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讲评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那点事

合集下载

2024高考语文论述类、实用类文本考点解读大赛 课标解读设计

2024高考语文论述类、实用类文本考点解读大赛 课标解读设计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高考从社会发展变化对人才的新要求出发,加大了学生 在信息时代应具有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思辨能 力的考查。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着重通过优化考试内容 ,呈现出开放、综合、灵活、多样的特点,从而为社会 培养可塑性强、能持续学习的人才,助力我国终身学习 体系的建立。”
国家考试要求及命题变化
平均数 D
54
48.63
50
47.88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
题号 卷别
第4题
第5题
平均数
AB
C
D
A
B
C
D
甲卷
图表(文字较多)
47 55 46 51
49.75
乙卷
图表(文字很少)
44 48 51 54
49.25
2023年 信息类文本 命题字数统计
2023年信息类文本 各题题目字数统计 (以新课标Ⅰ卷为例)
高2024届高中语文考点解读和教学内容设计赛
高三语文备课组
目录
1 国家考试要求及能力体系 2 相关研究 3 命题预测 4 学情分析 5 备考策略
1
国家考试要求及能力体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 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 己的思考和评判。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 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
必修5
教材一览
论述类(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 、书评等)
实用类(新闻、访谈、报告文学、辩论、演讲、 科普说明文等)
《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零度写作突破)《包身 工》(报告文学特点)《飞向太空的航程》(行文顺 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演讲特点)《在马克 思墓前的讲话》(演讲特点)

高考语文复习80: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

高考语文复习80: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

( D)
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
内涵。
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
规范点拔
(2010·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 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 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 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 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 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
但从这两派对立的音乐思想——古典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 可以见到那时音乐思想的丰富多采,造诣精微,今天还有钻研 的价值。孔子是个极爱音乐的人。《论语》上说他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八佾》 篇载: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 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起始,众音齐奏,展 开后,协调着向前演进,音调纯洁。继之,聚精会神,达到高 峰,主题突出,音调响亮。最后,收声落调,余音袅袅,情韵 不匮,乐曲在意味隽永里完成。但是孔子不只是欣赏音乐的形 式的美,他更重视音乐的内容的善。《论语·八佾》篇又记载: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重视音乐的教育意义,他不要放郑声,因郑声淫,是太 过,太刺激,不够朴质。
一轮反思与二轮对策 经过一轮的复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读(圈点勾画)、审(题
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解答选择题 的方法,但在二轮专题复习的过程中仍不可掉以轻心,要通过 一定数目的题目,强化解题意识,不要贪多。对于简答题,在 答题规范方面还要进一步强化,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模式, 形成“套路”。

高考语文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高考命题点二分析综合高三全册语文

高考语文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高考命题点二分析综合高三全册语文
题干 示例 (2015·高考江苏卷)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
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Fra bibliotek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概括文本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的。 (2)请概括文意。 明辨 (1)题干中有“哪些”“文意”“内容”等字样 题型 (2)题干中有“概括”“分析”等字样
12/10/2021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信息要点筛选提炼“三步走”
12/10/2021
题型三 观点态度概括分析题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 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 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论述类文本中作者 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作者对论 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的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 可分为:
12/10/2021
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 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 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 带的配曲。
……
12/10/2021
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规范答题]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本题题干已经非常明确,是“局部结构思路概括分析”题。 第二步:答题角度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可以切分层次来解答:第 1、2 句是第一层次,谈了雕刻发 源于人类的崇拜心理。第 3、4、5 句是第二层次,说了雕刻家 的创作要求。第 6 句是第三层次,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 是附带的配曲。
12/10/2021
第二步:答题角度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在第五段,从三个方面论述“西天取经”的寓意:一是“西 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 的过程”;二是“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 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直至完成使命; 三是“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参考答案] 人生的成长是发挥个人能力、收心敛性的过 程;人生要承担责任,克服困难,完成使命;人生最大的价值 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评课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评课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典型错题的讲解,归纳总结错误类型和答题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额能力,促使其思维发展与提升。

2、通过试卷试题的阅读和讲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过程与方法:讲解试卷中的例题,结合考纲,归纳总结错误类型,并进行课堂训练,达到对这一类题整体的认知并掌握方法和技巧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1、了解常见设题陷阱。

2、灵活运用“读、找、比”的方法阅读、做题,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总结归纳、拓展延伸、练习巩固〖高考大纲〗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察,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体设计〗教师对纸卷进行总评,本次测试学生的得分情况,试题特点是注重基础的考查,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13个选择题,非选择题9个,题目难度适中。

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特别是艺术类文本阅读着手,教会学生如何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查纠错,讨论互学。

让学生了解考纲要求,明确解题的思路和步骤,提升学僧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过程〗导入:荀子《劝学》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但我们也要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对论述类文本进行重点突破,让我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能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论述类文本中的错题展示:1、3题为易错题,2题是出错率较高的题。

教师讲评有关的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第1题注意A选项中的墨、儒、道三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高考“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阅读” 知识梳理与题型考点归纳

高考“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阅读” 知识梳理与题型考点归纳

高考“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与题型考点归纳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以及技巧,有三个分类: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

内容很长,干货非常多,大家一定要耐心读完(分几次看也是可以的,不过记得先收藏),收获嘛,当然不会少。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储备一.传记1.传记的阅读方法(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

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

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

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鉴赏能力。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察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科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

高考语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简要分析】 强加因果(强行曲解原因)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 特点。(4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_______________。 (2)针法和绣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承载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 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 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 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 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答案:9.(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9.(3)承载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信息】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 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 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 【筛选归纳】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 【试题】因为汉朝的家庭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汉 朝的家庭教育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 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七、言此与言彼 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
•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 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 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杭衡。(第二段)那么,藏族 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 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 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语文 专题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语文  专题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 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
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 的扩大或缩小。②“扭曲文意”指选项故意扭曲文本
的词语。
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意思的方向引领。③
③理解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有的词语,既与 “混淆时空”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顺序,选项则故意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主要是一些论文、 杂文、评论性文章等,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 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 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既是探讨 科学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科 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实 用类、论述类文本一般是先提出论题或论点, 然后选用各种材料,运用各种方法,分层次、 分角度阐述文章的这一论题或论点,做到观点 与材料的统一,最后总结全文。
解答“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类题目,注意 “三个步骤,四种类型”: (1)三个步骤: 第一,细读勾画,把握主旨。“文中信息的筛 选和整合”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比 较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 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 画,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揭示文章主旨和显 示作者见解的语句予以圈点勾画,这样就为辨 析选项真伪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线索。第二, 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筛选与整合文中信 息,要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对每个选 项斟酌比照。第三,选出答案,复核锁定。考 生在选出答案后,要再进行复核,以确保答案 正确。 (2)四种类型: 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各个选 项是否符合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 型之一:①漏掉信息,以偏概全;②因果倒置,主 客互换;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④无中生有,查 无实据。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答题技巧及模板超全整理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答题技巧及模板超全整理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谈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实用”与“论述”的分类

谈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实用”与“论述”的分类

谈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实用”与“论述”的分类作者:周如华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2期关于“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就已经提出了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提法,最早是在2007年。

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在内容上有了较大改变,将现代文阅读按文本分成了三类——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

其中,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出现在选考部分。

以前高考试卷中将“文学作品阅读”之外的“小阅读”分为“一般社科类文章阅读”和“一般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确实有它的局限性,比如新闻、传纪、通讯等文体就不包含其中,也就没法考查,而新闻、传记、通讯等“实用类”文本在现实生活的阅读中很普遍,也更贴近高中生,命题者对文本重新分类,将新闻、传记、通讯等加入进来,符合实际需要,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很好的呼应。

但究竟什么是“实用类文本”什么是“论述类文本”,《新课程标准》没有给明确的定义,只是将三种文本的阅读指导的侧重点提了出来:“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讲到阅读实用类文本时,只是讲了“新闻”的阅读,并没有一一列举有哪些“实用类文本”。

各地“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所包含的文体的表述大同小异。

江苏省说“实用类文本”指传纪、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山东省说“实用类文本”包括新闻、传记、访谈、调查报告、社科论文等,福建省说“实用类文本”包括现当代人物传记、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人物通讯、人物专访、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汇总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汇总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汇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必备知识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讲评教案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1.归纳并掌握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及其矫正方法。

2.总结并掌握实用类、论述类试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独立地分析出错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用合作交流的办法共同解决。

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错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病例1:专题规范练八第一题的第1题:对“智能芯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此题不少同学判断不清该选A项还是该选B项。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

文本对“智能芯片”的阐述集中在第四、五段。

C项与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吻合,D 项与第五段第二、三句话意思一致,考生基本可以判断。

对A、B两项就分辨不清了。

A项题源在第四段第三句,B项题源在第四段第四句,这两项中的表述中都有“可以”一次,也就是表示未然的。

为什么A项是正确的而B项则是错误的呢?第三句是整体讲“智能芯片”是怎样的一种东西,讲的是原理,所以讲它“可以”怎么样。

而第四句讲的是实例,是具体的一个“智能芯片”,是已经做成的,原文说“它是表面上有数百万个小珠子”,就是已经存在了。

所以不能说“可以”。

归纳常见失误一:把握概念内涵不善于做细微区别,造成判断失误。

高考语文_专题0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高考语文_专题0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0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20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分)材料一: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

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

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

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

”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材料二: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

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

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

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

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

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

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进了读者的灵感闪现和意义顿悟。

新高考语文第6部分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 任务组三 任务三 精细筛选,精要归纳,精准分析概括

新高考语文第6部分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 任务组三 任务三 精细筛选,精要归纳,精准分析概括

任务三精细筛选,精要归纳,精准分析概括[走进任务]新高考全国卷在把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统整为信息性阅读,并且在加大了文字阅读量、题量和分值的同时,更扩大了考查的范围,由原先单一地考查信息筛选整合,扩大到信息的概括、比较,考查多文本情境下的能力。

面对这种变化,我们还是要抓住文意概括分析这个抓手,以应付命题带来的各种变化。

一、归纳概括的四种方法1.摘取关键词句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据题目指向,在一定的范围内,找出相应的词或短语,稍加整合,给出答案。

此法的关键是筛选准确、不漏要点。

一个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在段落的开头,或段落的起始句或终结句。

有时也比较分散,需要考生对照题干要求,找出重要的文字信息,如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有指代性含义的代词、提示性词语等。

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整合答案时保持概念的一致性,有时还需要保持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一致性,抓准关键词句。

2.合并同类项这里借用一个数学方法,在提取公因式的时候,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作合并同类项。

在文段概括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很多包含“同类项”的句子,只要把“同类项”内容合并、提取即可。

3.祛除修饰语此法颇类似于分析句子成分时找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祛除修饰成分。

有时要求概括的对象是一个句群,道理也是一样的。

组成一个句群的若干个句子往往有主次之分,撇开那些居于次要地位的起辅助作用的句子(“修饰成分”),抓住居于核心地位的起统率作用的句子,就能完整准确地概括。

4.层次切分法此法运用广泛,且能保证概括准确,不漏要点,前提是对所给文段细读,要依据论述对象准确切分层次,切分好层次后再运用提取关键词句、祛除修饰语等方法来进行概括。

二、归纳概括的四种技巧一是“抓”整体架构,抓标题、文首、文尾,抓层次文意;二是“抓”阅读程序,逐段点化,先分后合;三是“抓”结构分析,题文对照,提取要点;四是“抓”功能句,即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 了园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 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 寄托和精神文化。
▪ 9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乡村 、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洋,旷野、荒原……游 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自然 文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 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我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 更加热爱壮丽山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加 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 爱文学尤其自然文学。
▪ 3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 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代的自然 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 4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 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 ,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 ,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要敬畏大自然。以前, 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 类的回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 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类的 惩罚。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答影案响:我D们 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 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原文第1段:“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 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 行伦理审视……”选项漏掉“一些”,扩大范围; “为了应对 ” 强加因果。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 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 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 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 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B
▪ 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 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 系。
▪强加因果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 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为从自然中得到 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与享受。
论述类文本阅读那点事儿
—— 对
▪ 实用类文本阅读 ▪1、理思路 ▪2、定区间 ▪3、重分析 ▪4、巧排除 ▪5、善整合
▪思路:
▪1、贫困借书,打牢国学 基础(1-2)
▪2、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求 学(3-4)
▪3、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全国卷Ⅰ 】第一题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考生容易看错
【卷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 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 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 ,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1.从考题设置角度看: 倾向于考查“理解、概括、推断 能力”,选项的字数普遍减少(34-36),多数选项我们 没法直接在原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而只能找到选项中的 关键词,做题时必须理解原文内容,才能准确判断选项 内容是否正确。 2. 对“论证” 进行分析的能力考查,既突出了论述类文 本的特征,更与2017年考纲中新增考点“阅读论述类文 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相吻合,彰显了回归语文本位的命 题意图。选项涉及对篇章论证层次、论证重点、段落论 证方法、论证内容的考查。 3.从第3题关联词语可以看出,重视对考生思维逻辑推理 能力的考查。尽管题干表述上没有体现出“推断”二字, 但完全可以看作全国大纲卷中第3题“推断”题的回归。 最突出的三种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 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论证思路)
A.通过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
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A
【卷2】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 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五条
1、认真审题:划出题干(尤其第1题)关键词,认真读 完4个选项,强化“没有绝对,只有更对”的解题意识。 避免“先入为主”,不看完选项就下结论。 2、要熟悉客观题错误选项常用的设置方法: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表述绝对、强加因果、断章取义、偷换概念、 已然未然颠倒、或然必然混淆等。 3、结合作文扎实论述类文本的写作知识:论点论据、论 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效果等。 4、要重视“读”:对文本无条件的接受,记住作者的文 本、眼中的文本、心中的文本的区别。 圈点勾画-----“专注阅读”习惯的培养, 记段落要点、关键词-----重点训练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分清层次------判断段落内部(句群)逻辑关系的能力。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 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论述重点)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 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段落内容、论点论据)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 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思路脉络)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 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原文第三段:“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 而非为其设定义务。”选项中要为后代设定义务的说法 与原文不符。……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无中生有
D.第3段最后一句。
【卷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 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篇章层次)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 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第2段“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 范围之内……”曲解文意“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 有限”,说明排放问题只是关于气候问题的一个例子, 选项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问题只归结为限制排放的问题, 缩小了范围。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
▪ 思路: ▪ 1、 ▪ 2、 ▪ 3、
全国卷Ⅱ
【卷2】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 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理解错误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 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无中生有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 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强加因果
▪ B.因为家贫,又加上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冯 其庸的读书生活变得艰难和奢侈。他从来无法专 力读书,唯一可读的只有《三国演义》。
▪ 【原文】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 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后来, 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 扇门,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 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原文第3段:“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 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 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 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这只说明气候变化公约或协 定的长期目标符合后代利益,并非后代需求就可以得 到保证,逻辑关系不当。
▪ 10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 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一语道尽自然与文学 的关系。
▪ (选自《中国文学报》,有删节)
▪ 1、B强加因果“因为”,原文“事实上”,是例 证,是现实情况,不是原因。
▪ “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 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注 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 2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 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花草、虫鸟;古人写文 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 记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 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欧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
、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写 作”,也就是自然文学。
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高三语文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那点事
▪1、理思路 ▪2、定区间 ▪3、重分析 ▪4、巧排除 ▪5、善整合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
▪ 1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 魂。尤其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 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 受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养 ,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 心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
第4段:“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 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 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代际公 平只是气候正义涉及的一个方面(还有代内 公平),也不能说明气候正义的立场是立足 未来的,以偏概全,曲解文意;文章第4段涉 及, “大量篇幅”表述不当。故意夸大
【卷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
【卷2】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 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论证方法)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 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论证角度)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 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论证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