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文献纪录片

合集下载

12集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集

12集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集

【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集央视倾力奉献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第一次对14年抗战做客观的全景展现第一次对亲历者真实回忆的大规模汇集第一次对重大历史做最密集的揭示第一次对战争罪恶的全面揭露第一次对抗战做最深刻的反思第一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主持人:历史的长河往往会淹没人们的记忆,然而这一天,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却。

这一天是中国的国耻日,9月18日。

每年这一天,历史的警钟都会在中国人的头上回响。

74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地在中国东北沈阳燃起了侵略的战火,这就是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

解说:3分钟的鸣笛,短暂而又漫长,仿佛浓缩进了70多年的时光。

这一天也是沈阳老人胡广文终生不会忘记的日子。

胡广文沈阳居民就有一声惊天动地的这么一个巨响,把我们家的土房就给炸震了,倒塌了。

当时是家破人亡,我没满周岁的小弟弟,当时就砸在那个土房里,我的母亲砸伤了三根肋骨,我和我的奶奶都埋在土房里的废墟里。

每当我想起这些来,真是声泪俱下,但是现在老了,我没有那么多的眼泪了。

解说:这一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胡广文和他全家的命运都被改变了,那时他还不知道,整个中国的命运也从此改变了。

胡广文的家在沈阳市郊的柳条湖,这是个小村子,距离当时的奉天城,就是现在的沈阳大约有5华里,村里并没有湖,有一条铁路,叫南满铁路,进出奉天城的火车都得经过这里。

1931年9月18日,因为临近中秋节了,这天晚上月光很亮,在如水的月色中,十几个人从高粱地里窜上铁路,他们趴在路基上,看得出这些人身上都背着枪。

这些人刚下来,……位于铁路旁的胡广文老人家的房子就这样震塌了。

紧接着发生的事实证明,这只是日本人占领整个东北的信号。

柳条湖的爆炸,是日本关东军为了堂皇地向沈阳北大营进攻,自编自导的一场闹剧。

柳条湖铁路爆炸后的10分钟,日本关东军开始用重炮轰击北大营。

北大营的官兵最初发现,日本军人只是不停地炮轰兵营,而并没有看到日军的进攻,这好像是日本人的又一次挑衅,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见多了日本军队变着招的各种挑衅。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公开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公开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按照支部组织,我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现摘录观看体会如下:一、《信仰》一部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描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求真理,争取民主、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信念、立定信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是讲述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为创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伟大前行的历史画卷,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二、坚定政治信仰,保持党员队伍思想上的纯洁性。

信仰是一种境界,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共产党员必须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在大风大浪中站稳正确立场。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错综复杂。

我们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思潮多元多样活跃,思想理论领域杂音噪音有所增多。

这些都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形成了影响和冲击,党的思想统一与纯洁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国际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大对我西化分化的渗透力度,极力推销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

面对改革开放遇到诸如收入差距、就业压力、社会管理等深层矛盾和困难,部分党员如何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走下去产生了迷惘,而一味地从西方的发展理论和道路中寻找答案;有的则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存在本本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无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在探索改革道路上踌躇不前,提出要倒退到改革开放前所走的老道路上去。

这些错误思想和倾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完全脱离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本本主义直接影响着广大党员、干部对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影响和干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我们要坚定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永远保持党的纯洁性,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动摇。

砥砺前行 屡创新高 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

砥砺前行 屡创新高 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

砥砺前行屡创新高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1. 引言1.1 观后感是对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的个人感想和体会观后感是对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的个人感想和体会。

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塑造,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观看完整部纪录片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片中传达的思想和主旨让我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润物耕心》,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期待更多类似的作品出现,继续为我们传递正能量和激励力量。

这部纪录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让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2. 正文2.1 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润物耕心》是一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献纪录片,主要内容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润物”和“耕心”两个主题展开。

纪录片通过展示古代先贤们对待自然、待人待物的态度和智慧,呼吁当代人们重视心灵的润物和修养,以此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在纪录片中,主题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哲学家、文人墨客、书法家、画家等各个领域的智慧和创作成果。

通过描绘他们的生平和思想,展示了他们对待人生、人情、自然的态度以及对艺术、文学、哲学的理解和实践。

还介绍了这些先贤们所留下的经典作品和传世之宝,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卓越成就。

通过展示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和境界,纪录片深刻传达了“润物”、“耕心”这一核心主题。

它以隐喻的方式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润物处理一切,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升华和人生的完善。

这种理念在当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引起了观众们对自身修养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2.2 纪录片呈现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润物耕心》这部文献纪录片在呈现历史故事和人物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通过对古代智慧和文化的深入挖掘,向观众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该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真实的影像,生动展现了一系列历史故事,如《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言行、《庄子》中庄周的宏大哲学世界等等。

当代文献纪录片的定义

当代文献纪录片的定义

文 献 纪 录 片 的定 义 关键 是 种 载体 的形式 是 多种 多样 的 ,有书 该 从 文 献 是 关 于 历 史 的记 录 这 个 角 籍 、期 刊 ,也 有 影像 资料 ,又 或者 度 来思 考。 既然 是 有 关于 历 史 ,那 文献 完 ( )关 于 文 献 的范 围 :朱熹 亲 历者 的 日记 等 等 ,总之 只要 该载 么 已经过 去 了的 , “ 结 了 ”的 才 一 能算 是历 史 ,而正 在 发生 的 应该 是 的 四书 章句 集 注 》中对 文 献有 过 体 携带 的信 息准确和 有说服 力即可 ,
【 键 词 】 纪 录 片 文 献 文献 纪 录 片 理 论 文献 纪 录片 关
d i f3 6  ̄.s .0 2 6 1 .0 2O .1 o: ) 9 9 in 1 0 — 9 62 1 .1 4 1. s 0
这 样 的诠 释 , “ ,典 籍 也 ;献 , 文 不 必在 乎于 形 式 ,载体 的形 式 总是 真正意义上的 “ 文献纪录 片”, “ 美国电影史学 家埃里克 ・ 巴尔诺认 贤 也 ”,所 以文 献一 词 的最 初 的 意 随着 社 会 进步 ,越 来越 多 样化 。 当 然 这 些 载 体 的 说 服 力程 度 并 不相 同 。 为 ,文 献纪 录 片是 苏联 电影工 作 者 义 为 贤 者 的 著 作 和 典 籍 , 随 着 传 播
代 性 ,而对 于 载体 的形式 、是 否是
创 作 者 创 作 的 等 均 不 能 制 约 文 献 的
范围。 (二 )文献 的时效 性 .多久 以 前 的信 息载体 能成 为 文献 呢? 其 实 “ 多久 以前 ”并 不是 明确 文 献 的日 寸 效 性 的关键 所在 ,文 献 的时 效性 应

当代文献纪录片的定义

当代文献纪录片的定义

当代文献纪录片的定义作者:陈克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01期[摘要] 如今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和叙事策略越来越多样化,面对现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文献纪录片的定义。

对文献纪录片的定义其实就是对文献及其使用范围定义,并且文献的定义对文献纪录片如何使用文献和创作中弥补文献不足的方法都息息相关。

应该明确文献纪录片的概念,并与汇编类纪录片和理论文献纪录片等区分开来。

[关键词] 纪录片文献文献纪录片理论文献纪录片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1.014真正意义上的“文献纪录片”,“美国电影史学家埃里克•巴尔诺认为,文献纪录片是苏联电影工作者艾瑟•苏勃在20世纪20年代确立的一种纪录片类型,她完成于1926年的影片《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是世界文献纪录片的开端。

”[1]在中国,第一次使用“文献纪录片”这个称谓是在1993年摄制的纪录片《毛泽东》,但是我国第一部文献纪录片的实践应该算是《建国史的一页》,这部黎民伟编辑制作的纪录片的素材来自于《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诞生于1927年。

[2]当今对于文献纪录片的定义,基本大同小异,普遍认同文献纪录片以文献资料为主,其他后期制作手段为辅助编纂而成的关于历史的一种纪录片类型,而各个定义的差异在于文献的范围及使用方法上面,其实这也正是“文献纪录片”定义的关键所在。

如今随着纪录片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文献纪录片对文献的使用方法上越来越多样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文献纪录片创作手法,文献纪录片的定义中分歧显得越发突出了。

一、文献纪录片的定义关键是文献(一)关于文献的范围: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文献有过这样的诠释,“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文献一词的最初的意义为贤者的著作和典籍,随着传播媒体的不断增加,今天的文献定义不仅仅是书籍了,国家标准局公布的标准定义是:“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至于载体本身是什么则并不重要,无论是书籍、画册、期刊还是影像资料,只要有价值的信息存在其中,统统都是文献。

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简介

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简介

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首播时间:2011年6月20日20:03首播频道:CCTV-1综合所属栏目:《旗帜》所属分类:时政第一集《开天辟地》本期节目为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的第一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成立过程及重大意义。

近代中国历经屈辱,一部分先进中国人士进行着不懈地探索和抗争,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CCTV-1特别节目2011-06-19)第二集《浴血奋战》关键字:旗帜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土地革命本期节目为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的第二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推翻了三座大山,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CCTV-1特别节目2011-06-20)第三集《建国创业》关键字: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三大改造本期节目为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的第三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性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CTV-1特别节目2011-06-21)第四集《艰难探索》键字: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实际国情理论实践探索本期节目为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的第四集,介绍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该片共7集,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每集时长30分钟。

《筑梦中国》主题鲜明突出,内容丰富精炼,故事生动感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的梦想,梦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的变化。

五局的梦想,一个国企的梦想,是由企业的经营之道和发展所决定的。

在十年前,中建五局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资不抵债,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员工靠捡菜叶卫生,我们的梦想还在吗?还怎么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可是就是在中建五局命悬一线的时候,鲁贵卿董事长带领中建五局实现了凤凰涅盘式的重生。

十年的奋斗,中建五局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合同额由十年前的22亿增长到XX年的1000亿元,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建五局”现象,我想筑梦五局的出发点就是五局“以信为本,以和为贵”。

五局梦是由每一个五局的员工来筑造的,五局梦,是跟每一个人的梦想密不可分的,作为五局的新员工,我们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学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作为一名水电施工员,每天在基坑里行走,虽说辛苦,但是辛苦给我们带来了收获,心里不再那么迷茫,开始变得踏实。

有一天如果不在工地上,心里反而决定的不踏实了,心里多了一份责任,在工作中也收获了快乐,为我的筑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学会坚持。

笨鸟先飞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许会失败两次或者更多次,但是只要我们去坚持,相信有一天成功也许光临我们,有时候当我们再坚持一下也许离成功就更近了,每天工作也许会累,但是我们每天都要记得总结,在这一天收获了什么,那些没有做好,为明天做事情提前做准备,相信这样坚持下去,我们定会成长的更快,我们的人生也会发生质变。

砥砺前行 屡创新高 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

砥砺前行 屡创新高 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

砥砺前行屡创新高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润物耕心》是一部以文献纪录片方式呈现的电视节目,它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珍贵素材,讲述了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学、历史及文化传统,并以此激励人们珍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观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深受感动,并产生了很多感悟。

对于这部纪录片展现的中国古代文化,我深感自豪与骄傲。

中国古代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诗词、文章、历史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力。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诗经》、《楚辞》、《史记》等众多古代文献,它们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和深厚。

这让我热爱中国文化,自豪自信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传统和底蕴。

通过观看《润物耕心》,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们的启迪和熏陶。

古代诗词文学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通过诗词赋予热爱与美好,通过历史赐予警示与启迪,通过文学赋予生活与哲理。

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古代文献如何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功利至上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借助古代文化的力量,涤荡心灵,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纪录片中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文化富有活力,激励着当代人不断前行、不断创新。

中国古代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迁中焕发着新的生机。

古代文献中所蕴含的智慧与情感,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风采和豪情,更激励着我们在当下不断前行、不断创新。

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让中国古代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们要以古人为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观看《润物耕心》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文化传承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古代文化的精髓,将其传承下去。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并传承古代文化,我们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最新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500

最新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500

最新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500 最新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500文章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紧紧围绕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以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为叙事线索,撷取党史上数十件大事,用”讲故事”“析事理”的手法,深刻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

筑梦路上观后感 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每天晚上8:00分黄金时段中央一台播放三十二集纪录片《筑梦路上》。

这部片子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代领导人领导中国的奋斗与发展过程,配上声情并茂的解说,使人热血沸腾。

《筑梦路上》选取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32个重大事件,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风雨兼程的筑梦路上做了些什么,这部纪录片把跨度将近一个世纪的叙事空间被集中的主线串接起来,详细的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发展前进史。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全片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奋斗中的重大事件、做出的重大选择、创造的重大成就,每一集都与实现民族复兴息息相关。

当我看到当时的深圳特区当时只是一个贫困的小渔村而发展成为今天的经济特区,港澳地区在中国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与艰苦谈判中终于回归中国的时候,我激动万分,这些都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到的,无论是在电视还是在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大量的宣传与激动人心的接管换国旗的时刻,中国正在一步步地收回原本属于中国的领土,甚至我们身边同事的孩子考学或工作就在那边的城市,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时常可以听得到改革发展的消息。

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着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和实现途径,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迎来光明前景。

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探索开拓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艰辛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做的艰苦奋斗。

砥砺前行 屡创新高 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

砥砺前行 屡创新高 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

砥砺前行屡创新高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润物耕心》是一部以文献纪录片形式呈现的电影,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本片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全面回顾和分析,以及对优秀文化传承人的访谈,展现了中国文化与艺术发展的蓬勃与繁荣。

在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对未来的文化发展持有了更加乐观的态度。

首先,这部影片以别具一格的视觉艺术和音乐设计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影片镜头的运用和场景的选取都极具艺术感和美感,从传统的绘画、雕塑、书法等至当代的新媒体艺术,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艺术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音乐方面,影片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既有民族音乐的浑厚与深情,也有现代音乐的时尚与潮流,这些音乐元素与画面相得益彰,使得整个影片更加生动和震撼。

其次,影片对于文化传承人的访谈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通过对一些知名艺术家和文化研究者的采访,我们不仅了解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体会到了他们对于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坚持和热爱。

这些传承人的成功经验和心路历程,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与理解,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努力与创新。

另外,影片中对于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到现代中国的艺术创新与发展,影片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从古代的中国书画、瓷器、古建筑等传统艺术,到当代的电影、音乐、舞蹈等现代艺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繁荣发展令人赞叹。

影片中展现的许多优秀作品,不仅代表着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骄傲,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

总的来说,《润物耕心》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献纪录片,通过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全面回顾与分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与启发。

这部影片不仅让我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也让我对未来的文化发展充满信心。

历史文献纪录片《故宫》赏析

历史文献纪录片《故宫》赏析

一、历史文献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叙述手法在我国,纪录片最早的形式是新闻纪录片,是新闻的一种样式,题材要有新闻性,要真实典型,注重宣传意义和教育意义。

随着纪录片创作的不断发展,故事化叙说手法不仅成了纪录片满足观众需求的一种方式,而且成为其内在发展趋势。

《故宫》总导演周兵在《总导演寄语》中对故事化有明确的要求:“要有具有悬念的好看的故事,还要包含对人物的命运、情感、性格的挖掘和展现。

对已知史实一定要有全新的发现,要善于在节目的叙事中发现和放大历史问题的疑点和争议点。

”当然,纪录片的戏剧性受制于真实性的要求,不能编造任何情节,所谓故事化叙述手法也只能在真实性要求的框架范围内,深入挖掘历史故事中蕴涵的戏剧性元素,然后以故事化的方式将它表现出来。

《故宫书画》这一集就很好地体现了历史文献纪录片对故事性元素的挖掘,其故事化叙述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挖掘历史事件背后未曾披露的情节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许多历史事件背后,都隐含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

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历史无法向社会展示其全部真相,观众对历史的理解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故宫书画》中,披露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

比如康熙皇帝时期的汉族文臣高士奇,此人深得皇帝信任,但他在进献书画的时候居然冒着灭族的危险欺骗皇帝,把珍贵书画真迹留在自己的手中,用赝品孝敬皇帝。

这种异乎寻常的大胆行为被他本人所著的《江村消夏录》和《江村书画目》永远地留在历史上。

再比如观众可能都知道隋炀帝的残暴,但同样是这个残暴皇帝,酿成了一次中国书画史上的大劫难:一千三百多年前,隋炀帝沿运河下扬州,东都洛阳收藏的名贵书画随船而行,不料半途船只倾覆,珍贵书画大半落水。

《故宫书画》中披露的故事和细节不胜枚举,有《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的前因后果、乾隆皇帝鉴赏书画的笑谈、雍正皇帝喜好行乐图、明朝太监冯保和《清明上河图》、溥仪偷盗书画,等等。

这些,都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

2.突出历史故事中的矛盾冲突。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信仰》兼具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故事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共三集,包括: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

每集时长50分钟。

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

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

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

赤诚文献纪录片简介

赤诚文献纪录片简介

赤诚文献纪录片简介
《赤诚》是一部文献纪录片,致力于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走向复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岁月。

该片选取了100个重要历史事件,涵盖了山西百年党史的方方面面。

其中,第八十一集《神行太保》讲述了山西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神行太保》的诞生背景和影响。

该片摄制于20世纪80年代,讲述了一位邮递员马鸣凭借自行车骑行的高超技艺,历经磨练最终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

在20世纪50年代,自行车运动在山西蓬勃兴起,到了80年代更是达到巅峰。

山西自行车队在1980年至1985年间,共获得全国冠军48次,亚军35次,获奖名次居全国之首。

文献纪录片《赤诚》通过生动展示山西百年党史,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

该片运用实况采访、历史纪录片段等多种手法,深入挖掘山西党史资源,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磅礴壮丽的画卷。

影片以现实主义手法,重新搬演了过往的历史事件,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岁月的艰辛与辉煌。

总的来�,《赤诚》是一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党史纪录片,旨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激发人们对党的忠诚信仰。

这部纪录片不仅回顾了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展望了山西未来发展前景,激励广大干
部群众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山西篇章而努力奋斗。

文献纪录片赤城观后感

文献纪录片赤城观后感

文献纪录片赤城观后感
摘要:
一、引言
二、纪录片赤城的主题与价值
三、纪录片的亮点与创新
四、观后感的启示与反思
五、结论
正文:
作为一名热衷于纪录片的文化爱好者,我有幸观看了文献纪录片《赤城》。

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观后感,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这部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纪录片《赤城》以全新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赤城事件。

通过对历史档案的挖掘和研究,纪录片为我们揭示了这一事件的全貌。

在展现历史事件的同时,该片还兼顾了人文关怀,深入剖析了事件背后的人物命运与情感。

这使得《赤城》在众多文献纪录片中脱颖而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赤城》在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上也有许多亮点。

该片运用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和情景再现,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立体和生动。

同时,纪录片的旁白也颇具特色,既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又增添了影片的艺术韵味。

此外,该片还注重人物故事的讲述,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让我们更加贴近历史,感受到那个特殊时期的人物精神。

在观看《赤城》的过程中,我深感历史的伟大与悲壮。

该片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国近现代史,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同时,纪录片也让我对文献纪录片这一题材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优秀作品问世。

总之,纪录片《赤城》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独特艺术魅力和强烈现实意义的佳作。

它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还启发我们思考现实与未来。

文献纪录片《记忆》解说词

文献纪录片《记忆》解说词

文献纪录片《记忆》解说词文献纪录片《记忆》是对人类记忆力的探索和思考,以历史事件、个体记忆和社会意义等多个层面展开,引人深思。

本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精彩的画面呈现,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富有感知力的记忆空间,透过个体和集体的记忆,使人们反思历史、思考现实,并唤醒对未来的思考。

第一部分:历史的记忆文献纪录片《记忆》首先回顾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展现了人类集体记忆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从二战时期的大屠杀到经济危机的冲击,片中通过真实的档案资料和见证人的口述,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人们所经历的苦难和挑战。

这一部分让观众深刻认识到历史事件不仅是时间的线索,更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刻痕,激发了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

第二部分:个体的记忆在记录历史事件的同时,文献纪录片《记忆》还关注了个体的记忆和故事。

通过深入采访不同背景的个体,如幸存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等,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这些个体的真实故事将观众带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共鸣,感受到记忆的力量。

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他们的记忆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记忆的重要性文献纪录片《记忆》深刻阐述了记忆的重要性。

记忆是构建个体自我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基石,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正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铭记,我们才能够追寻真相、警示未来,避免重蹈覆辙。

本片通过个体的故事和大事件的剖析,强调记忆对于个体、社会和文化的关键性作用,引发观众对于记忆力的反思和重视。

第四部分:记忆与当下文献纪录片《记忆》最后一部分将记忆与当下联系起来,呼吁观众关注个体和社会的记忆现状。

如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面临着海量数据和快速变化的信息。

然而,与此同时,个体和社会的记忆力也逐渐受到冲击和削弱。

片中提出了当下记忆退化的问题,并以真实案例和数据为依据,提醒观众保持对记忆的关注和呵护。

只有通过真实的记忆,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让人类进步前行。

文献纪录片《国之歌》观后感

文献纪录片《国之歌》观后感

文献纪录片《国之歌》观后感导语:《国之歌》正是以《义勇军进展曲》诞生的历史背景、传播过程、社会影响为主线,详尽介绍了《义勇军进展曲》从全民族抗日战歌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光芒历程。

下面是为您搜集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纪念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功70周年、《义勇军进展曲》诞生80周年,热情讴歌国歌精神,追忆抗战峥嵘岁月,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党建效劳中心、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宣传部结合摄制的专题文献纪录片《国之歌》将于10月16日与广阔观众见面。

80年前,《义勇军进展曲》在上海诞生,从上海唱响,并迅速成为全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歌。

《国之歌》正是以《义勇军进展曲》诞生的历史背景、传播过程、社会影响为主线,详尽介绍了《义勇军进展曲》从全民族抗日战歌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光芒历程。

拍摄中,摄制者实地走访了国歌展示馆,聂耳、田汉在上海的寓所,上海晋元中学等与《义勇军进展曲》唱响、传承严密相连的地方,采访了业界知名的历史学家、党史专家、国歌史专家和田汉、聂耳的亲属等10余人,年逾九旬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抗战名将谢晋元的次子,不久前刚参加过抗战成功日阅兵的谢继民,也出如今纪录片中,讲述他们与国歌的故事。

为纪念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功70周年,《义勇军进展曲》诞生80周年,热情讴歌国歌精神,追忆抗战峥嵘岁月,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宣传部结合摄制的专题文献纪录片《国之歌》将于10月16日22点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经纬》栏目与广阔观众见面。

80年前,《义勇军进展曲》在上海诞生,从上海唱响,并迅速成为全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歌。

《国之歌》正是以《义勇军进展曲》诞生的历史背景、传播过程、社会影响为主线,详尽介绍了《义勇军进展曲》从全民族抗日战歌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光芒历程。

拍摄中,摄制者实地走访了国歌展示馆,聂耳、田汉在上海的寓所,上海晋元中学等与《义勇军进展曲》唱响、传承严密相连的地方,采访了业界知名的历史学家、党史专家、国歌史专家和田汉、聂耳的亲属等10余人,年逾九旬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抗战名将谢晋元的次子,不久前刚参加过抗战成功日阅兵的谢继民,也出如今纪录片中,讲述他们与国歌的故事。

百年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的观后感范文

百年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的观后感范文

百年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的观后感范文
《山河岁月》这部百年文献纪录片,真正展现了中国山河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

观看
之后,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首先,在影片中,我看到了中国的宏伟山河。

从壮丽的长江三峡到雄伟的黄山,从幽
深的西双版纳雨林到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中国的山河之美令人陶醉。

而这些山河背后,还有无数的故事和传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和悠久历史。

其次,这部纪录片还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拼搏精神。

从抗战时期的血与火,到改
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却始终坚定地向前迈进。


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最值得赞赏的是,这部纪录片还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

我看到了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看到了人们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

这让我深
感自豪,也让我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总之,《山河岁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愿意像这部纪录片所展现的那样,
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砥砺前行 屡创新高 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

砥砺前行 屡创新高 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

砥砺前行屡创新高文献纪录片《润物耕心》观后感<<润物耕心>> 是一部关于中国文献保护和传承的纪录片,由中央档案馆、中央音像资料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联合制作。

本片展示了几位中国文献保护的专家,他们不畏艰辛、不懈努力,通过保护、修复和数字化等手段,将珍贵文献传承给后人。

在资讯化的时代,传承文化呼声极高, 《润物耕心》为我们展示了传承文化的具象性。

本人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感悟。

首先,对于传承文化的意义进行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但是,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价值和思想。

因此,传承文化与母语同样重要。

本片涵盖广泛、细节全面的展示了中国文献保护人员的工作,从物体保护到资料数字化,历时十分繁琐。

但是,过程的困难与重要性并不冲突。

文献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对古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更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文化,将其传递下去。

其次,为我们展示了文化传承中的关键环节-人。

这部记录片通过紧密的拍摄和真实有力的故事来诠释文献保护工作的意义,同时也强调了文献保护人员的良好素质和精神世界。

文献修复师马玉珍就是这样一位艰苦卓绝的文化传承人士,她不畏艰辛,不断进取,将文化传承的理念变为了行动。

铭文学家王家驹是神秘的也是传奇的,带领大家发掘出了新的文献。

此外,还有参与修复的专家、沉默付出的志愿者、面对经费不足的管理者。

饱含着他们对文献传承的深厚情感,这不只是个人修养的提高,也是一种道德和责任。

当听到文献保护人员描述细致入微、刻苦耐劳的工作日程时,我不禁感到敬畏,他们足以被称作文化的守护者。

最后,纪录片也向观众展现了保护文献的技术含量。

文献保护的专业性高,技术要求严肃。

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修复、数字化、数据储存等技术,这也启发了我们关于文献修复和文献保护方面的探索、学习和思考。

我们有幸学习他们的知识,因为保护文化对于维护民族精神和社会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繁荣(1976——1993)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导演: 周力 编剧: 罗星 / 韩三平 / 周力 主演: 古月 / 苏林 / 刘怀正 / 潘正华 / 高宗 元 / 曹灿 / 刘锡田 / 张安安 / 顾岚 / 刘之 冰 / 宗利群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集数: 15




研究历史的真实依据 舆论引导价值


国际价值
现实意义与发展走向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刘少奇生平片断》---为 纪念刘少奇90诞辰---(1988,李振羽,荣获广电 部优秀影片奖)
《周恩来》---为纪念周恩来90诞辰---1990,王永 宏,荣获广电部优秀影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 佳纪录片奖 《中国面向未来》---以改革开放为主题



转向电视(1993——2014) 《邓小平》


在将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文献纪录片大致经历 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辉煌起点(1927——1949) 1927年,中国电影先驱黎民伟制作的影片 《国 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是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开 端。
导演: 黎民伟 编剧: 黎民伟 主演: 孙中山 / 宋庆龄 / 廖仲恺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1927

一.简介

二.发展

三.文献纪录片的价值体现

文献纪录片是重演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式电影、 广播节目或电视节目类型。

1926年 ,苏联导演艾瑟苏勃制作了世界上第一 部文献纪录片《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 Padenie dinastii Romanovykh(1927)
导演: Esfir Shub 主演: Mikhail Alekseyev/ Alexei Brusilov/ Nikolai Chkheidze 类型/地区: 纪录 美国 前苏联 上映日期:1975年11月10日(芬兰)


抗日战争期间 抗战早期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解放战争时期
《我们的南京》 《中国战役》 《看东北》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


初步发展(1949——1976) 《红旗漫卷西风》

导演: 王好为 主演: 吴京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集数决战》---本片的编辑工作花费了将 近一年时间,郝玉生带领摄制组观看了几十万尺 的资料。 《星火燎原》---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4周年 《伟大的友谊》---中苏---既利用历史资料又使用 新拍摄的素材
名 称:《邓小平》 集 数:12 首播时间:2004 产 地:中国大陆 总 导 演:刘效礼 年 份:2004 出 品:央视特别节目 类 别:人物

《周恩来外交风云》---1997年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 会奖,1998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北京 大学生电影节还专门为它设立“最佳纪录片奖” 《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荣获1998年中国电影华表 奖最佳纪录片奖,1999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 片奖 《为了胜利》---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60周年 《西风烈》(第一部)---《陕甘风云》---作为纪念 建党93周年的浓情献礼,全景式再现20世纪前叶中 国共产党人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卓越历程的大型革 命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