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选读

合集下载

中医的经典著作和名医传统

中医的经典著作和名医传统

中医的经典著作和名医传统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经典著作和众多名医传统。

这些经典著作和名医传统不仅是中医学习的基础,也是中医文化的重要遗产。

以下将介绍一些中医的经典著作和名医传统。

一、经典著作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基础经典之一,也是最早系统总结中医学理论的著作。

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方面内容。

2.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重要医学著作,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书主要讨论了热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3.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东晋张仲景所著的另一部重要医学著作,主要阐述了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该书对于经络学说、病因病机有着较为全面的论述。

二、名医传统1. 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名医,被誉为“药王”。

他精通医理,擅长手术和药物治疗,为中医开创了新的道路。

华佗的名医传统被广泛传承,他的治疗方法成为后世医家学习的典范。

2. 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的著名名医,被誉为“神医”。

他广泛学习医药知识,对中医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诊疗中。

孙思邈的名医传统对于中医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张仲景前文提到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的作者张仲景,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医之一。

他在治疗疾病方面秉持“因势利导”的原则,提出“逐病论治”的方法,对后世医家的临床诊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医的经典著作和名医传统在中医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承中医文化的重要依据。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医学进步,中医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今天的中医学习不仅需要对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还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许多中医学院和医学研究机构注重整合传统医学知识与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推进中医的发展与研究。

总结中医的经典著作和名医传统是中医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医文化的瑰宝。

中医经典书籍

中医经典书籍

中医经典书籍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积累了大量的经典书籍,这些书籍不仅记录了中医的诊疗经验,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医经典书籍,它们是中医学术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是学习中医不可或缺的经典。

2.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典范。

书中详细论述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同样出自张仲景之手,主要总结了古代治疗杂病的经验,书中记载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书。

4.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专著,记载了多种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方法。

该书对中药的分类、配伍和炮制等方面有着详细的描述,对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由清代医学家吴又可所著,是温病学派的经典之作。

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温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6. 《难经》《难经》是一部专门讨论中医疑难问题的专著,书中对许多中医理论中的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理解中医理论的深层次问题有着重要的帮助。

7.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详细记载了近两千种药物的性能、功效、用法和用量,对中药学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不仅为中医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现代人的健康养生提供了指导。

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中医经典选读

中医经典选读

第一部分内经一、内经:1、包括《素问》和《灵枢》,是我国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集中反映了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2、成书在《史记》之后,《七略》之前;3、每部81篇,共162篇;4、《素问》:平素问答之书,根本说;《灵枢》:门户说,效应说,蕴含道教思想;第一章养生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其知道者:其,上古之人。

知,懂得、精通。

道,此处指养生防病之道,即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法于阴阳:法,效法、取法,引申为遵循、顺应。

阴阳,指昼夜、四季的阴阳变化规律。

如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3、和于术数:和,调和,此处有正确、恰当运用之意。

术,技也。

数,义同术。

术数,此处指修身养性之法,具体包括导引、吐纳、按跷、咽津等。

4、食饮有节:食,指进餐。

饮,指饮酒。

节,规律、法度。

5、不妄作劳:妄,乱也,此处有违背常规与法度之意。

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

6、形与神俱:形,即形体。

神,即精神、神气。

俱,偕也,有共存、协调之意。

7、尽终其天年:尽,全也。

肿,完也。

天年,自然所赋予的寿限。

8、度百岁乃去:度,度过。

去,离开人世。

二、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1、圣人:养生方面造诣精深的人。

2、虚邪贼风:泛指四时不正之气。

3、恬淡虚无:思想安闲清净,没有杂念。

恬淡:精神舒畅、志意宁静;虚无:心无奢望、贪欲;4、精神内守:精神守持于内而不外耗。

5、志闲而少欲:意志闲静,淡化嗜欲,少贪欲而无求于物。

中医经典选读对文学生的好处

中医经典选读对文学生的好处

中医经典选读对文学生的好处
1、增强人文素养:中医经典选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人文素养,拓展知识面。

2、提高思维能力:中医经典选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经典选读中的许多案例中,都有关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增强自我修养:中医经典选读中所涉及的许多案例,都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一、精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伤寒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张仲景)、《温病条辨》(吴瑭)、《温热经纬》(王士雄)、《神农本草经》。

二、专科医籍1.内科《诸病源侯论》(巢元方)、《千金要方》(孙思邈)、《脾胃论》(李杲)、《景岳全书》(杂症篇)(张介宾)、《丹溪心法》(朱震亨)、《医学心悟》(程钟龄)、《医宗金鉴》(内科部分)(吴谦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董建华)。

2.外科《外科正宗》(陈实功)、《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洪绪)、《疡科心得集》(高锦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吴谦等)、《中医外科学》(朱仁康)。

3.妇科《傅青主女科》(傅山)、《女科证治准绳》(王肯堂)、《景岳全书•妇人规》(张介宾)、《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济阴纲目》(武之望)。

4.儿科《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小儿病源方论》(陈文中)、《儿科痘疹方论》(陈文中)、《活幼心书》(曾士荣)、《幼科发挥》(万全)、《幼幼集成》(陈飞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汪受传)、《实用中医儿科学》(江育仁、张奇文主编)。

5.针灸科《针灸甲乙经》(皇甫谧)、《针灸聚英》(高武)、《针灸大成》(杨继洲)。

6.骨伤科《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吴谦等)、《中医骨伤科古医籍选》(孙树椿、阙再忠)、《伤科集成》(丁建华)。

7.眼科《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审视瑶函》(傅仁宇)、《目经大成》(黄庭镜)、《眼科金镜》(刘耀先)、《证治准绳》(王肯堂)、《中医眼科全书》(唐由之)。

8.耳鼻喉科《外科正宗》(耳鼻喉部分)(陈实功)、《医宗金鉴》(耳鼻喉部分)(吴谦等)、《景岳全书》(耳鼻喉部分)(张介宾)、《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王永钦)。

三、推荐书目《素问集注》(张隐罨)、《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灵枢经注证发微》(马莳)、《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郑卓人)、《伤寒来苏集》(柯琴)、《伤寒论条析》(李荫岚)、《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金匮要略释义》(黄树曾)、《难经》、《古今医案按》(俞震)、《本草备要》(汪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等)、《景岳全书》(张介宾)、《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脾胃论》(李杲)、《儒门事亲》(张从正)、《丹溪心法》(朱震亨)、《医贯》(赵养葵)、《理虚元鉴》(汪绮石)、《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医述》(程杏轩)、《石室秘录》(陈士铎)、《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类证治裁》(林佩琴)、《医林改错》(王清任)、《血证论》(唐宗海)、《外感温热论》(叶天士)、《本草纲目》(李时珍)等。

中医必读的名著_励志书籍

中医必读的名著_励志书籍

中医必读的名著中医必读的名著有哪些?你们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必读的名著,希望能帮到大家!中医必读的名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

中医经典选读以及详细讲解

中医经典选读以及详细讲解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 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 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 逆,是谓内格
中医经典选读和详细讲解
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
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 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中医经典选读和详细讲解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天,指先天,癸,即癸水。天癸为藏于肾中具有促进生殖
功能的一种先天而生的物质。至,成熟的意思(又解为到 达、产生)。 精气的别称。出《黄帝内经•太素》:“天癸,精气也。” 元阴、元气的别称。《类经•脏象类》:“故天癸者,…其 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 任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任”,担任,妊养之意,总任 一身阴经,称为阴脉之海。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 密切 太冲脉:即冲脉。
描述阴阳的概念与其特征(阴阳相互交融)
中医经典选读和详细讲解
阴阳学说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 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 使也
从天地、星辰、自然事物以及人体来描述 阴阳的含义
介绍阴阳之间的关系
《扁鹊内经》九卷,《扁鹊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 三十八卷,《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经方:《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 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 《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 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 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 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 七卷

中医经典诵读稿件

中医经典诵读稿件

中医经典诵读稿件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其中,《素问》主要介绍了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病因病机等理论;《灵枢》则详细讨论了针灸、推拿、养生等方面的知识。

2. 《金匮要略》:这是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经典,主要介绍了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其中包括针灸、草药、按摩等多种疗法,对于各类疾病的治疗有着详细的方案和用药指导。

3. 《伤寒杂病论》:这是张仲景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主要讨论了伤寒病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

其中包括了温病理论、六经辨证等内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4. 《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古代草药学的经典之作,由神农尝百草而成。

本书按照草木的用途和性味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类草药的特性、功效和应用方法,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 《针灸甲乙经》:这是一部古代针灸学的经典著作,由华佗所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针灸的理论基础、针灸穴位与经络、针灸方法和治疗技巧等内容,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6. 《千金方》:这是一部古代医学方剂学的经典著作,由孙思邈所著。

书中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包括草药的组方和用药指导,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7. 《医宗金鉴》:这是一部明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的医学经典,主要介绍了中医四诊合参、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知识。

书中还包括了大量的病案和临床经验,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8. 《本草纲目》:这是明代药学家李时中所著的一部药物学经典,系统整理了大量的草药信息,并对草药的性味、功效、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9. 《温病条辨》:这是明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的一部重要医学经典,主要讨论了温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和治疗方法。

书中详细介绍了温病的分类、病机变化、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对于温病的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0. 《至宝秘传》:这是一部古代医学家所著的医学经典,主要讨论了中医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范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个中医爱好者来说,深入阅读这些经典,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医学知识,更能够领略其中蕴含的深邃之道,感受到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的厚重与深远。

在阅读中医经典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阅读中医经典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医学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不仅需要熟悉丰富的中药知识,更要掌握骨伤、内科、妇科、五官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五脏六腑”、“经脉络脉”,需要我们深度理解医学的基本理念;《伤寒杂病论》中介绍了多种病症的治疗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学的精湛技艺;《本草纲目》中详细介绍了药物的来源、性质、功效等,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治疗参考。

综上所述,中医学是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学科,需要我们有更广泛的医学知识储备。

其次,中医经典具有“总结经验,予以借鉴”的特点。

《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不少现代医学中同样适用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中医开发出来的治疗方法,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例如,在针灸治疗中,不少经典的操作技巧仍然被广泛应用。

中医经典中的理论和经验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思路和借鉴,对于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次,中医经典突出了“以治未病”的特色。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治未病”的理念,即要在身体出现问题之前,注意身体的保健工作。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也屡见不鲜,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长期的慢性损害和疏于防范而形成的。

因此,“治未病”理念的出现,强调了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注重平衡饮食、均衡运动、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平和和社交活动等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最后,阅读中医经典也让我意识到了医学的伦理学和道德责任。

中医经典中一再强调医德医风的重要性,要求医生秉持患者至上、尽心尽责的医疗理念。

医学的本质是相互信任和关心,而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中医四大经典选读

中医四大经典选读

中医四大经典选读中医四大经典是指《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四部古代中医经典著作。

它们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这四部经典进行简要介绍。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它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包含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内容。

其中,《素问》主要讨论了人体的构造、生理、病因等方面,《灵枢》则主要介绍了经络、腧穴、针灸等内容。

《黄帝内经》对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 《难经》《难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

它由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主要记录了医疗实践中的难题和解决方法。

《难经》系统地总结了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疑难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它对于临床医学的发展和中医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一部临床经典著作,也是中医临床中最常用的参考书之一。

它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所著,主要介绍了伤寒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伤寒论》不仅系统地总结了伤寒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还提出了“表里辨证”、“六经辨证”等重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对于中医临床的诊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4.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中医学中一部重要的临床经典著作,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所著。

它主要记录了张仲景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治疗方法,包括诊断、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金匮要略》对于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其中所提出的“辨证论治”的观念,对于中医临床的诊疗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5. 《灵枢》《灵枢》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它由医学家扁鹊所著,主要介绍了经络、腧穴、针灸等内容。

《灵枢》对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有着重要的贡献,它系统地总结了经络的走向和作用,阐述了针灸的原理和应用,对于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1中医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总有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至今如宝收藏,但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温病学”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经是经得起考验,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能有效地帮助掌握中医理论。

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开始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中医,中医古籍经典是一个中医生必读之作。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其丰富的理论至今还没有人能把它完全解析,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也是治未病等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中针灸理论知识在今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是一部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奇书,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医学,而且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文学、社会科学等。

当时先进的各项科学成就。

因此,要读懂《黄帝内经》要追溯秦汉历史背景。

《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辩证论治体系的重要著作,其中的理法方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伤寒,以脏腑论疾病,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其中刘河间依据《内经》有关“火”于“热”的.病机条文,结合《伤寒》,首创“火热论”,世称“寒凉派”李东垣发挥《内经》“胃气”结合《难经》、《金匮》,提出“脾胃论”世称“补土派”,张子和发挥经文治责创立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金元时的学术,特色鲜明各自不同角度阐释经典,对明清及今后医家产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具有代表的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梦英四大温病学家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思想和“三焦”辩证的独特思想。

中医经典选读试题及答案app

中医经典选读试题及答案app

中医经典选读试题及答案app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是:A. 春秋战国时期B. 东汉时期C. 三国时期D. 唐朝时期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六经辨证”?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E. 少阴经答案:E3.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风、寒、暑、湿、燥答案:A二、填空题4.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_______、痰湿质、湿热质等。

答案:阴虚质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共记载了_______种药物。

答案:365三、简答题6. 简述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答案: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进行预防和干预,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管理等手段,增强机体的正气,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四、论述题7. 论述《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等判断阴阳是否失衡,从而确定病因和病性。

在治疗中,医生会采取调和阴阳的方法,如用温阳药物治疗阳虚症状,用滋阴药物治疗阴虚症状,以达到恢复身体平衡的目的。

五、案例分析题8. 患者,男性,45岁,主诉近期出现心悸、失眠、多梦、手足心热等症状。

请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

答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可能的病因是心肾不交,阴虚火旺。

治疗原则应当是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具体治疗方法可以采用中药治疗,如使用知柏地黄丸等滋阴降火的药物,并结合针灸、按摩等非药物疗法,同时指导患者调整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

中医经典诵读篇目

中医经典诵读篇目

中医经典诵读篇目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圣典,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其中,《素问》讲述了人体的构造、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等内容,《灵枢》则着重探讨了人体的经络、气血运行规律以及针灸疗法等。

二、《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主要论述了发热病、伤寒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和治疗等内容。

该书对于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创作的又一经典之作,主要讲述了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该书以辨证为核心,详细介绍了各种内科疾病的病机、辨证要点和治疗方案。

四、《千金方》《千金方》是孙思邈所著的一本医学经典,是一部综合性的医方集,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该书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编纂的一部药物学经典,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的药物资源和药物应用。

该书对于药物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六、《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药物学经典,被誉为中医药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详细记载了各种草木、动物、矿物等药物的性味、功效、用法和配伍等信息。

七、《外台秘要》《外台秘要》是明代杨继洲所著的一本外科学经典,主要介绍了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该书对于外科手术、创伤处理以及疮疡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八、《丹溪心法》《丹溪心法》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一本医学经典,主要讲述了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该书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九、《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所著的一本针灸学经典,详细介绍了针灸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该书对于针灸疗法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十、《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明代杨继洲所著的一本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经验。

该书对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方法和技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选读中医四部经典一点体会

选读中医四部经典一点体会

选读中医四部经典一点体会中医四部经典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

这些著作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反映了古代中医学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些经典中,我对其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下面是我对中医四部经典的体会。

首先,《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圣典”。

它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阅读《黄帝内经》,我深刻体会到中医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其中,对于“阴阳”和“五行”等理论的阐述,使我对于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克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黄帝内经》中还介绍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等,这让我对中医师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询问来判断病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由张仲景所著。

这部书主要记录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和治疗方法。

阅读《伤寒杂病论》,我深刻感受到中医学的辩证思维。

在中医学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或气血不畅造成的,因此治疗的关键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目的。

张仲景通过对于病因、病机和证候的详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总的来说,中医四部经典是中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读这些经典著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这些经典著作对于中医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深入理解中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中医经典(必读)

中医经典(必读)

中医经典(必读)●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百病挟痰●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久病先针足三里●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中医经典选读1

中医经典选读1

中医经典选读名解:1.魄门:即肛门,因其能排出糟粕而得名。

2.开鬼门,洁净府:指通大便、利小便的治法。

鬼,即“魄”;魄门,指肛门。

净府,指膀胱。

一说鬼门即汗孔。

开鬼门即发汗的治法。

3权衡以平,气口成寸:脏腑气血平衡协调,则脉气亦随之和缓流利,并反映于气口,所以诊察气口脉气能测知脏腑经脉气血的变化。

4.合病:指六经病中两经以上疾病同时出现的复杂病症。

5.并病:指一经病症未罢,其他经病症又起的复杂病症。

6.直中:指病邪不经三阳而直犯三阴,导致三阴病症,包括太阴、少阴、厥阴等,多由于素体正气虚衰。

7.阳明经证:即阳明热证,为燥热亢盛,肠胃无燥屎阻结,出现大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大渴、脉洪大等表现。

8阳明腑证:即阳明病实证,为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搏结而成燥屎,腑气不通,出现腹胀满、不大便、脉沉实、舌苔黄燥等表现。

9.少阴寒化:是指少阴病因阳虚化寒,出现恶寒蜷卧、四肢厥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微等一派虚寒症候。

10.少阴热化:是指少阴病因阴虚化热,肾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出现心烦、不得卧、舌红、脉细数等邪热伤阴症。

11.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腠理是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以及皮肤、肌肉间隙交界处的结缔组织,为三焦所主,既是元真相会之处,又是渗泄体液、血气流注之处,有防御外邪内侵的功能。

12.治未病:指治未病的的脏腑。

包括未病先治和既病防变13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腋下名马刀,生于颈旁名侠瘿,二者均属瘰疬。

14.历节:历节病是指肿痛遍历多个关节,甚至关节活动障碍,日久可致身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的疾病。

15.虚劳: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脏腑阴阳气血虚弱的一种慢性虚弱性疾病。

16.胸痹:胸痹以病位和病机命名,胸指胸膺部,痹者闭也,闭塞不通则痛,故胸痹以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为主症。

17.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之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水饮停留在胃肠,为痰饮(狭义);水饮流注在胁下,为悬饮;水饮停留在四肢肌肤,为溢饮;水饮停留在胸膈,为支饮。

中医经典选读-绪论(中医教研室)课件

中医经典选读-绪论(中医教研室)课件
的手法和技术。
推拿按摩具有无创伤、无副作 用的优点,对于缓解慢性疼痛 和肌肉疲劳具有显著效果。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中草药, 调节人体内环境,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治疗需由专业医师进行诊断和处方,以确保安全有 效。
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 物和剂量。
临床思维培养
通过学习经典,培养临床 医生辩证思维和整体观念, 提高诊疗水平。
对中医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学内容的完善
经典选读丰富了中医教学 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 全面的中医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的改进
经典选读采用案例分析、 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提高 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综合素质
通过经典学习,培养学生 的中医思维、临床技能和 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 质。
针灸疗法对于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 疗效果,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消 化系统疾病等。
推拿按摩
01
02
03
04
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又一特色疗 法,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 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
推拿按摩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如肌肉疲劳、颈椎病、腰椎
间盘突出等。
推拿按摩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中医经典著作导读 (2周)
第三阶段
《伤寒杂病论》选 读(4周)
第五阶段
《温病条辨》选读 (4周)
02
中医发展史简介
中医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中医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通过 长期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积累 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早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逐渐形成 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如《黄帝内经》等早期经典著作 的出现。

中医经典选读考试试题

中医经典选读考试试题

中医经典选读考试试题中医经典选读考试试题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为了检验学生对中医经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中医学院经常会组织中医经典选读考试。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一些可能出现在中医经典选读考试中的试题。

一、经典名著选读1.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的重要著作,请简要介绍该书的内容和特点。

2.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请简要介绍该书的内容和特点。

3. 《本草纲目》是中医经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请简要介绍该书的内容和特点。

二、经典理论解读1. 请解释中医经典中的“阴阳”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 请解释中医经典中的“五行”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3. 中医经典中有关“气血”的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请解释“气血”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经典方剂分析1. 请简要介绍《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十全大补汤”的组成和应用。

2. 请简要介绍《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方剂“桂枝汤”的组成和应用。

3. 请简要介绍《温病条辨》中的经典方剂“麻黄汤”的组成和应用。

四、经典病案分析1. 请以《伤寒杂病论》中的病案为例,分析病案中的病情描述、辨证论治和方剂应用。

2. 请以《温病条辨》中的病案为例,分析病案中的病情描述、辨证论治和方剂应用。

3. 请以《金匮要略》中的病案为例,分析病案中的病情描述、辨证论治和方剂应用。

五、经典名家论述1. 请简要介绍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理论观点和临床应用。

2. 请简要介绍孙思邈的《千金方》中的理论观点和临床应用。

3. 请简要介绍王叔和的《金匮要略》中的理论观点和临床应用。

以上试题仅为例子,实际中医经典选读考试试题可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

参加中医经典选读考试的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医经典,掌握其中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这些经典试题也反映了中医学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性,体现了中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中医经典选读

中医经典选读

中医经典选读中医经典选读《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领域里的经典之一,它是中医理论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中医之源。

该经典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权威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主要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讲述了中医理论、中医诊断和中药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灵枢》则介绍了经络、腧穴、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内容。

两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基础。

在《素问》中,提到了人体六经的理论,以及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气血理论等重要医学理论。

其中,五行学说解释了自然界及人体各种现象的变化规律,阴阳学说则通过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来恢复健康。

同时,《黄帝内经》还强调,中医治病注重预防为主,而非以治病为主。

其治疗理念主要是以调整体内环境平衡为基础,以促进人体自身的修复和调节为目的,以增强身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史上最为重要的中医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临床必学之书。

该经典收集总结了汉代张仲景及其学派的医学经验,是中医中最宝贵的临床经验之一。

《伤寒杂病论》主要讲述了中医诊断、中医治疗及中药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经典由上半部分《金匮真言论》和下半部分《临证指南医案》组成。

《金匮真言论》讲述了六经诊法、辨证论治以及用药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临证指南医案》则通过经典实例来说明诊断及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侧重于辨证论治,也就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精确地进行辨证诊断,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该经典强调了预测病情及防范后患的重要性,以预防病发及复发。

该经典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及中药的使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医学及农业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是中国人民用植物药物治疗疾病的第一本药理学著作。

该经典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及推广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主要阐述了中医药物分类、中草药的药性、功效和用法等方面的知识。

经典所涉及的草药达到了三百多种之多,名副其实的是中国植物药物学的第一部权威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皇帝内经选读
第一章:养生 第二章:阴阳 第三章:藏象 第四章:经脉 第五章:病机 第六章:诊法 第七章:病症 第八章:论治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 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充足 ),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
术数: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 吉凶;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的各类现象,用以 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对我国古代政治、 军事、文化、科技曾产生过广泛影响。
术数:预测吉凶的法术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
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 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天,指先天,癸,即癸水。天癸为藏于肾中具有促进生殖
功能的一种先天而生的物质。至,成熟的意思(又解为到 达、产生)。 精气的别称。出《黄帝内经•太素》:“天癸,精气也。” 元阴、元气的别称。《类经•脏象类》:“故天癸者,… 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 任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任”,担任,妊养之意,总 任一身阴经,称为阴脉之海。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 系密切 太冲脉:即冲脉。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 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分析养生的重要性及基本理念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术数
术数:以巫术为起源的各类技术,天文、历法、 数学、星占、六壬、太乙、奇门、运气、占候、 卜筮、命理、相法、堪舆、符咒、择吉、杂占、 养生、房中、杂术等等都属于术数的范畴
医经:《黄帝内经》十八卷,《黄帝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扁鹊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 三十八卷,《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经方:《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 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 《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 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 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 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 七卷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影响
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
根植于先进的哲学思想,故“千年而不衰”
提出整体观医学特色:整体观பைடு நூலகம் 确立中医医疗模式:辩证及诊治大法 系统整理经络学说及针灸疗法:针灸学鼻
祖 首创医学与多学科联合研究模式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成就
六经辩证的整理及提高:形成体系,称临 床辨证论治先驱者
脏腑经络辩证运用于内伤杂病诊疗取得巨 大成功
治则治法灵活运用典范:对实践操作具有 强大指导意义
临床组方用药的里程碑:称方书之祖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温病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创立温病辩证论治体系:卫气营血辩证、 三焦辩证
提出温病发病的新观点 丰富外感病的治法方药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医经典选读
主编:周安方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目录
中医经典著作介绍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影响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成就 温病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皇帝内经选读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医经典著作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医经、经方、神仙、房中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 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 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 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三部九候诊法 下部
足厥阴(五里、太冲) ——侯肝
足太阴(萁门、冲阳) ——侯脾胃
足少阴(太溪) ——侯肾
冲脉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经文释义
虚邪贼风:虚邪,邪乘虚而入,谓之虚邪。贼 风,不正之气,就是邪气。意思为四时的邪气。 恬惔虚无:恬惔,安静的意思。虚无,心无杂 念。意思是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真气从之:真气,正气。从,顺从,调和之义。 精神内守:内守,守持于内。即精神充沛而不
妄耗。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经文释义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意为随便吃什么食 物,都觉得味道甘美;无论穿什么衣服,都觉 得舒适;不管在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当中生活, 都觉得快乐。
高下不相慕:高,地位尊贵;下,地位卑贱。 意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都安于自身的社会地 位,不羡慕别人。
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
中医四大经典
内经:称《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
各81篇,总计18万余字,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伤寒:《伤寒论》
金匮:《金匮要略》
——合称《伤寒杂病论》汉张仲景著,8万余字 温病:明·吴又可《温疫论》;清·叶天士《温热
论 》;清·薛生白《湿热病篇》;清·吴鞠通《温 病条辨》、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各论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