撼。
读之使人明智。
他的语言朴实而不失睿智,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让你在简便的氛围里得到精神的提升和心灵的愉悦。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篇1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人生》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短小精悍的美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读后让我颇有感触,收益良多。
初读《人生》,就被*简练明快、诗情画意的行文风格所吸引。
淡雅清丽,自然质朴,让人沉醉其中,其乐融融。
*如行云流水般地阐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给我无尽的遐想。
再读《人生》,结合生活体验,我慢慢品味出季老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每个人都要受到别人的影响,但相互之间的影响又有所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态度、处世哲学。
在季老眼中,人生就是从生到死的过程。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一段话深入我心,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身。
是啊,怎么样的生活才是完满的呢?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然而世界本身就充满缺憾。
追求永无止境,人生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人生没有终点,因为生命的列车永不停歇。
我们总在追赶着时间,总在追赶着梦想,却往往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时间久了,心情自然烦闷,不妨放慢脚步,欣赏欣赏沿途的风景又何妨?我们要调整心态去经营好每一个生活环节。
生命是一种积淀,我们需要学会去积累和感悟。
人生并非都如季老那样轻松惬意、宁静致远,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铺满荆棘,所不同的可能是每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不同罢了。
读《人生》,品人生。
季老用淡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面对喜事,淡然处之;面对怒事,一笑了之;面对哀事,悠然处之;面对乐事,畅然处之。
在季老身上,我学会了淡然。
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问心无愧,要尽力做到最好。
生活总有残缺的美,不完美才是真正的生活。
一路走来,学会去欣赏生活中的风景。
酸、甜、苦、辣、咸各味人生都有值得深深地去回味的精彩瞬间。
只有积极地对待生活,对待每一个人和事才能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朝圣之心。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无法拒绝挫折和困难的来临,但我们可以选择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大学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大学篇一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读了季羡林先生的《谈人生》,我这心里头啊,就跟那被风吹过的湖面似的,一波一波的,久久不能平静。
说真的,一开始读这书,我觉得有点懵圈。
季老说的那些人生道理,有的我能明白,有的吧,我可能还得琢磨琢磨。
也许是我这阅历太浅,还没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
季老在书里讲,人生啊,就像一场马拉松,有时候跑得快,有时候跑得慢,可不管咋样,都得一直跑下去。
这话说得可真在理儿!我就想啊,我这人生的马拉松才跑了一小段,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说不定啥时候就摔个跟头,或者跑岔气儿了。
但那又咋样?爬起来接着跑呗!还有啊,季老说人生中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可能这一秒还开开心心的,下一秒就碰上糟心事儿了。
这让我想起我上次考试,本来觉得自己准备得挺充分,结果成绩一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当时我就觉得天都要塌了,心里头那个郁闷啊!可现在想想,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挫折,难道因为这一次考砸了,我就不活啦?季老还提到人生要有追求,要有梦想。
我就在想,我的梦想是啥呢?是赚大钱?还是成为一个有名的人?好像都不是。
也许我的梦想就是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能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这就够了。
读这本书,我觉得季羡林先生真的是把人生看得透透的。
不过我也在想,他说的这些道理,我能真正用到生活中吗?也许能,也许不能。
毕竟人生这玩意儿太复杂了,谁也说不准。
但不管咋说,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这就已经很棒啦!篇二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哎呀,读完季羡林先生的《谈人生》,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触动得不要不要的!你说人生这东西,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季老在书里给出了他的看法,可我读着读着,脑袋里就像进了一群蜜蜂,嗡嗡直响。
季老说人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也许今天你还是个春风得意的大老板,明天就可能变成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这让我想起我家隔壁的大叔,之前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后来因为一个决策失误,赔得血本无归。
当时好多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这不行那不行。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想读书笔记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想读书笔记《季羡林谈人生》收录了季先生在耄耋之年关于人生感悟的一些小文章,从1995年12月开始断断续续一向到2000年初,跨越了四年多的时光。
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好奇一个文学大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等读完这薄薄的一册,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跟我讲述过往人生的种种感想,不悲不喜,此中有真意。
全书一百八十多页,中有五十二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不到四页,短小精干。
每篇文章都是围绕人生而写,只是角度不一样,每一个议题信手拈来,文章思路却很严谨,大多是从报纸消息或者是日拼搏?;当视压力进步,容易紧张,语无伦次。
如何做好自我的本分,胜任检察公诉工作,是我发展首先应对的压力。
我该怎样办?季老的话让我有所感触……这次院里组织的比武集中体现了我的不足,三个环节都没有做好:审查报告,定性分析部分对罪与非罪、此罪彼罪分析得不透;案件汇报,详略不当;案件辩论,过于紧张,大脑空白。
分析原因,首先便是对这次比武的解读出现错误。
我惧怕这次比武,因为没有什么经验,担心失败,越担心反而越容易失败。
实际上,比武不是看谁第一,谁倒数第一,而是透过比武,能看到跟别人的差距,取长补短,确定自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朱熹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次比武对我而言,成败事小,收获事大。
与之相关的深层次原因是我脸皮太薄,太看重成败,因为太看重结果,而忘记自我就应走的路,应尽的力。
季老说: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我造成的压力。
嘀咕,就此次比武而言,便是对于比武结果的担忧。
不担忧结果,便能看到比武的真正目的:取长补短。
如此,参加比武时也就有了平常心。
比武过后,细细想来,我从中可取的教训也是可观的。
审查报告中,应当将所有关于案件定性的疑问都写进去,以此作为作为上庭辩论的依据,汇报案件时,案情应当详略得当,定性应抓住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涉及到所有构成要件……明年我也许就要独立办案了,而我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是我会秉承季老的观点,不嘀咕,有所作为。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2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一)《季羡林谈人生》是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的一本随笔集,该书以季羡林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深刻的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书中,季羡林先生以自己丰富的学术经历和人生阅历,对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提出了很多传世的智慧,引导我们反思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比如他谈到了人生的目标和动力,他认为一个人活着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追求真理和进步,而不是功名和利益。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知识和智慧。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季羡林还提到了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享受生活的方法。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而有限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
不要总是纠结于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焦虑,而是要学会欣赏现在的美好和快乐。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人生的幸福不在于追求名利,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
只有心怀感恩和满足,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生活带来的喜悦和美好。
此外,季羡林还强调了人生的坎坷和困苦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经历过挫折和苦难,我们才能够更加珍惜幸福和成就,并且更加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正如他所说:“世间没有白走的路,都是崎岖的;世间没有白活的日,都是辛勤的。
”通过这句话,我明白了人生的成长过程是充满荆棘和艰辛的,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够最终获得成功和幸福。
总的来说,读完《季羡林谈人生》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不仅帮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还为我指明了人生追求的方向。
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学习和探索中找到人生的动力,积极向上地对待生活,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进步,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和幸福的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二)《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中,季羡林先生以自己的学术和人生经历,探讨了许多关于人生和存在的问题。
他的思考和见解让我受益匪浅,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范文5篇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范文5篇前段时间有幸读了季老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季老谈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季老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的人生画面。
下面是由带来的有关《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资料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谈人生问题的短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
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该书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一样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资料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年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完美的人生理想。
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将季羡林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
在书中,季羡林以自我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90余年漫长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我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我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
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
反之,为自我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1200字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1200字【第1篇】书不厚,很快就读完了。
久闻季老的大名,以前却很少有机会拜读季老的文字,对他也不太了解。
读了这本书,有了切身的感受。
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老人。
性格坚强,个性鲜明,有很强的自己做人的原则。
他是1911年生的,和我外公同岁。
他们那个年代人的特点就是古文底子非常好。
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还颇有古代文人之风。
说话风趣幽默,经常拿自己开玩笑,是位开朗的老人。
这些文章基本都是季老80岁以后写的一些人生感悟的随笔,发表在各种报章杂志上,也有些他给别人写的序言。
80岁,在很多人看来都很老了,应该是安度晚年的时候。
他还迎来了自己的学术生涯的第二春。
天天泡在北大图书馆里查资料,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讲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糖史》,还翻译了吐火罗语的《弥勒会见记》。
常年的坚持思考,研究和写作,也许就是他长寿的原因。
这些人生感悟里,季老想得最多的是如何面对老年和死亡。
人到了八十以后,肯定难免要思考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
一方面,季老显得很潇洒。
他常说自己在文革里就想自杀了,是死过一次的人,从那以后的生命都是白捡的,所以并不怕死。
他研究了中国诗词歌赋里面的三种死亡观,一种是害怕,最著名的是江淹的《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另一种是逃避,竹林七贤里面的刘伶,经常带着一壶酒,让人抱着铲子跟着他,说,“死便埋我”。
第三种是季老最喜欢也最推崇的陶渊明的顺其自然。
他把陶渊明的诗,“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虽然季老无数次的这么说,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他对生仍然有种深切的渴望,并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超脱。
他经常地思考死亡的问题,反复的谈自己的死亡观,对古代著名文人的死亡观进行研究,这些都很能看出他的心态。
也正是如此,我觉得他活得很真实,不虚伪。
他就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对死亡也充满了恐惧和担心。
可能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所以这些文章里经常重复讲一个思想。
除了谈老年,谈死亡,他谈得比较多的是为人处事,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思想的关系。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进入“耳顺”之年,细细拜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书,自觉受益匪浅。
他用平白朴素的语言,谈论了人生无法回避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以感悟人生的心态,诠释了人生的纷纷扰扰,读后让人思想得到洗礼与升华。
季老以“过来人”的经验娓娓道来,贴近生活,耐人寻味。
他的座右铭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无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现实中人到了一定年纪,心态复杂,嗜好回忆过去。
比如年轻时,盼望自己早日“老成”起来,而真正到了暮年,却又害怕老;年轻时,认为自己最需要的是金钱,而花甲之后,则认为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年轻时,不珍惜时光,总觉得“来日方长”,而两鬓染霜,才痛惜时日不多;年轻时,有个好胃口,但吃不到好东西,而到了唇齿嚅嚅,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有,却没了胃口;年轻时,总盼着养儿防老,一切寄托在下辈身上,后来儿女成家,劳燕分飞,顿感空虚和失落,徒留忧伤和遗憾……如是者或众,当明白事理,人生在世,要学会“看气候”“识时务”,使自己的情绪适应客观环境,顺应事物规律,学会不气馁、不暴躁、不自卑、不退缩、不卖“能”,始终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达到始终如一的'境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事实上,从坎坎坷坷走过来的人,在追忆消逝了的岁月时,对人生会有着更加深沉的感悟。
季老在《谈人生》书中写道:“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活世间,世事见长,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淡泊名利,不为名利所累,抱着“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从零开始,尝试培养新的兴趣。
历史上,皇帝不是也有想当老百姓的先例吗?史载秦二世胡亥被囚后曾书简请罪,表示不当皇帝了,提出“愿与妻子为黔首”,就是夫妇当普通的老百姓。
皇帝尚能如此,何况凡夫俗子呢!人过了花甲,犹如进入人生中的晚秋,生活脚步慢了,却可以细细品味人生,欣赏旅途中各种风景,从自己向社会提供辛勤劳动的成就感中享受无忧无虑的轻松生活,漫漫于昔日峥嵘的回忆所带来一番别致感觉中,领略别有滋味的风采。
谈人生--季羡林
读书笔记一(人生观)2010年07月18日书写要点:1.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2.没有哪一人能制定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
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佛主释迦牟尼。
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众生。
先考虑降生的国家,再考虑要降生的父母。
考虑周详之后,才从容下降。
但他是佛主,不是吾辈凡人。
3.我相信,不管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
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历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
4.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5.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能真正理解其中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相互谅解。
6.尽人事而听天命。
7.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关系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8.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催头丧气。
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9.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
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
10.天资+勤奋+机遇=成功1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
第一境界写的是预期,第二境界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界写的是成功。
12.若要人不知,除非自莫为。
13.西方—征服自然;东方—天人合一。
14.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决不是为了吃饭穿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 进入“耳顺”之年,细细拜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 先生所著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书,自觉受益匪浅。
他用平白朴素的语言, 谈论了人生无法回避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以感悟人生的心态,诠释了人生的 纷纷扰扰,读后让人思想得到洗礼与升华。
季老以“过来人”的经验 娓娓道来,贴近生活,耐人寻味。
他的座右铭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无 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现实中人到了一定年纪,心态复杂,嗜好回忆 过去。
比如年轻时, 盼望自己早日“老成”起来, 而真正到了暮年, 却又害怕老; 年轻时,认为自己最需要的是金钱,而花甲之后,则认为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年 轻时,不珍惜时光,总觉得“来日方长”,而两鬓染霜,才痛惜时日不多;年轻 时,有个好胃口,但吃不到好东西,而到了唇齿嚅嚅,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有,却 没了胃口;年轻时,总盼着养儿防老,一切寄托在下辈身上,后来儿女成家,劳 燕分飞,顿感空虚和失落,徒留忧伤和遗憾„„如是者或众,当明白事理,人生 在世,要学会“看气候”“识时务”,使自己的情绪适应客观环境,顺应事物规 律,学会不气馁、不暴躁、不自卑、不退缩、不卖“能”,始终保持宠辱不惊的 心态,达到始终如一的境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事实上,从坎坎坷坷走过来的人,在追忆消 逝了的岁月时, 对人生会有着更加深沉的感悟。
季老在 《谈人生》 书中写道: “每 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 人生是没有的。
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活世间,世事见长,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 的心态,淡泊名利,不为名利所累,抱着“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从零开始, 尝试培养新的兴趣。
历史上, 皇帝不是也有想当老百姓的先例吗?史载秦二世胡 亥被囚后曾书简请罪,表示不当皇帝了,提出“愿与妻子为黔首”,就是夫妇当 普通的老百姓。
皇帝尚能如此,何况凡夫俗子呢!人过了花甲,犹如进入人生中 的晚秋,生活脚步慢了,却可以细细品味人生,欣赏旅途中各种风景,从自己向 社会提供辛勤劳动的成就感中享受无忧无虑的轻松生活, 漫漫于昔日峥嵘的回忆 所带来一番别致感觉中,领略别有滋味的风采。
季老从情、理、法的层面解读出人生的秘籍。
《谈人生》讲,人要紧的是做 到“清心寡欲”,“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人,就是 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 格的人。
”如今社会充满了诱惑, 没有钱的追求金钱, 有钱的寻求刺激。
苛求“无
1/5
欲”,不太现实,做到“寡欲”就很不错的了。
愚领悟,“寡欲”就是要用政策 和法律、或者乡规民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有非份之想,不要追求不属于自己 的东西。
要依靠工薪或力所能及的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报酬, 这是能够做到而又 容易做到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一般来说,违法的事大多不会冒险去做,如何 讲情讲理,倒是应该注意的。
和老同事、老同学、老战友,在家庭成员之间,要 多讲情、少讲理,甚至在家庭内部尤其是夫妻之间,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生活 琐事没必要斤斤计较,就只讲情别讲理了,要学会“难得糊涂”,谨记从心所欲 要不逾规矩,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除了降低欲望,还要学会控制脾气。
毛主席当年诗赠柳亚子先生:“牢骚太 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说的多恳切啊!奉劝同龄人切莫以“老有理”自 居,“成熟”得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
要明白社会在变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 题是在所难免的。
在偌大的一个社会中生活,倘若把某件事、某个人单独来看, 或许是庸俗的、自私的,甚至是不齿的,你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活,一时产生消 极、 怨气或痛苦情绪是人生观的外在溢露。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目光就近看,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一幅向上向善、旅居福地绚丽蓝图即将绘就; 不妨眼光放远一点看,就会发现长江后浪推前浪,黄河奔流不歇息,整个社会不 停地向文明迈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界本身好像一幅苏 利科夫的油画,凑近看到处是杂乱的笔触,肮脏的色彩,满眼灰黑,乱七八糟, 只要你退一步看,才领悟出这幅画是多么壮丽、和谐,那些脏得不得了的色彩才 发出亮光,似要飞天一样„„所以,任何人无法阻拦拖住历史的脚步,但却有意 努力驾住历史的车辕,载着自己人生的梦寐,开拓新的天地„„ 读《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是,季老先生把人生深刻的道理 讲得深入浅出,入耳润心,使我领悟出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控制和把握 住自己。
掩卷浮想联翩,感悟数言,权作自省自励,且与共鸣者同勉。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