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经:《黄帝内经》十八卷,《黄帝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扁鹊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 三十八卷,《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经方:《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 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 《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 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 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 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 七卷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三部九候诊法 下部
足厥阴(五里、太冲) ——侯肝
足太阴(萁门、冲阳) ——侯脾胃
足少阴(太溪) ——侯肾
冲脉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经文释义
虚邪贼风:虚邪,邪乘虚而入,谓之虚邪。贼 风,不正之气,就是邪气。意思为四时的邪气。 恬惔虚无:恬惔,安静的意思。虚无,心无杂 念。意思是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医经典选读
主编:周安方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目录
中医经典著作介绍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影响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成就 温病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皇帝内经选读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医经典著作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医经、经方、神仙、房中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 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分析养生的重要性及基本理念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术数
术数:以巫术为起源的各类技术,天文、历法、 数学、星占、六壬、太乙、奇门、运气、占候、 卜筮、命理、相法、堪舆、符咒、择吉、杂占、 养生、房中、杂术等等都属于术数的范畴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皇帝内经选读
第一章:养生 第二章:阴阳 第三章:藏象 第四章:经脉 第五章:病机 第六章:诊法 第七章:病症 第八章:论治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 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
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 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天,指先天,癸,即癸水。天癸为藏于肾中具有促进生殖
功能的一种先天而生的物质。至,成熟的意思(又解为到 达、产生)。 精气的别称。出《黄帝内经•太素》:“天癸,精气也。” 元阴、元气的别称。《类经•脏象类》:“故天癸者,… 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 任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任”,担任,妊养之意,总 任一身阴经,称为阴脉之海。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 系密切 太冲脉:即冲脉。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影响
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
根植于先进的哲学思想,故“千年而不衰”
提出整体观医学特色:整体观念 确立中医医疗模式:辩证及诊治大法 系统整理经络学说及针灸疗法:针灸学鼻
祖 首创医学与多学科联合研究模式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成就
真气从之:真气,正气。从,顺从,调和之义。 精神内守:内守,守持于内。即精神充沛而不
妄耗。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经文释义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意为随便吃什么食 物,都觉得味道甘美;无论穿什么衣服,都觉 得舒适;不管在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当中生活, 都觉得快乐。
高下不相慕:高,地位尊贵;下,地位卑贱。 意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都安于自身的社会地 位,不羡慕别人。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 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 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 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Leabharlann Baidu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术数: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 吉凶;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的各类现象,用以 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对我国古代政治、 军事、文化、科技曾产生过广泛影响。
术数:预测吉凶的法术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六经辩证的整理及提高:形成体系,称临 床辨证论治先驱者
脏腑经络辩证运用于内伤杂病诊疗取得巨 大成功
治则治法灵活运用典范:对实践操作具有 强大指导意义
临床组方用药的里程碑:称方书之祖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温病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创立温病辩证论治体系:卫气营血辩证、 三焦辩证
提出温病发病的新观点 丰富外感病的治法方药
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充足 ),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医四大经典
内经:称《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
各81篇,总计18万余字,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伤寒:《伤寒论》
金匮:《金匮要略》
——合称《伤寒杂病论》汉张仲景著,8万余字 温病:明·吴又可《温疫论》;清·叶天士《温热
论 》;清·薛生白《湿热病篇》;清·吴鞠通《温 病条辨》、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各论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