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社会学概论》课件PPT第1章-社会运行概述
社会学学科发展
创立时期的社会学理论(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
力图为科学创立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实证政治学》、《实证哲学教程》、《实证精神 论》、 《实证主义概论》、《实证政治体系》
主要观点
社会学是继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之后的最重要最 复杂的一门科学,其对象就是社会现象
社会学学科发展
形成时期的社会学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涂尔干的“社会事实”和实证方法论 滕尼斯的“社区”和“社会”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索罗金的整合社会学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社会学学科发展
形成时期的社会学理论特点
逐渐抛弃了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 致力于创立社会学学科的新视野和新方法 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开展经验研究 使社会学真正具备独的学科特征
经济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工业(产业)社会学、企业 社会学、交通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权力社会学、宗教 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人才社会学、科学 社会学、建筑社会学、信息社会学、网络社会学、传媒 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职业社会学、福利 社会学、体育社会学、文学社会学、艺术社会学、小说 社会学、影视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家庭 社会学、闲暇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管理社会学、发展 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等。这类的分支学科最多
社会问题——其“涵盖”和发展的重要概念有社会失调, 社会失范,规范真空,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制度冲突, 文化冲突,人口问题,贫困问题,城市问题,家庭问题 等等。
社会控制——其“涵盖”和发展的重要概念有:强制性 (硬)控制、非强制性(软)控制,自我控制,舆论控 制,控制手段、控制工具,越轨,犯罪,等等。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关键字】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群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三章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作为上述变化突出表现的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
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2)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就是受到荀子关于“人生不能无群”等思想的启示。
②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③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以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第三章:社会秩序与社会问题
一、社会转型与社会失序的关系
• (二)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失序 •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第一,社会规范体系的更新导致了社会失序。 • 第二,社会控制机制的弱化导致了社会失序。
二、社会转型期社会失序的表现
• (一)政治领域的失序 • 1行政低效 • 主要表现为政府机构的运转缺乏效率,政府机构的功能不 能得到充分发挥。 • 2权力失控 • 主要表现为权力腐败。
三、社会转型期社会失序的价值评析
• (一)社会失序的积极意义 • 第一,社会失序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环节。 • 第二,社会失序能够促进新秩序的生成。 • • • • (二)社会失序的消极意义 其一,阻碍社会的正常运行。 其二,阻碍社会转型。 其三,影响社会和谐。
第四节 社会秩序的协调与重构
• 一、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的必要性 • 二、社会秩序协调与重构的目标
二、社会转型期社会失序的表现
• (四)社会生活领域的失序 • 1犯罪数量剧增 • 2青少年犯罪突出 • 3有组织犯罪严重
案例
• 数据显示,1981年全国刑事立案为89万起,1994年全国刑 事犯罪案件立案达 166万多起,1998年上升到198.6万多起。 进入 21世纪,我国社会犯罪呈更迅猛发展的态势。2000年, 全国立案 363.7万多起,2004年竟猛增至 471.8万起。 • 从1998年到2002年,全国法院审理的刑事罪犯中,未成年 人罪犯人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刑事罪犯总数在由 2001年的746 328人降至2002年的701 858人的情况下,未 成年人罪犯人数却从49 883人增加到50 030人。
三、社会失序的原因
• (二)社会控制与社会失序 • 1控制失灵与社会失序 • 一旦社会控制的各种手段中的任何一类出现失灵,就会导 致社会控制某方面功能的丧失,从而引发社会失序。 • 2控制失度与社会失序 • 社会控制的度过分严格可能导致社会的紧张气氛,遏制社 会活力,不利于社会成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 过分宽松的社会控制会导致社会成员无视社会规范、逃避 社会规范的行为,最终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秩序。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我们对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的科学。
从宏观的角度涵盖了社会学的各种研究对象。
从微观的角度把重点放在了人们的社会行为上。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至少有数十种不同的说法,比如: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社会群体;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进步;社会制度;人类共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特别是互动的社会形式;国内外学术界有代表性的三种看法:第一种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人,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第二种侧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
第三种是不属于上述两种说法的,其中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其中主要有“剩余说”、“学科说”、“调查说”、“问题说”、“未定说”等。
综合学术界的主要看法,我国社会学界两种主导性的观点是:(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即“社会运行论”。
(2)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行为进行系统、客观研究,揭示社会存在和发展基本原理和过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性、现实性四、社会学的功能1、进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参与社会发展的计划与规划,为政府宏观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开展社会问题研究,帮助政府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为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提供必需的社会学知识。
4、普及社会知识,促进公民社会参与,指导人们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方式。
第二章、社会学发展简史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社会学创立的标志:孔德在1838年发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个名称,这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诞生。
1.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两次大革命(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危机、贫富悬殊、自杀、失业、犯罪),从而催生了社会学。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第⼀章导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性和社会秩序,或者说是社会⾏为和社会结构。
第⼆章社会学史1.西⽅社会学诞⽣的社会背景①法国⼤⾰命和英国⼯业⾰命对西⽅社会学诞⽣的影响。
②现代科学的成长对西⽅社会学诞⽣的铺垫。
③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出现对西⽅社会学诞⽣的直接推动。
2.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①保守与进步:孔德的双重形象②实证主义的社会观与研究⽅法③⼈类知识或理性发展的三个阶段:(A)神学阶段(B)形⽽上学阶段(C)实证阶段3.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①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论: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两⼤基本⽀柱②社会的三⼤功能系统(A)⽀持系统(B)分配系统(C)调节系统③两种社会类型:尚武社会(强制性)、⼯业社会(⾃愿合作、⾃我控制)4.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擘①社会学主义的基本特征:A秉承社会学的⾃然主义B强调社会现实的特性C认定社会学是⾃主的和⾃我满⾜的学科D认为社会学是⼀门根本性的社会科学E⼒求克服进化论的观点。
②社会学⽅法的准则:社会事实,即在社会层次上发⽣的种种现象。
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物质性社会事实,如教会、国家、法律;⾮物质性社会事实,如道德、规范、价值等。
③社会事实的特性:A社会事实对个⼈来说是外在的。
B具有强制性的⼒量。
C具有普遍性④“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两种社会结构的理想类型A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种社会联结⽅式。
B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种社会联结⽅式。
⑤《⾃杀论》:社会学主义的思想产⼉⾃杀的四种基本类型:A利⼰主义⾃杀B利他主义⾃杀C失范性⾃杀D宿命性⾃杀⑥宗教社会学A “宗教是⼀个与被隔离或禁⽌接触的圣物有关的信仰和实践的统⼀系统;这些信仰和实践将所有的皈依者联合在⼀个单⼀的被称为…教会?的道德社区之中。
”B宗教的社会功能:a通过宗教的禁忌制度,个⼈习得了对⾃我⾏为的约束;b有助于社区的整合与团结;c能够使群体的传统代代相传;d具有催⼈振奋的作⽤。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第三章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一、概念题1.社会运行[中财2011年研]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①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②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2.社会系统答: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
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
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
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
二、简答题1.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1)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的含义①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血缘关系是人的先天联系,它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因而通常认为,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联系。
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种族、氏族、宗族、家族、家庭。
②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或位置,由此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地缘关系。
③业缘关系是指人们以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不同,业缘关系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功能①血缘关系的功能a.正功能。
起到联系社会与群体,使之增强内聚力,从而形成牢固整体的作用。
这种功能在古代交往不发达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而近代开始这种功能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与减弱的趋势,但血缘关系中家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b.反功能。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重点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与社会运行人口规模直接因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人口发展过程:原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现代阶段老龄化: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环境与社会运行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环境的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变化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第一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第二时期是农业时期;第三时期是工业时期环境保护经历的主要阶段: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两种生产,即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一)社会主要有两大派别:1、社会维实派:也叫社会实体派。
他们认为,社会不仅是个人之集合,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2、社会维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社会做过多方面的论述: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第三:社会系统思想。
社会系统是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功能二、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第三章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尽管复杂,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 (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人类具有高级神经活动,这是任何其他
动物、电脑的活动所无法比拟的。 • (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社会的主体—
规范体系。在社会关系中,社会制度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制度是社 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
三、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 (一)血缘关系 • 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血缘关系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其地位、作用
是不相同的。 • 血缘关系在社会中既有正功能也有反功能。 •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应正确处理血缘关系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一方面,尽
• “社会”与“社会系统”两个概念当然有侧重点的差异。社会是最为本源的概 念,它等同于“人类社会”,更侧重于人群的聚集、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 系统更侧重于社会是一个体系,强调社会的“有机体”特点,强调它是一个有 机整体。
二、社会的特点
• (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也就无社会可言。 • (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的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 (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人类社会与动物结群不同,社会创造出了原
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 角度
• 从社会关系的水平和层次上看,社会系统可以区分为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 社会制度三个层次。
• 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 会关系。
• 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 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
社会学大纲
第一章社会学概论1、“社会学”一词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首创。
(填空题)2、斯宾塞:社会进化论创始人(填空题)3、西方社会学一般把迪尔凯姆、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并称为现代社会学奠基者。
(填空题或选择题)4、严复被誉为社会学引入第一人,谭嗣同最早使用“社会学”的概念。
(填空题或选择题)5、社会学的含义: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条件和机制的的具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6、社会学的学科特点——重点(填空题或选择题)(1)、整体性(2)、综合性(3)、科学性(4)、应用性(5)、批判性和建设性(6)、动态性第二章社会与社会运行7、社会的含义(名词解释):指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其本质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在一定地域进行的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8、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简答题)(1)、人口条件(2)生态环境条件(3)经济条件(4)政治条件(5)文化及心理条件(6)强大的军事力量(7)转型加速期与转型效应(8)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9、社会运行机制(名词解释):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作用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单的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第三章文化与社会运行10、人类学中的文化概念(1)、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即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2)、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11、文化的特点(填空题或选择题)(1)、文化的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文化的传递性与共享性(3)、文化的整体性(复合性)(4)、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性(5)、文化的象征性(6)、文化变迁性与文化堕距文化堕距是威廉•奥格本提出来的。
12、文化的功能结构(填空题或选择题)(1)文化特质(2)文化丛(3)文化模式13、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名词解释)文化中心主义也称名族中心主义,它是指各国家,各名族都常有一种倾向,易于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看做是最好的,优于他人的,将本名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作为中心和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
社会学第三章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推动者。在此种意义上,所谓社会运行,也就是人类自身的运 行。 其次,客观事物本身如果不与人类相联系,就无所谓好与坏。 最后,满足需要的程度也是前面所讲的两个原则的落脚点。
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2、社会的基本功能包括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 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3、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 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评价社会运行状态是否处于良性 的社会运行,需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满足需 要原则。
层次的社会做周密全面的考察。 其次,它强调对社会运行评价的整体性。社会运行的状况
最终要通过整体的运行表现出来,整体效益是衡量社会大 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运行状态的根本依据。
实现途径:理论综合研究,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模型的综 合研究。
(二)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的含义: 结构性协调: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
4、社会学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社会。其中,根据联系人 际关系的纽带,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来考察 社会,是最为常见的角度之一。
社会 社会系统 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派 社会整合、社会失范、社会运行 社会运行的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
则 宏观社会、微观社会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社会制度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马克思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
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主要是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要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具体学科’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而是对社会系统进行有社会学理论视野的、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研究的具体科学。
‘综合性’表明社会学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对象。
‘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
”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严复1903《群学肆言》把社会学看作一门研究社会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达到治的方法或规律的学问。
表现在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与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社会学的最早提出:1838.10出版《实证哲学教程》,法国,孔德。
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的实践的要求。
西欧资本主义出现,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政治大革命所带来的后果。
社会学思想来源: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第二,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三大思想来源。
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第四,17-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涂尔干《自杀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社会学的功能: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别的具体社会学科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
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
研究三大发展类型的主要途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指标及其体系。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 PPT
• (二)人口数量和质量p81
• 1、人口数量 • 人口数量,又称为人口规模,是对人口的量的规
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 • 2、人口质量 • 人口质量,又称为人口素质,是对人口的质的规
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 想素质。
• 中国人口成为社会包袱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数 量过多,另一方面是人口质量偏低,人力资源开 发利用不足。
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
学习内容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要素 • 第三节 什么是文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p76
• 一、社会的涵义与特征p76
• (一)社会的涵义 •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
总和。
• (二)社会的特征p77
• 1、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人(人群)是最基本要 素
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加速。 • 5、人口性别失衡。我国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
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很多。 • 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 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必须着眼的目标是建设“人口均衡
型社会”。所谓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指社会人口数量、素 质、结构、分布等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人口与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 A.文化特性 B.文化模式
B
• C.文化结构 D.文化特质
第一,有用性。比如工具、技术等
第二,符合或者接近本民族的价值观与民族性格。 如音乐、舞蹈、体育、管理等容易被采借,而宗 教、民族服饰等不容易被采借
• 文化融合,是指采借过来的文化与本土文化协调 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咖啡馆、歌舞厅、超市 等
五、文化多样性p91
• (一)文化震惊 • 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自考2012版)
• 2、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的内容 • 一方面,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重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 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 到改善民生上,需要通过加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 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改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 滞后的局面,并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 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社会管理,认真化解社会矛盾,切 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 另一方面,对于目前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既要勇于正视, 又要辩证看徃,在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寻 找解决办法和途径,通过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
• (二)自然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p83
• 首先,自然资源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 来源。 • 其次,自然资源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布局和生 产发展的方向。 • 最后,自然资源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三、环境p83
• (一)环境的概念
• 环境是指围绕在人类周围的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 质等因素所构成的人类的生存环境,它是影响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和。
• 4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 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 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被称为 C • A.社会建设 B.社会建构 • C.社会管理 D.社会治理 • 5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被称为 A • A.文化模式 B.文化系统 • C.文化元素 D.文化特质 • 6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 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被称为 D • A.亚文化 B.统治文化 • C.集团文化 D.主文化
• 2、实体性社会结构。
• 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 • 单元如群体、阶层、组织、社区等 • 要素如人口结构、群体结构、阶层结构、组织结构等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仅有社会保障法制规范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管理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高效、合理的实施机制与严格的监控手段。
作为社会政策工程,社会保障的运行过程客观上包括着项目设置、资金筹集、基金管理、待遇支付等诸环节,每一环节均需要以法律、法规、政策的规范作为操作依据,并在政府的管理或监控下采用相应的措施或手段,面向符合条件的全体社会成员实施。
运行过程是否合理,实施措施或手段是否有效率,均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社会保障是独成体系的社会政策工程,又是具有自己独特特色的系统工程,它在发展进程中并非依附于其他社会的或经济的系统,而是与其他系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并起到独特作用的系统。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运行与实施一、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一般理论考虑到社会保障法制、管理、实施与监控都是社会保障宏观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环节,阐述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一般理论需要将上述内容视为一个整体。
(一)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公理作为系统工程,社会保障的宏观运行机制应当符合下列公理:1.整体性公理整体性公理是指社会保障运行的诸环节、诸要素及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集合;它也由多个要素或系统组成,但各要素或系统仅仅作为整体的一个特定部分而存在,并在整体系统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如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离不开法制的规范与约束,反之,法制的规范与约束若不能得到贯彻实施便如同一纸空文,等等。
2.层次性公理层次性公理是指社会保障的运行具有多层次性,如从法制规范到具体实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等等,每一层次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运行范围。
任何违背层次性规律的做法,都会损害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3.稳定性公理稳定性公理是指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应当具有结构稳定性,运行过程中相关要素的组合及其相互作用的形式和相互联系的规则是既定且不可紊乱的。
一旦相关要素的组合等发生紊乱,则必然导致社会保障运过程中特定秩序发生混乱,进而出现摩擦与对抗,并损害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发展。
马原第三章、
3.劳动者
(1)劳动者: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 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 资料生产的人。 (2)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 括为生产过程提供科技服务和从事管理的 脑力劳动者。
(3)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决 定性要素。
劳动者
管理人员
体力劳动者
工程技术人员
科研工作者
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 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 和组织设施 。 观念上层建筑:是基于经济基 础之上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 形式等 。
33
上层建筑
一、政治结构的要素及其特征
(一)社会的政治结构:就其 内容来说就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 系,是人们政治生活、政治交往 的产物。
政治结构的要素
政治制 度
政治文明具有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动态 性、开放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还具有 突出的人民性特点。
2012-12-16 52
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社会意识及其相对独立性
二、构成观念形态的成分 三、观念形态的社会功能
★广义文化:指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和主题自 身的一切活动和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它包括风 俗习惯、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认知 心理、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宗教信 仰和哲学思想等等。
卢 梭
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学说 (1)阶级根源:国家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 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和表现。
(2)社会根源:国家的社会管理 职能的独立化。
“国家这种强制人的 特殊机构,只是在社会划 分为阶级,即划分为这样 一些集团,其中一些集团 能够经常占有另一些集团 的劳动的地方和时候,只 有在人剥削人的地方,才 产生出来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1.简析“社会”和“社会系统”的概念。
答:(1)社会与社会系统的联系与区别主要表现为:①联系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也称作“社会系统”。
②区别社会是最为本源的概念,它等同于“人类社会”,更侧重于人群的聚集、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系统更侧重于社会是一个体系,强调社会的“有机体”特点,强调它是一个有机整体。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①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而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是一种关系。
②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
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③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④社会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本质,正是在这种运行中,产生了社会系统和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不同时代。
2.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答:社会的功能主要包括:(1)整合的功能整合(社会整合),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我国正处于急剧的变迁时期,社会群体、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均较为突出。
我国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措施包括:①在文化方面,要注意解决原来的传统的文化模式与新兴的或外来的文化模式的整合问题;②在社会规范方面,既要注意解决“社会失范”问题,又要注意解决多种规范相互冲突的问题;③在观念方面,要注意解决多元价值观的社会整合问题;④在功能方面,要注意解决改革过程中社会诸种功能不相配合的问题。
(2)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互动的场所,为合理地、得体地互动提供规范。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全球化对社会运行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 促进了全球贸 易和投资,但 也带来了贸易 摩擦和金融风
险
文化全球化: 促进了文化交 流和融合,但 也带来了文化 冲突和价值观
冲突
科技全球化: 促进了科技创 新和合作,但 也带来了技术 垄断和技术安
全问题
政治全球化: 促进了国际合 作和治理,但 也带来了国际 政治格局的变 化和地缘政治
社会控制的手段与效果
法律手段: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道德手段:通过道德教育、舆论引导等方式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市场机制等方式来调节社会资源分配,促进经济发展 政治手段:通过政治制度、政策制定等方式来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控制效果: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提高社会效率等
社会变迁的影响: 对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 值观的影响
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人口与组织的互动关系
人口是组织的基础,组织的存在和 发展离不开人口的支持
人口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社 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织为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人 口流动和聚集
人口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社会 系统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政策的作用: 调节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公平, 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
社会政策的制定 原则:科学性、 民主性、公正性、 可行性、可持续 性
社会政策的制定 过程:调研、分 析、制定、实施、 评估、调整
社会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理念: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实践: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措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第三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公共服务这个词频繁地被提起,是在公共行政向着公共管 理发展之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理论引入行政学,将 原本只重视静态的政治体系和制度研究导向动态的社会焦 点问题,引发了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变革。新公共行政对于 公共含义的认定从政府的官僚制度及政府机构发展为注重 公共利益即政府与公司、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以及注重组织工作环境对于公共组织的影响力,对政府的 研究开始被引向政府的政策目标的选择和各项服务运作本 身和方法、效率的层面。此时,行政的含义宽泛化了,被 理解为一个包括各层级的广义政府、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 企事业等公用事业部门,甚至还包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兴 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20世纪70年代中期,系统论和方法论在公共行政领域内 的应用和发展,将新公共行政的学说导向公共管理。其目 标重在通过合法、规范、民主、进取,具有创造性、有效 的公共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执行或实施国家政策,为 公众提供广泛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此间,公共服务成为 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一切公共事物的代名词。将政府的基本 职责定位于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替代公共行政的核心所 在,它导致在西方国家出现声势浩大的重塑政府运动。
3.施工阶段 筹融资问题解决之后,历史文化社区的建设进入了施工 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成为中心环节,如何保障施工 的进度和质量呢? 在签约之后,工程承包商成为公共服务工程的生产方。 街道办事处为保障社区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推出了发 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式监督制度,形成了三方— —提供方、生产方和委托方相协同的合作机制。他们的 做法,一是以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要求为工作标准, 由街道办事处定期向社区代表、社区单位定期汇报社区 建设情况并征求意见;二是办事处每周五召开社区建设 调度会,各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汇报工作, 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了社区建设的质量与进度;三 是在工程建设中,加强了对工程承包商的工程审计,要 求承包商在施工前出预算,竣工后出决算,接受专业审 计单位的审计,以审计后的结果为结算标准,从而确保 了资金安全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率。专业审计单位成为该 项公共服务工程中的又一个生产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 社会系统 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派 社会整合、社会失范、社会运行 社会运行的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
则 宏观社会、微观社会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社会制度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恩格斯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
第三,社会系统思想。马克思提出社会是 一个“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 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第四,马克思阐释了社会系统运行的基本 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 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本质, 正是在这种运行中,产生了社会系统和社 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不同时代。
2、社会的基本功能包括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 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3、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 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评价社会运行状态是否处于良性 的社会运行,需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满足需 要原则。
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
使人们站在较高的位置上看到社会的整个面貌,考察大规 模的社会总体现象,而不被繁杂的个别现象所蒙蔽。
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
动的模式。社会学对微观社会的考察着重于社会中个人之 间的差异与特性,即每个个别人的态度、行为等都受到个 人的心理支配,因而有着区别于他人的个别原因。
(2)交流的功能
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 人类交往的工具,使个人之间、 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 的交往成为可能。社会也为人类 的交往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场所, 为人类互动提供了良好条件。社 会还为人类交往提供了规范,使 人类互动能合理地、得体地进行。
(3)导向的功能
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 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 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 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
的比例与排列和严密的组织性。 功能性协调: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
促进。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指结构的协调与功能的协调是互
相配合、互相促进的
社会变迁时期的协调问题
(三)满足需要原则
人们常将它区分为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客观需要与主观需要。 满足需要的程度是通过上述多方面需要得到满足的状况来衡量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
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 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 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 和。
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 最为根本的关系。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 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 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层次的社会做周密全面的考察。 其次,它强调对社会运行评价的整体性。社会运行的状况
最终要通过整体的运行表现出来,整体效益是衡量社会大 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运行状态的根本依据。
实现途径:理论综合研究,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模型的综 合研究。
(二)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的含义: 结构性协调: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
社会运行可分为纵向运行和横向运行。
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社会系统表现出继承、 变异、中断的基本关系。
横向运行指在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 系统的交互作用。表现出交叉与渗透、制约、促进、转化 等基本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一)综合性原则综合性的含义: 首先,它指对社会运行评价的全面性,即要对多因素、多
社会与社会系统是社会学学科的最为核心的概念,也是社 会运行的主体。
上一章阐释的是这个主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本章则 阐释这个主体本身的特点、功能,它与社会运行的关系, 以及社会学是怎样研究社会与社会系统的。
1、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 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 人们的有机总体。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 筑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本质。正是在这种运行中, 产生了社会系统和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不同时代。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 社会运行 第三节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集中角度
一、社会与社会系统的概念
(一)西方社会学者的解释:
社会唯实派:社会不仅是个人之集合,也是一个客 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代表人物:齐 美尔、涂尔干。
社会唯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 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 代表人物:韦伯。
的。 为什么用满足需要原则来衡量社会运行好坏? 首先,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社会活动的承担者和社会运行的
推动者。在此种意义上,所谓社会运行,也就是人类自身的运 行。 其次,客观事物本身如果不与人类相联系,就无所谓好与坏。 最后,满足需要的程度也是前面所讲的两个原则的落脚点。
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马克思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
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1)整合的功能
“整合”(integration)或“社 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 是社会学术语,指社会将无数单个 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 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 面。
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 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 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 如通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频繁 更替,而社会则是长存的。人类 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 而得以继承和发展。
一、什么是社会运行
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 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 多方面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