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五讲2014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分解
合集下载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讨论: • 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 朵”,原因何在?
意识的作用
赋予人的活动以 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的作用
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 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F=GM1M2/R2
想象
意识的作用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 观世界进行改造
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与生理活动
苏武牧羊
•(二)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四、社会趋向与主体选择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 社会发展 趋势 具有客观 必然性
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一个 民族 发 展道 路的 选择
民族利益 国内外交往 对历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主体 选择性
条件
•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 • ①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认识和把握事物 的发展规律 •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 径 •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条件和物质手段
永远都要坐前排
•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小镇,有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 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 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争做一流,永远不要落在别人 后面。“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前排。”正因 为受到父亲的教育,玛格丽特才有永远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尽自己最大的决心事事争一流。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特点:
意识的作用
赋予人的活动以 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的作用
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 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F=GM1M2/R2
想象
意识的作用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 观世界进行改造
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与生理活动
苏武牧羊
•(二)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四、社会趋向与主体选择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 社会发展 趋势 具有客观 必然性
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一个 民族 发 展道 路的 选择
民族利益 国内外交往 对历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主体 选择性
条件
•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 • ①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认识和把握事物 的发展规律 •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 径 •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条件和物质手段
永远都要坐前排
•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小镇,有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 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 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争做一流,永远不要落在别人 后面。“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前排。”正因 为受到父亲的教育,玛格丽特才有永远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尽自己最大的决心事事争一流。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特点: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ppt课件
识、把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 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 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 到精选了编辑p合pt 适的电灯灯丝。9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观点:
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
夸大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性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否认主观能动性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性劳动的决官;●产生语言 并为意识完善提供了必要
形式;
精选编辑ppt
3
一、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精选编辑ppt
4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观点: 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精选编辑ppt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编辑ppt
11
(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 作用
精选编辑ppt
6
3、意识的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中国梦航天梦”主题活动
精选编辑ppt
7
二、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
庸俗唯物主义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 等同与物质,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
福格特:“思想是脑的分泌物,正如胆汁是 肝脏的分泌物”。
唯心主义抹煞意识的客观性,把意识说成是 主观自生的或神赋予的。
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 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 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 到精选了编辑p合pt 适的电灯灯丝。9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观点:
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
夸大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性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否认主观能动性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性劳动的决官;●产生语言 并为意识完善提供了必要
形式;
精选编辑ppt
3
一、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精选编辑ppt
4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观点: 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精选编辑ppt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编辑ppt
11
(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 作用
精选编辑ppt
6
3、意识的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中国梦航天梦”主题活动
精选编辑ppt
7
二、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
庸俗唯物主义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 等同与物质,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
福格特:“思想是脑的分泌物,正如胆汁是 肝脏的分泌物”。
唯心主义抹煞意识的客观性,把意识说成是 主观自生的或神赋予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PPT:第一章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 • • • • • • • • •
单项选择题 1、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则是主观的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 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 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2、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 )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
生物圈实验室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自然规律本身虽然具有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 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 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 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 作用于客观世界, 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 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 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 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 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 息过程, 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 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 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 当注意以下几点: 当注意以下几点: • 首先,从实际出发,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 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 其次,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的基本途径。 用的基本途径。 •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 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马哲第一章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
•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 客观规律 •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 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思考题
•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 关系?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的辩证统一
• 1、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 2、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3、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1、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统 一
•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 的活动的基础。——列宁 •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 • 自由不是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 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 一定的目的服务。——恩格斯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思维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 (一)意识的作用 •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 一
(一)意识的作用
•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用。 •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 理活动的作用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律的定义
•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但永远烧不死 “日心说”。
3、规律具有普遍性
宇宙间一切事物变化发展过程都遵循一定规律。
第一单元唯物论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紧迫的课题。企
业要挑起自主创新的大梁,就必须树立信心、
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国自主创
新的局面才能得到真正的改观。这说明
❖( ) ❖ A.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 B.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影响 ❖ C.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着导向和选择作用 ❖ D.有时候意识的反作用是决定性因素 ❖ 【答案】 B
❖
(2008年海南单科,16)某地利用当地
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
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
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
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 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 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 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 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 请做考说不
来,也等不来,关键只有一个字:干!干,
就要实,就要苦干实干。干,就要巧,就
要尊重科学。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 C.勇于实践,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
世界
❖ D.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 来
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 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 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 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①④
❖ 【答案】 B
第一章第一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任何规律教师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的 稳定的东西,这种稳定性表现为重复性。 A 手机价格有高有低,时涨时落,总的来讲 是越来越便宜 B 某种邮票身价百万 C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 D 商品的价值量由其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 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A是个别事物的现象的联系, B是个别事物 的偶然的联系, C是一个时期的情况,是暂 时的、易变的联系。只有D是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
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 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上帝奇怪
的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
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 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 上帝嗟叹着,又把三个皮匠放出来。只见他 们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乐呵呵地说:“感谢上
帝,让我们尝到了世界上最精美的佳肴!”和尚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 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
创造的。因为声音是一种机械能,动植物
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在这里能量
并没有被创造出来,也没被消灭,只是由
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仍然遵循能
量守衡和转化定律。
新乐园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式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958 年10月28日,山东省范县县委第一书记在全县共 产主义积极分子大会上,宣布了两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 划,并编了这首顺口溜。11月6 日,毛泽东批阅了该县的 规划,说: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也是可行的。 时间似乎太促,只3年。也不要紧,3年完不成,顺延也可。 他还派人前去调查,了解情况。
列宁——秃头; 斯大林——浓发 赫鲁晓夫——秃头; 勃列日涅夫——浓发 安德罗波夫——秃头;契尔年科——浓发 戈尔巴乔夫——秃头;叶利钦——浓发 普京——秃头; 梅德韦杰夫——浓发 普京——秃头
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 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上帝奇怪
的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
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 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 上帝嗟叹着,又把三个皮匠放出来。只见他 们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乐呵呵地说:“感谢上
帝,让我们尝到了世界上最精美的佳肴!”和尚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 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
创造的。因为声音是一种机械能,动植物
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在这里能量
并没有被创造出来,也没被消灭,只是由
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仍然遵循能
量守衡和转化定律。
新乐园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式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958 年10月28日,山东省范县县委第一书记在全县共 产主义积极分子大会上,宣布了两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 划,并编了这首顺口溜。11月6 日,毛泽东批阅了该县的 规划,说: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也是可行的。 时间似乎太促,只3年。也不要紧,3年完不成,顺延也可。 他还派人前去调查,了解情况。
列宁——秃头; 斯大林——浓发 赫鲁晓夫——秃头; 勃列日涅夫——浓发 安德罗波夫——秃头;契尔年科——浓发 戈尔巴乔夫——秃头;叶利钦——浓发 普京——秃头; 梅德韦杰夫——浓发 普京——秃头
第一章意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意识与人脑是什么关系?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 高度发达而严密的物质体系。人 的脑量、功能、结构诸方面都与 猿脑有本质的区别。意识活动是 人脑神经细胞通过传递生物电处 理信息流的过程。如果大脑受损 就会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正常的 意识活动。离开了人脑的神经活 动的生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识 活动。
(2) 意识是人脑的反射活动
语言刺激
反射活动
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2.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 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 东西而已” 。
(1)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不论正确的意 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意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 大话,归根结蒂,还是 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 鬼,毫无对证,本可以 专靠了神思,所谓‘天 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 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 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 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 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鲁迅
自然规律
表现形态 形成方式 实现方式
社会规律
更多地表现为 主要表现为 动力学规律 统计学规律 形成于多种自然因 有目的有意识 素盲目的相互作用 的人们相互作用 自发的、盲目的 人有意识的活动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意识存在。意 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物共有的反射活动。
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言和文字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活动
,是抽象概括的理性反映,
称之为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类
所特有的。(望梅止渴,课堂上学生的活动) 人类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上进行的反射活动 就是人类的意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1
第三节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意识的能动性
1、意识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021/4/6
1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21/4/6
2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
哥白尼日心说
一级规律 是什么
2021/4/6
开普勒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二级规律
怎么样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三级规律 为什么
9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关于意识能动性的几种不同观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但否定意识的能动性。
唯心主义:极力夸大意识的作用,宣扬意识决定论、 精神万能论。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坚持物质决定论,同时又坚持意 识的能动论。
2021/4/6
10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①赋予人的活动以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F=GM1M2/R2
③意识通过指导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④意识通过自身和实践活动对人本身进行改造。 2021/4/6
11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
但它永远烧不死“日心说”。
2021/4/6
6
荀子
2021/4/6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7
规律的层次性:客观规律 因其起作用的范围和层次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层次。
个别规律 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
2021/4/6
8
规律也可以根据其范围大小和层次高 低区分为一级规律、二级规律、三级规律 等更多的类型。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意识的能动性
1、意识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021/4/6
1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21/4/6
2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
哥白尼日心说
一级规律 是什么
2021/4/6
开普勒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二级规律
怎么样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三级规律 为什么
9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关于意识能动性的几种不同观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但否定意识的能动性。
唯心主义:极力夸大意识的作用,宣扬意识决定论、 精神万能论。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坚持物质决定论,同时又坚持意 识的能动论。
2021/4/6
10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①赋予人的活动以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F=GM1M2/R2
③意识通过指导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④意识通过自身和实践活动对人本身进行改造。 2021/4/6
11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
但它永远烧不死“日心说”。
2021/4/6
6
荀子
2021/4/6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7
规律的层次性:客观规律 因其起作用的范围和层次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层次。
个别规律 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
2021/4/6
8
规律也可以根据其范围大小和层次高 低区分为一级规律、二级规律、三级规律 等更多的类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知识讲解
15
3、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科学研究证明,银 河系大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地球大约有 45亿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 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 而也没有意识。在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 了生命,经过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考古 发现,人是在300万年前才诞生的,有了 人,才有了人的意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06/04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 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 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 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 论基础。
2006/04
2
本章包括三节: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06/04
26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⑴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 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
⑵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 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 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⑷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 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6/04
27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 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2006/04
35
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 唯物主义的解释。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虽有意 识作指导,但仍然属于物质性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第一章7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分解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2)上起作用的方式
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盲目的相互作 用过程中自发起作用;而社会规律只有通过 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 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下面讲意识的作 用。
材料分析:
➢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 会生活过程诸多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 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 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
➢ 例子: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 社会形态发展,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 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 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例如:地球绕地轴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地 球绕太阳公转,导致了季节更替乃至昼夜长 短的变化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 充分体现了规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社会规律也是如此,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 在马克思写出《资本论》之前就存在着。
4、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1)人对规律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 一方面,人的思想和行动都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 约,从而必须遵从和按客观规律办事。
➢ 另一方面,人对客观规律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或无 所作为的,而是可以能动地认识、利用规律的。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盲目的相互作 用过程中自发起作用;而社会规律只有通过 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 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下面讲意识的作 用。
材料分析:
➢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 会生活过程诸多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 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 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
➢ 例子: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 社会形态发展,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 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 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例如:地球绕地轴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地 球绕太阳公转,导致了季节更替乃至昼夜长 短的变化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 充分体现了规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社会规律也是如此,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 在马克思写出《资本论》之前就存在着。
4、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1)人对规律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 一方面,人的思想和行动都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 约,从而必须遵从和按客观规律办事。
➢ 另一方面,人对客观规律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或无 所作为的,而是可以能动地认识、利用规律的。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作用
意识、精神对人和客观世界的作用是巨大的。
人 与人之间的差异优劣主要不表现在身体上, 而表现在人的思想,思维,智力,意志,情 感方面,即人的意识上。因此,培养人提高 人,主要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意识、思想、精 神。
思考题答案,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 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
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 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例如:
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
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 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例如: 人类社会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 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规律的客观性
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 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 想。在这里,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 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 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 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东西,都是人类 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 动性,我们名之曰‘自 觉的能动性’,是人之 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 康德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 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决不是说人们 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 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 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 福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 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 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精神对人和客观世界的作用是巨大的。
人 与人之间的差异优劣主要不表现在身体上, 而表现在人的思想,思维,智力,意志,情 感方面,即人的意识上。因此,培养人提高 人,主要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意识、思想、精 神。
思考题答案,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 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
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 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例如:
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
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 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例如: 人类社会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 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规律的客观性
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 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 想。在这里,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 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 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 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东西,都是人类 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 动性,我们名之曰‘自 觉的能动性’,是人之 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 康德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 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决不是说人们 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 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 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 福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 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 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一章第三节 (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 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 系与区别
P48 联系:客观规律;但是,人有目的。 区别:盲目无意识—— 有目的有意识。
反复的 ——— 历史的。 更难认识。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的统一
P50-52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择的关系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一章第三节 (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 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 系与区别
P48 联系:客观规律;但是,人有目的。 区别:盲目无意识—— 有目的有意识。
反复的 ——— 历史的。 更难认识。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的统一
P50-52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择的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PT资料优秀版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规 律,自觉得改造世界。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既有稍纵即逝的 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规 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 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
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成为 的主人。
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联系 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性。但是人可以使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
社会 趋向属于 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用会自规律己的的决定躯作用体。和物质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
的某些变化。 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 前进的总趋势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之间背后的天性,是丰富多彩的 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 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着起作用。
4,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地,人的意识活动要受到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 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 起作用。
自然规律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由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 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 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规 律,自觉得改造世界。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既有稍纵即逝的 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规 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 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
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成为 的主人。
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联系 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性。但是人可以使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
社会 趋向属于 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用会自规律己的的决定躯作用体。和物质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
的某些变化。 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 前进的总趋势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之间背后的天性,是丰富多彩的 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 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着起作用。
4,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地,人的意识活动要受到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 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 起作用。
自然规律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由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 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 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 东西,做或行是主观 见之于客观东西,都 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 之曰‘自觉的能动 性’,是人之所以区 别于物的特点。”
2021/4/10
16
意识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
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 识。
2021/4/10
17
2 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从动物心理向人的意识转化的过程中,劳 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使人直立行走
劳 动 促进人思考问题
产生语言
2021/4/10
劳动创造了人, 也促使意识的产 生和发展。 社会
实践活动的需要 促进了意识的形 成和发展。
3)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意识通过实践对世界的改造使“自在自然”变成“人化自 然”。
4)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控制作用
2021/4/10
23
• 意识、精神对人和客观世界的作用是巨大 的。人 与人之间的差异优劣主要不表现在
身体上,而表现在人的思想,思维,智力, 意志,情感方面,即人的意识上。因此, 培养人提高人,主要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意 识、思想、精神。
第一章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2021/4/10
1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021/4/10
2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 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 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
特定时空的限制。
F=GM1M2/R2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 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 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 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的作用。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 的调节和控制,人类早就有所认识。我国传统医学的 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更有独特的贡献。现代科学和 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 重要影响。
心情愉快,延 年益寿。身处逆 境,容易生病。 “笑一笑,十年 少。”“愁一愁, 白了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 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思考题
• 1、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 3、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成语或俗语的原理分析
• 简单解释含义;指出反映了哪一个哲学原 理;简单解释为什么反映了这个原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 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性的主要表现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 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 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反映对象不只
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
第五讲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 •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就是反映事物之间的本
质联系的范畴。 •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它表示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
的,必然为此的趋势。 •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的联系,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的稳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 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三点:
定的东西,这种稳定性表现为重复性。
2.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常”就是 指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规 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规 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 能创造和消灭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