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精讲讲课稿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一、绪论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不是也对作物育种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物育种学的奥秘以及它的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的科学。
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作物更健康、更强壮,从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粮食和更好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物育种学的世界,了解它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吧!在作物的世界中,育种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
从一开始的偶然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你是不是对作物育种学充满好奇呢?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吧!首先我们来聊聊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作物育种学,简单来说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让它们长得更好、产量更高、抵抗力更强的科学。
这可是个古老的学问,人类从农业文明的初期就开始琢磨怎么让庄稼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人类的需求。
那么这门学科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章的重点当然是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啦,首先得明白,作物育种不仅仅是选种子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和改良作物的遗传基因,让后代拥有更好的特性。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作物育种学中更细致的内容,想要更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话,咱们继续往下看哦!2. 作物育种的发展历程作物育种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的,它可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呢。
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更好的作物,那时候主要是靠天吃饭,靠经验传承。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改良作物,比如选择长得更好的种子进行种植。
到了近代作物育种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家们开始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比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等。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植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1. 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遗传育种,利用遗传的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改良和培育的学科。
2. 植物育种的目的植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虫害和逆境条件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3. 植物育种的基本原则(1)选择原则:选择适合育种对象的种质资源,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2)遗传变异原则:利用植物自然的遗传变异和人工的诱变来创造新的优良品种。
(3)杂交原则:利用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人工杂交,产生优良的后代。
(4)连续选择原则:利用连续选择和交配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二、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1. 植物的遗传基础植物的遗传基础是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决定着植物的性状。
植物的遗传方式有自交和杂交两种,自交容易固定性状,而杂交能够产生优良的后代。
2. 植物的遗传变异植物的遗传变异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干预下,植物个体之间产生的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的来源有自然变异、诱变、转基因等途径,这些变异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3. 植物的种质资源植物的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植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包括有性系和无性系的种质资源。
有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自然种质和育种材料,无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无性系繁殖材料和细胞工程材料。
三、植物育种方法1. 选种植物育种的基础是选种,它是根据植物基因型和表型的性状,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选种的目的是遴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
2. 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方法,它是利用不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交配,产生优良的杂交后代。
通过人工杂交,可以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相互补充,获得优秀的后代。
3. 同源杂交同源杂交是利用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杂交,目的是提高表现型的稳定性和遗传纯度,促进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
《作物育种学总论》课件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传统育种,加速品 种的遗传改良。
作物品种改良的途径与方法
选择育种
通过选择优良个体,培 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
利用不同品种间的杂交 优势,创造新品种的方
法。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 诱发基因突变,创造新
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 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创
04
作物品种改良的目标与策略
作物品种改良的目标
01
02
03
04
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
求。
增强抗逆性
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性, 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 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改善品质
改良品种的品质特性,如营养 价值、口感、色泽等,满足消
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种子,诱发基因突 变,从中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选择育种
通过对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变异的选择,选育符合人 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现代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创 造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细胞工程育种
通过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等技术,创造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
作物育种实践案例分析
水稻育种
介绍我国在水稻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典型案例,如超级稻的培 育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小麦育种
分析小麦育种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在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方面 的实践成果。
玉米育种
探讨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在提高产量和抗 逆性方面的实践案例。
作物育种学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知识点
1. 知道什么是杂种优势吗?就好比两个优秀的运动员结合生出的孩子很可能运动天赋超强一样,在作物育种中,杂种优势能让作物生长得更健壮、产量更高!比如杂交水稻,那产量可是杠杠的!
2. 你说选择育种重要不?这就像选美比赛,把最优秀的留下来,不断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呀!像我们常见的那些优良品种的水果,很多都是通过选择育种得来的呢!
3. 诱变育种可神奇啦!这就好像给作物施了魔法,让它们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就像太空椒,经过太空环境的诱变,变得特别大而且营养丰富!
4. 回交育种懂不懂呀?就跟你不断去打磨一件宝贝似的,把需要的特性留下来。
比如一种抗病的作物,通过回交让它的抗病性更强,不是超厉害吗?
5. 基因工程育种啊,那简直是开启了作物育种的新纪元!这就像给作物安装了超级装备,让它们拥有各种强大的能力。
像那些转基因的作物,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
6. 杂交育种多常见呀!就像是把不同的拼图碎片拼在一起,组成一幅更美的图画。
像玉米的很多品种就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来的哟!
7. 多倍体育种也很有意思呀!想象一下,把作物变得更强大、更有活力。
无籽西瓜不就是这么来的嘛,是不是很神奇?
8. 单倍体育种可牛了呢!就好像让作物走了一条捷径快速成长。
可以快速获得纯合的品种,效率超高的呀!
9.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也是很厉害的手段哟!这就像是给作物贴上了独特的标签,能更精准地进行育种。
让我们能更好地培育出符合需求的作物。
总之,作物育种学的知识点真是太丰富、太重要了!这些方法让我们能吃到更多好吃、健康的食物,也让农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呀!。
作物育种学总论全套课件
2024/1/30
18
基因工程育种法
基因克隆与转化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通过转化等方法导入受体细胞,培育出 转基因作物。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作物基因组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基因敲除、插 入或替换等,创造新的变异类型。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技术,挖掘作物基因组中控制重要性状的基 因或位点,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遗传物 质变异,从变异后代中选择符合 育种目标的个体。
25
种子质量控制与管理
种子质量评价标准
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 等指标,确保种子质量符合国家 标准。
种子检验与认证
通过专业机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 验和认证,确保种子质量可靠。
01 02 03 04
2024/1/30
种子生产技术
回交育种
将优良品种与某一亲本进行多次回交,使后代逐渐接近优良品种 ,同时保留某些特定性状。
17
诱变育种法
物理诱变
利用物理因素如射线、激光等处 理作物种子或植株,诱发基因突 变,产生新的变异类型。
化学诱变
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作物种子或 植株,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的 变异类型。
生物诱变
利用某些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 等感染作物,诱发基因突变或染 色体畸变,产生新的变异类型。
汰不利变异,使作物性状向目标方向发展。
2024/1/30
12
有性杂交与基因重组原理
有性杂交的意义
有性杂交是实现基因重组的重要途径 ,可以创造新的变异类型,为育种提 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基因重组的结果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 型,为育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
《作物育种实验技术》课件
建立合理的育种实验信息记录系统来便于跟踪、分析和管理实验过程及结果,以确保育种实 验的顺利进行。
确定育种方法和试验方案
选择符合自身条件、适合的育种方法和试验方案,以不断完善自身育种水平。
育种实验操作技术
1 种子处理
选择健康、高质量、高萌发力的种子,进行 消毒繁殖,以确保良种和优良品种。
作物育种实验技术PPT课 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如何进行高效、可持续的作物育种实验,帮助你提高作物 产量并保证作物质量。
引言
作物育种实验技术概述
作物育种实验是育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评估材料、方法及效果,使得作 物育种更加高效可行。
作用与意义
作物育种实验能够预测育种效果、优化育种方案,是制定科学、可行的育种方案的基础。
实验结果组织与分析
确定合适的统计分析 方法
分析数据时要对育种数据进行 科学合理分类,根据实验目标 选出适合的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归类与整理
对各类育种数据进行规范、系 统的归类整理,以便于后期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结果解释与呈现将育种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呈现, 为下一步育种实验提供有利的 科学依据。
展望
常用育种方法
选择育种法
通过杂交进行材料改良,从而选 出符合要求的优良材料来进行后 代育种。
杂交育种法
混合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通过杂 交改良物种优势,并进行后代育 种。
突变育种法
对有机化合物、辐射等进行处理, 通过诱变使得材料发生突变并筛 选优秀个体,进行后代育种。
育种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育种目标
明确对作物育种的要求及目标,通过实验来尽快的达到目标。
《作物育种学总论》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作物育种学概 述
作物育种学的 基本原理
作物育种的方 法与技术
作物育种的实 践应用
作物育种的未 来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作物育种学概述
作物育种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作物育种 学是研究作物遗 传变异规律,选 育优良品种,提 高作物产量和品 质的科学。
未来作物育种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智能化、精准化、高效 化
挑战:气候变化、资源短缺、 病虫害
技术:基因编辑、生物技术、 人工智能
政策:法规、标准、知识产权 保护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遗传变异原理
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遗传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生物体在繁殖过 程中产生的遗传物质变化
遗传变异对作物育种的影响: 提供遗传多样性,为作物育种
提供基础
作物育种的方法与技术
传统育种方法
选择育种:通过人工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繁殖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优良品种 诱变育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基因突变,获得优良品种 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优良基因转入作物中,获得优良品种
分子育种技术
基因编辑 技术: CRISPR/ Cas9、 TA L E N 等
基因转移 技术:农 杆菌介导、 电穿孔等
基因表达 调控技术: RNAi、 miRNA等
基因标记 技术: SSR、 SNP等
基因测序 技术:二 代测序、 三代测序 等
生物信息 学技术: 基因序列 分析、功 能预测等
《作物育种学总论》课件
《作物育种学总论》PPT 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作物育种学的重要概念和方法。从作物育种的 概述、作物遗传学、作物育种方法,以及作物育种的实践方面,分享我们的 知识和见解。
第一部分:作物育种概述
1.1 作物育种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作物育种的定义:通过选择和改良一定自然或 人工杂交群体中的个体,以获得具有改良特征 的后代。
第三部分:作物育种学方法
3.1 作物品种鉴定方法
作物品种鉴定方法对于育种 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 重要。
3.2 作物育种方法
自交系育种、配合力育种和 杂交育种是常用的作物育种 方法。
3.3 作物遗传改良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 技术等手段,对作物进行遗 传改良。
第四部分:作物育种实践
4.1 小麦育种实践
小麦育种历史悠久,通过育种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2 玉米育种实践
玉米育种历经较长时间,不断推进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4.3 水稻育种实践
水稻育种始终关注着提高耐逆性和产量,取得了重要突破。
结束语
1 总结
通过本课件,我们对作物育种学的重要概述 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2 展望
作物育种学在未来将继续发展,为解决全球 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发挥重要作用。
1.2 作物育种的目的和任务
作物育种的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良品质、 增强抗逆性等。
第二部分:作物遗传学
2.1 作物染色体
作物染色体结基因组
研究作物基因组有助于深入了解作物遗传特性。
2.3 作物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作物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对作物育种的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
玉米育种学基本知识点一、名词解释2、一环系在育种中,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为一环系3、二环系从自交系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为二环系4、顶交种5、三交种6、双交种7、玉米自交系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带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8、杂种优势模式12、测验种13、测交种14、轮回选择15、糯玉米16、甜玉米17、超甜玉米18、杂种优势群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于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19、杂交种20、马齿型玉米21、硬粒型玉米22、普通甜玉米23、一般配合力24、特殊配合力二、填空题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3、玉米起源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现代玉米起源于有种质渐渗、自然选择、人工进化。
4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包括: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其它特殊目的品质育种。
5.根据开花授粉习性,玉米属于异化授粉—作物。
6.栽培玉米有条染色体,是倍体作物5.玉米的杂交、自交授粉过程主要包括,。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杂种F2代呈比例。
9、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乳色泽有现象。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隐形主基因rhm 基因所控制。
14、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隐形纯合su1su1 基因或 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所控制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 su1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第二部分作物育种学
第二部分作物育种学【基本要求】1、掌握品种的概念,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主要内容及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掌握主要农作物繁殖方式的类别,各自的主要授粉方式和育种特点。
3、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了解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与种质资源收集的关系、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4、熟悉掌握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了解制订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和实现主要目标的育种策略。
5、熟悉掌握引种的基本原理,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作物的不同类型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引种的基本步骤,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程序。
6、掌握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杂交技术和杂交方式;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和杂交育种程序。
7、了解回交育种、诱变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倍性育种特点、方法。
8、了解杂种优势表现的普遍性、复杂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掌握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杂种品种的类型;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
9、了解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生物学特性,掌握杂种品种的选配和生产利用方法及途径。
10、了解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特点和品种选育、利用。
11、了解群体改良的意义、原理、轮回选择方法。
12、了解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13、了解作物的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特点、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
14、了解分子标记的类型、作物MAS育种的方法。
15、了解水稻、油菜、棉花等田间试验技术、品种区域试验技术。
16、了解我国品种审定和推广制度,掌握品种混杂退化的实质、原因及防止措施,掌握常规种和杂交种的原种生产技术和良种生产技术及质量要求。
【考试内容】一、作物品种的概念,遗传改良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作物育种学绪论》课件
育种方法
传统育种方法
介绍传统育种方法中的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和选优 育种。
现代育种方法
探讨现代育种方法中的基因改良育种法、细胞与分 子育种法和生物技术育种法。作物育来自实践1作物品种选育
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作物品种的选育,以满足农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2
作物品种鉴定与鉴别
解释如何进行作物品种的鉴定和鉴别,以确保品种的准确性和优势。
遗传学基础
1 遗传学基本概念
阐释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探讨基因传递和变 异。
2 遗传变异及其来源
探索遗传变异的形成机制和来源,了解其对 作物育种的影响。
3 基因型与表型关系
解析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复杂的关系,并探索 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因型改良作物。
4 基因和染色体
揭示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 用这些知识进行作物育种。
3
作物栽培技术的实现
探索实施作物栽培技术的方法,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作物育种发展趋势
新育种技术
介绍新兴的育种技术,如基因编 辑和基因组学的应用。
跨学科合作
探讨跨学科合作对作物育种的重 要性,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精准育种
解释精准农业对作物育种的影响, 以实现更高效的育种结果。
结语
• 作物育种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 未来作物育种发展的前景和机遇
《作物育种学绪论》PPT 课件
欢迎来到《作物育种学绪论》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作物育种的意义、 方法和发展趋势,为您带来精彩的学习体验。
作物育种概述
作物育种意义及发展历程
探索作物育种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演变历史。
作物育种分类及基本要素
介绍不同的作物育种分类以及实现成功育种所需的基本要素。
作物育种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知识点总结一、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1. 遗传变异和遗传演化作物的遗传变异是作物育种的基础。
在自然条件下,作物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自然选择和突变。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适应环境的基因得以传递下去,进而引起物种的适应性演化。
而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然改变,是作物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之一。
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作物可以产生丰富的遗传变异,为作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两个不同亲本间的遗传交配,产生子代遗传优势的现象,以培育新的作物品种。
杂交育种可以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产生高产、抗病、抗逆等优异性状的作物品种。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是一种重要的作物育种方法。
3. 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通过外源基因导入或内源基因编辑等手段,对作物基因组进行改造,实现特定性状的增加或改善。
基因改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耐逆性和品质等性状,是作物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作物育种的方法和技术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有意识地繁殖后代,逐步改良和培育新的作物品种。
选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作物育种方法,可以通过选择育种,逐步提高作物的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性状。
2. 重组育种重组育种是指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选择和自交等手段,实现基因组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以培育新的作物品种。
重组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促进优异基因的组合,是一种重要的作物育种方法。
3. 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作物中,以实现特定性状的增加或改善。
转基因育种可以大大拓展作物的遗传资源,产生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是一种重要的作物育种技术。
4. 基因组编辑基因组编辑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对作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进行精确编辑,以实现特定性状的增加或改善。
基因组编辑可以实现特定基因的精确改良,对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必修二PPT 作物育种
种子的知识
1992年,美国人布朗曾发出21世纪“谁来养 活中国人”的疑问,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2006年联合国不再对华进行粮食援助
2015年7月16日9时52分 5
2015年7月16日9时52分
3
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非生物因素
光 温度 二氧化碳 矿质元素 水 氧气
2015年7月16日9时52分
生产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合理密植(叶面积指数) 建温室,温室中白天升温,夜晚降温 通风、温室可施农家肥、CO2发生器 施用农家肥、化肥 合理浇水、合理灌溉 松土、促进呼吸作用
(六)农 业 育 种
思考:
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2015年7月16日9时52分
1
农作物育种方法
杂交倍体育种 人工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空间诱变育种 组织培养技术 基因工程育种 人工种子
细胞工程育种
2015年7月16日9时52分 2
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作物育种学PPT课件
a
16
五. 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1927 Hayes &Garber (美)«作物育种»
1935 Vavilov (苏)
«植物育种的科学基础»
1942 Hayes&Immer(美) «植物育种方法»
1960 Allard (美)
«作物育种原理»
1936 王绶(中)
«中国作物育种学»
1948 沈学年(中)
a
28
2.育种途径、方法和技术
育种新途径有: (1)杂种优势利用 (2)远缘杂交 (3)理化诱变 (4)组织培养 (5)细胞融合 (6)基因工程
a
29
(1)杂种优势利用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a
30
(2)远缘杂交、理化诱变、组织培养 在国内外已普遍应用。
马铃薯、香蕉、甘薯等作物的脱毒 苗,已达到工厂化生产水平,马铃 薯脱毒复壮种薯,可提高产量3050%;脱毒香蕉一穗可达上百斤。
a
31
(3)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
原生质体培养:已有80多种植物培养 出了再生植株。 细胞融合:西德和美国的科学家用马 铃薯与番茄的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出了 番茄薯。
a
32
(4)基因工程 ①抗病虫等农作物育种
②提高作物产量,改进作物品质
a
33
(5) 空间育种为人类展示出美好前景
1987年,粮、菜、花种子放进第9颗返 回式卫星 1996年100多种种子,随第17颗返回式 卫星上天。 截止1998年,利用返回式卫星已8次成 功地搭载了粮、棉、油、蔬菜、花卉、 林木、瓜果等种子300多种。
a
19
一.作物品种的概念
a
20
作物品种: 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 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群体, 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定的遗传性, 在生物学、形态学和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 致性, 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栽培条件下,在产量、品 质、抗性、生育期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人类生活 和生产发展的需要, 并通过简单的繁殖手段保持其群体的恒定性。
作物育种电子课件
当然,优良品种的这些作用是潜在的,
其具体的表现和效益还要决定于相应的耕作
栽培措施。而且一个品种绝不是万能的,它
植物基因工程在育种上应用重要的突破
是在抗逆性育种方面。Beachy研究组第一个
报道了将TMV外壳蛋白基因引入烟草,使这
些再生植株表现出明显的抗性,病症出现推 迟或不出现。此后这一研究成果迅速推广到 其它植物的抗病毒育种上。
基因工程或重组DNA技术就是按照预先
设计的生物施工蓝图,把人们需要的甲种生
二、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 育种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育种目标的策略; 2.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
3. 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4. 人工选择的理论及方法; 5. 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规律、鉴定及选育方法;
6.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及方法;
7. 育种工作中的田间试验技术; 8. 新品种的审定、推广与种子生产技术。
四、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与分子育种的兴起
(一)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古代,18世纪前,育种萌芽
时代;
第二阶段:近代,18—19世纪,育种
出苗时代;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育种开花结果时代。
在理论方面:遗传学发展迅速,从普通遗传学
发展出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化遗传学、群
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分支,同时,生物统计、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
速发展,由水稻、小麦的矮化和抗病虫育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育种学基本知识点一、名词解释2、一环系在育种中,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为一环系3、二环系从自交系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为二环系4、顶交种5、三交种6、双交种7、玉米自交系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带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8、杂种优势模式12、测验种13、测交种14、轮回选择15、糯玉米16、甜玉米17、超甜玉米18、杂种优势群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于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19、杂交种20、马齿型玉米21、硬粒型玉米22、普通甜玉米23、一般配合力24、特殊配合力二、填空题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3、玉米起源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现代玉米起源于有种质渐渗、自然选择、人工进化。
4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包括: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其它特殊目的品质育种。
5.根据开花授粉习性,玉米属于异化授粉—作物。
6.栽培玉米有条染色体,是倍体作物5.玉米的杂交、自交授粉过程主要包括,。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杂种F2代呈比例。
9、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乳色泽有现象。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隐形主基因rhm 基因所控制。
14、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隐形纯合su1su1 基因或 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所控制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 su1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15、栽培玉米种的染色体组是和。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19、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⑴农艺性状好、⑵配合力高、⑶产量高、⑷纯合度高。
20、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21、选育玉米自交系是一个连续套袋自交并结合结合严格选择的过程。
22、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从改良群体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一环系,将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
23、在选育玉米自交系的过程中,凡来自于同一原始S0单株或同一个S1穗行的S穗行称为姊妹行,由它们得到的自交系互称为姊妹系。
226、目前对于质量性状的育种方法主要是回交转育的方法,和选二环系法而对于数量性状的育种方法则主要采用⑴从地方品种中选育、⑵用二环系法选育、⑶系统选择法、⑷轮回选择法。
27、1、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1、简要说明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的基因型特点。
2、玉米的杂交授粉技术与自花授粉作物的水稻等有什么异同点。
3、试述我国玉米育种的总目标。
4、在玉米育种工作中,对种质资源的利用和选择时应考虑哪些问题?5、在玉米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如何对选系的配合力进行测定?6、试述在不同时期对玉米选系配合力进行测定的依据、目的。
综述1、结合实际,谈一谈玉米自交衰退的原因及改良方法。
2、结合实际,谈一谈甜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程序。
3、结合实际,请思考并阐述玉米适应农业机械化的育种目标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花生育种基本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外照射:利用X射线、γ射线、中子流照射花生的外部,包括植株、种子和花粉等部位。
2.内照射:利用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如32P、35S等)溶液浸种或注射植株,使溶液渗透到组织里面,由放出的β射线从植株内部进行照射。
3.片选:建立花生种子田,专人管理,在收获前除去混杂劣株。
4.仁选:花生播种前剥壳时,将粒大、饱满、色鲜,种皮无损伤,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种仁作种用。
5.连续开花型:指主茎和分枝的每个节上均可着生花序的花生开花习性。
6.交替开花型:指主茎不着生花序,第一次分枝中花枝与营养枝两两交替着生的花生开花习性。
7.开花下针期:花生生育过程中,从50%植株开始开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历期。
8.饱果成熟期:花生生育过程中,从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的历期。
9.密枝型:第二次分枝多,且有第三、四次分枝的花生分枝型。
10.疏枝型:第二次分枝少,甚至没有第二次分枝的花生分枝型。
11.直立型:指第一对分枝与主茎的夹角小于45°的花生生长习性(株型)。
12.匍匐型:指第一对分枝近主茎基部与主茎的夹角大于60°,分枝中上部向上直立生长的花生生长习性(株型)。
二、重点内容(一)基本背景我国每年吃掉2000万吨进口转基因食品;排在前三位的是:大豆、玉米、油菜。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市面销售的植物油必须标明两个标识,一是生产工艺标识,标明:浸出或压榨;二是原料来源标识,标明:转基因或非转基因。
以此提供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但事实上,许多消费者对此专业提示并不知情。
在南方产区选育推广早熟种与超早熟种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可以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实施花生与其他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制,如早熟品种,在广东省利于发展冬种作物,实现一年三熟,同时对发展蔗地间种花生,解决蔗区农民的食油问题及甘蔗的肥源也有很大作用;二是可以避免或减轻恶劣天气、病虫害等灾害危害,如秋植花生选播早熟种或超早熟种,早熟早收,可避免后期温度过低而造成秕果增多的影响,使花生迅速增饱增重;三是可以调节劳动力的余缺,解决花生与其它作物之间的用工矛盾,如广东省春植花生的收获期往往与水稻收割期相遇,如能适当提早熟期,则有利于劳动力与晒场的安排,对花生茎叶回田和翻秋留种的时间安排也较及时;四是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早熟种,尤其是超早熟种,可以提早上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等。
截止2015年12月,我校育成并通过审定的花生新品种有7个,即汕油21(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育成,2004年国家花生品种鉴定,曾多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汕油162(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育成,2004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曾多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仲恺花1号(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花生品种鉴定,2008年以来连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广东省花生高产创建重点品种)、仲恺花2号(2007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广东省花生高产创建重点品种)、仲恺花10号(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15年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广东省花生高产创建重点品种)、仲恺花12(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广东省花生高产创建重点品种)和仲恺花99(2014年6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2005年我校参与完成的“花生抗病高产耐旱花生品种的选育推广”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013年我校主持完成的“优质专用型花生仲恺花1、2号及增效技术研究与推广”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14年2月我校协同主持完成的“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8月,我校协同主持完成的“花生新品种仲恺花1号引进与示范推广”荣获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二等奖。
(二)花生遗传花生遗传性状的遗传,按遗传背景可划分为自然选择的遗传和辐射后代的遗传;按研究层次可划分为个体性状遗传、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按个体水平可划分为质量性状遗传和数量性状遗传。
花生分枝型分密枝型与疏枝型,由少数基因控制;密枝型呈显性,疏枝型呈隐性。
多年生与一年生(野栽杂交),多年生呈显性,一年生呈隐性。
结瘤性由三对基因控制。
荚果大小,多数研究认为,荚果大小由一对基因控制,大果呈显性,小果呈隐性。
荚果形状,葫芦形呈显性,普通形呈隐性;斧头形呈显性,葫芦形或普通形呈隐性;串珠形呈显性,普通形或蚕茧形呈隐性。
种皮色显隐性总的趋势是:紫红色>红色>粉红色>白色,主要遗传模式有:一对基因遗传模型、两对基因遗传模型和三对基因遗传模型等。
种子休眠性,一般交替开花型品种具有休眠性或休眠期较长,连续开花型品种没有休眠性或休眠性弱;休眠性对无休眠性呈不完全显性。
黄曲霉侵染,周桂元等(2001)研究了花生籽仁抗黄曲霉侵染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花生抗侵染遗传为二倍体母体效应,由二对基因控制。
梁炫强等(2001)研究认为,抗性基因型种子的观察应包括种皮超微结构、蜡质、角质和38 kda蛋白,并认为与防御有关的酶活性变化,如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氧特异世代、壳多糖酶、β-1-3-葡萄糖酶等有关。
花生大量数量性状存在杂种优势,杂种一代的许多数量性状超过双亲平均值,甚至超过高亲。
研究表明:普通型×多粒型,地上部优势最大;普通型×珍珠豆型,地上部优势次之;珍珠豆型×多粒型,地上部无优势。
地上部性状的杂种优势较之荚果性状表现明显。
花生产量、脂肪、蛋白质等性状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但不同组合间差异极大,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间都能出现正负超亲优势。
尽管花生杂种优势明显,但由于花生生长发育特点、开花结荚习性和花器构造等原因,在大田生产上直接固定和利用杂种优势是十分困难的。
辐射对染色体的遗传效应:一是可以造成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产生多倍体、单倍体和非整倍体;二是可以造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四种情况。
花生辐射后代性状遗传变异的主要类型:(1)突变后代呈稳定遗传;(2)突变性状呈规律性分离;(3)突变后代呈无规律分离。
辐射诱变后代突变性状遗传的总趋势是:无规律分离类型>稳定遗传类型>有规律遗传类型。
(三)育种目标1.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与依据(1)效益优先与市场需求原则:国内外育种者的成功经验表明,效益优先是花生育种的永恒原则。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较少,粮油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民增加收入的要求非常迫切。
因此,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我国的国情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这是制定育种目标时必须遵循的永恒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条件、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制定育种目标时必须有超前意识,预见到未来对花生新品种的要求和需求,因为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较长的时间,不能只看到目前的需要,应预计今后5年、10年或更长时间内生产和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