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调查报告
城乡认识调查研究实习报告
城乡认识调查研究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距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发展现状及其差异,探寻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我于近期开展了一次城乡认识调查研究实习。
本次调查以我国某地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分为城乡居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
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其中城市居民50份,农村居民50份。
访谈对象包括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城乡居民等。
实地考察主要针对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生活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在城市,居民收入、住房、交通、通讯等方面条件较好,而农村居民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差。
此外,农村居民的生活成本较低,但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2. 教育在城市,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而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队伍不稳定。
此外,城市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家长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培养子女,而农村居民受限于经济条件,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
3. 医疗城市医疗资源较为丰富,医疗机构齐全,医疗服务水平较高。
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机构条件较差,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此外,城市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较高,定期体检、就医的意识较强,而农村居民在这方面意识相对较弱。
4. 就业城市就业机会较多,产业发展齐全,居民就业渠道广泛。
农村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产业发展不足,居民就业渠道有限。
此外,城市居民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而农村居民在这方面保障不足。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3. 加强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对城乡的调查报告6篇
对城乡的调查报告6篇在认真参与了一场调查后,我们要认真写调查报告记录自己的感受,大家在写调查报告的时候,必须认真思考调查的开展经过,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对城乡的调查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对城乡的调查报告篇1今年暑假,为了比拟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
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决定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开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阔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
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
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
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
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
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
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贵族学校与露天小学等。
城乡贫富差距的原因:首要的原因是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监督制度几个方面。
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分配机制,虽然对促进经济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但由于城乡空间地域在市场化等方面的显着差异,城镇居民从中受益较多而农村居民从中受益不大,结果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标准,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
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城乡贫富差距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城乡贫富差距的真实情况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了1000名城市居民和1000名农村居民作为样本。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就业情况等方面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1.城市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平均月收入约为5000元,而农村居民平均月收入仅为2500元。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2.城乡教育程度存在差距: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部分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程度。
3.就业机会不均衡: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和高科技企业,人们可以选择更多的职业发展路径。
而农村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多以农业和服装制造业为主,就业机会有限并且工资相对较低。
4.福利制度差异明显:城市居民享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
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相对不完善,如果没有建立起规范、公平的福利制度,将进一步拉大城乡贫富差距。
三、影响城乡贫富差距的因素分析: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薪资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大多以农业为主,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2.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就业和享受城市福利的机会,造成了城乡之间的种族分离现象。
3.教育差距: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教育资源不足,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从而造成收入差距。
四、解决城乡贫富差距的对策:1.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2.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到城市的户籍平等,打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隔阂。
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城乡贫富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收入、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针对这一问题,一份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撰写:
1. 调查目的和方法: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方法,例如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以及调查的样本数量和范围。
2. 城乡收入差距:分析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差距,可以通过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增长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
3. 城乡就业差距:考察城市和农村的就业状况,分析城乡居民的就业率、职业结构、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差异,了解是否存在城乡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象。
4. 城乡教育差距:调查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差异,比较城乡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机会是否存在差距,以及对教育资源的满意度。
5. 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分析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考察城乡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的程度和范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对社会保障政策的满意度。
6. 城乡消费差距:以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指标比较城市和农村的消费差距,了解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不同。
7. 城乡贫困问题:分析城市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贫困原因和贫困程度,了解城乡贫困问题的差别并提出解决方案。
8.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9. 政府政策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城乡贫富差距的缩小,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福利和生活质量。
在报告中,应使用数据、图表等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直观展示,并针对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报告【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中生活,而农村的发展也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我们开展了一项城乡居民生活调查。
二、收入与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城市居民的收入更高,主要来源于薪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而农村居民则依靠农田种植和农产品销售等方式获取收入。
然而,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城市居民的消费压力也在增加。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三、教育与就业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更多的人接受过大学教育或以上学历。
相较之下,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普遍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
此外,城市居民在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方面更具优势,而农村居民则普遍面临就业难题和低薪问题。
四、居住与环境城乡居住条件呈现差异。
城市居民普遍居住在高楼大厦中,享受较为便利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
农村居民则多居住在传统的农村房屋中,生活环境相对简朴。
此外,城市的噪音、尾气排放等问题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农村的自然环境清幽,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五、社会保障与福利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存在差距。
城市居民享受更全面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和福利政策,而农村居民在这方面的覆盖面和待遇相对较低。
这不仅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上,也包括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
六、未来发展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 加强农村就业扶持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 改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发展。
5.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居民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成果。
城乡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城乡发展社会调查报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但是,在城乡发展方面,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旨在了解最近几年中国城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城乡生活环境调查在城乡生活环境方面,我们发现:城市相对于农村更具发展活力,但是农村生活环境相较前有明显改善,这可能得益于政府的财政支持。
但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缺乏足够的交通设施、供水设施和污染治理体系。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城市环境的治理成为普遍需求。
在调查中,超过90%的受访者选项中关心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垃圾分类。
尽管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但是在实践中,城市居民普遍缺乏了解和参与度不足,这使得制度的落实更加困难。
在农村地区,人们主要担心的是环境污染和土地流失问题。
尽管农村环境建设已经得到改善,但是我们认为,立法保护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第二部分城乡收入调查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我们发现: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地区的财富分配差距较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1.8%的受访者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足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这些公共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不仅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城市与乡村结构性差距逐渐扩大的原因之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差别化的施策,优先保障定居农民和“特殊困难群体”。
可以在财税、金融、公共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以鼓励人们到乡村发展及建立企业。
同时加快对累积发展率较高的农村地区的重点搭建基础设施、普及先进生产技术及推广现代农业方式。
第三部分安全环境和医疗保障调查在城乡社会安全和医疗保障方面,该调查也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环境相对来说较为稳定。
但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治安部门的限制,农村在有些方面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如非法销售、盗窃、贩毒等问题。
城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17篇)
城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17篇)篇1:城乡调查报告格式城乡调查报告格式一、调查报告概述调查报告是对社会上某一个问题或事件进行专门调查研究之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
(一) 特点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
2、材料性强,夹叙夹议。
3、结构严谨,有条不紊。
4、语言简洁,笔调明快。
(二) 类别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3、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4、考察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
5、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6、表现其他内容的调查报告。
(三) 作用二、怎样进行调查研究(一) 立场、观点要正确搞调查研究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才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二) 调查态度要端正要想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有饱满的热情、艰苦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 调查目的要明确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有助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批判错误的倾向,使我们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 调查方法要讲究为了获得丰富的材料,还要讲究调查的方法。
按照工作的步骤来说,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调查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思想武装。
(2)选定调查研究题目。
(3)似定调查提纲。
2、调查时灵活运用有效的调查方法。
(1)开会调查。
(2)个别访问。
(3)现场观察。
(4)蹲点调查。
(5)阅读有关书面资料。
3、调查后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核实,发现遗漏疑问的地主,再作调查补充。
二是分析、思考,提示材料的内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一)精选材料,突出观点运用材料说明观点,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用典型事例。
2、有对比方法。
3、用精确数字。
(二)从实际出发,安排好结构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一般根据本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决定,除标题外,通常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城乡调研报告
城乡调研报告
《城乡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发展差异的原因和解决途径,我们进行了一项城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调研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口规模和构成。
我们发现,城市地区人口密集,多为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而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留守老人和儿童数量增加。
其次,我们调研了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情况。
我们发现,城市地区的学校数量和师资力量较为充足,教育资源相对集中。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数量少,教师素质也相对较低。
另外,我们也关注了城乡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
我们发现,城市地区的医院设施齐全,医疗技术先进,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医生数量少,医疗设施简陋。
最后,我们调研了城乡经济发展状况。
我们发现,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产业结构多元化,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占比较大,缺乏新型产业的发展。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减少城乡差距,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
通过这次城乡调研,我深刻了解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原因,也增强了对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信心。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城乡发展差距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一、引言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交界处的地区,具有城市化和农村化的双重特征。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城乡结合部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地区的特点、挑战和发展机遇。
二、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农村交汇的地区,成为了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特殊性,其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问卷,涵盖了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生活、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我们随机选取了该地区的居民进行调查,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2.实地观察:我们深入城乡结合部的各个村庄和社区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居民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农民的农业经营情况。
3.专家访谈:我们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访谈,听取他们对城乡结合部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城乡结合部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许多居民从事非农业工作,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2.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道路、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3.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大:城乡结合部的自然环境优美,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的乡村旅游潜力巨大,为农民增加了新的经济来源。
4.农业结构调整:城乡结合部农业结构逐步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转型。
这种转型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五、挑战与机遇1.资源环境压力:城乡结合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资源环境压力。
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城乡差距调查报告
城乡差距调查报告城乡差距调查报告一、引言城乡差距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通过一项调查研究,探讨城乡差距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教育水平、收入情况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地访谈,与一些城市和农村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城乡差距的看法和感受。
三、城乡差距的原因1.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享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产业结构的单一,往往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和人才。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
2.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拥有更好的学校和教育机会。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
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很多农民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障待遇。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较低,增加了城乡差距。
四、城乡差距的影响1.人口流失由于城市的吸引力和农村的相对贫困,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
2.社会不稳定城乡差距的扩大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农村地区的居民由于生活条件的不公平,可能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资源浪费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而农村地区却无法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
这种资源浪费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资源,也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五、解决办法1.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乡综合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发展现状,探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我们团队在2022年暑期进行了城乡综合调查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我国城乡发展现状,掌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2. 探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前期准备(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国城乡发展现状、政策背景和理论依据;(2)制定调查方案,包括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等;(3)培训团队成员,确保调查过程中能够准确、规范地完成调查任务。
2. 实习过程(1)农村地区调查①选择调查对象: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作为调查对象;②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情况;③数据收集: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初步结论。
(2)城市地区调查①选择调查对象: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区作为调查对象;②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城市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情况;③数据收集: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初步结论。
3. 实习总结(1)农村地区调查总结①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与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②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③农村地区民生保障水平较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存在不足。
(2)城市地区调查总结①城市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部分区域存在拥堵、污染等问题;②城市地区产业发展相对发达,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③城市地区民生保障水平较高,但部分群体面临就业、住房等压力。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1)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城乡差距较大;(2)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3)城市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幸福,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生活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是否也在同步提升呢?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展开了一项关于城乡居民幸福感的调查。
本次调查覆盖了城市和乡村的多个地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有效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我们选取了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和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在城市,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和工作场所;在乡村,我们则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村庄。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内容涵盖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工作状况、家庭关系、社交活动、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多个方面。
访谈则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居民的内心感受和对幸福的理解。
二、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状况1、工作与收入在城市中,工作压力普遍较大。
许多上班族面临着长时间的通勤、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激烈的竞争。
然而,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作带来的疲惫。
那些在高薪行业工作、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居民,幸福感相对较高。
2、居住环境城市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资源丰富。
但城市的房价高企,居住空间相对狭小,这给一部分居民带来了压力。
那些居住在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小区的居民,幸福感更强。
3、社交与娱乐城市的社交活动丰富多样,娱乐设施齐全。
但快节奏的生活使得部分居民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
4、教育与子女成长城市的教育资源优势明显,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很高,这导致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家长的焦虑情绪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的幸福感。
三、乡村居民的幸福感状况1、农业生产与收入农业依然是乡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扶持,农业收入有所增加。
但农产品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仍然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不确定性。
2、乡村环境与生活节奏乡村的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节奏相对较慢。
城乡划分调研报告
城乡划分调研报告城乡划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城乡划分是指对城市和农村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区别划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乡划分的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1. 城乡划分现状根据调查数据,目前大多数城市和农村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边界,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城市常常拥有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和更高的生活水平,而农村则相对较落后。
2. 城乡划分存在的问题(1)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城乡划分的存在,导致城市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资源优势,而农村则常常受到限制。
(2)农村劳动力流失:因为农村的经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滞后,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
(3)农业发展困境: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了城市化的冲击,很多农民将土地转换为房地产,导致农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4)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欠缺,农民的基本保障水平较低。
四、调研结论城乡划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差距,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为了改善城乡划分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资源配置: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2. 建立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
3. 综合发展农业: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化、特色化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收入。
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五、调研建议为了更好地解决城乡划分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1.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2.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报告根据对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的一项综合调查,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城乡居民的生活情况,进而提出相应建议,推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教育状况、就业情况、居住条件、医疗保障、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
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1000名城乡居民,其中500名城市居民和500名农村居民。
调查时间跨度为一个月,涵盖了四个季度。
二、收入状况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为8000元,而农村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仅为3000元。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城市的职业多样性和薪资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多以农业为主,收入相对有限。
此外,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较少,也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三、教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约60%的城市居民具备大专或以上学历。
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人只受过初中教育或以下。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导致城乡居民在受教育方面的机会差距明显。
四、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就业率较高,约95%的人口有稳定的工作。
而农村居民的就业率相对较低,仅为80%左右。
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五、居住条件在居住条件方面,城市居民普遍享有较好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多数人住在气候舒适、交通便利的住宅区。
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较差,乡村地区的住房多为传统建筑,部分地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六、医疗保障调查发现,城市居民享有较好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资源相对充足,医疗服务质量较高。
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短缺,医疗服务不够便捷和高效。
七、社会交往城市居民由于人口密集和更方便的交通条件,可以更轻松地进行社会交往活动。
而农村居民的邻里关系较为紧密,社会交往更多发生在农村居住区域。
八、改善建议鉴于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明显的问题,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就业机会的创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
城乡结合部调查报告概述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交错、紧密联系的地区,是中国特有的空间形态。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城乡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城乡居民,包括了他们对城乡结合部的看法、期望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实地调研则通过走访城乡结合部的各个片区,对当地的环境、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调查结果一、城乡结合部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存在以下问题:1. 城市功能蔓延:城市功能与农村生活环境交织在一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功能蔓延至农村,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2. 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结合部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存在不足,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动力。
3. 产业结构单一:城乡结合部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发展,导致居民就业机会有限。
4. 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工业企业和农村的畜禽养殖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二、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存在以下问题:1. 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结合部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率先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发展困境。
2.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纷纷离乡背井到城市谋求发展机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3. 社会服务不均衡: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不够完善,农村居民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等服务。
4. 文化交流不足:城乡结合部的文化交流相对薄弱,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有限,影响了地区的整体文化发展。
三、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城乡结合部开始尝试精细化管理,不同地区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模式也逐渐从一刀切转变为因地制宜。
街道城乡风貌调查报告
街道城乡风貌调查报告调查对象:街道城乡风貌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调查地点:XX市调查目的:了解街道城乡风貌的特点和现状1.背景介绍:街道城乡风貌是指一个地区所具有的城市和乡村特征,包括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绿化环境、文化景观等。
通过调查街道城乡风貌,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城乡结合度、发展方向以及社会文化特色。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实地考察是为了观察和记录街道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则是为了收集居民对街道城乡风貌的评价和期望。
3.调查结果:3.1 街道建筑风格根据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街道建筑风格多样化,其中一些地区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展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另外一些地区则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为街道增添了独特的特色。
3.2 街道布局在街道布局方面,我们发现一些地区的街道整齐有序,道路宽敞平坦,交通组织有序;而另外一些地区的街道则显得拥挤狭窄,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
部分街区的街道布局存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出行不便。
3.3 绿化环境大部分街道都有相应的绿化带和公园,使街道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但是一些地区的绿化覆盖率较低,缺乏绿色空间,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一些地区的绿化管理不到位,存在植物营养不良、病虫害较多等问题。
3.4 文化景观街道的文化景观非常重要,可以展示出街道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观察到一些街道有独特的文化街区,保存了传统的民间工艺、民俗等文化元素;而一些街道则缺乏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导致文化特色的消失。
4.调查结论:4.1 街道城乡风貌的特点多样化,体现了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方向。
4.2 一些地区的城乡结合度较好,城市和乡村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4.3 部分街道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绿化环境和文化景观存在问题,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街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也逐渐改善。
为了全面了解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活调查。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收入状况通过对城乡居民的收入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在城市,由于就业机会更多,工资水平较高,大部分居民的收入较为稳定。
而在农村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农田耕作和农产品销售,收入相对不稳定。
二、教育状况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城乡居民的教育状况同样有所提高。
在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大部分居民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三、就业状况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尤其是新兴行业的发展给城市居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农村地区的就业形势并不太乐观,许多农民仍然依赖于务农为生。
农村劳动力外流也是农村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社会保障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享受更多的福利,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这些保障措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他们面临着较大的社会风险。
五、生活质量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相对较高,他们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交通、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和高品质的服务。
与此相比,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还有较大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六、消费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金钱来购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他们更多地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
综上所述,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城市居民在收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相对较优,而农村居民则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让城乡居民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文章(1000字)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发展差距逐渐加大,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显著。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调研。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涉及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相关政策等内容。
2.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城乡居民和地方政府,访谈对象主要是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相对较慢,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城市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而农村地区则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
2.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城乡一体化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缺乏创业和就业机会。
(2)城市基础设施过剩,乡村基础设施不足。
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大,享受各类服务资源,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农村土地流转难。
土地流转受到法律法规和土地制度的限制,农民无法将土地转让给有能力进行农业产业化的企业或个人,导致农村产业无法发展起来。
(4)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居民往往需要到城市就医和就学,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四、研究方向与建议1.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鼓励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创业和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促进农村土地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4.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教育医疗条件,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教育和医疗服务。
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1. 调查背景和目的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实现相互融合、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为了了解当前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城乡发展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全市范围内的居民和农民为调查对象。
我们从城市和农村中随机抽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并使用在线问卷调查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城乡发展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居民普遍享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居民相对较低。
此外,城市的医疗条件更为先进,农村医疗服务不足。
3.2 城乡交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城乡之间的交通状况不平衡。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高峰时段。
然而,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交通工具匮乏,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3.3 城乡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环境质量普遍较差,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存在乱排废水、乱倒垃圾等问题。
4.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4.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为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贷款、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村创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4.2 教育资源不均衡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政府可以修建更多的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可以鼓励城市教育资源下沉,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地区。
4.3 医疗服务不足在解决农村医疗服务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机构,引进更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生。
同时,可以推行远程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农村地区。
4.4 交通条件改善为改善城乡交通状况,可以加大投资力度,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
此外,还可以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车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本科学生城乡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关于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学生姓名陈佳倩指导教师李馨弘学生所在分院工商管理分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13工商1班学号 1320300118成绩评阅教师签字2014年8月30日关于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从1978年到2013年,鹿城区餐饮业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历程蓬勃发展,在行业规模、企业水平和社会地位影响和经济拉动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鹿城区餐饮业的蓬勃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越发引人重视,通过本次调查希望能了解食品安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鹿城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饮业在不断适应消费变化的同时,经营业态已形成了多样化的新格局。
但洋快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涉事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销售过期变质食品案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2012年8月21日温州出现的“毒海参”事件,以及之前的温州“地沟油”事件,都是温州食品安全方面的典型问题。
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健康,影响了鹿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更是引起了公众对温州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管理责任的质疑。
通过这次调查,希望能改善这一状况。
二、调查简介(一)调查目的:鉴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本次调查以调查温州市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从而更好地提高餐饮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调查时间:2014年8月8日—2014年8月22日,为期两周。
(三)调查地点:温州市鹿城区时代广场;五马街(四)调查对象:温州市鹿城区居民(五)调查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并且访问了各年龄层的食品安全了解程度、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食品安全保障的建议与意见等。
(六)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分发问题答卷,地区定为温州市鹿城区。
在一星期内分发106份问卷,收集100份有效问卷,有效收集率为94 .3%。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网上相关新闻,借阅书籍和报刊了解现期餐饮业食品安全状况。
3.访谈法通过与一些相关人士的访谈,明确了解食品安全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4.观察法通过观察饭店、酒店以及街边小吃等,了解现在餐饮业对保障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以及不规范的行为。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鹿城区餐饮业的基本现状根据近期卫生监督机构的调查统计,截止2013年12月31日,鹿城区餐饮经营企业(持有卫生许可证)共有6372家,其中大型饭店94家、中型饭店356家、小型饭店1089家、快餐店244家、小吃店4126家、酒吧等其他饮食店463家。
1.持有卫生许可证、健康体检证和培训合格证的情况在全区所调查的2113家餐饮单位和食堂中,持有卫生许可证的2035家,占调查单位总数96.3%;所调查从业人员13335人中取得培训合格证的有12615人,占总数的94.6%;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的有12733人,占总数的95.5%。
2.食品从业人员学历情况餐饮业从业人员学历偏低,郊区的情况尤其严重。
被调查的市区从业人员总计9645人,其中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6215人,占64.4%;有高中学历2199人,占22.8%;有中专学历799人,占8.3%,有大专学历366人,占3.8%,有本科学历66人,占0.7%。
3.餐饮业硬件设施设备情况餐饮设施设备设置不够完善,特别是防蝇、防尘、防鼠等“三防”设施和消毒保洁设备的配备问题严重。
有“三防”设施的1201家,占总数的76.0%;有专用洗消间的24家,占总数的1.5%;有分餐场所的1438家,占总数的91.0%;有消毒设施的174家,占总数的11.0%;有冷藏设施的1343家,占总数的85.0%。
4.餐饮业环境卫生情况餐饮业环境卫生状况情况令人担忧,在废弃物处理和有效利用“三防”设施上情况较差。
在全市被调查的2113家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中,厨房内墙壁、天花板、门窗等无脱落或破损的1289家,占总数的61.0%;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整洁的1627家,占总数的77.0%;防蝇、防尘、防鼠等“三防”设施有效利用的759家,占总数的35.9%;废弃物处理符合要求的218家,占总数的10.3%。
(二)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1.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不完善“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从农田到餐桌,构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链条。
政府的监管行为必须保证其中任何环节都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然而,作为保障食品安全核心的《食品卫生法》,无法体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留下了许多执法空隙和安全隐患。
2.餐饮业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等问题据2014年温州城市报,温州市餐饮企业中,大中型饭店45家,仅占总数的7.1%,而小型饭店、小吃店及其它占到92.9%。
一些县城情况更加严重,如鹿城区524家餐饮企业中,规模以上餐饮业51家,仅占总数的9.7%,除此以外,90.3%的餐饮业是小餐饮店和街头饮食摊点。
3.餐饮业人员流动频繁,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经营成本,许多廉价且流动性极强的打工者未经培训或是稍加培训就匆匆上岗,不能有效地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这些必然导致餐饮服务质量档次低,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差,严重制约着全市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
4.餐饮业布局不够合理,管理调控乏力鹿城区的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对餐饮网点布局虽有明确规划,但如何管理却没有明确规定,相关执法部门互相推诿责任,造成个别区域的餐饮夜市一哄而上,恶性竞争,而便民便利的规范化大众餐饮比较少,且服务质量、卫生条件跟不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同时,城市社区在规划建设中没有考虑大众餐饮需求,加之餐饮店的污水、油烟、废弃物等排放有严格的环保与卫生要求,大部分小区规划时未通盘考虑,由此极易引发各种矛盾,成为政府“两难的选择”。
5.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存在安全隐患观察中发现,有的餐饮企业外表建设的富丽堂皇,而其加工场所并未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等顺序予以布局,仍然存在布局不合理的情况;有的操作间管理混乱,废弃物不能及时清理,与卫生要求相差甚远;有的食品管理人员欠缺必要的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对食品从业人员要求不严格;食品从业人员操作随意,安全操作意识差,责任心不强。
6.消毒保洁设施设备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各餐饮单位和食堂消毒保洁设施设备不健全的现象十分普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问卷结果分析1.对餐饮业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 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关注, 7%无所谓, 17%关注, 54%一般, 22%不关注无所谓关注一般图1:对餐饮业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程度在总体样本中,有54%的市民对于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很关注的,超过了总体样本半数以上,其中22%的市民认为一般关注,认为无所谓的有17%,而不关注的仅7%,可见总体上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还不是很强。
2.食品安全信息获得途径 010203040506070与他人交流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餐饮业食品安全信息获得途径871867与他人交流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图2:餐饮业食品安全信息获得途径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看到67%的市民获得餐饮业食品安全方面信息来源于网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市民还是更倾于网络这样的便捷媒体,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与身边朋友的聊天也会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这对我们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大有益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其中电视广播宣传的力度远远低于我们所想的,因此,我觉得电视台应加强食品安全这方面的宣传,另外报刊杂志对于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占了7%。
3.鹿城区市民经常就餐的地点鹿城区市民经常就餐的地点8%28%19%45%高档餐厅普通餐厅小餐馆街头饮食摊点图3:鹿城区市民经常就餐的地点由上图可知,选择在街头饮食摊点就餐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普通餐厅,占了28%,当然在小餐馆就餐的也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街头饮食摊点的食品安全程度对鹿城市民的影响最大。
4.经历过的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102030405060卫生不达标使用地沟油病死牲畜肉问题食物中毒问题所遇到的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2755153系列1图4:所遇到的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可见,餐饮业使用地沟油现象占了很大比例,为55%,当然也有不少的市民遇到过餐饮业卫生不达标的情况,这就提醒我们在选择就餐地点时要关注一下是否有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在总体中,有15%的市民都遇到过病死牲畜肉问题,这就告诫我们买食品时应仔细观察食物的新鲜程度。
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中食物中毒仅占了3%。
5.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状况 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状况2%27%32%39%非常安全较安全有点差非常差图5: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状况根据调查,认为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状况为较安全、有点差和非常差的人数相差不大,分别占到27%、32%和39%,但是选择非常差的人数最多。
对比来说,选择非常安全的人数仅占到2%,说明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还有很大的问题需要改进,若一直维持这种状况将会对鹿城人民生活饮食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6.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27%14%19%40%不购买路边摊食品不去卫生差的小饭店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尽量在家用餐图6: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大多数人认为还是在家就餐比较安全,有40%的被调查者人为尽量选择在家用餐,减少外出用餐的次数能比较有效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类似地沟油事件就不能毒害到自己,另外有19%的人认为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也能防范食品安全问题,14%的人认为不去卫生差的小饭店比较安全,也有27%的学生认为不去购买路边摊食品,这样便能有效远离不安全的食品。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要有效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还是个人自己,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可以避免的,虽然有的无法避免,既然能避免的就应该尽量避免。
7.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0%10%20%30%40%50%60%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相关法律不健全一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中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必然现象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54%11%36%1%系列1图7: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市民认为当前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一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选择率为54%;二是“一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选择率为36%;三是“相关法律不健全”选择率为11%;四是“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选择率为1%。
由此可见,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是导致一系列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1.社会公众严重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根据问卷调查得知,还有将近一半的市民对食品安全知识不是十分关注,而且餐饮业食品安全方面知识大部门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