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图(打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路线图
一、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备
(一)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发起:由两岸四地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
(二)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备组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两岸四地协同创新联盟
内地工作站,商请深圳市科创委、深圳市科协参与。
(三)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组成:台湾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沈阳自动化所,清华大
学,深圳市机器人研究院等机构专家学者领衔成立实验室;
(四)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置:暂时设置在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五)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组成的经费:
1. 研究项目经费(向深圳市、广东省和国家的相关机构申请);
2. 建设与开办经费(由筹备组动员政府和社会力量);
3. 产业化经费(通过筹措产业化基金实现)
二、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
(一)中心设理事会,成员由两岸四地实验室和政府企业代表组成;
(二)中心设顾问委员会,由国际机器人界知名专家、政府和企业领导组成;
(三)中心设若干实验室,由两岸四地知名专家领衔成立;
(四)中心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行政与管理服务;三、技术研究方向:
(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整合技术:镭射切割、焊接、涂胶、抛光、去毛边;
(二)医疗护理与康复机器人技术:上肢康复、中风康复、外骨骼技术;手术与诊断机器人;
(三)服务型机器人:公共服务(饭店服务、接待、安保)、家政服务(送餐、清洁)、个性服务机器人(情感陪护)
(四)特种机器人技术:防灾减灾机器人、应急救援机器人;
(五)水下机器人技术:海洋开发与勘探;
(六)飞行机器人技术:
(七)智能交通技术:自动驾驶、交通管理、异常事件识别。四、人才培育
培养面向产业需求的优秀人才:研究生、博士后、以及产业界科研人员来中心研修,学习最新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成果转化
推进现有技术成果以及未来研发技术与企业、金融机构和园区
对接,加速产业化进程,扩展市场占有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六、时间进度
(一)自中心成立3个月内,各参加高校、院所与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签订共建协议;
(二)自中心成立6个月内,各实验室找准定位、确立研究方向,
提交实验室开展研究所需要的必要硬件资源;
(三)自中心成立1年内,相关单位科研人员、研究生进驻创新中心,开展实质性科学研究,开始自主争取项目经费;
(四)中心成立2年内,形成纵横交错并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科研文化氛围,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发挥实质性推动作用。
1.人才:研究生、博士后为主体。业界科研人员进入研究院/协
同中心
2.技术:短期(协助产业,解决目前产业面临的问题),中期(3~5 年:面向未来产业需求),长期(5~10年:为更为长远)。
按工业、服务、特种来找出技术需求;从产业应用(3C,
石油化工等)寻求技术需求。归纳出核心技术:控制、
人机交互、技能学习、认知进化、3D影像、传感融合、
微纳米。并将核心技术和应用横纵结合。(陈部长:技
术要和深圳环境相结合)
3.环境:实验室;环境架构;
4.政策:了解政府政策,和政府政策相一致。
1.确定哪些学校和哪些教授参加到中心中来(台湾大学,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沈阳自动化所,清华大学,深圳市机器人研究院)。
2.协同创新中心挂靠于深圳市机器人研究院。
3.每个单位在中心下建立一个独立的研究室,申请深圳市、广东省
的科研项目。
4.深圳机器人研究院为每个实验室提供100-150平方米办公和实验
场地。建设经费:请科协支持;项目经费:来自自由竞争。每个实验室预计500初始建设经费。
5.研究方向:
a.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整合技术:镭射切割、焊接、涂胶、抛光、
去毛边;
b.医疗护理与康复机器人技术:上肢康复、中风康复、外骨骼技
术;手术与诊断机器人;
c.服务型机器人:公共服务(饭店服务、接待、安保)、家政服务(送
餐、清洁)、个性服务机器人(情感陪护)
d.特种机器人技术:防灾减灾机器人、应急救援机器人;
e.水下机器人技术:海洋开发与勘探;
f.飞行机器人技术:
智能交通技术:自动驾驶、交通管理、异常事件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