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课件

合集下载

颌位与下颌运动

颌位与下颌运动

一、颌位即下颌的位置,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牙尖交错位的特点:①上下颌牙处于牙尖交错、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

②大部分人髁突在下颌窝基本处于中央位置。

此时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之间保持密切接触③双侧口颌肌群收缩对称,有力,作用协调④牙尖交错位由上下颌牙的牙合面尖窝解剖关系决定,可重复⑤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但是也是逐渐变化的。

随着牙尖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⑥该位置是咀嚼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牙尖交错位的影响因素:①牙尖交错牙合,如缺牙、重度磨耗、错牙合等②肌功能异常,如咬肌③颞下颌关节异常,如髁突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①ICP是下颌的主要功能位,咀嚼、言语、吞咽等活动都与ICP 关系密切;②且ICP是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作为基准位;③有利于下颌各种口腔功能运动的协调与稳定。

④决定了下颌的闭口轨迹的终点二、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约1mm,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单纯铰链开口运动,可重复。

后退接触位的特点:①双侧部分后牙牙尖保持接触而前牙不接触。

②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结节后斜面保持紧密接触③颞肌后束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等舌骨上肌群收缩完成从ICP向RCP的运动④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向后下移动约1mm可达此位。

从RCP向ICP的移动范围内,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称长正中。

但有人是“一位”。

⑤受盘髁复合体和关节结节后斜面的解剖位置和牙齿接触关系的制约,下颌从该位置开始可作铰链开口运动,可重复性较好,但不如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旧)①髁突后方关节窝内为软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使得髁突向后移动有可能。

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

教学大纲:一、三种基本运动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时下颌骨体及髁突的运动方向及肌肉的作用,上述各种下颌运动的正常标志。

二、下颌运动的神经通路三、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1、解剖性控制因素:颞下颌关节,咬合接触,咬合的程序化作用。

2、生理性控制因素:神经肌肉作用。

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和运动范围1、切点的边缘运动轨迹2、髁突在下颌边缘运动中的运动轨迹五、几个基本概念1、髁道斜度2、Bennett运动、Bennett角.RCP开口运动下颌从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开始,下切牙向后下方运动18-25毫米,在此范围内,髁状突在关节下腔作单纯的转动。

超出此范围,髁状突的运动形式改变为以滑动为主,伴有一定的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方以后,若继续开口,髁状突又表现为单纯转动,直到最大张口位。

2.ICP开口运动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或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张口至最大开口位,髁状突的运动一开始就是滑动兼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若继续开口,则为单纯转动。

3.开口运动的力在开口运动过程中,下颌颏部向下后方运动,运动力主要来自舌骨上肌群,髁状突向前下运动,运动力主要来自翼外肌(闪烁表示肌肉),髁状突运动的距离与下颌颏部运动的距离之比约为1:3。

4.闭口运动在闭口运动初期,髁状突做单纯转动,随后沿关节结节后斜面滑动兼转动回到关节窝。

5.闭口运动的力颞肌、咬肌及翼内肌的收缩,牵引下颌向前上方运动,使下颌回到牙尖交错位,上翼外肌的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闪烁表示肌肉)。

6.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内无响声,无跳动下颌颏部不偏,无前伸动作开口度为40毫米以上1.侧向咬合运动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开始向一侧运动(下颌所移向侧称工作侧,对侧称非工作侧),并保持该侧部分上下牙齿间的接触关系,至上下后牙颊侧牙尖相对应的位置,或先闭口到上下后牙颊侧牙尖相对应的位置,然后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称为侧向咬合运动,是后牙咀嚼食物的主要功能运动。

口腔生理—颌位(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口腔生理—颌位(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下颌姿势位(MPP)
定义: 头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口腔无功能活动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的位置。
息止合间隙(free way space) 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 保持一个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 垂直距离:鼻底到颏点之间的面下1/3高度 space)
前提:牙尖交错合存在(牙位) 正常标志: 口颌系统协调 合 肌肉 关节 正中合位(COP)
正常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牙尖交错合位于颌面部中央,牙列与咬 合都是很规范的,牙列中线与颌面部一 致,与唇系带一致。
两侧TMJ对称。 两侧咀嚼肌张力均等,下颌运动无偏斜。
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
正常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尖牙 3对¯34颊外展隙 ¯3对23舌外展隙
合关键: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
正常标志:
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 2.每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接
触(除8 ▔1) 3.尖牙关系正常 4.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 5.前后牙的覆合覆盖正常
牙尖交错牙合
异常情况 错合:形态学异常 安式I类错合---- 面型正常
关系正常
第一磨牙
安式II类错合
面型 下颌后缩 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远中合关系 II类I分类:上颌切牙唇向倾斜 II类II分类:上颌切牙舌向倾斜
安式III类错合
面型 下颌前伸 第一磨牙为近中合关系
牙尖交错合
乳牙期(2.5岁~6岁)
早期(2.5岁~4岁)特征:
1.牙齿排列紧密无间隙 2.牙冠直立,无尽远中向及颊舌向的倾斜 3.牙合曲线不明显 4.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成垂直平面(平齐末端)
4+5<IV+V 5.前牙轻度拥挤:4+5<IV+V 6.暂时性深覆合:5 7 建牙合,

牙合学PPT演示课件

牙合学PPT演示课件
第四章
(Mandibular movement)
1
(Definition)
在神经系统支 配下,肌肉、 颞下颌关节及 牙合相互协同 完成的,执行 和完成口颌系 统的重要功能。
口颌系统主要 有咀嚼、吞咽、 吮吸、言语、 感觉、表情、 摄食等功能, 也参与呼吸功 能。
咀嚼、呼吸是 人类赖以维持 生命的重要功 能,而下颌运 动是完成口腔 功能的重要组 成部分。
由脑干中枢模式发生器产生,皮层高级中枢发动 并调节咀嚼运动的协调性。口周、口内、肌的感觉传 入,反馈调节咀嚼运动。
咀嚼的最终形式是脑干的咀嚼中枢模式发生器
受高级中枢的影响和周围感觉反馈作用的结果
10
三、与下颌运动有关的感受器
(The receptors related to mandibular movement)
伤害性 反射
(Nocuity reflex)
16
17
其他反射类型
• • • • •
逆转牵张反射 下颌卸载反射 水平颌反射 牙周膜反射 肌紧张
18
个体下颌运动型
是指就现在咬合状况而言,危害作用最小、最 适当的下颌运动型,是口颌系统保护性反射的结果
牙合 程序
牙合对神经肌肉功能程序的影响。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混合型 侧移
为以上侧移类型的复合形态。大 部分正常人具有散布侧移特征, 约20%的正常人具有早期侧移特征
下颌卸 载反射
水平颌 反射
牙周膜 反射
肌紧张
14
闭颌 反射
反射弧由两个神经 元和一个突触组成。
牵张 反射
(Stretch reflex)
下颌姿势 位维持
是依靠肌紧张维持的。
15
伤害性反射又称开颌反射。

最新第四章牙合架及颌位关系的转移课件ppt课件

最新第四章牙合架及颌位关系的转移课件ppt课件
gysisimplex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又因其具备标准人群的口颌系统参数对于一般临床的常见修复病例完全可以应付普通全口义齿修复使用这种架排牙再通过口内调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修复效果第一节架的种类半可调有可调节的前伸髁导斜度侧方髁导斜度balkwill角及bonwill三角能大致再现下颌的各种运动需用面弓转移患者上颌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固有关适合于全口义齿及复杂牙列缺损的修复第一节架的种类全可调具有可调节的前方髁导斜度和工作侧非工作侧髁导斜度且髁导是与人体相似的呈曲线形状允许将患者颞颌关节所有有关参数转移至并能完全模拟患者的口腔下颌运动情况需用面弓作下颌运动的三维描记将患者的实际情况转移至适用于全口重建的治疗及下颌运动颞下颌关节功能等科学研究具有可以调节的前伸及侧方髁导斜度有专用面弓转移上颌对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常用参数
第二节 Hanau H2型 架
其他附件 ❖ 上、下架环 ❖ 切导针 ❖ 切导盘 ❖ 眶点指示板
第二节 Hanau H2型 架
面弓 v 面弓是将患者的上颌对于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
转移至 架上的一种工具 v 面弓是由 叉和弓体两部分组成
第三节 转移颌位关系
❖转移颌位关系又称上 架,是借助 托将临床上 所记录的患者上颌对于颞下关节的位置关系,上 下模型间的高度及颌位关系再现于 架之上,以 便在 架上很好地模拟人体的下颌运动,在口外 进行排牙及调 ,制作出符合患者口腔内生理环 境的全口义齿。
▪ 锁定后部升降螺钉,保证其顶部与上颌架体间 紧密接触
第三节 转移颌位关系
❖上 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上 架前应先检查 架的完整性,并将 架 上各固定螺丝完全拧紧。 ▪ 上 架的石膏不宜调拌的过稀,以免模型因为 石膏过软而发生下沉移位。
▪ 固定上下颌模型时务必使切导针紧贴切导盘, 归零锁死;简单 架后部的升降螺丝与上颌体 接触并锁紧,以免咬合升高。

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颌位)

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颌位)

RCP ICP MPP
下颌肌力闭合 道
四、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二)ICP与MPP
牙位与肌位一致:当下颌从姿 势位自然上升(无偏斜)1mm-4mm, 闭合至上颌牙接触,此时的接触 如果正好是正中关系牙合,即表 明牙位与肌位一致的,牙合是稳 定的。
牙位与肌位不一致:如果下颌 从肌位自然上升闭合过程中,遇 到干扰,仅有个别牙接触,要通 过下颌前后左右移动,才能进入 牙尖交错牙合,表明牙位与肌位 不协调,牙合便是不稳定的,存 在着ICP异常或肌功能异常,此类 个别牙的接触称为早接触。
⒉在前牙区切嵴间的_间隙为1-4mm
⒊此位置双侧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央略向前下的位置, 颞肌的电位活动最明显
㈢垂直距离与牙合间隙
垂直距离:鼻底到颏点之间的面下1/3高度称垂直距离。
处于牙尖交错位和下颌姿势位时的垂直距离不同,下颌姿 势位时的垂直距离包含_间隙。在全口义齿取模时,由于 患者无牙列,其牙尖交错位时的垂直距离无法确定,可以 通过患者完全自然放松的下颌,确定其下颌姿势位时的垂 直距离,去除_间隙的范围,即可知ICP时垂直距离。正常 垂直距离,颌面部诸肌张力适度表情自然发挥最大咀嚼效 能
⒍牙尖交错位与正中牙合位 :有些人其牙尖交错牙合不在面部中央,或是下 颌运动时,位置不正,偏左或偏右,表现为口颌系统功能的紊乱,此时牙尖交 错_及牙尖交错位不能称为正中牙合及正中牙合位。
㈣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
①是下颌的主要功能位,咀嚼、言语、吞咽等功能活 动均与其关系密切 ②易重复,临床作为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基准位 ③牙尖交错位正常使双侧咀嚼肌均衡对称发挥收缩力
㈢后退接触位的意义
⒈由于此位置重复性好,当全口牙或大多数牙丧失后,牙 尖交错位也丧失,此位置仍存在,临床修复中以此来取得 牙尖交错位的参考位 ⒉是下颌的功能位

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
54
㈡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的组成
咀嚼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咀嚼肌的收缩,使 颞下领关节、颌骨、牙齿及牙周组织产生节律性运动。
颞下颌关节

神经系统
咀嚼肌
颌骨


起支配作用
收缩
牙齿


牙周组织
55
大脑半球
模式发生器
颌骨
舌骨


运动 神经 核团
肌肉相应的节律性活动
下颌、舌等的节律性运动
熟悉:
✓ 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概念及 意义;
✓ 咀嚼与牙齿的磨耗。
了解:
✓ 咀嚼的神经控制; ✓ 咀嚼周期及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复习:颞下颌关节结构
1. 髁突 2. 关节窝 3. 关节盘 4. 关节囊 5. 关节韧带 6. 关节结节
3
复习:口周颌面肌肉群
颞肌 翼外肌和翼内肌 咬肌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胸锁乳突肌 颈深肌群
4
复习:三个基本颌位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牙尖交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者颅骨的位置关系
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 RCP)
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 MPP)
的异常合
牵张 反射
伤害性 反射
逆转牵 张反射
牙周膜 反射
卸载 反射
腭黏膜压 迫反射
伤害性反射——开口反射
✓ 定义:当口腔组织遇到有害刺激时会立即发生反射性开口和闭口 肌活动的抑制
✓ 途径:感受器→三叉神经第2、3支的感觉纤维→三叉神经感觉主 核→运动核的开口运动神经元→降颌肌

16颌位与下颌运动第6-7节下颌运动及其记录方法

16颌位与下颌运动第6-7节下颌运动及其记录方法

工作侧
非工作侧
(3)侧向咬合运动的动力
1)
工作侧髁突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 同时该侧的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23)
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 该侧下翼外肌下头和翼内肌的收缩。
34)
非工作侧髁突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动力主要 来自非工作侧颞肌和咬肌的收缩。
(4)侧方运动正常的标志:
(6)后退咬合:前伸咬合的逆运动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及意义
下颌在各个方向上的极限运动 称为下颌边缘运动,通常下颌 的生理活动并不达到这一边缘 运动的边界,而是在边缘运动 范围内。
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言语等功能性运动,均包含在边缘运动轨迹的
范围内。通常以下颌运动中切点的运动轨迹进行描述。为便于理解,
(4)前伸咬 合运动的力
下颌从前伸位返回时与前伸运动相反, 主要由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成
翼外肌上头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
▲ 后退咬合运动的力: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 成,翼外肌上头也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5)前伸咬合运动正常的标志:
▪ 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 关节无杂音; ▪ 颌面部无疼痛不适; ▪ 运动对称无偏斜
2. 开颌 是一种受伤害后引起的保护性反射, 反射 其意义在于调节下颌运动的节律性。
2. 开颌反射
开颌反射的神经反射通路示意图
3.下颌卸 由于升颌肌活动的突然降低和降颌肌活 载反射 动升高产生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4.水平 颌反射
开颌反射较牵拉反射涉及更多地肌群,是多突 触反射,在开颌反射过程中,闭口肌群的活动 受到限制,而二腹肌和翼外肌的活动等增强。
叩齿运动 (tapping movement)

牙列、牙合与颌位 颌位 颌位

牙列、牙合与颌位 颌位 颌位
矢状面观
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
CR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下颌颌位,RCP 是在其中的一个颌位(最上)
20mm
RCP与ICP
❖ 1、人群中有二位者占90%(协调性) ❖2、长正中:具有ICP和RCP二位的人, 一般从
RCP,下颌向前上移动1mm可到ICP,在移动过程 中下颌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mm,双侧后牙均匀接 触,这种两个颌位之间无偏斜前后为主的位置关 系为长正中。
下颌肌力闭合道
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1mm
RCP
ICP
1~3mm
MPP
牙合与颌位
ICO与ICP是口颌系统功能正常与否的一 项重要标志。ICO正常 ICP正常 颌肌功能正常 TMJ功能正常;反之, 颌肌功能紊乱 ICO异常磨耗 ICP 畸变 TMD
稳定的最适颌位
下颌骨的三种基本位置: 牙尖交错位 (正中牙合位,牙位) 后退接触位 (正中关系?,后退位) 姿势位 (息止颌位,休息位,肌位)
2、髁状突的位置位于关节窝的中央,左右两侧的髁状突相 互平衡,使下颌骨位于左右两侧相互对称的位置上,下颌 运动正中不偏。
3、两侧咀嚼肌收缩对称、有力,功能均等。
ICP依ICO而定,随ICO的变化而变化


ICP与正中牙合位是一致的吗?





牙尖交错位的变化
ICP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对稳定,但也是逐渐变化的
可以使上下模型通过一个简单 的铰链轴而进行开闭运动,但 是不能模拟下颌的功能运动
多用于正畸模型分析

分类
特点
均值 架 临床医生只提供了上下模型和颌位关系记录 时使用 可用于制作各种冠类修复体、固定义齿和可 摘局部义齿、全口和半口义齿 均值 架的前伸髁导值固定不可调

口腔解剖 颌位

口腔解剖 颌位
中部, 节凹的中部,前后间 隙大致相等, 隙大致相等,左右两 侧髁突相互平衡,使 侧髁突相互平衡, 下颌骨位于左右两侧 相互对称的位置上, 相互对称的位置上, 牙尖交错位在两侧 TMJ之间的中央,其 之间的中央, 之间的中央 对称运动则表现为下 颌运动在正中不偏左 不偏右。 不偏右。张、闭口运 动均是如此。 动均是如此。
三、下颌姿势位(MPP) 下颌姿势位
1.定义 当人直立或坐正时,两眼平视前方,不咀 嚼、不说话、不吞咽时,下颌处于休息状态的位 置,称为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 .此时,附着在下颌骨上的升颌 肌群,并没有处于休息状态,如用肌电仪测量此 时的颌肌肌电图,发现升颌肌的肌电图有电位活 动,其最低点在张口约8.6mm时。表明下颌姿势 位时升颌肌仍在发挥作用,以维持下颌姿势位的 平衡。故这一位置又称为肌位 肌位。 肌位
(一)下颌后退接触位的特点
是一种不偏向任何一侧的最中心的位置, 1.是一种不偏向任何一侧的最中心的位置,下颌 是一种不偏向任何一侧的最中心的位置 在此位置上沿着连接两侧髁突中心的假想轴转动。 在此位置上沿着连接两侧髁突中心的假想轴转动。 不发生任何方向的移位。 不发生任何方向的移位。它是一种既稳定又可重 复的位置,是一种功能性的最后位置。此时, 复的位置,是一种功能性的最后位置。此时,髁 突位于颞下颌窝的后位, 突位于颞下颌窝的后位,附着于下颌骨的肌肉和 韧带均处于自然状态,肌张力均衡一致, 韧带均处于自然状态,肌张力均衡一致,由韧带 悬吊所维持的一种下颌位。 悬吊所维持的一种下颌位。 髁突在颞下颌关节的最后位只作沿水平轴转动的 铰链运动,故又称铰链位, 铰链运动,故又称铰链位,此转动的假想轴则称 为铰链轴。 为铰链轴。在切牙区铰链开口运动的最大范围是 18mm~25mm。因受韧带张力的限制,所以不 。因受韧带张力的限制, 能作超越此范围的大张口运动, 能作超越此范围的大张口运动,如果下颌继续运 张口), 动(张口 ,髁突就不能保持在最后位。而发生向 张口 髁突就不能保持在最后位。 前滑动了。 前滑动了。

第三章--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PPT优秀课件

第三章--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PPT优秀课件
3
印模的种类
• 按取模次数:一次印模法和二次印
模法
• 按取印模时是否对粘膜造成压力分
为: 粘膜静止式印模和粘膜运动式印 模
4
取印模的步骤和方法
• 取模前的准备
• 取初印模 • 制作个别托盘 • 取终印模
5
调整体位
6


7
印模材料的选择
• 藻酸盐类弹性印模材料 • 印模石膏 • 印模膏 • 硅橡胶印模材料 •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 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 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 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合关系。
• 颌位关系记录包括垂直关系记录和水平关
系记录。
44
一、确定垂直颌位关系
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 息止颌位侧量法: (2) 面部外形观测法 (3) 面部等距离测量法
连线,与合平面所构成的交角,平均为260
• Bonwill三角:下颌骨双侧髁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
近中接触点连线,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 10.16cm。
• Monson球面:以眉间点为中心,以10.16cm为半
径作以球面,下颌牙列的颌面与此球面相吻合, 上颌牙列的补偿曲线也是球面上的一部分。
36
颞下颌关节
第三章 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 关系记录

教学内容
• • • 无牙颌印模
• 无牙颌模型 • • 颌位关系记录
课堂目标
• • • 掌握取无牙颌印模的目的和要求 • 掌握制作个别托盘及取印模的方法 • 掌握灌注模型的方法及要求 • 掌握垂直、水平颌位关系、颌托的
制作、颌位关系记录的操作步骤
• 了解印模的种类、取印模前的准备、

颌位与下颌运动

颌位与下颌运动
34) 非工作侧髁突返回牙尖交错位--来自非工 作侧颞肌和咬肌的收缩。
(4)侧方运动正常的标志:
颏部运动范围约10mm; Bennett角约20°; 整个运动无障碍。
3.前伸与后退咬合运动
(1)前伸与后退咬合
前伸
下颌从牙尖交错位 沿上切牙舌面向前 下运动,到达上下 切牙切缘相对的位 置即切牙合位,或 其逆过程称为前伸 咬合运动,为前牙 咬切食物的主要功 能形式。
翼外肌上头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
▲ 后退咬合运动的力: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 成,翼外肌上头也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5)前伸咬合运动正常的标志:
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关节无杂音; 颌面部无疼痛不适; 运动对称无偏斜
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3、双侧口颌肌群收缩力对称,作用协调。 4、牙尖交错位是由上下颌牙的牙合面尖窝解剖
关系所决定,是可重复的下颌位置
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5、与ICO关系:
由ICO决定,随ICO存在而存在, 随ICO变化而变化,虽ICO消失而消失
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6、进行正常的牙合运循环:
升颌肌收缩,下颌上升,至ICO 。 下颌肌力闭合道(下颌运动型)的终点,即是 ICO,下颌骨的位置即是ICP。
分类:单侧平衡牙合 双侧平衡牙合
自然牙列单侧平衡牙合的两种牙合型:
尖牙保护牙合
组牙功能牙合
(1)尖牙保护牙合 (canine protected
occlusion)
1) 特点: 侧方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保 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
(2)组牙功能牙合(group function occlusion)
RCP
二位 92%
一位 8%
后退接触位的特点

第3节--颌位PPT课件

第3节--颌位PPT课件
在正常的垂直距离下,颌面部诸肌的张力适度, 表情自然,能发挥最大咀嚼功能。
颌间距离:在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牙所占据 的高度。
.
16
四.下颌三个基本位置的关系
2~3mm
.
17
五、前伸牙合颌位与侧牙合颌位
(一)前伸牙合颌位 定义:下颌在保持上下牙接触的同时向前运
动,运动过程中下颌所有的位置均称为前伸 牙合颌位。 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前牙切缘相对时的位置, 称为对刃颌位。
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此时,下颌与上颌之间的关系称正中关系(骨 对骨的关系);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称正中关 系牙合(牙对牙的关系)。
前、后牙接触关系?
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做侧向运动
.
8
(二)后退位形成机制
1.髁突后方关节窝内为软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使髁突向后移动具有可能性。
2.颞下颌关节韧带具有一定的可让性,它对髁突向后运动 有一定缓冲和限定作用,设想,如果该结构不是韧带, 而是骨性结构,那么这种硬组织结构是不能允许髁突 向后方移动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颞下颌韧带 (主要是水平部)决定了下颌能够向后方移动,故有 人将下颌的后退接触位称为韧带位。
.
25
息止牙合间隙在前牙切嵴间应为
A 3mm~4mm B 4mm~5mm C 大小不一定 D 1mm~2mm E 2mm~3mm
.
26
颌间距离是指
A 在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牙所占据的距离 B 在牙尖交错位时,上颌牙所占据的距离 C 在牙尖交错位时,下颌牙所占据的距离 D 下颌后退接触位时,上下颌牙所占据的距离 E 下颌姿势位时,上下颌牙所占据的距离
工作侧的咬合接触有两种形式: 尖牙保护牙合(尖牙牙合)——青壮年多见 组牙功能牙合(组牙牙合)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1-5节颌位.ppt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1-5节颌位.ppt
上下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咬合接触最 密切和最广泛的牙合 。属牙与牙的接触关系。
ICP
复习:牙尖交错牙合与正中 (centric occlusion,CO) 问题:ICO时下颌骨的位置?
在正中? 不在正中?
答:ICO绝大多数下颌骨位置都处于正 中!故ICO可称为CO
ICP
1. 牙尖交错位的其他概念
髁 状
牙列正中、肌功能正常--ICP正常





观察牙列中线、下颌运动、下颌 骨位置的关系。
牙列中线、或ICO不在正中 ---ICP正常(红)或异常(蓝)
ICP
2. 牙尖交错位的变化 ICP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对稳定, 但也是逐渐变化的
ICP
乳牙初萌下颌开始探索其生理位置。
乳牙萌出前: 有牙合型? 有颌位? 答:有颌位,但不是ICP
功能整体: 牙合 咀嚼肌 TMJ 神经系统等
下颌骨的三种基本位置:
颌位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考察
姿势位
重复性 髁状突位置 牙合 型 临床意义
第一节 牙尖交错位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时下颌的位置。
ICP
复习:
牙尖交错 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 ICO):
ICP
替牙牙合期发生变化 恒牙牙合 经生理性磨耗又起变化,ICP随之变化 这些变化是在较长时间内缓慢进行着。
ICP
3. ICP决定了下颌的运动型 ICP依ICO而存在,一生变化 但相对稳定
ICP
通过牙的接触,由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咀 嚼肌等本体感觉,为神经肌肉所记忆,反 复重复而加强,逐渐形成个体特定的下颌 运动型(开闭口),也叫记忆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复习:牙尖交错牙合 与正中 (centric occlusion,CO) 问题:ICO时下颌骨的位置?
在正中? 不在正中?
答:ICO绝大多数下颌骨位置都处于正 中!故ICO可称为CO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1. 牙尖交错位的其他概念 ICP依ICO而存在,又名牙位(tooth position)或最 大牙尖交错位(maximal intercuspation, MI)。
ICP
替牙牙合 期发生变化 恒牙牙合 经生理性磨耗又起变化,ICP随之变化 这些变化是在较长时间内缓慢进行着。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3. ICP决定了下颌的运动型 ICP依ICO而存在,一生变化 但相对稳定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通过牙的接触,由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咀 嚼肌等本体感觉,为神经肌肉所记忆,反 复重复而加强,逐渐形成个体特定的下颌 运动型(开闭口),也叫记忆型。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4. 牙尖交错位与咀嚼肌 升颌肌收缩,下颌上升,至ICO 。 下颌肌力闭合道(下颌运动型)的终点,即是 ICO,下颌的位置即是ICP。 因此: ICO的咬合接触与升颌肌收缩强度有关 ICP与升颌肌收缩强度也有关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小结
ICP
重复性:ICP依赖于ICO,依赖于牙的接触 牙合 型I:CO,最大牙尖窝交错 髁状突位置:大多数人居中,正中牙合 位 临床意义:ICP决定了下颌的运动型,下颌肌力
颌位 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 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
功能整体: 牙合 咀嚼肌 TMJ 神经系统等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Hale Waihona Puke 下颌骨的三种基本位置:颌位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考察
姿势位
重复性 髁状突位置 牙合 型 临床意义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第一节 牙尖交错位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一位与二位
1. 后退接触关系(从ICP能后退)
2. 牙尖交错关系(不能后退)
RCP=ICP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RCP
(二)后退接触位的意义
RCP
1. 后退接触位为下颌在牙尖交错位时承受的咬合 力提供了缓冲余地。 2. 是口颌系统疾病诊断和进行咬合重建的记录位。 3. 有学者强调ICP-RCP咬合干扰对于颞下颌关节紊 乱病和磨牙症具有重要病因学意义。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RCP
关于后退接触位时髁突的位置,学术界存在较 大争议。后上?前上?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小结

后退接触位的定义
退 接
后退接触位特点

位 后退接触位生理意义
RCP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第三节 下颌姿势位
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 MPP) 当人直立或坐正,两眼平视前方, 口腔无功能活动,升颌肌群保持轻 微的电位活动,以对抗下颌骨所承 受的重力; 上下颌牙之间有一前大后小的楔形 间隙即息止牙合 间隙(freeway space),大约2~4mm。
牙列中线、或ICO不在正中 ---ICP正常(红)或异常(蓝)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2. 牙尖交错位的变化 ICP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对稳定, 但也是逐渐变化的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乳牙初萌下颌开始探索其生理位置。 乳牙萌出前: 有牙合 型? 有颌位? 答:有颌位,但不是ICP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RCP
(一)后退接触位的特点
1. 双侧部分后牙牙尖保持接触而前牙不接触。 2. 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结节后斜面保持紧密接触。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RCP
3. 颞肌后束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 骨肌等舌骨上肌群收缩完成从牙尖交错位向后 退接触位的运动。 4. 长正中的概念 一位与二位。 5. 可重复性较好。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大多数人的ICP都处于正中!
状 突
ICP又名正中牙合 位
冠 状
(centric occlusal position,
面 观
COP)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牙列中线、ICP正常的辨证关系
髁 状
牙列正中、肌功能正常--ICP正常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观察牙列中线、下颌运动、下颌 骨位置的关系。
第十四章 颌位与下颌运动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颌位(mandibular position)
颌位: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无论有无牙的接触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的位置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颌位与牙合 的关系:
每一种牙合 型 均有对应的颌位?
每一种颌位均有 对应的牙合 型?
颌位
牙合
颌位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时下颌的位置。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ICP
复习: 牙尖交错 牙合 (intercuspal occlusion, ICO):
上下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咬合接触最 密切和最广泛的牙合 。属牙与牙的接触关系。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MPP
(一)特点 1. 在牙尖交错位后下方约2~4mm处,无咬合接 触; 2. 受体位的影响,头前倾或后仰影响息止牙合 间 隙的大小; 3. 在人一生中可随咬合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 变化,但在一段时间内,该位相对稳定,具有一 定的可重复性。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MPP
(二)垂直距离与息止牙合 间隙 在姿势位时,正常情况下,牙自然分开,保 持前大后小的楔状隙,约 2~4mm,此间隙 成为息止牙合 间隙。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MPP
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也称为下颌姿 势位时的面下三分之一高度,临床上以鼻底到 软组织颏下点之间的距离表示。
闭合道的终点是ICO(ICP)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小结
ICP
牙尖交错位概念


牙尖交错位的变化



ICP与下颌的运动型的关系
牙尖交错位与咀嚼肌
颌位与下颌运动第节颌位
第二节 后退接触位
定义: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再向后下移动少许 (约1 mm左右),后牙牙尖斜面保持部分接触而前牙不 接触,同时髁突也受颞下颌韧带水平纤维的限制,不能 再向后退,此时,下颌可以作单纯的铰链开口运动,具 有可重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